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649412U - 一种带雨水收集结构的绿化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带雨水收集结构的绿化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649412U
CN218649412U CN202223256359.4U CN202223256359U CN218649412U CN 218649412 U CN218649412 U CN 218649412U CN 202223256359 U CN202223256359 U CN 202223256359U CN 218649412 U CN218649412 U CN 21864941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
pipe fitting
rainwater
pipe
she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3256359.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竞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Ailian Ecological Environ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Ailian Ecological Environ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Ailian Ecological Environ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Ailian Ecological Environ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3256359.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64941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64941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64941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20/00Water conservation; Efficient water supply; Efficient water use
    • Y02A20/108Rainwater harvesting

Landscapes

  • Cultivation Receptacles Or Flower-Pots, Or Pots For Seedling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绿化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带雨水收集结构的绿化装置,包括:第一壳体、第二壳体、第一管件、洒水组件,第一壳体具有容置腔,容置腔具有落水口和灌溉孔,第二壳体内具有收集腔,收集腔具有进水口、进气孔和出水口,第一管件的两端分别连通落水口和进水口,第一管件上设有阀门,洒水组件包括进气装置、第二管件和管件组合,第二管件的两端分别与进气装置和进气孔连通,管件组合的一端与出水口连通,管件组合的另一端伸入容置腔内,管件组合的一端具有排水孔,本实用新型通过收集腔收集雨水,在灌溉时令阀门封闭第一管件,并打开进气装置,气压将收集腔内雨水送至容置腔并对绿植进行灌溉,实现选择性浇灌、雨水利用率较高的优势。

Description

一种带雨水收集结构的绿化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绿化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带雨水收集结构的绿化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城镇化的持续推进,我国各地的城镇面积不断扩大,相对应的,各种市政配套设施的需求也在增大,其中就包括市政绿化,市政绿化是一种以栽种植物以改善城市环境的活动。以往,当城镇下雨时,雨水多顺着雨落管汇集于雨水管道,再自雨水管道直接排至附近的河道中,由于绿化装置上不设有雨水收集装置,当街道、路口处的绿化植物需要浇灌时,多使用洒水车从河道中抽水或去中水回用站加装中水再进行喷洒。随着我国城市雨水资源化利用进程的加快,现有的绿化装置多设有雨水收集结构,既减轻降雨时的城市排水压力,也减轻市政维护人员灌洒绿化植物的压力。
专利文件(CN201520185761.9)公开了一种可进行雨水收集的绿化装置,包括:一集雨板、若干个种植槽,所述种植槽用于放置植物,所述集雨板以倾斜的方式布置于所述种植槽的上方,当下雨时,雨水自所述集雨板滴落并落入所述种植槽中,实现对置于所述种植槽内的植物的浇灌,如该专利文件第0024段中所述:“在常温下一次给水可满足植物2~3天对水分的需求”,但是,因所述可进行雨水收集的绿化装置的蓄水能力有限,且该装置无法选择性地浇灌植物:在降雨量较多的季节中,所述种植槽中的水分是不间断的,只要下雨,雨水就落入所述种植槽中,而事实上,植物本身不需要在较短的时间内吸收过多的水分,即这部分水分是被浪费掉的;但在降雨量较低的季节,又常常出现所述种植槽内无水可用的局面,即该装置只有在雨天才能使用雨水对绿植进行浇灌,存在雨水利用率较低的情况。
因此提供一种带雨水收集结构、能够选择性浇灌绿植、雨水利用率较高的绿化装置的需求是存在的。
发明内容
本申请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带雨水收集结构的绿化装置,其中,所述带雨水收集结构的绿化装置包括一第一壳体、一第二壳体、一第一管件、一洒水组件,所述第一壳体具有一带开口的容置腔,所述容置腔的底壁具有一落水口和一灌溉孔,所述第二壳体内具有一收集腔,所述收集腔上具有一进水口、一进气孔和一出水口,所述第一管件的两端分别连通所述落水口和所述进水口,所述第一管件上设有一阀门,所述洒水组件包括一进气装置、一第二管件和一管件组合,所述第二管件的两端分别与所述进气装置的进口和所述进气孔连通,所述管件组合的一端与所述出水口连通,所述管件组合的另一端穿设所述灌溉孔并伸入所述容置腔内,所述管件组合伸入所述容置腔内的一端具有若干个排水孔,通过所述容置腔放置土壤和植物,当下雨时,雨水落入所述容置腔内,并渗透过土壤,自所述容置腔的底壁上的落水口顺着所述第一管件进入所述第二壳体内的所述收集腔中,通过所述收集腔收集雨水,当需要对所述容置腔内的植物进行浇灌时,操作人员转动所述阀门并封闭所述第一管件,再令所述进气装置工作,气体不断进入所述收集腔中,所述收集腔中的雨水在气压的作用下自所述管件组合喷出,浇灌所述容置腔内的土壤和植物。
本申请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带雨水收集结构的绿化装置,其中,所述容置腔的底壁具有一沉孔,所述沉孔自所述容置腔的底壁向地底方向延伸预定距离,当所述容置腔的深度不足以适应栽种的植物的根系时,可将该植物栽种于所述沉孔内。
本申请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带雨水收集结构的绿化装置,其中,所述容置腔的底壁具有一通孔,所述通孔连通所述容置腔和外界,设置所述通孔以使所述容置腔内可栽种根系发达的景观树。
本申请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带雨水收集结构的绿化装置,其中,所述带雨水收集结构的绿化装置结构简单、操作便捷,不涉及复杂的制造工艺和昂贵的材料,具有较高的经济性,易于推广和使用。
为了实现上述至少一发明目的,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带雨水收集结构的绿化装置,其中所述带雨水收集结构的绿化装置,包括:
一第一壳体,所述第一壳体具有一带开口的容置腔,所述容置腔的底壁具有一落水口和一灌溉孔;以及
一第二壳体,所述第二壳体内具有一收集腔,所述收集腔上具有一进水口、一进气孔和一出水口;以及
一第一管件,所述第一管件的两端分别连通所述落水口和所述进水口,所述第一管件上设有一阀门;以及
一洒水组件,所述洒水组件包括一进气装置、一第二管件和一管件组合,所述第二管件的两端分别与所述进气装置的进口和所述进气孔连通,所述管件组合的一端与所述出水口连通,所述管件组合的另一端穿设所述灌溉孔并伸入所述容置腔内,所述管件组合伸入所述容置腔内的一端具有若干个排水孔。
在本申请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所述容置腔的底壁具有若干个沉孔,每一所述沉孔均自所述容置腔的底壁向地底方向延伸预定距离。
在本申请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所述容置腔的底壁具有若干个通孔,每一所述通孔连通所述容置腔和外界。
在本申请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所述落水口位于所述容置腔的底壁的最低处。
在本申请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所述落水口设有一第一滤网。
在本申请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管件背离所述第二壳体的一端具有一快拆结构。
在本申请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所述管件组合包括一第三管件和一喷水管组合,所述第三管件的两端分别连通所述出水口和所述喷水管组合,所述喷水管组合上具有所述排水孔。
在本申请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所述喷水管组合包括一第一喷水管和一第二喷水管,所述第一喷水管的中段与所述第三管件连通,所述第一喷水管的两端均与所述第二喷水管连通,所述第二喷水管为环形管。
在本申请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壳体位于所述第一壳体的下方,且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二壳体错位布置,所述的带雨水收集结构的绿化装置还包括若干个支承板,每一所述支承板均位于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之间,且每一所述支承板均与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固定连接。
在本申请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所述带雨水收集结构的绿化装置还包括一套筒,所述套筒与所述第一管件固定连接,所述阀门包括一阀杆,所述阀杆置于所述套筒内,当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均没入土壤内后,所述阀杆和所述套筒背离所述第一管件的一端均伸出地表预定距离。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壳体具有一容置腔,容置腔用于放置土壤和绿植,第二壳体具有一收集腔,收集腔用于收集雨水,容置腔的底壁具有一落水口,收集腔上具有一进水口,第一管件的两端分别连通落水口和进水口,当下雨时,雨水进入容置腔内,并自落水口流入收集腔中,所述容置腔的底壁具有一灌溉孔,第二壳体上具有一进气孔和一出水口,洒水组件包括一进气装置、一第二管件和一管件组合,第二管件的两端分别连通进气孔和进气装置,管件组合的两端分别连通出水口和灌溉孔,第二管件上设有一阀门,当灌溉容置腔内的绿植时,操作人员转动阀门并封闭第一管件,再令进气装置工作,气体进入收集腔内,在气压的作用下,雨水自出水口流出并通过管件组合对容置腔内的绿植进行灌溉,实现可选择地灌溉植物,只要收集腔内积有雨水,无论天气如何都可实现对绿植的灌溉,实现雨水利用率高的优势。
附图说明
从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的详细描述中,本申请的这些和/或其它方面和优点将变得更加清楚并更容易理解,其中:
图1图示了一种带雨水收集结构的绿化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图示了第一实施例下的第一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3图示了一种带雨水收集结构的绿化装置的剖视图;
图4图示了第二壳体的某一视角图;
图5图示了第二实施例下的第一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6图示了第三实施例下的第一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7图示了套筒一角度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8图示了套筒另一角度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9图示了一种带雨水收集结构的绿化装置的某一视角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中使用的术语和词不限于字面的含义,而是仅由本发明人使用以使得能够清楚和一致地理解本申请。因此,对本领域技术人员很明显仅为了说明的目的而不是为了如所附权利要求和它们的等效物所定义的限制本申请的目的而提供本申请的各种实施例的以下描述。
可以理解的是,术语“一”应理解为“至少一”或“一个或多个”,即在一个实施例中,一个元件的数量可以为一个,而在另外的实施例中,该元件的数量可以为多个,术语“一”不能理解为对数量的限制。
虽然比如“第一”、“第二”等的序数将用于描述各种组件,但是在这里不限制那些组件。该术语仅用于区分一个组件与另一组件。例如,第一组件可以被称为第二组件,且同样地,第二组件也可以被称为第一组件,而不脱离实用新型构思的教导。在此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关联的列出的项目的任何和全部组合。
在这里使用的术语仅用于描述各种实施例的目的且不意在限制。如在此使用的,单数形式意在也包括复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地指示例外。另外将理解术语“包括”和/或“具有”当在该说明书中使用时指定所述的特征、数目、步骤、操作、组件、元件或其组合的存在,而不排除一个或多个其它特征、数目、步骤、操作、组件、元件或其组的存在或者附加。
申请概述
因现有一种可进行雨水收集的绿化装置的蓄水能力有限,且该装置无法选择性地浇灌植物:在降雨量较多的季节中,所述种植槽中的水分是不间断的,只要下雨,雨水就落入所述种植槽中,而事实上,植物本身不需要在较短的时间内吸收过多的水分,即这部分水分是被浪费掉的;但在降雨量较低的季节,又常常出现所述种植槽内无水可用的局面,即该装置只有在雨天才能使用雨水对绿植进行浇灌,存在雨水利用率较低的情况。
基于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提出一种带雨水收集结构的绿化装置,其中,所述带雨水收集结构的绿化装置结构简单,不涉及复杂的制造工艺和昂贵的材料,具有较高的经济性,同时,对于生产厂家来说,本申请所提供的带雨水收集结构的绿化装置易于生产,且成本低廉,更有利于控制生产成本,进一步有利于产品推广和使用。
示意性带雨水收集结构的绿化装置,
参考图1至图9,依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中的一种带雨水收集结构的绿化装置,如图1所示,其中所述带雨水收集结构的绿化装置包括一第一壳体10,如图2所示,所述第一壳体10具有一带开口的容置腔101。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第一壳体10被埋入地表下方,所述容置腔101内放入土壤和绿植。
另外,如图1所示,所述带雨水收集结构的绿化装置还包括一第二壳体20,如图3所示,所述第二壳体20内具有一收集腔201,所述收集腔201用于收集雨水。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任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壳体20位于所述第一壳体10的下方。
具体地,如图2所示,所述容置腔101的底壁具有一落水口1011,如图4所示,所述收集腔201上具有一进水口2011,如图1所示,所述带雨水收集结构的绿化装置还包括一第一管件30,所述第一管件30的两端分别连通所述落水口1011和所述进水口2011。当下雨时,雨水落入置于所述容置腔101内的绿植和土壤上,雨水在渗入土壤的过程中经土壤的过滤,并最终汇集在所述容置腔101的底壁。由于所述容置腔101的底壁具有一落水口1011,汇集至所述容置腔101的底壁处的雨水自所述落水口1011流入,并相继穿过所述第一管件30内部和所述进水口2011,流入所述第二壳体20的所述收集腔201中。至此,实现对雨水的收集。
进一步地,为实现选择性灌溉绿植,如图2所示,所述容置腔101的底壁具有一灌溉孔1012;如图4所示,所述收集腔201的顶壁具有一进气孔2012,如图3所示,所述收集腔201的底壁具有一出水口2013;如图1所示,所述第一管件30上设有一阀门301,当所述阀门301旋转预定角度后,所述阀门301封闭或打开所述第一管件30,另外,在常态下,所述阀门301打开所述第一管件30;如图3所示,所述带雨水收集结构的绿化装置还包括一洒水组件40,如图1所示,所述洒水组件40包括一进气装置(图中未标出)、一第二管件401和一管件组合402,所述第二管件401的两端分别与所述进气装置的进口和所述进气孔2012连通,所述管件组合402的一端与所述出水口2013连通,所述管件组合402的另一端穿设所述灌溉孔1012并伸入所述容置腔101内,如图1所示,所述管件组合402伸入所述容置腔101内的一端具有若干个排水孔4021。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进气装置被进一步实施为柴油式空气压缩机,需要指出的是,所述柴油式空气压缩机常设于市政绿植浇灌人员的车辆上,当需要对绿植进行浇灌时,市政绿植浇灌人员旋转所述第一管件30上的所述阀门301,并令所述阀门301封闭所述第一管件30,并将所述柴油式空气压缩机的出风端与所述收集腔201的所述进气孔2012连通,当所述柴油式空气压缩机工作时,所述柴油式空气压缩机将空气不断注入收集有雨水的所述收集腔201中,由于此时所述阀门301已将所述进水口2011处的通道封闭,空气又无法自所述进气孔2012向外排出,所述收集腔201的出口仅剩所述出水口2013,所述收集腔201内收集的雨水将在气压作用下自所述出水口2013排出,顺着所述管件组合402流入所述容置腔101内,对置于所述容置腔101内的绿植进行浇灌。无论天气是否降雨,只要所述收集腔201内存留预定高度的雨水,市政绿植浇灌人员便可实现对绿植的浇灌,实现选择性浇灌绿植、雨水利用率较高的优势。还需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仅通过机械结构实现雨水的浇灌,相较于采取电控实现浇灌的产品而言,存在如下优势:即使部分市政道路的绿植区域的地底未铺设电缆,本实用新型仍能实现对雨水的选择性浇灌,而若采取电控的方式(如电磁阀和水泵,电磁阀控制管道的开合、水泵实现抽排水)实现选择性浇灌,地底必须铺设电缆以供给电磁泵和水泵电力,因此,在使用范围上,本实用新型的应用领域更广,能适应多种条件下市政道路的绿植区域;另外,本实用新型的机械结构简单,相较于将电力驱动元件放入地底,具有维护成本低、性能可靠的优势。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所述第一壳体10的所述容置腔101的底壁仅具有所述落水口1011和所述灌溉孔1012,所述容置腔101的底壁的其余处均封闭设置。第一实施例下的说是第一壳体10更适合栽种根系较浅的观赏花卉,如牡丹、凤仙、菊花等等。
图5图示了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在第二实施例中,所述容置腔101的底壁具有若干个沉孔1013,每一所述沉孔1013均自所述容置腔101的底壁向地底方向延伸预定距离。需要说明的是,由于所述沉孔1013的底壁与所述容置腔101的底壁间隔预定距离,当观赏花卉的根系长度大于所述容置腔101的底壁至所述容置腔101的腔口的距离后,可将这类观赏花卉栽种于所述沉孔1013内。需要补充的是,第二实施例中的所述带雨水收集结构的绿化装置的其余特征均与第一实施例相同。
图6图示了本实用新型的第三实施例,区别于第二实施例,在第三实施例中,所述容置腔101的底壁具有若干个通孔1014,每一所述通孔1014均连通所述容置腔101和外界。在栽种一些根系发达的植物时,如直根系植物中的杨树和松树时,所述沉孔1013的底壁至所述容置腔101的腔口的距离仍无法满足这类植物的根系长度需求,鉴于此,在第三实施例中,所述容置腔101的底壁具有所述通孔1014,这类植物的根系可穿过所述通孔1014并深扎于地底,另外,由于这类植物根系发达,其根系能从土壤中吸取水分的能力远超根系较浅的观赏花卉,因此自然降雨所提供的水分便能满足其水分需求。另外,由于这类植物枝叶茂盛,其最大径向尺寸大于所述通孔1014的孔径,当下雨时,雨水自枝叶向下滴落,滴落的雨水落在所述通孔1014的外围,因此,布置所述通孔1014也无碍于所述第二壳体20对雨水的收集。需要补充的是,第三实施例中的所述带雨水收集结构的绿化装置的其余特征均与第一实施例相同。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的任一实施例中,所述容置腔101的底壁为斜面,且所述落水口1011位于所述容置腔101的底壁的最低处。当下雨时,雨水滴落至所述容置腔101中,由于所述容置腔101的底壁为斜面,雨水更易汇集至所述落水口1011处并流入所述收集腔201。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的任一实施例中,所述落水口1011设有一第一滤网(图中未标出),通过设置所述第一滤网防止土壤穿过所述落水口1011进入所述第一管件30内部,并落入所述收集腔201内。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的任一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所述第二管件401背离所述第二壳体20的一端具有一快拆结构50。通过在所述第二管件401上设置所述快拆结构50,市政绿植浇灌人员在将所述进气装置的出气端与所述第二管件401连通时,效率更高。
具体地,所述第二管件401背离所述第二壳体20的一端具有一连接部(图中未标出),所述快拆结构50包括一轴套501,如图7所示,所述轴套501具有一凹腔5011,所述凹腔5011的底壁具有一贯通的流通孔5012,所述轴套501与所述第二管件401具有所述连接部的一端固定连接,其固定连接方式包括但不限于焊接,且所述连接部置于所述凹腔5011中,且所述流通孔5012的孔径大于所述连接部的最大径向尺寸,如图8所示,所述凹腔5011背离所述第二管件401的一面还具有若干个通过槽5013,所述通过槽5013连通所述流通孔5012,所述通过槽5013的最大径向尺寸大于所述流通孔5012的孔径,形成所述通过槽5013的两侧壁均具有一环形卡槽5014。所述进气装置的出气端与外界管路(如胶管)的一端连通,外界管路的另一端具有与所述快拆结构50配套的卡接端,外接管路的卡接端伸入所述通过槽5013并与所述通过槽5013的底壁抵靠时,旋转外接管路的卡接端预定角度,外接管路的卡接端置于所述环形卡槽5014中,且外界管路的端部与所述连接部抵靠,自所述进气装置输出的空气得以进入所述第二管件401并流向所述收集腔201。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的任一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所述管件组合402包括一第三管件4022和一喷水管组合4023,所述第三管件4022的两端分别连通所述出水口2013和所述喷水管组合4023,所述喷水管组合4023上具有所述排水孔4021。具体地,如图9所示,所述喷水管组合4023包括一第一喷水管40231和一第二喷水管40232,所述第一喷水管40231的中段与所述第三管件4022连通,所述第二喷水管40232为环形管,所述第一喷水管40231置于所述第二喷水管40232内,且所述第一喷水管40231的两端均与所述第二喷水管40232连通,所述第一喷水管40231的两侧均具有若干个间隔布置的所述排水孔4021,所述第二喷水管40232的内侧具有若干个间隔布置的所述排水孔4021。当所述收集腔201内的雨水受气压作用自所述出水口2013流入所述第三管件4022内部后,又自所述第三管件4022流向所述第一喷水管40231,其中一部分雨水自所述第一喷水管40231上的所述排水孔4021向两侧排出,对所述第一喷水管40231两侧的土壤进行浇灌,另一部分雨水流向所述第二喷水管40232,并对所述第二喷水管40232内中的土壤进行灌溉。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的任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壳体10与所述第二壳体20错位布置,如图1或图3所示,所述的带雨水收集结构的绿化装置还包括若干个支承板102,每一所述支承板102均位于所述第一壳体10和所述第二壳体20之间,且每一所述支承板102均与所述第一壳体10和所述第二壳体20固定连接,其固定连接方式包括但不限于螺纹连接。之前,所述第一壳体10和所述第二壳体20仅由所述第一管件30进行连接,若所述第一壳体10相对于所述第二壳体20下沉或所述第二壳体20相对于第一壳体10下沉时,所述第一管件30或有损坏的风险,通过设置所述支承板102,提高了所述第一壳体10和所述第二壳体20的连接强度,避免了所述第一管件30因所述第一壳体10和所述第二壳体20的位置变动而损坏的风险。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的任一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所述阀门301包括一阀杆(图中未标出),所述阀杆背离所述第一管件30的一端均伸出地表预定距离,以便于市政绿植浇灌人员开合所述阀门301;另外,所述带雨水收集结构的绿化装置还包括一套筒60,所述套筒60与所述第一管件30固定连接,其固定连接包括但不限于焊接,所述阀杆靠近所述第一管件30的一端置于所述套筒60内,当所述第一壳体10和所述第二壳体20均没入土壤内后,所述阀杆和所述套筒60背离所述第一管件30的一端均伸出地表预定距离。通过设置所述套筒60,土壤不直接与所述阀杆接触,便于市政绿植浇灌人员转动所述阀杆。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的任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壳体20具有若干个支脚202,以便于搬运和放置所述第二壳体20。
综上,基于本申请实施例的所述带雨水收集结构的绿化装置被阐明,其为所述带雨水收集结构的绿化装置提供带雨水收集结构、能够选择性浇灌绿植、雨水利用率较高等优势。
值得一提的是,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带雨水收集结构的绿化装置结构简单,不涉及复杂的制造工艺和昂贵的材料,具有较高的经济性。同时,对于生产厂家来说,本申请所提供的带雨水收集结构的绿化装置易于生产,且成本低廉,更有利于控制生产成本,进一步有利于产品推广和使用。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理解,上述描述及附图中所示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只作为举例而并不限制本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已经完整并有效地实现。本实用新型的功能及结构原理已在实施例中展示和说明,在没有背离该原理下,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可以有任何变形或修改。

Claims (10)

1.一种带雨水收集结构的绿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带雨水收集结构的绿化装置包括
一第一壳体,所述第一壳体具有一带开口的容置腔,所述容置腔的底壁具有一落水口和一灌溉孔;以及
一第二壳体,所述第二壳体内具有一收集腔,所述收集腔上具有一进水口、一进气孔和一出水口;以及
一第一管件,所述第一管件的两端分别连通所述落水口和所述进水口,所述第一管件上设有一阀门;以及
一洒水组件,所述洒水组件包括一进气装置、一第二管件和一管件组合,所述第二管件的两端分别与所述进气装置的进口和所述进气孔连通,所述管件组合的一端与所述出水口连通,所述管件组合的另一端穿设所述灌溉孔并伸入所述容置腔内,所述管件组合伸入所述容置腔内的一端具有若干个排水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雨水收集结构的绿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置腔的底壁具有若干个沉孔,每一所述沉孔均自所述容置腔的底壁向地底方向延伸预定距离。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雨水收集结构的绿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置腔的底壁具有若干个通孔,每一所述通孔均连通所述容置腔和外界。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所述的带雨水收集结构的绿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落水口位于所述容置腔的底壁的最低处。
5.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所述的带雨水收集结构的绿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落水口设有一第一滤网。
6.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所述的带雨水收集结构的绿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管件背离所述第二壳体的一端具有一快拆结构。
7.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所述的带雨水收集结构的绿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管件组合包括一第三管件和一喷水管组合,所述第三管件的两端分别连通所述出水口和所述喷水管组合,所述喷水管组合上具有所述排水孔。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带雨水收集结构的绿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喷水管组合包括一第一喷水管和一第二喷水管,所述第一喷水管的中段与所述第三管件连通,所述第一喷水管的两端均与所述第二喷水管连通,所述第二喷水管为环形管。
9.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所述的带雨水收集结构的绿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壳体位于所述第一壳体的下方,且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二壳体错位布置,所述的带雨水收集结构的绿化装置还包括若干个支承板,每一所述支承板均位于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之间,且每一所述支承板均与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固定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所述的带雨水收集结构的绿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带雨水收集结构的绿化装置还包括一套筒,所述套筒与所述第一管件固定连接,所述阀门包括一阀杆,所述阀杆置于所述套筒内,当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均没入土壤内后,所述阀杆和所述套筒背离所述第一管件的一端均伸出地表预定距离。
CN202223256359.4U 2022-12-05 2022-12-05 一种带雨水收集结构的绿化装置 Active CN21864941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256359.4U CN218649412U (zh) 2022-12-05 2022-12-05 一种带雨水收集结构的绿化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256359.4U CN218649412U (zh) 2022-12-05 2022-12-05 一种带雨水收集结构的绿化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649412U true CN218649412U (zh) 2023-03-21

Family

ID=8554926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3256359.4U Active CN218649412U (zh) 2022-12-05 2022-12-05 一种带雨水收集结构的绿化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64941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4860401U (zh) 一种农田灌溉装置
CN208016432U (zh) 多灌溉系统绿植墙
CN112075327A (zh) 一种用于园林种植水分补充装置
CN107197752A (zh) 一种农田灌溉装置及其灌溉方法
CN210746318U (zh) 一种利用苦咸水淡化浇灌温室大棚的装置
CN209950042U (zh) 一种城市绿化智能灌溉系统
CN111149549A (zh) 一种海绵城市自动蓄水浇灌的绿化系统
CN205161412U (zh) 浇灌种植系统
CN214282566U (zh) 一种市政园林蓄水灌溉系统
CN218649412U (zh) 一种带雨水收集结构的绿化装置
CN201874031U (zh) 自动控制雨水灌溉装置
CN105660323A (zh) 一种林间集雨式灌溉系统
CN219323017U (zh) 一种喷淋装置
CN205431356U (zh) 一种道路绿化带自动滴灌装置
CN205776490U (zh) 一种雨水回收系统
CN210671507U (zh) 一种农业大棚种植用喷灌装置
CN109122223B (zh) 一种立体绿化智能节水灌溉系统
CN214070796U (zh) 一种用于园林景观工程的生态坡面绿化装置
CN115176677A (zh) 一种园林生态修复用智能灌溉机器人
CN214853292U (zh) 一种环保型绿化灌溉养护装置
CN211581030U (zh) 一种园林生态绿化用雨水循环收集灌溉装置
CN219288381U (zh) 一种树库灌溉装置
CN210580343U (zh) 一种园林用雨水收集灌溉装置
CN207744468U (zh) 一种大棚用节水灌溉装置
CN205611437U (zh) 一种新型园林灌溉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