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589379U - 一种带有过滤结构的消化液回输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带有过滤结构的消化液回输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589379U
CN218589379U CN202220289334.5U CN202220289334U CN218589379U CN 218589379 U CN218589379 U CN 218589379U CN 202220289334 U CN202220289334 U CN 202220289334U CN 218589379 U CN218589379 U CN 21858937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fusion bag
digestive juice
filtering
fixedly connected
infus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289334.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霞
王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nan Provincial Peoples Hospital
Original Assignee
Hunan Provincial Peoples Hospit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nan Provincial Peoples Hospital filed Critical Hunan Provincial Peoples Hospital
Priority to CN202220289334.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58937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58937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58937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Infusion, Injection, And Reservoir Apparatus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带有过滤结构的消化液回输装置包括:输液袋;过滤组件,所述过滤组件的底部螺纹连接于输液袋的顶部,所述过滤组件包括过滤漏斗,所述过滤漏斗的底部与输液袋的顶部螺纹连接,所述过滤漏斗内壁两侧之间的底部固定连接有下位定位环,所述过滤漏斗内壁两侧之间的顶部固定连接有上位定位环;悬挂组件,所述悬挂组件固定连接于输液袋顶部的两侧之间;回输组件,所述回输组件的顶部固定连接于输液袋的底部。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带有过滤结构的消化液回输装置采用悬挂组件通过刻度表显示回输消化液的量,过滤组件通过第一层滤纸和第二层滤纸配合对胆汁比重和胆红素含量及细菌密度下降净化需回输的胆汁进行过滤。

Description

一种带有过滤结构的消化液回输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消化液回输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带有过滤结构的消化液回输装置。
背景技术
消化液回输在外科是肠内营养常用的治疗方式,其优点体现在吸收和利用更符合生理,给药方便,费用低廉外,还有助维持肠粘膜结构和屏障功能的完整性,已成为临床医生的共识。
现在临床上消化液回输常由引流袋中倾倒入杯子中,杯口覆盖纱布用纱布过滤,然后过滤后的消化液倾到入玻璃瓶中再连接输液器回输,消化液过滤不规范和反复倾倒消化液增加了患者感染的风险,直接接触患者体液增加了职业暴露的风险,无法准确的测量到回输消化液的量使医生无法准确的评估患者的出入水量使临床造成很大的困难。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带有过滤结构的消化液回输装置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带有过滤结构的消化液回输装置,解决了现有的消化液回输装置无法保障回输液质量安全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带有过滤结构的消化液回输装置,包括:输液袋;
过滤组件,所述过滤组件的底部螺纹连接于输液袋的顶部,所述过滤组件包括过滤漏斗,所述过滤漏斗的底部与输液袋的顶部螺纹连接,所述过滤漏斗内壁两侧之间的底部固定连接有下位定位环,所述过滤漏斗内壁两侧之间的顶部固定连接有上位定位环,所述下位定位环的顶部安装有第二层滤纸,所述上位定位环的顶部安装有第一层滤纸;
悬挂组件,所述悬挂组件固定连接于输液袋顶部的两侧之间;
回输组件,所述回输组件的顶部固定连接于输液袋的底部。
优选的,所述过滤漏斗的顶部螺纹连接有储液室,所述储液室内壁的底部开设有锥形导流孔。
优选的,所述储液室的顶部螺纹连接有螺杆,所述螺杆的底端贯穿储液室的顶部且延伸至储液室的内部,所述螺杆的底部固定连接有锥形阻流板,所述储液室顶部的右侧开设有进液口。
优选的,所述悬挂组件包括进液管和悬挂带,所述进液管的底部与输液袋的顶部连通,所述悬挂带的两端分别与输液袋顶部的两侧固定连接,所述输液袋正面的左侧设置有刻度表。
优选的,所述进液管的左侧固定连接有防丢带,所述防丢带的另一端转动连接有螺旋式瓶盖。
优选的,所述回输组件包括出液管,所述出液管的顶部与输液袋的底部连通,所述出液管的底部连通有输液管,所述输液管的另一端连通有滴管。
优选的,所述滴管的另一端设置有输液调节器,所述滴管的另一端连通有螺旋接头。
与相关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带有过滤结构的消化液回输装置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带有过滤结构的消化液回输装置采用悬挂组件通过悬挂带将输液袋挂在输液架上,方便输液,刻度表显示回输消化液的量,回输组件通过滴管消除回输消化液中可能含有的空气,输液调节器调节输液的速度。
本装置采用过滤组件通过第一层滤纸和第二层滤纸配合对胆汁比重和胆红素含量及细菌密度下降净化需回输的胆汁进行过滤,锥形阻流板和锥形导流孔配合调节过滤胆汁的速度。
本装置采用悬挂组件通过刻度表显示回输消化液的量,过滤组件通过第一层滤纸和第二层滤纸配合对胆汁比重和胆红素含量及细菌密度下降净化需回输的胆汁进行过滤。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带有过滤结构的消化液回输装置的一种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螺旋式瓶盖的结构示意主视图;
图3为图1所示过滤漏斗的结构示意主剖图。
图中标号:1、输液袋;2、过滤组件;21、过滤漏斗;22、下位定位环;23、上位定位环;24、第二层滤纸;25、第一层滤纸;26、储液室;27、锥形导流孔;28、螺杆;29、锥形阻流板;210、进液口;3、悬挂组件;31、进液管;32、悬挂带;33、刻度表;34、防丢带;35、螺旋式瓶盖;4、回输组件;41、出液管;42、输液管;43、滴管;44、输液调节器;45、螺旋接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请结合参阅图1、图2和图3,其中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带有过滤结构的消化液回输装置的一种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螺旋式瓶盖的结构示意主视图;图3为图1所示过滤漏斗的结构示意主剖图,一种带有过滤结构的消化液回输装置,包括:输液袋1;
过滤组件2,过滤组件2的底部螺纹连接于输液袋1的顶部,过滤组件2包括过滤漏斗21,过滤漏斗21的底部与输液袋1的顶部螺纹连接,过滤漏斗21内壁两侧之间的底部固定连接有下位定位环22,过滤漏斗21内壁两侧之间的顶部固定连接有上位定位环23,下位定位环22的顶部安装有第二层滤纸24,上位定位环23的顶部安装有第一层滤纸25;
悬挂组件3,悬挂组件3固定连接于输液袋1顶部的两侧之间;
回输组件4,回输组件4的顶部固定连接于输液袋1的底部,过滤组件2对需回输的消化液进行双重过滤,并可调节过滤的速度,悬挂组件3方便悬挂回输输液袋1同时显示回输消化液的总量,回输组件4方便回输消化液,调节输液的速度,下位定位环22固定第二层滤纸24的位置,上位定位环23固定第一层滤纸25的位置,消化液经过第一层滤纸25过滤胆汁比重和胆红素含量及细菌密度下降净化需回输的胆汁,第二层滤纸24起到进一步净化胆汁作用。
过滤漏斗21的顶部螺纹连接有储液室26,储液室26内壁的底部开设有锥形导流孔27,消化液从锥形导流孔27流通至过滤漏斗21内部进行过滤。
储液室26的顶部螺纹连接有螺杆28,螺杆28的底端贯穿储液室26的顶部且延伸至储液室26的内部,螺杆28的底部固定连接有锥形阻流板29,储液室26顶部的右侧开设有进液口210,通过转动螺杆28可调整锥形阻流板29的高度位置,配合锥形导流孔27可调整过滤的速度。
悬挂组件3包括进液管31和悬挂带32,进液管31的底部与输液袋1的顶部连通,悬挂带32的两端分别与输液袋1顶部的两侧固定连接,输液袋1正面的左侧设置有刻度表33,悬挂带32方便将输液袋1悬挂至输液架上,刻度表33可显示消化液回输的总量。
进液管31的左侧固定连接有防丢带34,防丢带34的另一端转动连接有螺旋式瓶盖35,防丢带34是一根具有一定韧性的透明塑料带,防丢带34固定螺旋式瓶盖35的位置,防止螺旋式瓶盖35丢失。
回输组件4包括出液管41,出液管41的顶部与输液袋1的底部连通,出液管41的底部连通有输液管42,输液管42的另一端连通有滴管43,滴管43在输液时可有效消除回输液中的空气。
滴管43的另一端设置有输液调节器44,滴管43的另一端连通有螺旋接头45,螺旋接头45连接回输的部位打开,输液调节器44调节合适的回输速度,当消化液输注到滴管43部位时关闭输液调节器44,拆除消化液回输装置。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带有过滤结构的消化液回输装置的工作原理如下:
在使用时,过滤组件2开始工作,打开螺旋式瓶盖35,将需要回输的消化液引流由进液口210导入储液室26,消化液从锥形导流孔27流通至过滤漏斗21中,下位定位环22固定第二层滤纸24的位置,上位定位环23固定第一层滤纸25的位置,消化液经过第一层滤纸25过滤胆汁比重和胆红素含量及细菌密度下降净化需回输的胆汁,第二层滤纸24起到进一步净化胆汁作用,通过转动螺杆28可调整锥形阻流板29的高度位置,配合锥形导流孔27可调整过滤的速度,消化液过滤完成后由进液管31进入输液袋1内部,悬挂组件3开始工作,旋转取下过滤组件2,旋紧螺旋式瓶盖35,悬挂带32可悬挂于输液架,便于回输,刻度表33可现实回输的消化液量,防丢带34防止螺旋式瓶盖35掉落丢失,回输组件4开始工作,消化液从出液管41流通至输液管42内部,滴管43防止回输液体中含有空气,输液调节器44可调节输液的速度,螺旋接头45连接回输的部位打开,输液调节器44调节合适的回输速度,当消化液输注到滴管43部位时关闭输液调节器44,拆除消化液回输装置。
与相关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带有过滤结构的消化液回输装置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装置采用悬挂组件3通过悬挂带32将输液袋1挂在输液架上,方便输液,刻度表33显示回输消化液的量,回输组件4通过滴管43消除回输消化液中可能含有的空气,输液调节器44调节输液的速度。
本装置采用过滤组件2通过第一层滤纸25和第二层滤纸24配合对胆汁比重和胆红素含量及细菌密度下降净化需回输的胆汁进行过滤,锥形阻流板29和锥形导流孔27配合调节过滤胆汁的速度。
本装置采用悬挂组件3通过刻度表33显示回输消化液的量,过滤组件2通过第一层滤纸25和第二层滤纸24配合对胆汁比重和胆红素含量及细菌密度下降净化需回输的胆汁进行过滤。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它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7)

1.一种带有过滤结构的消化液回输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输液袋(1);
过滤组件(2),所述过滤组件(2)的底部螺纹连接于输液袋(1)的顶部,所述过滤组件(2)包括过滤漏斗(21),所述过滤漏斗(21)的底部与输液袋(1)的顶部螺纹连接,所述过滤漏斗(21)内壁两侧之间的底部固定连接有下位定位环(22),所述过滤漏斗(21)内壁两侧之间的顶部固定连接有上位定位环(23),所述下位定位环(22)的顶部安装有第二层滤纸(24),所述上位定位环(23)的顶部安装有第一层滤纸(25);
悬挂组件(3),所述悬挂组件(3)固定连接于输液袋(1)顶部的两侧之间;
回输组件(4),所述回输组件(4)的顶部固定连接于输液袋(1)的底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有过滤结构的消化液回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漏斗(21)的顶部螺纹连接有储液室(26),所述储液室(26)内壁的底部开设有锥形导流孔(27)。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带有过滤结构的消化液回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液室(26)的顶部螺纹连接有螺杆(28),所述螺杆(28)的底端贯穿储液室(26)的顶部且延伸至储液室(26)的内部,所述螺杆(28)的底部固定连接有锥形阻流板(29),所述储液室(26)顶部的右侧开设有进液口(210)。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有过滤结构的消化液回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悬挂组件(3)包括进液管(31)和悬挂带(32),所述进液管(31)的底部与输液袋(1)的顶部连通,所述悬挂带(32)的两端分别与输液袋(1)顶部的两侧固定连接,所述输液袋(1)正面的左侧设置有刻度表(33)。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带有过滤结构的消化液回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液管(31)的左侧固定连接有防丢带(34),所述防丢带(34)的另一端转动连接有螺旋式瓶盖(35)。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有过滤结构的消化液回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回输组件(4)包括出液管(41),所述出液管(41)的顶部与输液袋(1)的底部连通,所述出液管(41)的底部连通有输液管(42),所述输液管(42)的另一端连通有滴管(43)。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带有过滤结构的消化液回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滴管(43)的另一端设置有输液调节器(44),所述滴管(43)的另一端连通有螺旋接头(45)。
CN202220289334.5U 2022-02-14 2022-02-14 一种带有过滤结构的消化液回输装置 Active CN21858937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289334.5U CN218589379U (zh) 2022-02-14 2022-02-14 一种带有过滤结构的消化液回输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289334.5U CN218589379U (zh) 2022-02-14 2022-02-14 一种带有过滤结构的消化液回输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589379U true CN218589379U (zh) 2023-03-10

Family

ID=8539466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289334.5U Active CN218589379U (zh) 2022-02-14 2022-02-14 一种带有过滤结构的消化液回输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58937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1930309U (zh) 一种无气泡防回血输液器
CN202605452U (zh) 自动排气止液输液器
CN201211374Y (zh) 一次性使用安全药液过滤输液器
CN218589379U (zh) 一种带有过滤结构的消化液回输装置
CN114247006A (zh) 一种自动止液及防回血的输液器
CN201194954Y (zh) 颅脑外引流装置
CN111388800A (zh) 一种自止液精密输液器
CN201939783U (zh) 带精密过滤器的输液器
CN107158509A (zh) 一种设有弹式双阀和弹力橡胶薄膜控制的净化静脉输液器
CN209378171U (zh) 一次性使用营养液输液装置
CN208552689U (zh) 一种一次性止液排气过滤输液器
CN105944178B (zh) 一种自毁式自动排气防逆流无针输液器
CN208492831U (zh) 自动排气、止液、精密过滤器装置
CN215460871U (zh) 一种防回血的正压输液器
CN111053955A (zh) 一种便插式自停输液装置
CN217772908U (zh) 一种一次性输液器
CN2618613Y (zh) 一种防止空气误入式输液器
CN215309069U (zh) 一种新型输液装置
CN216798413U (zh) 防血液回流的药液过滤器
CN2721106Y (zh) 多功能输液器
CN209809180U (zh) 医用组合式输液器
CN219700656U (zh) 一种流动顺畅的滴斗
CN212262038U (zh) 一次性使用自助排气的精密避光输液器
CN216536503U (zh) 一种多功能腰大池引流架
CN213884414U (zh) 一种胸腔引流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