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529446U - 一种输液用阀 - Google Patents
一种输液用阀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8529446U CN218529446U CN202220601621.5U CN202220601621U CN218529446U CN 218529446 U CN218529446 U CN 218529446U CN 202220601621 U CN202220601621 U CN 202220601621U CN 218529446 U CN218529446 U CN 218529446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valve
- cavity
- wall
- transfusion
- valve cove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Infusion, Injection, And Reservoir Apparatus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公开一种输液用阀,包括可旋动阀盖、透明阀座、阀芯和按钮,按钮组装于阀盖、阀盖装配于阀座上围成空腔,阀芯装设于空腔内,阀芯内成型有中空内腔,阀芯上部与按钮及阀盖之间围成空气通道,阀芯上部设有硅胶薄壁段、顶部开有连接通孔;中空内腔与阀座内壁之间围成输液腔,阀座侧壁设有进液口和出液口,中空内腔设有规则壁,随阀盖转动而形变至不规则、阀盖复位后逐渐恢复,阀盖转动使进液口打开、复位使进液口封堵;按钮的按压部设有通气孔和凸台,凸台密封于连接通孔中;再次输液前按下按压部,若规则壁快速恢复,则输液通路通畅,反之堵管。可实现正压封管的同时自动产生持续正压,方便观察判定输液通路是否堵管。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输液用阀。
背景技术
目前,在临床输液护理中,留置针(又称套管针)被广泛应用。在实际使用中,留置针堵塞是静脉置管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其原因之一在于血液回流凝固导致针管堵塞。而引发回血的原因很多,如护士封管方法不当、输液间隔期患者肢体活动幅度大(如幼儿的好动性使然)或剧烈咳嗽等引起人体血压波动、意外碰压延长管等均有可能造成血液回流导管,引发堵管风险。并且,回血堵管通常发生在导管前端一小段管腔中,位于患者表皮肤以下,不易察觉。
因此,在再次输液前需先确认导管中是否有堵管发生,其判断方法是通过在负压作用下,观察导管中是否有快速回血,若能观察到快速回血,则说明没有堵管发生;反之,则堵管。现有留置针一次输液结束,封管后还采用单手夹夹闭延长管的方式来断开输液管路。在输液间隔期单手夹夹闭状态下,单手夹前端(靠近人体端)的输液管路处于静止状态,并不是保持对血路的正压状态,这样在再次输液前,松开单手夹时会因延长管管壁的回弹产生一定的负压作用,从而产生快速回血(若未堵管)。但松开单手夹时产生的负压量有限,只能引起微量回血,该微量回血往往只是位于导管的置入皮肤段,不便于观察判断是否有堵管发生,通常需要外接注射器尝试回抽看是否有回血来判断。在实际临床中,存在由于护士操作程序上的不熟练、或嫌操作繁琐并抱着侥幸心理,未先确认管路是否畅通,就直接连接外部输液管继续输液,而后才发现有堵管发生,需要进行相关处置操作,如拔除置管,更换输液器具后重新置管等(具体如何处置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而定),这样会给患者造成不适,若得不到患者的理解和配合,还可能引发医患纠纷。
另外,单手夹是利用外力直接让延长管产生变形来实现输液管路的通/断,其夹紧动作可单手操作,但在需要再次输液时,松开单手夹的动作则需双手配合操作,其不可避免地会对延长管产生一个扯动的力度,会引起患者不适,甚至导致留置针移位,护士只能尽量小心操作、避免动作过大,以最大限度地减轻患者不适。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和不足,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输液用阀,可取代单手夹,在输液结束或需要暂停输液时快速断开输液通路,正压封管的同时自动产生持续正压,有效避免回血,并且,在长时间不输液后再次输液前,无需外部接入,便可方便快捷地观察判定输液通路是否有堵管发生,其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减少了延长管晃动,减轻了护士工作强度。
本实用新型上述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输液用阀,包括可旋动阀盖、透明阀座、弹性软质阀芯和弹性软质按钮,所述按钮组装于阀盖上、所述阀盖装配于阀座上围成空腔,所述阀芯装设于空腔内,所述阀芯内成型有中空内腔,所述阀芯上部与按钮及阀盖之间围成空气通道,且阀芯上部设有硅胶薄壁段,所述硅胶薄壁段用于空气通道中的气体向中空内腔内缓慢渗透,所述阀芯顶部开有连通中空内腔与空气通道的连接通孔;
所述中空内腔外壁与阀座内壁之间围成有可供药液通过的输液腔,所述阀座侧壁设有用于连通输液腔的进液口和出液口,所述中空内腔侧壁对应于输液腔位置设有易于识别的规则壁,所述规则壁可随阀盖转动而形变至不规则状、同时中空内腔容积逐渐变小,并且,在阀盖复位后又逐渐恢复形变、同时中空内腔容积逐渐恢复,其中,所述阀盖转动使进液口被打开、阀盖复位使进液口被封堵;
所述按钮通过按压部固定组装于阀盖上,所述按压部开有用于连通外界与空气通道的通气孔,所述按压部上设有伸入空腔内的凸台,所述凸台适配密封穿设于连接通孔中,且二者之间的密封位可在中空内腔容积不断变小过程中形成供空气排出的缝隙;
所述阀盖复位后再次输液前,手动按压所述按压部向下凹陷形变、使凸台向下穿出连接通孔而打开密封,从而外部空气快速进入中空内腔,若观察到规则壁快速恢复形变,则判定输液通路通畅,反之,则堵管。
优选的,所述规则壁与相对应的阀座内壁之间空隙配合,且初始,规则壁呈平直状。
优选的,所述阀芯底部与阀座固定连接、上部与阀盖固定连接,手动旋转阀盖时可带动阀芯上部一同旋转,从而使中空内腔发生拧转形变。
优选的,所述中空内腔为凸型腔,包括相通的小腔室和大腔室,其中,
小腔室所在阀芯上部自上而下依次为连接通孔段、硅胶薄壁段、以及装配段,所述连接通孔的孔径小于硅胶薄壁段及装配段中空内腔口径,所述装配段圆周分布开有多个连接槽,所述阀盖向下凸设有相应数量的多个连接柱,所述多个连接柱匹配嵌入多个连接槽中,用以将阀芯上部与阀盖固定连接;
大腔室的侧壁即为所述规则壁,所述中空内腔发生拧转形变是指大腔室发生拧转形变,此过程中,中空内腔容积随拧转角度的增大而不断变小,内部气压不断升高,连接通孔发生膨胀,凸台与连接通孔之间的密封位形成供空气排出的缝隙。
优选的,所述装配段与阀盖贴接的一端设有密封环,所述密封环与阀座内壁过盈配合,可在阀芯上部随阀盖一同旋转时确保与阀座内壁之间的密封连接。
优选的,所述密封环以下的阀芯外壁与阀座内壁之间围成所述输液腔,所述装配段与进液口位置相应处设有封堵凸起,所述封堵凸起与阀座内壁适配贴合密接并可转动,初始,所述封堵凸起的端面封堵进液口靠近输液腔内一侧的端口,输液通路断开,当手动旋转阀盖带动阀芯上部一同旋转至预设位置,所述封堵凸起随阀芯上部的旋转而转动离开进液口端口,输液通路连通。
优选的,所述硅胶薄壁段的壁厚为0.2~0.5mm。
优选的,所述按压部构造成自其边缘向中心弧形过渡凸起。
优选的,所述按压部与凸台之间通过连接部连接,所述连接部的直径小于连接通孔的孔径。
优选的,所述阀座外壁上设有“初始”和“输液”标识,所述阀盖上设有旋转指示线。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的输液用阀接入输液通路,可取代现有留置针普遍使用的单手夹,在输液结束或需要暂停输液时快速断开输液通路,并实现正压封管,同时自动产生长时间的持续正压,防止回血堵管;并且,在长时间不输液后再次输液前,无需外部接入(如外接注射器进行尝试回抽),便可方便快捷地观察判定输液通路是否有堵管发生;其操作实现不依赖外力对延长管的压迫变形来完成,避免了单手夹操作易扯动延长管而给患者造成不适的问题,其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可减轻护士工作强度,有效解决了留置针在输液间隔期的堵管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其它优点、目标和特征将部分通过下面的说明体现,部分还将通过对本实用新型的研究和实践而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理解。
附图说明
图1本实施例的输液用阀在初始状态下的剖面示意图;
图2本实施例的输液用阀在输液状态下的剖面示意图;
图3本实施例的输液用阀在持续正压状态下的剖面示意图;
图4本实施例的输液用阀在再次输液前、按下按钮后规则壁快速回复平直状的剖面示意图;
图中:阀盖1、连接柱11、阀座2、进液口21、出液口22、阀芯3、连接通孔31、硅胶薄壁段32、装配段33、密封环331、封堵凸起332、连接槽 333、中空内腔34、规则壁35、按钮4、按压部41、通气孔411、凸台42、空气通道5、输液腔6。
具体实施方式
附图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
为了更好说明本实施例,附图某些部件会有省略、放大或缩小,并不代表实际产品的尺寸;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附图中某些公知结构及其说明可能省略是可以理解的;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是通过中间媒介间接连接,可以说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含义。术语“上”、“下”、“左”、“右”、“前”、“后”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1-图4所示,本实施例的输液用阀包括可旋动阀盖1、透明阀座2、弹性软质阀芯3和弹性软质按钮4,其中,阀盖和阀座材质均为医用塑胶,如PC,ABS等,按钮和阀芯均采用软质的医用高分子弹性材料制成,如硅胶。按钮4组装于阀盖1上、阀盖装配于阀座2上围成空腔,阀芯3装设于该空腔内。阀芯内成型有中空内腔34,阀芯上部与按钮及阀盖之间围成空气通道 5(空腔的一部分),且阀芯上部设有硅胶薄壁段32,该硅胶薄壁段用于空气通道中的气体向中空内腔内缓慢渗透,阀芯顶部开有连通中空内腔34与空气通道5的连接通孔31。
所述中空内腔34外壁与阀座2内壁之间围成有可供药液通过的输液腔6 (空腔的又一部分),透过阀座该输液腔可视,方便观察。在阀座侧壁的相对两侧分别设有用于连通输液腔的进液口21和出液口22,进液口用于连接外部输液接头,出液口用于连接留置针,通过软管连接构建成“外部输液管- 输液接头-输液用阀-留置针”的输液通路(图未示)。
为在长时间不输液后再次输液前,可方便快捷地观察判定输液通路是否有堵管发生,在中空内腔34侧壁对应于输液腔6位置设有易于识别的规则壁35,该规则壁可随阀盖转动而形变至不规则状、同时中空内腔容积逐渐变小,并且,在阀盖复位后又逐渐恢复形变、同时中空内腔容积逐渐恢复,其中,阀盖转动使进液口21被打开,输液通路连通,阀盖复位使进液口21被封堵,输液通路断开。本实施例中,按钮4通过按压部41与阀盖1中央的安装孔(未标示)固定组装,具体来说,该安装孔与空腔相通但孔径大于与之相邻空腔部分的口径,形成安装台阶,按压部适配架设固定于安装台阶上。按压部41上左右各开有一用于连通外界与空气通道5的通气孔411,按压部上还设有伸入空腔内的凸台42,该凸台适配密封穿设于连接通孔31中,且二者之间的密封位可在中空内腔容积不断变小过程中形成供空气排出的缝隙。可以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中的按钮、阀盖、阀芯、阀座及中空内腔均同轴设置。
在阀盖复位后再次输液前,手动按压所述按压部41向下凹陷形变、使凸台42向下穿出连接通孔31而打开密封,从而外部空气快速进入中空内腔34,若观察到规则壁35快速恢复形变,则判定输液通路通畅,反之,则堵管。为更好地提供按压形变空间,以利于凸台向下穿出连接通孔而打开密封,按压部 41构造成自其边缘向中心弧形过渡凸起。进一步,按压部41与凸台42之间通过连接部连接,该连接部的直径小于连接通孔31的孔径,如此,凸台向下穿出连接通孔后,中空内腔34与空气通道5即连通,操作方便。
本实施例中,规则壁35与相对应的阀座内壁之间空隙配合,且初始,规则壁呈平直状,如此,方便识别其形变恢复情况,从而便于直观观察判断输液通路是否有堵管发生。
阀芯3底部与阀座2固定连接、上部与阀盖1固定连接,手动旋转阀盖时可带动阀芯上部一同旋转,从而使中空内腔发生拧转形变。进一步可选,所述中空内腔为凸型腔,包括相通的小腔室和大腔室,其中,小腔室所在阀芯上部自上而下依次为连接通孔段、硅胶薄壁段32、以及装配段33,所述连接通孔的孔径小于硅胶薄壁段及装配段中空内腔口径,所述装配段上圆周分布间隔均匀开有两个连接槽333,所述阀盖上向下凸设有两个连接柱11,两个连接柱匹配嵌入两个连接槽中,从而将阀芯上部与阀盖固定连接,类似地,将阀芯底部与阀座固定连接。大腔室的侧壁即为前述的规则壁35,中空内腔发生拧转形变是指大腔室发生拧转形变,此过程中,中空内腔容积随拧转角度的增大而不断变小,内部气压不断升高,连接通孔发生膨胀,凸台42与连接通孔31之间的密封位形成供空气排出的缝隙。
如图1,图2所示,装配段33与阀盖1贴接的一端设有密封环331,密封环与阀座2内壁过盈配合,可在阀芯上部随阀盖一同旋转时确保与阀座内壁之间的密封连接,避免发生漏液。
密封环以下的阀芯外壁与阀座内壁之间围成所述输液腔6,装配段与进液口21位置相应处设有封堵凸起332,该封堵凸起与阀座2内壁适配贴合密接并可转动,且封堵凸起的端面面积略大于进液口21靠近输液腔6内一侧的端口面积,初始,封堵凸起封堵进液口端口,输液通路断开,当手动旋转阀盖1带动阀芯3上部一同旋转至预设位置(下文所述的“输液”位置),封堵凸起随阀芯上部的旋转而转动离开进液口端口,输液通路连通。
硅胶薄壁段32的壁厚为0.2~0.5mm,优选0.2mm,该厚度的硅胶薄壁结合压差,可迫使气体透过硅胶薄壁的分子间隙进行缓慢渗透,使中空内腔容积完全恢复的时间超过24小时,在输液间隔期内,输液通路始终维持持续正压状态、规则壁也尚未完全恢复至平直状。
为方便操作,同时避免过度旋转阀盖,在阀座2外壁上设有“初始”和“输液”标识,阀盖1上设有旋转指示线(图未示)。要开启输液时,用于提示旋转至“输液”位置,要结束输液时,用于提示回旋至“初始”位置,其中,“初始”位置,进液口被封堵、输液通路断开;“输液”位置,进液口被打开,输液通路连通。
将本输液用阀接入输液通路后,其作用过程如下:
初始,如图1所示,中空内腔34大腔室的规则壁35呈平直状,连接通孔 31被凸台42密封,中空内腔处于最大容积状态,封堵凸起332堵住进液口21,输液通路处于断开状态。
手动旋转阀盖1至“输液”位置,带动阀芯3上部一同旋转,中空内腔的大腔室发生拧转形变,中空内腔容积随拧转角度的增大而不断变小,内部气压不断升高,内部空气顶开连接通孔处的密封位排出(连接通孔发生膨胀),直至规则壁被拧至近乎贴合,中空内腔处于最小容积状态,且封堵凸起随阀芯上部的旋转已离开进液口,输液通路连通,进入如图2所示的输液状态。
输液结束或需要暂停输液时,手动将阀盖回旋至“初始”位置,封堵凸起堵住进液口,中空内腔的容积逐渐恢复变大,但由于连接通孔31被凸台42 密封,气体无法通过连接通孔与凸台之间的密封位回流,中空内腔呈真空状态,大腔室侧壁(即规则壁)产生失稳变形,其容积仅能恢复部分。该部分恢复的容积会使输液通路快速产生一个正向流动。在实际应用中,因为成本关系,留置针输液时并非100%使用正压接头(部份使用肝素帽),若未使用正压接头,在输液完成后在外部输液接头撤离时,会使输液通路产生反向流动,俗称回血。而输液通路接入本输液用阀后,该部分恢复的容积产生的正向流动可实现正压封管,解决回血问题。另外,由于中空内腔34还处于真空状态,进入空气通道5的外部空气会通过硅胶薄壁段32的分子间隙缓慢渗入中空内腔34,使余下的容积慢慢恢复,从而推动输液腔6内的液体向出液口22 方向流动,进入持续正压状态,如图3所示。通过设置硅胶薄壁段32的不同壁厚及面积,可控制空气渗入速度,从而实现持续正压时间达到24H以上,有效解决留置针在输液间隔期的堵管问题。
需要再次输液前,如图4所示,手动按压按钮4的按压部41,凸台42 向下穿出连接通孔31而打开密封,空气快速进入中空内腔34,此时观察规则壁35的回位情况,若规则壁能快速回到初始的平直状,说明输液通路通畅,可继续进行输液,否则,说明有堵管发生。采用本输液用阀后,判断操作简单方便,无需外部接入注射器尝试回抽看是否顺畅来判定。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的具体实施例,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比如,只是将阀盖的旋转改为轴向或径向按压,其他原理均与本实用新型相同或相类似。
Claims (9)
1.一种输液用阀,其特征在于,包括可旋动阀盖、透明阀座、弹性软质阀芯和弹性软质按钮,所述按钮组装于阀盖上、所述阀盖装配于阀座上围成空腔,所述阀芯装设于空腔内,所述阀芯内成型有中空内腔,所述阀芯上部与按钮及阀盖之间围成空气通道,且阀芯上部设有硅胶薄壁段,所述硅胶薄壁段用于空气通道中的气体向中空内腔内缓慢渗透,所述阀芯顶部开有连通中空内腔与空气通道的连接通孔;
所述中空内腔外壁与阀座内壁之间围成有可供药液通过的输液腔,所述阀座侧壁设有用于连通输液腔的进液口和出液口,所述中空内腔侧壁对应于输液腔位置设有易于识别的规则壁,所述规则壁可随阀盖转动而形变至不规则状、同时中空内腔容积逐渐变小,并且,在阀盖复位后又逐渐恢复形变、同时中空内腔容积逐渐恢复,其中,所述阀盖转动使进液口被打开、阀盖复位使进液口被封堵;
所述按钮通过按压部固定组装于阀盖上,所述按压部开有用于连通外界与空气通道的通气孔,所述按压部上设有伸入空腔内的凸台,所述凸台适配密封穿设于连接通孔中,且二者之间的密封位可在中空内腔容积不断变小过程中形成供空气排出的缝隙;
所述阀盖复位后再次输液前,手动按压所述按压部向下凹陷形变、使凸台向下穿出连接通孔而打开密封,从而外部空气快速进入中空内腔,若观察到规则壁快速恢复形变,则判定输液通路通畅,反之,则堵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液用阀,其特征在于,所述规则壁与相对应的阀座内壁之间空隙配合,且初始,规则壁呈平直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液用阀,其特征在于,所述阀芯底部与阀座固定连接、上部与阀盖固定连接,手动旋转阀盖时可带动阀芯上部一同旋转,从而使中空内腔发生拧转形变。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输液用阀,其特征在于,所述中空内腔为凸型腔,包括相通的小腔室和大腔室,其中,
小腔室所在阀芯上部自上而下依次为连接通孔段、硅胶薄壁段、以及装配段,所述连接通孔的孔径小于硅胶薄壁段及装配段中空内腔口径,所述装配段圆周分布开有多个连接槽,所述阀盖向下凸设有相应数量的多个连接柱,所述多个连接柱匹配嵌入多个连接槽中,用以将阀芯上部与阀盖固定连接;
大腔室的侧壁即为所述规则壁,所述中空内腔发生拧转形变是指大腔室发生拧转形变,此过程中,中空内腔容积随拧转角度的增大而不断变小,内部气压不断升高,连接通孔发生膨胀,凸台与连接通孔之间的密封位形成供空气排出的缝隙。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输液用阀,其特征在于,所述装配段与阀盖贴接的一端设有密封环,所述密封环与阀座内壁过盈配合,可在阀芯上部随阀盖一同旋转时确保与阀座内壁之间的密封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输液用阀,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环以下的阀芯外壁与阀座内壁之间围成所述输液腔,所述装配段与进液口位置相应处设有封堵凸起,所述封堵凸起与阀座内壁适配贴合密接并可转动,初始,所述封堵凸起的端面封堵进液口靠近输液腔内一侧的端口,输液通路断开,当手动旋转阀盖带动阀芯上部一同旋转至预设位置,所述封堵凸起随阀芯上部的旋转而转动离开进液口端口,输液通路连通。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液用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硅胶薄壁段的壁厚为0.2~0.5mm。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液用阀,其特征在于,所述按压部构造成自其边缘向中心弧形过渡凸起。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液用阀,其特征在于,所述按压部与凸台之间通过连接部连接,所述连接部的直径小于连接通孔的孔径。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0601621.5U CN218529446U (zh) | 2022-03-18 | 2022-03-18 | 一种输液用阀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0601621.5U CN218529446U (zh) | 2022-03-18 | 2022-03-18 | 一种输液用阀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8529446U true CN218529446U (zh) | 2023-02-28 |
Family
ID=8525899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20601621.5U Active CN218529446U (zh) | 2022-03-18 | 2022-03-18 | 一种输液用阀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8529446U (zh) |
-
2022
- 2022-03-18 CN CN202220601621.5U patent/CN218529446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EP2079501B1 (en) | Medical device with an extravascular system venting | |
US8622972B2 (en) | Peripheral catheter assembly and method of using it | |
KR101088209B1 (ko) | 인-라인 밸브를 구비한 정맥내 카테터 및 그 관련 방법 | |
CA2413728C (en) | Medical valve with positive flow characteristics | |
EP3632502B1 (en) | Rotationally activated blood control | |
EP3226958B1 (en) | Self-sealing catheter valve | |
US8025646B2 (en) | Seal valve, connection port, mix-feed tube, connection device for liquid infusion circuit, and connection system for liquid infusion circuit that are for medical device | |
WO2016123616A1 (en) | Intravenous catheter assembly design | |
JP2009261963A (ja) | 止血安全弁を備えた血管アクセス装置 | |
CA2001558A1 (en) | Hemostasis valve | |
JP2008513119A (ja) | 成形エラストマー先端を有するセルフシール雄ルアーコネクタ | |
US10695551B2 (en) | Safety IV catheter with molded-open blood control valve | |
CN218529446U (zh) | 一种输液用阀 | |
WO2009085761A1 (en) | Hemostasis valve including a sealing membrane and a subsequent flapper valve | |
JP4066222B2 (ja) | 自動開閉弁付コネクター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医療用具 | |
CN219208654U (zh) | 一种组装式静脉导管 | |
CN209361517U (zh) | 医用复合式导管组件 | |
CN115487376A (zh) | 一种抗凝血装置及包含其的留置针 | |
AU2012227226A1 (en) | Medical connector | |
AU2007201859A1 (en) | Medical valve with positive flow characteristics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