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633327U - 一种浪涌抑制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浪涌抑制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633327U
CN218633327U CN202222448831.8U CN202222448831U CN218633327U CN 218633327 U CN218633327 U CN 218633327U CN 202222448831 U CN202222448831 U CN 202222448831U CN 218633327 U CN218633327 U CN 21863332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sistor
power supply
circuit
current limiting
transis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448831.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衍栋
王畅
刘建铨
武喜春
赵先康
肖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MOSO POWER 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MOSO POWER 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MOSO POWER 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MOSO POWER 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448831.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63332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63332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63332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Emergency Protection Circuit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一种浪涌抑制装置,包括限流电路,与输入电源相连,以限制输出电流;供电电路,与输入电源相连,以转化输入电源为稳定的供电电压;延迟电路,与供电电路相连,以延迟预设时间后再传输供电电压;控制电路,分别与输入电源、延迟电路及限流电路相连,以控制限流电路的工作的起止。本实用新型一种浪涌抑制装置通过设置供电电路将输入电源转化为稳定的供电电压,通过设置与输入电源电连接的限流电路以可限制输出电流,实现浪涌抑制,防止电源因电流过大而失效,提高电源的可靠性;通过延迟电路以延迟预设时间后向控制电路输出供电电压,通过控制电路可控制限流电路的工作的起止,以通过控制限流电路结束工作而提升电源的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浪涌抑制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浪涌抑制装置。
背景技术
在LED户外驱动电源设计中,浪涌抑制电路是关键环节,传统的浪涌抑制电路由一个热敏电阻构成,即于交流输入电源连接一热敏电阻以进行浪涌抑制,但是,采用热敏电阻限制输入浪涌电流的方式具有以下缺点:当需要对输入浪涌电流限制很小时,热敏电阻的阻值及功率要很大,从而使得低电压输入时,热敏电阻发热严重,电源效率低,增加电源的失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浪涌抑制装置以可实现浪涌抑制,亦可提高电源效率,降低电源失效率,提高电源的可靠性。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提供一种浪涌抑制装置,包括限流电路、供电电路、延迟电路及控制电路,所述限流电路分别与输入电源及输出端相连,以限制所述输出端的输出电流;所述供电电路与所述输入电源相连,以将所述输入电源转化为供电电压;所述延迟电路与所述供电电路相连,以延迟预设时间后传输供电电压;所述控制电路分别与所述输入电源、延迟电路、限流电路及输出端相连,以控制所述限流电路的工作的起止。
其进一步技术方案为:所述供电电路包括降压单元、整流器、稳压单元、滤波单元、第四电阻及第五电阻,所述降压单元分别与所述输入电源及所述整流器相连,所述整流器、稳压单元、滤波单元及第四电阻并联,所述第五电阻的一端电连接于所述整流器和所述第四电阻之间,所述第五电阻的另一端与所述延迟电路相连。
其进一步技术方案为:所述降压单元分别与所述输入电源的输入火线及所述输出端的输出火线相连,所述降压单元包括第一电容、第二电容、第一电阻、第二电阻及第三电阻,所述第一电阻、第二电阻及第三电阻串联后分别与所述第一电容及第二电容并联。
其进一步技术方案为:所述稳压单元包括二串联的稳压二极管,分别为第一稳压二极管及第二稳压二极管,所述第一稳压二极管的阴极与所述整流器的正极输出端相连,所述第一稳压二极管的阳极与所述第二稳压二极管的阴极相连,所述第二稳压二极管的阳极与所述整流器的负极输出端相连,所述整流器的负极输出端接地。
其进一步技术方案为:所述滤波单元包括一第三电容,所述第三电容为极性电容,所述第三电容的正极与所述整流器的正极输出端相连,所述第三电容的负极接地。
其进一步技术方案为:所述延迟电路包括第六电阻、第四电容、第三稳压二极管、第七电阻、第八电阻、第一三极管及开关电路,所述第六电阻的一端与所述第五电阻的另一端相连,所述第六电阻的另一端经所述第四电容后接地,所述第三稳压二极管的阴极电连接于所述第六电阻与所述第四电容之间,所述第三稳压二极管的阳极经所述第七电阻后与第一三极管的基极相连,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发射极接地,所述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通过所述开关电路与所述控制电路相连,所述第八电阻的一端电连接于所述第七电阻与第一三极管的基极之间,所述第八电阻的另一端接地。
其进一步技术方案为:所述第一三极管为NPN型三极管,所述第二三极管为PNP型三极管。
其进一步技术方案为:所述开关电路包括第十电阻、第二三极管及第九电阻,所述第二三极管的基极经所述第十电阻与所述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相连,所述第二三极管的发射极与所述第五电阻的另一端相连,所述第二三极管的集电极与所述控制电路相连,所述第九电阻的一端电连接于所述第二三极管的基极与所述第十电阻之间,所述第九电阻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五电阻的另一端相连。
其进一步技术方案为:所述控制电路包括第四稳压二极管、快恢复二极管及继电器,所述第四稳压二极管的阴极与所述第二三极管的集电极相连,所述第四稳压二极管的阳极接地,所述快恢复二极管的阴极与所述第二三极管的集电极相连,所述快恢复二极管的阳极接地,所述继电器的输出接口与所述输出端相连,所述继电器的输入接口与所述输入电源相连。
其进一步技术方案为:所述限流电路包括依序串联的第一限流电阻组、第二限流电阻组及保险管组,所述第一限流电阻组及第二限流电阻组均包括二并联设置的电阻,所述保险管组包括三并联设置的保险管,所述第一限流电阻组与所述输入电源相连,所述保险管组与所述输出端相连。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一种浪涌抑制装置通过设置供电电路将输入电源转化为稳定的供电电压,通过设置分别与输入电源及输出端相连的限流电路以可限制输出电流,以在开机瞬间抑制电流的大小实现浪涌抑制,防止电源因电流过大而失效,进而提高电源的可靠性;通过延迟电路以延迟预设时间后向控制电路输出经供电电路转化后的稳定的供电电压,通过设置控制电路可控制限流电路的工作的起止,以通过控制电路控制限流电路结束工作可提升电源的效率,则配合延迟电路,控制电路可在浪涌抑制预设时间后控制限流电路结束工作以提升电源的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浪涌抑制装置的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浪涌抑制装置的电路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应当理解,当在本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使用时,术语“包括”和“包含”指示所描述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元素和/或组件的存在,但并不排除一个或多个其它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元素、组件和/或其集合的存在或添加。
还应当理解,在此本实用新型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仅仅是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并不意在限制本实用新型。如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那样,除非上下文清楚地指明其它情况,否则单数形式的“一”、“一个”及“该”意在包括复数形式。
还应当进一步理解,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使用的术语“和/或”是指相关联列出的项中的一个或多个的任何组合以及所有可能组合,并且包括这些组合。
请参阅图1至图2所示,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浪涌抑制装置的框图,所述浪涌抑制装置10包括限流电路11、供电电路12、延迟电路13及控制电路14,所述限流电路11分别与输入电源101及输出端102相连,以限制所述输出端102的输出电流;所述供电电路12与所述输入电源101相连,以将所述输入电源101转化为供电电压;所述延迟电路13与所述供电电路12相连,以延迟预设时间后传输供电电压;所述控制电路14分别与所述输入电源101、延迟电路12、限流电路11及输出端102相连,以控制所述限流电路11的工作的起止。
其中,输入电源101为交流电源,所述浪涌抑制装置10通过设置供电电路12将输入电源101转化为稳定的供电电压,通过设置分别与输入电源101及输出端102相连的限流电路11以可限制输出电流,以在开机瞬间抑制电流的大小实现浪涌抑制,防止电源因电流过大而失效,进而提高电源的可靠性;通过延迟电路13以延迟预设时间后向控制电路14输出经供电电路12转化后的稳定的供电电压,通过设置控制电路14可控制限流电路11的工作的起止,通过控制电路14控制限流电路11结束工作可提升电源的效率,则配合延迟电路13,控制电路14可在浪涌抑制预设时间后控制限流电路11结束工作以提升电源的效率。
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供电电路12包括降压单元121、整流器BR1、稳压单元122、滤波单元123、第四电阻R4及第五电阻R5,所述降压单元121分别与所述输入电源101及所述整流器BR1相连,所述整流器BR1、稳压单元122、滤波单元123及第四电阻R4并联,所述第五电阻R5的一端电连接于所述整流器BR1和所述第四电阻R4之间,所述第五电阻的另一端与所述延迟电路13相连。其中,整流器BR1为桥式整流器,通过降压单元121以将输入电源101进行降压,然后通过整流器BR1进行整流,再经稳压单元122进行稳压后,利用滤波单元123进行滤波,通过并联的第四电阻R4稳定输出电压后经第五电阻R5进行限流,从而使得供电电路12可提供稳定的供电电压。
具体地,所述降压单元121分别与所述输入电源101的输入火线INPUT-N及所述输出端102的输出火线OUT-N相连,所述降压单元121包括第一电容C1、第二电容C2、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及第三电阻R3,所述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及第三电阻R3串联后分别与所述第一电容C1及第二电容C2并联。其中,输入电源101的输入火线INPUT-N与输出端102的输出火线OUT-N相连,所述第一电容C1的一端、第二电容C2的一端以及第一电阻R1的一端分别电连接于输入电源101的输入火线INPUT-N与输出端102的输出火线OUT-N之间,所述第一电容C1的另一端、第二电容C2的另一端以及第三电阻R3的另一端分别与整流器BR1相连。降压单元121的输出为交流电压。
具体地,所述稳压单元121包括二串联的稳压二极管,分别为第一稳压二极管ZD1及第二稳压二极管ZD2,所述第一稳压二极管ZD1的阴极与所述整流器BR1的正极输出端相连,所述第一稳压二极管ZD1的阳极与所述第二稳压二极管ZD2的阴极相连,所述第二稳压二极管ZD2的阳极与所述整流器BR1的负极输出端相连,所述整流器BR1的负极输出端接地。
具体地,所述滤波单元123包括一第三电容C3,所述第三电容C3为极性电容,所述第三电容C3的正极与所述整流器BR1的正极输出端相连,所述第三电容C3的负极接地。
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延迟电路13包括第六电阻R6、第四电容C4、第三稳压二极管ZD3、第七电阻R7、第八电阻R8、第一三极管Q1及开关电路131,所述第六电阻R6的一端与所述第五电阻R5的另一端相连,所述第六电阻R6的另一端经所述第四电容C4后接地,所述第三稳压二极管ZD3的阴极电连接于所述第六电阻R6与所述第四电容C4之间,所述第三稳压二极管ZD3的阳极经所述第七电阻R7后与第一三极管Q1的基极相连,所述第一三极管Q1的发射极接地,所述第一三极管Q1的集电极通过所述开关电路131与所述控制电路14相连,所述第八电阻R8的一端电连接于所述第七电阻R7与第一三极管Q1的基极之间,所述第八电阻R8的另一端接地。其中,供电电路12输出的供电电压通过第六电阻R6后为第四电容C4充电,随着第四电容C4的电压上升,第三稳压二极管ZD3导通,经第七电阻R7和第八电阻R8分压后,第一三极管Q1导通,从而使得所述开关电路131导通,以为控制电路14提供供电电压,延迟的预设时间为第四电容C4充电而电压上升至预设电压时所需的时间,以通过充电实现延迟。
具体地,第一三极管Q1为NPN型三极管,第二三极管Q2为PNP型三极管。
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开关电路131包括第十电阻R10、第二三极管Q2及第九电阻R9,所述第二三极管Q2的基极经所述第十电阻R10与所述第一三极管Q1的集电极相连,所述第二三极管Q2的发射极与所述第五电阻R5的另一端相连,所述第二三极管Q2的集电极与所述控制电路14相连,所述第九电阻R9的一端电连接于所述第二三极管Q2的基极与所述第十电阻R10之间,所述第九电阻R9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五电阻R5的另一端相连。
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控制电路14包括第四稳压二极管ZD4、快恢复二极管D1及继电器K1,所述第四稳压二极管ZD4的阴极与所述第二三极管Q2的集电极相连,所述第四稳压二极管ZD4的阳极接地,所述快恢复二极管D1的阴极与所述第二三极管Q2的集电极相连,所述快恢复二极管D1的阳极接地,所述继电器K1的输出接口与所述输出端102的输出零线OUT-L相连,所述继电器K1的输入接口与所述输入电源101的输入零线INPUT-L相连。其中,供电电压经过延迟电路13延迟后传输至第四稳压二极管ZD4进行稳压后,通过闭合继电器K1以使限流电路11被短接而终止限流电路11的工作,可在浪涌抑制一定时间后增大电源的输出电流,以在防止开始时瞬间电压电流过大的情况下,而在电源正常工作时可增大输出电流,从而提升电源的效率。
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限流电路11包括依序串联的第一限流电阻组111、第二限流电阻组112及保险管组113,所述第一限流电阻组111及第二限流电阻组112均包括二并联设置的电阻,所述保险管组113包括三并联设置的保险管,分别为第一保险管F1、第二保险管F2及第三保险管F3,所述第一限流电阻组111与所述输入电源102的输入零线INPUT-L相连,所述保险管组113与所述输出端101的输出零线OUT-L相连。其中,输入电源102的输入零线INPUT-L与输出端101的输出零线OUT-L相连,第一限流电阻组111包括两个并联设置的第一限流电阻,分别为R1A和R1B,第二限流电阻组112包括两个并联设置的第二限流电阻,分别为R2A和R2B。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一种浪涌抑制装置通过设置供电电路将输入电源转化为稳定的供电电压,通过设置分别与输入电源及输出端相连的限流电路以可限制输出电流,以在开机瞬间抑制电流的大小实现浪涌抑制,防止电源因电流过大而失效,进而提高电源的可靠性;通过延迟电路以延迟预设时间后向控制电路输出经供电电路转化后的稳定的供电电压,通过设置控制电路可控制限流电路的工作的起止,通过控制电路控制限流电路结束工作可提升电源的效率,配合延迟电路则控制电路可在浪涌抑制预设时间后控制限流电路结束工作以提升电源的效率。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各种等效的修改或替换,这些修改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浪涌抑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限流电路,分别与输入电源及输出端相连,以限制所述输出端的输出电流;
供电电路,与所述输入电源相连,以将所述输入电源转化为供电电压;
延迟电路,与所述供电电路相连,以延迟预设时间后传输供电电压;
控制电路,分别与所述输入电源、延迟电路、限流电路及输出端相连,以控制所述限流电路的工作的起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浪涌抑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供电电路包括降压单元、整流器、稳压单元、滤波单元、第四电阻及第五电阻,所述降压单元分别与所述输入电源及所述整流器相连,所述整流器、稳压单元、滤波单元及第四电阻并联,所述第五电阻的一端电连接于所述整流器和所述第四电阻之间,所述第五电阻的另一端与所述延迟电路相连。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浪涌抑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降压单元分别与所述输入电源的输入火线及所述输出端的输出火线相连,所述降压单元包括第一电容、第二电容、第一电阻、第二电阻及第三电阻,所述第一电阻、第二电阻及第三电阻串联后分别与所述第一电容及第二电容并联。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浪涌抑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稳压单元包括二串联的稳压二极管,分别为第一稳压二极管及第二稳压二极管,所述第一稳压二极管的阴极与所述整流器的正极输出端相连,所述第一稳压二极管的阳极与所述第二稳压二极管的阴极相连,所述第二稳压二极管的阳极与所述整流器的负极输出端相连,所述整流器的负极输出端接地。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浪涌抑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滤波单元包括一第三电容,所述第三电容为极性电容,所述第三电容的正极与所述整流器的正极输出端相连,所述第三电容的负极接地。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浪涌抑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延迟电路包括第六电阻、第四电容、第三稳压二极管、第七电阻、第八电阻、第一三极管及开关电路,所述第六电阻的一端与所述第五电阻的另一端相连,所述第六电阻的另一端经所述第四电容后接地,所述第三稳压二极管的阴极电连接于所述第六电阻与所述第四电容之间,所述第三稳压二极管的阳极经所述第七电阻后与第一三极管的基极相连,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发射极接地,所述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通过所述开关电路与所述控制电路相连,所述第八电阻的一端电连接于所述第七电阻与第一三极管的基极之间,所述第八电阻的另一端接地。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浪涌抑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关电路包括第十电阻、第二三极管及第九电阻,所述第二三极管的基极经所述第十电阻与所述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相连,所述第二三极管的发射极与所述第五电阻的另一端相连,所述第二三极管的集电极与所述控制电路相连,所述第九电阻的一端电连接于所述第二三极管的基极与所述第十电阻之间,所述第九电阻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五电阻的另一端相连。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浪涌抑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三极管为NPN型三极管,所述第二三极管为PNP型三极管。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浪涌抑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电路包括第四稳压二极管、快恢复二极管及继电器,所述第四稳压二极管的阴极与所述第二三极管的集电极相连,所述第四稳压二极管的阳极接地,所述快恢复二极管的阴极与所述第二三极管的集电极相连,所述快恢复二极管的阳极接地,所述继电器的输出接口与所述输出端相连,所述继电器的输入接口与所述输入电源相连。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浪涌抑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流电路包括依序串联的第一限流电阻组、第二限流电阻组及保险管组,所述第一限流电阻组及第二限流电阻组均包括二并联设置的电阻,所述保险管组包括三并联设置的保险管,所述第一限流电阻组与所述输入电源相连,所述保险管组与所述输出端相连。
CN202222448831.8U 2022-09-14 2022-09-14 一种浪涌抑制装置 Active CN21863332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448831.8U CN218633327U (zh) 2022-09-14 2022-09-14 一种浪涌抑制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448831.8U CN218633327U (zh) 2022-09-14 2022-09-14 一种浪涌抑制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633327U true CN218633327U (zh) 2023-03-14

Family

ID=8546690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448831.8U Active CN218633327U (zh) 2022-09-14 2022-09-14 一种浪涌抑制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63332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091369A (zh) 一种逆变焊机保护电路及电焊机
CN103457472A (zh) 一种开关电源及使用该开关电源的灯具
CN218633327U (zh) 一种浪涌抑制装置
CN207368650U (zh) 一种浪涌电流抑制电路
CN210608513U (zh) 一种过压及欠压保护电路
CN109347466B (zh) 一种开关电路及电子设备
CN106998150A (zh) 一种基于瞬态抑制和软启动的恒流源及实现方法
CN101931317B (zh) 电源启动控制电路和电源
CN218006223U (zh) 一种高低压开关调节电路
CN103200735B (zh) 一种防止led闪烁的led驱动器
CN213991098U (zh) 具有保护功能的led驱动电路
CN209823398U (zh) 一种可适配双电压的过压保护电路
CN103781258A (zh) 调光电路及使用该调光电路的照明控制装置
CN209805697U (zh) 一种单火线电源电路
CN102794546A (zh) 一种气保焊机用控制电路
CN110912081A (zh) 电机过压保护电路及电机
CN218301204U (zh) 低损耗电源电路
CN210120497U (zh) 一种阻容降压供电电路
CN218161804U (zh) 一种单火线取电装置
CN211089623U (zh) 一种单火线开关及双控开关电路
CN210985644U (zh) 电机过压保护电路及电机
CN216353865U (zh) 一种基于磁保持继电器和晶闸管的wifi墙壁开关电路
CN107994540A (zh) 一种软启动保护电源电路
CN214100843U (zh) 一种具有保护功能的直流电源
CN219892939U (zh) 欠压保护电路及电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