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652412U - 一种适用于下肢康复训练的拐杖 - Google Patents

一种适用于下肢康复训练的拐杖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652412U
CN218652412U CN202221677921.8U CN202221677921U CN218652412U CN 218652412 U CN218652412 U CN 218652412U CN 202221677921 U CN202221677921 U CN 202221677921U CN 218652412 U CN218652412 U CN 21865241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andle
pedal
rehabilitation training
supporting
ro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677921.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宋利梅
金舟
唐嘉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924th Hospital of the Joint Logistics Support Force of PLA
Original Assignee
924th Hospital of the Joint Logistics Support Force of PLA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924th Hospital of the Joint Logistics Support Force of PLA filed Critical 924th Hospital of the Joint Logistics Support Force of PLA
Priority to CN202221677921.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65241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65241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65241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Rehabilitation Too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适用于下肢康复训练的拐杖,属于医疗器械领域,其包括:撑架,撑架包括支撑块、握把和两根撑杆,两根撑杆间隔设置,支撑块连接两根撑杆的顶端,握把的内部中空,且握把平行于支撑块并两端分别连接在两根撑杆的中上部位置,两根撑杆的底端相互连接;折叠踏板的一端插入握把的内部并与握把转动连接,另一端为可折叠结构,折叠踏板经折叠嵌入在容纳腔中;受力把手转动连接在撑杆中下部位置;整个装置通过折叠能变成为拐杖,用于帮助患者行走;在康复训练时,倒放撑架,在展开折叠踏板,最后旋转出受力把手,再通过踩踏折叠踏板即可进行康复训练;结构合理,设计巧妙,适用性强,使用方便,能有效提高病人的康复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适用于下肢康复训练的拐杖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适用于下肢康复训练的拐杖。
背景技术
现有医用拐杖可以用于下肢骨折、下肢关节扭伤、韧带损伤等患者的辅助行走工具起到辅助运动的作用。但是上述患者的康复还需要长时间的肌肉锻炼、关节功能锻炼,而医用拐杖因其功能单一,在疾病的后期即被闲置。
针对上述患者所需要进行的康复训练,一般是采取踩单车形式来实现肌肉和关节功能锻炼,而现有的康复的设备功能往往只具备单一性,且体积大,搬运不方便,患者进行训练也往往局限于房间内。
对此线亟需一种能结合医用拐杖和后期康复训练于一体的器械,即能辅助行走,又能随时随地的进行康复训练。
实用新型内容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适用于下肢康复训练的拐杖,结构简单、方便实用。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适用于下肢康复训练的拐杖,包括:
撑架,所述撑架包括支撑块、握把和两根撑杆,两根所述撑杆间隔设置,且两根所述撑杆间隔的距离由顶端至底端方向逐渐变窄,所述支撑块连接两根所述撑杆的顶端,所述握把的内部中空,且所述握把平行于所述支撑块并两端分别连接在两根所述撑杆的中上部位置,两根所述撑杆的底端相互连接;
折叠踏板,所述折叠踏板的一端插入所述握把的内部并与所述握把转动连接,所述折叠踏板的另一端为可折叠结构,所述撑杆对应于所述握把处还设有用于收纳所述折叠踏板的容纳腔,所述折叠踏板经折叠嵌入在所述容纳腔中;
受力把手,所述受力把手转动连接在所述撑杆中下部位置。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折叠踏板,可以折叠收纳在受力撑杆中,受力把手也可以通过连接处转动进而藏入撑架中,整个装置,通过折叠和收纳起折叠踏板和受力把手,就能变成为单一的医用拐杖,可以用于帮助患者行走;同时在需要进行康复训练时,先倒放撑架,在从撑杆中展开折叠踏板,最后旋转出受力把手,通过受力把手以及支撑块实现摆放稳定,再通过患者踩踏折叠踏板即可进行康复训练,整个装置设计巧妙,结构合理,适用性强,使用方便,能有效提高病人的康复效率。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进一步,所述撑杆包括撑杆主体、上套管和下套管,所述上套管和所述下套管上等间距的间隔设有多个通孔,所述撑杆主体上端和下端各设有一个贯通孔,所述撑杆主体上端套设在所述上套管中,其中所述撑杆主体上端的所述贯通孔可与所述上套管上的任意一个所述通孔对应,所述上套管上插入有插销,所述插销依次贯穿所述通孔和所述贯通孔并插入至所述撑杆主体中,所述撑杆主体下端套设所述下套管中,其中所述撑杆主体下端的所述贯通孔与所述下套管上的一个所述通孔对应,所述下套管通过在所述通孔和所述贯通孔中插入插销连接固定所述撑杆主体。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撑杆主体和上套管可通过通孔和贯通孔的对应关系,通过插销连接固定,进而可以调节撑杆的高度,以及支撑块和握把之间的距离;撑杆主体和下套管也可通过通孔和贯通孔的对应关系,通过插销连接固定,进而调节撑杆的高度;撑杆主体的两端调节可以实现整体撑杆的长度变化,方便装置在拐杖状态可方便不同身高的人使用,同时在康复训练状态下也可有针对性的调节以更方便使用。
进一步,所述支撑块外侧包裹有海绵,所述海绵外侧包裹有防滑橡胶皮。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海绵提高在行走时的舒适性,海绵外侧包裹有防滑橡胶皮用于在装置展开进行康复训练状态时,防滑橡胶皮可以增大与地面的摩擦,提高整个装置的稳定性。
进一步,所述折叠踏板包括L杆和踏板,所述L杆有两个分别中心对称所述握把安装,所述L杆的水平端分别滑动套设在所述握把内部的两端,所述踏板铰接在所述L杆的竖直端末端。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折叠踏板由两个L杆和两个踏板组成,两个L杆与握把成中心对称安装,L杆的水平端分别滑动套设在所述握把内部的两端,踏板铰接在L杆的长边端末端,整个结构与自行车曲柄踏板机构相类似,通过双脚踩踏踏板,并沿握把中心转动,实现对大腿肌肉和关节的锻炼。
进一步,所述撑杆上还设有用于收纳所述L杆的凹陷空间,所述L杆上设有用于收纳踏板的踏板空间。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L杆上的踏板空间用于收纳踏板,再通过撑杆上的凹陷空间可以收纳L杆,整个折叠踏板即被收纳进了撑杆中,实现了整体空间的有效利用,提高了装置的适用性。
进一步,所述踏板包括踏板本体和受力轴,所述受力轴铰接在所述L杆的竖直端末端,所述踏板本体转动套设在所述受力轴上,所述踏板本体上还安装有用于限定所述受力轴张开角度的限位器。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踏板本体为人体脚部的踩踏位置,通过踏板本体转动套设在受力轴上,患者可通过踏板进行对受力轴的转动踩踏训练,从而确保鞋与踏板本体的静止摩擦,避免了鞋的磨损,限位器确保踏板本体和受力轴在张开时,恰好垂直L杆,进而确保训练的进行。
进一步,所述受力把手包括转动杆和把手,所述转动杆铰接在所述撑杆中下部位置,所述把手包括第一把手和第二把手,所述第一把手和所述第二把手铰接在所述转动杆的下方末端,所述第一把手上设有凹槽,所述第二把手上设有凸起,当所述第一把手和所述第二把手旋转至水平时,所述凸起与所述凹槽相互对应卡接。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在需要使用本装置的康复训练模式时,在展开整个受力把手后,可以把第一把手和第二把手掰直,凸起与凹槽相互对应卡接,确保了第一把手和第二把手的限位和稳定,方便手扶,进而方便训练的展开。
进一步,所述撑杆内侧还设有磁铁,所述转动杆的上方也设有与所述磁铁对应的磁吸机构。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在需要收起受力把手时,转动受力把手,使其贴合在两根撑杆中,同时在磁铁和磁吸机构下,确保了受力把手的稳固性,这样在使用拐杖功能时,受力把手不会甩出影响行走。
进一步,所述转动杆远离所述把手的一端安装有脚墩,所述脚墩上还设有与地面接触的支撑台柱。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在进行康复训练时,整个装装置相对于拐杖使用状态是倒放的,此时把手的一端安装有脚墩,是用于支撑整个装置,支撑台柱方便与地面的摩擦接触,提高装置的稳定性。
进一步,所述握把内部和所述折叠踏板连接处还安装有用于调节阻力的可调节阻尼结构。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可调节阻尼结构用于调节康复训练时的踩踏力度,方便针对不同恢复情况又不同强度的锻炼,提高康复的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拐杖助行形态的正面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康复训练形态的正面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康复训练形态的侧面示意图。
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1、撑架;11、支撑块;12、握把;13、撑杆;131、撑杆主体;132、上套管;133、下套管;134、凹陷空间;135、磁铁;2、折叠踏板;21、L杆;211、踏板空间;22、踏板;3、受力把手;31、转动杆;311、磁吸机构;32、把手;321、第一把手;322、第二把手;33、脚墩。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实施例1:如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适用于下肢康复训练的拐杖的实施例,包括:
撑架1,撑架1包括支撑块11、握把12和两根撑杆13,两根撑杆13间隔设置,且两根撑杆13间隔的距离由顶端至底端方向逐渐变窄,支撑块11连接两根撑杆13的顶端,握把12的内部中空,且握把12平行于支撑块11并两端分别连接在两根撑杆13的中上部位置,两根撑杆13的底端相互连接;
折叠踏板2,折叠踏板2的一端插入握把12的内部并与握把12转动连接,折叠踏板2的另一端为可折叠结构,撑杆13对应于握把12处还设有用于收纳折叠踏板2的容纳腔,折叠踏板2经折叠嵌入在容纳腔中;
受力把手3,受力把手3转动连接在撑杆13中下部位置。
具体的,下肢康复训练器械分为两种形态,一种为拐杖形态,将折叠踏板2折叠嵌入在撑杆13中,且将受力把手3转动至撑杆13中,撑架1整体为支撑块11、握把12和两根撑杆13组成的拐杖,用于帮助患者出行;一种为康复训练形态,倾斜倒放撑架1,支撑块11位于下方撑住底面,转动出受力把手3,一端形成另一个对地受力点,另一端用于手的抓住,同时折叠踏板2展开,脚放置于折叠踏板2上,整个过程通过踩踏折叠踏板2完成腿部锻炼。
应理解的,通过折叠和收纳起折叠踏板2和受力把手3,就能变成为单一的医用拐杖,通过展开又可变为康复训练装置,且整体体积小整个装置设计巧妙,结构合理,适用性强,使用方便,能有效提高病人的康复效率。
优选的,为了减少本装置的重量,实现本装置的便捷性,本装置在进行康复训练时还需要借助于外界凳椅坐下进行。
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实施例2:如图1所示,撑杆13包括撑杆主体131、上套管132和下套管133,上套管132和下套管133上等间距的间隔设有多个通孔,撑杆主体131上端和下端各设有一个贯通孔,撑杆主体131上端套设在上套管132中,其中撑杆主体131上端的贯通孔可与上套管132上的任意一个通孔对应,上套管132上插入有插销,插销依次贯穿通孔和贯通孔并插入至撑杆主体131中,撑杆主体131下端套设下套管133中,其中撑杆主体131下端的贯通孔与下套管133上的一个通孔对应,下套管133通过在通孔和贯通孔中插入插销连接固定撑杆主体131。
具体的,撑杆13包括撑杆主体131、上套管132和下套管133,通过撑杆主体131在上套管132和下套管133的插入深度,来调节整个撑杆13的长度,上套管132和下套管133通过在通孔和贯通孔中插入插销连接固定撑杆主体131,来实现对撑杆13的稳定性调节。
应理解的,通孔和贯通孔方便进行长度调节,上套管132和下套管133的双向调节,可扩大本装置针对不同人群的适用性,插销的结构设置能更适合人体受力承重,方便拐杖在使用时不会产生意外,同时也可以确保了整体结构的稳固性。
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实施例3:如图1所示,支撑块11外侧包裹有海绵,海绵外侧包裹有防滑橡胶皮。
应理解的,在使用拐杖形态时,支撑块11是放置于腋下的,海绵就可以提高在行走时的舒适性,而海绵外侧包裹有防滑橡胶皮用于在装置展开进行康复训练形态时,倒放时,防滑橡胶皮可以增大与地面的摩擦,提高整个装置的稳定性。
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实施例4:如图2所示,折叠踏板2包括L杆21和踏板22,L杆21有两个分别中心对称握把12安装,L杆21的水平端分别滑动套设在握把12内部的两端,踏板22铰接在L杆21的竖直端末端。
具体的,L杆21有两个分别中心对称安装在握把12内,形成与自行车曲柄踏板机构相类似的结构,方便双腿踩踏训练,L杆21的短边端分别滑动套设在握把12内部的两端,踏板22铰接在L杆21的长边端末端,踏板22在沿握把12圆周转动时,不会碰到撑杆13。
应理解的,折叠踏板2由两个L杆21和两个踏板22组成,两个L杆21以握把12为中心对称安装,通过双脚踩踏踏板,并沿握把12中心转动,实现对大腿肌肉和关节的锻炼。
优选的,握把12内部安装有轴承,L杆21通过与轴承的连接来实现转动。
在实施例4的基础上,实施例5:如图2所示,撑杆13上还设有用于收纳L杆21的凹陷空间134,L杆21上设有用于收纳踏板22的踏板空间211。
应理解的,把踏板22沿铰接点转动,进而通过L杆21上的踏板空间211收纳踏板22,L杆21朝握把12中进一步拆入,即可通过撑杆13上的凹陷空间134可以收纳L杆21,整个折叠踏板2即被收纳进了撑杆13中,实现了整体空间的有效利用,提高了装置的适用性。
优选的,在踏板空间211和凹陷空间134的两侧内壁上还设有用于卡紧收纳踏板22和L杆21的凸起结构。
优选的,在握把12内部外侧设有限位卡口,限位卡口卡接L杆21的水平端的朝里端,限位卡口用于在抽出L杆21不会整个抽出。
在实施例4的基础上,实施例6:如图1所示,踏板22包括踏板本体和受力轴,受力轴铰接在L杆21的竖直端末端,踏板本体转动套设在受力轴上,踏板本体上还安装有用于限定受力轴张开角度的限位器。
应理解的,踏板22在沿握把12中心转动的同时,踏板本体也在沿受力轴转动,受力轴的设计,确保患者的鞋与踏板本体的静止摩擦,避免了鞋的磨损,限位器确保踏板本体和受力轴在张开时,恰好垂直L杆21,进而确保训练的进行。
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实施例7:如图1-2所示,受力把手3包括转动杆31和把手32,转动杆31铰接在撑杆13中下部位置,把手32包括第一把手321和第二把手322,第一把手321和第二把手322铰接在转动杆31的下方末端,第一把手321上设有凹槽,第二把手322上设有凸起,当第一把手321和第二把手322旋转至水平时,凸起与凹槽相互对应卡接。
具体的,在需要使用本装置的康复训练模式时,倾斜倒放撑架1,展开整个受力把手3,把把手32置于上方,并把第一把手321和第二把手322掰直至水平,使得凸起与凹槽相互对应卡接,确保了第一把手321和第二把手322的限位和稳定,方便手扶。
应理解的,凸起与凹槽相互对应卡接确保了把手之间的稳定连接,转动杆31用于展开,通过与撑架1形成倾斜角度,进而把撑架1立于合适的位置方便训练,当需要收起时,转动转动杆31,使得转动杆31在撑架1内部与撑架1平行。
优选的,转动杆31上设有卡接限位结构,当转动杆31转动一定角度时,卡接限位结构抵住转动杆31和撑架1,进而确保受力把手3在展开后不易松动变形,影响训练。
在实施例7的基础上,实施例8:如图1-2所示,撑杆13内侧还设有磁铁135,转动杆31的上方也设有与磁铁135对应的磁吸机构311。
应理解的,在需要收起受力把手3时,转动受力把手3,使其贴合在两根撑杆13中,同时在磁铁135和磁吸机构311下,确保了受力把手的稳固性,这样在使用拐杖功能时,受力把手3不会甩出影响行走。
在实施例7的基础上,实施例9:如图1-2所示,转动杆31远离把手32的一端安装有脚墩33,脚墩33上还设有与地面接触的支撑台柱。
应理解的,在进行康复训练时,整个装装置相对于拐杖使用状态是倒放的,此时把手32的一端安装有脚墩33,可用于支撑整个装置,支撑台柱提高与地面的接触摩擦,提高装置的稳定性。
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实施例10:如图1-2所示,握把12内部和折叠踏板2连接处还安装有用于调节阻力的可调节阻尼结构。
应理解的,在不同的康复程度下,在进行训练时就需要不同的力度,因此可调节阻尼结构用于调节康复训练时的踩踏力度,方便针对不同恢复情况又不同强度的锻炼,提高康复的效率。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Claims (10)

1.一种适用于下肢康复训练的拐杖,其特征在于,包括:
撑架(1),所述撑架(1)包括支撑块(11)、握把(12)和两根撑杆(13),两根所述撑杆(13)间隔设置,且两根所述撑杆(13)间隔的距离由顶端至底端方向逐渐变窄,所述支撑块(11)连接两根所述撑杆(13)的顶端,所述握把(12)的内部中空,且所述握把(12)平行于所述支撑块(11)并两端分别连接在两根所述撑杆(13)的中上部位置,两根所述撑杆(13)的底端相互连接;
折叠踏板(2),所述折叠踏板(2)的一端插入所述握把(12)的内部并与所述握把(12)转动连接,所述折叠踏板(2)的另一端为可折叠结构,所述撑杆(13)对应于所述握把(12)处还设有用于收纳所述折叠踏板(2)的容纳腔,所述折叠踏板(2)经折叠嵌入在所述容纳腔中;
受力把手(3),所述受力把手(3)转动连接在所述撑杆(13)中下部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适用于下肢康复训练的拐杖,其特征在于,所述撑杆(13)包括撑杆主体(131)、上套管(132)和下套管(133),所述上套管(132)和所述下套管(133)上等间距的间隔设有多个通孔,所述撑杆主体(131)上端和下端各设有一个贯通孔,所述撑杆主体(131)上端套设在所述上套管(132)中,其中所述撑杆主体(131)上端的所述贯通孔可与所述上套管(132)上的任意一个所述通孔对应,所述上套管(132)上插入有插销,所述插销依次贯穿所述通孔和所述贯通孔并插入至所述撑杆主体(131)中,所述撑杆主体(131)下端套设所述下套管(133)中,其中所述撑杆主体(131)下端的所述贯通孔与所述下套管(133)上的一个所述通孔对应,所述下套管(133)通过在所述通孔和所述贯通孔中插入插销连接固定所述撑杆主体(131)。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适用于下肢康复训练的拐杖,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块(11)外侧包裹有海绵,所述海绵外侧包裹有防滑橡胶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适用于下肢康复训练的拐杖,其特征在于,所述折叠踏板(2)包括L杆(21)和踏板(22),所述L杆(21)有两个分别中心对称所述握把(12)安装,所述L杆(21)的水平端分别滑动套设在所述握把(12)内部的两端,所述踏板(22)铰接在所述L杆(21)的竖直端末端。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适用于下肢康复训练的拐杖,其特征在于,所述撑杆(13)上还设有用于收纳所述L杆(21)的凹陷空间(134),所述L杆(21)上设有用于收纳踏板(22)的踏板空间(211)。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适用于下肢康复训练的拐杖,其特征在于,所述踏板(22)包括踏板本体和受力轴,所述受力轴铰接在所述L杆(21)的竖直端末端,所述踏板本体转动套设在所述受力轴上,所述踏板本体上还安装有用于限定所述受力轴张开角度的限位器。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适用于下肢康复训练的拐杖,其特征在于,所述受力把手(3)包括转动杆(31)和把手(32),所述转动杆(31)铰接在所述撑杆(13)中下部位置,所述把手(32)包括第一把手(321)和第二把手(322),所述第一把手(321)和所述第二把手(322)铰接在所述转动杆(31)的下方末端,所述第一把手(321)上设有凹槽,所述第二把手(322)上设有凸起,当所述第一把手(321)和所述第二把手(322)旋转至水平时,所述凸起与所述凹槽相互对应卡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适用于下肢康复训练的拐杖,其特征在于,所述撑杆(13)内侧还设有磁铁(135),所述转动杆(31)的上方也设有与所述磁铁(135)对应的磁吸机构(311)。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适用于下肢康复训练的拐杖,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杆(31)远离所述把手(32)的一端安装有脚墩(33),所述脚墩(33)上还设有与地面接触的支撑台柱。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适用于下肢康复训练的拐杖,其特征在于,所述握把(12)内部和所述折叠踏板(2)连接处还安装有用于调节阻力的可调节阻尼结构。
CN202221677921.8U 2022-06-30 2022-06-30 一种适用于下肢康复训练的拐杖 Active CN21865241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677921.8U CN218652412U (zh) 2022-06-30 2022-06-30 一种适用于下肢康复训练的拐杖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677921.8U CN218652412U (zh) 2022-06-30 2022-06-30 一种适用于下肢康复训练的拐杖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652412U true CN218652412U (zh) 2023-03-21

Family

ID=8555221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677921.8U Active CN218652412U (zh) 2022-06-30 2022-06-30 一种适用于下肢康复训练的拐杖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65241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772788B2 (en) Rollator
CN105310866B (zh) 一种多功能腋拐
JP2018000910A (ja) 運動器具
CN218652412U (zh) 一种适用于下肢康复训练的拐杖
CN215839984U (zh) 一种新型康复科用腿部康复装置
CN209734859U (zh) 一种骨科护理用的康复锻炼装置
CN217938643U (zh) 一种可折叠的康复助步车
US6755203B1 (en) Two-legged walker
CN213851870U (zh) 一种脊髓损伤患者康复用步行训练装置
CN211724543U (zh) 一种用于关节外科手术后的肢体助力锻炼器
CN212214481U (zh) 一种康复科护理用下肢锻炼装置
JPH1094567A (ja) 健康器械と身体の逆さ吊り健康方法
CN208193272U (zh) 一种康复助行器
KR101209830B1 (ko) 보행 보조기
CN216293244U (zh) 一种呼吸内科用多功能拐杖
CN212395336U (zh) 一种助行器
CN206641479U (zh) 一种多功能手杖
CN215021787U (zh) 多功能助起型拐杖
CN216168704U (zh) 一种康复科用辅助行走设备
CN210472977U (zh) 一种鸵鸟仿生鞋辅助装置
CN220860344U (zh) 一种可折叠式助行器
CN219537651U (zh) 一种康养旅游辅助登山杖
CN219941168U (zh) 一种辅助步行训练器
CN216023013U (zh) 一种幼儿舞蹈训练用劈叉定位器
CN215350448U (zh) 一种坐立两用的腋下拐杖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