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514682U - 一种分布式集装箱数据中心 - Google Patents

一种分布式集装箱数据中心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514682U
CN218514682U CN202221909992.6U CN202221909992U CN218514682U CN 218514682 U CN218514682 U CN 218514682U CN 202221909992 U CN202221909992 U CN 202221909992U CN 218514682 U CN218514682 U CN 21851468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pace
temperature control
cabinet
door
box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909992.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旭辉
徐鹏乐
翁嘉聪
刘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Dtct Data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Dtct Data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Dtct Data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Dtct Data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1909992.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51468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51468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51468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oling Or The Like Of Electrical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分布式集装箱数据中心。分布式集装箱数据中心,包括:集装箱体,集装箱体包括第一箱体、第二箱体,第一箱体上设置有通风装置,第二箱体为密闭的空间;温控装置,温控装置包括第一温控件、第二温控件,第一温控件设置于第一箱体内,第二温控件设置于第二箱体内;其中,第一温控件和第二温控件之间通过管道连接。本实用新型通过将空调外机设置于第一箱体内,保护空调外机不被损坏,使得集装箱数据中心能够高效的运行。

Description

一种分布式集装箱数据中心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数据中心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分布式集装箱数据中心。
背景技术
信息化、智能化高速发展的现今,对基础数据算力与传输的要求逐日增高;增长的需求急需建设更大规模的数据中心,但传统数据中心的建设在发展的过程中面临着诸多困难;传统陈旧的数据中心建设标准已不能完全适应复杂的使用环境、多变的定向需求以及绿色节能的发展理念。
以高密度快速提升计算能力,以全封闭降低能源使用率——集装箱数据中心,这是HP、IBM、Google等一批顶级IT硬件商、服务商共同的解决方案,也是专业IDC服务商率先在国内最新推行的解决之道。在传统数据中心建设之外的道路另辟蹊径解决了当下数字化经济发展前沿最急迫、最为重要问题中的一环,指明了数据中心发展的一个方向,填补了现阶段数据中心建设需求的空缺。
但是,现有的集装箱数据中心将空调外机设置于集装箱的外侧,没有遮挡保护,非常容易损坏,还会影响集装箱中数据中心的运行。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通过将空调外机设置于第一箱体内,保护空调外机不被损坏,使得集装箱数据中心能够高效的运行。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分布式集装箱数据中心,包括:集装箱体,集装箱体包括第一箱体、第二箱体,第一箱体上设置有通风装置,第二箱体为密闭的空间;温控装置,温控装置包括第一温控件、第二温控件,第一温控件设置于第一箱体内,第二温控件设置于第二箱体内;其中,第一温控件和第二温控件之间通过管道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该技术方案所达到的技术效果:保护外机不被损坏。集装箱数据中心的集装箱箱体包括第一箱体和第二箱体,第一箱体用于容纳第一温控件,第一温控件为空调外机,第二温控件设置于第二箱体中,第二温控件为空调内机,通过第二温控件能够调控第二箱体内的温度。在第一箱体上设置有通风装置,通风装置能够将第一温控件产生的热量排出第一箱体。第一温控件与第二温控件之间通过管道连接,管道与第二箱体的连接处做密封处理。本申请通过将第一温控件设置于第一箱体中,保障第一温控件的正常运行,防止第一温控件损坏,影响数据中心的工作。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例中,在第二箱体内设置有机柜、密封组件,密封组件和机柜将第二箱体分隔成第一空间、第二空间,在机柜上设置有第一柜门、第二柜门,第一柜门与第二柜门将第一空间和第二空间连通,在第一空间内设置有第二温控件。
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该技术方案所达到的技术效果:实现机柜处空气的单向流动。在第二箱体内设置有机柜和密封组件,机柜上设有连通的第一柜门和第二柜门,机柜和密封组件将第二箱体的内部空间分割成第一空间和第二空间,第一空间和第二空间为两个单独的密闭空间,在第一空间内设置有第二温控件。在实际运行中,第一空间和第二空间之间具有一定的温差,温差由第二温控件实现,将机柜上的第一柜门和第二柜门打开之后,机柜将第一空间和第二空间连通,两个空间之间的温差带动空气流动实现对机柜处的温度调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例中,密封组件包括:密封门,密封门设置于机柜与第二箱体的内壁之间,通过密封门能够在第一空间和第二空间之间穿梭。
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该技术方案所达到的技术效果:通过密封门实现第一空间和第二空间之间的穿梭。密封门与机柜和第二箱体的内壁密封连接,密封门本身在关闭状态下也是密封的。通过密封门的设置能够便于工作人员从第一空间进入第二空间,实现对两个空间中不同装置的操作和维修。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例中,密封组件还包括:密封板,密封板设置于机柜的顶部与第二箱体的顶部之间,密封板的一端与密封门连接,密封板、密封门、机柜将第二箱体分隔成第一空间、第二空间。
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该技术方案所达到的技术效果:实现对第一空间和第二空间的完全密封隔离。密封板设置于机柜的顶部与第二箱体的顶板之间,密封板的作用就是将机柜顶板与第二箱体顶板之间的空间密封的间隔开。具体的机柜的一端与第二箱体密封连接,机柜顶部与第二箱体顶板之间通过密封板隔离,在机柜与第二箱体侧板之间通过密封门隔离,从而实现对两个独立的密闭空间的划分。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例中,机柜设置有至少两个,第二温控件设置于至少两个机柜之间。
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该技术方案所达到的技术效果:具有更好的控温效果。第二温控件为空调内机,在大多数情况下,第二温控件的主要作用是制冷,将第二温控件设置于至少两个机柜之间,第二温控件与机柜接触,能够进一步提升第二温控件的制冷效果。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例中,在第二箱体上设置有第一箱门,第一箱门用于连通第一空间和外侧空间。
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该技术方案所达到的技术效果:直接进入第一空间。由于第二箱体内部的环境比较复杂,而且还有相对独立的第一空间和第二空间,为了便于对第一空间内的装置进行操作,在第一空间侧的第二箱体上设置第一箱门,通过第一箱门能够直接从外侧空间进入第一空间内。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例中,在第二箱体上还设置有第二箱门,第二箱门用于连通第二空间和外侧空间。
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该技术方案所达到的技术效果:直接进入第二空间。为了便于对第二空间内的装置进行操作,在第二空间侧的第二箱体上设置第二箱门,通过第二箱门能够直接从外侧空间进入第二空间内。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例中,在第二箱体内还设置有供配电装置,供配电装置位于至少两个机柜内。
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该技术方案所达到的技术效果:调节数据中心的用电。配供电装置包括:一体化UPS、配电排、动力配电盒、电池包等组件,一体化UPS置于单个的机柜中,配电排置于IT机柜中。配供电装置能够高效的调节数据中心的供配电。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例中,在第二箱体内还设置有消防装置,消防装置位于第二空间内,消防装置与第二箱体固定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该技术方案所达到的技术效果:保障第二箱体内的消防安全。在通常情况下,第二空间内的温度较高,更易产生安全隐患,因此将消防装置设置于第二空间内更能实现对第二箱体消防安全的保障。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例中,第二箱体包括顶板、围板,顶板和围板包括至少三层功能层。
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该技术方案所达到的技术效果:实现对第二箱体内部更好的保障。第二箱体的箱体采用至少三个功能层复合而成,功能层主要包括钢板、散装岩棉、岩棉板等材料,能够起到保温隔热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分布式集装箱数据中心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集装箱功能层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集装箱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中心布线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温控装置连接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集装箱体;110-第一箱体;120-第二箱体;121-第一空间;122-第二空间;123-顶板;124-围板;125-功能层;126-保护层;130-通风装置;140-第一箱门;150-第二箱门;200-温控装置;210-第一温控件;220-第二温控件;230-管道;300-机柜;310-第一柜门;320-第二柜门;330-UPS一体柜;340-电池柜;350-IT柜;400-密封组件;410-密封门;420-密封板;500-供配电装置;510-布线桥架;511-第一布线桥架;512-第二布线桥架;513-第三布线桥架;520-预制模块馈线窗;600-消防装置;610-消防控制盒;620-气体消防柜。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为明显易懂,下面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做详细的说明。
实施例一:
参见图1-5,一种分布式集装箱数据中心,包括:集装箱体100,集装箱体100包括第一箱体110、第二箱体120,第一箱体110上设置有通风装置130,第二箱体120为密闭的空间;温控装置200,温控装置200包括第一温控件210、第二温控件220,第一温控件210设置于第一箱体110内,第二温控件220设置于第二箱体120内;其中,第一温控件210和第二温控件220之间通过管道230连接。
第一箱体110和第二箱体120为两个单独的箱体,在数据中心正常运行时,第一箱体110与第二箱体120之间固定连接,在搬运集装箱体100时能够将第一箱体110与第二箱体120进行拆卸。第一箱体110可以设置于第二箱体120的侧面,或者设置于第二箱体120的顶部。
温控装置200为空调制冷模块,温控装置200与集装箱体100配套设置,第一温控件210为空调外机,第二温控件220为空调内机,第一温控件210与第二温控件220互相配合实现第二箱体120内的温度调控。进一步地,温控装置200还包括温度监测装置,温度监测装置能够实时监测第二箱体120内部的温度。
第一温控件210位于第一箱体110内,第一箱体110能够保护第一温控件210不被外界环境损坏,在第一箱体110上设置有通风装置130,通风装置130为百叶窗或者可拆卸百叶门,通风装置130能够将第一温控件210的压缩机产生的热量排出第一箱体110,使得第一箱体110内的温度不会过高。
第二温控件220位于第二箱体120内,第二箱体120为密封的箱体,第二温控件220产生的冷气不会轻易从第二箱体120中漏出。在第二箱体120上设置有预制管道口,预制管道口能够容纳管道230通过,管道230连接第一温控件210和第二温控件220。在集装箱体100的内部区域采用散力架的形式,底部预留出管道230通过的空间,管道230采用下走管的形式进行安装。
在底部散力架内铺设有接地铜条,在集装箱体100的外侧框架上设置有预制模块接地端,能够供现场施工时连接。
进一步地,集装箱体100为20尺标准集装箱箱体,其中设置有冷池机架系统、一体化供配电系统、消防告警系统、空调制冷系统和动态环境监测系统。集装箱体100为数据中心各个子系统提供一个较为安全和稳定的工作环境,同时分布式集装箱数据中心作为一个整体满足复杂的使用环境,针对室外露天野外灯场所具有良好的防护。集装箱体100整体的安装方法有两种,一则是直接落地安装,二是混凝土支撑平台安装,底部安装4个300mm高钢制底座,每个底座配螺栓与混凝土支撑平台连接。在集装箱体100上设置有预制模块馈线窗口,设有标准电缆接、高速光纤接口和网线接口,所有端口具有良好的水密性和隔热性能,满足设备舱风雨密的要求,管路有防回流设计,方便适应不同配置要求。外部消防器件在预制模块外部满足密封条件。
进一步地,温控装置200还对使用需求进行了冗余的设计,不同负载情况下根据需求开启满足对应需求的空调压缩机,实现低碳节能的设计需求。
实施例二:
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参见图1-5,在第二箱体120内设置有机柜300、密封组件400,密封组件400和机柜300将第二箱体120分隔成第一空间121、第二空间122,在机柜300上设置有第一柜门310、第二柜门320,第一柜门310与第二柜门320将第一空间121和第二空间122连通,在第一空间121内设置有第二温控件220。
密封组件400和机柜300将第二箱体120的内部空间划分成第一空间121和第二空间122,具体的,第一空间121为冷通道,第二温控件220产生冷气调节第一空间121内的温度;第二空间122为热通道,第二空间122中的温度高于第一空间121内的温度。
机柜300与第二箱体120的一个侧面密封连接,第一空间121和第二空间122分别位于机柜300相对的两侧,在机柜300靠近第一空间121的一侧设置有第一柜门310,在机柜300靠近第二空间122的一侧设置有第二柜门320,第一柜门310和第二柜门320相对设置。在第一柜门310开启时,第一空间121内的冷气能够进入机柜300内,对机柜300进行制冷;在第一柜门310和第二柜门320同时开启时,第一空间121、机柜300内空间、第二空间122三者连通,第一空间121中的冷气能不断向机柜300中流通,第一空间121和第二空间122内的气体开始循环流通,使得机柜300中的制冷效果得到提升。其中,第一柜门310为单开门,第二柜门320为双开门。
进一步地,机柜300的承重在1600KG,满足8、9级抗震要求。
实施例三:
在实施例二的基础上,参见图1-5,密封组件400包括:密封门410,密封门410设置于机柜300与第二箱体120的内壁之间,通过密封门410能够在第一空间121和第二空间122之间穿梭。
密封门410为平移门,密封门410设置于机柜300与第二箱体120连接端的相对侧,密封门410的一端与机柜300连接,密封门410的另一端与第二箱体120的内壁连接,密封门410开启时,由远离机柜300的一侧向靠近机柜300的一侧运动。
实施例四:
在实施例三的基础上,参见图1-5,密封组件400还包括:密封板420,密封板420设置于机柜300的顶部与第二箱体120的顶部之间,密封板420的一端与密封门410连接,密封板420、密封门410、机柜300将第二箱体120分隔成第一空间121、第二空间122。
为了保护机柜300不被轻易压坏,在机柜300的顶部与第二箱体120之间留有一定的空间,因此在间隔第一空间121和第二空间122时,还需在机柜300的顶部与第二箱体120的顶部之间设置密封板420,密封板420的两端分别与机柜300和第二箱体120密封连接,密封板420还与密封门410密封连接,密封板420、密封门410、机柜300以及第二箱体120的内壁共同限定出第一空间121。
实施例五:
在实施例二的基础上,参见图1-5,机柜300设置有至少两个,第二温控件220设置于至少两个机柜300之间。
在第二箱体120中,第二温控件220设置有至少两个,机柜300设置有至少三个,具体的,第二温控件220设置于两个机柜300之间,通过将第二温控件220设置于机柜300之间能够提升制冷的效果,
实施例六:
在实施例二的基础上,参见图1-5,在第二箱体120上设置有第一箱门140,第一箱门140用于连通第一空间121和外侧空间500。
第一箱门140为单开门,且第一箱门140为防火门,能够防止箱体外火灾等对箱体内部环境的影响。
实施例七:
在实施例六的基础上,参见图1-5,在第二箱体120上还设置有第二箱门150,第二箱门150用于连通第二空间122和外侧空间500。
第二箱门120为双开门,在第二箱门120的一侧设置有预制接地模块。
实施例八:
在实施例二的基础上,参见图1-5,在第二箱体120内还设置有供配电装置500,供配电装置500位于至少两个机柜300内。
供配电装置500包括:一体化UPS、配电排、动力配电盒、电池包,一体化UPS设置于专门的UPS一体柜330中,UPS一体柜采用模块化设计、机架式安装,根据需求配置相应功率机架式UPS;电池柜340与UPS一体柜330连接,根据电池柜340增减来调节后备电源;配电排设置于IT柜350中。
进一步地,供配电装置500中还包括布线桥架510、预制模块馈线窗520,布线桥架510设置有至少三组,布线桥架510包括:第一布线桥架511、第二布线桥架512、第三布线桥架513,第一布线桥架511与预制模块馈线窗520连接,第二布线桥架512和第三布线桥架513均与第一布线桥架511连接。
进一步地,IT柜350、电池柜340、UPS一体柜330、第二温控件220并排连接在一起。
实施例九:
在实施例二的基础上,参见图1-5,在第二箱体120内还设置有消防装置600,消防装置600位于第二空间122内,消防装置600与第二箱体120固定连接。
消防装置600包括消防控制盒610、气体消防柜620。消防控制盒610和气体消防柜620分别设置于第二箱门150的两侧。消防装置600为具有自动火灾探测,带紧急释放功能的灭火系统。采用气体消防柜620及其附带的消防控制盒610、感烟探测器、感温探测器、消防警铃、声光报警器、应急照明灯、外置声光报警器、紧急停止按钮、放气指示灯、电磁阀、压力开关、消防喷头、消防气瓶、ASD(选配)和出口指示灯。消防装置600采用双报警条件启动气体释放,气体为七氟丙烷,消防告警有烟感告警启动与手动开启的方式,启动后消防气体在密闭空间内快速布满整个集装箱设备空间。
实施例十:
在实施例一至实施例九的基础上,参见图1-5,第二箱体120包括顶板123、围板124,顶板123和围板124包括至少三层功能层125。
第二箱体120的箱体由至少三层的功能层125构成,具体的,设置于第二箱体120的外侧的三层功能层125为钢板、散装岩棉、岩棉板,这三层功能层125具有保温隔热的作用,同时还具有IP56的防水防尘等级。在功能层125的外侧还设置有保护层126,保护层126为功能层125上的凸起层,凸起的机构能够保护功能层125不受破坏。
第二箱体120的内部装饰采用阻燃等级为B1级的材料,设置于第二箱体120内的预制模块围护结构采用高密度阻燃A级岩棉材料,材料耐火60min。
进一步地,在集装箱体100内设置有动态环境监控系统,包括进行实时监测内部的温度系统、湿度控制系统、火灾探测与控制系统、门禁系统、制冷系统和配电系统。动态环境监控系统收集整个集装箱的环境数据,包括温湿度、烟雾感应、摄像监控等以及基础设施的运行数据(包括空调配电的运行情况),通过将数据记录分析,为后续设备安全运营提供数据分析支持。
虽然本实用新型披露如上,但本实用新型并非限定于此。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均可作各种更动与修改,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以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分布式集装箱数据中心,其特征在于,包括:
集装箱体(100),所述集装箱体(100)包括第一箱体(110)、第二箱体(120),所述第一箱体(110)上设置有通风装置(130),所述第二箱体(120)为密闭的空间;
温控装置(200),所述温控装置(200)包括第一温控件(210)、第二温控件(220),所述第一温控件(210)设置于所述第一箱体(110)内,所述第二温控件(220)设置于所述第二箱体(120)内;
其中,所述第一温控件(210)和所述第二温控件(220)之间通过管道(230)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装箱数据中心,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二箱体(120)内设置有机柜(300)、密封组件(400),所述密封组件(400)和所述机柜(300)将所述第二箱体(120)分隔成第一空间(121)、第二空间(122),在所述机柜(300)上设置有第一柜门(310)、第二柜门(320),所述第一柜门(310)与所述第二柜门(320)将所述第一空间(121)和所述第二空间(122)连通,在所述第一空间(121)内设置有所述第二温控件(220)。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集装箱数据中心,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组件(400)包括:
密封门(410),所述密封门(410)设置于所述机柜(300)与所述第二箱体(120)的内壁之间,通过所述密封门(410)能够在所述第一空间(121)和所述第二空间(122)之间穿梭。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集装箱数据中心,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组件(400)还包括:
密封板(420),所述密封板(420)设置于所述机柜(300)的顶部与所述第二箱体(120)的顶部之间,所述密封板(420)的一端与所述密封门(410)连接,所述密封板(420)、所述密封门(410)、所述机柜(300)将所述第二箱体(120)分隔成第一空间(121)、第二空间(122)。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集装箱数据中心,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柜(300)设置有至少两个,所述第二温控件(220)设置于至少两个所述机柜(300)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集装箱数据中心,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二箱体(120)上设置有第一箱门(140),所述第一箱门(140)用于连通所述第一空间(121)和外侧空间。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集装箱数据中心,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二箱体(120)上还设置有第二箱门(150),所述第二箱门(150)用于连通所述第二空间(122)和所述外侧空间。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集装箱数据中心,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二箱体(120)内还设置有供配电装置(500),所述供配电装置(500)位于至少两个所述机柜(300)内。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集装箱数据中心,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二箱体(120)内还设置有消防装置(600),所述消防装置(600)位于所述第二空间(122)内,所述消防装置(600)与所述第二箱体(120)固定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集装箱数据中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箱体(120)包括顶板(123)、围板(124),所述顶板(123)和所述围板(124)包括至少三层功能层(125)。
CN202221909992.6U 2022-07-20 2022-07-20 一种分布式集装箱数据中心 Active CN21851468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909992.6U CN218514682U (zh) 2022-07-20 2022-07-20 一种分布式集装箱数据中心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909992.6U CN218514682U (zh) 2022-07-20 2022-07-20 一种分布式集装箱数据中心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514682U true CN218514682U (zh) 2023-02-21

Family

ID=8520778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909992.6U Active CN218514682U (zh) 2022-07-20 2022-07-20 一种分布式集装箱数据中心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51468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938705B (zh) 设置有通风口和逃生口节点结构的双层综合管廊
CN112004371B (zh) 一种新一代标准化mdc微模块装置
US20090000243A1 (en) Data center
CN205082104U (zh) 一种模块化数据中心
CN219046302U (zh) 一种储能电池集装箱
CN210750990U (zh) 储能电站用通风和水、气体消防联动系统
CN110665148A (zh) 一种储能电站用通风和水、气体消防联动控制方法
CN108834363B (zh) 微模块
CN103747640A (zh) 拼接模块化数据中心基础设施及其拼接模块化数据中心
CN109139040B (zh) 一种能源综合利用的综合管廊结构
CN113531730B (zh) 地铁停车列检库动态排烟系统及方法
CN218514682U (zh) 一种分布式集装箱数据中心
CN108844187B (zh) 微模块
CN109952004A (zh) 一种大容量的集装箱式数据中心
CN212511570U (zh) 数据机房
WO2023151126A1 (zh) 一种储能柜
CN203596985U (zh) 模块化数据中心基础装置及其数据中心
CN218116550U (zh) 一种组合式综合管廊通风口
CN106793683A (zh) 一种机柜散热装置及系统
CN206332965U (zh) 一种机柜散热装置及系统
KR102409446B1 (ko) 전도성 다공질 열교환기와 이를 이용하는 서버용 랙 및 이동식 데이터 센터
CN220848038U (zh) 充电集装箱
CN221057578U (zh) 一种储能集装箱
CN219660249U (zh) 一种散热通道封闭结构
CN218786965U (zh) 装配式弱电竖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