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677621U - 电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电连接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677621U
CN218677621U CN202222254942.5U CN202222254942U CN218677621U CN 218677621 U CN218677621 U CN 218677621U CN 202222254942 U CN202222254942 U CN 202222254942U CN 218677621 U CN218677621 U CN 21867762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ransverse direction
along
slot
longitudinal direction
ground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254942.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义小平
钟维学
付壮飞
梁仁发
吴瑶
张标
杜克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ot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Lot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ot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Lot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254942.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67762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67762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67762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连接器,包括:座体,设有插槽;两个端子组,设于座体,且设于插槽一侧,端子组包括接地件及至少一信号端子,信号端子具有设于座体的基部和自基部延伸形成的第一弹臂,第一弹臂设有显露于插槽的第一接触部,接地件设有主体部、自主体部延伸形成的两个第二弹臂,第一弹臂位于两个第二弹臂之间,第二弹臂设有显露于插槽的第二接触部,主体部具有连接部,同一接地件的两个第二弹臂位于对应的连接部的两侧;屏蔽件,设于座体,屏蔽件具有本体部,本体部与连接部位于信号端子的同一侧,且本体部与两个接地件的连接部导接。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能有效消除与不同的接地件连接在一起的接地端子之间的电势差。

Description

电连接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连接器,尤其是指一种与电子卡配合的电连接器。
【背景技术】
现有的一种电连接器,设有一本体、设于所述本体的多个信号端子和设于所述本体的多个接地端子,所述本体自其顶面向下凹设形成沿一前后方向延伸的一插槽,多个所述信号端子设于所述插槽的左右两侧,多个所述接地端子设于所述插槽的左右两侧,且所述信号端子和所述接地端子均设有显露于所述插槽的一接触部,用于与一电子卡连接,其中相邻的每两个所述接地端子通过一接地件连接在一起,所述接地端子和所述接地件分体设置。
然而,与不同的所述接地件连接的所述接地端子之间存在不同的电势,造成与不同的所述接地件连接的所述接地端子之间存在电势差,使得与不同的所述接地件连接的所述接地端子之间产生电流,并产生干扰相邻的所述信号端子之间信号传输的串音。
因此,有必要设计一种新的电连接器,以克服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创作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有效消除与不同的接地件连接在一起的接地端子之间的电势差的电连接器。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电连接器,包括:一座体,设有一对接侧和自所述对接侧凹设形成的一插槽;两个端子组,设于所述座体并沿一纵长方向排布,且设于所述插槽在一横向方向的一侧,所述端子组包括一接地件及至少一信号端子,纵长方向垂直于横向方向,所述信号端子具有设于所述座体的一基部和自所述基部延伸形成的一第一弹臂,所述第一弹臂设有在横向方向上显露于所述插槽的一第一接触部,所述接地件设有一主体部、自所述主体部延伸形成的两个第二弹臂,所述第一弹臂在纵长方向上位于两个所述第二弹臂之间,所述第二弹臂设有在横向方向上显露于所述插槽的一第二接触部,所述主体部具有一连接部,同一所述接地件的两个所述第二弹臂位于对应的所述连接部纵长方向的两侧;一屏蔽件,设于所述座体,所述屏蔽件具有一本体部,所述本体部与所述连接部在横向方向上位于所述信号端子的同一侧,且所述本体部与两个所述接地件的所述连接部导接。
进一步的,所述本体部与所述连接部在横向方向上位于所述信号端子远离所述插槽的一侧,且所述本体部较所述连接部远离所述插槽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连接部包括一第一连接部和一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沿横向方向与所述基部相对设置,所述第二连接部沿横向方向与所述第一弹臂相对设置,同一所述接地件的两个所述第二弹臂与所述第二连接部之间设有间隙。
进一步的,所述本体部与两个所述接地件的两个所述第二连接部导接。
进一步的,所述接地件设有自所述第二连接部朝所述对接侧延伸形成的一固持部,所述固持部固定于所述座体。
进一步的,所述本体部包括一平板部和自所述平板部延伸的两个抵接臂,所述平板部与所述连接部平行设置,两个所述抵接臂抵接两个所述连接部,且沿横向方向观察,所述平板部与所述连接部部分重叠。
进一步的,所述端子组包括两个沿纵长方向相邻设置的所述信号端子,所述座体设有位于所述插槽横向一侧的两个端子槽、两个接地槽以及两个导向槽,所述接地槽包括一连接槽,所述连接槽沿横向方向位于所述端子槽远离所述插槽的一侧,两个所述导向槽一一对应两个所述接地槽,且所述导向槽与对应的所述接地槽的所述连接槽在横向方向上连通,所述端子槽收容所述信号端子,所述接地槽收容所述接地件,所述连接槽收容所述连接部,所述导向槽沿横向方向向外贯穿所述座体,所述导向槽贯穿所述对接侧,所述平板部置于所述座体的外侧,两个所述抵接臂伸入两个所述导向槽抵接两个所述连接部。
进一步的,所述座体设有位于所述插槽横向一侧的两个接地槽,所述接地槽包括沿纵长方向间隔设置的两个收容槽以及连通两个所述收容槽的一连接槽,所述连接槽收容所述连接部,所述收容槽收容所述第二弹臂,所述座体朝每一所述收容槽内凸伸形成两个限位块,两个所述限位块沿纵长方向间隔设置,所述第二弹臂沿纵长方向位于两个所述限位块之间,所述第二弹臂在纵长方向上的最大宽度小于所述第一弹臂在纵长方向上的最大宽度。
进一步的,所述接地件设有自所述连接部的纵长两侧沿横向方向相对弯折延伸形成的两个延伸部,所述基部在纵长方向上位于两个所述延伸部之间,同一所述接地件的两个所述第二弹臂自两个所述延伸部朝同一方向延伸形成,所述第一接触部和所述第二接触部沿纵长方向对齐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座体设有一安装侧,所述信号端子设有自所述基部延伸的一第一导接部,所述接地件设有自两个所述延伸部朝所述同一方向延伸形成的两个第二导接部,所述第一导接部沿纵长方向位于两个所述第二导接部之间,所述第一导接部和所述第二导接部均显露于所述安装侧并沿纵长方向对齐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连接部和所述第一导接部沿横向方向位于所述基部的同侧,所述第一导接部较所述连接部远离所述对接侧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主体部在一对接方向上较所述第一弹臂靠近所述对接侧设置,所述对接方向垂直于纵长方向与横向方向。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由于设有连接两个所述接地件的所述屏蔽件,使得两个所述接地件之间的电势差消除,实现共地,进而避免产生干扰相邻的所述信号端子之间信号传输的串音,且具体为,所述接地件位于两个所述第二弹臂之间的所述连接部导接所述屏蔽件的所述本体部,而两个所述第二弹臂位于至少一个所述信号端子的所述第一弹臂的纵长两侧,可知所述连接部在纵长方向至少跨越一个所述第一弹臂的长度,可见所述连接部在纵长方向的长度大,而所述连接部和所述本体部位于所述信号端子在横向方向的同一侧,便于所述屏蔽件的所述本体部于所述连接部处与所述接地件导接,使得所述屏蔽件与所述接地件之间的导接更稳定。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与一电子卡、一电路板的立体分解图;
图2为图1的立体组合图;
图3为图2中电连接器的俯视图;
图4为图3沿A-A线剖切的剖视图;
图5为图3沿B-B线剖切的剖视图;
图6为图3沿C-C线剖切的局部剖视图;
图7为图3中D的放大图;
图8为图2中电连接器的局部透视图;
图9为图8沿E-E线剖切的局部剖视图;
图10为图2中电连接器中导电端子及屏蔽件的示意图;
图11为图10的侧视图;
图12为图10中导电端子的局部俯视图;
图13为图2中电连接器在另一视角下的局部立体分解图;
图14为图13中端子组的立体示意图;
图15为图14中端子组水平旋转180°的立体示意图;
图16为图14的俯视图;
图17为图14的正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的附图标号说明:
电连接器100
座体1 对接侧10 安装侧11 插槽12
长槽121 短槽122 防呆部13 端子槽14
接地槽15 收容槽151 连接槽152 固持槽153
限位块16 导向槽17
导电端子2 接触部21 导接部22 端子组P
信号端子2S 基部23 第一弹臂24 第一接触部21S
第一导接部22S 接地件2G 主体部25 连接部251
第一连接部2511 第二连接部2512 延伸部252 第二弹臂26
第二接触部21G 第二导接部22G 固持部27
屏蔽件3 本体部31 平板部311 抵接臂312
覆盖部32 勾持部33 插接部34
电子卡200
电路板300
【具体实施方式】
为便于更好的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结构、特征以及功效等,现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和图2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所述电连接器100位于一电子卡200 和一电路板300之间,用于连接所述电子卡200和所述电路板300。
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电连接器100包括一座体1、设于所述座体1的多个导电端子2和设于所述座体1的两个屏蔽件3。具体的,所述电连接器100中的所述导电端子2与所述电子卡200、所述电路板300连接。
如图12和图13所示,多个所述导电端子2包括多个端子组P,每一所述端子组P 包括相邻且间隔设置的两个信号端子2S和围绕两个所述信号端子2S设置的一接地件 2G。
如图1、图9和图10所示,所述屏蔽件3用于连接多个接地件2G,实现多个接地件2G的共同接地,并屏蔽所述电连接器100之外的信号,避免所述电连接器100外的信号对所述导电端子2造成干扰。
如图2、图3和图13所示,所述座体1为绝缘材料注塑成型,所述座体1包括沿一对接方向相对设置的一对接侧10和一安装侧11、自所述对接侧10朝所述安装侧11凹设形成并沿一纵长方向延伸的一插槽12、设于所述插槽12并沿一横向方向延伸的一防呆部13、沿横向方向位于所述插槽12相对两侧的多个端子槽14、沿横向方向位于所述插槽12相对两侧的多个接地槽15、设于多个所述接地槽15中的多个限位块16(详见图7和图9)以及沿横向方向位于所述插槽12相对两侧的多个导向槽17(详见图8和图9)。在其他实施例中,可以仅在所述插槽12的一侧设置所述端子槽14、所述接地槽 15、所述导向槽17。
在本实施例中,对接方向、纵长方向和横向方向两两相互垂直,其中定义对接方向为Z轴方向,定义纵长方向为Y轴方向,定义横向方向为X轴方向。
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安装侧11沿对接方向面向所述电路板300设置,所述插槽12自所述对接侧10沿对接方向凹设形成,并用于接收所述电子卡200,所述防呆部 13将所述插槽12沿纵长方向分为一长槽121和一短槽122,所述防呆部13用以防止所述电子卡200反向插入所述插槽12。
如图3、图4和图5所示,位于所述插槽12同侧的多个所述端子槽14沿纵长方向对齐排列设置,且多个所述端子槽14沿横向方向与所述长槽121相对,每一所述端子槽14用于收容一个所述信号端子2S,所述端子槽14沿横向方向与所述长槽121连通,所述端子槽14沿对接方向贯穿所述座体1。
如图3、图5和图13所示,位于所述插槽12同侧的多个所述接地槽15沿纵长方向对齐排列设置,且多个所述接地槽15沿横向方向与所述长槽121相对,每一所述接地槽15用于收容一个所述接地件2G,所述接地槽15沿横向方向与所述长槽121连通,并沿对接方向贯穿所述座体1。
如图1、图8和图9所示,针对所述长槽121的同一侧而言,每一所述导向槽17沿横向方向与一个所述接地槽15连通,也即所述导向槽17与所述接地槽15一一对应设置,所述导向槽17沿横向方向位于对应的所述接地槽15远离所述长槽121的一侧,并沿横向方向向外贯穿所述座体1背离所述长槽121一侧的表面,以及沿对接方向贯穿所述对接侧10,也即所述导向槽17延伸至所述对接侧10,所述导向槽17用于收容所述屏蔽件3的局部。
如图9和图13所示,每一所述接地槽15包括沿纵长方向间隔设置的两个收容槽151、沿纵长方向位于两个所述收容槽151之间并与两个所述收容槽151连通的一连接槽152和沿对接方向位于所述连接槽152靠近所述对接侧10一侧的一固持槽153。针对每一所述接地槽15而言,两个所述收容槽151沿纵长方向位于两个所述端子槽14的两侧,并沿纵长方向与两个所述端子槽14隔绝设置,但所述收容槽151沿横向方向与所述长槽 121相互连通,并沿对接方向贯穿所述座体1,也即所述收容槽151自所述安装侧11延伸至所述对接侧10,而所述连接槽152沿横向方向位于对应的两个所述端子槽14远离所述长槽121的一侧,并沿横向方向与对应的两个所述端子槽14隔绝设置,所述连接槽152自所述安装侧11朝所述对接侧10凹设形成,所述固持槽153沿对接方向与所述连接槽152连通,并沿对接方向贯穿所述对接侧10,也即所述固持槽153延伸至所述对接侧10。相邻的每两个所述接地槽15之间未设有所述端子槽14或者仅设有一个所述端子槽14(详见图3)。
如图4、图7和图9所示,所述座体1朝每一所述收容槽151内凸伸形成两个限位块16,两个所述限位块16沿纵长方向间隔设置,所述限位块16沿对接方向从所述安装侧11朝所述对接侧10延伸,并与所述对接侧10间隔设置。
如图1、图8和图9所示,每一所述导向槽17在横向方向上对应一个所述连接槽 152设置,也即所述导向槽17与所述连接槽152一一对应设置,具体的,针对所述长槽 121的同一侧而言,所述导向槽17沿横向方向位于所述连接槽152远离对应的两个所述端子槽14的一侧,并与对应的所述连接槽152相互连通。
如图1、图2和图10所示,多个所述导电端子2设有多个接触部21和多个导接部 22,所述接触部21沿横向方向显露于所述插槽12,用于与所述电子卡200接触形成电性连接,所述导接部22显露于所述安装侧11,用于与所述电路板300焊接形成电性连接。其中多个所述接触部21包括设于所述信号端子2S的第一接触部21S和设于所述接地件2G的第二接触部21G,多个所述导接部22包括设于所述信号端子2S的第一导接部22S和设于所述接地件2G的第二导接部22G。
如图1、图4和图10所示,设于所述插槽12同一侧的多个所述信号端子2S沿纵长方向对齐设置,且多个所述信号端子2S沿横向方向与所述长槽121相对,每一所述信号端子2S包括设于所述座体1的一基部23、自所述基部23朝所述对接侧10弯折延伸形成的一第一弹臂24和自所述基部23朝所述安装侧11延伸形成的一个所述第一导接部22S,每一所述第一弹臂24设有一个所述第一接触部21S。
如图4、图5和图17所示,每一所述信号端子2S自所述安装侧11朝所述对接侧 10收容于一个所述端子槽14,所述基部23与所述端子槽14的槽壁干涉配合,以将所述信号端子2S固定于所述座体1,所述第一弹臂24与所述端子槽14在纵长方向上的槽壁间隔设置,所述第一接触部21S沿横向方向凸伸入所述长槽121,用于与所述电子卡 200的表面抵接接触,所述第一导接部22S延伸出所述安装侧11并沿横向方向朝远离所述长槽121一侧水平延伸,用于与所述电路板300通过表面安装技术(即SMT)彼此焊接固定。
如图14、图15和图17所示,设于所述插槽12同一侧的多个所述接地件2G沿纵长方向对齐设置(详见图10),且多个所述接地件2G沿横向方向与所述长槽121相对设置,所述接地件2G通过金属板材冲压形成,每一所述接地件2G包括设于所述座体1的一主体部25、自所述主体部25朝所述对接侧10弯折延伸形成的两个第二弹臂26、自所述主体部25朝所述对接侧10延伸形成的一固持部27以及自所述主体部25朝所述安装侧 11延伸形成的两个所述第二导接部22G,每一所述第二弹臂26设有一个所述第二接触部21G。
如图14、图15和图17所示,每一所述主体部25包括沿纵长方向延伸的一连接部251和设于所述连接部251纵长两侧并沿横向方向弯折延伸形成的两个延伸部252,两个所述延伸部252沿纵长方向相对设置。每一所述连接部251包括沿对接方向连接的一第一连接部2511和一第二连接部2512,且所述第二连接部2512连接所述固持部27,所述第一连接部2511、所述第二连接部2512及所述固持部27均呈平板状,且三者位于同一平面,两个所述延伸部252具体设于所述第一连接部2511的纵长两侧,如此两个所述延伸部252与所述第一连接部2511形成一个U形结构。
如图14、图15和图17所示,针对每一所述接地件2G而言,两个所述第二弹臂26 一一对应自两个所述延伸部252朝所述对接侧10延伸形成,也即两个所述第二弹臂26 自两个所述延伸部252朝同侧延伸形成,且两个所述第二弹臂26与所述第二连接部2512 间隔设置,两个所述第二导接部22G一一对应自两个所述延伸部252朝所述安装侧11 延伸形成,也即两个所述第二导接部22G自两个所述延伸部252朝同侧延伸形成,所述固持部27自所述第二连接部2512朝所述对接侧10延伸形成。
如图5、图6和图9所示,每一所述接地件2G自所述安装侧11朝所述对接侧10收容于一个所述接地槽15,所述主体部25收容于两个所述收容槽151和一个所述连接槽 152,具体的,所述连接部251收容于对应的所述连接槽152,所述第一连接部2511靠近所述安装侧11设置,所述第二连接部2512靠近所述对接侧10设置,两个所述延伸部252一一对应收容于所述接地槽15的两个所述收容槽151,两个所述第二弹臂26一一对应收容于所述接地槽15的两个所述收容槽151,所述第二弹臂26与对应的所述收容槽151在纵长方向上的槽壁间隔设置,所述第二接触部21G沿横向方向凸伸入所述长槽121,用于与所述电子卡200的表面抵接接触,且收容于同一个所述收容槽151中的所述第二弹臂26和所述延伸部252均位于对应的两个所述限位块16之间(详见图4和图7),两个所述限位块16靠近所述对接侧10的端部在对接方向与所述第二接触部21G 大致等高设置,所述固持部27向上与所述固持槽153的槽壁干涉配合,以将所述接地件2G固定于所述座体1,所述第二导接部22G延伸出所述安装侧11并沿横向方向朝远离所述长槽121一侧水平延伸,用于与所述电路板300通过表面安装技术(即SMT)彼此焊接固定。
如图10和图12所示,所述长槽121在横向方向上的每一侧分别设有多个所述端子组P,每一所述端子组P包括沿纵长方向相邻设置的两个所述信号端子2S和围绕该两个所述信号端子2S设置的一个所述接地件2G,位于所述长槽121同一侧的两个所述端子组P之间相邻设置或仅设有一个用以传输信号的所述导电端子2。每一所述端子组P中的两个所述信号端子2S收容于相邻的两个所述端子槽14,每一所述端子组P中的所述接地件2G收容于包围相邻两个所述端子槽14的一个所述接地槽15。
如图4、图5和图13所示,针对每一所述端子组P而言,所述接地件2G围绕两个所述信号端子2S的三侧设置,具体的,所述主体部25沿纵长方向位于两个所述信号端子2S的两侧和两个所述信号端子2S沿横向方向远离所述长槽121的一侧,且所述主体部25在对接方向上较所述第一弹臂24靠近所述对接侧10设置(详见图11和图17),其中所述主体部25的两个所述延伸部252沿纵长方向位于两个所述信号端子2S的所述基部23的两侧,所述主体部25的所述连接部251沿横向方向位于两个所述信号端子2S 远离所述长槽121的一侧,其中所述第一连接部2511沿横向方向对应两个所述信号端子2S的所述基部23设置,所述第二连接部2512沿横向方向对应两个所述信号端子2S 的所述第一弹臂24设置(详见图17)。
如图14、图16和图17所示,针对每一所述端子组P而言,两个所述第二弹臂26 沿纵长方向位于对应的两个所述第一弹臂24的两侧,并沿纵长方向与对应的两个所述第一弹臂24相对设置,所述第二弹臂26在纵长方向上的最大宽度小于所述第一弹臂24 在纵长方向上的最大宽度,所述第二弹臂26在横向方向上的宽度大于所述第一弹臂24 在横向方向上的宽度(详见图11),如此所述第二弹臂26在纵长方向上可以完全屏蔽所述第一弹臂24,两个所述第二接触部21G和对应的两个所述第一接触部21S沿纵长方向对齐设置。
如图14、图15和图17所示,针对每一所述端子组P而言,所述固持部27沿对接方向较所述信号端子2S靠近所述对接侧10设置,如此所述主体部25可在横向方向上尽可能地屏蔽所述信号端子2S。
如图15、图16和图17所示,针对每一所述端子组P而言,两个所述第二导接部 22G沿纵长方向位于对应的两个所述第一导接部22S的两侧,并沿纵长方向与对应的两个所述第一导接部22S相对设置,且两个所述第二导接部22G和对应的两个所述第一导接部22S沿纵长方向对齐设置,所述第二导接部22G在纵长方向上的最大宽度小于所述第一导接部22S在纵长方向上的最大宽度,所述第二导接部22G在横向方向上的宽度大于所述第一导接部22S在横向方向上的宽度(详见图11),如此所述第二导接部22G在纵长方向上可以完全屏蔽所述第一导接部22S,其中所述连接部251和所述第一导接部 22S,沿横向方向均位于对应所述基部23远离所述长槽121的一侧,且所述第一导接部 22S较所述连接部251远离所述对接侧10设置(详见图4和图5)。
如图1和图10所示,两个所述屏蔽件3设于所述座体1沿横向方向的相对两侧,且覆盖在所述座体1在横向方向远离所述长槽121的一侧表面,所述屏蔽件3沿横向方向未超出所述座体1上远离所述长槽121的一侧表面。每个所述屏蔽件3包括沿横向方向设于所述座体1外侧的一本体部31、自所述本体部31朝所述对接侧10弯折延伸并覆盖所述对接侧10的一覆盖部32、自所述覆盖部32朝所述安装侧11弯折延伸并伸入多个所述端子槽14的多个勾持部33以及自所述本体部31朝所述安装侧11延伸并插入所述座体1的多个插接部34。
如图1、图2和图10所示,所述本体部31沿横向方向覆盖所述座体1的外表面,也即所述本体部31与所述长槽121同一侧的所述连接部251一致,沿横向方向均设于所述长槽121同一侧的所述信号端子2S远离所述长槽121的一侧,且所述本体部31较所述连接部251远离所述长槽121设置。每一所述本体部31包括沿横向方向覆盖所述座体1的外表面的一平板部311和自所述平板部311朝所述座体1冲压形成并伸入多个所述导向槽17以抵接所述接地件2G的多个抵接臂312(详见图9)。所述平板部311与所述连接部251平行设置,且所述平板部311与所述连接部251部分重叠,多个所述抵接臂312一一对应抵接至所述长槽121同侧的多个所述接地件2G上,也即所述屏蔽件3 将所述长槽121同侧的多个所述接地件2G导接在一起,具体的,多个所述抵接臂312 一一对应抵接至多个所述第二连接部2512。
如图1、图2和图8所示,两个所述屏蔽件3自所述对接侧10朝所述安装侧11安装至所述座体1,所述抵接臂312与所述导向槽17一一对准设置,以导引所述屏蔽件3 从所述对接侧10安装至所述座体1,待所述屏蔽件3安装到位后,所述覆盖部32抵接至所述座体1的所述对接侧10,多个所述勾持部33一一对应伸入多个所述端子槽14(详见图5和图7),并贴覆于所述端子槽14沿横向方向远离所述长槽121一侧的槽壁,所述勾持部33沿对接方向与所述长槽121同侧的所述导电端子2间隔设置,也即所述勾持部33与所述信号端子2S或所述接地件2G间隔设置(详见图5和图11),所述插接部 34插入所述座体1并沿横向方向被所述座体1挡止(详见图4)。
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的有益效果如下:
1)本实用新型由于设有连接两个所述接地件2G的所述屏蔽件3,使得两个所述接地件2G之间的电势差消除,实现共地,进而避免产生干扰相邻的所述信号端子2S之间信号传输的串音,且具体为,所述接地件2G位于两个所述第二弹臂26之间的所述连接部251导接所述屏蔽件3的所述本体部31,而两个所述第二弹臂26位于至少一个所述信号端子2S的所述第一弹臂24的纵长两侧,可知所述连接部251在纵长方向至少跨越一个所述第一弹臂24的长度,可见所述连接部251在纵长方向的长度大,而所述连接部251和所述本体部31位于所述信号端子2S在横向方向的同一侧,可知此便于所述屏蔽件3的所述本体部31于所述连接部251处与所述接地件2G导接,使得所述屏蔽件3 与所述接地件2G之间的导接更稳定。
2)所述本体部31与所述连接部251在横向方向上位于所述信号端子2S远离所述长槽121的一侧,且所述本体部31较所述连接部251远离所述长槽121设置,相较于所述本体部31与所述连接部251在横向方向上位于信号端子2S的两侧,由于所述本体部31与所述连接部251无需提供所述第一弹臂24和所述第二弹臂26发生弹性形变的让位空间,可知所述本体部31与所述连接部251之间的接触面积更大,使得所述屏蔽件3与所述接地件2G之间的导接更稳定。
3)所述第一连接部2511沿横向方向与所述基部23相对设置,所述第二连接部2512沿横向方向与所述第一弹臂24相对设置,使得所述信号端子2S的所述基部23和所述第一弹臂24均被所述接地件2G的所述连接部251所屏蔽,而同一所述接地件2G的两个所述第二弹臂26与所述第二连接部2512之间设有间隙,保证所述第二弹臂26受到所述电子卡200的抵接时,存在供所述第二弹臂26沿横向方向弹性形变的空间。
4)所述本体部31与两个所述接地件2G的两个所述第二连接部2512导接,使得凸伸出所述第一连接部2511且与所述第二弹臂26间隔设置的所述第二连接部2512产生的天线效应被所述本体部31所吸收。
5)所述接地件2G的所述固持部27自所述第二连接部2512朝所述对接侧10延伸形成,使得所述接地件2G自所述安装侧11朝所述对接侧10安装至所述座体1的过程中,阻碍力小,仅在安装到位时,产生干涉力。
6)所述平板部311与所述连接部251平行设置,并且所述平板部311沿横向方向与所述连接部251部分重叠,便于自所述平板部311延伸的两个所述抵接臂312抵接至两个所述连接部251,使得所述屏蔽件3与所述接地件2G导接。
7)所述导向槽17与对应的所述连接槽152在横向方向上连通,且所述导向槽17 沿横向方向向外贯穿所述座体1,便于所述抵接臂312伸入所述导向槽17抵接收容于所述连接槽152内的所述连接部251,并且所述导向槽17贯穿所述对接侧10,使得所述屏蔽件3由所述对接侧10安装至所述安装侧11过程中,所述抵接臂312可先于所述对接侧10收容于所述导向槽17,再沿所述导向槽17朝向所述安装侧11滑移,以导引所述屏蔽件3的安装。
8)所述第二弹臂26在纵长方向上的最大宽度小于所述第一弹臂24在纵长方向上的最大宽度,而所述第二弹臂26沿纵长方向位于两个所述限位块16之间,可有效限制所述第二弹臂26在受到所述电子卡200的抵接后于纵长方向发生歪斜形变。
9)所述基部23在纵长方向上位于两个所述延伸部252之间,以进一步增大所述屏蔽件3对所述基部23的屏蔽效果,同一所述接地件2G的两个所述第二弹臂26自两个所述延伸部252朝同一方向延伸形成,所述第一弹臂24在纵长方向上位于两个所述第二弹臂26之间,且所述第二接触部21G和所述第一接触部21S沿纵长方向对齐设置,以更好地增大所述接地件2G对所述第一弹臂24的屏蔽效果。
10)所述接地件2G设有自两个所述延伸部252朝所述同一方向延伸形成的两个所述第二导接部22G,所述第一导接部22S沿纵长方向位于两个所述第二导接部22G之间,所述第二导接部22G和所述第一导接部22S均显露于所述安装侧11并沿纵长方向对齐设置,以实现所述接地件2G对所述第一导接部22S的屏蔽效果。
11)所述连接部251和所述第一导接部22S沿横向方向位于所述基部23的同侧,所述第一导接部22S较所述连接部251远离所述对接侧10设置,使得所述连接部251 在对接方向上可以对所述第一导接部22S进行屏蔽。
12)所述主体部25在对接方向上较所述第一弹臂24靠近所述对接侧10设置,也即所述主体部25在对接方向上延伸超出所述第一弹臂24,以更好地实现所述接地件2G 对所述第一弹臂24的屏蔽效果。
以上详细说明仅为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的说明,非因此局限本实用新型之专利范围,所以,凡运用本创作说明书及图示内容所为之等效技术变化,均包含于本创作之专利范围内。

Claims (12)

1.一种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座体,设有一对接侧和自所述对接侧凹设形成的一插槽;
两个端子组,设于所述座体并沿一纵长方向排布,且设于所述插槽在一横向方向的一侧,所述端子组包括一接地件及至少一信号端子,纵长方向垂直于横向方向,所述信号端子具有设于所述座体的一基部和自所述基部延伸形成的一第一弹臂,所述第一弹臂设有在横向方向上显露于所述插槽的一第一接触部,所述接地件设有一主体部、自所述主体部延伸形成的两个第二弹臂,所述第一弹臂在纵长方向上位于两个所述第二弹臂之间,所述第二弹臂设有在横向方向上显露于所述插槽的一第二接触部,所述主体部具有一连接部,同一所述接地件的两个所述第二弹臂位于对应的所述连接部纵长方向的两侧;
一屏蔽件,设于所述座体,所述屏蔽件具有一本体部,所述本体部与所述连接部在横向方向上位于所述信号端子的同一侧,且所述本体部与两个所述接地件的所述连接部导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部与所述连接部在横向方向上位于所述信号端子远离所述插槽的一侧,且所述本体部较所述连接部远离所述插槽设置。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包括一第一连接部和一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沿横向方向与所述基部相对设置,所述第二连接部沿横向方向与所述第一弹臂相对设置,同一所述接地件的两个所述第二弹臂与所述第二连接部之间设有间隙。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部与两个所述接地件的两个所述第二连接部导接。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地件设有自所述第二连接部朝所述对接侧延伸形成的一固持部,所述固持部固定于所述座体。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部包括一平板部和自所述平板部延伸的两个抵接臂,所述平板部与所述连接部平行设置,两个所述抵接臂抵接两个所述连接部,且沿横向方向观察,所述平板部与所述连接部部分重叠。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端子组包括两个沿纵长方向相邻设置的所述信号端子,所述座体设有位于所述插槽横向一侧的两个端子槽、两个接地槽以及两个导向槽,所述接地槽包括一连接槽,所述连接槽沿横向方向位于所述端子槽远离所述插槽的一侧,两个所述导向槽一一对应两个所述接地槽,且所述导向槽与对应的所述接地槽的所述连接槽在横向方向上连通,所述端子槽收容所述信号端子,所述接地槽收容所述接地件,所述连接槽收容所述连接部,所述导向槽沿横向方向向外贯穿所述座体,所述导向槽贯穿所述对接侧,所述平板部置于所述座体的外侧,两个所述抵接臂伸入两个所述导向槽抵接两个所述连接部。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座体设有位于所述插槽横向一侧的两个接地槽,所述接地槽包括沿纵长方向间隔设置的两个收容槽以及连通两个所述收容槽的一连接槽,所述连接槽收容所述连接部,所述收容槽收容所述第二弹臂,所述座体朝每一所述收容槽内凸伸形成两个限位块,两个所述限位块沿纵长方向间隔设置,所述第二弹臂沿纵长方向位于两个所述限位块之间,所述第二弹臂在纵长方向上的最大宽度小于所述第一弹臂在纵长方向上的最大宽度。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地件设有自所述连接部的纵长两侧沿横向方向相对弯折延伸形成的两个延伸部,所述基部在纵长方向上位于两个所述延伸部之间,同一所述接地件的两个所述第二弹臂自两个所述延伸部朝同一方向延伸形成,所述第一接触部和所述第二接触部沿纵长方向对齐设置。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座体设有一安装侧,所述信号端子设有自所述基部延伸的一第一导接部,所述接地件设有自两个所述延伸部朝所述同一方向延伸形成的两个第二导接部,所述第一导接部沿纵长方向位于两个所述第二导接部之间,所述第一导接部和所述第二导接部均显露于所述安装侧并沿纵长方向对齐设置。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和所述第一导接部沿横向方向位于所述基部的同侧,所述第一导接部较所述连接部远离所述对接侧设置。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部在一对接方向上较所述第一弹臂靠近所述对接侧设置,所述对接方向垂直于纵长方向与横向方向。
CN202222254942.5U 2022-08-25 2022-08-25 电连接器 Active CN21867762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254942.5U CN218677621U (zh) 2022-08-25 2022-08-25 电连接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254942.5U CN218677621U (zh) 2022-08-25 2022-08-25 电连接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677621U true CN218677621U (zh) 2023-03-21

Family

ID=8555543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254942.5U Active CN218677621U (zh) 2022-08-25 2022-08-25 电连接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67762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148025B1 (en) Header connector of a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9193193B (zh) 电连接器组件
US10153596B2 (en) Shielded electrical connector having two grounding members each with a plurality of contacting arms
US10103501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better ant-EMI effect
US9166320B1 (en) Cable connector assembly
CN107453064B (zh) 电连接器
US20140051295A1 (en) Cable header connector
CN111430990B (zh) 电连接器和电连接器组合
US11189973B2 (en) Socket connector
CN112886340B (zh) 电连接器
CN110247261A (zh) 电连接器
CN211428398U (zh) 电连接器
CN113131244A (zh) 电连接器及电连接器组件
US20220416457A1 (en) Plug connector, receptacle connector and connector assembly with power supply function
CN106229764B (zh) 具有接地屏蔽件的电连接器
CN113328296B (zh) 电连接器组件
CN211579022U (zh) 电连接器及电连接器组件
CN218677621U (zh) 电连接器
CN213242979U (zh) 线对板连接器组件
CN113948918B (zh) 连接器组件及电连接器
CN106898913B (zh) 具有抗电磁干扰能力的可插拔连接器
CN211981052U (zh) 电连接器
CN111431000B (zh) 电连接器
CN210723561U (zh) 防干扰连接装置及电子设备
CN209981537U (zh) 电连接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