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685022U - 髋关节置换术后梯形垫 - Google Patents

髋关节置换术后梯形垫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685022U
CN218685022U CN202120483716.7U CN202120483716U CN218685022U CN 218685022 U CN218685022 U CN 218685022U CN 202120483716 U CN202120483716 U CN 202120483716U CN 218685022 U CN218685022 U CN 21868502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rapezoidal pad
trapezoidal
embedded groove
pad body
hip replacem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483716.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红梅
孙伯洋
刘新涛
梁瑛琳
刘秀梅
刘晓红
徐小飞
李玮
孙艺丹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7th Medical Center of PLA General Hospital
Original Assignee
7th Medical Center of PLA General Hospit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7th Medical Center of PLA General Hospital filed Critical 7th Medical Center of PLA General Hospital
Priority to CN202120483716.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68502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68502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68502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Orthopedics, Nursing, And Contraception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髋关节置换术后梯形垫,包括:梯形垫体,其包括彼此铰接的第一和第二部分,第一和第二部分可沿梯形垫体的纵轴线彼此叠放,梯形垫体具有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处于同一水平面时的第一工作状态和叠放时的第二工作状态;翻转固定部,其包括第一和第二嵌入槽,第一和第二部分与床接触的侧面上各自分别设置有圆柱形的第一和第二嵌入槽,且第一和第二嵌入槽均各自分别延伸至第一和第二部分的上端面;且,第一和第二部分内填充的芯体由乳胶材料制成,且芯体的内部和表面均设置有多个孔隙,孔隙的直径小于5mm。本实用新型整个梯形垫的内部结构孔状透气,既有承压性,又有通风性,增加患者术后的安全性以及翻身的稳定性和舒适性。

Description

髋关节置换术后梯形垫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涉及一种髋关节置换术后梯形垫。
背景技术
人体下肢髋关节骨折手术后,都需要对相应的部位(如两大小腿)进行固定,以防止术后骨头间的错位、脱落。现有的固定机械的长度均较长,不利于髋部周围的透气和散热,易于引起患者皮肤疾病和发生压疮和关节错位;并且不易于携带。长时间保持一个姿势导致患者的膝关节的肌肉长期处于紧张的状态,可能会增加患者术后的痛感。并且,现在的梯形垫在患者翻身时不能使用,需更换为其他形状的垫体,需要多人操作才能帮助患者翻身。翻身动作不够稳定和舒适。因此,本申请提出一种新型的髋关节置换术后梯形垫。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是解决至少上述问题和/或缺陷,并提供至少后面将说明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还有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髋关节置换术后梯形垫。
为此,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为:
髋关节置换术后梯形垫,包括:
梯形垫体,其包括彼此铰接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沿所述梯形垫体的纵轴线对称设置,所述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可沿所述梯形垫体的纵轴线彼此叠放,所述梯形垫体具有所述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处于同一水平面时的第一工作状态和叠放时的第二工作状态;
翻转固定部,其包括第一嵌入槽和第二嵌入槽,所述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与床接触的侧面上各自分别设置有所述圆柱形的所述第一嵌入槽和第二嵌入槽,且所述第一嵌入槽和第二嵌入槽均各自分别延伸至所述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的上端面;
且,所述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内填充的芯体由乳胶材料制成,且芯体的内部和表面均设置有多个孔隙,所述孔隙的直径小于5mm。
优选的是,所述的髋关节置换术后梯形垫中,所述梯形垫体的高度为40~45厘米。
优选的是,所述的髋关节置换术后梯形垫中,所述梯形垫体的厚度为12~20厘米。
优选的是,所述的髋关节置换术后梯形垫,还包括:
多级调整组件,多级调整组件可移动地粘贴于所述第一嵌入槽或第二嵌入槽内,每个调整部件的下端一侧均具有限位板,每个调整部件的上端一侧均具有限位孔,所述限位板可插入所述限位孔中。
优选的是,所述的髋关节置换术后梯形垫中,所述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呈直接梯形状。
优选的是,所述的髋关节置换术后梯形垫中,所述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通过弹性带连接,所述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相对的各自的内侧均设置有凹陷。
优选的是,所述的髋关节置换术后梯形垫中,所述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的外侧分别设置有圆柱形的第三嵌入槽和第四嵌入槽。
优选的是,所述的髋关节置换术后梯形垫中,所述第一嵌入槽、第二嵌入槽、第三嵌入槽和第四嵌入槽的两侧均固定有固定带。
本实用新型至少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的髋关节置换术后的梯形垫对比于传统的梯形垫,高度变短,这样增加髋部周围的透气性和舒适度,整个梯形垫体的本身中间可活动打弯儿,梯形垫的厚度变高,在患者翻身的时候,梯形的下边接触床面上边有嵌入槽,中间可打弯儿,这样患肢在上,也能确保处于第二状态的梯形垫有高于髋部的厚度。这样便于患者翻身的时候稳定预防,脱位整个梯形垫的内部结构孔状透气,既有承压性,又有通风性,增加患者术后的安全性以及翻身的稳定性和舒适性。
同时,本实用新型的梯形垫的体积变小、厚度变高、便携、舒适、稳定、透气,有效预防术后的压疮,预防关节脱位,增加患者舒适度,减少疲惫,利于患者功能锻炼和康复,术后膝关节处可打弯儿,由于梯形垫中部可以折叠,这样患者的膝关节舒适度肌肉紧张度都会相应降低,可以减少患者术后的疼痛。
本实用新型的其它优点、目标和特征将部分通过下面的说明体现,部分还将通过对本实用新型的研究和实践而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理解。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其中一种技术方案中的髋关节置换术后梯形垫第一工作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其中一种技术方案中的髋关节置换术后梯形垫的仰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其中一种技术方案中的髋关节置换术后梯形垫第二工作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其中一种技术方案中的多级调整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令本领域技术人员参照说明书文字能够据以实施。
应当理解,本文所使用的诸如“具有”、“包含”以及“包括”术语并不配出一个或多个其它元件或其组合的存在或添加。
如图1、图2和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髋关节置换术后梯形垫,包括:
梯形垫体,其包括彼此铰接的第一部分1和第二部分2,所述第一部分1和第二部分2沿所述梯形垫体的纵轴线对称设置,所述第一部分1和第二部分2可沿所述梯形垫体的纵轴线彼此叠放,所述梯形垫体具有所述第一部分1和第二部分2处于同一水平面时的第一工作状态和叠放时的第二工作状态;患者平躺时,将本实用新型放在两腿之间,处于第一工作状态。患者翻身时,本实用新型的整个梯形垫体的本身中间可活动打弯儿,梯形垫的厚度变高,同时。翻转固定部,其包括第一嵌入槽111和第二嵌入槽211,所述第一部分1和第二部分2与床接触的侧面上各自分别设置有所述圆柱形的所述第一嵌入槽111和第二嵌入槽211,且所述第一嵌入槽111和第二嵌入槽211均各自分别延伸至所述第一部分1和第二部分2的上端面;翻转固定部用于在翻身时固定患肢,将患肢放于嵌入槽内,在患者翻身的时候,梯形的下边接触床面上边有嵌入槽,中间可打弯儿,这样患肢在上,也能确保处于第二状态的梯形垫有高于髋部的厚度。并且,所述第一部分1和第二部分2 内填充的芯体由乳胶材料制成,且芯体的内部和表面均设置有多个孔隙,所述孔隙的直径小于5mm。作为优选每个空隙间的距离不大于3cm,便于通风透气。本实用新型的装置便于患者翻身的时候稳定预防,脱位整个梯形垫的内部结构孔状透气,既有承压性,又有通风性,增加患者术后的安全性以及翻身的稳定性和舒适性。
同时,本实用新型的梯形垫的体积变小、厚度变高、便携、舒适、稳定、透气,有效预防术后的压疮,预防关节脱位,增加患者舒适度,减少疲惫,利于患者功能锻炼和康复,术后膝关节处可打弯儿,由于梯形垫中部可以折叠,这样患者的膝关节舒适度肌肉紧张度都会相应降低,可以减少患者术后的疼痛。
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中一种技术方案中,作为优选,所述梯形垫体的高度为40~45厘米。本发明的髋关节置换术后的梯形垫对比于传统的梯形垫,高度变短,这样增加髋部周围的透气性和舒适度。
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中一种技术方案中,作为优选,所述梯形垫体的厚度为12~20厘米。保障处于第二工作状态的梯形垫体的厚度高于患者的髋关节。
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中一种技术方案中,如图4所示,作为优选,还包括:
多级调整组件5,多级调整组件5可移动地粘贴于所述第一嵌入槽111或第二嵌入槽 211内,可在最大的调整组件5的背侧粘贴上每个调整部件的下端一侧均具有限位板,每个调整部件的上端一侧均具有限位孔,所述限位板可插入所述限位孔中。也可以在第一嵌入槽111和第二嵌入槽211的两侧也分别设置有限位孔,以将最大的调整组件5插入到其中。作为优选,调整组件5可使用硅胶或乳胶等材料制成。可根据患肢的直径调整嵌入槽的直径,以使患肢更好地固定于嵌入槽中。
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中一种技术方案中,作为优选,所述第一部分1和第二部分2呈直接梯形状。便于折叠,整体美观。
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中一种技术方案中,作为优选,所述第一部分1和第二部分2通过弹性带连接,所述第一部分1和第二部分2相对的各自的内侧均设置有凹陷。在第一工作状态时,弹性带可收纳于凹陷内。作为优选,第一部分1和第二部分2之间的内侧可分别设置有粘性带,在第一工作状态时二者可紧密地粘贴在一起,防止滑动。
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中一种技术方案中,作为优选,所述第一部分1和第二部分2的外侧分别设置有圆柱形的第三嵌入槽3和第四嵌入槽4。在第一工作状态时,两腿固定于第三嵌入槽3和第四嵌入槽4之间。
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中一种技术方案中,作为优选,所述第一嵌入槽111、第二嵌入槽 211、第三嵌入槽3和第四嵌入槽4的两侧均固定有固定带。便于更好地固定。
本实用新型的新型梯形垫,对比于传统梯形垫,体积变小,厚度变高,便携舒适、稳定、透气,有效预防术后的压疮,预防关节脱位,增加患者舒适度,减少疲惫,利于患者功能锻炼和康复,术后膝关节处可打弯儿,由于梯形垫中部可以折叠,这样患者的膝关节舒适度提高、肌肉紧张度都会相应降低,可以减少患者术后的疼痛。
为使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现提供如下的实施例进行说明:
一种髋关节置换术后梯形垫,包括:
梯形垫体,其包括彼此铰接的第一部分1和第二部分2,所述第一部分1和第二部分2沿所述梯形垫体的纵轴线对称设置,所述第一部分1和第二部分2可沿所述梯形垫体的纵轴线彼此叠放,所述梯形垫体具有所述第一部分1和第二部分2处于同一水平面时的第一工作状态和叠放时的第二工作状态;所述第一部分1和第二部分2呈直接梯形状。所述第一部分1和第二部分2通过弹性带连接,所述第一部分1和第二部分2相对的各自的内侧均设置有凹陷。所述第一部分1和第二部分2的外侧分别设置有圆柱形的第三嵌入槽3 和第四嵌入槽4。所述第一嵌入槽111、第二嵌入槽211、第三嵌入槽3和第四嵌入槽4 的两侧均固定有固定带。所述梯形垫体的高度为40厘米。所述梯形垫体的厚度为18厘米。
翻转固定部,其包括第一嵌入槽111和第二嵌入槽211,所述第一部分1和第二部分2与床接触的侧面上各自分别设置有所述圆柱形的所述第一嵌入槽111和第二嵌入槽211,且所述第一嵌入槽111和第二嵌入槽211均各自分别延伸至所述第一部分1和第二部分2 的上端面;
且,所述第一部分1和第二部分2内填充的芯体由乳胶材料制成,且芯体的内部和表面均设置有多个孔隙,所述孔隙的直径小于5mm。
多级调整组件5,多级调整组件5可移动地粘贴于所述第一嵌入槽111或第二嵌入槽 211内,每个调整部件的下端一侧均具有限位板,每个调整部件的上端一侧均具有限位孔,所述限位板可插入所述限位孔中。
这里说明的模块数量和处理规模是用来简化本实用新型的说明的。对本实用新型的髋关节置换术后梯形垫的应用、修改和变化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是显而易见的。
尽管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案已公开如上,但其并不仅仅限于说明书和实施方式中所列运用,它完全可以被适用于各种适合本实用新型的领域,对于熟悉本领域的人员而言,可容易地实现另外的修改,因此在不背离权利要求及等同范围所限定的一般概念下,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特定的细节和这里示出与描述的图例。

Claims (4)

1.髋关节置换术后梯形垫,其特征在于,包括:
梯形垫体,其包括彼此铰接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沿所述梯形垫体的纵轴线对称设置,所述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可沿所述梯形垫体的纵轴线彼此叠放,所述梯形垫体具有所述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处于同一水平面时的第一工作状态和叠放时的第二工作状态,所述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呈直接梯形状,所述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通过弹性带连接,所述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相对的各自的内侧均设置有凹陷,所述梯形垫体的高度为40~45厘米,所述梯形垫体的厚度为12~20厘米;
翻转固定部,其包括第一嵌入槽和第二嵌入槽,所述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与床接触的侧面上各自分别设置有圆柱形的所述第一嵌入槽和第二嵌入槽,且所述第一嵌入槽和第二嵌入槽均各自分别延伸至所述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的上端面;
且,所述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内填充的芯体由乳胶材料制成,且芯体的内部和表面均设置有多个孔隙,所述孔隙的直径小于5mm。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髋关节置换术后梯形垫,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多级调整组件,多级调整组件可移动地粘贴于所述第一嵌入槽或第二嵌入槽内,每个调整部件的下端一侧均具有限位板,每个调整部件的上端一侧均具有限位孔,所述限位板可插入所述限位孔中。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髋关节置换术后梯形垫,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的外侧分别设置有圆柱形的第三嵌入槽和第四嵌入槽。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髋关节置换术后梯形垫,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嵌入槽、第二嵌入槽、第三嵌入槽和第四嵌入槽的两侧均固定有固定带。
CN202120483716.7U 2021-03-05 2021-03-05 髋关节置换术后梯形垫 Active CN21868502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483716.7U CN218685022U (zh) 2021-03-05 2021-03-05 髋关节置换术后梯形垫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483716.7U CN218685022U (zh) 2021-03-05 2021-03-05 髋关节置换术后梯形垫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685022U true CN218685022U (zh) 2023-03-24

Family

ID=8558160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483716.7U Active CN218685022U (zh) 2021-03-05 2021-03-05 髋关节置换术后梯形垫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68502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4744527U (zh) 一种脊柱矫治支具
RU2721142C1 (ru) Регулируемая по высоте реабилитационная лечебная подушка
CN218685022U (zh) 髋关节置换术后梯形垫
CN204192825U (zh) 一种脊柱骨折固定支具
CN208877093U (zh) 一种多角度肢体功能位固定器
CN209032772U (zh) 一种配套腿部牵引治疗使用的可调节腿部三角垫
CN208081354U (zh) 一种脊椎复位装置
CN208193201U (zh) 一种骨科用可调节式固定夹板
CN207125838U (zh) 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约束装置
CN206852766U (zh) 助行器
CN214387801U (zh) 一种基于物理疗法用颈椎胸椎养护设备
CN108464899A (zh) 一种骨科专用腿部护理支架
CN2735951Y (zh) 脊柱损伤急救外固定架
CN214180910U (zh) 一种下肢功能位简易护理垫
CN213697379U (zh) 一种小儿o型腿矫形器
CN205234876U (zh) 多功能脊柱梳理床
CN215080394U (zh) 一种脊柱骨病科用脊柱保护装置
CN209048526U (zh) 一种用于侧卧位患者的脚踝防压疮保护垫
CN211131825U (zh) 一种俯卧位通气装置
CN100387205C (zh) 脊柱损伤急救外固定架
CN204446210U (zh) 减压防旋足托
CN218306015U (zh) 骨科护理可调节移动装置
CN213723296U (zh) 一种分体式下肢垫
CN201978024U (zh) 一种骨伤病人用康复理疗绑带
KR102449172B1 (ko) 부목 파스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