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603455U - 一种rtr分频的改进电路 - Google Patents

一种rtr分频的改进电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603455U
CN218603455U CN202222616251.5U CN202222616251U CN218603455U CN 218603455 U CN218603455 U CN 218603455U CN 202222616251 U CN202222616251 U CN 202222616251U CN 218603455 U CN218603455 U CN 21860345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ns
transformer
frequency
audio signal
audio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616251.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黎健宽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oshan Hongyinxing Sound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oshan Hongyinxing Sound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oshan Hongyinxing Sound Co ltd filed Critical Foshan Hongyinxing Sound Co ltd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60345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60345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mplifiers (AREA)

Abstract

一种RTR分频的改进电路,涉及一种分频技术领域,包括适用频段范围为高音频频段范围f0的变压器、电阻R1,音频信号输入端通过适用频段范围为高音频频段范围f0的变压器后,其中一路为其中一分频后的低音频频段范围的音频信号输出端,另一路通过电阻R1接地,适用频段范围为高音频频段范围f0的变压器的次级线圈其中一端,即输出端,为另一分频后的高音频频段范围的音频信号输出端,次级线圈另一端为接地端。本实用新型与已有技术相比,具有能平衡阻抗与电感间关系,以使分频频段足够大的且插件数量少、制造成本低、应用方便的优点。

Description

一种RTR分频的改进电路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分频技术领域,特别是RTR分频的改进电路。
背景技术
现有的RTR分频技术,分频后的信号相位偏移很小,分频后的信号再合并时不会有信号失真变形的。如专利申请2021112026695所公开的,频段范围为L的信号一路导入适用频段范围为f0的变压器的初级线圈绕组,由变压器的次级线圈绕组的其中一段绕组导出正相的频段范围为f0的信号,变压器的次级线圈绕组的另一段绕组导出反相的频段范围为f0的信号,频段范围为L的信号的另一路与反相的频段范围为f0的信号汇合后,频段范围为L的信号的另一路的信号中的频段范围为f0的信号与反相的频段范围为f0的信号抵消后,导出F0=L-f0频段范围的信号, L的频段范围为F0+f0;其技术原理是:信号(如音频信号)从变压器的初级线圈绕组输入,输入信号经过变压器后,由于变压器本身有频段响应范围,超过响应范围频段信号将无法通过变压器,比如音频变压器,人耳的听觉范围是20Hz-20KHz,音频变压器的频段响应范围很容易做到平直输出200Hz-20KHz,200Hz以下的信号输出会快速锐减,因此当输入信号通过这样的变压器时,在变压器次级线圈绕组的输出端,就能输出200 Hz以上的平直输出的音频信号,将变压器的次级线圈绕组的中央抽头输出端接了地,从而将次级线圈绕组变成两段绕组,这就使得变压器的次级线圈绕组的输出包括有次级线圈绕组的其中一段绕组的正相端导出高频信号,另一段绕组的反相端导出反相的高频信号,这个反相信号与原输入音频信号的正相信号做混合,只要使两个信号的大小相同,输出就得到减掉了高频信号的包括低频信号在内的其他频段的信号,此种技术由于音频信号直接输入到变压器的初级线圈绕组,变压器的次级线圈绕组的另一段绕组导出反相的频段范围为f0的信号,频段范围为L的信号的另一路与反相的频段范围为f0的信号汇合。这种分频方法涉及两个信号相减,相减的量需要细致调节,否则容易产生减不够或者减太多的问题,调节起来比较麻烦。而且,当需要变压器通过较低的频率,比如200Hz以下的频率时,变压器的电感量需要很大,成本和体积会上升。当需要提高分频点的时候,则需要减少变压器的输入电感,但减少电感时,线圈的匝数变小,导致抗阻变小,前级输出信号的负载加大,传输的信号幅度会变小,反而不容易传输信号。所以想用电感量和抗阻的关系来改变变压器的频率带宽时,使用现有的RTR电路来实现这个功能,难度较大,由于需要设置一段绕组输出正相高频信号,使变压器的结构复杂,制造成本高。
另外,现有的电路,均是是集成电路板的形式体现,插件越多,线路板就越复杂,所需要的线路板的面积就越大,成本就越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克服上述缺点中的一个或者多个,能平衡阻抗与电感间关系,以使分频频段足够大的且插件数量少、制造成本低、应用方便的RTR分频的改进电路。
方案一:本实用新型的RTR分频的改进电路是这样实现的:
包括适用频段范围为高音频频段范围f0的变压器、电阻R1,音频信号输入端通过适用频段范围为高音频频段范围f0的变压器后,其中一路为其中一分频后的低音频频段范围的音频信号输出端,另一路通过电阻R1接地,适用频段范围为高音频频段范围f0的变压器的次级线圈其中一端,即输出端,为另一分频后的高音频频段范围的音频信号输出端,次级线圈另一端为接地端。
优选地,设置有电阻R2,音频信号输入端通过适用频段范围为高音频频段范围f0的变压器后,其中一路通过电阻R2后为其中一分频后的低音频频段范围的音频信号输出端。
优选地,音频信号输入端、音频信号输入端通过适用频段范围为高音频频段范围f0的变压器后的其中一路、通过电阻R1接地的接地端和高音频频段范围的音频信号输出端均是接线脚,次级线圈的接地端是接线脚或者连接在通过电阻R1接地的接地端上。
使用时,将本实用新型RT分频构件安装在带有音频输入端和音频输出端的线路板上(如带有功率放大电路的线路板),然后,线路板的音频输入端与频段范围为L音频输入信号源连接,线路板的频段范围为F0的音频信号输出端(如所输出的是经过功率放大后音频信号)和频段范围为f0的音频信号输出端(如所输出的是经过功率放大后音频信号)分别与相应的声音载荷(喇叭)连通,以便发出不同频段范围的音响。
采用接线脚,方便与音频信号源、声音载荷连接。
优选地,为了方便标准化设计、生产和使用,包括有带有6根插脚的第一壳体,电阻R和变压器集成到第一壳体内,六根插脚分成平行的两排,每排3根,两排插脚的前后、左右平行设置,变压器的音频输入脚、频段范围为F0的音频信号输出脚和通过电阻R与频段范围为F0的音频信号输出脚连接的接地脚构成其中一排插脚的三根插脚,另一排插脚中的其中一插脚是变压器的另一绕组的频段范围f0的音频信号输出脚,另一排插脚中的另两根插脚是变压器的另一绕组的接地脚。
或者,包括有带有五根插脚的第二壳体,电阻R1和变压器T集成到第二壳体内,五根插脚分成平行的两排,其中一排有两根,另一排有三根,变压器T的其中一绕组的频段范围为F0的音频信号输出脚、变压器T的另一绕组的频段范围f0的音频信号输出脚和变压器T的另一绕组的接地脚分别与另一排的三根插脚连接,变压器T的其中一绕组的音频输入脚和通过电阻R1与频段范围为F0的音频信号输出脚连接的接地脚分别与其中一排的两根插脚连接。
采用本技术,使音频信号输入端均位于其中一排的两根插脚上,而音频信号输出端则位于另一排的三根插脚上,配合两根插脚和三根插脚的设计,方便了使用者辨认输入端和输出端,避免连接和设计上的错误。
或者,包括有带有四根插脚的第三壳体,电阻R1和变压器T集成到第三壳体内,四根插脚分成平行的两排,每排有两根,变压器T的其中一绕组的频段范围为F0的音频信号输出脚、变压器T的另一绕组的频段范围f0的音频信号输出脚分别与另一排的两根插脚连接,变压器T的其中一绕组的音频输入脚以及并接后的变压器T的另一绕组的接地脚和通过电阻R1与频段范围为F0的音频信号输出脚连接的接地脚分别与其中一排的两根插脚连接。
采用本技术,可最大化地减少插脚的数量,而有效地降低成本,同时,使音频输入和输出分别位于两排的插脚上,方便了应用。
方案二:本实用新型的RTR分频的改进电路是这样实现的:
包括适用频段范围为f0的变压器、电阻R1,电阻R1的其中一接线脚与变压器的其中一绕组的其中一接线脚连接,电阻R1的另一接线脚与变压器的另一绕组的其中一接线脚连接。
使用时,将本实用新型RTR分频的改进电路安装在带有音频输入端和音频输出端的线路板上(如带有功率放大电路的线路板),使线路板的频段范围为L音频输入线路与变压器的其中一绕组的另一接线脚连接,线路板的频段范围为F0的音频信号输出线路与变压器的其中一绕组的其中一接线脚连接,线路板的频段范围为f0的音频信号输出线路与变压器的另一绕组的另一接线脚连接,电阻R的另一接线脚接地,此时,变压器的另一绕组的其中一接线脚也是接地的,然后,线路板的音频输入端与频段范围为L音频输入信号源连接,线路板的频段范围为F0的音频信号输出端(如所输出的是经过功率放大后音频信号)和频段范围为f0的音频信号输出端(如所输出的是经过功率放大后音频信号)分别与相应的声音载荷(喇叭)连通,以便发出不同频段范围的音响。
采用方案二的技术,变压器的两组绕组的接线脚的接线方式和电阻R1两接线脚的接线方式可以互换,从而方便了本发明技术的使用。
优选地,为了方便标准化设计、生产和使用,包括有带有6根插脚的壳体,电阻R1和变压器集成到壳体内,六根插脚分成平行的两排,每排3根,两排插脚的前后、左右平行设置,变压器的其中一绕组的两接线脚以及电阻R1的两根接线脚中的一根接线脚构成其中一排插脚的三根插脚,变压器的另一绕组的两接线脚以及电阻R1的两根接线脚中的另一根接线脚构成另一排插脚的三根插脚。
优选地,设置有电阻R2,音频信号输入端通过适用频段范围为高音频频段范围f0的变压器后,其中一路通过电阻R2后为其中一分频后的低音频频段范围的音频信号输出端。
其技术原理是:频段范围为f0的变压器的其中一绕组(初级线圈绕组)将频段范围为f0的音频信号过滤,过滤后的音频信号就成为频段范围为F0=L-f0的音频信号,同时,利用变压器的另一绕组(次级线圈),将其中一绕组过滤的频段范围为f0的音频信号导出,从而将频段范围为L的音频信号分频成频段范围为F0=L-f0的音频信号和频段范围为f0的音频信号,该两不同频段范围的音频信号经线路板的后一级电路(如功率放大电路)处理后,就可以加载到相应的喇叭上,以便发出相应频率范围的声音。
从数学的角度,输入信号被变压器的初级线圈的电感LT和电阻R1串联起来分压。假设通过的电流是i,频率为F,则电阻R1上获得的分压是VR2=R*i,在电感LT上得到的电压是VT=2πFLT*i。这个三者的相互关系是:输入电压=VR2+VT。当频率低时,电感LT 上获得的电压低,传递过去次级的电压就低,也就是低频不通过变压器,但电阻R1上的电压与频率无关,会恒定地获得与电流成的正比的分压值,也就是低频信号此时在R1上获得的较大的压降,这个电压没有其他阻容元件的干预,信号失真很少,符合HIFI追求的简单就是最好的原则。当频率变高时,根据上述的阻抗公式,抗阻与频率成正比,变压器初级电感LT上获得的分压变大,次级输出的电压变大,电阻R1上获得的分压自然变小,高频信号在电阻R1上的体现相对变得很少。通过这个变压器和电阻R1的串联,很巧妙地对输入信号进行的高低频分离。想改变这个电路的分频点时,可以直接调节电阻R1的阻值,也可以调节变压器的初级电感量,调节的范围可以变得很大,如果调节电阻R1的值,可以让调整变得极为方便。这个电路分频的数学关系是高低频互补的关系。分频出来的信号失真小,相位准确,还原度高。
通过变压器的初级线圈的过滤性能对音频信号进行分频,这样,次级线圈、初级线圈都能接地,形成回路,因此分频后就能引出两路音频信号,而且,分频后,两路音频信号基本没有相位差,从而使分频后的声音还原性好;设置电阻R1,这样,即使变压器的初级线圈阻抗小,也是没有问题,从而,使初级线圈可调节范围大,所可分频的频段范围为f0的范围大;由于不需要信号抵消,因此,次级线圈结构简单,从而,变压器的结构简单,成本低。
将电阻R1和变压器组合成为一个带有相应插脚的元器件,一来使线路板上的元器件的插件数量减少,减少了元器件所占用的线路板的面积,方便了线路板的线路规划,从而方便了使用,二来,也方便了规模性生产,从而有效地降低制造和使用的成本。
R2的作用是用来调节输出阻抗,是与后一级电路匹配阻抗用的,阻值是0,也可以是大于0。
本实用新型与已有技术相比,具有能平衡阻抗与电感间关系,以使分频频段足够大的,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分频后的音频信号基本没有相位差,分频后的声音还原性好,插件数量少、制造成本低、应用方便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电路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二的电路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三的电路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二和实施例三的外观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四结构示意图;
图6本时效性的实施例四的外观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五结构示意图;
图8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五的外观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六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描述:
实施例一: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RTR分频的改进电路是这样实现的:包括适用频段范围为高音频频段范围f0的变压器T、电阻R1,音频信号输入端L通过适用频段范围为高音频频段范围f0的变压器T后,其中一路为其中一分频后的低音频频段范围的音频信号输出端F0,另一路通过电阻R1接地,适用频段范围为高音频频段范围f0的变压器T的次级线圈其中一端,即输出端,为另一分频后的高音频频段范围的音频信号输出端f0,次级线圈另一端为接地端。
优选地,设置有电阻R2,音频信号输入端L通过适用频段范围为高音频频段范围f0的变压器T后,其中一路通过电阻R2后为其中一分频后的低音频频段范围的音频信号输出端F0
优选地,音频信号输入端L、音频信号输入端L通过适用频段范围为高音频频段范围F0的变压器T后的其中一路、通过电阻R1接地的接地端和高音频频段范围的音频信号输出端f0均是接线脚,次级线圈的接地端是接线脚。
如图1所示,工作时,频段范围为L(包含f0高频段范围的音频信号和F0低频段范围的音频信号)的音频信号通过频段范围为f0的变压器T(采用的是低阻抗、低电感的变压器,这样,变压器的初级线圈就会将音频信号中的f0高频段范围的音频信号过滤,F0低频段范围的音频信号通过)的初级线圈绕组后,一路通过电阻R2后,导出频段范围为F0=L-f0的音频信号, 一路通过电阻R1接地,频段范围为f0的变压器T的次级线圈导出频段范围为f0的音频信号。
实施例二:如图2、4所示,本实用新型的RTR分频的改进电路是这样实现的:包括适用频段范围为f0的变压器T、电阻R1、带有6根插脚的第一壳体7,变压器T的其中一绕组的两接线脚分别为音频输入脚和频段范围为F0的音频信号输出脚,F0=L-f0,L为频段范围为L音频输入信号,变压器T的另一绕组的两接线脚分别为频段范围f0的音频信号输出脚和接地脚,频段范围为F0的音频信号输出脚通过电阻R1与接地脚连接,六根插脚分成平行的两排,每排3根,两排插脚的前后、左右平行设置,编号分别为1、2、3的三根插脚构成其中一排,编号分别为4、5、6的另三根插脚构成另一排,电阻R1和变压器T集成到第一壳体7内,变压器T的音频输入脚、频段范围为F0的音频信号输出脚和通过电阻R1与频段范围为F0的音频信号输出脚连接的接地脚分别构成其中一排插脚的编号分别是1、2、3的三根插脚,另一排插脚中的编号为6的插脚是变压器T的另一绕组的频段范围f0的音频信号输出脚,另一排插脚中的编号为4、5的两根插脚是变压器T的另一绕组的接地脚。
第一壳体7是金属壳体,采用金属壳体,可有效地将变压器T以及电阻R1所构成的电路屏蔽,避免受到外界的干扰。
实施例三:如图3、4所示,本实用新型明的RTR分频的改进电路是这样实现的:
包括适用频段范围为f0的变压器T、电阻R,电阻R的其中一接线脚与变压器T的其中一绕组的其中一接线脚连接,电阻R的另一接线脚与变压器T的另一绕组的其中一接线脚连接,还包括带有六根编号分别为1、2、3、4、5、6的插脚的壳体7,电阻R和变压器T集成到壳体7内,六根插脚分成平行的两排,每排三根,编号分别为1、2、3的三根插脚构成其中一排,编号分别为4、5、6的另三根插脚构成另一排,两排插脚的前后、左右平行设置,变压器T的其中一绕组的另一接线脚和其中一接线脚,以及电阻R的另一根接线脚分别构成其中一排插脚的编号分别是1、2、3的三根插脚,变压器T的另一绕组的另一接线脚和其中一接线脚,以及电阻R的其中一根接线脚分别构成另一排插脚的编号分别是6、5、4的三根插脚。
使用实施例二和三的RTR分频的改进电路技术时,将本实用新型的RTR分频的改进电路安装在带有音频输入端和音频输出端的线路板上(如带有功率放大电路的线路板),采用实施例三的技术时,将变压器T的其中一绕组的另一接线脚即插脚1和其中一接线脚即插脚2分别设定为音频(原始音频)输入脚和低频的频段范围为F0的音频信号输出脚,将变压器T的另一绕组的另一接线脚即插脚6和其中一接线脚即插脚5分别设定为高频的频段范围f0的音频信号输出脚和接地脚,使线路板的频段范围为L音频输入线路与变压器T的其中一绕组的另一接线脚即插脚1连接,线路板的通过电阻R2输出的频段范围为F0的音频信号输出线路与变压器T的其中一绕组的其中一接线脚即插脚2连接,线路板的频段范围为f0的音频信号输出线路与变压器T的另一绕组的另一接线脚即插脚5连接,电阻R1的另一接线脚接地,即插脚3、插脚5接地,然后,线路板的音频输入端与频段范围为L音频输入信号源连接,线路板的频段范围为F0的音频信号输出端(如所输出的是经过功率放大后音频信号)和频段范围为f0的音频信号输出端(如所输出的是经过功率放大后音频信号)分别与相应的声音载荷(喇叭)连通,以便发出不同频段范围的音响。
实施例四:如图5、6所示,本实施例是在实施例2的基础上,包括有带有五根编号分别为1、2、3、4、5的插脚的第二壳体8,电阻R1和变压器T集成到第二壳体8内,五根插脚分成平行的两排,其中一排有两根,编号分别为1、2,另一排有三根,编号分别为4、5、6,变压器T的其中一绕组的频段范围为F0的音频信号输出脚、变压器T的另一绕组的频段范围f0的音频信号输出脚和变压器T的另一绕组的接地脚分别与另一排的三根插脚连接,变压器T的其中一绕组的音频输入脚和通过电阻R与频段范围为F0的音频信号输出脚连接的接地脚分别与其中一排的两根插脚连接。
实施例四的技术使音频信号输入端均位于其中一排的两根插脚上,而音频信号输出端则位于另一排的三根插脚上,配合两根插脚和三根插脚的设计,方便了使用者辨认输入端和输出端,避免连接和设计上的错误。
第二壳体8是金属壳体,采用金属壳体,可有效地将变压器T以及电阻R1所构成的电路屏蔽,避免受到外界的干扰。
实施例五:如图7、8所示,本实施例是在实施例2的基础上,包括有带有四根编号分别为1、2、3、4的插脚的第三壳体9,电阻R1和变压器T集成到第三壳体9内,四根插脚分成平行的两排,每排有两根,其中一排的两根插脚的编号分别为1、2,另一排的两根插脚的编号分别为3、4,变压器T的其中一绕组的频段范围为F0的音频信号输出脚、变压器T的另一绕组的频段范围f0的音频信号输出脚分别与另一排的两根插脚连接,变压器T的其中一绕组的音频输入脚以及并接后的变压器T的另一绕组的接地脚和通过电阻R1与频段范围为F0的音频信号输出脚连接的接地脚分别与其中一排的两根插脚连接。
实施例五的技术可最大化地减少插脚的数量,而有效地降低成本,同时,使音频输入和输出分别位于两排的插脚上,方便了应用。
第三壳体9是金属壳体,采用金属壳体,可有效地将变压器T以及电阻R1所构成的电路屏蔽,避免受到外界的干扰。
实施例六,如图9所示,本实施例是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频段范围为f0的变压器T由两个以上串接的子变压器Tn构成,n=1、2、3、……,从音频信号输入端开始,依次串接的子变压器Tn(T1、T2、……)频段范围f0n(f01、f02、……)依次逐步降低。本实施例n的取值是2。
工作时,如图9所示,频段范围为L的音频信号包含f0高频段范围的音频信号和F0低频段范围的音频信号,其中f0高频段范围的音频信号由高到低由f01、f02、……f0n频段范围的音频信号构成,频段范围为L的音频信号依序通过构成频段范围为f0的变压器T的数个串接的子变压器T1、T2、……Tn,这样,数个串接的子变压器T1、T2、……Tn的初级线圈就会依序将音频信号中的构成f0高频段范围的f01、f02、……f0n频段范围的音频信号过滤,F0低频段范围的音频信号通过初级线圈绕组后,一路通过电阻R2后,导出频段范围为F0=L-f0的音频信号, 一路通过电阻R1接地,数个串接的子变压器T1、T2、……Tn的次级线圈依序导出f01、f02、……f0n频段范围的音频信号。本实施例n的取值是2。

Claims (10)

1.一种RTR分频的改进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适用频段范围为高音频频段范围f0的变压器、电阻R1,音频信号输入端通过适用频段范围为高音频频段范围f0的变压器后,其中一路为其中一分频后的低音频频段范围的音频信号输出端,另一路通过电阻R1接地,适用频段范围为高音频频段范围f0的变压器的次级线圈其中一端,即输出端,为另一分频后的高音频频段范围的音频信号输出端,次级线圈另一端为接地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RTR分频的改进电路,其特征在于,音频信号输入端、音频信号输入端通过适用频段范围为高音频频段范围f0的变压器后的其中一路、通过电阻R1接地的接地端和高音频频段范围的音频信号输出端均是接线脚,次级线圈的接地端是接线脚或者连接在通过电阻R1接地的接地端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RTR分频的改进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有带有6根插脚的第一壳体,电阻R1和变压器集成到第一壳体内,六根插脚分成平行的两排,每排3根,两排插脚的前后、左右平行设置,变压器的音频输入脚、频段范围为F0的音频信号输出脚和通过电阻R1与频段范围为F0的音频信号输出脚连接的接地脚构成其中一排插脚的三根插脚,另一排插脚中的其中一插脚是变压器的另一绕组的频段范围f0的音频信号输出脚,另一排插脚中的另两根插脚是变压器的另一绕组的接地脚。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RTR分频的改进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有带有五根插脚的第二壳体,电阻R1和变压器T集成到第二壳体内,五根插脚分成平行的两排,其中一排有两根,另一排有三根,变压器T的其中一绕组的频段范围为F0的音频信号输出脚、变压器T的另一绕组的频段范围f0的音频信号输出脚和变压器T的另一绕组的接地脚分别与另一排的三根插脚连接,变压器T的其中一绕组的音频输入脚和通过电阻R1与频段范围为F0的音频信号输出脚连接的接地脚分别与其中一排的两根插脚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RTR分频的改进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有带有四根插脚的第三壳体,电阻R1和变压器T集成到第三壳体内,四根插脚分成平行的两排,每排有两根,变压器T的其中一绕组的频段范围为F0的音频信号输出脚、变压器T的另一绕组的频段范围f0的音频信号输出脚分别与另一排的两根插脚连接,变压器T的其中一绕组的音频输入脚以及并接后的变压器T的另一绕组的接地脚和通过电阻R1与频段范围为F0的音频信号输出脚连接的接地脚分别与其中一排的两根插脚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RTR分频的改进电路,其特征在于,频段范围为高音频频段范围f0的变压器T由两个以上串接的子变压器Tn构成,从音频信号输入端开始,依次串接的子变压器Tn,即子变压器T1、T2、……的频段范围f0n依次由高到低逐步降低,n=1、2、3、……。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或4或5或6所述的RTR分频的改进电路,其特征在于,设置有电阻R2,音频信号输入端通过适用频段范围为高音频频段范围f0的变压器后,其中一路通过电阻R2后为其中一分频后的低音频频段范围的音频信号输出端。
8.一种RTR分频的改进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适用频段范围为f0的变压器、电阻R1,电阻R1的其中一接线脚与变压器的其中一绕组的其中一接线脚连接,电阻R1的另一接线脚与变压器的另一绕组的其中一接线脚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RTR分频的改进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有带有6根插脚的第一壳体,电阻R1和变压器集成到第一壳体内,六根插脚分成平行的两排,每排3根,两排插脚的前后、左右平行设置,变压器的其中一绕组的两接线脚以及电阻R1的两根接线脚中的一根接线脚构成其中一排插脚的三根插脚,变压器的另一绕组的两接线脚以及电阻R1的两根接线脚中的另一根接线脚构成另一排插脚的三根插脚。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RTR分频的改进电路,其特征在于,将变压器的其中一绕组的另一接线脚和其中一接线脚分别设定为音频输入脚和低频的频段范围为F0的音频信号输出脚,将变压器的另一绕组的另一接线脚和其中一接线脚分别设定为高频的频段范围f0的音频信号输出脚和接地脚,使线路板的频段范围为L音频输入线路与变压器的其中一绕组的另一接线脚连接,设置有电阻R2,音频信号输入端通过适用频段范围为高音频频段范围f0的变压器后,其中一路通过电阻R2后为其中一分频后的低音频频段范围的音频信号输出端。
CN202222616251.5U 2022-06-18 2022-10-05 一种rtr分频的改进电路 Active CN218603455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523002 2022-06-18
CN2022215230025 2022-06-18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603455U true CN218603455U (zh) 2023-03-10

Family

ID=8540133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616251.5U Active CN218603455U (zh) 2022-06-18 2022-10-05 一种rtr分频的改进电路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60345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4771466A (en) Multidriver loudspeaker apparatus with improved crossover filter circuits
US5185801A (en) Correction circuit and method for improving the transient behavior of a two-way loudspeaker system
JP4310383B2 (ja) 差動オーディオ線受信器
US5598480A (en) Multiple output transformer network for sound reproducing system
Self The Design of Active Crossovers
RU2007105159A (ru) Усилитель для сигналов неэкранированной витой пары
CN218603455U (zh) 一种rtr分频的改进电路
WO1992013388A1 (en) Solid state audio amplifier emulating a tube audio amplifier
CN111769811A (zh) 音频信号处理装置
US4490844A (en) Low frequency transformer
US6993141B2 (en) System for distributing a signal between loudspeaker drivers
US20060078134A1 (en) In-line microphone filter
US6175271B1 (en) Output signal converter for tube amplifiers
CN113965197A (zh) 一种rtr分频方法及电路
US20210112323A1 (en) Multi-chip modules for wireless audio devices
US7085389B1 (en) Infinite slope loudspeaker crossover filter
CN217522824U (zh) 一种改进的rtr分频电路
CN111817738A (zh) 音视频信号处理装置
CN216216837U (zh) 一种rtr分频电路
CN114978153A (zh) 一种rtr分频的改进方法及电路
EP0509048A4 (zh)
US3171891A (en) Amplifier output circuit
US2068685A (en) Transmission of sound currents
CN215933796U (zh) 一种短波宽带大功率合成器
US20120224717A1 (en) Audio cable capable of increasing gain and filtering nois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