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514558U - 智能灯具 - Google Patents

智能灯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514558U
CN218514558U CN202222253237.3U CN202222253237U CN218514558U CN 218514558 U CN218514558 U CN 218514558U CN 202222253237 U CN202222253237 U CN 202222253237U CN 218514558 U CN218514558 U CN 21851455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wireless transmission
signal
lamp
opera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253237.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遂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unhong Photoelectri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unhong Photo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unhong Photoelectr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Junhong Photo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253237.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51455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51455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51455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20/00Energy efficient lighting technologies, e.g. halogen lamps or gas discharge lamps
    • Y02B20/40Control techniques providing energy savings, e.g. smart controller or presence detection

Landscapes

  • Circuit Arrangement For Electric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为一种智能灯具,其包含一灯具以及一灯具控制装置,其中,该灯具控制装置的一感光元件感应一光线,并根据该光线产生该讯号值,且该感光元件将该讯号值传输至该灯具控制装置的一第二无线传输元件,该第二无线传输元件接收并传输该讯号值至该灯具的一第一无线传输元件,该第一无线传输元件接收该讯号值并传输至该灯具的一控制元件,该控制元件根据该讯号值自动调整该灯具的一光源元件的一流明值或/及一色温值。

Description

智能灯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关于一种装置,特别是一种用于智能灯具。
背景技术
灯具为一种给人类的活动进行照明的发出亮光的物体,是光源的一,灯主要用作照明,其他作用还有装饰、娱乐等,灯具的发展经历了白炙灯,荧光灯等,现在较新技术为固态照明(SSL),由多个白光LED组合成一簇构成一个光源,透过LED进行照明是目前使用者常用的灯具。
然而,目前现有的灯具需要人为进行调整明暗度,若是进入专注工作的状态,则会无法顾及周遭灯具的明暗度,仅能静待使用者反应过来后,再进行手动调整灯具的明暗度。
为此,如何制作一种根据环境亮度自动调整亮度的灯具,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欲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智能灯具,其透过灯具控制装置内的感光元件感应光线,并根据光线转换生成讯号(电流讯号或电压讯号),再将前述讯号传输至灯具的控制元件,使控制元件透过讯号调整灯具的照明度,让使用者无需手动调整即可有舒适的灯照明。
针对上述的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智能灯具,其包含一灯具以及一灯具控制装置,其中,该灯具控制装置的一感光元件感应一光线,并根据该光线产生该讯号值,且该感光元件将该讯号值传输至该灯具控制装置的一第二无线传输元件,该第二无线传输元件接收并传输该讯号值至该灯具的一第一无线传输元件,该第一无线传输元件接收该讯号值并传输至该灯具的一控制元件,该控制元件根据该讯号值自动调整该灯具的一光源元件的一流明值或/及一色温值。
接上述技术方案,其中该光源元件为LED、荧光灯或省电灯泡。
接上述技术方案,其中该讯号值包含一电流值或一电压值。
接上述技术方案,其中该流明值介于100lm至5000lm之间。
接上述技术方案,其中该色温值介于2000K至7000K之间。
接上述技术方案,其中该感光元件为近接感测芯片、环境光感测芯片、环境光RGB感测芯片。
接上述技术方案,其中该灯具控制装置进一步包含一操作元件及一开关元件,该操作元件设置于该电池元件的一侧,该开关元件设置于该操作元件的一侧,该操作元件电性连接该开关元件,该开关元件电性连接该感光元件,该开关元件用以接收该操作元件的一启动讯号,并且给予该感光元件一禁能讯号,该操作元件用以输出一操作讯号,并藉由该第二无线传输元件传输该操作讯号至该第一无线传输元件,该第一无线传输元件接收该操作讯号并传输至该控制元件,该控制元件根据该操作讯号调整该光源元件。
接上述技术方案,其中该光线为一环境光线及/或该光源元件的一光源光线。
附图说明
图1A:其为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的智能灯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1B:其为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的智能灯具的使用示意图;
图2A:其为本实用新型的一另一实施例的智能灯具的结构示意图;以及
图2B:其为本实用新型的一另一实施例的智能灯具的使用示意图。
【图号对照说明】
10 灯具
12 灯板
14 光源元件
16 第一无线传输元件
18 控制元件
20 灯具控制装置
21 操作元件
22 第二无线传输元件
23 开关元件
24 感光元件
26 电池元件
90 房间
L1 光线
L2 灯光光线
M 讯号值
M1 启动讯号
M2 禁能讯号
M3 操作讯号
A 使用者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特征及所达成的功效有更进一步的了解与认识,特用较佳的实施例及配合详细的说明,说明如下:
习知目前现有的灯具需要人为进行调整明暗度,若是进入专注工作的状态,则会无法顾及周遭灯具的明暗度,仅能静待使用者反应过来后,再进行手动调整灯具的明暗度。
本实用新型改良的智能灯具透过灯具控制装置内的感光元件感应光线,并根据光线转换生成讯号(电流讯号或电压讯号),再将前述讯号传输至灯具的控制元件,使控制元件透过讯号调整灯具的照明度,让使用者无需手动调整即可有舒适的灯照明。
在下文中,将藉由图式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各种实施例来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然而本实用新型的概念可能以许多不同型式来体现,且不应解释为限于本文中所阐述的例示性实施例。
首先,请参阅图1A,智能灯具的结构示意图,以及请一并参考图1B,其为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的智能灯具的使用示意图,如图所示,本实施例中的灯具的结构包含一灯具10及一灯具控制装置20。
于本实施例中,该灯具10包含一灯板12、一光源元件14、一第一无线传输元件16以及一控制元件18,该光源元件14、该第一无线传输元件16以及该控制元件18分别设置于该灯板12上,其中,该第一无线传输元件16设置于该光源元件14的一侧,该控制元件18设置于该第一无线传输元件16的一侧,该第一无线传输元件16电性连接该控制元件18,该控制元件18电性连接该光源元件14。
其中,于本实施例中,该光源元件14为LED、荧光灯或省电灯泡,该光源元件16依据色温划分可分为高色温(5700K以上)、中色温(4000K至5700K)以及低色温(4000K以下)。
其中,高色温为最常见的白光,一般称为冷白光,其中含有较多的蓝光,而中色温又称为自然白光,光线柔和明亮,另外低色温的红光成分偏多,因此偏向暖白光,会带给使用者一种温馨舒适的感觉。
接着,于本实施例中,该灯具控制装置20设置于该灯具10的外侧,并与该灯具10间隔一距离,举例来说,该灯具控制装置20与该灯具10的该距离为家中桌面至天花板顶灯的距离,此为仅表示该灯具控制装置20是设置于该灯具 10外,且不与该灯具10接触或结合举例,因此不以此例为限,该灯具控制装置 20用以将一感光元件24产生的一讯号值M透过一第二无线传输元件22传输至该第一无线传输元件16,一电池元件26分别提供一电源P(如图1A的实线箭头)给予该第二无线传输元件22以及该感光元件24,其中,该讯号值M可为一电压值或一电流值,该电池元件26为一次性电池或可充电电池。
其中,于本实施例中,该感光元件24使用环境光感测芯片、环境光RGB 感测芯片,其中上述的环境光感测芯片由光二极管(Photo Diode)等感光元件 (Detector)感测射入的环境光源的可见光强度,透过放大器(Amplifier)将感光元件侦测到的信号放大,同时将电流讯号转换成电压讯号,再透过類比数位转换器 (Analog Digital Converter),将類比形式的连续讯号转换为数字讯号,电子装置的后级电路则可依据光源的强度以执行应对功能;进阶环境光感测,除可感测环境光强度外,该感光元件24尚可感测环境光源中的红光(R)、绿光(G)、蓝光(B) 三色并据以调整OLED(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面板色温或是白平衡,环境光感测芯片可随环境光变化调整屏幕亮度,除降低人眼的不适感外,亦可达到节电效果。
另外,上述的环境光RGB感测芯片进一步可以同时侦测环境光强与环境色温,达到自动调整屏幕或摄像头亮度与色彩表现,使更贴真实使用场景与环境。
于本实施例中,该电池元件26为一次性电池或可充电电池,上述的一次性电池俗称「用完即弃」电池及原电池,因为在电池的电量耗尽后,此种电池并无法再充电继续使用,只能丢弃,同时常见的一次性电池包括:碳锌电池、碱锰电池、锂电池、锌电池、锌空电池、锌汞电池、水银电池、氢氧电池以及镁锰电池。
另外,上述的可充电电池又称二次电池(Secondary Battery)或二级电池、蓄电池,可充电电池按制作材料和工艺上的不同,其优点是在充电后可多次循环使用,它们可全充放电两百多次甚至达2500次,充电电池的输出电流负荷力要比大部分一次性电池高,常见的可充电电池类型有:铅酸电池、聂葛电池、镍氢电池以及锂离子电池。
接着,于本实施例中,该感光元件24感应一光线L1,并根据该光线L1 产生该讯号值M,且该感光元件24将该讯号值M传输至该第二无线传输元件22,该第二无线传输元件22接收并传输该讯号值M至该第一无线传输元件16,该第一无线传输元件16接收该讯号值M并传输至该控制元件18,该控制元件18根据该讯号值M自动调整该光源元件14的一流明值或/及一色温值,进一步,该光线L1为一环境光线及/或该光源元件14的一光源光线。
本实施例的该流明值介于100lm至5000lm之间,该流明值(Lumen/ lm)是光通量的国际单位制导出单位,用于表示光源在单位时间内所发出可见光的总量,不同于辐射通量考虑了所有电磁波的通量,光通量体现了人眼对不同波长的光有着不同的灵敏度,其大小受到亮度函数的加权影响。
本实施例的该色温值介于2000K至7000K之间,该色温值是用绝对温度来表示,使用一种标准黑体(例如:黑铁)将其加热,此时,标准黑体会由深红色转到红、白、蓝色,加热过程中不同温度会产生不同颜色,此时的绝对温度就以相对颜色对照,并以绝对温度(K)表,举例来说,清晨的该色温值约在4000K,中午时候约于6500K,黄昏时为3000K,以室内适合的该色温值而言,办公室适合的该色温值约介于于4000-6000K,一般住宅则依据室内装潢而定,但原则上介于2800-5000K的范围内。
本实施例的优点在于,透过该感光元件24感应该光线L1,并根据该光线L1转换生成该讯号值M,将该讯号值M透过该第二无线传输元件22传输至该灯具10上方的该第一无线传输元件16,使该灯具10上的该控制元件18接收来自该第一无线传输元件16的该讯号值M,并藉由该讯号值M调整该光源元件14使室内的明亮度维持最适合的亮度。
另外,请参考图2A,其为本实用新型的一另一实施例的智能灯具的结构示意图,图2B,其为本实用新型的一另一实施例的智能灯具的使用示意图,如图所示,本实施例的该灯具10及该灯具控制装置20的元件与前一实施例相同,故不在此赘述,于本实施例中,该灯具控制装置20更进一步包含一操作元件21 以及一开关元件23。
其中,于本实施例中,该操作元件21设置于该电池元件26的一侧,该开关元件23设置于该操作元件21的一侧,该操作元件21电性连接该开关元件23,该开关元件23电性连接该感光元件24,该开关元件23用以接收该操作元件21的一启动讯号M1,并且给予该感光元件24一禁能讯号M2,该操作元件21用以输出一操作讯号M3,并藉由该第二无线传输元件22传输该操作讯号M3至该第一无线传输元件16,该第一无线传输元件16接收该操作讯号M3并传输至该控制元件18,该控制元件18根据该操作讯号M3调整该光源元件14。
接着,于此举下列实际范例说明以本实用新型的智能灯具的实际使用的范例,请复参阅图1A至图1B,当一使用者A于一房间90内阅读书籍时,此时屋外阳光的亮度逐渐减弱,但屋内并无开启该灯具10进行照明,且该使用者A并无发觉依然专注于阅读时,桌面上的该灯具控制装置20内的该感光元件24感应该光线L1,并将其转换为该讯号值M,同时藉由该灯具控制装置20内的该第二无线传输元件22将该讯号值M传递至该灯具10内的该第一无线传输元件16,该讯号值M被该第一无线传输元件16传输给予该灯具10上的该控制元件18,该控制元件18在藉由该讯号值M来调整适合的阅读的一灯光光线L2,其该流明值约为600Lm,进一步亦可同时调整该色温值(约为2800K),使该房间内环境呈现适合阅读的状态。
另外,请复参阅图2A及图2B,若当该使用者A在该灯具10自动启用后 (上述状态),认为自动调整的该灯光光线L2造成其阅读时的不舒适感,此时该使用者A手动使用该灯具调整装置20的该操作元件21,此时该操作元件21启动后,会传输该启动讯号M1给予该开关元件23,该开关元件23根据该启动讯号M1生成该禁能讯号M2,并将该禁能讯号M2传输至该感光元件24,使该感光元件24停止做动,不再感应该光线L1,且该用户A操作该操作元件21时,该操作元件21会输出该操作讯号M3(例如:用户按亮度增加的按钮),且该操作讯号M3会经由该第二无线传输元件22传输至该第一无线传输元件16,该第一无线传输元件16接收并将该操作讯号M3传输至该控制元件18,该控制元件18接收该操作讯号M3后,并藉由该操作讯号M3调整该光源元件14,让用户觉得可调整出让自己眼睛舒适的该灯光光线L2。
进一步,于一段时间后,若该使用者A并无再次操作该灯具控制装置 20,此时该感光元件24会重新启动,继续侦测该光线L1并同时自动调整该灯光光线L2的符合该房间90内的环境状态。
以上所述的实施例,本实用新型为一种智能灯具,其透过灯具控制装置内的感光元件感应光线,并根据光线转换生成讯号(电流讯号或电压讯号),再将前述讯号传输至灯具的控制元件,使控制元件透过讯号调整灯具的照明度,让使用者无需手动调整即可有舒适的灯照明。
上文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用来限定本实用新型实施的范围,凡依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范围所述的形状、构造、特征及精神所为的均等变化与修饰,均应包括于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

Claims (8)

1.一种智能灯具,其特征在于,其包含:
一灯具,其包含一灯板、一光源元件、一第一无线传输元件以及一控制元件,该光源元件设置于该灯板上,该第一无线传输元件设置于该光源元件的一侧,该控制元件设置于该第一无线传输元件的一侧,该第一无线传输元件电性连接该控制元件,该控制元件电性连接该光源元件;以及
一灯具控制装置,其用以将一感光元件产生的一讯号值透过一第二无线传输元件传输至该第一无线传输元件,一电池元件分别提供一电源给予该第二无线传输元件以及该感光元件;
其中,该感光元件感应一光线,并根据该光线产生该讯号值,且该感光元件将该讯号值传输至该第二无线传输元件,该第二无线传输元件接收并传输该讯号值至该第一无线传输元件,该第一无线传输元件接收该讯号值并传输至该控制元件,该控制元件根据该讯号值自动调整该光源元件的一流明值或/及一色温值。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灯具,其特征在于,其中该光源元件为LED、荧光灯或省电灯泡。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灯具,其特征在于,其中该讯号值包含一电流值或一电压值。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灯具,其特征在于,其中该流明值介于100lm至5000lm之间。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灯具,其特征在于,其中该色温值介于2000K至7000K之间。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灯具,其特征在于,其中该感光元件为近接感测芯片、环境光感测芯片、环境光RGB感测芯片。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灯具,其特征在于,其中该灯具控制装置进一步包含一操作元件及一开关元件,该操作元件设置于该电池元件的一侧,该开关元件设置于该操作元件的一侧,该操作元件电性连接该开关元件,该开关元件电性连接该感光元件,该开关元件用以接收该操作元件的一启动讯号,并且给予该感光元件一禁能讯号,该操作元件用以输出一操作讯号,并藉由该第二无线传输元件传输该操作讯号至该第一无线传输元件,该第一无线传输元件接收该操作讯号并传输至该控制元件,该控制元件根据该操作讯号调整该光源元件。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灯具,其特征在于,其中该光线为一环境光线及/或该光源元件的一光源光线。
CN202222253237.3U 2022-08-25 2022-08-25 智能灯具 Active CN21851455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253237.3U CN218514558U (zh) 2022-08-25 2022-08-25 智能灯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253237.3U CN218514558U (zh) 2022-08-25 2022-08-25 智能灯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514558U true CN218514558U (zh) 2023-02-21

Family

ID=8520844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253237.3U Active CN218514558U (zh) 2022-08-25 2022-08-25 智能灯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51455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0723928B1 (ko) 지능형 조명 장치
CN214249295U (zh) 一种led灯具
CN107229174A (zh) 一种手机投影灯的健康照明方法
CN101782188A (zh) 一种全色温照明灯具
CN205592664U (zh) 一种带恒照度调光人体感应的教育护眼灯
CN103345283A (zh) 移动终端及其外壳颜色控制方法
US8217590B2 (en) Window-mounted solar powered illumination device
CN201368360Y (zh) 全色温照明灯具
CN218514558U (zh) 智能灯具
CN211011120U (zh) 一种滚球灯
CN211352499U (zh) 一种led灯的亮度自适应调整装置
TWM635787U (zh) 智能燈具
CN106255269B (zh) 一种微波感应光控led照明灯
CN208703616U (zh) 一种智能照明灯具
CN201318587Y (zh) 三基色led节能台灯
CN208090509U (zh) 一种新型智能的吸顶灯
CN215061463U (zh) 一种自动调光的智能台灯
CN215647495U (zh) 一种颜色变化多样的小夜灯
CN204578827U (zh) 一种具备环境光线感应和自动亮度调节功能的开关
CN212132236U (zh) 一种光感小夜灯
CN218920648U (zh) 一种智能灯光控制系统
CN211240194U (zh) 一种智能电灯
CN218446327U (zh) 一种补光灯
CN219421089U (zh) 一种微波开关控制电路
CN214580813U (zh) 一种提高灵敏度的彩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