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549736U - 一种母线中点电压的平衡电路及功率变换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母线中点电压的平衡电路及功率变换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549736U
CN218549736U CN202222105370.4U CN202222105370U CN218549736U CN 218549736 U CN218549736 U CN 218549736U CN 202222105370 U CN202222105370 U CN 202222105370U CN 218549736 U CN218549736 U CN 21854973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pacitor
power conversion
circuit
controllable switch
bu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105370.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朋
肖荣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Sofarsola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Sofarsola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Sofarsolar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Sofarsola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105370.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54973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54973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54973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irect Current Feeding And Distribution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母线中点电压的平衡电路及功率变换系统。该平衡电路应用于功率变换系统,功率变换系统包括功率变换电路,功率变换电路包括正母线和负母线,正母线和负母线之间连接有分压单元,分压单元设有母线中点连接端,其特征在于,平衡电路包括:辅助电源、第四电容、第五电容、第一电阻、第一可控开关、第二可控开关和第三可控开关,其中,当第三可控开关闭合时,辅助电源作为均衡负载以平衡母线中点电压。通过上述方式,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能够应用于功率变换电路与母线中点没有连接的场景,且无需消耗额外的功率,便能实现均衡母线电压,防止母线中点电压偏离带来的电压应力相关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母线中点电压的平衡电路及功率变换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涉及功率变换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母线中点电压的平衡电路及功率变换系统。
背景技术
在应用高压电力的场合,通常会采用低压电容串联的方式,使低压电容作为母线电容。但因为电容内阻的差异、外围采样电路的参数差异、PCB布局差异等会导致母线电容的中点电压偏移,最终会导致功率变换电路中的部分器件存在较高的电压应力,影响系统安全运行。
一般会采用软件调制的方法进行中点电压调节,以均衡母线电容的中点电压偏移,但这种方法需要主功率电路与母线中点有电气连接,从而能控制上下母线电容的充放电电流,但有的场合主功率电路和母线中点没有连接,这样软件的方法就无法使用。
还有一种方案是采用电容并联一定均衡电阻,以均衡母线电容的中点电压偏移,但电阻会增大系统的损耗,降低系统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母线中点电压的平衡电路,应用于功率变换电路,所述功率变换电路包括正母线和负母线,所述正母线和所述负母线之间连接有分压单元,所述分压单元设有母线中点连接端,所述平衡电路包括:辅助电源、第四电容、第五电容、第一电阻、第一可控开关、第二可控开关和第三可控开关,其中,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一端用于连接所述正母线,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二端连接至所述第一可控开关的第一端,所述第一可控开关的第二端连接至所述第二可控开关的第二端;所述第二可控开关的第一端连接至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一端,所述第二可控开关的第二端连接至所述第四电容的第一端;所述第四电容的第一端连接至所述辅助电源的正输入端,所述第四电容的第二端连接至所述第五电容的第二端,所述第五电容的第一端连接至所述辅助电源的负输入端,所述辅助电源的负输入端用于连接所述负母线,所述第五电容与所述第四电容之间的连接点设为输入中点连接端;所述输入中点连接端连接至所述辅助电源的输入中点和所述第三可控开关的第一端,所述第三可控开关的第二端用于连接所述母线中点连接端。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辅助电源的正输入端还用于连接所述功率变换电路的正输出端,所述辅助电源的负输入端还用于连接所述功率变换电路的负输出端。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平衡电路还包括第一二极管和第二二极管,所述第一二极管的正极连接至所述第二可控开关的第二端,所述第一二极管的负极连接至所述第四电容的第一端;所述第二二极管的负极连接至所述负母线,所述第二二极管的正极连接至所述第五电容的第一端。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平衡电路还包括第三二极管和第四二极管,所述第三二极管的负极连接至所述第四电容的第一端,所述第三二极管的正极用于连接所述功率变换电路的正输出端;所述第四二极管的正极连接至所述第五电容的第一端,所述第四二极管的负极用于连接所述功率变换电路的负输出端。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平衡电路还包括第二电阻,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一端用于连接所述母线中点连接端,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二端连接至所述第三可控开关的第二端。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平衡电路还包括控制器和采样电路,所述采样电路的输出端连接至所述控制器的信号输入端,所述采样电路用于获取所述功率变换电路的母线电压;所述控制器的信号输出端分别连接至所述第一可控开关的控制端、所述第二可控开关的控制端和所述第三可控开关的控制端。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采样电路包括第一采样电路和第二采样电路,所述第一采样电路的输出端连接至所述控制器的信号输入端,所述第一采样电路用于获取所述功率变换电路的正母线电压;所述第二采样电路的输出端连接至所述控制器的信号输入端,所述第二采样电路用于获取所述功率变换电路的负母线电压。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另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功率变换系统,包括:功率变换电路、第二电源和第三电容以及如上所述的平衡电路,其中,所述第二电源的正输出端连接至所述功率变换电路的正输出端和第三电容的第一端,所述第二电源的负输出端连接至所述功率变换电路的负输出端和第三电容的第二端。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功率变换电路的分压单元包括第一电容和第二电容,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一端连接至所述正母线,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二端连接至所述第二电容的第二端,所述第二电容的第一端连接至所述负母线,所述第一电容和所述第二电容之间的连接节点为所述母线中点连接端。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功率变换电路还包括第一电源,所述第一电源的正输出端连接至所述第一可控开关的第二端,所述第一电源的负输出端连接至所述负母线。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有益效果是:区别于现有技术的情况,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能够应用于功率变换电路与母线中点没有连接的场景,且无需消耗额外的功率,便能实现均衡母线电压,防止母线中点电压偏离带来的电压应力相关问题。
附图说明
图1是一种功率变换电路及其外围结构的电路拓扑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母线中点电压的平衡电路的结构示意图,该平衡电路由功率变换电路输入端电压供电;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母线中点电压的平衡电路的结构示意图,该平衡电路由功率变换电路输入端电压供电;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母线中点电压的平衡电路的结构示意图,该平衡电路由功率变换电路输出端电压供电;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可控的母线中点电压的平衡电路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功率变换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功率变换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详细的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表述“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其间可以存在一个或多个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表述“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其间可以存在一个或多个居中的元件。本说明书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除非另有定义,本说明书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说明书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说明书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在应用高压电力的场合,通常会采用低压电容串联的方式,使低压电容作为母线电容。如图1所示,图1为一种功率变换电路及其外围结构的电路拓扑图,该功率变换电路包括了主电路210和分压单元 220,其中分压单元220包括第一电容C1和第二电容C2,外围结构还包括第一电源V1、第二电源V2和第三电容C3。
第一电容C1和第二电容C2串联后接入主电路210的正母线和负母线之间。具体地,第一电容C1的第一端连接至正母线,第一电容C1 的第二端连接至第二电容C2的第二端,第二电容C2的第一端连接至负母线,第一电容C1和第二电容C2之间的连接节点为母线中点连接端。
第一电源V1接入主电路210的正母线和负母线之间,第一电源V1 的正输出端连接至正母线,第一电源V1的负输出端连接至负母线。
第二电源V2的正输出端连接至主电路210的正输出端,第二电源 V2的负输出端连接至主电路210的负输出端;第三电容C3并联在第二电源V2的两端。
因为电容内阻的差异、外围采样电路的参数差异以及PCB布局差异等都有可能会导致母线电容的中点电压偏移,导致第一电容C1和第二电容C2承受不同的电压应力,在这样的情况下持续运行该功率变换电路,会影响应用该功率变化电路的系统的安全可靠运行。
在功率变换电路与母线电容的中点连接时,一般会采用软件调制的方法控制母线电容的充放电电流,从而进行中点电压调节。但针对功率变换电路的主电路和母线中点连接端没有连接的场景,如图1所示的应用场景,功率电路无法给母线注入中点电流,上述软件调制则无法使用。
还有另外一种最直接的思路是在第一电容C1和第二电容C2上之间并联均衡电阻,通过被动均衡的方式使半母线电压(正母线电压和负母线电压)维持平衡,但是均衡电阻消耗的功率会降低应用该功率变化电路的系统的电能使用效率。
因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母线中点电压的平衡电路,平衡电路由功率变换电路输入端电压供电,其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该平衡电路100应用于功率变换电路200,为保证清晰地表述该平衡电路100的结构,因此在图2中添加了应用场景(即功率变换电路200),而非该平衡电路100包括功率变换电路 200。该平衡电路也可应用于其他具有母线串联电容的变换电路或变换器,如高压DC/DC变换电路、光伏逆变器、储能逆变器、PFC整流器等等。
平衡电路100包括了辅助电源110、第一电阻R1、第一可控开关 RY1、第二可控开关RY2、第三可控开关RY3、第四电容C4和第五电容 C5,其中,第一电阻R1的第一端连接至功率变换电路100的正母线,第一电阻R1的第二端连接至第一可控开关RY1的第一端,第一可控开关RY1的第二端连接至第二可控开关RY2的第二端。
第二可控开关RY2的第一端连接至第一电阻R1的第一端,第二可控开关RY2的第二端连接至第四电容C4的第一端。
第四电容C4的第一端连接至辅助电源110的正输入端,第四电容 C4的第二端连接至第五电容C5的第二端,第五电容C5的第一端连接至辅助电源110的负输入端,辅助电源110的负输入端连接至功率变换电路100的负母线,第五电容C5与第四电容C4之间的连接点设为输入中点连接端。辅助电源110的正输入端还用于连接功率变换电路 100的正输出端,辅助电源110的负输入端还用于连接功率变换电路 100的负输出端。
输入中点连接端连接至辅助电源110的输入中点和第三可控开关 RY3的第一端,第三可控开关RY3的第二端连接至功率变换电路100的母线中点连接端。
优选地,第一可控开关RY1、第二可控开关RY2和第三可控开关 RY3均为继电器。第一可控开关RY1、第二可控开关RY2和第三可控开关RY3也可以是其他具有关断和闭合功能的可控器件。
辅助电源110从第一电容C1和第二电容C2取电,且辅助电源110 的输入中点连接至功率变化电路200的母线中点连接端,达到了类似于在第一电容C1和第二电容C2上并联均衡负载,使得母线中点电压平衡的效果。而与在第一电容C1和第二电容C2上并联均衡负载不同的是,上述实施方式不需要消耗额外的功率,这是因为在应用功率变换电路200的系统中通常都带有需要消耗功率的辅助电源110。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了另一种母线中点电压的平衡电路,平衡电路由功率变换电路输入端电压供电,其结构示意图如图3所示。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该平衡电路100应用于功率变换电路200,为保证清晰地表述该平衡电路100的结构,因此在图3中添加了应用场景(即功率变换电路200),而非该平衡电路100包括功率变换电路 200。该平衡电路也可应用于其他具有母线串联电容的变换电路或变换器,如高压DC/DC变换电路、光伏逆变器、储能逆变器、PFC整流器等等。
该平衡电路200包括了辅助电源110、第一电阻R1、第一可控开关RY1、第二可控开关RY2、第三可控开关RY3、第四电容C4、第五电容C5、第一二极管D1和第二二极管D2,其中,第一电阻R1的第一端连接至功率变换电路100的正母线,第一电阻R1的第二端连接至第一可控开关RY1的第一端,第一可控开关RY1的第二端连接至第二可控开关RY2的第二端。
第二可控开关RY2的第一端连接至第一电阻R1的第一端,第二可控开关RY2的第二端连接至第四电容C4的第一端。
第四电容C4的第二端连接至第五电容C5的第二端,第五电容C5 的第一端连接至辅助电源110的负输入端,第五电容C5的第一端连接至功率变换电路100的负母线,第五电容C5与第四电容C4之间的连接点设为输入中点连接端;
输入中点连接端连接至辅助电源110的输入中点和第三可控开关 RY3的第一端,第三可控开关RY3的第二端连接至功率变换电路100的母线中点连接端。
第一二极管D1连接在辅助电源110的正输入端与第四电容C4的第一端之间,第一二极管D1的负极连接至辅助电源110的正输入端,第一二极管D1的正极连接至第四电容C4的第一端。
第二二极管D2连接在辅助电源110的负输入端与第五电容C5的第一端之间,第二二极管D2的正极连接至辅助电源110的负输入端,第二二极管D2的负极连接至第五电容C5的第一端。
优选地,第一可控开关RY1、第二可控开关RY2和第三可控开关 RY3均为继电器。第一可控开关RY1、第二可控开关RY2和第三可控开关RY3也可以是其他具有关断和闭合功能的可控器件。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了另一种母线中点电压的平衡电路,平衡电路由功率变换电路输出端电压供电,其结构示意图如图4所示。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该平衡电路100应用于功率变换电路200,为保证清晰地表述该平衡电路100的结构,因此在图4中添加了应用场景(即功率变换电路200),而非该平衡电路100包括功率变换电路 200。该平衡电路也可应用于其他具有母线串联电容的变换电路或变换器,如高压DC/DC变换电路、光伏逆变器、储能逆变器、PFC整流器等等。
该平衡电路200包括了辅助电源110、第一电阻R1、第一可控开关RY1、第二可控开关RY2、第三可控开关RY3、第四电容C4、第五电容C5、第一二极管D1、第二二极管D2、第三二极管D3和第四二极管 D4,其中,第一电阻R1的第一端连接至功率变换电路100的正母线,第一电阻R1的第二端连接至第一可控开关RY1的第一端,第一可控开关RY1的第二端连接至第二可控开关RY2的第二端。
第二可控开关RY2的第一端连接至第一电阻R1的第一端,第二可控开关RY2的第二端连接至第四电容C4的第一端。
第四电容C4的第二端连接至第五电容C5的第二端,第五电容C5 的第一端连接至辅助电源110的负输入端,第五电容C5的第一端连接至功率变换电路100的负母线,第五电容C5与第四电容C4之间的连接点设为输入中点连接端。
输入中点连接端连接至辅助电源110的输入中点和第三可控开关 RY3的第一端,第三可控开关RY3的第二端连接至功率变换电路100的母线中点连接端。
第一二极管D1的正极连接至第二可控开关RY2的第二端,第一二极管D1的负极连接至第四电容C4的第一端。
第二二极管D2的负极连接至负母线,第二二极管D2的正极连接至第五电容C5的第一端。
第三二极管D3的负极连接至第四电容C4的第一端,第三二极管 D3的正极用于连接功率变换电路200的正输出端。
第四二极管D4的正极连接至第五电容C5的第一端,第四二极管 D4的负极用于连接功率变换电路200的负输出端。
优选地,第一可控开关RY1、第二可控开关RY2和第三可控开关 RY3均为继电器。第一可控开关RY1、第二可控开关RY2和第三可控开关RY3也可以是其他具有关断和闭合功能的可控器件。
为实现上述平衡电路100的第一可控开关RY1、第二可控开关RY2 和第三可控开关RY3的软件启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可控的母线中点电压的平衡电路,其结构示意图如图5所述,该平衡电路100包括了辅助电源110、第一电阻R1、第一可控开关RY1、第二可控开关RY2、第三可控开关RY3、第四电容C4、第五电容C5、第一二极管D1、第二二极管D2、第三二极管D3、第四二极管D4、第二电阻 R2、控制器120和采样电路130。采样电路130包括了第一采样电路 131和第二采样电路132。
其中,第一电阻R1的第一端连接至功率变换电路100的正母线,第一电阻R1的第二端连接至第一可控开关RY1的第一端,第一可控开关RY1的第二端连接至第二可控开关RY2的第二端。
第二可控开关RY2的第一端连接至第一电阻R1的第一端,第二可控开关RY2的第二端连接至第四电容C4的第一端。
第四电容C4的第二端连接至第五电容C5的第二端,第五电容C5 的第一端连接至辅助电源110的负输入端,第五电容C5的第一端连接至功率变换电路100的负母线,第五电容C5与第四电容C4之间的连接点设为输入中点连接端。
输入中点连接端连接至辅助电源110的输入中点和第三可控开关 RY3的第一端。
第二电阻R2的第一端用于连接母线中点连接端,第二电阻R2的第二端连接至第三可控开关RY3的第二端,第二电阻R2的所起到的作用是防止电流冲击。
第一二极管D1的正极连接至第二可控开关RY2的第二端,第一二极管D1的负极连接至第四电容C4的第一端。
第二二极管D2的负极连接至负母线,第二二极管D2的正极连接至第五电容C5的第一端。
第三二极管D3的负极连接至第四电容C4的第一端,第三二极管 D3的正极用于连接功率变换电路200的正输出端;
第四二极管D4的正极连接至第五电容C5的第一端,第四二极管 D4的负极用于连接功率变换电路200的负输出端。
第一采样电路131的输出端连接至控制器120的信号输入端,第一采样电路131用于获取功率变换电路200的正母线电压。
第二采样电路132的输出端连接至控制器120的信号输入端,第二采样电路132用于获取功率变换电路200的负母线电压。
采样电路130的输出端连接至控制器120的信号输入端,控制器 120的信号输出端分别连接至第一可控开关RY1的控制端、第二可控开关RY2的控制端和第三可控开关RY3的控制端。
控制器120内置有程序,该程序的执行过程如下:
首先,判断第一电容C1和第二电容C2的电压是否超过电压阈值,若是,则继续判断第一电容C1和第二电容C2的电压是否超过电压阈值;若否,则控制RY1闭合;其次,判断第一电容C1和第二电容C2的电压是否达到电压预设值,若否,则继续判断第一电容C1和第二电容C2的电压是否达到电压预设值;若是,则控制RY2闭合;然后控制RY1断开。最后控制RY3闭合。
需要说明的是,电压阈值是为了保证在系统启动前母线电压处于低电压的状态,以证明继电器没有短路故障。因此一般电压阈值的取值范围在10V-100V之间。而电压预设值是用于保证母线电容充电完毕的,因此电压预设值约等于正母线与负母线之间的电压。
优选地,第一可控开关RY1、第二可控开关RY2和第三可控开关 RY3均为继电器。第一可控开关RY1、第二可控开关RY2和第三可控开关RY3也可以是其他具有关断和闭合功能的可控器件。
区别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能够应用于功率变换电路与母线中点没有连接的场景,且无需消耗额外的功率,便能实现均衡母线电压,防止母线中点电压偏离带来的电压应力相关问题。
基于上述的平衡电路100,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还提供了一种功率变换系统,其结构示意图如图6所示:
该功率变换系统包括了如图5所示的平衡电路100以及功率变换电路200,以及第二电源V2和第三电容C3。功率变换电路200的分压单元220包括了第一电容C1和第二电容C2。
其中,第二电源V2的正输出端连接至功率变换电路200的正输出端和第三电容C3的第一端,第二电源V2的负输出端连接至功率变换电路200的负输出端和第三电容C3的第二端。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电源V2起到为辅助电源110提供电能的作用。
第一电容C1的第一端连接至正母线,第一电容C1的第二端连接至第二电容C2的第二端,第二电容C2的第一端连接至负母线,第一电容C1和第二电容C2之间的连接节点为母线中点连接端。其余连接关系与上一实施例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控制器120同样内置有程序,该程序与上一实施例的程序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还提供了另一种功率变换系统,其结构示意图如图7所示:
该功率变换系统包括了如图5所示的平衡电路100以及功率变换电路200,以及第一电源V1、第二电源V2和第三电容C3。
第一电源V1正输出端连接至第一可控开关RY1的第二端,第一电源V1的负输出端连接至负母线。
在这种情况下,由于接入了第一二极管D1、第二二极管D2、第三二极管D4和第四二极管D4,因此第一电源V1侧相较于第二电源V2 侧,第一电源V1侧为高压侧,因此在该功率变换系统进入稳态运行后,仍是由高压侧为辅助电源110供电。其余连接关系与上一实施例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控制器120同样内置有程序,该程序与上一实施例的程序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之所以设置上述的程序,是为了避免出现在第一可控开关RY1和第二可控开关RY2还没闭合时,第一电源V1可以通过第三可控开关 RY3为第二电容C2充电,导致第二电容C2上有较大的电流,并影响第一采样电路131和第二采样电路132的采样结果的情况。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主电路210可以为三电平buck- boost变换器、三电平boost变换器等,辅助电源110可以是正激电路、反激电路等拓扑。
区别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能够应用于功率变换电路与母线中点没有连接的场景,且无需消耗额外的功率,便能实现均衡母线电压,防止母线中点电压偏离带来的电压应力相关问题。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及其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的实施例,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通过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说明书所描述的实施例,这些实施例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内容的额外限制,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并且,上述各技术特征继续相互组合,形成未在上面列举的各种实施例,均视为本实用新型说明书记载的范围;进一步地,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上述说明加以改进或变换,而所有这些改进和变换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母线中点电压的平衡电路,应用于功率变换电路,所述功率变换电路包括正母线和负母线,所述正母线和所述负母线之间连接有分压单元,所述分压单元设有母线中点连接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平衡电路包括:
辅助电源、第四电容、第五电容、第一电阻、第一可控开关、第二可控开关和第三可控开关,其中,
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一端用于连接所述正母线,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二端连接至所述第一可控开关的第一端,所述第一可控开关的第二端连接至所述第二可控开关的第二端;
所述第二可控开关的第一端连接至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一端,所述第二可控开关的第二端连接至所述第四电容的第一端;
所述第四电容的第一端连接至所述辅助电源的正输入端,所述第四电容的第二端连接至所述第五电容的第二端,所述第五电容的第一端连接至所述辅助电源的负输入端,所述辅助电源的负输入端用于连接所述负母线,所述第五电容与所述第四电容之间的连接点设为输入中点连接端;
所述输入中点连接端连接至所述辅助电源的输入中点和所述第三可控开关的第一端,所述第三可控开关的第二端用于连接所述母线中点连接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平衡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电源的正输入端还用于连接所述功率变换电路的正输出端,所述辅助电源的负输入端还用于连接所述功率变换电路的负输出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平衡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平衡电路还包括第一二极管和第二二极管,所述第一二极管的正极连接至所述第二可控开关的第二端,所述第一二极管的负极连接至所述第四电容的第一端;
所述第二二极管的负极连接至所述负母线,所述第二二极管的正极连接至所述第五电容的第一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平衡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平衡电路还包括第三二极管和第四二极管,所述第三二极管的负极连接至所述第四电容的第一端,所述第三二极管的正极用于连接所述功率变换电路的正输出端;
所述第四二极管的正极连接至所述第五电容的第一端,所述第四二极管的负极用于连接所述功率变换电路的负输出端。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平衡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平衡电路还包括第二电阻,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一端用于连接所述母线中点连接端,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二端连接至所述第三可控开关的第二端。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平衡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平衡电路还包括控制器和采样电路,所述采样电路的输出端连接至所述控制器的信号输入端,所述采样电路用于获取所述功率变换电路的母线电压;
所述控制器的信号输出端分别连接至所述第一可控开关的控制端、所述第二可控开关的控制端和所述第三可控开关的控制端。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平衡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采样电路包括第一采样电路和第二采样电路,所述第一采样电路的输出端连接至所述控制器的信号输入端,所述第一采样电路用于获取所述功率变换电路的正母线电压;
所述第二采样电路的输出端连接至所述控制器的信号输入端,所述第二采样电路用于获取所述功率变换电路的负母线电压。
8.一种功率变换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功率变换电路、第二电源和第三电容以及
如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平衡电路,其中,
所述第二电源的正输出端连接至所述功率变换电路的正输出端和第三电容的第一端,所述第二电源的负输出端连接至所述功率变换电路的负输出端和第三电容的第二端。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功率变换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功率变换电路的分压单元包括第一电容和第二电容,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一端连接至所述正母线,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二端连接至所述第二电容的第二端,所述第二电容的第一端连接至所述负母线,所述第一电容和所述第二电容之间的连接节点为所述母线中点连接端。
10.根据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功率变换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功率变换电路还包括第一电源,所述第一电源的正输出端连接至所述第一可控开关的第二端,所述第一电源的负输出端连接至所述负母线。
CN202222105370.4U 2022-08-10 2022-08-10 一种母线中点电压的平衡电路及功率变换系统 Active CN21854973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105370.4U CN218549736U (zh) 2022-08-10 2022-08-10 一种母线中点电压的平衡电路及功率变换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105370.4U CN218549736U (zh) 2022-08-10 2022-08-10 一种母线中点电压的平衡电路及功率变换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549736U true CN218549736U (zh) 2023-02-28

Family

ID=8526866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105370.4U Active CN218549736U (zh) 2022-08-10 2022-08-10 一种母线中点电压的平衡电路及功率变换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54973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523112B2 (en) Power converter and method of controlling the same
US11605967B2 (en) On-board charger
WO2021232785A1 (zh) 三桥臂拓扑装置、控制方法、以及不间断电源系统
CN108649792B (zh) 一种Boost电路、开关电源、供电系统及控制方法
US20120313572A1 (en) Integrated buck-boost converter of charging apparatus
KR20200080385A (ko) 비절연형 충전기와 직류 컨버터의 통합 장치
CN110027490B (zh) 一种汽车双电压供电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14726044A (zh) 一种功率模块、充电桩及供电设备
CN110165921B (zh) 一种具有高输出电压增益开关电感型准z源逆变器
CN115514219A (zh) 带飞跨电容的三电平dcdc变换器、系统及控制方法
Naresh et al. Control of an ultracapacitor-based energy storage system for source and load support applications
CN215120607U (zh) 一种直流充电桩功率拓扑及直流充电桩
US7710087B2 (en) Power converter and power converting method
US20240014664A1 (en) Power supply system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output voltage of direct current combiner box
CN218549736U (zh) 一种母线中点电压的平衡电路及功率变换系统
US20230253877A1 (en) Power factor correction and dc-dc multiplexing converter and uninterruptible power supply including the same
CN216356478U (zh) 一种光伏逆变器及buck电路
CN111130198B (zh) 一种电动汽车的充电系统及方法
CN114696616A (zh) 基于差分连接的三端口高增益升压dc/dc变换器及其控制方法
CA3019619A1 (en) Power supply connection device, and charging-discharging control method for same
CN209913519U (zh) 一种电池保护与充放电管理系统架构
CN113131753A (zh) 一种双向变换器的辅助电源系统及用电系统
CN111030221A (zh) 一种充电机电源系统及充电机
CN215772576U (zh) 一种电池装置和供电系统
US20240195178A1 (en) Power conversion device and control method thereof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