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634356U - 一种基于红外人体感应器的智能家居照明设计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基于红外人体感应器的智能家居照明设计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634356U
CN218634356U CN202222598318.7U CN202222598318U CN218634356U CN 218634356 U CN218634356 U CN 218634356U CN 202222598318 U CN202222598318 U CN 202222598318U CN 218634356 U CN218634356 U CN 21863435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frared human
lamp
human body
design structure
structure bas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598318.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翁志勇
肖宏
张洪洲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zhou Langjietong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zhou Langjietong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zhou Langjietong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uzhou Langjietong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598318.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63435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63435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63435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20/00Energy efficient lighting technologies, e.g. halogen lamps or gas discharge lamps
    • Y02B20/40Control techniques providing energy savings, e.g. smart controller or presence detection

Landscapes

  • Arrangement Of Elements, Cooling, Sealing, Or The Like Of Lighting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基于红外人体感应器的智能家居照明设计结构,包括:灯具支架、灯罩、灯体和柜体,灯具支架固定安装在墙面上,灯罩固定安装在灯具支架上,灯罩包括内罩体和外罩体,内罩体和外罩体之间设置有间隙,间隙内设置有红外人体感应组件,红外人体感应组件包括安装板和红外人体感应器,安装板设置在外罩体的内壁上,红外人体感应器安装在安装板底部,灯体固定安装在灯具支架上,灯体设置在灯罩内部,柜体位置对应设置在灯罩下方。本实用新型相较于现有技术,无需发出声音,即可实现灯具的控制,操作方便。

Description

一种基于红外人体感应器的智能家居照明设计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灯具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红外人体感应器的智能家居照明设计结构。
背景技术
当下卧室内通常会床边设置床头柜,并在床头柜上方对应设置床头灯。传统的床头灯需要通过手动控制开关,使用不便。为了便于控制床头灯的开关,出现了可以语音控制的床头灯。如中国专利CN201810557238.2中公开了一种卧室智能语音床头灯,包括床头灯底座,床头灯底座上端盖为固定小灯的小灯固定板,将整个床头灯分为上下两层,床头灯上层设有灯带固定板和语音喇叭固定板以及外围灯罩,灯带固定板用于固定LED灯带,语音喇叭固定板用于固定语音喇叭。床头灯下层由床头灯底座,控制电路板,麦克风以及音乐播放喇叭,指示灯构成,控制电路板采用导线连接LED辅助小灯、语音喇叭、LED灯带、麦克风,指示灯和音乐播放喇叭。
夜晚在卧室内使用声音控制床头灯,发出的声音容易影响他人,操作不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红外人体感应器的智能家居照明设计结构,无需发出声音,即可实现灯具的控制,操作方便。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基于红外人体感应器的智能家居照明设计结构,包括:灯具支架、灯罩、灯体和柜体,灯具支架固定安装在墙面上,灯罩固定安装在灯具支架上,灯罩包括内罩体和外罩体,内罩体和外罩体之间设置有间隙,间隙内设置有红外人体感应组件,红外人体感应组件包括安装板和红外人体感应器,安装板设置在外罩体的内壁上,红外人体感应器安装在安装板底部,灯体固定安装在灯具支架上,灯体设置在灯罩内部,柜体位置对应设置在灯罩下方。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安装板可拆卸的安装在外罩体的内壁上。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安装板一侧设置有至少一个连接块,外罩体的内壁上设置有位置对应连接块的滑槽,滑槽形状呈“L”型。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柜体底部设置有脚轮。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脚轮为水平调节脚轮。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安装板底部设置有沿自身长度方向布置的3个红外人体感应器。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安装板底部还设置有2个推动块,推动块和红外人体感应器间隔布置。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推动块表面设置有若干道平行布置的条状凸起。
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中,智能灯具使用时,灯具上内罩体、外罩体间隙内设置的红外人体感应器与柜体顶面之间形成感应区域,当人手伸入感应区域后,红外人体感应器接收到信号,智能灯具就会打开,灯体亮起。无需发出声音,通过挥动手臂即可实现灯具的控制,操作方便。
2、本实用新型中,安装板可拆卸的安装在外罩体的内壁上,安装板一侧设置有2个连接块,外罩体的内壁上设置有位置对应连接块的滑槽,滑槽形状呈“L”型,红外人体感应组件便于安装和拆卸,便于维修更换。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一种基于红外人体感应器的智能家居照明设计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一种基于红外人体感应器的智能家居照明设计结构中灯罩的仰视角度结构示意图。
图3为一种基于红外人体感应器的智能家居照明设计结构中红外人体感应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一种基于红外人体感应器的智能家居照明设计结构中红外人体感应组件的安装示意图一。
图5为一种基于红外人体感应器的智能家居照明设计结构中红外人体感应组件的安装示意图二。
图例说明:
1、灯具支架;2、灯罩;21、内罩体;22、外罩体;221、滑槽;3、灯体;4、柜体;41、脚轮;5、红外人体感应组件;51、安装板;511、连接块;512、推动块;5121、条状凸起;52、红外人体感应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5,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基于红外人体感应器的智能家居照明设计结构,包括:灯具支架1、灯罩2、灯体3和柜体4,灯具支架1固定安装在墙面上,灯罩2固定安装在灯具支架1上,灯罩2包括内罩体21和外罩体22,内罩体21和外罩体22之间设置有间隙,间隙内设置有红外人体感应组件5,红外人体感应组件5包括安装板51和红外人体感应器52,红外人体感应器52连接灯具的控制电路,安装板51设置在外罩体22的内壁上,安装板51具体可采用绝缘板,红外人体感应器52安装在安装板51底部,灯体3固定安装在灯具支架1上,灯体3设置在灯罩2内部,柜体4位置对应设置在灯罩2下方,红外人体感应器52朝向柜体4。
安装板51可拆卸的安装在外罩体22的内壁上,安装板51一侧设置有2个连接块511,外罩体22的内壁上设置有位置对应连接块511的滑槽221,滑槽221形状呈“L”型,便于安装和拆卸红外人体感应组件5,便于维修更换。安装板51安装时,连接块511对准滑槽221,先沿竖直方向向上滑动,再水平滑动,实现安装。拆卸安装板51时,连接块511的滑动过程相反。
柜体4底部设置有脚轮41,便于移动柜体4对准灯罩2以及红外人体感应组件。
脚轮41为水平调节脚轮,避免柜体4容易出现位置移动,保证感应区域的稳定。
安装板51底部设置有沿自身长度方向布置的3个红外人体感应器52,增加感应区域的面积,便于识别人体,提高控制的便利性。
安装板51底部还设置有2个推动块512,推动块512和红外人体感应器52间隔布置,便于水平推动安装板51,便于安装和拆卸红外人体感应组件5。
推动块512表面设置有若干道平行布置的条状凸起5121(形成防滑纹路),实现推动时防滑,进一步便于水平推动安装板51,便于安装和拆卸红外人体感应组件5。
工作原理:智能灯具使用时,灯具上内罩体21、外罩体22间隙内设置的红外人体感应器52与柜体4顶面之间形成感应区域,当人手伸入感应区域后,红外人体感应器52接收到信号,智能灯具就会打开(灯具打开后,持续亮起设定时间后自行熄灭),灯体3亮起。无需发出声音,通过挥动手臂即可实现灯具的控制,操作方便。外罩体22呈长方体结构,外罩体22的4个内侧壁上均设置有红外人体感应组件5,以保证人体识别效果,便于控制灯具。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基于红外人体感应器的智能家居照明设计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灯具支架(1)、灯罩(2)、灯体(3)和柜体(4),所述灯具支架(1)固定安装在墙面上,所述灯罩(2)固定安装在所述灯具支架(1)上,所述灯罩(2)包括内罩体(21)和外罩体(22),所述内罩体(21)和所述外罩体(22)之间设置有间隙,所述间隙内设置有红外人体感应组件(5),所述红外人体感应组件(5)包括安装板(51)和红外人体感应器(52),所述安装板(51)设置在所述外罩体(22)的内壁上,所述红外人体感应器(52)安装在所述安装板(51)底部,所述灯体(3)固定安装在所述灯具支架(1)上,所述灯体(3)设置在所述灯罩(2)内部,所述柜体(4)位置对应设置在所述灯罩(2)下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红外人体感应器的智能家居照明设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板(51)可拆卸的安装在所述外罩体(22)的内壁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红外人体感应器的智能家居照明设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板(51)一侧设置有至少一个连接块(511),所述外罩体(22)的内壁上设置有位置对应所述连接块(511)的滑槽(221),所述滑槽(221)形状呈“L”型。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红外人体感应器的智能家居照明设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柜体(4)底部设置有脚轮(41)。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基于红外人体感应器的智能家居照明设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脚轮(41)为水平调节脚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红外人体感应器的智能家居照明设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板(51)底部设置有沿自身长度方向布置的3个所述红外人体感应器(52)。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基于红外人体感应器的智能家居照明设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板(51)底部还设置有2个推动块(512),所述推动块(512)和所述红外人体感应器(52)间隔布置。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基于红外人体感应器的智能家居照明设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推动块(512)表面设置有若干道平行布置的条状凸起(5121)。
CN202222598318.7U 2022-09-29 2022-09-29 一种基于红外人体感应器的智能家居照明设计结构 Active CN21863435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598318.7U CN218634356U (zh) 2022-09-29 2022-09-29 一种基于红外人体感应器的智能家居照明设计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598318.7U CN218634356U (zh) 2022-09-29 2022-09-29 一种基于红外人体感应器的智能家居照明设计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634356U true CN218634356U (zh) 2023-03-14

Family

ID=8546791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598318.7U Active CN218634356U (zh) 2022-09-29 2022-09-29 一种基于红外人体感应器的智能家居照明设计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63435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8634356U (zh) 一种基于红外人体感应器的智能家居照明设计结构
CN206846503U (zh) 可切换为暗装或吊装的明装平板灯
CN204328645U (zh) 音乐播放照明灯
CN203567441U (zh) 带照明的装饰框
CN205118832U (zh) 具有密封防护性的音乐吸顶灯及音乐吸顶灯控制系统
CN205504649U (zh) 一种带app功能的音乐led面板灯
CN212878698U (zh) 一种微波感应智能灯镜
CN208041799U (zh) 圆盘弯管led蓝牙壁灯
CN220694928U (zh) 一种具备夜灯功能的镜子灯
CN208566460U (zh) 一种花坛型市政街道路灯
CN206792214U (zh) 一种感应挂衣杆灯
CN201892059U (zh) 一种节能智能的红外感应灯
CN213453388U (zh) 一种智慧城市用的智能照明装置
CN215933115U (zh) 一种太阳能警示灯箱
CN215336177U (zh) 一种智能感应led灯
CN210624340U (zh) 一种可调节高度和亮度的led吊灯
CN214332610U (zh) 一种组合式洗墙灯
CN205174104U (zh) 一种支架型工矿灯
CN216307575U (zh) 一种智能家居用多功能控制吸顶灯
CN213900992U (zh) 一种磁吸式人体感应灯
CN219674173U (zh) 一种组合型吊灯灯座结构
CN209726010U (zh) 一种风扇和照明两用的吸顶灯
CN204693229U (zh) 亮度可调的音乐吸顶灯
CN218672054U (zh) 具有声控功能的新型装饰智能节能灯
CN219756206U (zh) 一种具有自动感应系统的智能led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