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585384U - 门禁系统 - Google Patents
门禁系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8585384U CN218585384U CN202221524441.8U CN202221524441U CN218585384U CN 218585384 U CN218585384 U CN 218585384U CN 202221524441 U CN202221524441 U CN 202221524441U CN 218585384 U CN218585384 U CN 218585384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door
- identity authentication
- information
- authentication device
- main body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9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contribution to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P90/02—Total factory control, e.g. smart factories, flexible manufacturing systems [FMS] or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 systems [IMS]
Landscapes
- Lock And Its Accessori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门禁系统。该门禁系统包括门主体、身份认证装置、监控装置和控制装置,身份认证装置包括分别设置在驱动门外内的第一身份认证装置和第二身份认证装置,第一身份认证装置用于获取用户信息;第二身份认证装置用于二次确认用户信息;监控装置将监控到的用户状态信息发给控制装置;控制装置控制驱动门打开或关闭,通过第一身份认证装置获取用户信息,控制装置根据该用户信息,若确认正确,则控制第一驱动门打开,在通过第一驱动门和门主体后,监控装置对人员监控,获取用户状态信息,从而保证进出人员的无违禁随身携带以及防尾随等,且第二身份认证装置进行二次确认用户信息,若确认正确,则控制第二驱动门打开,进一步提高安全性。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门禁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门禁系统。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和科学技术的逐步提升,对于特殊机构重点区域存放的设备、文件及相关信息的保密性和安全防范要求越来越高,特别是针对数据中心机房、科研机构实验室及银行保险库等保密性及安全防范要求等级非常高的重点区域,需要对进出人员进行逐一核对,防止重要信息泄漏及重大财物损失。
常规的电子防护系统主要是在出入口处设置门禁,通常为刷卡进出,辅助以密码锁等方式,同时在保密区域内布置摄像机监控,配合人防措施对进出人员进行监控,适用于保密性一般的场所。这种电子防护系统相关设备信息相互隔绝,采集到的单一信息之间无法对应匹配,尤其是出入口门禁设备对于人员信息核对过于简单,容易产生进出人员不匹配、尾随进出及一人刷卡多人进出等情况,无法将人员进出信息全部留档存底,容易造成非法人员复制门禁卡信息进出、尾随进出或同时多人进出,进而可能会出现非法人员对区域内设备、文件和相关信息进行窃取和偷拍。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提高安全性的问题,提供一种门禁系统。
一种门禁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门主体、身份认证装置、监控装置以及控制装置;所述门主体具有驱动门,所述控制装置与所述门主体、所述身份认证装置、所述监控装置均电连接;
所述身份认证装置包括分别设置在所述驱动门外部和内部的第一身份认证装置和第二身份认证装置,所述第一身份认证装置用于获取用户信息,并将所述用户信息发送给所述控制装置;所述第二身份认证装置用于二次确认所述用户信息;所述监控装置用于监控用户状态,并将监控到的用户状态信息发给所述控制装置;所述控制装置接收到所述用户信息和所述用户状态信息后,控制所述驱动门打开或关闭。
上述门禁系统,包括门主体、身份认证装置、监控装置以及控制装置,门主体具有驱动门,控制装置与所述门主体、身份认证装置、监控装置均电连接,所述身份认证装置包括分别设置在所述驱动门外部和内部的第一身份认证装置和第二身份认证装置,所述第一身份认证装置用于获取用户信息,并将所述用户信息发送给所述控制装置;所述第二身份认证装置用于二次确认所述用户信息;所述监控装置用于监控用户状态,并将监控到的用户状态信息发给所述控制装置;所述控制装置接收到所述用户信息和所述用户状态信息后,控制所述驱动门打开或关闭,通过第一身份认证装置获取用户信息,控制装置根据该用户信息,若确认正确,则驱动门打开,在通过驱动门以及进入驱动门后,监控装置对人员监控,获取用户状态信息,从而保证进出人员的无随身携带的违禁品以及防尾随等情况,再进入门主体的内部区域后,所述第二身份认证装置进行二次确认用户信息,进一步提高安全性。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身份认证装置为人脸识别读卡器,所述第二身份认证装置为虹膜识别装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监控装置包括摄像机,所述摄像机接收到所述控制装置发送的启动信息,对所述门主体内的区域进行人员识别,并将识别结果发送给所述控制装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监控装置还包括探测装置,所述探测装置用于检测用户携带的电子设备或者金属设备的情况,并将检测结果发送给所述控制装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监控装置还包括红外对射传感器和电子称重传感器;所述红外对射传感器用于对进入所述门主体的区域的人员进行计数;所述电子称重传感器用于获取进入所述门主体的区域的人员的体重。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门禁系统还包括报警装置,所述报警装置与所述控制装置连接;和/或所述门禁系统还包括紧急报警按钮,所述紧急报警按钮设于所述门主体内,所述紧急报警按钮与所述控制装置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控制中心,所述监控装置包括摄像机、探测装置、红外对射传感器以及电子称重传感器;所述探测装置、红外对射传感器以及电子称重传感器均与所述控制装置连接;所述身份认证装置、所述摄像机和所述控制装置均与本地接入交换机连接,所述本地接入交换机通过核心交换机与所述控制中心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控制中心包括服务器和工作站,所述服务器用于存储各种信息、数据;所述工作站用于显示所述用户信息和用户状态信息。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门禁卡发卡器,所述门禁卡发卡器与所述工作站连接,所述门禁卡发卡器所述门禁卡发卡器用于读写门禁卡用户信息。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门主体上具有轨道,所述驱动门能够沿着所述轨道移动;所述门主体为弧形结构。
附图说明
图1为一实施例的门禁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一实施例的门禁系统的系统架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和达到的技术效果更加清楚,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实施例的描述中,术语“上”、“下”、“右”等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和简化操作,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仅用于在描述上加以区分,并没有特殊的含义。
请结合参考图1和图2,一实施例的门禁系统包括门主体101、身份认证装置、监控装置以及控制装置。门主体101具有驱动门,所述控制装置与门主体 101、身份认证装置以及监控装置均电连接;身份认证装置包括分别设置在所述驱动门外部和内部的第一身份认证装置和第二身份认证装置,所述第一身份认证装置用于获取用户信息,并将所述用户信息发送给所述控制装置;所述第二身份认证装置用于二次确认所述用户信息;监控装置用于监控用户状态,并将监控到的用户状态信息发给控制装置;控制装置接收到用户信息和用户状态信息后,控制驱动门打开或关闭。具体地,控制装置接收到身份认证装置发送的用户信息和监控装置发送的用户状态信息后进行处理,比如核对等,控制驱动门打开或关闭。
其中,用户的信息包括人脸、虹膜、姓名、ID、体重、权限等信息。该门禁系统可用于数据中心机房、科研机构实验室及银行保险库等保密性及安全防范要求等级较高的重点区域,实现相关人员逐一进出,人员进出信息全部电子信息化留档存底,杜绝人与身份卡不匹配、尾随进出及一人刷卡多人进出的情况,对于非法进出的情况上报并告警。
上述门禁系统,包括门主体、身份认证装置、监控装置以及控制装置,门主体具有驱动门,控制装置与所述门主体、身份认证装置、监控装置均电连接,所述身份认证装置包括分别设置在所述驱动门外部和内部的第一身份认证装置和第二身份认证装置,所述第一身份认证装置用于获取用户信息,并将所述用户信息发送给所述控制装置;所述第二身份认证装置用于二次确认所述用户信息;所述监控装置用于监控用户状态,并将监控到的用户状态信息发给所述控制装置;所述控制装置接收到所述用户信息和所述用户状态信息后,控制所述驱动门打开或关闭,通过第一身份认证装置获取用户信息,控制装置根据该用户信息,若确认正确,则驱动门打开,在通过驱动门后,监控装置对人员监控,获取用户状态信息,从而保证进出人员的无随身携带的违禁品以及防尾随等情况,所述第二身份认证装置进行二次确认用户信息,进一步提高安全性。
其中,门主体101具有轨道,驱动门能够沿着轨道移动,以致控制装置控制驱动门沿着轨道移动。请再参考图1,在本实施例中,门主体101包括两侧弧形混凝土墙体,驱动门垂直于弧形混凝土墙体设置,且驱动门可以呈对开设置,相对应的,轨道为对侧弧形通道门移动导轨。门主体101可以安装在重点区域出入口处,两侧为为弧形混凝土墙体,沿着弧形混凝土墙体及延伸方向上安装弧形通道门移动导轨(即轨道),根据移动导轨和通道位置安装驱动门,该驱动门为两道弧形通道门,用于控制人员进入和离开门主体101的内部区域。进一步地,驱动门包括第一驱动门1011a和第二驱动门1011b,第一驱动门1011a 和第二驱动门1011b相对设置,人员先通过第一驱动门1011a,再通过第二驱动门1011b,才能进入重点区域。也就是说,通过第一身份认证装置、第二身份认证装置以及监控装置来进行信息采集,从而分别进行人员信息核对,以先后通过第一驱动门1011a和第二驱动门1011b。其中,第一驱动门1011a和第二驱动门1011b均为弧形门,两者分别可以各自对开。
此时,所述第一身份认证装置用于获取用户信息,并将所述用户信息发送给所述控制装置;所述第二身份认证装置用于二次确认所述用户信息;所述监控装置用于监控用户状态,并将监控到的用户状态信息发给所述控制装置;所述控制装置接收到所述用户信息和所述用户状态信息后,控制所述驱动门打开或关闭,通过第一身份认证装置获取用户信息,控制装置根据该用户信息,若确认正确,则驱动门打开,在通过驱动门以及进入驱动门后,监控装置对人员监控,获取用户状态信息,从而保证进出人员的无随身携带的违禁品以及防尾随等情况,再进入门主体的内部区域后,所述第二身份认证装置进行二次确认用户信息,进一步提高安全性。
需要说明的是,门主体101通过门主体驱动装置来控制,也就是说,控制装置通过门主体驱动装置来控制门主体101的开启或者关闭,门主体驱动装置可以在轨道终端所在处的混凝土墙体上分别安装门主体驱动装置,用于控制驱动门的自动开启和关闭。在本实施例中,门主体驱动装置安装在轨道终端所在处的混凝土墙体上。门主体驱动装置可以为电机等。当驱动门包括第一驱动门 1011a和第二驱动门1011b时,控制装置可分别对第一驱动门1011a和第二驱动门1011b进行控制。
在一实施例中,第一身份认证装置设在门主体101外,用于获取用户信息,并将用户信息发送给控制装置。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身份认证装置为读卡器,进一步地,为人脸识别读卡器202。人脸识别读卡器202悬挂安装在门主体101的墙体外侧或者易于操作的墙面上,用于读取身份卡信息,识别进出人员的人脸信息并进行对比判断。进一步地,身份认证装置还包括第二身份认证装置,第二身份认证装置设在门主体内侧,第二身份认证装置用于确认用户信息,生成确认信息,并将确认信息发送给所述控制装置。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第二身份认证装置为虹膜识别装置201,壁挂安装在弧形混凝土墙体内侧,用于识读进出人员虹膜信息并进行对比判断。需要说明的是,对比判断方法在此并不做限定。此外,第一身份认证装置和第二身份认证装置也可以为其他身份认证装置,只要能对进出人员进行识别即可。
监控装置可以包括摄像机301,其可以为高清摄像机。摄像机接收到控制装置发送的启动信息,对门主体内的区域进行人员识别,并将识别结果发送给控制装置。具体地,摄像机301可以通过壁挂、吸顶或支架吊装的方式安装在门主体101的内部区域,用于确定门主体101的内部区域是否有其他人员,当控制装置接收到第一身份认证装置发送的人员识别确认信息后,控制装置发送启动信息给摄像机301,摄像机301记录并传输图像信息给控制装置,控制装置确认门主体101的内部区域是否有其他人员,若无其他人员,则控制第一驱动门1011a 打开。此外,该摄像机301还用于实施监视内部区域的人员活动情况,记录并传输图像信息,并且通过图像信息获取进入内部区域的人员数量,判断是否存在尾随进出的情况。
在一实施例中,监控装置还可以包括探测装置305,探测装置用于检测用户携带的电子设备或者金属设备的情况,并将检测结果发送给控制装置。其中,探测装置305可以为金属探测器。进一步地,在一实施例中,监控装置还包括红外对射传感器303和电子称重传感器304;红外对射传感器303用于对进入门主体101的区域的人员进行计数;电子称重传感器304用于获取进入门主体的区域的人员的体重。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红外对射传感器303和探测装置 305集成安装在防尾随通道门的门框上,可以在单独安装在进入侧防尾随通道门处,也可以在进入侧和离开侧防尾随通道门处均安装。红外对射传感器303用于对进出防尾随门的人员数量进行统计,判断是否存在尾随进出的情况;金属传感器305用于检测进出人员是否有携带有对重点区域设备、文件和相关信息造成不利影响的电子设备或金属制品。电子称重传感器304安装在门主体101 的内部区域活动地板下,用于检测进入内部区域人员的体重,从而可以来确定进入内部区域的人员数量。通过将红外对射传感器303、探测装置305以及电子称重传感器304相结合,对进出人员的安全性进行检测,从而进一步提高安全性。当控制装置接收到监控装置发送来的用户状态信息以及第二身份认证装置发送的用户信息,并进行核对后,若无异常,则控制装置控制第二驱动门1011b 打开,以便人员进入重点区域。
在一实施例中,该门禁系统还包括报警装置,报警装置与控制装置连接,从而当身份认证装置或者监控装置识别或者检测到异常情况时,控制装置会进行自动告警,进行紧急呼救。其中,该报警装置可以为喇叭、发光装置等。进一步地,在一实施例中,所述门禁系统还包括紧急报警按钮302,紧急报警按钮 302与控制装置连接,紧急报警按钮302可以安装于人员易操作的门主体101的弧形混凝土墙体内侧,用于特殊情况下人员的紧急呼救。
此外,在本实施例中,控制装置即为防尾随门控制器,防尾随门控制器放置在防尾随门控制箱306内,防尾随门控制箱306安装在防尾随门附近人员易于操作的墙面上,防尾随门控制箱306内还安装放置本地接入交换机。也就是说,电子称重传感器304、红外对射传感器303、探测装置305和紧急报警按钮 302将获取的相关信息上传至防尾随门控制器,由防尾随门控制器进行相关信息的对比判断,并根据对比判断结果进行告警。此时,人脸识别读卡器202、虹膜识别装置201、摄像机301以及防尾随门控制器通过网线连接附近本地接入交换机,设备之间信息互联互通,将人员信息进行本地匹配核对并存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该门禁系统还包括控制中心,通过控制中心的设置,提高用户数据的存储,尤其数据量比较多的情况下,此外,还可以通过控制中心对各用户信息和用户状态信息进行监控等。在本实施例中,监控装置包括摄像机301、探测装置305、红外对射传感器303以及电子称重传感器304;所述探测装置305、红外对射传感器303以及电子称重传感器304均与控制装置连接;身份认证装置,即第一身份认证装置202和第二身份认证装置201,摄像机301 以及控制装置均与本地接入交换机连接,本地接入交换机通过核心交换机与控制中心连接。由于摄像机301和身份认证装置所采集的为用户的人脸等用户信息,数据相对较大,从而可以通过本地接入交换机直接发送给控制中心。获取的人员信息由本地接入交换机通过网线连接核心交换机,将获取的信息上传至控制中心,通过安装在控制中心上的门禁系统管理软件进行更为准确的二次人员信息核验及综合研判,并将相关信息进行存储。采用这种方式,可以进行二次确认,从而提高安全性,且可以在本地进行储存,保证数据安全。
由上述可知,电子称重传感器304、红外对射传感器303、探测装置305、紧急报警按钮302、人脸识别读卡器202、虹膜识别装置201以及摄像机301可以直接与控制装置相连接,控制装置来接收相关信息并进行比对。采用该方式,数据传输更加快捷,处理效率更高。此外,在一些实施例中,电子称重传感器 304、红外对射传感器303、探测装置305以及紧急报警按钮302与控制装置连接,而人脸识别读卡器202、虹膜识别装置201以及摄像机301可以通过本地接入交换机与核心交换机连接,从而与控制中心连接。采用该方式,便于对较大数据进行二次处理,从而提高系统判断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因此,当门主体为多个时,为了便于对所有门主体进行监控和管理,控制中心能够统一管理下发每个门禁系统的用户信息,每个门禁系统的防尾随门控制器也可以通过交换机将接收到的监控信息发给控制中心,从而由控制中心统一进行控制。每个门主体也可以由与其对应的控制装置单独进行控制。
进一步地,在一实施例中,控制中心包括服务器和工作站,服务器用于存储各种信息、数据;工作站用于显示用户信息和用户状态信息。具体地,工作站可以是综合监控平台展示的设备,通过平台可以查看人脸、虹膜、门禁、监视的数据详情与告警信息以及人员进出记录;同时通过网络访问服务器,能够对门禁系统管理软件中人员各类信息进行新增、删除、修改等操作。此外,该门禁系统还包括门禁发卡器,通过门禁发卡器可以读写门禁卡,人员采用门禁卡在人脸识别读卡器进行刷卡,从而进行识别,该门禁卡包括人脸、虹膜、姓名、ID、体重、权限等信息。控制中心工作站可以通过数据线连接门禁发卡器,通过门禁发卡器将人员信息写入门禁卡中。当新的人员需要制作门禁卡时,将需要进入重点区域的人员信息,包括:人脸、虹膜、姓名、ID、体重、权限等信息,通过控制中心工作站录入服务器,并通过门禁发卡器将人员信息写入门禁卡中,此时对应人员可以获得自身的门禁卡。若人员信息有变更时,相应人员可以到控制中心工作站,将变更的信息重新写入门禁卡中。服务器能够通过核心交换机和接入交换机将更新的信息传输至人脸识别读卡器202、虹膜识别装置201、高清摄像机301和防尾随门控制器进行本地存储。防尾随门控制器在获取相关身份认证信息和安全防护信息之后进行综合研判,确认人证身份一致后将动作信号发送至门主体驱动装置,自动控制驱动门开启或关闭,并接受其反馈信号。控制中心工作站、服务器、门禁发卡器以及核心交换机都可以设在控制中心,从而可以对多个门主体进行统一管理。
上述门禁系统的工作流程包括:人员进出门主体时,先通过人脸识别读卡器202刷身份卡读取个人信息,确认该人员有进出门主体区域权限后,将信息传输给防尾随门控制器,启动关联的电子称重传感器304、红外对射传感器303、金属探测器305、门主体驱动装置、虹膜识别装置201和高清摄像机301。通过高清摄像机301确定门主体的内部区域没有人时,则进行人脸识别,否则在显示装置上弹窗“有人进入,请稍后再试”的信息,回到初始状态,需重新刷卡进入。人脸识别读卡器202获取人脸数据后将人脸数据与获取的身份卡信息进行对比,人证核对一致后,防尾随门控制器控制第一驱动门1011a打开,人员可以进入门主体的内部区域,否则在显示装置上弹窗“人员不匹配,请重新核验”,回到初始状态,需重新刷卡进入。当人员识别确认后,人员在通过驱动门时通过金属探测器305检测是否非法携带的电子设备或金属制品,同时红外对射传感器303检查人员通过情况,当人员安全检查没有问题,进入防尾随门内部区域后,防尾随门控制器控制第一驱动门1011a关闭,将进行二次人员认证,否则第一驱动门1011a将保持开启状态,根据事件具体情况进行告警,并将告警信息上传至服务器,预定时间后回到初始状态重新刷卡进入。
第一驱动门1011a关闭后,虹膜识别装置201启动,扫描识读人员的虹膜信息。同时电子称重传感器304将对进入内部区域的人员体重进行测量,红外对射传感器303对进入门主体的内部区域的人员进行计数,并将相关人员的体重信息、数量信息发送至防尾随门控制器。摄像机301对进入门主体的内部区域人员活动情况的图像信息进行全程记录,并上传至控制中心的服务器进行存储,同时对内部区域人员数量进行统计,将人数信息发送至防尾随门控制器。防尾随门控制器及控制中心对进入防尾随门内部区域的人员信息进行双重综合研判,核验人证一致且各项数据均符合个人信息,没有尾随人员进出的情况后,防尾随门控制器控制第二驱动门1011b打开,人员通过第二驱动门1011b进入重点区域;否则将发送告警信息至服务器及工作站,提醒控制中心管理人员进行注意并核查,第一驱动门1011a打开,回到初始状态重新刷卡进入,或者第一驱动门1011a和第二驱动门1011b均关闭,将相关人员封闭在驱动门的内部区域,由相关管理人员进行进一步核查后重新通过。
上述门禁系统,通过人脸识别和虹膜识别双重生物识别技术的应用及二次复核的方式,杜绝了借卡通行、人证不符、熟人放行等问题;通过打通各设备之间的信息链路,将多种智能传感器获取的进出人员信息在各设备数据库信息间进行比验核对,杜绝了紧贴尾随、搂抱背举等多种尾随方式非法进入重点区域的问题;通过前端对比人员信息,后端二次复核校验,不仅提高了系统的响应时间和人员进出的通行效率的,同时保障了信息的准确性。以上措施有效地解决了数据中心、科研机构及银行机构等保密性及安全防范要求等级较高的重点区域人员进出时出现的尾随和人员进出不匹配等问题,提高了相关单位重点区域人员进出的管理水平,增强了重点区域信息与财产的安全性和保密性。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门禁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门主体、身份认证装置、监控装置以及控制装置;所述门主体具有驱动门,所述控制装置与所述门主体、所述身份认证装置、所述监控装置均电连接;
所述身份认证装置包括分别设置在所述驱动门外部和内部的第一身份认证装置和第二身份认证装置,所述第一身份认证装置用于获取用户信息,并将所述用户信息发送给所述控制装置;所述第二身份认证装置用于二次确认所述用户信息;所述监控装置用于监控用户状态,并将监控到的用户状态信息发给所述控制装置;所述控制装置接收到所述用户信息和所述用户状态信息后,控制所述驱动门打开或关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门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身份认证装置为人脸识别读卡器,所述第二身份认证装置为虹膜识别装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门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监控装置包括摄像机,所述摄像机接收到所述控制装置发送的启动信息,对所述门主体内的区域进行人员识别,并将识别结果发送给所述控制装置。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门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监控装置还包括探测装置,所述探测装置用于检测用户携带的电子设备或者金属设备的情况,并将检测结果发送给所述控制装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门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监控装置还包括红外对射传感器和电子称重传感器;所述红外对射传感器用于对进入所述门主体的区域的人员进行计数;所述电子称重传感器用于获取进入所述门主体的区域的人员的体重。
6.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门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门禁系统还包括报警装置,所述报警装置与所述控制装置连接;和/或所述门禁系统还包括紧急报警按钮,所述紧急报警按钮设于所述门主体内,所述紧急报警按钮与所述控制装置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门禁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控制中心,所述监控装置包括摄像机、探测装置、红外对射传感器以及电子称重传感器;所述探测装置、红外对射传感器以及电子称重传感器均与所述控制装置连接;所述身份认证装置、所述摄像机和所述控制装置均与本地接入交换机连接,所述本地接入交换机通过核心交换机与所述控制中心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门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中心包括服务器和工作站,所述服务器用于存储信息、数据;所述工作站用于显示所述用户信息和用户状态信息。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门禁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门禁卡发卡器,所述门禁卡发卡器与所述工作站连接,所述门禁卡发卡器用于读写门禁卡用户信息。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门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门主体上具有轨道,所述驱动门能够沿着所述轨道移动;所述门主体为弧形结构。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1524441.8U CN218585384U (zh) | 2022-06-17 | 2022-06-17 | 门禁系统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1524441.8U CN218585384U (zh) | 2022-06-17 | 2022-06-17 | 门禁系统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8585384U true CN218585384U (zh) | 2023-03-07 |
Family
ID=8535915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21524441.8U Active CN218585384U (zh) | 2022-06-17 | 2022-06-17 | 门禁系统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8585384U (zh) |
-
2022
- 2022-06-17 CN CN202221524441.8U patent/CN218585384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12153196U (zh) | 防尾随无人值守的人行通道设备 | |
US6794986B2 (en) | Access control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embers and guests | |
CN206115524U (zh) | 楼宇门禁系统 | |
KR101492799B1 (ko) | 감시영역 입퇴실자 추적을 통한 출입 통제 기능을 가지는 출입 통제 통합 영상 저장 시스템 및 그 방법 | |
CN104952134A (zh) | 一种银行押运错时交接设备、系统及方法 | |
CN111311788A (zh) | 一种贵重物品智能储控系统及实现方法 | |
CN105089424A (zh) | 一种银行智能安全托管设备、系统及方法 | |
CN106652119B (zh) | 动态密码管理系统 | |
KR100774029B1 (ko) | 보안구역의 출입 통제 장치 | |
EP3422308A1 (en) | Method to detect the possible threat/attack in atm by extracting deviations in atm door/shutter status and altering cms and first responders | |
CN218585384U (zh) | 门禁系统 | |
CN207583175U (zh) | 一种银行尾箱安全存放交接设备 | |
CN212535434U (zh) | 一种业务库联控系统 | |
CN204856658U (zh) | 一种银行押运错时交接设备 | |
JP5375335B2 (ja) | 入退場管理装置、入退場管理方法および入退場管理プログラム | |
KR101421962B1 (ko) | 출입자의 영상을 이용한 출입 관리 장치 및 출입자 감시 방법 | |
KR101537389B1 (ko) | 출입 통제 및 출입 감시 통합 시스템 | |
KR20100082580A (ko) | 지문 인식형 보안 출입 게이트 및 이를 이용한 출입 통제 시스템 | |
CN110428521A (zh) | 住宅停车场管理系统、使用方法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
JP2014015774A (ja) | 鍵管理装置及び鍵管理システム | |
CN203165066U (zh) | 一种生物识别银行安防系统 | |
CN110735581A (zh) | 一种银行智能尾箱柜 | |
CN110084926A (zh) | 一种基于双门互锁的监狱安全管理系统及方法 | |
CN205012846U (zh) | 一种银行智能安全托管设备 | |
CN211149534U (zh) | 一种贵重物品智能储控系统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