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638790U - 一种可移动的带有束流飞溅收集槽的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可移动的带有束流飞溅收集槽的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638790U
CN218638790U CN202222675331.8U CN202222675331U CN218638790U CN 218638790 U CN218638790 U CN 218638790U CN 202222675331 U CN202222675331 U CN 202222675331U CN 218638790 U CN218638790 U CN 21863879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elding
splash
base body
device base
wel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675331.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高峰
关峰
黄成杰
刘艳梅
吴广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yang Aircraft Industry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yang Aircraft Industry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yang Aircraft Industry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yang Aircraft Industry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675331.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63879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63879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63879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Welding Or Cutting Using Electron Beam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子束焊穿透焊剩余能量接收技术领域,提出了一种可移动的带有束流飞溅收集槽的装置。该装置包括装置基体、束流飞溅收集槽和滚动轮;装置基体截面为H型,其中间为中空箱体;束流飞溅收集槽呈U型,分别安装于装置基体两端内侧;滚动轮安装于装置基体两端外侧。该实用新型适用于接收电子束焊接时束流在焊透焊缝后剩余能量,特别是对于中空结构、内部既复杂有空间较小的零件电子束单面焊双面成型焊缝。既可以保证飞溅回收完全,又可以方便焊前安装、焊后拆除,同时方便后期维护及清理,减轻工人操作强度。有效解决了中空结构、内部既复杂又空间较小零件的焊接飞溅清理问题,保证焊接件内部的表面质量,不会存在多余物。

Description

一种可移动的带有束流飞溅收集槽的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束焊穿透焊剩余能量接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移动的带有束流飞溅收集槽的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航空产业的不断发展,一些特殊用途的航空产品不断涌现,一些高强度、高精度、轻量化中小厚度中空结构的长杆类零件被使用在飞机生产中,由于对强度和尺寸控制精度都有着较高的要求和长尺寸的中空结构,现将零件分体加工,内部尺寸加工到位后采用电子束焊接无疑是最行之有效的加工方案。但由于零件后续内部无法加工,电子束焊虽然实现单面焊双面成型,但若背部不加垫板双面成型,为保证背部成型会有能量在焊缝背部透出,随之带出一些金属形成飞溅。这些飞溅需要去除,否则形成多余物对飞机正常运行造成隐患。那么如何处理这类产品的焊接飞溅,采用焊后吹砂或喷丸等表面处理方式是最常用的手段,但对于一些内部结构复杂的零件会有局部闭角区无法清理干净。此外有些零件也不允许采用这些表面处理方式,机械清理的可达性又无法实现。而加背部垫板或锁底结构是可以解决由于焊透而形成的多余能量金属飞溅,但无论是焊前还是焊后对背部垫板或锁底结构定位机加工都是很难处理的,不但增加工作量,更多的时候是由于结构原因无法实现,使得焊接飞溅处理成为这类零件在采用电子束焊接时需要解决的技术难题。
实用新型内容
为保证所有金属飞溅均能被回收或控制在指定区域内回收,不能有遗漏;为保证回收飞溅装置焊前方便移入定位及焊后方便移出清理;由于长杆类内腔空间较小,而电子束能量较为集中,在当回收装置距离零件下表面较近时,为避免其下部形成金属蒸汽会对原焊缝产生影响。基于以上目的,提出一种可移动的带有束流飞溅收集槽的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一种可移动的带有束流飞溅收集槽的装置,包括装置基体1、束流飞溅收集槽2和滚动轮3;装置基体1截面为H型,其中间为中空箱体;束流飞溅收集槽2呈U型,分别贴合安装于装置基体1两端内侧;滚动轮3安装于装置基体1两端外侧。之所以采用分体设计束流飞溅收集槽2而不是一体设计在装置基体1上是由于这类中空结构零件普遍内部型腔空间较小,束流在焊透焊缝后剩余能量会冲击在距离较近的束流飞溅收集槽2上,束流飞溅收集槽2受电子束能量轰击也会熔化形成金属蒸汽,蒸汽上升污染焊缝。而且束流飞溅收集槽2会由于长时间使用表面烧蚀,装置设计其与装置基体1分体也是方便其烧蚀严重时可以更换,以减少装置使用中维护成本,特别是在焊接钛合金等较昂贵金属零件时效果更为明显。其次为保证束流在焊透焊缝后剩余能量能够全部被回收干净,除需控制束流飞溅影响的宽度以外,还要保证装置与中空结构零件的内腔尽量贴合,这样防止有飞溅在间隙处漏出。但装置与中空结构零件的内腔贴合则是导致装置在中空结构零件中移动很困难,不仅容易划伤零件,还会容易造成卡死的情况。滚动轮3就可以保证装置在贴合零件的内腔的同时还能移动自如。
首先结合焊缝所在的位置及后续可以清理或去除背面焊缝时可以加工的区域制定束流飞溅收集槽2的宽度,所述束流飞溅收集槽2的宽度设置为a+2k,单位为mm,a为背部焊缝宽度,k为电子束焊缝单侧热影响区;所述束流飞溅收集槽2的宽度设置为a+4mm;为了不污染焊缝,影响焊缝质量,束流飞溅收集槽2的材料与零件相同。
所述束流飞溅收集槽2的宽度设置为b,用于背部焊缝以机械加工去除时,b为机械加工宽度,且束流飞溅收集槽2的宽度b大于背部焊缝宽度a。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移动的带有束流飞溅收集槽的装置,实现中空结构零件用电子束穿透焊剩余能量的接收。有别于传统靠增加背部垫板和锁底来增加厚度接收焊接过程后过多的能量的方式,上述方式会带来焊前定位、配合及清理方面的不可控风险,增加结构准备工作量的同时焊后去除也很困难,对于一些结构复杂、精度控制高的零件甚至会带来尺寸超差等问题。采用一种可移动的带有束流飞溅收集槽的装置,结合屏蔽板功能兼顾防止焊缝熔池污染和后期维护的装置而将多出的飞溅收集起来,特别适用于中小厚度长杆类内腔空间较小、不宜焊后清理的封闭腔结构,针对封闭腔结构多条焊缝的焊透多余能量形成金属飞溅的回收、非焊后处理保护区域防护和飞溅焊后处理。针对一些中空的长杆结构焊接接头采用电子束焊接穿透焊时由于双面成型多余能量会在内腔表面产生焊接飞溅多余物,采用一种可移动的带有束流飞溅收集槽的装置,防止内腔表面附着焊接飞溅。
一种可移动的带有束流飞溅收集槽的装置适用于接收电子束焊接时束流在焊透焊缝后剩余能量,特别是对于中空结构、内部既复杂有空间较小的零件电子束单面焊双面成型焊缝。既可以保证飞溅回收完全,又可以方便焊前安装、焊后拆除,同时方便后期维护及清理,减轻工人操作强度。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适用于所有电子束焊双面成型接收束流在焊透焊缝后剩余能量使用,应用较广,操作简单,便于维护,使用寿命长;
2、有效解决了中空结构、内部既复杂又空间较小零件的焊接飞溅清理问题,保证焊接件内部的表面质量,不会存在多余物。
附图说明
图1为可移动的带有束流飞溅收集槽的装置与零件配合示意图;
图2为可移动的带有束流飞溅收集槽的装置侧视示意图。
图中:1-装置基体;2-束流飞溅收集槽;3-滚动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以15mm厚TC18钛合金材料长杆类零件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一、清理
用金属刷打磨平尾大轴轴身复合零件和平尾大轴头部零件的表面焊缝位置对接面及上下表面各25mm范围内,使其呈现金属光泽。用白布蘸丙酮清理待打磨零件,保证无油污。
二、零件安装定位
将零件对合,保证焊缝位置对接间隙不大于0.1mm,错位不大于0.2mm,以夹具夹紧用手工氩弧焊先均匀分6点正反面对称定位,再在两端分别定位引入引出板。本次手工氩弧焊定位只是起到零件相对位置固定作用,对熔深不用过多要求,可参考下表1参数。
表1手工氩弧焊定位参数
焊接电流(mA) 电极牌号 电极规格(mm) 焊枪保护气气流量(L/min)
120-150 WY20 3 12-14
三、装配
将定位完成的零件及夹具放入电子束焊机后,将可移动的带有束流飞溅收集槽的装置放入其内部,保证焊缝位于束流飞溅收集槽2的中心位置。在零件两侧通过滚动轮3调整焊缝和束流飞溅收集槽2的位置关系。对正后即可开始焊接。
四、焊接
按照零件厚度确定的电子束焊接工艺参数焊接零件。焊接厚度为15mm的TC18钛合金双面成型,电子束焊接工艺参数可参考下表2。焊接过程所产生的多余能量会被接收到束流飞溅收集槽2中。
表2电子束焊接工艺参数
电压(KV) 焊接电流(mA) 聚焦电流(A) 焊接速度(mm/s)
150 85 2.220 20
五、拆卸
完成焊接后,可以通过滚动轮3将装置从零件中取出,通过金属铲等即可清理掉扶着在束流飞溅收集槽2上的金属飞溅,装置即可后续再次使用。

Claims (4)

1.一种可移动的带有束流飞溅收集槽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可移动的带有束流飞溅收集槽的装置包括装置基体(1)、束流飞溅收集槽(2)和滚动轮(3);装置基体(1)截面为H型,其中间为中空箱体;束流飞溅收集槽(2)呈U型,分别贴合安装于装置基体(1)两端内侧;滚动轮(3)安装于装置基体(1)两端外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移动的带有束流飞溅收集槽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束流飞溅收集槽(2)的宽度设置为a+2k,单位为mm,a为背部焊缝宽度,k为电子束焊缝单侧热影响区;束流飞溅收集槽(2)的材料与零件相同。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移动的带有束流飞溅收集槽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束流飞溅收集槽(2)的宽度设置为a+4m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移动的带有束流飞溅收集槽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束流飞溅收集槽(2)的宽度设置为b,用于背部焊缝以机械加工去除时,b为机械加工宽度,且束流飞溅收集槽(2)的宽度b大于背部焊缝宽度a。
CN202222675331.8U 2022-10-12 2022-10-12 一种可移动的带有束流飞溅收集槽的装置 Active CN21863879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675331.8U CN218638790U (zh) 2022-10-12 2022-10-12 一种可移动的带有束流飞溅收集槽的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675331.8U CN218638790U (zh) 2022-10-12 2022-10-12 一种可移动的带有束流飞溅收集槽的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638790U true CN218638790U (zh) 2023-03-17

Family

ID=8549307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675331.8U Active CN218638790U (zh) 2022-10-12 2022-10-12 一种可移动的带有束流飞溅收集槽的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63879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515541B (zh) 厚板窄间隙激光-tig复合填丝焊接装置及方法
CN105127566B (zh) 大厚度碳钢‑不锈钢复合板的全焊透焊接方法
CN105583523B (zh) 一种超声辅助激光深熔焊接板材的方法
EP2698223B1 (en) A process of welding to repair thick sections using two arc welding devices and a laser device
CN105108341A (zh) 一种中厚超高强钢板激光-mag焊接方法
WO2022012000A1 (zh) 一种全位置熔化极电弧-激光双面复合焊接工艺及其设备
CN101745718A (zh) 一种薄钢板的焊接方法
CN104551423A (zh) 一种厚板多层激光-mig复合焊接方法
CN102248267A (zh) 一种厚壁铬钼钢管道埋弧焊焊接工艺
CN103418917B (zh) 一种激光与熔融金属复合焊接板材的方法
CN104308327A (zh) 一种防止零件堆焊耐磨层缺陷的工艺方法
CN101590572A (zh) 立式双面双弧等离子对称焊接方法
CN110899974B (zh) 一种中厚板装甲钢激光摆动焊接方法
CN111545905A (zh) 一种脉冲激光预热的双激光束双侧同步焊接系统及方法
CN218638790U (zh) 一种可移动的带有束流飞溅收集槽的装置
Zhou et al. Root welding of V-groove thick plate without backing plate by MAG-TIG double-arc welding
CN112296507B (zh) 一种铝合金水冷电机壳搅拌摩擦焊接方法
CN105364430B (zh) 一种薄板端接接头同步碾压的激光焊接方法
Krivtsun et al. Industrial application of hybrid laser-arc welding
CN115121953A (zh) 一种厚板窄间隙环形光斑光纤激光填粉焊接方法与系统
CN115781025A (zh) 三热源复合焊接的方法及装置
CN114669881B (zh) 适用于大厚板钛合金接头的双枪同步对称式联合焊接方法
CN114054955A (zh) 一种中厚板海洋平台用钢激光-电弧复合焊接工艺
CN113927193A (zh) 一种厚板铜合金新型联合大熔深焊接方法
CN111604597B (zh) 一种k型接头双电弧预热激光摆动焊接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