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565548U - 一种取暖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取暖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565548U
CN218565548U CN202223191947.4U CN202223191947U CN218565548U CN 218565548 U CN218565548 U CN 218565548U CN 202223191947 U CN202223191947 U CN 202223191947U CN 218565548 U CN218565548 U CN 21856554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ing
cavity
base
mentioned
support colum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3191947.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马兴雄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2223191947.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56554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56554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56554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entral Heating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取暖装置。包括:底座、支撑柱、桌面和发热组件,上述支撑柱为中空柱体,且上述支撑柱竖直设置于上述底座上,上述桌面设置于上述支撑柱的上端,上述桌面开设有发热腔,上述发热组件设置于上述发热腔内,上述发热腔与上述立柱和上述套筒的内部连通。本申请提供的取暖装置,其能够增加发热面,加热取暖人员的腿部和脚部,取暖效果好。

Description

一种取暖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取暖装置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取暖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的取暖装置种类繁多,有空调机,取暖炉,充油叶片式取暖器,远红外取暖器等,近几年有人将取暖装置与桌子结合在一起,既可以取暖,又可以生活,学习,工作。
专利号为CN112438493B的中国发明专利提供了一种智能家用电取暖桌,包括电取暖桌主体,电取暖桌主体按结构分为桌体和桌面,桌面上放置有投影仪主体,电取暖桌主体的内部活动设置有传动机构,传动机构被装配用于以下两种工位活动设置:工位一,驱使桌面相对于桌体沿竖直方向移动;工位二,驱使投影仪主体相对于桌面沿竖直方向移动。但上述电取暖桌无法加热足底,且通电前温差变化大,容易引起身体不适。因此,有必要进行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取暖装置,其能够增加发热面,加热取暖人员的腿部和脚部,取暖效果好。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取暖装置,其包括:底座、支撑柱、桌面和发热组件,上述支撑柱为中空柱体,且上述支撑柱竖直设置于上述底座上,上述桌面设置于上述支撑柱的上端,上述桌面开设有发热腔,上述发热组件设置于上述发热腔内,上述发热腔与上述立柱和上述套筒的内部连通。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上述底座为中空结构,且上述底座内设置有分隔板,上述底座内部限定形成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上述支撑柱包括立柱和套筒,上述立柱设置于上述底座上,上述套筒套设于上述立柱的外侧,上述第一腔体与上述套筒内部连通,上述支撑柱与上述第二腔体内部连通。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上述底座的侧壁开设有若干进气孔,上述进气孔与上述第二腔体内部连通。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上述底座开设有至少一个排气孔,上述排气孔与上述第一腔体内部连通。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上述排气孔设置有排气管道,上述排气管道上设置有关闭阀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上述套筒外罩设有保护套。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上述发热组件包括若干电加热片和控制器,上述电加热片设置于上述发热腔内,上述控制器与上述电加热片电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上述发热腔的上端罩设有保护盖。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至少具有如下优点或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取暖装置,其包括:底座、支撑柱、桌面和发热组件,上述支撑柱为中空柱体,且上述支撑柱竖直设置于上述底座上,上述桌面设置于上述支撑柱的上端,上述桌面开设有发热腔,上述发热组件设置于上述发热腔内,上述发热腔与上述立柱和上述套筒的内部连通。上述发热组件能够加热发热腔内的气体,加热后的气体进入支撑柱和底座,热量从支撑柱和底座散发,加热取暖人员的全身,取暖效果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取暖装置剖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取暖装置立体图。
图标:1-底座;2-支撑柱;3-桌面;301-发热腔;101-分隔板;102-第一腔体;103-第二腔体;201-立柱;202-套筒;104-进气孔;105-排气孔;501-排气管道;502-关闭阀门;6-保护罩;7-保护盖。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若出现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1
请参照图1,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取暖装置,其包括:底座1、支撑柱2、桌面3和发热组件,上述支撑柱2为中空柱体,且上述支撑柱2竖直设置于上述底座1上,上述桌面3设置于上述支撑柱2的上端,上述桌面3开设有发热腔301,上述发热组件设置于上述发热腔301内,上述发热腔301与上述立柱201和上述套筒202的内部连通。
在本实施例中,上述底座1和上述支撑柱2均为中空结构,且上述底座1和上述支撑柱2内部连通,上述支撑柱2竖直设置于上述底座1上。上述支撑柱2的上端设置有桌面3,整个取暖装置为取暖桌结构。上述桌面3的中心处开设有发热腔301,上述发热腔301与上述支撑柱2的内部连通,发热腔301内设置有发热组件,用于产生热量。日常使用时,上述取暖装置可作为饭桌使用,需要取暖时打开发热组件,发热组件散发热量加热周围气体,加热后的气体进入支撑柱2和底座1的内部,便于人坐在取暖装置旁边取暖。底座1和支撑柱2内部连通,可同时供身体和脚部取暖,取暖效果好。
进一步的,在本实施例的一些实施方式中,上述底座1为中空结构,且上述底座1内设置有分隔板101,上述底座1内部限定形成第一腔体102和第二腔体103,上述支撑柱2包括立柱201和套筒202,上述立柱201设置于上述底座1上,上述套筒202套设于上述立柱201的外侧,上述第一腔体102与上述套筒202内部连通,上述支撑柱2与上述第二腔体103内部连通。
上述底座1内部设置横向的分隔板101,将上述底座1内部分隔成为上下两个独立的腔体,上端为第一腔体102,下端为第二腔体103。上述支撑柱2包括中空柱体和套设于柱体外部的套筒202,柱体和套筒202之间限定形成发热空间。上述底座1的上端开设通孔,使套筒202内的发热空间与第一腔体102内部连通。上述立柱201与上述第二腔体103内部连通。上述立柱201直径较小,起到支撑桌面3的作用。发热组件工作时,加热后的气体从发热空间进入底座1,使热气均匀的从底座1和发热空间散发,同时底座1下端的第二腔体103形成隔绝作用,避免底座1接触地面,热气直接传导到地面导致热量散失,保证热量均从套筒202散发到周围空间,起到一定保温效果。
进一步的,在本实施例的一些实施方式中,上述底座1的侧壁开设有若干进气孔104,上述进气孔104与上述第二腔体103内部连通。加热时冷气从进气孔104进入,通过第二腔体103和中空立柱201到达发热腔301,发热组件对进入的气体进行加热。加热后的气体与发热空间内的气体交换并从套筒202向外散发热量供人取暖。
需要说明的是,附图中仅为本实施例的一种实施方式,上述底座1和上述桌面3可为圆形、方形、菱形等任意形式,具体形状不做限制。
实施例2
请参照图1和图2,本实施例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上述底座1开设有至少一个排气孔105,上述排气孔105与上述第一腔体102内部连通。
上述底座1开设排气孔105,可通过排气孔105连接地暖管道或取暖装置,便于通过其他装置取暖,增加取暖装置的实用性。外部冷空气从底座1底部的进气孔104通过立柱201进入加热空间,加热后通过套筒202与立柱201之间的空隙进入第一腔体102,并通过排气孔105进入其他取暖装置。
进一步的,在本实施例的一些实施方式中,上述排气孔105设置有排气管道501,上述排气管道501上设置有关闭阀门502。
需要连接外部取暖装置时可通过缩水排气管道501连接热气输送管,同时也可通过关闭阀门502随意控制外部取暖装置的使用状态,无需使用外部取暖装置时只需关闭上述关闭阀门502,无需拆卸管道,操作便利快速。
实施例3
请参照图1和图2,本实施例在上述一些实施例的基础上,上述套筒202外罩设有保护套。
上述保护套可采用网状套,便于热量散出。保护套能够隔绝套筒202,避免取暖人员接触套筒202造成烫伤。
进一步的,在其他实施例中,上述发热腔301的上端罩设有保护盖7。
上述保护盖7可避免取暖人员接触发热组件造成烫伤,提高取暖装置的安全性。保护盖7可采用透气网状结构,上端可放置需要加热的物品,作为加热食物的灶台。保护盖7也可采用密封盖,避免内部热气从上端流出。使得内部气体从进气孔104进入,从排气孔105流出,提高装置的取暖效果。
实施例4
本实施例在上述一些实施例的基础上,上述发热组件包括若干电加热片和控制器,上述电加热片设置于上述发热腔301内,上述控制器与上述电加热片电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上述发热组件采用电加热的方式取暖,没有明火,同时也不产生有害气体,使用更安全环保。上述电加热片连接控制器,可通过控制器调节加热温度,取暖人员可根据实际使用体验调节温度,提高使用舒适度。
可选的,在其他实施方式中,上述发热腔301的上端罩设有保护盖,避免发生烫伤。
综上,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取暖装置,其包括:底座1、支撑柱2、桌面3和发热组件,上述支撑柱2为中空柱体,且上述支撑柱2竖直设置于上述底座1上,上述桌面3设置于上述支撑柱2的上端,上述桌面3开设有发热腔301,上述发热组件设置于上述发热腔301内,上述发热腔301与上述立柱201和上述套筒202的内部连通。上述发热组件能够加热发热腔301内的气体,加热后的气体进入支撑柱2和底座1,热量从支撑柱2和底座1散发,加热取暖人员的全身,取暖效果好。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取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支撑柱、桌面和发热组件,所述支撑柱为中空柱体,且所述支撑柱竖直设置于所述底座上,所述桌面设置于所述支撑柱的上端,所述桌面开设有发热腔,所述发热组件设置于所述发热腔内,所述发热腔与所述支撑柱的内部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取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为中空结构,且所述底座内设置有分隔板,所述底座内部限定形成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所述支撑柱包括立柱和套筒,所述立柱设置于所述底座上,所述套筒套设于所述立柱的外侧,所述第一腔体与所述套筒内部连通,所述支撑柱与所述第二腔体内部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取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的侧壁开设有若干进气孔,所述进气孔与所述第二腔体内部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取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开设有至少一个排气孔,所述排气孔与所述第一腔体内部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取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气孔设置有排气管道,所述排气管道上设置有关闭阀门。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取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筒外罩设有保护套。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取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组件包括若干电加热片和控制器,所述电加热片设置于所述发热腔内,所述控制器与所述电加热片电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取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腔的上端罩设有保护盖。
CN202223191947.4U 2022-11-30 2022-11-30 一种取暖装置 Active CN21856554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191947.4U CN218565548U (zh) 2022-11-30 2022-11-30 一种取暖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191947.4U CN218565548U (zh) 2022-11-30 2022-11-30 一种取暖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565548U true CN218565548U (zh) 2023-03-03

Family

ID=8530457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3191947.4U Active CN218565548U (zh) 2022-11-30 2022-11-30 一种取暖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56554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AU2017383228B2 (en) Modular steamer accessory for steam-heating and/or -cooking food contained in a container
KR20170131815A (ko) 온열 캐비닛이 달린 굽는 장치
US20190335934A1 (en) Steamer accessory for steam-heating and/or steaming food in a container
US10492638B2 (en) Steam cooker accessory for steam heating and/or cooking foods contained in a container
KR101352701B1 (ko) 쑥뜸기
CN218565548U (zh) 一种取暖装置
US20090145421A1 (en) Portable outdoor gas oven and grill
US20100083846A1 (en) Cooking Grill
KR200477900Y1 (ko) 훈증장치
RU55590U1 (ru) Автономная профилактическая мини-сауна
JP5362267B2 (ja) 業務用厨房の廃熱利用システム
CN211066219U (zh) 一种多蒸室烹饪器皿、蒸制器具、及蒸箱
EP1890667A1 (en) A device for active temperature equilisation in a sauna room
CN209135670U (zh) 一种烹饪餐桌
CN211747831U (zh) 一种空调电热茶几桌
CN110051534A (zh) 多功能远红外理疗装置
CN210077107U (zh) 一种电暖椅子
CN211632243U (zh) 一种空调茶几桌
KR20150146002A (ko) 로켓스토브를 활용한 온수난방시스템
CN210165460U (zh) 一种电取暖桌
CN214963480U (zh) 一种对流式取暖总成及电暖茶几
CN217876098U (zh) 一种双接线储能加热器
CN220458877U (zh) 一种取暖桌
CN219629322U (zh) 一种防窜味的微压电蒸锅
CN216148582U (zh) 明火无烟坐灸椅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