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627369U - 一种立式冷凝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立式冷凝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627369U
CN218627369U CN202222833760.3U CN202222833760U CN218627369U CN 218627369 U CN218627369 U CN 218627369U CN 202222833760 U CN202222833760 U CN 202222833760U CN 218627369 U CN218627369 U CN 21862736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istance plate
flow tube
hole
casing
outer slee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833760.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师东平
李宪亮
师立波
黄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su Torchi Engineering &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angsu Torchi Engineering &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su Torchi Engineering &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angsu Torchi Engineering &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833760.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62736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62736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62736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Heat-Exchange Devices With Radiators And Conduit Assembli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为一种立式冷凝器,其包括壳体、固定于壳体内部的定距板、以及缠绕定距板的流管,定距板的一侧与壳体内壁固定连接,其另一端向壳体内侧延伸,定距板的表面具有若干环绕孔,环绕孔包括若干第一环绕孔、位于第一环绕孔一侧的若干第二环绕孔,流管一端穿过壳体为进口,其另一端依次穿过第一环绕孔螺旋向下延伸至定距板底部后,流管依次穿过第二环绕孔螺旋向上延伸至定距板顶端并穿过壳体形成出口,通过筒身换热和流管换热两种换热方式适应不同的应用场景,其中流管换热采用双层螺旋缠绕的方式增加了热蒸汽和流管表面的接触面积、延长了冷却介质在流管中停留的时间,换热更加充分,提高了本装置的换热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立式冷凝器
技术领域
涉及一种冷凝器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立式冷凝器。
背景技术
冷凝器为制冷系统的机件,属于换热器的一种,能把气体或蒸气转变成液体,将管子中的热量,以很快的方式,传到管子附近的空气中。冷凝器工作过程是个放热的过程,所以冷凝器温度都是较高的。用水作为冷却介质,使高温高压的气态制冷剂冷凝的设备,称为水冷式冷凝器。常用的水冷式冷凝器有卧式壳管式冷凝器、立式壳管式冷凝器、套管式冷凝器等型式。
根据中国专利CN208296633U揭露了一种多级列管式冷凝器,该装置包括一级冷凝器、二级冷凝器,一级冷凝器底部存在一个集液腔室,所述集液腔室一侧安装有第一管道并通过第一管道与二级冷凝器连通,将部分在没有完全被转换为液体的蒸汽会流入至二级冷凝器内进行二次冷却,但是该装置在传统冷凝器旁联通另一个冷凝器,占据空间大、成本增加,其次在换热效率不变的情况下,增加了换热时间。
因此,需要开发一种立式冷凝器以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换热效率高、成本低的立式冷凝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立式冷凝器,其包括壳体、固定于所述壳体内部的定距板、以及缠绕所述定距板的流管,所述定距板的一侧与所述壳体内壁固定连接,其另一端向所述壳体内侧延伸,所述定距板的表面具有若干环绕孔,所述环绕孔包括所述若干第一环绕孔、位于所述第一环绕孔一侧的若干第二环绕孔,所述流管一端穿过所述壳体为进口,其另一端依次穿过所述第一环绕孔螺旋向下延伸至所述定距板底部后,所述流管依次穿过所述第二环绕孔螺旋向上延伸至所述定距板顶端并穿过所述壳体形成出口。
进一步,所述第一环绕孔和所述第二环绕孔并列分布,由所述定距板的顶端垂直向下间隔分布至所述定距板的底端。
进一步,所述进口和所述出口相对设置并处于同一高度。
进一步,所述壳体包括筒身、位于所述筒身顶端的封头、以及包裹所述筒身的外套筒,所述外套筒的顶端和底端中心位置与所述筒身固定连接。
进一步,所述外套筒和所述筒身之间间隔一段距离形成冷却层。
进一步,所述套筒的顶部一侧形成第一进气口,所述第一进气口穿过所述外套筒与所述冷却层联通,所述外套筒的底部形成第一出液口,所述第一出液口穿过所述外套筒与所述冷却层联通。
进一步,所述封头的上表面形成第二进气口,所述第二进气口穿过所述封头联通筒身的内部,所述第一出液口的一侧形成第二出液口,所述第二出液口穿过所述外套筒和所述筒身联通所述筒身的内部。
进一步,所述筒身的中心位置安装有固定轴,所述固定轴底端与所述筒身的底端固定连接,其中间位置形成若干连接轴,所述连接轴一端与所述固定轴固定连接,其另一端与所述筒身的内壁连接。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一种立式冷凝器,具有换热效率高、成本低的特点,通过筒身换热和流管换热两种换热方式适应不同的应用场景,其中流管换热采用双层螺旋缠绕的方式增加了热蒸汽和流管表面的接触面积、延长了冷却介质在流管中停留的时间,换热更加充分,提高了本装置的换热效率,同时缠绕管结构避免了大型管箱等大型锻件的生产加工,降低了生产成本和制造周期。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其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为一种立式冷凝器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立式冷凝器的局部结构图;
图3为图1所示立式冷凝器的俯视图;
图4为图2所示立式冷凝器的局部结构图俯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看图1至图4,本实用新型为一种立式冷凝器,其包括壳体1、固定于壳体1内部的定距板2、以及缠绕定距板2的流管3。
请参看图1和图3,壳体1包括筒身11、位于筒身11顶端的封头12、以及包裹筒身11的外套筒13,筒身11为中空圆柱体,其底部向内收缩形成封闭状态,所述筒身11的顶端通过法兰与封头12固定连接,使壳体1内部形成一个封闭的腔体14,外套筒13的顶端和底端中心位置与筒身11固定连接,其次外套筒13和筒身11之间间隔一段距离形成冷却层15,其次外套筒13的顶部一侧形成第一进气口131,第一进气口131穿过外套筒13与冷却层15联通,外套筒13的底部形成第一出液口132,第一出液口132穿过外套筒13与冷却层15联通,进一步,封头12的上表面形成第二进气口133,第二进气口133穿过封头12联通筒身11的内部,其次第一出液口132的一侧形成第二出液口134,第二出液口134穿过外套筒13和筒身11联通筒身11的内部,进一步,筒身11的中心位置安装有固定轴16,固定轴16底端与筒身11的底端固定连接,其中间位置形成若干连接轴161,连接轴161一端与固定轴16固定连接,其另一端与筒身11的内壁连接。
请参看图2和图4,定距板2包括第一定距板21、第二定距板22,第一定距板21和第二定距板22的一侧固定于壳体1内壁上且相对平行设置,其次定距板2垂直于壳体1,定距板2表面具有环绕孔23,环绕孔23包括位于定距板2外侧的若干第一环绕孔231、位于若干第一环绕孔231一侧的若干第二环绕孔232,第一环绕孔131和第二环绕孔232并列分布,由定距板2的顶端垂直向下间隔分布至定距板2的底端,进一步,定距板2为三块边缘具有弧形凹陷的板体构成,相对的所述弧形抵持形成环绕孔23,流管3固定于环绕孔23内。
请参看图1至图4,流管3为一根管体,流管3一端固定于筒身11的顶端且穿过筒身11延伸至外侧形成进口31,其另一端垂直向下延伸至第一定距板21的一侧并穿过第一环绕孔231,穿过第一环绕孔211流管3沿筒身11内壁延伸穿过另一侧的第二定距板21内侧的第一环绕孔211后,沿筒身11内壁斜向延伸至第一定距板21的一侧并穿过第一环绕孔211,通过以上连接方式环绕至定距板2的底端,穿过定距板2底端第一环绕孔211的流管3再沿筒身11内壁斜向向上穿过第二环绕孔232,通过以上连接方式环绕至第二定距板22顶端,其次流管3垂直向上延伸穿过筒身11的顶端一侧形成出口32,进口31和出口32相对设置并处于同一高度。
本实用新型一种立式冷凝器启动工作,当需要冷却的热蒸汽量较小时,将冷却介质(主要为水)从顶部的第二进气口133灌入,使筒身11内充满冷却介质,热蒸汽从第一进气口131进入道冷却层15内,热蒸汽接触低温的筒身11外壁,冷却介质带走热蒸汽热量,热蒸汽冷凝为液体并从第一出液口132排出,当需要冷却的热蒸汽量较大时,将冷却介质从流管3的一端灌入并从流管3另一端流出,热蒸汽从第二进气口133进入筒身11内部且与流管3接触并产生冷凝现象,其冷凝形成的液体顺着筒身11的内壁滑落进第二出液口134。
本实用新型一种立式冷凝器,具有换热效率高、成本低的特点,通过筒身换热和流管换热两种换热方式适应不同的应用场景,其中流管换热采用双层螺旋缠绕的方式增加了热蒸汽和流管表面的接触面积、延长了冷却介质在流管中停留的时间,换热更加充分,提高了本装置的换热效率,同时缠绕管结构避免了大型管箱等大型锻件的生产加工,降低了生产成本和制造周期。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立式冷凝器,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壳体、固定于所述壳体内部的定距板、以及缠绕所述定距板的流管,所述定距板的一侧与所述壳体内壁固定连接,其另一端向所述壳体内侧延伸,所述定距板的表面具有若干环绕孔,所述环绕孔包括所述若干第一环绕孔、位于所述第一环绕孔一侧的若干第二环绕孔,所述流管一端穿过所述壳体为进口,其另一端依次穿过所述第一环绕孔螺旋向下延伸至所述定距板底部后,所述流管依次穿过所述第二环绕孔螺旋向上延伸至所述定距板顶端并穿过所述壳体形成出口。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式冷凝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环绕孔和所述第二环绕孔并列分布,由所述定距板的顶端垂直向下间隔分布至所述定距板的底端。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式冷凝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进口和所述出口相对设置并处于同一高度。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式冷凝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筒身、位于所述筒身顶端的封头、以及包裹所述筒身的外套筒,所述外套筒的顶端和底端中心位置与所述筒身固定连接。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立式冷凝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套筒和所述筒身之间间隔一段距离形成冷却层。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立式冷凝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筒的顶部一侧形成第一进气口,所述第一进气口穿过所述外套筒与所述冷却层联通,所述外套筒的底部形成第一出液口,所述第一出液口穿过所述外套筒与所述冷却层联通。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立式冷凝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封头的上表面形成第二进气口,所述第二进气口穿过所述封头联通筒身的内部,所述第一出液口的一侧形成第二出液口,所述第二出液口穿过所述外套筒和所述筒身联通所述筒身的内部。
8.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立式冷凝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筒身的中心位置安装有固定轴,所述固定轴底端与所述筒身的底端固定连接,其中间位置形成若干连接轴,所述连接轴一端与所述固定轴固定连接,其另一端与所述筒身的内壁连接。
CN202222833760.3U 2022-10-26 2022-10-26 一种立式冷凝器 Active CN21862736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833760.3U CN218627369U (zh) 2022-10-26 2022-10-26 一种立式冷凝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833760.3U CN218627369U (zh) 2022-10-26 2022-10-26 一种立式冷凝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627369U true CN218627369U (zh) 2023-03-14

Family

ID=8547506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833760.3U Active CN218627369U (zh) 2022-10-26 2022-10-26 一种立式冷凝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62736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3190850U (zh) 一种双螺旋式热交换器
CN218627369U (zh) 一种立式冷凝器
CN201449164U (zh) 等流速高效换热器
CN207501713U (zh) 一种带夹套螺旋缠绕式冷凝器
CN201503175U (zh) 一种带有双层螺旋管体的热交换器
CN205279536U (zh) 带外置过冷器的壳管式冷凝器
CN201811504U (zh) 一种带热回收器的多壳程管壳式冷凝器
CN205090672U (zh) 双螺旋管冷凝器
CN201443986U (zh) 管外高效冷凝换热器
CN104748584A (zh) 冷却器
CN201508084U (zh) 壳管式热交换器
CN201867086U (zh) 气液分离式空冷冷凝器
CN207299625U (zh) 一种矩形干式管壳式换热器
CN2524196Y (zh) 高效阳极保护管壳式浓硫酸冷却器
CN104560584A (zh) 一种蒸粮食用列管节能换热器设备及酿造白酒节能系统
CN221036977U (zh) 一种用于竖直烟道的热管换热器
CN213747397U (zh) 一种冷凝器
CN217877180U (zh) 高效的塔顶管壳式冷凝器
CN215275835U (zh) 一种小型邻位塔顶二冷器
CN218458675U (zh) 一种内置式塔顶冷凝装置
CN215832510U (zh) 一种低压蒸汽波节管冷凝装置
CN213578867U (zh) 空气冷却器
CN215927719U (zh) 一种高效水分离压缩机冷却器
CN219607775U (zh) 一种换热器
CN2867255Y (zh) 多级分离式热管余热回收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