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634574U - 电器件 - Google Patents

电器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634574U
CN218634574U CN202222211604.3U CN202222211604U CN218634574U CN 218634574 U CN218634574 U CN 218634574U CN 202222211604 U CN202222211604 U CN 202222211604U CN 218634574 U CN218634574 U CN 21863457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xing
wire structure
wire
electric device
groo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211604.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彦平
彭丑军
刘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reame Innovation Technology Suzhou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Dreame Innovation Technology Suzhou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reame Innovation Technology Suzhou Co Ltd filed Critical Dreame Innovation Technology Suzhou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211604.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63457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63457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63457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Installation Of Indoor Wir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电器件,包括:电线结构;电器件主体,电器件主体具有容纳空间和与容纳空间连通的通孔,电线结构经通孔伸入到容纳空间内;固定结构,固定结构设置在容纳空间内且位于通孔处,电线结构的至少一部分卡设在固定结构内;多个固定柱,多个固定柱间隔设置在容纳空间内形成限位间隙,电线结构的至少另一部分以S形的方式绕经在相邻两个固定柱上,以实现对电线结构的两级固定。本实用新型公开的电器件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对电器件进行测试时电源线容易滑脱问题。

Description

电器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器设备相关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器件。
背景技术
随着生活条件和科技的水平的不断进步,电器件在日程生活中的使用越来越频繁,已是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产品,而电器件在使用的过程中存在安全隐患,为了减少这种安全隐患,会对电器件的电源线进行非常严苛的吊拉测试,普通的尾卡固定电源线的形式不能满足认证测试需求,在测试的过程中容易电源线容易产生滑动脱落。
因此,有必要对现有技术予以改良以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缺陷。
实用新型内容
因此,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技术中对电器件进行测试时电源线容易滑脱。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器件。电器件包括:电线结构;电器件主体,电器件主体具有容纳空间和与容纳空间连通的通孔,电线结构经通孔伸入到容纳空间内;固定结构,固定结构设置在容纳空间内且位于通孔处,电线结构的至少一部分卡设在固定结构内;多个固定柱,多个固定柱间隔设置在容纳空间内形成限位间隙,电线结构的至少另一部分以S形的方式绕经在相邻两个固定柱上,以实现对电线结构的两级固定。
可选地,限位间隙的宽度小于等于电线结构的线体的厚度。
可选地,固定柱与容纳空间的底壁连接,固定柱远离底壁的一端具有缩口段,缩口段的横截面积向远离底壁的方向逐渐缩小,以使限位间隙的宽度向靠近底壁的方向逐渐缩小。
可选地,电器件还包括支撑筋,支撑筋设置在限位间隙内且与固定柱连接,支撑筋到固定柱远离容纳空间的底壁的一端的距离大于电线结构的线体的厚度。
可选地,支撑筋的横截面为十字型。
可选地,电器件主体包括:底座,底座具有容纳槽和第一缺口,固定柱由容纳槽的槽底向容纳槽的槽口伸出;盖板,盖板具有第二缺口,盖板盖设在容纳槽的槽口处以形成容纳空间,第一缺口和第二缺口对应设置形成通孔。
可选地,固定结构包括:尾卡固定筋,尾卡固定筋设置在底座上,尾卡固定筋具有用于容置电线结构的尾卡的容置槽;尾卡压线筋,尾卡压线筋设置在盖板上,盖板盖设在底座上后尾卡压线筋压设在尾卡上。
可选地,盖板具有向底座伸出的限位件,盖板盖设在底座上后,限位件的至少一部分伸入到限位间隙内并与电线结构抵接。
可选地,底座具有理线槽,理线槽至少位于固定结构与固定柱之间的区域内,理线槽的槽宽大于电线结构的线体的厚度。
可选地,盖板具有向底座伸出的压线筋,盖板盖设在底座上后,压线筋的至少一部分伸入到理线槽内并与电线结构抵接。
可选地,底座还包括多个加强板,加强板与容纳空间的侧壁和/或固定柱连接,且加强板朝向盖板的一侧的侧壁具有凹槽,多个加强板间隔设置使多个凹槽形成理线槽。
可选地,多个固定柱呈“一“字排布;和/或通孔设置在电器件主体的角部处。
可选地,电器件是充电座。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具有以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器件,电器件包括电线结构、电器件主体、固定结构和多个固定柱,电器件主体具有容纳空间和与容纳空间连通的通孔,电线结构经通孔伸入到容纳空间内;固定结构设置在容纳空间内且位于通孔处,电线结构的至少一部分卡设在固定结构内;多个固定柱间隔设置在容纳空间内形成限位间隙,电线结构的至少另一部分以S形的方式绕经在相邻两个固定柱上,以实现对电线结构的两级固定。
通过在电器件上同时设置固定结构和多个固定柱,以使固定结构对电线结构实现一次固定,多个固定柱对电线结构实现二次固定,进而实现两级固定。电线结构的一部分卡设在固定结构内,避免电线结构从通孔中被拉出,保证了电线结构在电器件内位置的稳定性。而将电线结构的另一部分以S形的方式绕经相邻的两个固定柱时,也能够减少电线结构相对于绝缘外层滑移的风险。由于电线结构存在金属内芯和绝缘外层,电线结构以S形的方式绕经在相邻两个固定柱上,还可以减少金属内芯被拉动的风险,大大减少了电线结构相对于电器件滑脱的风险,保证了电器件能够满足认证测试需求。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供电器件一个角度的立体结构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电器件的另一个角度的视图;
图3为图2中P处的放大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供的电器件的底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中Q处的放大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供的底座与电线结构的位置关系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供的盖板与电线结构的位置关系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供的盖板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电线结构;11、线体;12、尾卡;20、电器件主体;21、容纳空间;22、通孔;23、底座;231、容纳槽;232、第一缺口;233、理线槽;234、加强板;24、盖板;241、第二缺口;242、压线筋;31、尾卡固定筋;311、容置槽;32、尾卡压线筋;40、固定柱;41、缩口段;50、限位间隙;60、支撑筋。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下文中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
在本实用新型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上、下、顶、底”通常是针对附图所示的方向而言的,或者是针对部件本身在竖直、垂直或重力方向上而言的;同样地,为便于理解和描述,“内、外”是指相对于各部件本身的轮廓的内、外,但上述方位词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本实用新型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对电器件进行测试时电源线容易滑脱的问题。
实施例1
如图1至图8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器件。电器件包括电线结构10、电器件主体20、固定结构和多个固定柱40,电器件主体20具有容纳空间21和与容纳空间21连通的通孔22,电线结构10经通孔22伸入到容纳空间21内;固定结构设置在容纳空间21内且位于通孔22处,电线结构10的至少一部分卡设在固定结构内;多个固定柱40间隔设置在容纳空间21内形成限位间隙50,电线结构10的至少另一部分以S形的方式绕经在相邻两个固定柱40上,以实现对电线结构10的两级固定。
通过在电器件上同时设置固定结构和多个固定柱40,以使固定结构对电线结构10实现一次固定,多个固定柱40对电线结构10实现二次固定,进而实现两级固定。电线结构10的一部分卡设在固定结构内,避免电线结构10从通孔22中被拉出,保证了电线结构10在电器件内位置的稳定性。而将电线结构10的另一部分以S形的方式绕经相邻的两个固定柱40时,也能够减少电线结构10被拉动的风险。由于电线结构10存在金属内芯和绝缘外层,电线结构10以S形的方式绕经在相邻两个固定柱40上,还可以减少金属内芯相对于绝缘外层滑移的风险,大大减少了电线结构10相对于电器件滑脱的风险,保证了电器件能够满足认证测试需求。
具体地,限位间隙50的宽度小于等于电线结构10的线体11的厚度。这样设置使得相邻两个固定柱40能够将电线结构10的线体11夹在限位间隙50中,有效避免了电线结构10相对于固定柱40滑动的问题,由于固定柱40将线体11夹在了限位间隙50中,增大了金属内芯与绝缘外层之间的摩擦力,减少了金属内芯相对于绝缘外层之间的滑动,保证了电器件测试时的稳定性。
如图5所示,固定柱40与容纳空间21的底壁连接,固定柱40远离底壁的一端具有缩口段41,缩口段41的横截面积向远离底壁的方向逐渐缩小,以使限位间隙50的宽度向靠近底壁的方向逐渐缩小。在固定柱40上设置缩口段41,使得限位间隙50的宽度在远离底壁的方向逐渐增大,这样有利于对线体11进行导线,便于将线体11塞入到限位间隙50内,同时由于限位间隙50的宽度小于线体11的厚度,在线体11被塞入到限位间隙50中后也不容易从限位间隙50中脱出,保证了线体11在限位间隙50中容置的稳定性。
需要说明的是,在图5所示的具体实施例中,固定柱40为圆筒结构,而缩口段41就可以是倒角。
当然,还可以在固定柱40的局部位置设置斜面,使得限位间隙50的宽度向靠近底壁的方向逐渐缩小。
如图5所示,电器件还包括支撑筋60,支撑筋60设置在限位间隙50内且与固定柱40连接,支撑筋60到固定柱40远离容纳空间21的底壁的一端的距离大于电线结构10的线体11的厚度。支撑筋60的设置能够对线体11进行支撑,以使得线体11在一定的高度处,便于线体11与其他结构件连接。同时这样设置使得线体11离固定柱40的顶端不会太远,便于将线体11从限位间隙50内取出进行调整。
将支撑筋60到固定柱40远离容纳空间21的底壁的一端的距离大于电线结构10的线体11的厚度,是为了让线体11全部都在限位间隙50内,减少线体11从限位间隙50中脱出的风险。
如图5所示,支撑筋60的横截面为十字型。将支撑筋60的横截面设置为十字型能够对支撑筋60进行稳定支撑,同时支撑筋60与相邻的两个固定柱40连接,可以加强固定柱40的结构强度。
需要说明的是,固定柱40可以是空心结构,也可以是实心结构。
如图1至图8所示,电器件主体20包括底座23和盖板24,底座23具有容纳槽231和第一缺口232,固定柱40由容纳槽231的槽底向容纳槽231的槽口伸出;盖板24具有第二缺口241,盖板24盖设在容纳槽231的槽口处以形成容纳空间21,第一缺口232和第二缺口241对应设置形成通孔22。容纳槽231用于容置其他电结构件,同时为电线结构10提供了容置空间,第一缺口232与第二缺口241配合形成通孔22的形式便于将电线结构10装配在电器件主体20内。
如图3和图8所示,固定结构包括尾卡固定筋31和尾卡压线筋32,尾卡固定筋31设置在底座23上,尾卡固定筋31具有用于容置电线结构10的尾卡12的容置槽311;尾卡压线筋32设置在盖板24上,盖板24盖设在底座23上后尾卡压线筋32压设在尾卡12上。尾卡固定筋31具有容置槽311,以使得尾卡12容置在容置槽311内,避免将电线结构10拉出到电器件主体20的外部,保证了电线结构10的稳定性。而尾卡压线筋32的设置可以减少尾卡12上下晃动,以保证尾卡12稳定设置在容置槽311内。
如图6所示,底座23具有理线槽233,理线槽233至少位于固定结构与固定柱40之间的区域内,理线槽233的槽宽大于电线结构10的线体11的厚度。理线槽233的设置便于电线结构10按照预设的形状设置在容纳空间内,以减少电线结构10对其他结构件的碰撞,以保证电器件工作的稳定性。
需要说明的是,理线槽233自身的作用是对电线结构10形成限位,减少电线结构10的排布混乱,导致对其他结构件的碰撞。
如图7和图8所示,盖板24具有向底座23伸出的压线筋242,盖板24盖设在底座23上后,压线筋242的至少一部分伸入到理线槽233内并与电线结构10抵接。压线筋242的设置可以将电线结构10压在理线槽233内,避免电线结构10从理线槽233内脱出。同时可以减少电线结构10上下晃动的风险。
如图6所示,底座23还包括多个加强板234,加强板234与容纳空间21的侧壁和固定柱40连接,且加强板234朝向盖板24的一侧的侧壁具有凹槽,多个加强板234间隔设置使多个凹槽形成理线槽233。多个加强板234的多个凹槽间隔排布形成了理线槽233,同时加强板234同时与固定柱40和容纳空间21的侧壁连接,对固定柱40的结构强度起到了加强的作用,保证固定柱40工作的稳定性。
可选地,多个加强板234可以均与同一个固定柱40连接,也可以与不同的固定柱40连接。
当然,加强板234可以仅与容纳空间21的侧壁连接,也可以仅与固定柱40连接。
如图1所示,通孔22设置在电器件主体20的角部处。这样设置可以将尾卡12设置在电器件主体20的角部处,以利用角部的大空间,有利于电器件的小型化。同时利用电器件主体20角部的侧壁对尾卡12形成止挡。
如图5所示,多个固定柱40呈“一“字排布。这样设置可以更大限度的利用电器件的内部空间,同时可以减少电线结构10被拽动。
当然,多个固定柱40还可以呈其他形状排布,例如,三角形等。
可选地,电器件是充电座。
实施例2
与实施例1的区别是,在本实施例中没有理线槽。
在一个未图示的具体实施例中,盖板24具有向底座23伸出的限位件,盖板24盖设在底座23上后,限位件的至少一部分伸入到限位间隙50内并与电线结构10抵接。限位件能够对限位间隙50内的电线结构10抵接,以限制限位间隙50内的电线结构10上下晃动,有效避免了电线结构10从限位间隙50内脱出的风险。
从以上的描述中,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上述的实施例实现了如下技术效果:
1、通过设置固定结构和固定柱40实现了二次固定,可以有效避免电线结构10从电器件主体20中脱出的风险。
2、理线槽233的设置可以保证电线结构10在电器件主体20内整齐排布、方便走线。
显然,上述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都应当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Claims (13)

1.一种电器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电线结构(10);
电器件主体(20),所述电器件主体(20)具有容纳空间(21)和与所述容纳空间(21)连通的通孔(22),所述电线结构(10)经所述通孔(22)伸入到所述容纳空间(21)内;
固定结构,所述固定结构设置在所述容纳空间(21)内且位于所述通孔(22)处,所述电线结构(10)的至少一部分卡设在所述固定结构内;
多个固定柱(40),多个所述固定柱(40)间隔设置在所述容纳空间(21)内形成限位间隙(50),所述电线结构(10)的至少另一部分以S形的方式绕经在相邻两个所述固定柱(40)上,以实现对所述电线结构(10)的两级固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间隙(50)的宽度小于等于所述电线结构(10)的线体(11)的厚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柱(40)与所述容纳空间(21)的底壁连接,所述固定柱(40)远离所述底壁的一端具有缩口段(41),所述缩口段(41)的横截面积向远离所述底壁的方向逐渐缩小,以使所述限位间隙(50)的宽度向靠近所述底壁的方向逐渐缩小。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器件还包括支撑筋(60),所述支撑筋(60)设置在所述限位间隙(50)内且与所述固定柱(40)连接,所述支撑筋(60)到所述固定柱(40)远离所述容纳空间(21)的底壁的一端的距离大于所述电线结构(10)的线体(11)的厚度。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筋(60)的横截面为十字型。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器件主体(20)包括:
底座(23),所述底座(23)具有容纳槽(231)和第一缺口(232),所述固定柱(40)由所述容纳槽(231)的槽底向所述容纳槽(231)的槽口伸出;
盖板(24),所述盖板(24)具有第二缺口(241),所述盖板(24)盖设在所述容纳槽(231)的槽口处以形成所述容纳空间(21),所述第一缺口(232)和所述第二缺口(241)对应设置形成所述通孔(22)。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结构包括:
尾卡固定筋(31),所述尾卡固定筋(31)设置在所述底座(23)上,所述尾卡固定筋(31)具有用于容置所述电线结构(10)的尾卡(12)的容置槽(311);
尾卡压线筋(32),所述尾卡压线筋(32)设置在所述盖板(24)上,所述盖板(24)盖设在所述底座(23)上后所述尾卡压线筋(32)压设在所述尾卡(12)上。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板(24)具有向所述底座(23)伸出的限位件,所述盖板(24)盖设在所述底座(23)上后,所述限位件的至少一部分伸入到所述限位间隙(50)内并与所述电线结构(10)抵接。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23)具有理线槽(233),所述理线槽(233)至少位于所述固定结构与所述固定柱(40)之间的区域内,所述理线槽(233)的槽宽大于所述电线结构(10)的线体(11)的厚度。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板(24)具有向所述底座(23)伸出的压线筋(242),所述盖板(24)盖设在所述底座(23)上后,所述压线筋(242)的至少一部分伸入到所述理线槽(233)内并与所述电线结构(10)抵接。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23)还包括多个加强板(234),所述加强板(234)与所述容纳空间(21)的侧壁和/或固定柱(40)连接,且所述加强板(234)朝向所述盖板(24)的一侧的侧壁具有凹槽,多个所述加强板(234)间隔设置使多个所述凹槽形成所述理线槽(233)。
12.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器件,其特征在于,
多个所述固定柱(40)呈“一“字排布;和/或
所述通孔(22)设置在所述电器件主体(20)的角部处。
13.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器件是充电座。
CN202222211604.3U 2022-08-22 2022-08-22 电器件 Active CN21863457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211604.3U CN218634574U (zh) 2022-08-22 2022-08-22 电器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211604.3U CN218634574U (zh) 2022-08-22 2022-08-22 电器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634574U true CN218634574U (zh) 2023-03-14

Family

ID=8546454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211604.3U Active CN218634574U (zh) 2022-08-22 2022-08-22 电器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63457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6068689U (zh) 贴膜装置
CN211017165U (zh) 端板及电池模组
CN218634574U (zh) 电器件
CN209298372U (zh) 直通式两端拔盖压接的连接器
CN212625862U (zh) 电池模组和电池包
CN106936007B (zh) 卡缘连接器
CN218261729U (zh) 一种卷扬启闭机用安装底座
CN109168278A (zh) 一种型材及机柜
CN217956402U (zh) 动态调容节电柜
CN217932208U (zh) 一种悬空式存储架
CN213636238U (zh) 一种方便锂电池批量定位的注液用锂电池存放架
CN215252639U (zh) 一种易于组装的防洪挡板
CN217183638U (zh) 一种方便安装的顶盖
CN218586452U (zh) 一种新型大电流连接器
CN213884088U (zh) 一种具有收纳压缩结构的骨灰盒
CN217640113U (zh) 一种服务器硬盘笼
CN214357512U (zh) 一种管理用教学辅助装置
CN218274171U (zh) 一种结构稳定的一体成型电感
CN212625899U (zh) 一种电池的限位导向结构
CN212743526U (zh) 一种泳池壁连接结构
CN219959631U (zh) 固定装置及制冷设备
CN220440864U (zh) 一种5g无线数据高速传输装置
CN218351522U (zh) 一种改善电解液浸润情况的锂离子电池
CN218827525U (zh) 一种扣式组合电池
CN217125113U (zh) 一种舷外机帆船模式下的固定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