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633324U - 一种转接板以及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转接板以及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633324U
CN218633324U CN202222714809.3U CN202222714809U CN218633324U CN 218633324 U CN218633324 U CN 218633324U CN 202222714809 U CN202222714809 U CN 202222714809U CN 218633324 U CN218633324 U CN 21863332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pacitor
power supply
module
resistor
mainboar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714809.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郑青焕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Siron Electric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Siron Electric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Siron Electric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Siron Electrical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714809.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63332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63332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63332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ower Sourc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属于转接板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转接板以及电子设备,其中,转接板包括:基板、供电模块以及放电模块,通过设置供电模块,可以为与转接板连接的主板供电,拓展了转接板的应用场景。通过设置放电模块,可以在供电模块停止输出供电信号时,生成放电信号,以对主板进行放电处理。使得主板能快速释放完残余的电能,使得主板的电压快速降下来,如此解决主板的放电问题,进一步保障了主板的安全,延长了使用寿命。

Description

一种转接板以及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属于转接板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转接板以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主板在人们日常生活中应用越来越广泛,但是在应用主板时一般需要应用到转接板进行信号的传输,例如,需要转接板连接一些数据采集传感器,并将采集的信号进行处理输出一些控制信号等等输出给对应的控制设备,例如报警器。
然而,在工业控制中当转接板对主板进行供电后,存在主板上残余电荷无法及时泄放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转接板以及电子设备,旨在解决现有的转接板对主板供电完成后导致主板上残余电荷无法及时泄放的问题。
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转接板,与主板连接,所述转接板包括:
基板;
设于所述基板上的供电模块,用于接收输入电压信号,并对所述输入电压信号进行电压转换生成供电信号,以对所述主板供电;
设于所述基板上且与所述供电模块和所述主板连接的放电模块,用于在所述供电模块停止输出所述供电信号时,对所述主板进行放电。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供电模块包括:
第一供电单元,设于所述基板上,用于接收所述输入电压信号,并对所述输入电压信号进行电压转换,生成第一供电信号;
第二供电单元,设于所述基板上,且与所述第一供电单元连接,用于接收所述第一供电信号,并对所述第一供电信号进行电压转换处理,生成第二供电信号;
其中,所述第一供电信号和所述第二供电信号用于对所述主板供电。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供电单元包括:第一电容、第二电容、第三电容、第四电容、第一电阻、第二电阻以及第一芯片接口;其中,
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一端与外部供电设备连接,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二端接地,所述第二电容与所述第一电容并联,所述第三电容与所述第二电容并联,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一端还与所述第一芯片接口的第一引脚连接,所述第一芯片接口的第二引脚与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二端共接于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一端,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二端接地,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一端与所述第四电容的第一端共接于所述第一芯片接口的第三引脚,所述第一芯片接口的第三引脚还与所述主板连接,第四电容的第二端接地。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供电单元包括:第五电容、第六电容、第七电容、第八电容、第九电容以及第二芯片接口;其中,
所述第五电容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供电单元连接,所述第五电容的第二端接地,所述第六电容与所述第五电容并联,所述第五电容的第一端还与所述第二芯片接口的第一引脚连接,所述第二芯片接口的第二引脚接地,所述第二芯片接口的第三引脚与所述第七电容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七电容的第二端接地,所述第八电容与所述第七电容并联,所述第九电容与所述第八电容并联,所述第二芯片接口的第三引脚还与所述主板连接。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放电模块包括:第一二极管、第二二极管、第三二极管、第四二极管、第三电阻、第四电阻、第五电阻、第一开关管以及第三芯片接口;其中,
所述第三电阻的第一端与所述供电模块连接,所述第三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二极管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一二极管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二极管的第一端以及所述第一开关管的第一端、所述第三二极管的第一端共接于所述第三芯片接口的第一引脚,所述第二二极管的第二端接地,所述第一开关管的第二端串联所述第四电阻后接地,所述第三二极管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三芯片接口的第一引脚以及所述第四二极管的第一端共接于所述主板,所述第四二极管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开关管的控制端连接,所述第五电阻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开关管的控制端连接,所述第五电阻的第二端接地,所述第三芯片接口的第三引脚悬空。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转接板还包括:
设于所述基板上的通讯接口模块,所述通讯接口模块与所述主板连接,用于与所述主板进行信号传输。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转接板还包括:
设于所述基板上的主控芯片模块,所述主控芯片模块用于控制所述通讯接口模块与所述主板进行信号传输。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转接板还包括:
设于所述基板上的多个定位孔,多个所述定位孔用于固定所述基板。
在一个实施例中,多个所述定位孔设于所述基板的两侧,且设于所述基板两侧的定位孔对称设置。
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如上述任一项所述的转接板。
本申请实施例与现有技术相比存在的有益效果是:转接板包括:基板、供电模块以及放电模块,通过设置供电模块,可以为与转接板连接的主板供电,拓展了转接板的应用场景。通过设置放电模块,可以在供电模块停止输出供电信号时,生成放电信号,以对主板进行放电处理。使得主板能快速释放完残余的电能,使得主板的电压快速降下来,如此解决主板的放电问题,进一步保障了主板的安全,延长了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提供的转接板结构示意图一;
图2为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供电模块的具体电路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放电模块的具体电路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提供的转接板结构示意图二;
图5为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提供的转接板的具体实物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提供的转接板的具体应用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申请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申请,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间接在该另一个元件上。当一个元件被称为是“连接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间接连接至该另一个元件上。
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申请说明书中描述的参考“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或“实施例”意味着在本申请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包括结合该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点。由此,在本说明书中的不同之处出现的语句“在一个实施例中”、“在一些实施例中”、“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在另外一些实施例中”、“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在一个具体应用中”等不是必然都参考相同的实施例,而是意味着“一个或多个但不是所有的实施例”,除非是以其他方式另外特别强调。此外,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可以以任何合适的方式组合特定的特征、结构或特性。
目前,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主板在人们日常生活中应用越来越广泛,但是在应用主板时一般需要应用到转接板进行信号的传输,例如,需要转接板连接一些数据采集传感器,并将采集的信号进行处理输出一些控制信号等等输出给对应的控制设备,例如报警器。
转接板在工业、交通等领域中的应用也变得越来越重要,应用于一些特定场合诸如瞬态信号检测、图像处理、工业过程控制等。然而在工业控制中当转接板连接到主板,为主板进行供电完成相应的工作后,进行断电,但是转接板没有设置相应的放电模块,使得连接的主板不能快速放电,由此可能致使主板再次上电时会发生启动异常,损坏电子元件。
综上,在工业控制中当转接板对主板进行供电后,存在主板上残余电荷无法及时泄放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参考图1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转接板,与主板100连接,转接板包括:基板10、供电模块20以及放电模块30。
具体的,供电模块20设于基板10上,供电模块20用于接收输入电压信号,并对输入电压信号进行电压转换生成供电信号,以对主板100供电。放电模块30设于基板10上且与供电模块20和主板100连接,放电模块30用于在供电模块20停止输出供电信号时,对主板100进行放电。
在本实施例中,供电模块20用于接收输入电压信号,并根据输入电压电压信号输出供电信号,以为主板100供电。具体的,输入电压信号可以是外部的供电设备200,例如储能电池或者充电宝等提供的,可以理解的是,供电模块20与外部的供电设备200连接,用于对输入电压信号进行相应的电压转换,生成对应的供电信号,以为主板100供电。其中,主板100可以是一些检测的传感器等。通过在转接板板上设置供电模块20,可以使得转接板为主板100供电,拓展了转接板的应用场景。
在本实施例中,放电模块30用于在供电模块20停止输出供电信号时,生成放电信号,以对主板100进行放电处理。可以理解的是,放电模块30连接于供电模块20、主板100和地端之间。当主板100不需要供电时,或者没有输入电压电压信号时,则不会有供电信号生成,则主板100断电。放电模块30可以对主板100进行快速放电,因为主板100如不进行及时的放电,则主板100上残留的电量需要很成时间才能自行泄放完,使得主板100子在断电后短时间内再次上电,会发生启动异常、并且可能损坏主板100上的电子元件的问题。通过设置放电模块30在转接板停止供电后,主板100能快速释放完残余的电能,使得主板100的电压快速降下来,如此解决主板100的放电问题,进一步保障了主板100的安全,延长了使用寿命。
在一个实施例中,基板10可以是PCB板。
在一个实施例中,参考图2所示,供电模块20包括:第一供电单元21和第二供电单元22。
具体的,第一供电单元21设于基板10上,第一供电单元21用于接收输入电压信号,并对输入电压信号进行电压转换,生成第一供电信号。第二供电单元22设于基板10上,且第二供电单元22与第一供电单元21连接,第二供电单元22用于接收第一供电信号,并对第一供电信号进行电压转换处理,生成第二供电信号。其中,第一供电信号和第二供电信号用于对主板100供电。
在本实施例中,供电模块20包括:第一供电单元21和第二供电单元22,第一供电单元21和第二供电单元22可以生成第一供电信号和第二供电信号,并且第一供电信号和第二供电信号的电压不同。通过在供电模块20中设置两个供电单元,并且生成电压不同的供电信号,可以为不同供电电压的主板100进行供电。如此拓展了转接板的应用场景和应用范围。
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第一供电信号的电压为12V,第二供电信号的电压值为3.3V。
在一个实施例中,参考图2所示,第一供电单元21包括:第一电容C1、第二电容C2、第三电容C3、第四电容C4、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以及第一芯片接口J1。
具体的,第一电容C1的第一端与外部供电设备200连接,第一电容C1的第二端接地,第二电容C2与第一电容C1并联,第三电容C3与第二电容C2并联,第一电容C1的第一端还与第一芯片接口J1的第一引脚连接,第一芯片接口J1的第二引脚与第一电阻R1的第二端共接于第二电阻R2的第一端,第二电阻R2的第二端接地,第一电阻R1的第一端与第四电容C4的第一端共接于第一芯片接口J1的第三引脚,第一芯片接口J1的第三引脚还与主板100连接,第四电容C4的第二端接地。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电容C1的第一端与外部供电设备200连接,第一电容C1的第一端通过端口VCC接收外部供电设备200提供的输入电压信号,第一芯片接口J1用于插接相应的电压转换芯片,第一芯片接口J1的第一引脚用于接收输入电压信号,第一芯片接口J1的第三引脚用于输出第一供电信号,例如第一供电信号的电压为12V。当主板100需要第一供电信号时,可以通过端口V1与第一供电单元21连接。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电容C1、第二电容C2和第三电容C3用于对输电压信号进行滤波处理,第四电容C4用于对第一供电信号进行滤波处理。
在一个实施例中,参考图2所示,第二供电单元22包括:第五电容C5、第六电容C6、第七电容C7、第八电容C8、第九电容C9以及第二芯片接口J2。
具体的,第五电容C5的第一端与第一供电单元21连接,第五电容C5的第二端接地,第六电容C6与第五电容C5并联,第五电容C5的第一端还与第二芯片接口J2的第一引脚连接,第二芯片接口J2的第二引脚接地,第二芯片接口J2的第三引脚与第七电容C7的第一端连接,第七电容C7的第二端接地,第八电容C8与第七电容C7并联,第九电容C9与第八电容C8并联,第二芯片接口J2的第三引脚还与主板100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芯片接口J2用于插接相应的电压转换芯片,第二芯片接口J2的第一引脚用于接收第一供电信号,第二芯片接口J2的第三引脚用于输出第二供电信号,例如第二供电信号的电压为3.3V。当主板100需要第二供电信号时,可以通过端口V2与第二供电单元22连接。在本实施例中,第五电容C5和第六电容C6用于对第一供电信号进行滤波处理,第七电容C7、第八电容C8和第九电容C9用于对第二供电信号进行滤波处理。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芯片接口J1插接的电压转换芯片的型号为:LM317系列的电压转换芯片。
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第一芯片接口J1插接的电压转换芯片的型号为:LM317-ADJ。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二芯片接口J2插接的电压转换芯片的型号为:AMS1117-3.3。
在一个实施例中,参考图3所示,放电模块30包括:第一二极管D1、第二二极管D2、第三二极管D3、第四二极管D4、第三电阻R3、第四电阻R4、第五电阻R5、第一开关管Q1以及第三芯片接口J3。
具体的,第三电阻R3的第一端与供电模块20连接,第三电阻R3的第二端与第一二极管D1的第一端连接,第一二极管D1的第二端与第二二极管D2的第一端以及第一开关管Q1的第一端、第三二极管D3的第一端共接于第三芯片接口J3的第一引脚,第二二极管D2的第二端接地,第一开关管Q1的第二端串联第四电阻R4后接地,第三二极管D3的第二端与第三芯片接口J3的第一引脚以及第四二极管D4的第一端共接于主板100,第四二极管D4的第二端与第一开关管Q1的控制端连接,第五电阻R5的第一端与第一开关管Q1的控制端连接,第五电阻R5的第二端接地,第三芯片接口J3的第三引脚悬空。
在本实施例中,第三芯片接口J3用于插接短接片。在本实施例中,因为主板100如不进行及时的放电,则主板100上残留的电量需要很成时间才能自行泄放完,放电模块30可以对主板100进行快速放电,使得主板100子在断电后短时间内再次上电,会发生启动异常、并且可能损坏主板100上的电子元件的问题。通过设置放电模块30在转接板停止供电后,主板100能快速释放完残余的电能,使得主板100的电压快速降下来,如此解决主板100的放电问题,进一步保障了主板100的安全,延长了使用寿命。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三芯片接口J3插接短接片连接第三芯片接口J3的第一引脚和第二引脚,使得第三芯片接口J3的第一引脚和第二引脚实现短接,第三芯片接口J3的第三引脚悬空。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三芯片接口J3可以插接相应的电压泄放芯片,例如相应的电压泄放芯片的型号为:BW6106。
在一个实施例中,参考图4、图5所示,转接板还包括:设于基板10上的通讯接口模块40,通讯接口模块40与主板100连接,通讯接口模块40用于与主板100进行信号传输。例如,在一个实施例中,主板100可以为温度采集传感器,转接板可以通过通讯接口模块40与主板100进行信号传输,例如,转接板可以通过通讯接口模块40接收温度采集传感器发出的温度采集信号,或者转接板可以通过通讯接口模块40发送相应的控制信号,以对温度采集传感器的工作状态进行控制。通过设置通讯接口模块40实现了转接板与主板100之间的信号传输,增加了转接板的应用场景。
在一个具体应用中,通讯接口模块40接收温度采集传感器发出的温度采集信号,或者通过通讯接口模块40发送相应的控制信号,以对温度采集传感器的工作状态进行控制的接口分开设置,可以实现转接板的通讯电气隔离功能,使得输入和输出的通讯信号互不影响。
在一个实施例中,参考图4、图5所示,转接板还包括:设于基板10上的主控芯片模块50,主控芯片模块50用于控制通讯接口模块40与主板100进行信号传输。
在本实施例中,主控芯片模块50可以包括多个功能不同的主控芯片,多个功能不同的主控芯片分别与供电模块20、放电模块30以及通讯接口模块40等连接,不同功能的主控芯片分别用于控制相应的供电模块20、放电模块30以及通讯接口模块40的工作状态,例如,控制供电模块20、放电模块30以及通讯接口模块40开始工作或者停止工作等。在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主控芯片模块50可以使得转接板实现不同的功能,拓宽转接板的应用场景。
在一个实施例中,参考图4、图5所示,转接板还包括:设于基板10上的控制接口模块70,控制接口模块70的第一端与主控芯片模块50连接,控制接口模块70的第二端用于连接上位机,控制接口模块70用于转发上位机发送的芯片控制信号至主控芯片模块50,以对主控芯片模块50的工作状态进行控制。在本实施例中,转接板可以与上位机通过控制接口模块70连接,其中,上位机可以为电脑、平板、手机等,上位机可以控制主控芯片模块50的工作状态,如此,拓展了转接板的应用场景和应用范围。
在一个实施例中,参考图4、图5所示,转接板还包括:设于基板10上的输出接口模块60,与主控芯片模块50连接,用于接收主控芯片模块50提供的输出控制信号,并将输出控制信号输出。例如,当转接板的一端连接主板100时,主板100可以为温度采集传感器,当主板100通过通讯接口将温度采集信号输出至主控芯片模块50时,主控芯片模块50在温度采集信号的电压值大于预设电压值时,生成相应的报警信号,可以通过输出接口模块60输出至相应的报警设备,以进行报警使用。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在转接板上设置输出接口模块60拓展了转接板的应用场景和应用范围。
在一个实施例中,转接板还包括:设于基板10上的复位按键,与主控芯片模块50连接,用于为主控芯片模块50提供复位信号。在本实施例中,复位按键是在转接板程序运行时出现故障重新将程序初始化的操作;当转接板死机或者出现故障的时候按下复位按键,能够在不断电的情况下,使其重新启动。
在一个实施例中,参考图4、图5所示,转接板还包括:设于基板10上的多个定位孔80,多个定位孔80用于固定基板10。
在本实施例中,在转接板上设置多个定位孔80,可以在使用转接板时将转接板固定在某一位置,使得转接板稳定工作。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在转接板上设置多个定位孔80,可以使得转接板更加稳定的工作,可以延长转接板的实用寿命。
在一个实施例中,多个定位孔80设于基板10的两侧,且设于基板10两侧的定位孔80对称设置。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将多个定位孔80设于基板10的两侧,且设于基板10两侧的定位孔80对称设置。可以使得转接板在固定时,固定的更加牢靠,可以使得转接板更加稳定的工作,可以延长转接板的实用寿命。
在一个实施例中,转接板的输出接口模块的端子使用弹片接线端子,如此可以使得转接板的接线接口不容易损坏。
在一个实施例中,通讯接口模块40采用集成端口进行输入/输出控制。即10路输入,10路输出接到主板的串口,解决了转接线难的问题。
在一个实施例中,主板100采用1126核心板。
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参考图6所示,图6为在具体实施中的拍照图,图中转接板200的通讯接口模块可以通过一个放大板300连接到1126核心板100,1126核心板连接一个相机400,实现了转接板200、1126核心板100以及相机400之间的数据传输。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如上述任一项的转接板。
在本实施例中,将上述转接板应用到电子设备中,由于转接板中设置有放电模块30,放电模块30可以对电子设备中与转接板连接的主板100进行放电处理。当主板100不需要供电时,或者没有输入电压电压信号时,则不会有供电信号生成,则主板100断电。放电模块30可以对主板100进行快速放电,因为主板100如不进行及时的放电,则主板100上残留的电量需要很成时间才能自行泄放完,使得主板100子在断电后短时间内再次上电,会发生启动异常、并且可能损坏主板100上的电子元件的问题。通过设置放电模块30在转接板停止供电后,主板100能快速释放完残余的电能,使得主板100的电压快速降下来,如此解决主板100的放电问题,进一步保障了电子设备的安全,延长了电子设备的使用寿命。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转接板,与主板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接板包括:
基板;
设于所述基板上的供电模块,用于接收输入电压信号,并对所述输入电压信号进行电压转换生成供电信号,以对所述主板供电;
设于所述基板上且与所述供电模块和所述主板连接的放电模块,用于在所述供电模块停止输出所述供电信号时,对所述主板进行放电。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接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供电模块包括:
第一供电单元,设于所述基板上,用于接收所述输入电压信号,并对所述输入电压信号进行电压转换,生成第一供电信号;
第二供电单元,设于所述基板上,且与所述第一供电单元连接,用于接收所述第一供电信号,并对所述第一供电信号进行电压转换处理,生成第二供电信号;
其中,所述第一供电信号和所述第二供电信号用于对所述主板供电。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转接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供电单元包括:第一电容、第二电容、第三电容、第四电容、第一电阻、第二电阻以及第一芯片接口;其中,
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一端与外部供电设备连接,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二端接地,所述第二电容与所述第一电容并联,所述第三电容与所述第二电容并联,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一端还与所述第一芯片接口的第一引脚连接,所述第一芯片接口的第二引脚与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二端共接于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一端,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二端接地,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一端与所述第四电容的第一端共接于所述第一芯片接口的第三引脚,所述第一芯片接口的第三引脚还与所述主板连接,第四电容的第二端接地。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转接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供电单元包括:第五电容、第六电容、第七电容、第八电容、第九电容以及第二芯片接口;其中,
所述第五电容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供电单元连接,所述第五电容的第二端接地,所述第六电容与所述第五电容并联,所述第五电容的第一端还与所述第二芯片接口的第一引脚连接,所述第二芯片接口的第二引脚接地,所述第二芯片接口的第三引脚与所述第七电容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七电容的第二端接地,所述第八电容与所述第七电容并联,所述第九电容与所述第八电容并联,所述第二芯片接口的第三引脚还与所述主板连接。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转接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放电模块包括:第一二极管、第二二极管、第三二极管、第四二极管、第三电阻、第四电阻、第五电阻、第一开关管以及第三芯片接口;其中,
所述第三电阻的第一端与所述供电模块连接,所述第三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二极管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一二极管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二极管的第一端以及所述第一开关管的第一端、所述第三二极管的第一端共接于所述第三芯片接口的第一引脚,所述第二二极管的第二端接地,所述第一开关管的第二端串联所述第四电阻后接地,所述第三二极管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三芯片接口的第一引脚以及所述第四二极管的第一端共接于所述主板,所述第四二极管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开关管的控制端连接,所述第五电阻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开关管的控制端连接,所述第五电阻的第二端接地,所述第三芯片接口的第三引脚悬空。
6.如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转接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接板还包括:
设于所述基板上的通讯接口模块,所述通讯接口模块与所述主板连接,用于与所述主板进行信号传输。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转接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接板还包括:
设于所述基板上的主控芯片模块,所述主控芯片模块用于控制所述通讯接口模块与所述主板进行信号传输。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接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接板还包括:
设于所述基板上的多个定位孔,多个所述定位孔用于固定所述基板。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转接板,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定位孔设于所述基板的两侧,且设于所述基板两侧的定位孔对称设置。
10.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转接板。
CN202222714809.3U 2022-10-10 2022-10-10 一种转接板以及电子设备 Active CN21863332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714809.3U CN218633324U (zh) 2022-10-10 2022-10-10 一种转接板以及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714809.3U CN218633324U (zh) 2022-10-10 2022-10-10 一种转接板以及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633324U true CN218633324U (zh) 2023-03-14

Family

ID=8546951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714809.3U Active CN218633324U (zh) 2022-10-10 2022-10-10 一种转接板以及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63332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3016363B1 (en) Communication module and terminal for realizing hot plug
CN103019991B (zh) 接口系统及切换方法、USB key及UART终端
CN104239240A (zh) 具有整合功能usb接口的电子装置
CN102339114A (zh) 充电电路及具有该充电电路的主板
US20140049209A1 (en) Charging converter
US8463978B2 (en) Computer with ability to charge electronic device in power off state and USB interface module thereof
CN107942125B (zh) 内置电池式电子产品的用电测试电路及其控制方法
CN218633324U (zh) 一种转接板以及电子设备
CN106451693B (zh) 充电宝及otg数据线
CN210006035U (zh) 一种usb和otg功能切换控制电路、装置及移动终端
CN219145076U (zh) 一种快充电路
CN102544919B (zh) 电缆
CN217213685U (zh) 一种数据存储设备的除错装置及除错系统
CN212541260U (zh) 一种电子设备的复位电路及电子设备
CN112086830B (zh) 一种与iOS设备通信的数据线电路
CN210573652U (zh) 一种服务器断电装置
CN107612104B (zh) U盘充电宝充电时的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09117192B (zh) 可唤醒待机机台的切换装置及唤醒装置
CN103369084A (zh) 手机自动测试系统和方法
US20200026676A1 (en) Usb expansion function device
CN103605624A (zh) 一种通讯装置
CN219875205U (zh) 智能断路器及断路器供电系统
CN208367508U (zh) 集成控制器
CN105630722B (zh) 电子设备及信号处理方法
CN220711511U (zh) 视频处理器的控制电路、视频处理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