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587586U - 一种茎瘤芥播种机 - Google Patents

一种茎瘤芥播种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587586U
CN218587586U CN202223023700.1U CN202223023700U CN218587586U CN 218587586 U CN218587586 U CN 218587586U CN 202223023700 U CN202223023700 U CN 202223023700U CN 218587586 U CN218587586 U CN 21858758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ed
rotary tillage
ditching
assembly
shaf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3023700.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瑞
刘先良
翟玉彬
王东伟
尚书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ingdao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Qingdao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ingdao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Qingdao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2223023700.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58758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58758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58758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60/00Technologies relating to agriculture,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industries
    • Y02P60/14Measures for saving energy, e.g. in green houses

Landscapes

  • Soil Working Imp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茎瘤芥播种机,机架的下表面自前向后依次设置有旋耕总成、平地轮、施肥开沟总成、排种管及覆土总成,换向齿轮箱的输出轴与旋耕总成的输入轴传动连接,肥箱的下表面安装有多个排肥器,排肥器通过管道连通到施肥开沟总成的下端,肥箱的前端中部安装有涡旋风机,排种管的下端设置有种子挡板,种箱的后侧安装有气吸式滚筒排种器,涡旋风机的吸气口通过管道与气吸式滚筒排种器的内部气体腔室连通;机架的左右两侧分别转动设置有行走轮,行走轮的轮轴通过链传动分别与排肥器的转轴及气吸式滚筒排种器的转轴传动连接。一次性可以完成茎瘤芥播种时的整地、取种、施肥、覆土功能,符合茎瘤芥的作业农艺参数。

Description

一种茎瘤芥播种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播种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茎瘤芥播种机。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外针对于茎瘤芥的播种机的研究几乎处于空白状态,大部分地区的茎瘤芥的育苗还是采用人工大田撒播,不过部分地区会采用通用蔬菜播种机进行育苗,因此为了使得茎瘤芥的播种机设计更加合理,现将目前存在蔬菜播种机和育苗机进行调阅并学习较合理的结构和传动设计。
日本的育苗机的设计和优化相对比较先进,结构精致,自动化、智能化程度高现,但是针对于大葱葱种的育苗,适合集约化室内育苗,后期采用育苗盘配合移栽机进行葱苗的移栽和种植,主要由整机机架、电控系统、气吸取种装置、覆土装置、苗床放置装置、气控系统。
国内在自主研发具有自主产权的育苗机以外,同时也通过吸取国外的先进技术,进行对我国的产品进行优化和提升,使得育苗机的参数更加适合国内的蔬菜种植农艺参数要求。目前国内有很多具有代表性的蔬菜育苗机,由中国农业大学以及农业部规划设计研究院等单位,采用机械窝眼式取种方式,研发制作2XB-400型穴盘育苗精量播种机;广西林科院研制取种方式采用的是气吸式滚筒式排种器进行葱种的吸取,设计了4LRZ-10000型流动式育苗作业线采用;台州一鸣机械设备有限公司采用单排针式播种结构的取种结构,研制了气针式穴盘育苗精密播种机。山东华兴机械股份有限公司与山东农业大学共同研制了一款名为3ZB-100型的方体育苗机,基本结构和日本的育苗机,但是经过优化提升后更加符合国内的种子的育苗。
茎瘤芥播种机的目标就是把传统的人工劳作方式由机械来取代,而且通过精量播种的设计原则进行了核心部件的组合和创新。传统劳作流程是先是大田撒播,撒播种子之前还需要肥料的撒播,然后成长成可以移栽栽植的茎瘤芥幼苗后,进行起苗在根据茎瘤芥株距和行距进行移栽定植。整个过程繁琐分离,造成大量的人力物力浪费,同时幼苗的起苗再移植回苗时间久,会增加幼苗的成长周期,而茎瘤芥播种机一次性完成了茎瘤芥播种前的旋耕整地、精量取种、施肥、开沟以及覆土压实,将每个劳作过程紧紧地连接在一起,很好地利用了茎瘤芥的种植农艺。
实用新型内容
为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茎瘤芥播种机,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一种茎瘤芥播种机,包括机架、旋耕总成、平地轮、施肥开沟总成、肥箱、种箱、气吸式滚筒排种器、排种管、覆土总成、悬挂架、换向齿轮箱、种子挡板、行走轮和涡旋风机;
所述机架的前端安装有所述悬挂架,所述悬挂架的下方设置有所述换向齿轮箱,所述机架的下表面自前向后依次设置有所述旋耕总成、所述平地轮、所述施肥开沟总成、所述排种管及所述覆土总成,所述换向齿轮箱的输出轴与所述旋耕总成的输入轴传动连接;
所述施肥开沟总成的上方设置有所述肥箱,所述肥箱的下表面安装有多个排肥器,所述排肥器通过管道连通到所述施肥开沟总成的下端,所述肥箱的前端中部安装有所述涡旋风机,所述排种管的下端设置有所述种子挡板,所述排种管的上方设置有所述种箱,所述种箱的后侧安装有所述气吸式滚筒排种器,所述涡旋风机的吸气口通过管道与所述气吸式滚筒排种器的内部气体腔室连通;
所述机架的左右两侧分别转动设置有所述行走轮,所述行走轮的轮轴通过链传动分别与所述排肥器的转轴及所述气吸式滚筒排种器的转轴传动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旋耕总成包括旋耕刀轴和多组旋耕刀片组,所述换向齿轮箱的输出轴通过皮带传动与所述旋耕刀轴的端部传动连接,多组所述旋耕刀片组沿所述旋耕刀轴的长度方向等间隔设置;
每组所述旋耕刀片组均包括三片径向圆周排列的旋耕刀片,每组旋耕刀片组内的旋耕刀片中的两片旋耕刀片结构相同并且同向排列,另一片旋耕刀片结构弯曲方向与这两片旋耕刀片的弯曲方向相反成镜面关系;
相邻两组的所述旋耕刀片组安装距离等于两个旋耕刀片的宽度大小。
进一步地,所述旋耕刀片的功能区主要由侧切面、侧切刃、过渡刃、正切刃、正切面以及过渡面组成;所述旋耕刀片的上表面自内而外依次为所述侧切面、所述过渡面以及所述正切面,所述侧切面、所述过渡面以及所述正切面形成扭曲的曲面;所述侧切面的侧面设置有所述侧切刃,所述正切面的侧面设置有所述正切刃,所述正切刃与所述侧切刃的连接处为所述过渡刃,所述正切刃与所述侧切刃之间的夹角为钝角。
进一步地,所述施肥开沟总成包括开沟轴、开沟套管、开沟竖梁以及开沟犁;所述开沟轴的两端固定在所述机架上,所述开沟轴沿其长度方向等间隔分布有多个所述开沟套管,每个所述开沟套管内安装有可调节高度的所述开沟竖梁,所述开沟竖梁的下端安装有所述开沟犁,所述开沟犁为具有尖端的V形弯折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气吸式滚筒排种器包括轴头和滚筒本体,所述滚筒本体具有中空的气体腔室,所述滚筒本体的两端分别固定有所述轴头,其中一个所述轴头与所述行走轮的轮轴传动连接,所述滚筒本体的外侧壁开设有多组取种孔组,每组取种孔组由三个呈三角形分布的取种孔构成;所述涡旋风机的出气管道穿过所述滚筒本体端面的中心伸入至所述滚筒本体内的气体腔室中。
进一步地,每个所述取种孔靠近所述滚筒本体内部气体腔室的端部设置有封闭的防尘挡板,所述防尘挡板上开设有五个防尘孔,所述取种孔通过所述防尘孔与所述滚筒本体内的气体腔室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覆土总成包括覆土轴、覆土套管、覆土竖梁以及覆土脚轮;所述覆土轴的两端固定在所述机架上,所述覆土轴的长度方向等间隔固定有多个所述覆土套管,每个所述覆土套管内安装有可上下调节的所述覆土竖梁,每个所述覆土竖梁的下端安装有两个所述覆土脚轮。
进一步地,两个所述覆土脚轮呈倒“八”字型的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取种孔的孔径为3.5mm。
进一步地,所述防尘孔的孔径为1mm。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
1、在种植程序上颠覆了现有的工作模式即先撒播后移植,本机设计的理念是尽量降低劳动强度和繁琐过程,因此本机采用的精量播种,即一种穴内种1-3粒种子,按着移植的行距株距进行播种,后期成苗后进行间苗即可。
2、茎瘤芥播种机是通过拖拉机的后输出轴,经过变速箱进行动力传递,最终作为旋耕刀片的动力来源,来播种土地进行翻地整地,为播种作业提供土壤基础,可以满足任意土地硬度的地况,这实质性增加机器的适用性,便于推广茎瘤芥机械化作业。
3、其余模块的动力来源均通过行走轮与地面的摩擦,经过链传动传动比的计算,将动力传递给取种模块和施肥模块,这样可以在行距设置好的情况下,保证株距稳定,不会因为地况的不同造成株距不一,同时施肥装置采用长条形的凹槽取肥料,可以保证肥料沿着长方形槽均匀分布,避免肥料聚集堆积现象,防止肥料不均匀造成烧苗或者肥料不足的现象;
4、覆土装置为了把撒播后种子进行覆土压实,保证种子能够成活率高;
5、整个机器的各个模块相互紧挨但是不干涉,通过使用多种计划方案的对比,为了保证茎瘤芥播种机作业的效率、质量,对现有的蔬菜播种机进行优化提升创新。茎瘤芥播种机作业应该尽可能地降低人力劳动,来提高播种质量和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示例性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引申获得其他的实施附图。
本说明书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实用新型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技术内容得能涵盖的范围内。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茎瘤芥播种机的整机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茎瘤芥播种机的整机主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茎瘤芥播种机的整机俯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茎瘤芥播种机的整机侧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茎瘤芥播种机的旋耕总成安装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茎瘤芥播种机的旋耕总成主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茎瘤芥播种机的旋耕总成侧面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茎瘤芥播种机的旋耕刀片结构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茎瘤芥播种机的施肥开沟总成结构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茎瘤芥播种机的气吸式滚筒排种器安装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茎瘤芥播种机的气吸式滚筒排种器侧视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茎瘤芥播种机的气吸式滚筒排种器剖面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茎瘤芥播种机的取种孔侧视图。
图14为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茎瘤芥播种机的覆土总成结构图。
图15为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茎瘤芥播种机的种子吸住转动受力图。
图中:1、机架,2、旋耕总成,3、平地轮,4、施肥开沟总成,5、肥箱,6、种箱,7、气吸式滚筒排种器,8、排种管,9、覆土总成,10、悬挂架,11、换向齿轮箱,12、种子挡板,13、旋耕刀轴,14、旋耕刀片,15、侧切面,16、过渡面,17、正切面,18、侧切刃,19、过渡刃,20、正切刃,21、开沟轴,22、开沟套管,23、开沟竖梁,24、开沟犁,25、滚筒本体,26、取种孔,27、防尘孔,28、防尘挡板,29、覆土轴,30、覆土套管,31、覆土竖梁,32、覆土脚轮,33、行走轮,34、涡旋风机。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及功效,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至图14所示,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实施例中的一种茎瘤芥播种机,包括机架1、旋耕总成2、平地轮3、施肥开沟总成4、肥箱5、种箱6、气吸式滚筒排种器7、排种管8、覆土总成9、悬挂架10、换向齿轮箱11、种子挡板12、行走轮33和涡旋风机34;机架1的前端安装有悬挂架10,悬挂架10的下方设置有换向齿轮箱11,机架1的下表面自前向后依次设置有旋耕总成2、平地轮3、施肥开沟总成4、排种管8及覆土总成9,换向齿轮箱11的输出轴与旋耕总成2的输入轴传动连接;施肥开沟总成4的上方设置有肥箱5,肥箱5的下表面安装有多个排肥器,排肥器通过管道连通到施肥开沟总成4的下端,肥箱5的前端中部安装有涡旋风机34,排种管8的下端设置有种子挡板12,排种管8的上方设置有种箱6,种箱6的后侧安装有气吸式滚筒排种器7,涡旋风机34的吸气口通过管道与气吸式滚筒排种器7的内部气体腔室连通;机架1的左右两侧分别转动设置有行走轮33,行走轮33的轮轴通过链传动分别与排肥器的转轴及气吸式滚筒排种器7的转轴传动连接。
在上述实施例中,需要说明的是,整个机器一次可以种植5行,行距L为0.3m,株距H为0.3m,工作效率根据需要预期1500m2/h,根据要求可以算出整机行走速度;后计算得出行走速度为0.925m/s,用此机器一天可以种植茎瘤芥大约18亩地,可以带取代20-30人的人工作业;动力传递模块分为两部分,其中一部分采用的拖拉机的后输出动力可以带动旋耕装置和取种装置,另一部分才利用行走轮与地面的摩擦作为动力源带动施肥装置和排种装置;通过行走装置与地面的摩擦力,作为取种装置和施肥装置的动力来源,正如上所述,这样可保证株距的稳定性。由于播种过程中的转速比较低,而且作业环境比较恶劣。因此,传动采用链传动。为了保证行走速度、取种速度以及施肥装置的旋转速度满足播种后的参数符合茎瘤芥的农艺参数。因此需要匹配各个装置的之间的速度传动比;施肥装置取料勺的取料沟槽一共18只绕着圆周阵列,为了防止肥料堆积,因此株与株之间分3次施肥,6个取种口对应18个取肥槽,因此施肥和取种传动比为1即可。
可选的,如图1至图14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旋耕总成2包括旋耕刀轴13和多组旋耕刀片组,换向齿轮箱11的输出轴通过皮带传动与旋耕刀轴13的端部传动连接,多组旋耕刀片组沿旋耕刀轴13的长度方向等间隔设置;每组旋耕刀片组均包括三片径向圆周排列的旋耕刀片14,每组旋耕刀片组内的旋耕刀片14中的两片旋耕刀片14结构相同并且同向排列,另一片旋耕刀片14结构弯曲方向与这两片旋耕刀片14的弯曲方向相反成镜面关系;相邻两组的旋耕刀片组安装距离等于两个旋耕刀片14的宽度大小,这样可以保证旋耕刀的土地旋耕没有遗漏的地方,保证了旋耕的均匀性,提高了旋耕作业的质量。
在上述可选的实施例中,需要说明的是,相邻两组的旋耕刀片组的三片径向圆周排列的旋耕刀片14采用左右交错地安装在旋耕刀轴13上。
上述可选的实施例的有益效果为:弯刀采用左右交错地安装在刀轴上,弯刀片有入土能力强、抛土性能差、易抗杂草度缠结等功能,同时这样的结构一次作业能使土壤细碎,土肥掺和均匀,地面平整,属达到旱地播种或水田栽插的要求,并且有利于农民争取农时,提高作业劳动效率,而且能够充分利用拖拉机的功率,做到旋耕动力最优化。
可选的,如图1至图14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旋耕刀片14的功能区主要由侧切面15、侧切刃18、过渡刃19、正切刃20、正切面17以及过渡面16组成;旋耕刀片14的上表面自内而外依次为侧切面15、过渡面16以及正切面17,侧切面15、过渡面16以及正切面17形成扭曲的曲面;侧切面15的侧面设置有侧切刃18,正切面17的侧面设置有正切刃20,正切刃20与侧切刃18的连接处为过渡刃19,正切刃20与侧切刃18之间的夹角为钝角。
在上述可选的实施例中,需要说明的是,弯刀工作的时候,首先是侧切刃沿着纵向切削土壤,并且先由离轴心比较近的刃口开始切割,由近及远,最后由正切刀刃横向切开土壤,这样的切削过程,可以把草茎秆以及硬土层压向未耕地,这样的设计不但可以将硬土地进行旋耕,同时将杂草远推,不会使得草缠绕在刀片上,便于后期的清理和清洁。
可选的,如图1至图14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施肥开沟总成4包括开沟轴21、开沟套管22、开沟竖梁23以及开沟犁24;开沟轴21的两端固定在机架1上,开沟轴21沿其长度方向等间隔分布有多个开沟套管22,每个开沟套管22内安装有可调节高度的开沟竖梁23,开沟竖梁23的下端安装有开沟犁24,开沟犁24为具有尖端的V形弯折结构。
在上述可选的实施例中,需要说明的是,固定板是用来将整个装置与车架连接,横梁用来固定开沟犁,横梁有个方形块与调节杆连接,可以根据开沟深度进行调节其高度,保证种子的播深满足茎瘤芥的农艺参数要求。
可选的,如图1至图14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气吸式滚筒排种器7包括轴头和滚筒本体25,滚筒本体25具有中空的气体腔室,滚筒本体25的两端分别固定有轴头,其中一个轴头与行走轮33的轮轴传动连接,滚筒本体25的外侧壁开设有多组取种孔26组,每组取种孔26组由三个呈三角形分布的取种孔26构成;涡旋风机34的出气管道穿过滚筒本体25端面的中心伸入至滚筒本体25内的气体腔室中。
如图15所示,当气吸取种装置的转筒与茎瘤芥种子摩擦角β大于或等于茎瘤芥种子与气吸取种装置的转筒α的余角时,茎瘤芥种子若要取种成功,此时只有摩擦力足够克服重力才可以;增大气吸取种装置的转筒水平面与茎瘤芥种子的夹角α,能够提高吸取种子成功的可能性;另一方面,如果将α变小,将会对气吸取种装置的转筒吸能力降低。当然假如取种孔附近有多粒种子的时候,尽管吸风口的压力不是很大情况下,由于存在摩擦力也会导致吸附多粒种子,会使得取种过多不利于播种效果。
上述可选的实施例的有益效果为:为了提高了茎瘤芥的作业效率,本次设计采用的是气吸式的取种方式,同时为了满足茎瘤芥的取种需要根据种子的大小单独制定型孔借用窝眼轮式排种器的优点,可以适合精量播种的需求。
可选的,如图1至图14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每个取种孔26靠近滚筒本体25内部气体腔室的端部设置有封闭的防尘挡板28,防尘挡板28上开设有五个防尘孔27,取种孔26通过防尘孔27与滚筒本体25内的气体腔室连通;相比现有技术中单纯设置取种孔26的显著进步的效果为:通过设置防尘挡板28和防尘孔27,有效地避免了破碎种子及微小颗粒进入滚筒本体25内的气体腔室中,保证了滚筒本体25内的气体腔室内的无尘化。
可选的,如图1至图14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覆土总成9包括覆土轴29、覆土套管30、覆土竖梁31以及覆土脚轮32;覆土轴29的两端固定在机架1上,覆土轴29的长度方向等间隔固定有多个覆土套管30,每个覆土套管30内安装有可上下调节的覆土竖梁31,每个覆土竖梁31的下端安装有两个覆土脚轮32。
可选的,如图1至图14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两个覆土脚轮32呈倒“八”字型的结构。
在上述可选的实施例中,需要说明的是,在种子植物种植后,需要将种子进行覆土压实,防止种外漏,后期对种子的生长不利,因此在本次设计中需要设计一款覆土装置,将播种后的种子进行覆土压实,由于开沟装置开沟会把土壤翻出一侧,因此本次设计采用了倒“八”字型的结构,采用脚轮减少与地面的摩擦,同时防止黏土缠绕;固定板是用来将整个装置与车架连接,横梁用来固定调节杆和脚轮,横梁有个方形块与调节杆连接,可以根据开沟深度进行调节其高度,保证覆土的可靠性,脚轮安装在调节杆上,每组的调节杆有两个脚轮,呈倒“八”字型的结构,可以有效地将土壤进行回垄并且压实。
可选的,如图1至图14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取种孔26的孔径为3.5mm;防尘孔27的孔径为1mm。
在上述可选的实施例中,需要说明的是,取种装置一共有5列取种孔,每列取种孔有6组,整个滚筒一共是30组取种,每列之间的间距为300mm,满足茎瘤芥的种植株距;根据统计茎瘤芥的种子外形尺寸可知,种子高度的取值范围3±0.2mm、种子宽度的取值范围2.6±0.2mm、种子厚度的取值范围2.2±0.2mm,为了保证每个一个取种穴孔能够吸附一粒种子,有且仅有一粒同时满足种子以高、宽、厚的任何姿态存在。一粒种子的最大尺寸高度Hmax为3.2mm,最小尺寸厚度Tmin为2mm,因此开孔的直径大小应该满足:Hmax≦取种孔26直径≦2Tmin;计算得出取种孔26直径的取值范围为3.6±0.4mm,因此选择取种孔26直径取值为3.5mm。每个圆孔里面开有直径为1mm的小圆孔,作为进风的防尘孔27。
虽然,上文中已经用一般性说明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了详尽的描述,但在本实用新型基础上,可以对之作一些修改或改进,这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因此,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精神的基础上所做的这些修改或改进,均属于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的范围。
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间”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技术内容下,当亦视为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畴。

Claims (10)

1.一种茎瘤芥播种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1)、旋耕总成(2)、平地轮(3)、施肥开沟总成(4)、肥箱(5)、种箱(6)、气吸式滚筒排种器(7)、排种管(8)、覆土总成(9)、悬挂架(10)、换向齿轮箱(11)、种子挡板(12)、行走轮(33)和涡旋风机(34);
所述机架(1)的前端安装有所述悬挂架(10),所述悬挂架(10)的下方设置有所述换向齿轮箱(11),所述机架(1)的下表面自前向后依次设置有所述旋耕总成(2)、所述平地轮(3)、所述施肥开沟总成(4)、所述排种管(8)及所述覆土总成(9),所述换向齿轮箱(11)的输出轴与所述旋耕总成(2)的输入轴传动连接;
所述施肥开沟总成(4)的上方设置有所述肥箱(5),所述肥箱(5)的下表面安装有多个排肥器,所述排肥器通过管道连通到所述施肥开沟总成(4)的下端,所述肥箱(5)的前端中部安装有所述涡旋风机(34),所述排种管(8)的下端设置有所述种子挡板(12),所述排种管(8)的上方设置有所述种箱(6),所述种箱(6)的后侧安装有所述气吸式滚筒排种器(7),所述涡旋风机(34)的吸气口通过管道与所述气吸式滚筒排种器(7)的内部气体腔室连通;
所述机架(1)的左右两侧分别转动设置有所述行走轮(33),所述行走轮(33)的轮轴通过链传动分别与所述排肥器的转轴及所述气吸式滚筒排种器(7)的转轴传动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茎瘤芥播种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耕总成(2)包括旋耕刀轴(13)和多组旋耕刀片组,所述换向齿轮箱(11)的输出轴通过皮带传动与所述旋耕刀轴(13)的端部传动连接,多组所述旋耕刀片组沿所述旋耕刀轴(13)的长度方向等间隔设置;
每组所述旋耕刀片组均包括三片径向圆周排列的旋耕刀片(14),每组旋耕刀片组内的旋耕刀片(14)中的两片旋耕刀片(14)结构相同并且同向排列,另一片旋耕刀片(14)结构弯曲方向与这两片旋耕刀片(14)的弯曲方向相反成镜面关系;
相邻两组的所述旋耕刀片组安装距离等于两个旋耕刀片(14)的宽度大小。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茎瘤芥播种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耕刀片(14)的功能区主要由侧切面(15)、侧切刃(18)、过渡刃(19)、正切刃(20)、正切面(17)以及过渡面(16)组成;所述旋耕刀片(14)的上表面自内而外依次为所述侧切面(15)、所述过渡面(16)以及所述正切面(17),所述侧切面(15)、所述过渡面(16)以及所述正切面(17)形成扭曲的曲面;所述侧切面(15)的侧面设置有所述侧切刃(18),所述正切面(17)的侧面设置有所述正切刃(20),所述正切刃(20)与所述侧切刃(18)的连接处为所述过渡刃(19),所述正切刃(20)与所述侧切刃(18)之间的夹角为钝角。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茎瘤芥播种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施肥开沟总成(4)包括开沟轴(21)、开沟套管(22)、开沟竖梁(23)以及开沟犁(24);所述开沟轴(21)的两端固定在所述机架(1)上,所述开沟轴(21)沿其长度方向等间隔分布有多个所述开沟套管(22),每个所述开沟套管(22)内安装有可调节高度的所述开沟竖梁(23),所述开沟竖梁(23)的下端安装有所述开沟犁(24),所述开沟犁(24)为具有尖端的V形弯折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茎瘤芥播种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吸式滚筒排种器(7)包括轴头和滚筒本体(25),所述滚筒本体(25)具有中空的气体腔室,所述滚筒本体(25)的两端分别固定有所述轴头,其中一个所述轴头与所述行走轮(33)的轮轴传动连接,所述滚筒本体(25)的外侧壁开设有多组取种孔(26)组,每组取种孔(26)组由三个呈三角形分布的取种孔(26)构成;所述涡旋风机(34)的出气管道穿过所述滚筒本体(25)端面的中心伸入至所述滚筒本体(25)内的气体腔室中。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茎瘤芥播种机,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取种孔(26)靠近所述滚筒本体(25)内部气体腔室的端部设置有封闭的防尘挡板(28),所述防尘挡板(28)上开设有五个防尘孔(27),所述取种孔(26)通过所述防尘孔(27)与所述滚筒本体(25)内的气体腔室连通。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茎瘤芥播种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覆土总成(9)包括覆土轴(29)、覆土套管(30)、覆土竖梁(31)以及覆土脚轮(32);所述覆土轴(29)的两端固定在所述机架(1)上,所述覆土轴(29)的长度方向等间隔固定有多个所述覆土套管(30),每个所述覆土套管(30)内安装有可上下调节的所述覆土竖梁(31),每个所述覆土竖梁(31)的下端安装有两个所述覆土脚轮(32)。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茎瘤芥播种机,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覆土脚轮(32)呈倒“八”字型的结构。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茎瘤芥播种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取种孔(26)的孔径为3.5mm。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茎瘤芥播种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防尘孔(27)的孔径为1mm。
CN202223023700.1U 2022-11-14 2022-11-14 一种茎瘤芥播种机 Active CN21858758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023700.1U CN218587586U (zh) 2022-11-14 2022-11-14 一种茎瘤芥播种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023700.1U CN218587586U (zh) 2022-11-14 2022-11-14 一种茎瘤芥播种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587586U true CN218587586U (zh) 2023-03-10

Family

ID=8540643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3023700.1U Active CN218587586U (zh) 2022-11-14 2022-11-14 一种茎瘤芥播种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587586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063676A (zh) * 2023-10-05 2023-11-17 成武县林业发展服务中心 一种林木播种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063676A (zh) * 2023-10-05 2023-11-17 成武县林业发展服务中心 一种林木播种装置
CN117063676B (zh) * 2023-10-05 2024-03-01 成武县林业发展服务中心 一种林木播种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340037B (zh) 超窄行旋耕施肥一体式小麦高产播种机
CN104521355B (zh) 一种小麦深松旋耕分层施肥分带撒播机
CN204579077U (zh) 一种玉米种行清杆土肥旋混单双株可调穴施穴播种机
CN104798471A (zh) 一种阀门式多功能精量播种机
CN104782257B (zh) 一种带送式旋耕施肥精量播种机
CN218587586U (zh) 一种茎瘤芥播种机
CN202135466U (zh) 固定道式震动深松免耕施肥播种机
CN104584824A (zh) 一种小麦等深撒播及种下等深撒肥方法
CN105659987A (zh) 油菜精量免耕直播机
CN203748198U (zh) 多功能水稻旱种播种机
CN110352644A (zh) 小麦匀播机的旋耕播种覆土机构
CN208029355U (zh) 一种挂接式叶菜联合整地播种机
CN217694244U (zh) 一种农业施肥旋耕一体机
CN101142872B (zh) 一种正负气压组合式油菜籽精量联合直播机
CN215188179U (zh) 一种茶园用多功能除草机
CN115708425A (zh) 一种茎瘤芥播种机
CN201758527U (zh) 小麦旋耕播种机
CN214507831U (zh) 一种联合精密播种机
CN204305599U (zh) 水稻直播机穴播装置
CN207543572U (zh) 一种小型水稻、油菜精量点播机
CN2855026Y (zh) 新型大豆精密零速播种机
CN209527096U (zh) 具有沟型减阻整理的油菜气力式精量联合直播机
CN109644627B (zh) 一种直播机及其种植方法
CN106856747A (zh) 一种小麦全自动电控精确定量播种机
CN201131133Y (zh) 一种油菜籽精量联合直播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