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604414U - 植物培育装置及物联网植物培养系统和植物培育展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植物培育装置及物联网植物培养系统和植物培育展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604414U
CN218604414U CN202222946141.5U CN202222946141U CN218604414U CN 218604414 U CN218604414 U CN 218604414U CN 202222946141 U CN202222946141 U CN 202222946141U CN 218604414 U CN218604414 U CN 21860441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
culture boxes
culture
soil
boxe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946141.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先财
甘涛
邵聪
肖良思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ongfutong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ongfutong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ongfutong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ongfutong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946141.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60441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60441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60441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60/00Technologies relating to agriculture,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industries
    • Y02P60/20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in agriculture, e.g. CO2
    • Y02P60/21Dinitrogen oxide [N2O], e.g. using aquaponics, hydroponics or efficiency measures

Landscapes

  • Cultivation Receptacles Or Flower-Pots, Or Pots For Seedling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植物培育装置及物联网植物培养系统和植物培育展示装置,本方案巧妙性通过将土培箱、水培箱垂直集成安装在安装架上,通过水循环机构、喷灌机构联合循环水箱实现了对土培箱内植物的喷灌培育、水培箱中的织物进行水培培育,由于土培箱、水培箱内的水均是取自于循环水箱,因此,在整体装置的水源、营养液调配上可以实现统一配制,无需单独更换,只需直接更换水培箱内的水或营养液,以及清洁,该方式简化了绿植培育的工作,为培育人员提供了较大的便利性,除此之外,本方案还通过引入现有的传感器对水培、土培的空气环境、水环境进行监测,其不仅实施可靠、结构简单,而且绿植培育便利和能够减轻绿植培育中的人力支出。

Description

植物培育装置及物联网植物培养系统和植物培育展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植物培育装置、物联网技术领域,尤其涉及植物培育装置及物联网植物培养系统和植物培育展示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对生活质量和氛围的要求越来越高,景观植物点缀环境作为一种经济、环保且对环境友好的方式,其越来越被广泛应用于私人住宅和室外公共场所。室内植物培育包括较为传统的土壤培育也包括目前较为时兴的水培,其中,对于公共场所而言,目前有采用土壤培育或水培培育的多盆绿植按预设轨迹进行排列形成绿植景观,也有将土壤培育和水培培育的绿植采用竖直间隔布设的形式形成绿植盆景组,对于后者而言,在进行绿植打理时,通草要将水培、土壤培育的进行单独打理,例如,水培绿植需要定期换水,而土壤培育的需要定期浇水和将散落到周边的土进行清理,而对于水培绿植组而言,若其个体的水培环境是独立的情况下,那么在更换水培液时,其工作量则较大,需要耗费较多时间进行逐盆更换水培液,这将会带来较大的工作量,同时,采用单盆进行水培的方式可能会因为水培绿植对水培液中养分的吸收情况不同,而出现长势不同的情况,若是能够将绿植盆景组的水培绿植进行公用水培液,那么在更换水培液的工作上将会大大减轻工作量,同时,水培液可以尽可能地被水培绿植吸收,避免吸收不均衡的情况而导致无法掌握好水培液的更换周期,另外,水培液本身也能够用于对土壤培育的绿植进行浇灌,因此,若是能够将绿植盆景组的培养水进行统一调度,同时加载一些传感器对绿植生长环境进行监测,实现根据实际情况环境,借助一些外部工具对绿植盆景组进行环境氛围调整,那么将会大大方便绿植培育的可靠性和便利性。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实施可靠、结构简单且绿植培育便利和能够减轻绿植培育中的人力支出的植物培育装置及物联网植物培养系统和植物培育展示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的技术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植物培育装置,其包括:
安装架,为矩形框体结构;
土培箱,为上端敞开的箱形结构,其数量为多个且由上至下间隔固定在安装架中部至下部区域,所述土培箱内填充有用于培育制备的土壤层;
水培箱,为上端敞开的箱形结构,其数量为多个且由上至下间隔固定在安装架上部至中部区域,所述水培箱内形成有用于容置水的容置腔;
盖板,与水培箱数量对应且盖合设置在水培箱的上端,所述盖板上设有多个连通至容置腔内的贯穿孔,该贯穿孔用于水培绿植上部穿出容置腔;
循环水箱,设置在安装架底部且用于暂存绿植培育所需的水;
水循环机构,其输入端与循环水箱连接,且用于将循环水箱内的水输送至土培箱或位于安装架最上层的水培箱中,所述水循环机构还分别连接在相邻水培箱之间,使位于上层的水培箱内的水流至下层的水培箱中;
光照辅助组件,为多个且与土培箱、水培箱一一对应并设置在水培箱或土培箱上方;
喷灌机构,与水循环机构连接且形成多个与土培箱一一对应的喷灌支路,所述喷灌支路延伸至土培箱上方并用于将水循环机构输送的水喷灌至土培箱;
控制器,与水循环机构、光照辅助组件连接且用于控制水循环机构和光照辅助组件的工作启闭。
作为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进一步,本方案所述水循环机构包括:
水泵,设置在循环水箱内;
输水管,一端与水泵的输出端连接,另一端延伸至位于安装架最上端的水培箱的容置腔内,由水泵将循环水箱内的水抽送至位于安装架最上端的水培箱内;
导流管,数量与水培箱相对应且在竖直方向上交错布设在相邻水培箱之间,位于安装架最下端的水培箱通过导流管竖直向下穿过土培箱且连通至循环水箱,其中,导流管的上端与位于上部的水培箱的容置腔连通,导流管的下端穿入到位于下部的水培箱的容置腔内且用于将上部水培箱内的水导流至下部的水培箱内,最终流回循环水箱;
其中,所述喷灌机构与输水管连接,且喷灌结构与输水管之间设有第一电控阀;
另外,控制器分别与水泵、第一电控阀连接且用于控制水泵、第一电控阀的工作启闭。
作为一种较优的实施选择,优选的,本方案所述喷灌机构包括:
喷灌管,与土培箱一一对应且通过三通管件与输水管连接,所述喷灌管通过连接件横跨固定在土培箱上方;
喷灌喷头,为多个且间隔连接在喷灌管上,所述喷灌接头用于将喷灌管内的水喷淋至土培箱;
其中,所述喷灌管与喷灌接头形成喷灌支路;
另外,所述第一电控阀的数量与喷灌管数量一一对应,所述第一电控阀设置在喷灌管接近输水管的端部上;
所述输水管位于远离喷灌机构和水泵的端部上设有与控制器连接的第二电控阀。
作为一种较优的实施选择,优选的,本方案所述循环水箱内还间隔设置有第一过滤隔板和第二过滤隔板,所述第一过滤隔板、第二过滤隔板将循环水箱分隔成第一容置区、第二容置区和第三容置区,其中,第二过滤板的过滤孔隙小于第一过滤板,位于安装架最下端的水培箱通过导流管连通至循环水箱的第一容置区。
作为一种较优的实施选择,优选的,本方案所述水循环结构还包括第一进水管、第二进水管、第三电控阀和第四电控阀,所述水泵的输入端上连接有三通管件,三通管件的其中一接口与水泵的输入端连接,其另外两个接口分别与第一进水管、第二进水管连接,所述第一进水管远离水泵的端部连通至第二容置区,第二进水管远离水泵的端部连通至第三容置区。
作为一种较优的实施选择,优选的,本方案所述第三电控阀设置在第一进水管上,所述第四电控阀设置在第二进水管上。
作为一种较优的实施选择,优选的,本方案所述第三电控阀、第四电控阀均连接至控制器且由控制器控制工作启闭。
作为一种较优的实施选择,优选的,本方案位于相邻水培箱之间的导流管的上端竖直穿入到位于上部的水培箱的容置腔内,且该导流管的上端周侧设有多个间隔布设的第一导流孔。
作为一种较优的实施选择,优选的,本方案位于相邻水培箱之间的导流管的下端竖直穿入到位于下部的水培箱的容置腔内,且该导流管的下端周侧设有多个间隔布设的第二导流孔。
作为一种较优的实施选择,优选的,本方案所述导流管的上端竖直延伸至与其上端穿入的水培箱对应盖合的盖板下端面相抵,该导流管的上端末还设有与位于其上方的盖板下端面相贴的第一支撑环。
作为一种较优的实施选择,优选的,本方案所述导流管的下端固定设有与位于其下部的盖板下端面相贴的第二支撑环。
作为一种较优的实施选择,优选的,本方案所述导流管的上部对应其穿入的水培箱设有密封圈,所述密封圈的上端面与水培箱下端面相贴。
作为一种较优的实施选择,优选的,本方案所述光照辅助组件包括LED灯板,其固定设置在水培箱上方并与控制器连接,由控制器控制启闭。
作为一种较优的实施选择,优选的,本方案所述安装架的底部还设有带刹脚轮。
基于上述,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物联网植物培养系统,其包括上述所述的植物培育装置;其中,所述安装架的周侧均可拆卸设置有透明板;其还包括:
风扇,为多个且与水培箱一一对应并设置在水培箱上方一侧的安装架侧壁上,所述安装架的侧壁对应风扇设有避让开口;
二氧化碳传感器,与水培箱和土培箱一一对应且分别设置在水培箱、土培箱上方且用于监测水培箱上方预设区域内的二氧化碳浓度;
所述二氧化碳传感器和风扇均与控制器连接且由控制器控制风扇进行启闭。
作为一种较优的实施选择,优选的,本方案还包括:
湿度传感器,与土培箱数量一一对应且设置在土培箱的土壤层上方并用于监测土壤层上方的空气湿度;
光线传感器,与水培箱、土培箱数量一一对应且设置在土培箱、水培箱上方并用于监测水培箱上方预设区域内的光照值;
所述湿度传感器、光线传感器与控制器连接。
作为一种较优的实施选择,优选的,本方案还包括:
水质传感器,设置在循环水箱内且用于监测循环水箱内的水质指标,所述水质传感器与控制器连接;其中,所述水质传感器数量与第二容置区、第三容置区对应且分别设置在第二容置区、第三容置区内。
基于上述,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植物培育展示装置,其包括上述所述的物联网植物培养系统。
采用上述的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其具有的有益效果为:本方案巧妙性通过将土培箱、水培箱垂直集成安装在安装架上,通过水循环机构、喷灌机构联合循环水箱实现了对土培箱内植物的喷灌培育、水培箱中的织物进行水培培育,由于土培箱、水培箱内的水均是取自于循环水箱,因此,在整体装置的水源、营养液调配上可以实现统一,无需单独对每株水培绿植进行配制水培液,也无需单独更换,只需直接更换水培箱内的水或营养液,以及清洁,该方式简化了绿植培育的工作,为培育人员提供了较大的便利性,除此之外,本方案还通过引入现有的传感器对水培、土培的空气环境、水环境进行监测,通过传感器感应反馈的指标来辅助培育人员进行调整培育方案或采取干预措施,本方案不仅实施可靠、结构简单,而且绿植培育便利和能够减轻绿植培育中的人力支出。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方案的简要实施状态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方案在未培育植物时的剖切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方案在培育植物时的剖切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中A处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3中B处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3中C处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特别指出的是,以下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对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进行限定。同样的,以下实施例仅为本实用新型的部分实施例而非全部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至图6之一所示,本实施例一种植物培育装置,其包括:
安装架1,为矩形框体结构;
土培箱2,为上端敞开的箱形结构,其数量为多个且由上至下间隔固定在安装架1中部至下部区域,所述土培箱2内填充有用于培育制备的土壤层21;
水培箱3,为上端敞开的箱形结构,其数量为多个且由上至下间隔固定在安装架1上部至中部区域,所述水培箱3内形成有用于容置水的容置腔32;
盖板31,与水培箱3数量对应且盖合设置在水培箱3的上端,所述盖板31上设有多个连通至容置腔32内的贯穿孔311,该贯穿孔311用于水培绿植上部穿出容置腔32;
循环水箱4,设置在安装架1底部且用于暂存绿植培育所需的水,安装架1下部对应循环水箱4的设置位置可启闭的设置有挡板5;
水循环机构,其输入端与循环水箱4连接,且用于将循环水箱4内的水输送至土培箱2或位于安装架1最上层的水培箱3中,所述水循环机构还分别连接在相邻水培箱3之间,使位于上层的水培箱3内的水流至下层的水培箱3中;
光照辅助组件6,为多个且与土培箱2、水培箱3一一对应并设置在水培箱3或土培箱2上方;
喷灌机构7,与水循环机构连接且形成多个与土培箱2一一对应的喷灌支路,所述喷灌支路延伸至土培箱2上方并用于将水循环机构输送的水喷灌至土培箱2;
控制器,与水循环机构、光照辅助组件6连接且用于控制水循环机构和光照辅助组件6的工作启闭。
本方案中,所述水循环机构包括:
水泵8,设置在循环水箱4内;
输水管81,一端与水泵8的输出端连接,另一端延伸至位于安装架1最上端的水培箱3的容置腔32内,由水泵8将循环水箱4内的水抽送至位于安装架1最上端的水培箱3内;
导流管9,数量与水培箱3相对应且在竖直方向上交错布设在相邻水培箱3之间,位于安装架1最下端的水培箱3通过导流管9竖直向下穿过土培箱2且连通至循环水箱4,其中,导流管9的上端与位于上部的水培箱3的容置腔32连通,导流管9的下端穿入到位于下部的水培箱3的容置腔32内且用于将上部水培箱3内的水导流至下部的水培箱3内,最终流回循环水箱4;
其中,所述喷灌机构7与输水管81连接,且喷灌结构与输水管81之间设有第一电控阀73;
另外,控制器分别与水泵8、第一电控阀73连接且用于控制水泵8、第一电控阀73的工作启闭。
本方案中,所述喷灌机构7包括:
喷灌管71,与土培箱2一一对应且通过三通管件与输水管81连接,所述喷灌管71通过连接件横跨固定在土培箱2上方;
喷灌喷头72,为多个且间隔连接在喷灌管71上,所述喷灌接头用于将喷灌管71内的水喷淋至土培箱2;
其中,所述喷灌管71与喷灌接头形成喷灌支路;
另外,所述第一电控阀73的数量与喷灌管71数量一一对应,所述第一电控阀73设置在喷灌管71接近输水管81的端部上;
所述输水管81位于远离喷灌机构7和水泵8的端部上设有与控制器连接的第二电控阀811。
由于本方案装置为半开放式结构,可能会有灰尘等杂物通过盖板31上的贯穿孔311落入到水培液中,从而形成尘泥等沉淀,而这些沉淀若是跟随水培液进行循环,则可能会影响水培液的更换和循环水箱4的清洁,因此,本方案中,所述循环水箱4内还间隔设置有第一过滤隔板41和第二过滤隔板42,所述第一过滤隔板41、第二过滤隔板42将循环水箱4分隔成第一容置区43、第二容置区44和第三容置区45,其中,第二过滤板42的过滤孔隙小于第一过滤板,位于安装架1最下端的水培箱3通过导流管9连通至循环水箱4的第一容置区43。
由于喷灌和水培所需的液体要求有所差异,喷灌对水中的杂质含量要求较低,若是存在杂物,则可能引起喷灌喷头72堵塞等,而水培则对水培液中的颗粒杂质要求并不是很高,因此,本方案所述水循环结构还包括第一进水管83、第二进水管84、第三电控阀831和第四电控阀841,所述水泵8的输入端上连接有三通管件82,三通管件82的其中一接口与水泵8的输入端连接,其另外两个接口分别与第一进水管83、第二进水管84连接,所述第一进水管83远离水泵8的端部连通至第二容置区44,第二进水管84远离水泵8的端部连通至第三容置区45;作为一种较优的实施选择,优选的,本方案所述第三电控阀831设置在第一进水管83上,所述第四电控阀841设置在第二进水管84上;其中,本方案所述第三电控阀831、第四电控阀841均连接至控制器且由控制器控制工作启闭。
在上述实施结构下,可以通过控制第三电控阀831、第四电控阀841的启闭来实现水泵8对第二容置区44、第三容置区45中水培液的抽取,其中第三容置区85内的水培液由于经过第一过滤板41、第二过滤板42的颗粒杂质过滤,因此,其含有的悬浮物更少,不容易引起喷灌喷头72的堵塞;而只需喷灌,暂停水培液循环时,可以通过关闭第二电控阀811,若是要在水循环的同时进行喷灌,则开启第二电控阀811,此时,输入到水培箱3顶部的水量可能会因为下方喷灌而变小,当喷灌结束时,关闭第一电控阀73,同时令第二电控阀811保持通路,然后将第三电控阀831关闭,第四电控阀841通路,使水泵8从第二容置区44中抽取水培液,即可完成水培箱3中水循环的状态切回。
由于导流管9为两端敞开的管状结构,而这种结构通常需要上部的液位高过导流管9上端时,才会流入到导流管9内且从其下部流出到下方的水培箱内,因此,导流管9上端要呈穿置悬空状态,这种结构下,导流管9仅有导流功能,为了复用导流管9,使其兼具对上部水培箱进行支撑的功能,本方案位于相邻水培箱3之间的导流管9的上端竖直穿入到位于上部的水培箱3的容置腔32内,且该导流管9的上端周侧设有多个间隔布设的第一导流孔91;位于相邻水培箱3之间的导流管9的下端竖直穿入到位于下部的水培箱3的容置腔32内,且该导流管9的下端周侧设有多个间隔布设的第二导流孔92;作为一种较优的实施选择,优选的,本方案所述导流管9的上端竖直延伸至与其上端穿入的水培箱3对应盖合的盖板31下端面相抵,该导流管9的上端末还设有与位于其上方的盖板31下端面相贴的第一支撑环93;所述导流管9的下端固定设有与位于其下部的盖板31下端面相贴的第二支撑环94。
通过上述结构,可以实现导流管9的复用,使其还承担一定的支撑件功能,即利用下层的水培箱3支撑力为上层水培箱3的底部和其上盖设的盖板31提供一定的结构支撑。
为了避免导流管9穿过水培箱3时,对穿过的部位造成漏水问题,作为一种较优的实施选择,优选的,本方案所述导流管9的上部对应其穿入的水培箱3设有密封圈95,所述密封圈95的上端面与水培箱3下端面相贴。
在光照辅助的方面,作为一种较优的实施选择,优选的,本方案所述光照辅助组件6包括LED灯板,其固定设置在水培箱3上方并与控制器连接,由控制器控制启闭。
而为了方便对安装架1进行移动,作为一种较优的实施选择,优选的,本方案所述安装架1的底部还设有带刹脚轮11。
随着物联网技术的日益普及,上述水培装置的实施结构中可以进一步引入一些传感器,通过不同传感器接收不同感应信号,以此来更好地对水培装置的使用提供帮助,由于基于传感器的物联网技术已经比较成熟,同时,光线传感器、二氧化碳及水质传感器的应用也非常广泛,若是能将其引入到上述的水培装置中,提供水培装置中水培绿植的培育环境监测,那么培育人员对水培装置中水培绿植的情况掌握会更为精细,结合图2至图6之一所示,基于上述,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物联网植物培养系统,其包括上述所述的植物培育装置;其中,所述安装架1的周侧均可拆卸设置有透明板;其还包括:
风扇13,为多个且与水培箱3一一对应并设置在水培箱3上方一侧的安装架1侧壁上,所述安装架1的侧壁对应风扇设有避让开口;
二氧化碳传感器15,与水培箱3和土培箱2一一对应且分别设置在水培箱3、土培箱2上方且用于监测水培箱3上方预设区域内的二氧化碳浓度;
所述二氧化碳传感器15和风扇13均与控制器连接且由控制器控制风扇13进行启闭。
作为一种较优的实施选择,优选的,本方案还包括:
湿度传感器16,与土培箱2数量一一对应且设置在土培箱2的土壤层21上方并用于监测土壤层21上方的空气湿度;
光线传感器14,与水培箱3、土培箱2数量一一对应且设置在土培箱2、水培箱3上方并用于监测水培箱3上方预设区域内的光照值;
所述湿度传感器16、光线传感器14与控制器连接;
水质传感器46、47,设置在循环水箱4内且用于监测循环水箱4内的水质指标,所述水质传感器46、47与控制器连接;其中,所述水质传感器46、47数量与第二容置区44、第三容置区45对应且分别设置在第二容置区44、第三容置区45内。
需要说明的是,本方案的控制器与二氧化碳传感器15、光线传感器14和水质传感器46、47连接后,获取对应传感器反馈回的感应信号且将其以数显形式展示或生成电子记录以供获取是目前公知的内容,因此,此处不在对控制器与二氧化碳传感器15、光线传感器14和水质传感器46、47的连接原理和感应原理做出赘述。
上述物联网植物培养系统不仅可以作为公共场地的绿植景观,其还可以置于科技馆、生物馆、植物馆作为植物培育展示装置进行作为教具来演示植物的生长。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部分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装置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植物培育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安装架,为矩形框体结构;
土培箱,为上端敞开的箱形结构,其数量为多个且由上至下间隔固定在安装架中部至下部区域,所述土培箱内填充有用于培育制备的土壤层;
水培箱,为上端敞开的箱形结构,其数量为多个且由上至下间隔固定在安装架上部至中部区域,所述水培箱内形成有用于容置水的容置腔;
盖板,与水培箱数量对应且盖合设置在水培箱的上端,所述盖板上设有多个连通至容置腔内的贯穿孔,该贯穿孔用于水培绿植上部穿出容置腔;
循环水箱,设置在安装架底部且用于暂存绿植培育所需的水;
水循环机构,其输入端与循环水箱连接,且用于将循环水箱内的水输送至土培箱或位于安装架最上层的水培箱中,所述水循环机构还分别连接在相邻水培箱之间,使位于上层的水培箱内的水流至下层的水培箱中;
光照辅助组件,为多个且与土培箱、水培箱一一对应并设置在水培箱或土培箱上方;
喷灌机构,与水循环机构连接且形成多个与土培箱一一对应的喷灌支路,所述喷灌支路延伸至土培箱上方并用于将水循环机构输送的水喷灌至土培箱;
控制器,与水循环机构、光照辅助组件连接且用于控制水循环机构和光照辅助组件的工作启闭。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植物培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循环机构包括:
水泵,设置在循环水箱内;
输水管,一端与水泵的输出端连接,另一端延伸至位于安装架最上端的水培箱的容置腔内,由水泵将循环水箱内的水抽送至位于安装架最上端的水培箱内;
导流管,数量与水培箱相对应且在竖直方向上交错布设在相邻水培箱之间,位于安装架最下端的水培箱通过导流管竖直向下穿过土培箱且连通至循环水箱,其中,导流管的上端与位于上部的水培箱的容置腔连通,导流管的下端穿入到位于下部的水培箱的容置腔内且用于将上部水培箱内的水导流至下部的水培箱内,最终流回循环水箱;
其中,所述喷灌机构与输水管连接,且喷灌结构与输水管之间设有第一电控阀;
另外,控制器分别与水泵、第一电控阀连接且用于控制水泵、第一电控阀的工作启闭。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植物培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喷灌机构包括:
喷灌管,与土培箱一一对应且通过三通管件与输水管连接,所述喷灌管通过连接件横跨固定在土培箱上方;
喷灌喷头,为多个且间隔连接在喷灌管上,所述喷灌喷头用于将喷灌管内的水喷淋至土培箱;
其中,所述喷灌管与喷灌接头形成喷灌支路;
另外,所述第一电控阀的数量与喷灌管数量一一对应,所述第一电控阀设置在喷灌管接近输水管的端部上;
所述输水管位于远离喷灌机构和水泵的端部上设有与控制器连接的第二电控阀。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植物培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循环水箱内还间隔设置有第一过滤隔板和第二过滤隔板,所述第一过滤隔板、第二过滤隔板将循环水箱分隔成第一容置区、第二容置区和第三容置区,其中,第二过滤板的过滤孔隙小于第一过滤板,位于安装架最下端的水培箱通过导流管连通至循环水箱的第一容置区;
所述水循环机构还包括第一进水管、第二进水管、第三电控阀和第四电控阀,所述水泵的输入端上连接有三通管件,三通管件的其中一接口与水泵的输入端连接,其另外两个接口分别与第一进水管、第二进水管连接,所述第一进水管远离水泵的端部连通至第二容置区,第二进水管远离水泵的端部连通至第三容置区;
所述第三电控阀设置在第一进水管上,所述第四电控阀设置在第二进水管上;
所述第三电控阀、第四电控阀均连接至控制器且由控制器控制工作启闭。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植物培育装置,其特征在于,位于相邻水培箱之间的导流管的上端竖直穿入到位于上部的水培箱的容置腔内,且该导流管的上端周侧设有多个间隔布设的第一导流孔;
位于相邻水培箱之间的导流管的下端竖直穿入到位于下部的水培箱的容置腔内,且该导流管的下端周侧设有多个间隔布设的第二导流孔;
所述导流管的上端竖直延伸至与其上端穿入的水培箱对应盖合的盖板下端面相抵,该导流管的上端末还设有与位于其上方的盖板下端面相贴的第一支撑环;
所述导流管的下端固定设有与位于其下部的盖板下端面相贴的第二支撑环;
所述导流管的上部对应其穿入的水培箱设有密封圈,所述密封圈的上端面与水培箱下端面相贴。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植物培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光照辅助组件包括LED灯板,其固定设置在水培箱上方并与控制器连接,由控制器控制启闭;
所述安装架的底部还设有带刹脚轮。
7.物联网植物培养系统,其特征在于,其包括权利要求1至6之一所述的植物培育装置;其中,所述安装架的周侧均可拆卸设置有透明板;其还包括:
风扇,为多个且与水培箱一一对应并设置在水培箱上方一侧的安装架侧壁上,所述安装架的侧壁对应风扇设有避让开口;
二氧化碳传感器,与水培箱和土培箱一一对应且分别设置在水培箱、土培箱上方且用于监测水培箱上方预设区域内的二氧化碳浓度;
所述二氧化碳传感器和风扇均与控制器连接且由控制器控制风扇进行启闭。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物联网植物培养系统,其特征在于,其还包括:
湿度传感器,与土培箱数量一一对应且设置在土培箱的土壤层上方并用于监测土壤层上方的空气湿度;
光线传感器,与水培箱、土培箱数量一一对应且设置在土培箱、水培箱上方并用于监测水培箱上方预设区域内的光照值;
所述湿度传感器、光线传感器与控制器连接。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物联网植物培养系统,其特征在于,其还包括:
水质传感器,设置在循环水箱内且用于监测循环水箱内的水质指标,所述水质传感器与控制器连接。
10.植物培育展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包括权利要求7至9之一所述的物联网植物培养系统。
CN202222946141.5U 2022-11-02 2022-11-02 植物培育装置及物联网植物培养系统和植物培育展示装置 Active CN21860441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946141.5U CN218604414U (zh) 2022-11-02 2022-11-02 植物培育装置及物联网植物培养系统和植物培育展示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946141.5U CN218604414U (zh) 2022-11-02 2022-11-02 植物培育装置及物联网植物培养系统和植物培育展示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604414U true CN218604414U (zh) 2023-03-14

Family

ID=8542398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946141.5U Active CN218604414U (zh) 2022-11-02 2022-11-02 植物培育装置及物联网植物培养系统和植物培育展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60441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3523485U (zh) 一种盆栽植物的陈列架
EP2734034B1 (en) Apparatus for the growing of plants
CN205408853U (zh) 一种农业育苗培养箱
CN102217506A (zh) 一种植物壁画装置
CN205018017U (zh) 智能水培蔬菜种植柜
CN104207554B (zh) 一种立柱吊挂式自动化立体栽培装置
KR101466179B1 (ko) 수족관 겸용 식물재배장치
CN205596680U (zh) 一种花卉种植架
CN105594494A (zh) 一种花卉种植架
CN214961355U (zh) 一种三角梅自动浇花水盆
CN209806611U (zh) 一种高效节能的林业幼苗培育装置
CN208509729U (zh) 装备化多功能光照种植工厂
CN218604414U (zh) 植物培育装置及物联网植物培养系统和植物培育展示装置
CN211129080U (zh) 一种用于蓝莓种植的浇灌装置
CN205694608U (zh) 一种幼苗培育装置
CN206866143U (zh) 一种智能室内移动植物墙装置
CN216314215U (zh) 一种可降解园林栽培容器
CN214046867U (zh) 一种节能环保林业育苗装置
CN213939079U (zh) 一种森林幼苗培育装置
CN218604415U (zh) 水培装置及基于物联网的水培系统
KR20190106189A (ko) 식물을 이용한 실내 공기정화장치
CN211378906U (zh) 一种中草药种植架
CN203748382U (zh) 一种新型无土植物栽培装置
CN218184240U (zh) 一种农业种植育苗培育箱
CN217958002U (zh) 一种高原地区葡萄苗无菌育苗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