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602624U - 装配箱、供电设备及储能一体机 - Google Patents

装配箱、供电设备及储能一体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602624U
CN218602624U CN202222539420.XU CN202222539420U CN218602624U CN 218602624 U CN218602624 U CN 218602624U CN 202222539420 U CN202222539420 U CN 202222539420U CN 218602624 U CN218602624 U CN 21860262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ox
functional module
assembly
power supply
strip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539420.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赵密
陈熙
陈俊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Ecoflow Technology Ltd
Original Assignee
Ecoflow Technology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Ecoflow Technology Ltd filed Critical Ecoflow Technology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539420.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60262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60262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60262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Battery Mounting, Suspending (AREA)

Abstract

本申请适用于装配技术领域,提供一种装配箱、供电设备及储能一体机,储能一体机包括主机和供电设备,供电设备包括功能模块和装配箱,装配箱包括箱体、凸条、箱盖和压紧件;箱体被配置为容置功能模块;凸条设于箱体的内壁,并被配置为与功能模块的第一侧壁相抵持;箱盖与箱体相适配;压紧件固定于箱盖,且被配置为在箱盖盖设于箱体时,抵持于功能模块的顶面和相对于第一侧壁的第二侧壁。如此设置,在装配供电设备时,即可同时实现凸条和压紧件对电池模块的抵持效果,以实现电池模块在装配箱中的限位,无需额外布置凸条和压紧件,简化了装配箱和电池模块的装配步骤,提高了由装配箱和电池模块组成的供电设备的装配效率。

Description

装配箱、供电设备及储能一体机
技术领域
本申请属于装配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装配箱、供电设备及储能一体机。
背景技术
供电设备通常由电池模块和装配箱组成,电池模块限位在装配箱中,以减少供电设备在运输过程中发生碰撞的现象,从而防止供电设备损坏。
相关技术中,供电设备装配时,一般先将电池模块容置于装配箱的箱体中,然后在箱体中布置多个压条,最后将装配箱的箱盖固定于箱体,使得电池模块的各个表面抵持于对应的压条,以通过压条实现限位,从而实现装配箱对电池模块的限位效果。然而,通过压条来实现对电池模块的限位,需采用较多的压条,如此使得压条的布置操作较为繁琐、复杂,致使供电设备的装配效率较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装配箱、供电设备及储能一体机,旨在解决相关技术中,压条的布置操作繁琐、复杂致使供电设备的装配效率低下的技术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实施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装配箱,包括:
箱体,箱体被配置为容置功能模块;
凸条,凸条设于箱体的内壁,并被配置为与功能模块的第一侧壁相抵持;
箱盖,箱盖与箱体相适配;
压紧件,压紧件固定于箱盖,且被配置为在箱盖盖设于箱体时,抵持于功能模块的顶面和相对于第一侧壁的第二侧壁。
在一些实施例中,压紧件包括:
压条,压条固定于箱盖,并被配置为在箱盖盖设于箱体时抵持于功能模块的顶面;
弯折条,弯折条连接于压条,且被配置为在箱盖盖设于箱体时抵持于第二侧壁。
在一些实施例中,弯折条远离压条的一端弯折设有引导部,引导部被配置为远离第二侧壁延伸设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压条包括:
固定部,固定部固定于箱盖;
抵持部,抵持部连接于弯折条,并被配置为抵持功能模块的顶面;
连接部,连接部位于固定部和抵持部之间,并与固定部和抵持部均连接,固定部和抵持部均相对于连接部弯折设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固定部的相对两端分别设有连接部,相对两端的连接部分别连接于抵持部的相对两端。
在一些实施例中,固定部的相对两端分别设有连接部,相对两端的连接部分别设有抵持部,相对两端的抵持部间隔设置,且相向或背向延伸设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抵持部的相对两端分别设有连接部,相对两端的连接部分别设有固定部,相对两端的固定部间隔设置,且相向或背向延伸设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压紧件用于抵持功能模块的一侧设有缓冲条,缓冲条被配置为在箱盖盖设于箱体时抵持于功能模块。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供电设备,包括电池模块和装配箱,电池模块容置于装配箱的箱体内,电池模块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装配箱的凸条抵持于第一侧壁,装配箱的压紧件抵持于电池模块的顶面和第二侧壁。
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储能一体机,包括主机和至少一个供电设备,供电设备设置于主机,且与主机电性连接。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装配箱、供电设备及储能一体机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装配箱,凸条设于箱体的内壁,压紧件固定于箱盖,这样,在将功能模块容置于箱体中,且将箱盖与箱体相适配固定时,即可同时使得凸条和压紧件分别抵持于功能模块的相对设置的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且压紧件还抵持于功能模块的顶面,从而实现功能模块在装配箱中的限位,无需在固定箱盖和箱体前依次布置凸条和压紧件,简化了装配箱和功能模块的装配步骤,提高了由装配箱和功能模块组成的供电设备的装配效率。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供电设备,在装配供电设备的过程中,也即是在将电池模块容置于箱体中,且将箱盖与箱体相适配固定时,即可同时使得凸条和压紧件分别抵持电池模块的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且压紧件还抵持于电池模块的顶面,从而实现电池模块在装配箱中的限位,如此额外布置凸条和压紧件,简化了供电设备的装配步骤,有助于提高供电设备的装配效率。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储能一体机,在装配供电设备的过程中,可同时实现电池模块在装配箱中的限位效果,而无需额外布置凸条和压紧件,如此简化了储能一体机的装配步骤,有助于提高储能一体机的装配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储能一体机的立体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供电设备的立体示意图;
图3为图2所示的供电设备的分解图;
图4为图2提供的供电设备的装配箱的箱盖和压紧件配合的立体示意图;
图5为图4提供的箱盖的压紧件的立体示意图;
图6为图5提供的压紧件的侧视图;
图7为图2提供的供电设备的装配箱的箱体和凸条配合的立体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压紧件的侧视图;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压紧件的侧视图;
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压紧件的侧视图;
图1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压紧件的侧视图。
其中,图中各附图标记:
1000-供电设备; 2000-主机; 100-装配箱;
1001-限位空间; 10-箱体; 11-底板;
12-围挡板; 20-凸条; 20a-第一凸条;
20b-第二凸条; 20c-第三凸条; 30-箱盖;
40-压紧件; 41-压条; 411-固定部;
412-抵持部; 413-连接部; 42-弯折条;
421-引导部; 422-本体部; 50-缓冲条;
200-功能模块; 2001-第一侧壁; 2002-第二侧壁;
2003-顶面; 2004-第三侧壁。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申请,而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其中,两个以上包含两个。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相关技术中,供电设备装配时,一般先将电池模块容置于装配箱的箱体中,然后在箱体中布置多个压条,最后将装配箱的箱盖固定于箱体,使得电池模块的各个表面抵持于对应的压条,以通过压条实现限位,从而实现装配箱对电池模块的限位效果。然而,通过压条来实现对电池模块的限位,需采用较多的压条,如此使得压条的布置操作较为繁琐、复杂,致使供电设备的装配效率较低。
鉴于此,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装配箱、供电设备及储能一体机,通过将凸条设置在箱体的内壁,将压紧件固定于箱盖,这样,在装配供电设备的过程中,即可同时实现电池模块在装配箱中的限位,无需在固定箱盖和箱体前依次布置凸条和压紧件,简化了装配箱和电池模块的装配步骤,提高了由装配箱和电池模块组成的供电设备的装配效率。
以下结合具体附图及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请一并参阅图1至图3,本申请实施例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装配箱100。
在此需要说明的是,该装配箱100应用于供电设备1000,其中,供电设备1000包括电池模块和装配箱100,装配箱100用于容置电池模块,并对电池模块实现限位。当然,装配箱100还可以应用于装配除电池模块外的其他功能模块200。其中,电池模块20由多个电池单体串联、并联或混联形成,混联包括并联和串联。
在此还需要说明的是,供电设备1000应用于储能一体机中,其中,储能一体包括供电设备1000和主机2000,供电设备1000设置于主机2000上,主机2000电性连接于供电设备1000,并用于供使用者管理供电设备1000,以使供电设备1000进行电能的存储和输出。具体的,主机2000用于交直流转换,可将与主机2000连接的供电设备1000中存储的直流电输出给其他直流设备使用以及转化为交流电并输出给其他交流设备使用或直接向电网输送电力。主机2000还可以将电网等中的交流电转化为直流电存储于与主机2000电连接的供电设备1000中,以及将光伏板等转化的直流电输送至与主机2000电连接的供电设备1000内存储。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一并参阅图2至图4,装配箱100包括箱体10、凸条20、箱盖30和压紧件40。具体地,箱体10被配置为容置功能模块200。凸条20设于箱体10的内壁,凸条20被配置为与功能模块200的第一侧壁2001相抵持。箱盖30与箱体10相适配。压紧件40固定于箱盖30,压紧件40被配置为:在箱盖30盖设于箱体10时,压紧件40抵持于功能模块200的顶面2003以及功能模块200的相对于第一侧壁2001的第二侧壁2002。
箱体10被配置为一端具有开口的空心结构,以使功能模块200能够容置、限位于箱体10的内腔中,箱盖30能够适配地盖合于箱体10的开口处。例如,如图2和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箱体10被配置为沿Z轴方向的一端具有开口的空心结构,箱盖30沿Z轴方向盖合于箱体10的开口处,也即是,箱体10和箱盖30的盖合方向平行于沿Z轴方向。其中,如图2和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箱盖30设置为板状结构,当然,根据实际的应用需求,箱盖30还可设置为一端具有开口的空心结构,箱盖30和箱体10相适配固定时,箱盖30的开口处与箱体10的开口处配合。
“功能模块200的顶面2003”、“第一侧壁2001”和“第二侧壁2002”均表示为功能模块200的外壁。其中,“功能模块200的顶面2003”指的是功能模块200沿箱体10和箱盖30的盖合方向朝向箱盖30的一侧,也即是图2中,功能模块200沿Z轴方向朝向箱盖30的一侧,如此设置,当箱盖30与箱体10相适配盖合时,箱盖30能够使压紧件40抵持功能模块200的顶面2003。功能模块200的“第一侧壁2001”和“第二侧壁2002”分别设于功能模块200沿Y轴方向的相对两侧。
其中,Z轴、Y轴和X轴用于共同组成三维坐标系,Z轴方向、Y轴方向和X轴方向两两大致垂直。示例性地,如图2和图3所示,功能模块200大致呈长方体结构,供电设备1000整体也大致呈长方体结构,本实施例中,Z轴方向、Y轴方向和X轴方向均可以是功能模块200的长度方向、宽度方向和厚度方向中的任意一个方向,例如,如图2和图3所示,Z轴方向为功能模块200的厚度方向,Y轴方向为功能模块200的宽度方向,X轴方向为功能模块200的长度方向,其中,Z轴方向、Y轴方向和X轴方向同时也分别是供电设备1000的厚度方向、宽度方向和长度方向。当然,根据实际的设计需求,Z轴方向、Y轴方向和X轴方向也可分别是功能模块200的高度方向、长度方向和宽度方向。上述仅为方向的示例性说明,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的功能模块200和供电设备1000的具体结构。
其中,凸条20可与箱体10的内壁一体连接,例如凸条20凸起成型于箱体10的内壁。或者,凸条20与箱体10的内壁之间还可分体连接,例如凸条20与箱体10的内壁之间通过螺栓紧固、焊接等方式实现连接。压紧件40也可以与箱盖30一体连接,例如压紧件40凸设于箱盖30。或者,压紧件40还可与箱盖30分体连接,例如压紧件40与箱盖30之间通过螺栓紧固、焊接等方式实现连接。
可选地,如图4所示,压紧件40固定于箱盖30沿Z轴方向的内壁,当然,在其他的实施例中,压紧件40还可固定于箱盖30的除了其内壁之外的其他位置。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装配箱100,在将功能模块200容置于箱体10中,且将箱盖30与箱体10相适配固定时,也即是完成装配箱100和功能模块200之间的装配操作时,即可同时使得凸条20和压紧件40分别抵持于功能模块200的相对设置的第一侧壁2001和第二侧壁2002,且压紧件40还抵持于功能模块200的顶面2003,从而实现功能模块200在装配箱100中的限位,无需在固定箱盖30和箱体10前依次布置凸条20和压紧件40,这样简化了装配箱100和功能模块200的装配步骤,当功能模块200为电池模块时,也提高了由装配箱100和电池模块组成的供电设备1000的装配效率。
此外,在此需要补充说明的是,在功能模块200容置于箱体10内时,功能模块200承托于箱体10的内底壁,也即是,功能模块200相对于功能模块200顶面2003的底面抵持于箱体10的内壁。在功能模块200容置于箱体10中,且箱盖30盖合于箱体10的条件下,凸条20抵持于功能模块200的第一侧壁2001,压紧件40抵持于功能模块200的第二侧壁2002,也即是压紧件40和凸条20分别抵持于功能模块200沿Y轴方向的相对两侧,以使功能模块200在压紧件40和凸条20的作用下沿Y轴方向限位于装配箱100中。并且,压紧件40还抵持于功能模块200的顶面2003,也即是压紧件40和箱体10的内底壁分别抵持于功能模块200沿Z轴方向的相对两侧,以使功能模块200在压紧件40和箱体10的作用下沿Z轴方向限位于装配箱100中。因此,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装配箱100,在和功能模块200完成装配后,可实现功能模块200分别在两个相互垂直的方向上的稳定限位,从而减少供电设备1000在运输过程中发生碰撞的现象,以尽可能地防止供电设备1000损坏。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一并参阅图4至图6,压紧件40包括压条41和弯折条42。具体地,压条41固定于箱盖30,压条41被配置为:在箱盖30盖设于箱体10时,压条41抵持于功能模块200的顶面2003。弯折条42连接于压条41,弯折条42被配置为:在箱盖30盖设于箱体10时,弯折条42抵持于第二侧壁2002。
具体地,当功能模块200和装配箱100完成装配后,压条41沿Z轴方向抵持于功能模块200的顶面2003,弯折条42沿Y轴方向抵持于功能模块200的第二侧壁2002。
可以理解地,弯折条42相对于压条41弯折设置,这样能够使得压条41和弯折条42分别沿两个不同的方向抵持功能模块200。具体地,如图4所示,弯折条42相对于压条41弯折,且弯折条42大致沿Z轴方向延伸设置,以使弯折条42能够大致沿Z轴方向远离箱盖30延伸设置,这样,在箱盖30盖合于箱体10的过程中,弯折条42沿Z轴方向运动至功能模块200沿Y轴的一侧,并沿Y轴方向抵持于功能模块200的第二侧壁2002。
其中,功能模块200的第二侧壁2002与箱体10的内壁之间具有间隙,这样,当箱盖30盖合于箱体10时,弯折条42可伸入该间隙中,并沿Y轴方向抵持于第二侧壁2002。
其中,压条41和弯折条42均为条形结构,这样能够增大压条41和弯折条42对功能模块200的抵持面积,以使得压条41和弯折条42对功能模块200均具有较强的限位强度。
通过压紧件40设置有压条41和弯折条42,使得在装配箱100和功能模块200完成装配后,压紧件40可同时对功能模块200实现两个不同方向上的限位,而无需在箱体10和箱盖30装配前额外布置压条41和弯折条42,这样简化了装配箱100和功能模块200的装配工艺,有助于提高供电设备1000的装配效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一并参阅图4至图6,弯折条42远离压条41的一端弯折设有引导部421,引导部421被配置为远离第二侧壁2002延伸设置。
可以理解地,弯折条42包括本体部422和引导部421,本体部422的一端连接于压条41,引导部421设于本体部422远离压条41的一端。引导部421相对于本体部422弯折,且引导部421远离第二侧壁2002延伸设置,具体地,在引导部421沿Z轴远离本体部422的方向上,引导部421沿Y轴逐渐远离第二侧壁2002设置。
如此设置,在箱盖30盖合于箱体10的过程中,引导部421和本体部422依次沿Z轴伸入功能模块200具有第二侧壁2002的一侧,也即是,引导部421先伸入功能模块200具有第二侧壁2002的一侧,以实现弯折条42的引导工作,这样便于弯折条42整体伸入功能模块200具有第二侧壁2002的一侧,以便于弯折条42沿Y轴抵持于第二侧壁2002。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一并参阅图5和图6,压条41包括固定部411、抵持部412和连接部413。具体地,固定部411固定于箱盖30,弯折条42连接于抵持部412,抵持部412被配置为抵持功能模块200的顶面2003。连接部413位于固定部411和抵持部412之间,且连接部413与固定部411和抵持部412均连接,固定部411和抵持部412均相对于连接部413弯折设置。
其中,固定部411、抵持部412和连接部413之间可一体成型设置,也可分体连接。
如此设置,使得固定部411、连接部413和抵持部412依次弯折设置,一方面,抵持部412能够在连接部413的作用下产生一定的缓冲能力,也即是能够较好地填补箱盖30和功能模块200的顶面2003之间的距离,从而能够更好地抵持于功能模块200的顶面2003,以便于实现对功能模块200的限位效果,另一方面,有助于使得抵持部412的面积较大的表面弯折至与功能模块200的顶面2003抵持,以使得压条41和功能模块200之间具有较强的抵持、限位效果。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一并参阅图4至图6,抵持部412的相对两端分别设有连接部413,抵持部412相对两端的连接部413分别设有固定部411,抵持部412相对两端的固定部411间隔设置,且背向延伸设置。
具体地,压条41沿Y轴方向延伸设置,抵持部412沿X轴的相对两端分别连接有连接部413,抵持部412沿X轴的相对两端的连接部413分别设有固定部411,抵持部412沿X轴的相对两端固定部411间隔设置,且沿X轴背向延伸设置。
可以理解地,压条41大致呈“几”字型。如此设置,使得压条41通过抵持部412相对两端的固定部411连接于箱盖30,且相对两端的固定部411还背向延伸设置,这样一方面能够使得压条41和箱盖30之间具有较大的接触面积,以使压条41和箱盖30之间具有较大的连接强度,另一方面还可使得连接部413对抵持部412具有较大的支撑效果,利于提高抵持部412对功能模块200的抵持力度,以提高压条41对功能模块200的限位效果。此外,“几”字型的设置,使得抵持部412和功能模块200之间具有较大的接触面积,以有助于提高压条41对功能模块200的抵持、限位效果。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阅图4,压紧件40用于抵持功能模块200的一侧设有缓冲条50,缓冲条50被配置为在箱盖30盖设于箱体10时抵持于功能模块200。
其中,缓冲条50可以为硅胶条、橡胶条等具有缓冲性能的结构。
可选地,压紧件40用于沿Z轴方向抵持功能模块200的顶面2003的一侧可设置上述缓冲条50,如图4所示,缓冲条50设置于压条41。可选地,压紧件40用于抵持第二侧壁2002的一侧也可设置上述缓冲条50,也即是缓冲条50设置于弯折条42。
如此设置,使得压紧件40能够在缓冲条50的作用下更好地抵持、压紧功能模块200,从而提高压紧件40对功能模块200的压紧、限位效果。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一并参阅图3和图7,箱体10包括底板11和围挡板12,围挡板12设于底板11的边缘,底板11和围挡板12围合形成用于容置功能模块200的限位空间1001。围挡板12远离底板11的一端用于与箱盖30相适配固定。凸条20的数量为多个,多个凸条20间隔设于底板11和/或围挡板12,并用于抵持功能模块200,且至少一个凸条20抵持于第一侧壁2001。
如图3和图7所示,至少一个凸条20为第一凸条20a,第一凸条20a设于围挡板12沿Y轴方向的其中一内侧壁。当功能模块200容置于限位空间1001中,第一凸条20a沿Y轴方向抵持于功能模块200的第一侧壁2001。当箱盖30盖合于箱体10,以使箱盖30和围挡板12相适配固定时,压紧件40沿Y轴方向抵持于功能模块200的第二侧壁2002,且沿Z轴方向抵持于功能模块200的顶面2003。在其他的实施例中,第一凸条20a还可设置于底板11,以对功能模块200的第一侧壁2001进行抵持。
可选地,如图3和图7所示,至少一个凸条20为第二凸条20b,第二凸条20b设于底板11,当然,第二凸条20b也可设置于围挡板12的内壁。当功能模块200容置于限位空间1001时,第二凸条20b抵持于功能模块200的第二侧壁2002。基于此,第二凸条20b和压紧件40同时抵持于第二侧壁2002,能够进一步提高功能模块200在Y轴方向上的限位效果。
可选地,如图3和图7所示,至少一个凸条20为第三凸条20c,围挡板12沿X轴方向的至少一内侧壁设有第三凸条20c。功能模块200沿X轴方向的相对两侧分别设有第三侧壁2004,当功能模块200容置于限位空间1001中时,第三凸条20c沿X轴方向抵持于对应的第三侧壁2004,以实现功能模块200沿X轴方向限位于装配箱100中的效果。
其中,当功能模块200容置于限位空间1001时,功能模块200承托于底板11,当箱盖30盖合于箱体10,压紧件40抵持于功能模块200的顶面2003,也即是底板11和压紧件40分别抵持于功能模块200沿Z轴方向的相对两端,以实现功能模块200在Z轴方向上的限位。
请一并参阅图2和图3,本申请实施例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供电设备1000,供电设备1000包括电池模块和装配箱100。其中,本实施例中的装配箱100、电池模块与上一实施例中的装配箱100、功能模块200相同,具体请参阅上一实施例中装配箱100、功能模块200的相关描述,此处不赘述。
具体地,电池模块容置于装配箱100的箱体10内,电池模块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侧壁2001和第二侧壁2002,装配箱100的凸条20抵持于第一侧壁2001,装配箱100的压紧件40抵持于电池模块的顶面2003和第二侧壁2002。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供电设备1000,在装配供电设备1000的过程中,也即是在将电池模块容置于箱体10中,且将箱盖30与箱体10相适配固定时,即可同时使得凸条20和压紧件40分别抵持电池模块的第一侧壁2001和第二侧壁2002,且压紧件40还抵持于电池模块的顶面2003,从而实现电池模块在装配箱100中的限位,如此额外布置凸条20和压紧件40,简化了供电设备1000的装配步骤,有助于提高供电设备1000的装配效率。
本申请实施例第三方面还提供了一种储能一体机,包括主机2000和至少一个供电设备1000。其中,本实施例中的供电设备1000与上一实施例中的供电设备1000相同,具体请参阅上一实施例中供电设备1000的相关描述,此处不赘述。
具体地,供电设备1000设置于主机2000,主机2000电性连接于供电设备1000,并用于对供电设备1000进行管理,以控制供电设备1000对电能进行存储和输出。其中,供电设备1000设置于主机2000,以使得储能一体机为一体装置,便于使用。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储能一体机,在装配供电设备1000的过程中,可同时实现电池模块在装配箱100中的限位效果,而无需额外布置凸条20和压紧件40,如此简化了储能一体机的装配步骤,有助于提高储能一体机的装配效率。
在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8,抵持部412相对两端的固定部411并非背向延伸设置,而是相向延伸设置,如此设置仍然可使得压条41和箱盖30之间、抵持部412和功能模块200之间具有较大的接触面积,且连接部413、固定部411也具有对抵持部412的较大的支撑力度。
本实施例的其余部分与上述实施例相同,在本实施例中未解释的特征,均采用上述实施例的解释,这里不再进行赘述。
在一实施例中,固定部411、抵持部412和连接部413的布局方式不同,也即是压条41的结构不同。
请参阅图9,具体的,固定部411的一端连接有连接部413,连接部413的一端连接有抵持部412,如此设置,仍然可使得固定部411与箱盖30之间、抵持部412与功能模块200之间均具有较大的接触面积。
本实施例的其余部分与上述实施例相同,在本实施例中未解释的特征,均采用上述实施例的解释,这里不再进行赘述。
在一实施例中,固定部411、抵持部412和连接部413的布局方式不同,也即是压条41的结构不同。
请参阅图10,具体的,固定部411的相对两端分别设有连接部413,固定部411相对两端的连接部413分别连接于抵持部412的相对两端。
如此设置,使得压条41大致呈“口”字型,如此设置,仍然可使得压条41和箱盖30之间、抵持部412和功能模块200之间具有较大的接触面积,且连接部413、固定部411也具有对抵持部412的较大的支撑力度。
本实施例的其余部分与上述实施例相同,在本实施例中未解释的特征,均采用上述实施例的解释,这里不再进行赘述。
在一实施例中,固定部411、抵持部412和连接部413的布局方式不同,也即是压条41的结构不同。
请参阅图11,具体的,固定部411的相对两端分别设有连接部413,固定部411相对两端的连接部413分别设有抵持部412,固定部411相对两端的抵持部412间隔设置,且相向延伸设置。当然,在其他的实施例中,固定部411相对两端的抵持部412还可背向延伸设置。
具体地,固定部411沿X轴方向的相对两端分别设有连接部413,固定部411沿X轴方向的相对两端的连接部413分别设有抵持部412,固定部411沿X轴方向的相对两端的抵持部412沿X轴方向间隔设置,且沿X轴相向延伸设置或背向延伸设置。
如此设置,仍然可使得压条41和功能模块200之间、固定部411与箱盖30之间均具有较大的接触面积,且还可维持抵持部412的弹性缓冲性能,便于抵持部412弹性抵持于功能模块200,以更好地实现对功能模块200的顶面2003的抵持、限位效果。
本实施例的其余部分与上述实施例相同,在本实施例中未解释的特征,均采用上述实施例的解释,这里不再进行赘述。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申请,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装配箱,其特征在于,包括:
箱体,所述箱体被配置为容置功能模块;
凸条,所述凸条设于所述箱体的内壁,并被配置为与所述功能模块的第一侧壁相抵持;
箱盖,所述箱盖与所述箱体相适配;
压紧件,所述压紧件固定于所述箱盖,且被配置为在所述箱盖盖设于所述箱体时,抵持于所述功能模块的顶面和相对于所述第一侧壁的第二侧壁。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配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紧件包括:
压条,所述压条固定于所述箱盖,并被配置为在所述箱盖盖设于所述箱体时抵持于所述功能模块的顶面;
弯折条,所述弯折条连接于所述压条,且被配置为在所述箱盖盖设于所述箱体时抵持于所述第二侧壁。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配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弯折条远离所述压条的一端弯折设有引导部,所述引导部被配置为远离所述第二侧壁延伸设置。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配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压条包括:
固定部,所述固定部固定于所述箱盖;
抵持部,所述抵持部连接于所述弯折条,并被配置为抵持所述功能模块的顶面;
连接部,所述连接部位于所述固定部和所述抵持部之间,并与所述固定部和所述抵持部均连接,所述固定部和所述抵持部均相对于所述连接部弯折设置。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装配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部的相对两端分别设有所述连接部,相对两端的所述连接部分别连接于所述抵持部的相对两端。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装配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部的相对两端分别设有所述连接部,相对两端的所述连接部分别设有所述抵持部,相对两端的所述抵持部间隔设置,且相向或背向延伸设置。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装配箱,其特征在于,所述抵持部的相对两端分别设有所述连接部,相对两端的所述连接部分别设有所述固定部,相对两端的所述固定部间隔设置,且相向或背向延伸设置。
8.如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装配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紧件用于抵持所述功能模块的一侧设有缓冲条,所述缓冲条被配置为在所述箱盖盖设于所述箱体时抵持于所述功能模块。
9.一种供电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池模块和如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装配箱,所述电池模块容置于所述装配箱的箱体内,所述电池模块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所述装配箱的凸条抵持于所述第一侧壁,所述装配箱的压紧件抵持于所述电池模块的顶面和所述第二侧壁。
10.一种储能一体机,其特征在于,包括主机和至少一个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供电设备,所述供电设备设置于所述主机,且与所述主机电性连接。
CN202222539420.XU 2022-09-23 2022-09-23 装配箱、供电设备及储能一体机 Active CN21860262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539420.XU CN218602624U (zh) 2022-09-23 2022-09-23 装配箱、供电设备及储能一体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539420.XU CN218602624U (zh) 2022-09-23 2022-09-23 装配箱、供电设备及储能一体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602624U true CN218602624U (zh) 2023-03-10

Family

ID=8540150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539420.XU Active CN218602624U (zh) 2022-09-23 2022-09-23 装配箱、供电设备及储能一体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60262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2624334A2 (en) Battery pack having a compact structure
KR101281811B1 (ko) 구조적 안정성이 향상된 전지팩
CN103843175A (zh) 具有改善的可靠性的电池模块组件和包括该电池模块组件的中大型电池组
US11862819B2 (en) Battery module
EP3933952A1 (en) Wiring harness isolation plate assembly, battery module, battery pack and device
KR20070025734A (ko) 이차 전지 모듈
CN218602624U (zh) 装配箱、供电设备及储能一体机
KR20220043063A (ko) 배터리 랙, 전력 저장 장치, 및 발전 시스템
KR20120139696A (ko) 모듈용 단자
CN214477692U (zh) 电池组及用电装置
CN212172987U (zh) 一种防撞电力设备运输装置
EP4009393A1 (en) Battery pack, electronic device, and vehicle
CN220796947U (zh) 一种储能电池及逆变储能一体设备
CN217934026U (zh) 一种无模组结构的36v电池系统
CN220984678U (zh) 一种太阳能光伏储能柜
CN219801953U (zh) 具备电池保护结构的移动电源
CN220164452U (zh) 一种便携式晶硅太阳能卷收纳装置
CN215418415U (zh) 电芯固定机构及ctp电池
CN220963565U (zh) 一种一体化储能电源
CN220138463U (zh) 单体电池及电池包
CN215896594U (zh) 新能源锂电池简易组装系统
CN219498007U (zh) 电池包
CN211981820U (zh) 一种便携式户外太阳能发电装置
KR20130026242A (ko) 정션박스
CN220895713U (zh) 一种电池包外壳、电池包以及车辆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2 Change in the address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518000, 1st Floor, Building E, Jiehe Industrial City, Shuitian Community, Shiyan Street, Bao'an District,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Shenzhen Zhenghao Innovation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518000 workshop A202, Found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dustrial Park, north of Songbai highway, Longteng community, Shiyan street, Bao'an District,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Shenzhen Zhenghao Innovation Technology Co.,Ltd.

CP02 Change in the address of a patent holder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518000 Factory Building 401, Runheng Industrial Plant 1, Fuyuan Road, Zhancheng Community, Fuhai Street, Bao'an District,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Shenzhen Zhenghao Innovation Technology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after: China

Address before: 518000, 1st Floor, Building E, Jiehe Industrial City, Shuitian Community, Shiyan Street, Bao'an District,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Shenzhen Zhenghao Innovation Technology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before: China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