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603202U - 唤醒电路、电池装置和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唤醒电路、电池装置和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603202U
CN218603202U CN202222484116.XU CN202222484116U CN218603202U CN 218603202 U CN218603202 U CN 218603202U CN 202222484116 U CN202222484116 U CN 202222484116U CN 218603202 U CN218603202 U CN 21860320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ircuit
battery
voltage output
positive voltage
main contro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484116.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谢绍伟
郎华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ytera Communications Corp Ltd
Original Assignee
Hytera 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ytera Communications Corp Ltd filed Critical Hytera 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484116.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60320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60320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60320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Charge And Discharge Circuits For Batterie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唤醒电路、电池装置和电子设备,其中,唤醒电路应用于电池装置,电池装置包括正电压输出端、负电压输出端,唤醒电路包括电池电源、主控芯片和触发电路,电池电源连接正电压输出端、负电压输出端;主控芯片连接电池电源,并控制电池电源与电池装置的正电压输出端之间的通路是否导通;触发电路连接主控芯片、通讯端和正电压输出端,且响应于电池装置脱离被供电装置,触发电路被配置在第一状态;响应于电池装置安装于被供电装置的初始时段,触发电路被配置在第二状态。上述方案,能够提高唤醒电路的普适性。

Description

唤醒电路、电池装置和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池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唤醒电路、电池装置和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在诸多场景中,电池的激活方式都格外重要。例如,在户外环境中,电池的激活方式可能会影响相关人员的身体健康,甚至生命安全;或者,在常用移动终端设备中,电池的激活方式直观地影响用户的使用体验,如此种种,不一而足。
目前,使用电池时对电池的激活方式一般采用座充充电、充电器充电来进行激活,但是这两种方式对用户的使用带来较多不便,例如,在户外使用备用电池的情况时,只能通过座充充电或者是充电器充电来进行激活,由于环境影响,这两种激活的方式不仅不便,甚至可能出现无法激活备用电池导致该备用电池无法使用的情况。有鉴于此,如何提高唤醒电路的普适性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唤醒电路、电池装置和电子设备,能够提高唤醒电路的普适性。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唤醒电路,唤醒电路应用于电池装置,且电池装置包括正电压输出端、负电压输出端,唤醒电路包括电池电源、主控芯片和触发电路,电池电源,连接正电压输出端、负电压输出端;主控芯片连接电池电源,并控制电池电源与电池装置的正电压输出端之间的通路是否导通;触发电路连接主控芯片和正电压输出端,响应于电池装置脱离被供电装置,触发电路被配置在第一状态;响应于电池装置安装于被供电装置的初始时段,触发电路被配置在第二状态;其中,基于触发电路被配置在第一状态,主控芯片断开电池电源与电池装置的正电压输出端之间的通路;基于触发电路被配置在第二状态,主控芯片导通电池电源与电池装置的正电压输出端之间的通路。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电池装置,包括上述第一方面中的唤醒电路。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电池装置和被供电装置,电池装置为上述中第二方面的电池装置;被供电装置包括正电压输入端、负电压输入端和通讯端,且被供电装置的正电压输入端与负电压输入端之间设置有电容;其中,响应于电池装置安装于被供电装置,电池装置的正电压输出端、负电压输出端和通讯端分别与被供电装置的正电压输入端、负电压输入端和通讯端连接。
上述方案,唤醒电路应用于电池装置,且电池装置包括正电压输出端、负电压输出端,唤醒电路包括电池电源、主控芯片和触发电路,电池电源,连接正电压输出端、负电压输出端;主控芯片连接电池电源,并控制电池电源与电池装置的正电压输出端之间的通路是否导通;触发电路连接主控芯片和正电压输出端,响应于电池装置脱离被供电装置,触发电路被配置在第一状态;响应于电池装置安装于被供电装置的初始时段,触发电路被配置在第二状态;其中,基于触发电路被配置在第一状态,主控芯片断开电池电源与电池装置的正电压输出端之间的通路;基于触发电路被配置在第二状态,主控芯片导通电池电源与电池装置的正电压输出端之间的通路,一方面,由于无需通过可控原件对唤醒电路进行激活,有助于提升唤醒电路的使用场景,另一方面由于触发电路的状态由触发电路和正电压输出端上的信号而改变,有助于提升使用唤醒电路的便利性。故此,能够提高唤醒电路的普适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唤醒电路一实施例的电路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唤醒电路另一实施例的电路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电池装置一实施例的框架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电子设备一实施例的框架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电子设备;
10-电池装置;20-被供电装置;21-被供电装置的通讯端;22-被供电装置的正电压输入端;23-被供电装置的负电压输入端;24-电容;25-第三电阻;26-控制系统;
100-唤醒电路;110-电池电源;120-主控芯片;121-电源端;122-主控芯片的通讯端;123-控制端;124-检测端;130-触发电路;131-第一触发支路;1311-第一电阻;1312-控制节点;1313-单向导通件;132-第二触发支路;1321-第二电阻;1322-第一开关;13221-第一开关的控制端;140-稳压器;150-第二开关;151-第二开关的控制端;160-检测电阻;200-通讯端;300-正电压输出端;400-负电压输出端。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的方案进行详细说明。
以下描述中,为了说明而不是为了限定,提出了诸如特定系统结构、接口、技术之类的具体细节,以便透彻理解本申请。
本文中术语“系统”和“网络”在本文中常被可互换使用。本文中术语“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另外,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多个该特征。本文中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此外,本文中的“多”表示两个或者多于两个。
请参阅图1,图1是本申请唤醒电路一实施例的电路示意图,如图1所示,唤醒电路100应用于电池装置10,电池装置10包括正电压输出端300、负电压输出端400,唤醒电路100包括电池电源110、主控芯片120和触发电路130,电池电源110连接正电压输出端300、负电压输出端400,主控芯片120连接电池电源110,并控制电池电源110与电池装置10的正电压输出端300之间的通路是否导通;触发电路130连接主控芯片120和正电压输出端300,且响应于电池装置10脱离被供电装置20,触发电路130被配置在第一状态;响应于电池装置10安装于被供电装置20的初始时段,触发电路130被配置在第二状态;其中,基于触发电路130被配置在第一状态,主控芯片120被配置进入休眠状态,断开电池电源110与电池装置10的正电压输出端300之间的通路;基于触发电路130被配置在第二状态,主控芯片120被配置进入激活状态,导通电池电源110与电池装置10的正电压输出端300之间的通路。
在一个具体实施场景中,电池电源110与电池装置10的正电压输出端300可以是导通状态,也可以是断开状态,电池装置10安装于被供电装置20的初始时段,即电池电源110与电池装置10的正电压输出端300从断开状态转换为导通状态的时段。
在一个具体实施场景中,激活状态是主控芯片120从休眠状态到工作状态之间进行转变的状态,当主控芯片120被配置进入激活状态,并激活成功之后,唤醒电路100开始工作,即应用于电池装置10的唤醒电路100开始工作,电池装置10开始向被供电装置20放电。
在一个实施场景中,主控芯片120可以选用电量计,电量计是根据法拉第定律,用电极上发生反应的物质的量可以精确计算出通过电路的电量。利用这个原理设计出的用于测量电路中所通过电量的装置,称为“电量计”或“库仑计”。常用电量计有“银电量计”、“气体电量计”等。电量计按其位置来分,可以分为两种:电池侧电量计和系统侧电量计。电池侧电量计是电量计量芯片直接设计在电池组中,电量计芯片永远检测一个电池,能够实时检测电池的充放电、自放电和自身老化等等,该种电量计比较精确,但是成本较高,电池接口复杂,系统对电池的兼容性较差。系统侧电量计是指电量计设计在系统侧而不是在电池组里,这样可以避免电池组的重新设计,减小的电池的管脚,系统可以兼容更多的电池。电量计可以根据电量计位置选择,电量计也可以选择用意法半导体带库仑计的电池监控芯片,电量计还可以选择用电池电量计和锂/镍化学电池充电器集成器件,它可以通过1-Wire接口与主系统进行通信,以读取电压、温度等测量信息。电量计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在此不做具体限定。
请参阅图2,图2是本申请唤醒电路另一实施例的电路示意图,如图2所示,主控芯片120包括电源端121(Vin),电源端121连接电池电源110,其中,电池电源110通过主控芯片120的电源端121向主控芯片120供电,以使主控芯片120实时监控电池电源110的状态。
响应于电池装置10脱离被供电装置20,触发电路130被配置在第一状态,并且基于触发电路130被配置在第一状态,主控芯片120被配置进入休眠状态,断开电池电源110与电池装置10的正电压输出端300之间的通路。当断开电池电源110与电池装置10的正电压输出端300之间的通路,即主控芯片120进入休眠状态后,主控芯片120还是能够监控电池电源110的电量,上述方式,主控芯片120即使在休眠状态下,还是能够监控电池电源110的电量,且其监控的电池电源110的状态比较准确,进一步提高唤醒电路100的适用性。
在一个具体实施场景中,响应于电池装置10安装于被供电装置20的初始时段,触发电路130被配置在第二状态;基于触发电路130被配置在第二状态,主控芯片120被配置进入激活状态,导通电池电源110与电池装置10的正电压输出端300之间的通路。上述方式,通过触发电路130被配置在第二状态,主控芯片120被配置进入激活状态,由此导通电池电源110与电池装置10的正电压输出端300之间的通路,进而使电池装置10的正电压输出端300可以输出电压。
在一个实施场景中,唤醒电路100还包括稳压器140(low dropout regulator,LDO),其中,电池电源110通过稳压器140而连接主控芯片120和触发电路130,稳压器140一般使用在其饱和区域内运行的晶体管或场效应管,从应用的输入电压中减去超额的电压,产生经过调节的输出电压。需要说明的是,压降电压是指稳压器140将输出电压维持在其额定值上下100mV之内所需的输入电压与输出电压差额的最小值。上述方式,通过使用稳压器140一方面可以输出预设电压,另一方面稳压器140的成本低,噪音低,并且静态电流小,在降低使用成本的同时,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
在一个实施场景中,唤醒电路100还包括检测电阻160,由于唤醒电路100在流通后需要检测正常工作的电压,由此可以通过检测电阻160检测唤醒电路100工作后的电流,进而通过电流计算电压,检测正常工作时唤醒电路100的电压。检测唤醒电路100的电压也可以通过其他的方式,示例性地,可以用万用表来测量得到对应电压等。检测唤醒电路100的电压的方式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在此不做具体限定。
在一个实施场景中,主控芯片120包括控制端123(CTL),唤醒电路100进一步包括第二开关150,电池电源110通过第二开关150连接电池装置10的正电压输出端300,且主控芯片120的控制端123连接第二开关150的控制端123。第二开关150可以是三极管,第二开关150还可以是场效应管,例如,金属半导体场效应晶体管(Metal-Oxide-SemiconductorField-Effect Transistor,MOSFET,简称MOS晶体管),进一步地,MOS晶体管包括N沟道MOS晶体管和P沟道MOS晶体管,可以根据实际应用选择N沟道MOS晶体管作为第二开关150,也可以选择P沟MOS晶体管作为第二开关150,第二开关150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在此不做具体限定。示例性地,第二开关150为N沟道MOS晶体管,N沟道导通条件为Ug>Us,Ugs>Ugs(th)时导通,其中,Ug表示N沟道MOS晶体管的栅极G的电压,Us表示N沟道MOS晶体管的源极S的电压,Ugs表示N沟道MOS晶体管的栅极G和源极S之间的电压差,Ugs(th)表示N沟道MOS晶体管的导通电压。主控芯片120的控制端123连接N沟道MOS晶体管的栅极G,当触发电路130被配置在第一状态,主控芯片120被配置进入休眠状态,即主控芯片120的控制端123不向N沟道MOS晶体管的栅极G输出电压,则不能满足N沟道导通条件,电池电源110与电池装置10的正电压输出端300之间不导通;当触发电路130被配置在第二状态,主控芯片120被配置进入激活状态,则主控芯片120的控制端123向N沟道MOS晶体管的栅极G输出高电压(相较于电池电源110电压),因此满足N沟道导通条件,电池电源110与电池装置10的正电压输出端300之间导通。
在一个实施场景中,主控芯片120包括通讯端122(Serial Data,SDA),SDA指的是I2C总线的数据信号线,主控芯片的通讯端122连接电池装置10的通讯端200以构成通讯通路,当触发电路130被配置在第一状态,主控芯片120被配置进入休眠状态,则主控芯片的通讯端122不进行任何工作;触发电路130被配置在第二状态,主控芯片120被配置进入激活状态,则导通电池电源110与电池装置10的正电压输出端300之间的通路,主控芯片的通讯端122开始传送数据。
在一个实施场景中,主控芯片120包括检测端124,检测端124用于检测电压,如图2所示,主控芯片120通过检测端124检测唤醒电路100电压,进而保持唤醒电路100电压的正常,检测端124可以设置为一个,检测端124也可以设置为多个,检测端124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设置,在此不做具体限定。
在一个实施场景中,触发电路130包括第一触发支路131和第二触发支路132,第一触发支路131设置在电池电源110与电池装置10的正电压输出端300之间;第二触发支路132设置在电池电源110与通讯通路之间,且第一触发支路131控制节点连接第二触发支路132并控制第二触发支路132是否导通;其中,响应于电池装置10脱离被供电装置20,正电压输出端300被配置成浮接,基于正电压输出端300处于浮接状态,第一触发支路131控制节点控制第二触发支路132断开,电池电源110被配置成停止向通讯通路供电,主控芯片的通讯端122和电池装置10的通讯端200被配置成逻辑低电平,基于主控芯片的通讯端122在预定时长内被配置成逻辑低电平,主控芯片120确定触发电路130被配置在第一状态,主控芯片120被配置进入休眠状态,断开电池电源110与电池装置10的正电压输出端300之间的通路;响应于电池装置10安装于被供电装置20的初始时段,正电压输出端300连接被供电装置20的正电压输入端22,并根据被供电装置的正电压输入端22与被供电装置的负电压输入端23之间的电容24而被配置为逻辑低电平,第一触发支路131控制节点控制第二触发支路132导通,电池电源110被配置成向通讯通路供电,主控芯片的通讯端122和电池装置10的通讯端200被配置产生上升沿的激活脉冲,主控芯片120确定触发电路130被配置在第二状态,主控芯片120被配置进入激活状态,导通电池电源110与电池装置10的正电压输出端300之间的通路。上述方式,通过触发电路130中的两支触发支路,根据电池装置10与被供电装置20的安装状态,激活主控芯片120进行工作,进而提高了唤醒电路100的实用性。
可以理解的是,主控芯片的通讯端122可以在预定时长内被配置成逻辑低电平,预定时长可以实际需求进行设置,示例性地,预定时长可以设置为0.2秒、1秒等等,在此不做具体限定。上述方式,主控芯片的通讯端通过在预定时长内被配置成逻辑低电平,可有效防止外部微短路误动作而导致电源电池对外漏电,有助于提升唤醒电路的使用场景。
在一个具体实施场景中,第一触发支路131包括第一电阻1311和单向导通件1313,第一电阻1311和单向导通件1313串联在电池电源110与电池装置10的正电压输出端300之间,第一电阻1311与单向导通件1313之间的连接节点作为第一触发支路131的控制节点1312,第一触发支路131通过控制节点1312连接第二触发支路132并控制第二触发支路132是否导通。第一电阻1311可以起到限流的作用。单向导通件1313可以是单向可控硅及整流桥,单向导通件1313也可以是二极管,二极管根据材料可以分为硅二极管、锗二极管、砷二极管等;二极管根据结构可以分为点接触二极管、面接触二极管等;二极管根据用途可以分为整流二极管、检波二极管、稳压二极管、变容二极管、发光二极管、光电二极管等。单向导通件1313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在此不作具体限定。
在一个具体实施场景中,第二触发支路132包括第二电阻1321和第一开关1322,第二电阻1321和第一开关1322串联在电池电源110与电池装置10的通讯通路之间,第一开关的控制端13221连接控制节点1312。第二电阻1321可以起到限流的作用,第一开关1322可以是三极管,第一开关1322还可以是MOS晶体管,进一步地,可以根据实际应用选择N沟道MOS晶体管作为第一开关1322,也可以选择P沟道MOS晶体管作为第一开关1322,第一开关1322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在此不做具体限定。示例性地,第一开关1322为P沟道MOS晶体管,P沟道导通条件为Ug<Us,Ugs<Ugs(th)时导通,其中,Ug表示P沟道MOS晶体管的栅极G的电压,Us表示P沟道MOS晶体管的源极S的电压,Ugs表示P沟道MOS晶体管的栅极G和源极S之间的电压差,Ugs(th)表示P沟道MOS晶体管的导通电压,P沟MOS晶体管的栅极G为第一开关的控制端13221,其与控制节点1312连接,当触发电路130被配置在第一状态,主控芯片120被配置进入休眠状态,断开电池电源110与电池装置10的正电压输出端300之间的通路,由于单向导通件1313的单向导通特性,当给单向导通件1313的阳极和阴极加上反向电压时,单向导通件1313截止,则不能满足P沟道导通条件;当触发电路130被配置在第二状态,主控芯片120被配置进入激活状态,由于单向导通件1313的单向导通特性,给单向导通件1313的阳极和阴极加上正向电压时,单向导通件1313导通,使各路满足P沟道导通条件,则电池电源110与电池装置10的正电压输出端300之间的通路导通。
上述方案,唤醒电路100应用于电池装置10,且电池装置10包括正电压输出端300、负电压输出端400,唤醒电路100包括电池电源110、主控芯片120和触发电路130,电池电源110连接正电压输出端300、负电压输出端400;主控芯片120连接电池电源110,并控制电池电源110与电池装置10的正电压输出端300之间的通路是否导通;触发电路130连接主控芯片120和正电压输出端300,响应于电池装置10脱离被供电装置20,触发电路130被配置在第一状态;响应于电池装置10安装于被供电装置20的初始时段,触发电路130被配置在第二状态;其中,基于触发电路130被配置在第一状态,主控芯片120断开电池电源110与电池装置10的正电压输出端300之间的通路;基于触发电路130被配置在第二状态,主控芯片120导通电池电源110与电池装置10的正电压输出端300之间的通路,一方面,由于无需通过可控原件对唤醒电路100进行激活,有助于提升唤醒电路100的使用场景,另一方面由于触发电路130的状态由触发电路130和正电压输出端300上的信号而改变,有助于提升使用唤醒电路100的便利性。故此,能够提高唤醒电路100的普适性。
请参阅图3,图3是本申请电池装置一实施例的框架示意图,如图3所示,电池装置10包括唤醒电路100、正电压输出端300、负电压输出端400和通讯端200,唤醒电路100可以参考前述任一唤醒电路100实施例中的结构。
上述方案,唤醒电路100应用于电池装置10,且电池装置10包括正电压输出端300、负电压输出端400,唤醒电路100包括电池电源110、主控芯片120和触发电路130,电池电源110连接正电压输出端300、负电压输出端400;主控芯片120连接电池电源110,并控制电池电源110与电池装置10的正电压输出端300之间的通路是否导通;触发电路130连接主控芯片120和正电压输出端300,响应于电池装置10脱离被供电装置20,触发电路130被配置在第一状态;响应于电池装置10安装于被供电装置20的初始时段,触发电路130被配置在第二状态;其中,基于触发电路130被配置在第一状态,主控芯片120断开电池电源110与电池装置10的正电压输出端300之间的通路;基于触发电路130被配置在第二状态,主控芯片120导通电池电源110与电池装置10的正电压输出端300之间的通路,一方面,由于无需通过可控原件对唤醒电路100进行激活,有助于提升唤醒电路100的使用场景,另一方面由于触发电路130的状态由触发电路130和正电压输出端300上的信号而改变,有助于提升使用唤醒电路100的便利性。故此,能够提高唤醒电路100的普适性。
请参阅图4,图4是本申请电子设备一实施例的框架示意图,如图4所示,电子设备1包括电池装置10和被供电装置20,电池装置10为前述任一电池装置10实施例中的结构,被供电装置20,包括被供电装置的正电压输入端22、被供电装置的负电压输入端23和被供电装置的通讯端21,且被供电装置的正电压输入端22与被供电装置的负电压输入端23之间设置有电容24;其中,响应于电池装置10安装于被供电装置20,电池装置10的正电压输出端300、负电压输出端400和通讯端200分别与被供电装置的正电压输入端22、被供电装置的负电压输入端23和被供电装置的通讯端21连接。
请结合参阅图2,在一个具体实施场景中,被供电装置20包括第三电阻25和控制系统26,第三电阻25可以用于维持被供电装置20的通讯端21可以正常进行通信工作,第三电阻25与被供电装置的通讯端21连接,控制系统26可以包括电源系统、中央处理器(centralprocessing unit,CPU)等,电源系统是由整流设备、直流配电设备、蓄电池组、直流变换器、机架电源设备等和相关的配电线路组成的总体。电源系统为各种电机提供各种高、低频交、直流电源,维护电机系统的平稳运行;CPU作为计算机系统的运算和控制核心,是信息处理、程序运行的最终执行单元。
上述方案,唤醒电路100应用于电池装置10,且电池装置10包括正电压输出端300、负电压输出端400,唤醒电路100包括电池电源110、主控芯片120和触发电路130,电池电源110连接正电压输出端300、负电压输出端400;主控芯片120连接电池电源110,并控制电池电源110与电池装置10的正电压输出端300之间的通路是否导通;触发电路130连接主控芯片120和正电压输出端300,响应于电池装置10脱离被供电装置20,触发电路130被配置在第一状态;响应于电池装置10安装于被供电装置20的初始时段,触发电路130被配置在第二状态;其中,基于触发电路130被配置在第一状态,主控芯片120断开电池电源110与电池装置10的正电压输出端300之间的通路;基于触发电路130被配置在第二状态,主控芯片120导通电池电源110与电池装置10的正电压输出端300之间的通路,一方面,由于无需通过可控原件对唤醒电路100进行激活,有助于提升唤醒电路100的使用场景,另一方面由于触发电路130的状态由触发电路130和正电压输出端300上的信号而改变,有助于提升使用唤醒电路100的便利性。故此,能够提高唤醒电路100的普适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装置具有的功能或包含的模块可以用于执行上文方法实施例描述的方法,其具体实现可以参照上文方法实施例的描述,为了简洁,这里不再赘述。
上文对各个实施例的描述倾向于强调各个实施例之间的不同之处,其相同或相似之处可以互相参考,为了简洁,本文不再赘述。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方法和装置,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方式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模块或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方式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申请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

Claims (10)

1.一种唤醒电路,应用于电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装置包括正电压输出端、负电压输出端,所述唤醒电路包括:
电池电源,连接所述正电压输出端、负电压输出端;
主控芯片,连接电池电源,并控制所述电池电源与所述电池装置的正电压输出端之间的通路是否导通;
触发电路,连接所述主控芯片和所述正电压输出端,其中,响应于所述电池装置脱离被供电装置,所述触发电路被配置在第一状态;响应于所述电池装置安装于所述被供电装置的初始时段,所述触发电路被配置在第二状态;
其中,基于所述触发电路被配置在所述第一状态,所述主控芯片断开所述电池电源与所述电池装置的所述正电压输出端之间的通路;基于所述触发电路被配置在所述第二状态,所述主控芯片导通所述电池电源与所述电池装置的所述正电压输出端之间的通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唤醒电路,其特征在于,
所述主控芯片包括电源端,连接所述电池电源,其中,所述电池电源通过所述电源端向所述主控芯片供电,以使所述主控芯片实时监控所述电池电源的状态。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唤醒电路,其特征在于,
所述主控芯片包括通讯端,连接所述电池装置的所述通讯端以构成通讯通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唤醒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触发电路包括:
第一触发支路,设置在所述电池电源与所述电池装置的所述正电压输出端之间;
第二触发支路,设置在所述电池电源与所述通讯通路之间,其中,所述第一触发支路控制节点连接所述第二触发支路并控制所述第二触发支路是否导通;
其中,响应于所述电池装置脱离所述被供电装置,所述正电压输出端被配置成浮接,所述第一触发支路控制节点控制所述第二触发支路断开,所述触发电路被配置在所述第一状态,所述主控芯片断开所述电池电源与所述电池装置的所述正电压输出端之间的通路;
响应于所述电池装置安装于所述被供电装置的初始时段,所述正电压输出端连接所述被供电装置的正电压输入端,所述第一触发支路控制节点控制所述第二触发支路导通,所述触发电路被配置在所述第二状态,所述主控芯片导通所述电池电源与所述电池装置的所述正电压输出端之间的通路。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唤醒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触发支路包括:
第一电阻;
单向导通件,其中,所述第一电阻和所述单向导通件串联在所述电池电源与所述电池装置的所述正电压输出端之间,所述第一电阻与所述单向导通件之间的连接节点作为第一触发支路的控制节点;
所述第一触发支路通过所述控制节点连接所述第二触发支路并控制所述第二触发支路是否导通。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唤醒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触发支路包括:
第二电阻;
第一开关,其中,所述第二电阻和所述第一开关串联在所述电池电源与所述电池装置的所述通讯通路之间,所述第一开关的控制端连接所述控制节点。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唤醒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唤醒电路还包括:
稳压器,其中,所述电池电源通过所述稳压器而连接所述主控芯片和所述触发电路。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唤醒电路,其特征在于,
所述主控芯片包括控制端;
所述唤醒电路还包括第二开关,所述电池电源通过所述第二开关连接所述电池装置的所述正电压输出端,且所述主控芯片的所述控制端连接所述第二开关的控制端。
9.一种电池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8任意一项所述的唤醒电路。
10.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电池装置,其中,所述电池装置为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池装置;
被供电装置,包括正电压输入端、负电压输入端和通讯端,其中,所述被供电装置的正电压输入端与负电压输入端之间设置有电容;
其中,响应于所述电池装置安装于所述被供电装置,所述电池装置的正电压输出端、负电压输出端和通讯端分别与所述被供电装置的正电压输入端、负电压输入端和通讯端连接。
CN202222484116.XU 2022-09-19 2022-09-19 唤醒电路、电池装置和电子设备 Active CN21860320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484116.XU CN218603202U (zh) 2022-09-19 2022-09-19 唤醒电路、电池装置和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484116.XU CN218603202U (zh) 2022-09-19 2022-09-19 唤醒电路、电池装置和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603202U true CN218603202U (zh) 2023-03-10

Family

ID=8540142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484116.XU Active CN218603202U (zh) 2022-09-19 2022-09-19 唤醒电路、电池装置和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60320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098652B (zh) 一种手机、手机主体装置及手机续航装置
TWI600245B (zh) 電源供應電路、電源供應系統以及電源供應方法
US9595847B2 (en) Uninterrupted lithium battery power supply system
US8203312B2 (en) Battery pack and control method
CN101431547B (zh) 移动电话终端和充电系统
US6714016B2 (en) Method for displaying information concerning power consumption and electronic device
CN100559326C (zh) 低电压检测系统
KR20000017499A (ko) 전지 보호 회로 및 전자 장치
JPWO2009072281A1 (ja) 電源管理回路
CN109066888B (zh) 一种带温度保护的充电控制电路及电子产品
KR20190043422A (ko) 배터리팩 및 그것을 포함하는 전력 시스템
KR102640582B1 (ko) 스마트 배터리 디바이스 및 전자 디바이스
US20120091812A1 (en) Power switching device
CN218603202U (zh) 唤醒电路、电池装置和电子设备
US8030896B2 (en) Multi-output voltage battery module and electronic device using the same
CN209766595U (zh) 一种超长待机设备
JP2011034163A (ja) 携帯式コンピュータの消費電力の制御方法
CN110928392A (zh) 供电控制装置和电子设备
CN110365082B (zh) 电源管理电路、电子设备及电源管理方法
CN211349294U (zh) 供电控制装置和电子设备
JP5572484B2 (ja) 電圧監視回路および電池電源装置
KR101864021B1 (ko) Dsrc용 etc obu 시스템
CN213937520U (zh) 一种用于机器人充电的充电桩
CN215343984U (zh) 充电电路以及充电装置
CN214337577U (zh) 一种移动终端的供电电路以及移动终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