CN218685622U - 一种呼吸介入急救用通气导管 - Google Patents

一种呼吸介入急救用通气导管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685622U
CN218685622U CN202221922748.3U CN202221922748U CN218685622U CN 218685622 U CN218685622 U CN 218685622U CN 202221922748 U CN202221922748 U CN 202221922748U CN 218685622 U CN218685622 U CN 21868562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pe
breather pipe
ventilation
main part
tip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922748.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姜娜娜
陈晨
陈丽娜
李梦思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East Hospital Tongji University Affiliated East Hospital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East Hospital Tongji University Affiliated East Hospit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East Hospital Tongji University Affiliated East Hospital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East Hospital Tongji University Affiliated East Hospital
Priority to CN202221922748.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68562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68562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68562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External Artificial Organ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呼吸介入急救用通气导管,包括接口围边以及由主体通气管以及副体通气管组合而成的通气管本体。本实用新型的通气管本体通过主体通气管以及副体通气管组合而成,并且所述副体通气管采用传统的硬质材质制成,所述主体通气管采用医用的高分子软管,因此能够最大程度上降低人体不适感,由此可以最大限度的防止其置入过程中对使用者咽喉软组织发生损伤的情况出现。

Description

一种呼吸介入急救用通气导管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呼吸介入急救用通气导管,具体涉及医疗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支气管镜下操作及介入手术需要在有效通气下,安全进行进行,其通气方式可通过喉罩、气管插管管或硬质支气管管镜等完成,喉罩、气管插管管或硬质支气管镜通气均需在全身麻醉下进行,对于气管严重狭窄患者,尤其气管狭窄超过90%以上的患者,可能无法耐受全身麻醉,有气管管无法穿越狭窄病变部位,因此不能通过气管插管来解决这类患者通气问题,在发生此类情况时若采用
关于现有的呼吸通气管大多采用硬质材质制成,并且医生采用蛮力将其置入,导致其置入过程中对使用者咽喉软组织发生损伤,若采用特别软的导管,则会导致软管在插入时容易发生扭曲的问题。
关于关于现有的呼吸通气管大多采用硬质材质制成,并且医生采用蛮力将其置入,导致其置入过程中对使用者咽喉软组织发生损伤,若采用特别软的导管,则会导致软管在插入时容易发生扭曲的问题,在中国专利公布号为:CN215083790 U公开了一种呼吸介入急救用通气导管,上述技术方案包括通气管道,所述通气管道右端连接有通气连接部,所述通气连接部上端设置有通气针连接部,所述通气针连接部通过弹绳连接有封盖,上述技术方案能够实现气管内直接给氧,从而为气道支架置入等操作提供通气保障,在全身麻醉状态下,通过通气管可连接高频呼吸机或者麻醉机进行通气,但是上述技术方案中的通气管道采用硬质材质制成,导致其置入过程中对使用者咽喉软组织发生损伤的缺陷依然无法得到解决。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呼吸介入急救用通气导管,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关于现有的呼吸通气管大多采用硬质材质制成,并且医生采用蛮力将其置入,导致其置入过程中对使用者咽喉软组织发生损伤,若采用特别软的导管,则会导致软管在插入时容易发生扭曲等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呼吸介入急救用通气导管,包括接口围边以及由主体通气管以及副体通气管组合而成的通气管本体,位于所述通气管本体前端的副体通气管右端连接有通气连接部,所述副体通气管通过通气连接部与设备连接管相连接,所述设备连接管的另一端通过接口围边与设备接口相连接,所述副体通气管的另一端与主体通气管相连接,所述主体通气管设置有管喉部气囊以及管尖端气囊,所述主体通气管的尖端位置处设置有尖端套,所述尖端套以及主体通气管为一体化设置,所述尖端套采用硬质材料制成。
优选的,所述通气管本体10长度为31-32cm,现有的通气管本体长度为29-30cm,通过在现有长度的基础上增加1-2cm,防止通气管本体10由于长度过短使用不便,
优选的,所述副体通气管采用传统的硬质材质制成,所述主体通气管采用医用的高分子软管。
优选的,所述管喉部气囊呈椭圆形设置,并且与咽喉部生理曲线相匹配,所述管尖端气囊呈扩张弧形设置。
优选的,所述通气连接部优选采用三通阀式结构设计,所述通气连接部内部设置有三通的管道,所述通气连接部上端设置有通气针连接部,所述通气针连接部通过弹绳连接有封盖。
优选的,所述通气连接部与副体通气管相连接的位置处设置有密封胶套。
优选的,位于所述管喉部气囊以及管尖端气囊之间的主体通气管上侧开设有通气管远端孔,所述主体通气管的前端设置有通气孔。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呼吸介入急救用通气导管,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的通气管本体通过主体通气管以及副体通气管组合而成,并且所述副体通气管采用传统的硬质材质制成,所述主体通气管采用医用的高分子软管,因此能够最大程度上降低人体不适感,由此可以最大限度的防止其置入过程中对使用者咽喉软组织发生损伤的情况出现。
2、本实用新型通过在通气管本体前端的副体通气管通过通气连接部与设备连接管相连接,所述设备连接管的另一端通过接口围边与设备接口相连接,从而为气道支架置入等操作提供通气保障因此在使用的过程中,可以实现气管内直接给氧,并且位于所述管喉部气囊以及管尖端气囊之间的主体通气管上侧开设有通气管远端孔,所述主体通气管的前端设置有通气孔,所述通气孔与通气管远端孔的设置提高了通气能力,从而为气道支架置入提供通气保障。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呼吸介入急救用通气导管的主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呼吸介入急救用通气导管的主体通气管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呼吸介入急救用通气导管的主体通气管部尖端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主体通气管;2、通气连接部;3、通气针连接部;4、弹绳;5、封盖;6、设备连接管;7、设备接口; 9、副体通气管;10、通气管本体;11、接口围边;12、密封胶套;13、管喉部气囊;14、通气管远端孔;16、管尖端气囊;17、通气孔;18、尖端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3,本实用新型提供以下一种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一种呼吸介入急救用通气导管,包括接口围边11以及由主体通气管1以及副体通气管9组合而成的通气管本体10,位于所述通气管本体10前端的副体通气管9右端连接有通气连接部2,所述副体通气管9通过通气连接部2与设备连接管6相连接,所述设备连接管6的另一端通过接口围边11与设备接口7相连接,所述副体通气管9的另一端与主体通气管1相连接,所述主体通气管1设置有管喉部气囊13以及管尖端气囊16,所述主体通气管1的尖端位置处设置有尖端套18,所述尖端套18采用硬质材料制成。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呼吸介入急救用通气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副体通气管9采用传统的硬质材质制成,所述主体通气管1采用医用的高分子软管,能够最大程度上降低人体不适感。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呼吸介入急救用通气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管喉部气囊呈椭圆形设置,并且与咽喉部生理曲线相匹配,所述管尖端气囊呈扩张弧形设置。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呼吸介入急救用通气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通气连接部2优选采用三通阀式结构设计,所述通气连接部2内部设置有三通的管道,所述通气连接部上端设置有通气针连接部3,所述通气针连接部3通过弹绳4连接有封盖5。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呼吸介入急救用通气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通气连接部2与副体通气管9相连接的位置处设置有密封胶套12,所述密封胶套12的设置提高密封性。
如图1以及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呼吸介入急救用通气导管其特征在于:位于所述管喉部气囊13以及管尖端气囊16之间的主体通气管1上侧开设有通气管远端孔14,所述主体通气管1的前端设置有通气孔17,所述通气孔17与通气管远端孔14的设置提高了通气能力,从而为气道支架置入等操作提供通气保障。所述主体通气管1的尖端位置处设置有尖端套18,所述尖端套18采用硬质材料制成。
本实用新型的使用流程:本实用新型在使用之前,首先将主体通气管1内放入导丝(导丝选用现有的直径小于主体通气管1的硬质导丝、导引钢丝,由于导丝为现有技术,图中未做注),用以强化管壁,并且本实用新型通过在主体通气管1尖端处增设尖端套18,并且尖端套18以及主体通气管1为一体化设置,因此通过硬质材质设置的尖端套18以及内部放入导丝的主体通气管配合使用,使其更加便于药物的流通以及对主体通气管插管方向的控制;然后在支气管镜或者喉镜的辅助下,将通气管本体10置入气管或者左右支气管内部,可以给予气管内部给氧,此时未充气之前管喉部气囊以及管尖端气囊内无气体,此时成收缩状,通过医生缓慢的将管尖端气囊16深入至人体食道内部,随之管喉部气囊进入喉部位置处,医生通过调整好其位置处以后,此时仅需通过设备连接管即可配合设备接口来连接麻醉机或者高频通气机,气体首先填充管尖端气囊,此时管尖端气囊内部充满气体将其撑开,与食道紧密贴合,此时气体向主体通气管1输送气体,直至将管喉部气囊充满,此时管喉部气囊鼓起,同时由于管喉部气囊成椭圆形设置,并且与咽喉生理曲线相适配,由此可以防止管喉部气囊发生偏移,造成通气效果不佳,需要医生根据经验进行不断调整,椭圆形设置的管喉部气囊可以与咽喉生理曲线相适配,由此可以在咽喉部任意位置放置,并且通过管喉部气囊以及管尖端气囊对食道以及咽喉进行阻塞,形成交换空间,防止气体进入食道内部,仅需通过位于所述管喉部气囊13以及管尖端气囊16之间的通气管远端孔14,以及主体通气管1的前端设置的通气孔17与呼吸道相连通,氧气通过通气管远端孔14以及通气孔17供呼吸道患者呼吸,由此可以最大程度上满足患者氧气需求。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6)

1.一种呼吸介入急救用通气导管,包括接口围边(11)以及由主体通气管(1)以及副体通气管(9)组合而成的通气管本体(10),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通气管(1)的尖端位置处设置有尖端套(18),位于所述通气管本体(10)前端的副体通气管(9)右端连接有通气连接部(2),所述副体通气管(9)通过通气连接部(2)与设备连接管(6)相连接,所述设备连接管(6)的另一端通过接口围边(11)与设备接口(7)相连接,所述副体通气管(9)的另一端与主体通气管(1)相连接,所述主体通气管(1)设置有管喉部气囊(13)以及管尖端气囊(16),所述管喉部气囊(13)以及管尖端气囊(16)之间的主体通气管(1)上侧开设有通气管远端孔(14),所述主体通气管(1)的前端设置有通气孔(1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呼吸介入急救用通气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副体通气管(9)采用传统的硬质材质制成,所述主体通气管(1)采用医用的高分子软管。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呼吸介入急救用通气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管喉部气囊(13)呈椭圆形设置,并且与咽喉部生理曲线相匹配,所述管尖端气囊(16)呈扩张弧形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呼吸介入急救用通气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通气连接部(2)上端设置有通气针连接部(3),所述通气针连接部(3)通过弹绳(4)连接有封盖(5)。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呼吸介入急救用通气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通气连接部(2)与副体通气管(9)相连接的位置处设置有密封胶套(12)。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呼吸介入急救用通气导管,其特征在于:尖端套(18)以及主体通气管(1)为一体化设置,所述尖端套(18)采用硬质材料制成。
CN202221922748.3U 2022-07-25 2022-07-25 一种呼吸介入急救用通气导管 Active CN21868562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922748.3U CN218685622U (zh) 2022-07-25 2022-07-25 一种呼吸介入急救用通气导管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922748.3U CN218685622U (zh) 2022-07-25 2022-07-25 一种呼吸介入急救用通气导管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685622U true CN218685622U (zh) 2023-03-24

Family

ID=8562732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922748.3U Active CN218685622U (zh) 2022-07-25 2022-07-25 一种呼吸介入急救用通气导管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68562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010032646A1 (en) laryngeal mask airway
US20050139220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ventilation / oxygenation during guided insertion of an endotracheal tube
CN109481805A (zh) 一种经鼻喉部通气导管
CN218685622U (zh) 一种呼吸介入急救用通气导管
CN203763605U (zh) 喉罩通气道结构
CN102920422A (zh) 可视通气插管喉镜
CN111867442A (zh) 具有出色通气能力的带有动态套囊的声门上气道装置
CN202516159U (zh) 全麻支气管镜下气管内支架置入术用四通接头
CN211068564U (zh) 一种改良型右侧双腔支气管导管
CN211188657U (zh) 一种软头可调鼻咽通气管
CN210542773U (zh) 一种鼻咽通气管道
CN215083790U (zh) 一种呼吸介入急救用通气导管
CN207400992U (zh) 一种带气囊的内镜面罩
CN214807599U (zh) 一种可以持续正压通气的插管面罩
CN205215892U (zh) 一种牙垫型管路固定器
CN205903498U (zh) 一种高选择性肺复张支气管导管
CN204951883U (zh) 一种可通过内窥镜的气管插管
CN215135195U (zh) 一种可通氧的通气道
CN214762761U (zh) 咬嘴式全麻诱导用通气面罩
CN217339657U (zh) 人工通气装置
CN211188671U (zh) 一种右侧双腔支气管导管
CN217090685U (zh) 一种无痛胃镜麻醉通气装置
CN203724578U (zh) 一种纤维支气管镜诊疗“y”型加粗通气管喉罩
CN215024306U (zh) 一种辅助通气装置
CN213252239U (zh) 一种带可拆卸牙垫和气管分段喷洒的双腔气管导管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