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652619U - 一种吸鼻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吸鼻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652619U
CN218652619U CN202221979472.2U CN202221979472U CN218652619U CN 218652619 U CN218652619 U CN 218652619U CN 202221979472 U CN202221979472 U CN 202221979472U CN 218652619 U CN218652619 U CN 21865261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hamber
housing
cavity
negative pressure
nas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979472.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郭永成
池俊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xing Honghui Electric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Lishui Huahui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ishui Huahui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Lishui Huahui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1979472.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65261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65261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65261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External Artificial Organ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吸鼻装置,涉及吸鼻器领域。该吸鼻装置包括壳体组件、密封隔膜和动力组件,所述密封隔膜设置在所述壳体组件内,并与所述壳体组件形成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所述第一腔室与所述第二腔室相互隔绝,所述壳体组件在所述第一腔室开设有吸鼻孔,所述吸鼻孔与所述第一腔室连通,所述动力组件与所述第二腔室连接,用于改变所述第一腔室和所述第二腔室的体积,以在所述吸鼻孔附近产生吸力。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吸鼻装置的结构简单、便于拆洗和装配;同时,能有效避免液体进入装置内部,有利于降低装置的故障率、提升装置的使用寿命。

Description

一种吸鼻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吸鼻器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吸鼻装置。
背景技术
吸鼻器可以吸出鼻腔内的阻塞物质,使鼻腔更干净,有益身体健康。现有的吸鼻器结构比较复杂,不便于拆洗和装配;同时,现有的吸鼻器吸出的脏污容易污染电气元件,使电气元件的使用寿命降低、售后问题突出。此外,对于吸鼻器来说,存在声音与吸力的矛盾,声音通常要求越小越好,吸力要求越大越好,但是泵的功率越大,吸力越好,同时声音也更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包括,例如,提供一种吸鼻装置,其结构简单、便于拆洗和装配;同时,能有效避免液体进入装置内部,有利于降低装置的故障率、提升装置的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这样实现: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吸鼻装置,包括壳体组件、密封隔膜和动力组件,所述密封隔膜设置在所述壳体组件内,并与所述壳体组件形成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所述第一腔室与所述第二腔室相互隔绝,所述壳体组件在所述第一腔室开设有吸鼻孔,所述吸鼻孔与所述第一腔室连通,所述动力组件与所述第二腔室连接,用于改变所述第一腔室和所述第二腔室的体积,以在所述吸鼻孔附近产生吸力。
进一步地,在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动力组件包括负压泵、集气负压腔体、第一气阀和第二气阀,所述负压泵与所述集气负压腔体连接,所述集气负压腔体与所述第二腔室通过管道连通,所述第一气阀的两端均与所述管道连通,用于使所述集气负压腔体与所述第二腔室连通或相互隔绝,所述第二气阀的一端与所述管道连通。
进一步地,在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气阀位于所述第一气阀与所述第二腔室之间。
进一步地,在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负压泵位于所述第二气阀和所述集气负压腔体之间,或者所述集气负压腔体位于所述第一气阀和所述负压泵之间。
进一步地,在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负压泵为微型气泵。
进一步地,在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气阀为缓释气阀。
进一步地,在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动力组件包括驱动电机、传动齿轮以及连杆机构,所述驱动电机与所述传动齿轮传动连接,所述连杆机构的一端与所述传动齿轮偏心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密封隔膜连接,所述驱动电机用于带动所述传动齿轮转动,并通过所述传动齿轮作用于所述连杆机构,使所述连杆机构带动所述密封隔膜变形,并改变所述第一腔室和所述第二腔室的体积。
进一步地,在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密封隔膜为可伸缩结构,所述连杆机构能够推动所述密封隔膜伸出或收缩,从而改变所述第一腔室和所述第二腔室的体积。
进一步地,在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密封隔膜包括硅胶隔膜或橡胶隔膜。
进一步地,在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壳体组件还包括主体壳体、分隔壳体和吸嘴壳体,所述主体壳体与所述分隔壳体连接,所述动力组件安装在所述主体壳体和所述分隔壳体围成的安装腔室内,所述吸嘴壳体与所述分隔壳体或所述主体壳体连接,所述密封隔膜安装在所述分隔壳体和所述吸嘴壳体围成的腔室内,并将该腔室分隔成所述第一腔室和所述第二腔室。
进一步地,在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吸嘴壳体与所述分隔壳体或所述主体壳体可拆卸地连接,所述密封隔膜与所述吸嘴壳体或所述分隔壳体可拆卸地连接。
进一步地,在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密封隔膜套设在所述吸嘴壳体的端部,并与所述吸嘴壳体围成所述第一腔室;或者,所述密封隔膜套设在所述分隔壳体,并与所述分隔壳体围成所述第二腔室。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吸鼻装置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吸鼻装置的密封隔膜将壳体组件内分隔成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且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相互隔绝,第一腔室设有吸鼻孔,在使用时,吸鼻孔的端口放入使用者的鼻腔内或鼻孔附近,吸鼻孔附近产生吸力,实现吸鼻效果。同时,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相互隔绝,通过吸鼻孔吸出的鼻涕等物质顺着吸鼻孔吸入第一腔室,而不会进入第二腔室,从而有效阻隔了液体进一步浸入装置内部。在动力组件的作用下,密封隔膜使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的体积发生改变,第一腔室的体积变大,第二腔室的体积变小;第一腔室体积的变大可以在吸鼻孔处产生吸力,起到吸鼻效果。在密封隔膜处,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是密封的,不会通过密封隔膜“漏气”。动力组件主要的作用是产生负压。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一腔室设有吸鼻孔,在使用时,吸鼻孔靠近鼻腔,并产生负压,将鼻腔内的物质吸出鼻腔或吸入吸鼻孔和第一腔室。由于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之间设有密封隔膜,从鼻腔内吸出的物质不会顺着吸鼻孔和第一腔室流入第二腔室,从而减少或避免了液体进入装置内部,有利于减小或避免液体对装置内器件的腐蚀,提高装置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所述的吸鼻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所述的吸鼻装置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所述的另一吸鼻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标:100-吸鼻装置;110-壳体组件;111-第一腔室;112-第二腔室;113-吸鼻孔;114-主体壳体;115-分隔壳体;116-吸嘴壳体;120-密封隔膜;130-动力组件;131-负压泵;132-集气负压腔体;133-第一气阀;134-第二气阀;135-驱动电机;136-传动齿轮;137-连杆机构。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为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做详细的说明。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结合。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
请参阅图1,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吸鼻装置100,其结构简单、便于拆洗和装配;同时,能有效避免液体进入装置内部,有利于降低装置的故障率、提升装置的使用寿命,从而为用户提供更好的使用体验。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该吸鼻装置100包括壳体组件110、密封隔膜120和动力组件130,密封隔膜120设置在壳体组件110内,并与壳体组件110形成第一腔室111和第二腔室112,第一腔室111与第二腔室112相互隔绝,壳体组件110在第一腔室111开设有吸鼻孔113,吸鼻孔113与第一腔室111连通,动力组件130与第二腔室112连接,用于改变第一腔室111和第二腔室112的体积,以在吸鼻孔113附近产生吸力。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壳体组件110为吸鼻装置100的壳体部分,密封隔膜120主要的作用是将壳体组件110的内部分隔成相互隔绝的第一腔室111和第二腔室112,也就是说,在密封隔膜120处,第一腔室111和第二腔室112是密封的,不会通过密封隔膜120“漏气”。动力组件130主要的作用是使密封隔膜120对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的体积产生变化,比如通过产生负压的方式使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的体积发生变化。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一腔室111设有吸鼻孔113,在使用时,吸鼻孔113靠近鼻腔,并产生负压,将鼻腔内的物质吸出鼻腔或吸入吸鼻孔113和第一腔室111。由于第一腔室111和第二腔室112之间设有密封隔膜120,从鼻腔内吸出的物质不会顺着吸鼻孔113和第一腔室111流入第二腔室112(在具体实施例中,第二腔室112通常位于装置内侧),从而减少或避免了液体进入装置内部,有利于减小或避免液体对装置内器件的腐蚀,提高装置使用寿命。
需要指出的是,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密封隔膜120将壳体组件110内分隔成第一腔室111和第二腔室112,且第一腔室111和第二腔室112相互隔绝,即,第一腔室111和第二腔室112之间不连通,第一腔室111设有吸鼻孔113,在使用时,吸鼻孔113的端口放入使用者的鼻腔内或鼻孔附近,吸鼻孔113附近产生吸力,实现吸鼻效果。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一腔室111和第二腔室112相互隔绝,通过吸鼻孔113吸出的鼻涕等物质顺着吸鼻孔113吸入第一腔室111,而不会进入第二腔室112,从而有效阻隔了液体进一步浸入装置内部。在动力组件130的作用下,第二腔室112产生负压,在密封隔膜120的作用下,使第一腔室111和第二腔室112的体积发生改变,第一腔室111的体积变大,第二腔室112的体积变小;第一腔室111体积的变大可以在吸鼻孔113处产生负压,起到吸鼻效果。
同时,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动力组件130为负压设备时,可以用于产生负压,使第一腔室111和第二腔室112的体积发生改变,从而在第一腔室111的吸鼻孔113处产生负压,起到吸鼻效果。第一腔室111和第二腔室112体积的改变可以有多种实现方式,包括但不限于通过密封隔膜120的形变或位置的改变等。当然,并不仅限于此,动力组件130也可以为其他的动力形式,比如为气缸或液压缸,并于连杆等结构配合,推动密封隔膜,实现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的体积变化。
可选地,在本实施例中,密封隔膜120包括硅胶隔膜或橡胶隔膜。也就是说,密封隔膜120具有收缩性,通过形变改变第一腔室111和第二腔室112的体积,从而产生负压。需要指出的是,对于密封隔膜120的装配方式,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不做具体要求和限定。
在可选的实施例中,动力组件130可以包括负压泵131、集气负压腔体132、第一气阀133和第二气阀134,负压泵131与集气负压腔体132连接,集气负压腔体132与第二腔室112通过管道连通,第一气阀133的两端均与管道连通,用于使集气负压腔体132与第二腔室112连通或相互隔绝,第二气阀134的一端与管道连通。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吸鼻装置100在使用时,第一气阀133和第二气阀134关闭,负压泵131工作,抽吸集气负压腔体132内的气体,使集气负压腔体132内产生负压。打开第一气阀133,使集气负压腔体132与第二腔室112连通,在集气负压腔体132的负压作用下,第二腔室112迅速收缩,体积变小,第一腔室111的体积随之迅速增大,吸鼻孔113的瞬间流量增大,瞬间吸力大,吸鼻效果好。待一次吸鼻动作后,第二气阀134打开,第一气阀133关闭;第二气阀134打开可以使第二腔室112与外界连通,释放第二腔室112内的负压,使第二腔室112的体积增加至初始体积,第一腔室111的体积缩小至初始体积,接着又关闭第二气阀134;第一气阀133和第二气阀134关闭,负压泵131开启工作,进入下一次吸鼻工作。
同时,还需要指出的是,在工作时,第一气阀133关闭,通过负压气泵抽空集气负压腔体132内的气体,再打开第一气阀133,第二腔室112内的气体迅速进入到间集气负压腔体132,产生巨大流量,从而在吸鼻孔113产生巨大吸力。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负压泵131的功率不做要求,负压泵131仅抽空集气负压腔体132内的气体即可,而非直接在吸鼻孔113处产生负压,这对于负压泵131的功率基本不做要求。也就是说,可以将负压泵131的体积设计得很小。(通常,负压泵131的体积越大,吸力越强;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并不在吸鼻孔113处直接产生负压,而是通过集气负压腔和第一气阀133产生瞬间高流速的气体,从而在吸鼻孔113处产生瞬间的大吸力。)
可选地,负压泵131为微型气泵。
可选地,在本实施例中,第二气阀134位于第一气阀133与第二腔室112之间。
可选地,在本实施例中,负压泵131位于第二气阀134和集气负压腔体132之间,或者集气负压腔体132位于第一气阀133和负压泵131之间。
可选地,第二气阀134为缓释气阀。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动力组件130并不仅限于负压泵的动力形式,也可以包括其他的动力形式,包括液压缸、气缸、电机等。在动力组件采用负压泵的动力形式时,密封隔膜具有变形特性,即可以通过改变密封隔膜的形状,使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的体积发生变化,而在动力组件为其他的动力形式时,密封隔膜也可以通过位置的变化实现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体积的变化,比如将密封隔膜设计为密封活塞的结构形式等。
请参阅图3,在可选的实施例中,动力组件130包括驱动电机135、传动齿轮136以及连杆机构137,驱动电机135与传动齿轮136传动连接,连杆机构137的一端与传动齿轮136偏心连接,另一端与密封隔膜120连接,驱动电机135用于带动传动齿轮136转动,并通过传动齿轮136作用于连杆机构137,使连杆机构137带动密封隔膜120变形,并改变第一腔室111和第二腔室112的体积。
进一步地,密封隔膜120为可伸缩结构,连杆机构137能够推动密封隔膜120伸出或收缩,从而改变第一腔室111和第二腔室112的体积。图3所示的为密封隔膜129为伸缩结构,且凸向第一腔室111,当然也可以为其他的结构形式。
需要指出的是,在如图3所示的实施例中,动力组件130可以安装在第二腔室112内,通过连杆机构137直接使密封隔膜120发生形变,使第一腔室111的体积发生变化,实现瞬间大流速,提供足够吸力。
请继续参阅图2,在本实施例中,壳体组件110还包括主体壳体114、分隔壳体115和吸嘴壳体116,主体壳体114与分隔壳体115连接,动力组件130安装在主体壳体114和分隔壳体115围成的安装腔室内,吸嘴壳体116与分隔壳体115或主体壳体114连接,密封隔膜120安装在分隔壳体115和吸嘴壳体116围成的腔室内,并将该腔室分隔成第一腔室111和第二腔室112。
可选地,吸嘴壳体116与分隔壳体115或主体壳体114可拆卸地连接,密封隔膜120与吸嘴壳体116或分隔壳体115可拆卸地连接。
可选地,密封隔膜120套设在吸嘴壳体116的端部,并与吸嘴壳体116围成第一腔室111;或者,密封隔膜120套设在分隔壳体115,并与分隔壳体115围成第二腔室112。
本实施例提供的吸鼻装置100:密封隔膜120将壳体组件110内分隔成第一腔室111和第二腔室112,且第一腔室111和第二腔室112相互隔绝,即,第一腔室111和第二腔室112之间不连通,第一腔室111设有吸鼻孔113,在使用时,吸鼻孔113的端口放入使用者的鼻腔内或鼻孔附近,吸鼻孔113附近产生吸力,实现吸鼻效果。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一腔室111和第二腔室112相互隔绝,通过吸鼻孔113吸出的鼻涕等物质顺着吸鼻孔113吸入第一腔室111,而不会进入第二腔室112,从而有效阻隔了液体进一步浸入装置内部。在动力组件130的作用下,密封隔膜120的使第一腔室111和第二腔室112的体积发生改变,第一腔室111的体积变大,第二腔室112的体积变小;第一腔室111体积的变大可以在吸鼻孔113处产生吸力,起到吸鼻效果。在密封隔膜120处,第一腔室111和第二腔室112是密封的,不会通过密封隔膜120“漏气”。动力组件130主要的作用是为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的体积变化提供动力。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一腔室111设有吸鼻孔113,在使用时,吸鼻孔113靠近鼻腔,并产生负压,将鼻腔内的物质吸出鼻腔或吸入吸鼻孔113和第一腔室111。由于第一腔室111和第二腔室112之间设有密封隔膜120,从鼻腔内吸出的物质不会顺着吸鼻孔113和第一腔室111流入第二腔室112(在具体实施例中,第二腔室112通常位于装置内侧),从而减少或避免了液体进入装置内部,有利于减小或避免液体对装置内器件的腐蚀,提高装置使用寿命。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术语“上”、“下”、“内”、“外”、“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惯常理解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设置”、“连接”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连接,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连接,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虽然本实用新型披露如上,但本实用新型并非限定于此。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均可作各种更动与修改,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以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吸鼻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组件、密封隔膜和动力组件,所述密封隔膜设置在所述壳体组件内,并与所述壳体组件形成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所述第一腔室与所述第二腔室相互隔绝,所述壳体组件在所述第一腔室开设有吸鼻孔,所述吸鼻孔与所述第一腔室连通,所述动力组件与所述密封隔膜传动连接,用于通过带动所述密封隔膜改变所述第一腔室和所述第二腔室的体积,以在所述吸鼻孔附近产生吸力。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组件包括负压泵、集气负压腔体、第一气阀和第二气阀,所述负压泵与所述集气负压腔体连接,所述集气负压腔体与所述第二腔室通过管道连通,所述第一气阀的两端均与所述管道连通,用于使所述集气负压腔体与所述第二腔室连通或相互隔绝,所述第二气阀的一端与所述管道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吸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气阀位于所述第一气阀与所述第二腔室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吸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负压泵位于所述第二气阀和所述集气负压腔体之间,或者所述集气负压腔体位于所述第一气阀和所述负压泵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组件包括驱动电机、传动齿轮以及连杆机构,所述驱动电机与所述传动齿轮传动连接,所述连杆机构的一端与所述传动齿轮偏心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密封隔膜连接,所述驱动电机用于带动所述传动齿轮转动,并通过所述传动齿轮作用于所述连杆机构,使所述连杆机构带动所述密封隔膜变形,并改变所述第一腔室和所述第二腔室的体积。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吸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隔膜为可伸缩结构,所述连杆机构能够推动所述密封隔膜伸出或收缩,从而改变所述第一腔室和所述第二腔室的体积。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吸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隔膜包括硅胶隔膜或橡胶隔膜。
8.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吸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组件还包括主体壳体、分隔壳体和吸嘴壳体,所述主体壳体与所述分隔壳体连接,所述动力组件安装在所述主体壳体和所述分隔壳体围成的安装腔室内,所述吸嘴壳体与所述分隔壳体或所述主体壳体连接,所述密封隔膜安装在所述分隔壳体和所述吸嘴壳体围成的腔室内,并将该腔室分隔成所述第一腔室和所述第二腔室。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吸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吸嘴壳体与所述分隔壳体或所述主体壳体可拆卸地连接,所述密封隔膜与所述吸嘴壳体或所述分隔壳体可拆卸地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吸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隔膜套设在所述吸嘴壳体的端部,并与所述吸嘴壳体围成所述第一腔室;或者,所述密封隔膜套设在所述分隔壳体,并与所述分隔壳体围成所述第二腔室。
CN202221979472.2U 2022-07-27 2022-07-27 一种吸鼻装置 Active CN21865261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979472.2U CN218652619U (zh) 2022-07-27 2022-07-27 一种吸鼻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979472.2U CN218652619U (zh) 2022-07-27 2022-07-27 一种吸鼻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652619U true CN218652619U (zh) 2023-03-21

Family

ID=8555335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979472.2U Active CN218652619U (zh) 2022-07-27 2022-07-27 一种吸鼻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652619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4022323A1 (zh) * 2022-07-27 2024-02-01 嘉兴鸿汇电器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吸鼻器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4022323A1 (zh) * 2022-07-27 2024-02-01 嘉兴鸿汇电器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吸鼻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8652619U (zh) 一种吸鼻装置
CN205383064U (zh) 微型气压动力装置
CN102817819B (zh) 微型气泵
JP5581388B2 (ja) ヒトの母乳を搾り出すための乳房シールド
CN101553264B (zh) 自返回式防污染阻挡件
CN115671412A (zh) 一种吸鼻器
CN211410333U (zh) 吸鼻装置
WO1994021312A2 (en) Portable medical vacuum aspiration device
CN111588927A (zh) 一种吸奶器用奶碗及吸奶器
CN212816082U (zh) 一种手持吸尘器
CN202699690U (zh) 一种吸鼻器
CN116898322A (zh) 过滤器组件及吸尘器
CN218356394U (zh) 一种袖状胃切除术用的支撑管组件
CN218106110U (zh) 一体式冲牙器机芯进出水结构
CN212297732U (zh) 机械式双路阀、气泵及电子血压计
CN209781153U (zh) 泵阀一体化的真空泵及吸奶器
CN215245767U (zh) 一种气泵单元、气泵模组和真空封口机
CN215780374U (zh) 电动吸奶器
CN212631316U (zh) 一种吸奶器用奶碗及吸奶器
CN210078403U (zh) 一种吸鼻器
CN214391561U (zh) 一种室内化学检测用换气装置
CN110025838B (zh) 一种急诊救治快速吸痰装置
CN213347067U (zh) 具有防溢出结构的手持式电动吸鼻器
CN213284707U (zh) 一种呼吸内科用排痰装置
CN220667783U (zh) 一种隔离腔体气流雾化器气泵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0801

Address after: 314000 East of Floor 1, No. 55, Zhonghua Section, Pinglang Line, Xincang Town, Pinghu City, Jiaxing, Zhejia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Jiaxing Honghui Electrical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323000 Shangjie New Village, Bihu Town, Liandu District, Lishui City, Zhejia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Lishui Huahui Technology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