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499308U - 一种色温切换电路、切换装置及灯具 - Google Patents

一种色温切换电路、切换装置及灯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499308U
CN218499308U CN202222047008.6U CN202222047008U CN218499308U CN 218499308 U CN218499308 U CN 218499308U CN 202222047008 U CN202222047008 U CN 202222047008U CN 218499308 U CN218499308 U CN 21849930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source
color temperature
module
source unit
temperature switch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047008.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林起锵
刘宗源
李炎坤
叶和木
洪祖伦
吴永强
许阳彬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eedarson Light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Leedarson Light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eedarson Light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Leedarson Light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047008.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49930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49930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49930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ircuit Arrangement For Electric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属于灯具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色温切换电路、切换装置及灯具。色温切换电路包括:主功率模块、NFC控制模块以及光源控制模块,通过设置主功率模块根据交流信号生成恒流电压信号,以对光源模组供电,光源控制模块根据色温切换信号对光源模组的色温进行切换,本申请通过设置NFC控制模块生成色温切换信号,光源控制模块根据色温切换信号对光源模组的色温进行切换,如此实现了光源模组的色温连续的继续切换,解决了现有的色温切换电路由于采用拨码开关导致无法连续调色温的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色温切换电路、切换装置及灯具
技术领域
本申请属于灯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色温切换电路、切换装置及灯具。
背景技术
市场上现有的照明切色温产品,控制方式有无线控制、拨码开关控制等。其中常规无线控制需要配遥控器成本较高,智能无线控制需要开发APP或者经过网关路由器等媒介才能控制,对应用环境要求较高;拨码开关控制需要MCU及多档位拨码开关,色温档位有限,无法连续调色温,且拨码开关需要在结构件上开孔,对产品空间要求较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色温切换电路、切换装置及灯具,旨在解决现有的色温切换电路由于采用拨码开关导致无法连续调色温的问题。
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色温切换电路,与光源模组连接,所述色温切换电路包括:
主功率模块,与所述光源模组连接,用于接收交流信号,并根据所述交流信号生成恒流电压信号,以对所述光源模组供电;
NFC控制模块,用于生成色温切换信号;
光源控制模块,分别与所述NFC控制模块和所述光源模组连接,用于接收所述色温切换信号,并根据所述色温切换信号对所述光源模组的色温进行切换。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色温切换电路还包括:
辅助电源模块,分别与所述主功率模块的输出端和所述NFC控制模块连接,用于接收所述恒流电压信号,并根据所述恒流电压信号生成所述辅助电源信号,以对所述NFC控制模块供电。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色温切换电路还包括:
EMI模块,与所述主功率模块连接,用于对所述主功率模块的输入端的交流信号进行滤波处理。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光源模组包括色温不同的第一光源单元和第二光源单元;
其中,所述第一光源单元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二光源单元的第一端均与所述主功率模块连接,所述第一光源单元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二光源单元的第二端均与所述光源控制模块连接;
所述光源控制模块包括:
第一开关单元,与所述NFC控制模块和所述第一光源单元连接,用于接收所述色温切换信号,并在所述色温切换信号为第一电平时导通,以控制所述第一光源单元点亮;
第二开关单元,与所述NFC控制模块和所述第二光源单元连接,用于接收所述色温切换信号,并在所述色温切换信号为第二电平时导通,以控制所述第二光源单元点亮。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光源模组包括色温不同的第三光源单元、第四光源单元以及第五光源单元;
其中,所述第三光源单元的第一端、所述第四光源单元的第一端以及所述第五光源单元的第一端均与所述主功率模块连接,所述第三光源单元的第二端、所述第四光源单元的第二端以及所述第五光源单元的第二端均与所述光源控制模块连接;
所述光源控制模块包括:
第三开关单元,与所述NFC控制模块和所述第三光源单元连接,用于接收所述NFC控制模块提供的第一色温切换信号,并根据所述第一色温切换信号导通,以控制所述第三光源单元点亮;
第四开关单元,与所述NFC控制模块和所述第四光源单元连接,用于接收所述NFC控制模块提供的第二色温切换信号,并根据所述第二色温切换信号导通,以控制所述第四光源单元点亮;
第五开关单元,与所述NFC控制模块和所述第五光源单元连接,用于接收所述NFC控制模块提供的第三色温切换信号,并根据所述第三色温切换信号导通,以控制所述第五光源单元点亮。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三开关单元包括:第一开关管、第一稳压管和第一电阻;其中,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一端、第一稳压管的第一端以及第一开关管的控制端共接于所述NFC控制模块,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二端与第一稳压管的第二端接地,所述第一开关管的第一端接地,所述第一开关管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三光源单元连接。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四开关单元包括:第二开关管、第二稳压管和第二电阻;其中,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一端、第二稳压管的第一端以及第二开关管的控制端共接于所述NFC控制模块,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二端与第二稳压管的第二端接地,所述第二开关管的第一端接地,所述第二开关管的第二端与所述第四光源单元连接。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五开关单元包括:第三开关管、第三稳压管和第三电阻;其中,所述第三电阻的第一端、第三稳压管的第一端以及第三开关管的控制端共接于所述NFC控制模块,所述第三电阻的第二端与第一稳压管的第二端接地,所述第三开关管的第一端接地,所述第三开关管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五光源单元连接。
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色温切换装置,与光源模组连接,包括如上述任一项所述的色温切换电路。
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灯具,包括光源模组,还包括如上述任一项所述的色温切换电路,其中所述色温切换电路与所述光源模组连接。
本申请实施例与现有技术相比存在的有益效果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色温切换电路,与光源模组连接,色温切换电路包括:主功率模块、NFC控制模块以及光源控制模块,通过设置主功率模块根据交流信号生成恒流电压信号,以对光源模组供电,光源控制模块根据色温切换信号对光源模组的色温进行切换,本申请通过设置NFC控制模块生成色温切换信号,光源控制模块根据色温切换信号对光源模组的色温进行切换,如此实现了光源模组的色温连续的继续切换,可以给用户一个良好的体验。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提供的色温切换电路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另一个实施例提供的色温切换电路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另一个实施例提供的色温切换电路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另一个实施例提供的色温切换电路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另一个实施例提供的色温切换电路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提供的色温切换电路的具体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另一个实施例提供的色温切换电路的具体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另一个实施例提供的色温切换电路的具体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另一个实施例提供的色温切换电路的具体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申请另一个实施例提供的色温切换电路的具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申请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申请,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间接在该另一个元件上。当一个元件被称为是“连接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间接连接至该另一个元件上。
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市场上现有的照明切色温产品,控制方式有无线控制、拨码开关控制等。其中常规无线控制需要配遥控器成本较高,智能无线控制需要开发APP或者经过网关路由器等媒介才能控制,对应用环境要求较高;拨码开关控制需要MCU及多档位拨码开关,色温档位有限,无法连续调色温,且拨码开关需要在结构件上开孔,对产品空间要求较高。
由此可见,现有的照明切色温产品存在用户体验差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参考图1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色温切换电路,该色温切换电路与光源模组100连接,参考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的色温切换电路包括:主功率模块10、NFC控制模块20以及光源控制模块30。
具体的,主功率模块10与光源模组100连接,主功率模块10用于接收交流信号,并根据交流信号生成恒流电压信号,以对光源模组100供电;NFC控制模块20用于生成色温切换信号;光源控制模块30分别与NFC控制模块20、主功率模块10以及光源模组100连接,光源控制模块30用于接收色温切换信号,并根据色温切换信号对光源模组100的色温进行切换。
在本实施例中,主功率模块10与外部供电设备连接,主功率模块10用于接收外部供电设备提供的交流信号,并对交流信号进行整流和变压处理,生成恒流电压信号,可以理解的是,主功率模块10用于将外部供电设备提供的交流信号直接转换为恒流电压信号,为光源模组100供电,提升了光源模组100的应用场景,增加了光源模组100的应用场景。
在本实施例中,NFC控制模块20用于生成色温切换信号。具体的,NFC控制模块20可以用于接收用户发送的色温控制信号,并对色温控制信号进行转换处理,生成色温切换信号,光源控制模块30用于接收色温切换信号,并根据色温切换信号对光源模组100的色温进行切换。可以理解的是,光源模组100分别与主控模块和光源控制模块30连接,其中,主功率模块10用于为光源模组100提供电能,光源控制模块30用于对光源模组100的色温状态进行控制,从而实现光源模组100的点亮以及色温的控制。
在一个实施例中,用户发送的色温控制信号可以为感应信号,NFC控制模块20可以为感应模块,用于根据接收的感应信号生成对应的色温切换信号。
在具体应用中,该感应信号的传输方式可以为电磁感应,例如,用户通过带有感应功能的移动终端靠近NFC控制模块20,即可实现向NFC控制模块20发送色温控制信号。
在一个实施例中,NFC控制模块20可以实时的接收色温控制信号,并对色温控制信号进行解码处理,生成色温切换信号以对光源模组100的色温进行切换,具体的,用户可以根据不同的场景需求,发送色温控制信号,控制NFC控制模块20按照一定的频率对色温控制信号进行解码处理,生成色温切换信号发送至光源控制模块30,控制光源模组100进行色温切换,NFC控制模块20也可以将色温控制模块一次性解码完成,然后按照一定的频率输出不同的色温切换信号或者NFC控制模块20定时输出不同的色温切换信号,输出至光源控制模块30以对光源模组100的色温进行控制,从而实现光源模组100色温不同的切换,如此可以仅需要用户输入一次色温控制信号,由NFC控制模块20按照一定的频率输出或者定时输出不同的色温切换信号,可以实现光源模组100连续的进行色温切换,提升了用户体验。在一个实施例中,用户可以通过移动终端发送色温控制信号至NFC控制模块20,其中移动终端可以是手机等,此时移动终端与NFC控制模块20可以通过蓝牙进行连接,当NFC控制模块20检测到移动终端靠近时,用户将移动终端的蓝牙与NFC控制模块20的蓝牙进行匹配连接,当连接成功时,此时NFC控制模块20可以将与之连接的光源模组100可以显示的光源图案发送至移动终端,用户可以选择相应的光源图案生成相应的色温控制信号发送至NFC控制模块20,NFC控制模块20根据色温控制信号生成相应的色温切换信号,以控制光源模组100进行色温切换。
在一个实施例中,NFC控制模块20还包括计时单元和收费单元,用户可以选择不同的光源图案,通过移动终端发送色温控制信号给NFC控制模块20,此时,收费单元弹出到移动终端显示相应的光源图案的收费入口,用户通过收费入口进去后支付相应的费用,然后计时单元开始计时,到达预设时间后控制光源模组100熄灭。通过设置NFC控制模块20包括计时单元和收费单元,拓展了色温切换电路的应用场景。
在一个实施例中,NFC控制模块20还包括管理员模式,其中,管理员模式用于管理员对计时单元和/或收费单元进行更改操作,例如,随着社会发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当需要增加新的光源图案时,也需要在收费单元中增加新的收费入口,此时需要管理人员对NFC控制模块20进行相应的更改,但是管理员模式一般需要设置相应的摩密码,以使得只有管理员才能进去,现有的技术一般是通过设置传统的机械锁或者密码锁进行安全保护,但是密码锁一般占用的体积较大,不利于小型化的发展,机械锁一般比较比较笨重,需要随着携带,非常的不方便,而且不美观,本实施例通过设置移动指纹锁,具体的,用户在NFC控制模块20中录入预设时间段的指纹,当用户需要进入管理员模式时,也需要相应的录入预设时间段的指纹才能进去,其中,预设时间段的指纹为:在预设的时间内可以连续的录入不同的指纹,在解锁进入时,也需要在预设的时间内连续录入不同的指纹才能解锁,例如,当预设时间为5秒时,管理员可以在5秒内录入不同手指的指纹,在解锁进入时,也需要在5秒内连续录入不同的指纹才能解锁,因为每个人每个手指的指纹是不同的,通过设置录入不同的指纹可以增加进入管理员模式的安全性。
在一个实施例中,NFC控制模块20还包括音量控制单元,例如,音量控制单元可以根据输入的音量高低,输出对应的色温切换信号,以对光源模组100的色温进行切换,例如,可以将输出的音量与预设音量进行比较,当输出的音量大于预设音量的电压值时,则输出第一电平的色温切换信号,当输出的音量小于或者等于预设音量的电压值时,则输出第二电平的色温切换信号,从而实现光源模组100色温不同的切换,增加了与用户的互动性。
在一个实施例中,参考图2所示,色温切换电路还包括:辅助电源模块40。
具体的,辅助电源模块40分别与主功率模块10的输出端和NFC控制模块20连接,辅助电源模块40用于接收恒流电压信号,并根据恒流电压信号生成辅助电源信号,以对NFC控制模块20供电。
在本实施例中,辅助电源模块40用于根据恒流电压信号生成辅助电源信号,以对NFC控制模块20供电。例如,辅助电源模块40可以实时的对主功率模块10的输出端输出的恒流电压信号进行取电,并对恒流电压信号进行限流、滤波以及稳压处理,生成辅助电源信号以对NFC控制模块20供电,可以理解的是,NFC控制模块20与光源模组100均由主功率模块10提供电能,如此操作,可以减少供电电源的数量,简化电路结构,同时还能减少电路出错的概率。
在一个实施例中,参考图3所示,色温切换电路还包括:EMI模块50。
具体的,EMI模块50,与主功率模块10连接,用于对主功率模块10的输入端的交流信号进行滤波处理。在本实施例中,EMI模块50(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电磁干扰)用于滤除交流信号中的高频脉冲对电源的干扰,同时也起到减少主功率模块10对外界的电磁干扰。EMI模块50是利电感和电容的特性,使频率为50Hz左右的交流电可以顺利通过滤波器,但高于50Hz以上的高频干扰杂波被滤波器滤除,所以EMI滤波器也被称为低通滤波器,其意义为,低频可以通过,而高频则被滤除,在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EMI模块50可以滤除交流信号中的高频脉冲对电源的干扰,同时也起到减少主功率模块10对外界的电磁干扰,增加了电路的稳定性并且提升了用户的体验。
在一个实施例中,参考图4所示,光源模组100包括色温不同的第一光源单元101和第二光源单元102;其中,第一光源单元101的第一端和第二光源单元102的第一端均与主功率模块10连接,第一光源单元101的第二端和第二光源单元102的第二端均与光源控制模块30连接;光源控制模块30包括:第一开关单元31和第二开关单元32。其中,第一开关单元31分别与NFC控制模块20和第一光源单元101连接,第一开关单元31用于接收色温切换信号,并在色温切换信号为第一电平时导通,以控制第一光源单元101点亮;第二开关单元32分别与NFC控制模块20和第二光源单元102连接,第二开关单元32用于接收色温切换信号,并在色温切换信号为第二电平时导通,以控制第二光源单元102点亮。
在本实施例中,光源模组100包括色温不同的第一光源单元101和第二光源单元102,例如,第一光源单元101和第二光源单元102的光源颜色和/或亮度不同,光源控制模块30根据色温切换信号对第一光源单元101和第二光源单元102的光源颜色和/或亮度进行切换。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开关单元31用于根据色温切换信号控制第一光源单元101的色温,具体的,NFC控制模块20可以生成不同占空比的色温切换信号,当光源控制模块30接收到的色温切换信号的占空比不同时,光源模组100产生的色温也是不同的,例如,当色温切换信号为第一电平时第一开关单元31导通,然后第一开关单元31根据色温切换信号的占空比控制第一光源单元101的色温,例如,通过控制第一光源单元101的点亮与断开控制第一光源单元101的色温,从而实现第一光源单元101的色温切换。
在一个实施例中,当色温切换信号为第二电平时第二开关单元32导通,然后第二开关单元32根据色温切换信号的占空比控制第二光源单元102的色温,例如,通过控制第二光源单元102的点亮与断开控制第二光源单元102的色温,从而实现第二光源单元102的色温切换,可以理解的是,第一开关单元31和第二开关单元32可以根据不同占空比的色温切换信号控制第一光源单元101和第二光源单元102的点亮状态,进而控制色温,例如,当第一光源单元101点亮时第二光源单元102熄灭,当第二光源单元102点亮时第一光源单元101熄灭,如此实现了光源模组100的色温的切换,还可以通过控制NFC控制模块20生成色温切换信号的占空比,实现第一光源单元101和第二光源单元102的亮与熄灭的时长,实现光源模组100的色温的切换,实现了光源模组100的色温的连续切换,提升了用户体验。
第三开关单元,与所述NFC控制模块和所述第三光源单元连接,用于接收所述NFC控制模块提供的第一色温切换信号,并根据所述第一色温切换信号导通,以控制所述第三光源单元点亮;
第四开关单元,与所述NFC控制模块和所述第四光源单元连接,用于接收所述NFC控制模块提供的第二色温切换信号,并根据所述第二色温切换信号导通,以控制所述第四光源单元点亮;
第五开关单元,与所述NFC控制模块和所述第五光源单元连接,用于接收所述NFC控制模块提供的第三色温切换信号,并根据所述第三色温切换信号导通,以控制所述第五光源单元点亮。
在一个实施例中,参考图5所示,光源模组100包括色温不同的第三光源单元103、第四光源单元104以及第五光源单元105;其中,第三光源单元103的第一端、第四光源单元104的第一端以及第五光源单元105的第一端均与主功率模块10连接,第三光源单元103的第二端、第四光源单元104的第二端以及第五光源单元105的第二端均与光源控制模块30连接;光源控制模块30包括:第三开关单元33、第四开关单元34以及第五开关单元35;其中,第三开关单元33与NFC控制模块20和第三光源单元103连接,第三开关单元33用于接收NFC控制模块20提供的第一色温切换信号,并根据所述第一色温切换信号导通,以控制第三光源单元103点亮;第四开关单元34与NFC控制模块20和第四光源单元104连接,第四开关单元34用于接收NFC控制模块20提供的第二色温切换信号,并根据所述第二色温切换信号导通,以控制第四光源单元104点亮;第五开关单元35与NFC控制模块20和第五光源单元105连接,第五开关单元35用于接收NFC控制模块20提供的第三色温切换信号,并根据所述第三色温切换信号导通,以控制第五光源单元105点亮,可以理解的是,NFC控制模块20提供的色温切换信号包括第一色温切换信号、第二色温切换信号以及第三色温切换信号。
在本实施例中,光源模组100包括色温不同的第三光源单元103、第四光源单元104以及第五光源单元105,可以理解的是,第三光源单元103、第四光源单元104以及第五光源单元105的光源颜色和/或亮度不同,光源控制模块30根据色温切换信号对第三光源单元103、第四光源单元104以及第五光源单元105的光源颜色和/或亮度进行切换。在本实施例中,第三开关单元33用于根据色温切换信号控制第一光源单元101的色温,具体的,NFC控制模块20可以生成不同占空比的色温切换信号,当光源控制模块30接收到的色温切换信号的占空比不同时,光源模组100产生的色温也是不同的,因为色温切换信号同时需要控制第三光源单元103、第四光源单元104以及第五光源单元105,所以色温切换信号至少有三种控制状态,当色温切换信号为第一色温切换信号时第三开关单元33导通,然后第三开关单元33根据色温切换信号的占空比控制第三光源单元103的色温,例如,通过控制第三光源单元103的点亮或者熄灭控制第三光源单元103的色温,从而实现第三光源单元103的色温切换。
在一个实施例中,当色温切换信号为第二色温切换信号时第四开关单元34导通,然后第四开关单元34根据色温切换信号的占空比控制第四光源单元104的色温,例如,通过控制第四光源单元104的点亮或者熄灭控制第四光源单元104的色温,从而实现第四光源单元104的色温切换。当色温切换信号为第三色温切换信号时第五开关单元35导通,然后第五开关单元35根据色温切换信号的占空比控制第五光源单元105的色温,例如,通过控制第五光源单元105的点亮或者熄灭控制第五光源单元105的色温,从而实现第五光源单元105的色温切换。在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第三开关单元33、第四开关单元34以及第五开关单元35分别控制第三光源单元103、第四光源单元104以及第五光源单元105的色温,实现了光源模组100的色温切换,提升了用户体验。
在一个实施例中,参考图6所示,第三开关单元33包括:第一开关管Q1、第一稳压管Z1和第一电阻R1。
具体的,第一电阻R1的第一端、第一稳压管Z1的第一端以及第一开关管Q1的控制端共接于NFC控制模块20,第一电阻R1的第二端与第一稳压管Z1的第二端接地,第一开关管Q1的第一端接地,第一开关管Q1的第二端与第三光源单元103连接。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稳压管Z1用于对在第一色温切换信号进行稳压处理,使得色温切换信号的电压稳定在预设范围内,以便更好的控制第一开关管Q1,NFC控制模块20可以通过控制生成色温切换信号的占空比,控制第一开关管Q1的开关频率,实现第三光源单元103色温的切换。
在一个实施例中,参考图6所示,第四开关单元34包括:第二开关管Q2、第二稳压管Z2和第二电阻R2。
具体的,第二电阻R2的第一端、第二稳压管Z2的第一端以及第二开关管Q2的控制端共接于NFC控制模块20,第二电阻R2的第二端与第二稳压管Z2的第二端接地,第二开关管Q2的第一端接地,第二开关管Q2的第二端与第四光源单元104连接。在本实施例中,第二稳压管Z2用于对第二色温切换信号进行稳压处理,使得色温切换信号的电压稳定在预设范围内,以便更好的控制第二开关管Q2,NFC控制模块20可以通过控制生成色温切换信号的占空比,控制第二开关管Q2的开关频率,实现第四光源单元104色温的切换。
在一个实施例中,参考图6所示,第五开关单元35包括:第三开关管Q3、第三稳压管Z3和第三电阻R3。
具体的,第三电阻R3的第一端、第三稳压管Z3的第一端以及第三开关管Q3的控制端共接于NFC控制模块20,第三电阻R3的第二端与第一稳压管Z1的第二端接地,第三开关管Q3的第一端接地,第三开关管Q3的第二端与第五光源单元105连接。在本实施例中,第三稳压管Z3用于对第三色温切换信号进行稳压处理,使得色温切换信号的电压稳定在预设范围内,以便更好的控制第三开关管Q3,NFC控制模块20可以通过控制生成色温切换信号的占空比,控制第三开关管Q3的开关频率,实现第五光源单元105色温的切换。
在一个实施例中,参考图6所示,第三开关单元33还包括第一二极管D1和第四电阻R4,具体的,第一二极管D1的第一端与第一开关管Q1的第一端连接,第一二极管D1的第二端通过LED2+与主功率模块10的LED+连接,第四电阻R4的第一端与第一开关管Q1的控制端连接,第四电阻R4的第二端与通过LED2+与主功率模块10的LED+连接。在一个实施例中,第四开关单元34还包括:第二二极管D2和第五电阻R5,其中,第五电阻R5的第一端与第二开关管Q2的控制端连接,第五电阻R5的第二端通过LED2+与主功率模块10的LED+连接,第二二极管D2的第一端与第二开关管Q2的第二端连接,第二二极管D2的第二端通过LED2+与主功率模块10的LED+连接。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五开关单元35还包括第六电阻R6,第六电阻R6的第一端与第三开关管Q3的控制端连接,第六电阻R6的第二端通过LED2+与主功率模块10的LED+连接。
在一个实施例中,参考图6所示,第三光源单元103为LED3,通过LED3-与第三开关单元33连接,第四光源单元104为LED4,通过LED4-与第四开关单元34连接,第五光源单元105为LED5,通过LED5-与第五开关单元35连接。
在一个实施例中,参考图7所示,第一开关单元31包括:第七电阻R7、第八电阻R8、第四开关管Q4、第四稳压管Z4以及第三二极管D3。
具体的,第七电阻R7的第一端和第八电阻R8的第一端均与第四开关管Q4的控制端连接,第七电阻R7的第二端接地,第八电阻R8的第二端与第一光源单元101通过LED1+与主功率模块10的LED+连接,第四开关管Q4的第一端与第一光源单元101连接,第四开关管Q4的第二端接地,第四稳压管Z4的第一端与第四开关管Q4的第一端连接,第四稳压管Z4的第二端接地,第三二极管D3的第一端与第四开关管Q4的第二端连接,第三二极管D3的第二端与第五开关管Q5Q5的控制端连接。
在一个实施例中,参考图7所示,第二开关单元32包括:第九电阻R9、第十电阻R10、第五开关管Q5以及第五稳压管Z5。
具体的,第九电阻R9的第一端和第十电阻R10的第一端共接于第五开关管Q5的控制端,第九电阻R9的第二端接地,第十电阻R10的第二端通过LED1+与主功率模块10的LED+连接,第五开关管Q5的第一端与第五稳压管Z5的第一端共接于第二光源单元102,第五开关管Q5的第二端接地,第五稳压管Z5的第二端接地。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开关单元32在色温切换信号为第二电平时导通,以控制第二光源单元102点亮。
在一个实施例中,参考图8所示,辅助电源模块40包括:第十一电阻R11、第十二电阻R12、第七开关管Q7、第六稳压管Z6、第一电容C1、第二电容C2以及第三电容C2。
具体的,第十一电阻R11的第一端通过V+与主功率模块10连接,第十一电阻R11的第二端、第一电容C1的第一端以及第十二电阻R12的第一端共接于第七开关管Q7的第一端,第一电容C1的第二端接地,第十二电阻R12的第二端与第七开关管Q7的控制端共接于第六稳压管Z6的第一端,第六稳压管Z6的第二端接地,第七开关管Q7的第二端、第二电容C2的第一端以及第三电容C2的第一端通过VCC共接于NFC控制模块20,第二电容C2的第二端以及第三电容C2的第二端接地。在本实施例中,辅助电源模块40用于接收恒流电压信号,并根据恒流电压信号生成辅助电源信号,以对NFC控制模块20供电。
在一个实施例中,参考图9所示,主功率模块10包括:整流桥BD1、第十三电阻R13、第十四电阻R14、第十五电阻R15、第十六电阻R16、第十七电阻R17、第十八电阻R18、第十九电阻R19、第二十电阻R20、第二十一电阻R21、第二十二电阻R22、第二十三电阻R23、第四电容C4、第五电容C5、第六电容C6、第七电容C7、第八电容C8、第九电容C9、第十电容C10、第十一电容C11、第四二极管D4、第五二极管D5、第六二极管D6、第七二极管D7、第七稳压管Z7、第八稳压管Z8、第九稳压管Z9、第六开关管Q6、第一变压器T1以及第一稳压芯片U1。
具体的,第十三电阻R13的第一端、第十五电阻R15的第一端与第六电容C6的第一端共接于第一变压器T1的第一端,第十三电阻R13的第二端串联第四电容C4后接地,第十三电阻R13的第二端还串联第十四电阻R14、第五二极管D5后与第一变压器T1的第二端连接,第十五电阻R15的第二端与第六电容C6的第二端共接于第十六电阻R16的第一端,第十六电阻R16的第二端串联第四二极管D4后与第一变压器T1的第二端连接,第一稳压芯片U1的电源引脚VCC与第十三电阻R13的第二端连接,第一稳压芯片U1的震荡引脚RT串联第十七电阻R17后与接地,第一稳压芯片U1的补偿引脚COMP串联第五电容C5后接地,第一稳压芯片U1的接地引脚GND接地,第一稳压芯片U1的反馈引脚FB串联第八电容C8后接地,第一稳压芯片U1的检测引脚CS串联第十九电阻R19后接地,第二十电阻R20与第十九电阻R19并联,第一稳压芯片U1的供电引脚Drain与第一变压器T1的第二端连接,第二十一电阻R21与第八电容C8并联,第十八电阻R18串联于第一变压器T1的第三端与第二十一电阻R21之间,第一变压器T1的第四端接地,第八电容C8串联第九电容C9后接地,第六二极管D6串联于第一变压器T1的第五端与第六开关管Q6的第一端之间,第七稳压管Z7的第一端与第六开关管Q6的第一端连接,第七稳压管Z7的第二端接地,第十电容C10与第七稳压管Z7并联,第二十二电阻R22的第一端与第六开关管Q6的第一端连接,第二十二电阻R22的第一端串联第九稳压管Z9后与第十一电容C11的第一端连接,第十一电容C11的第二端与第一变压器T1的第六端连接,第七二极管D7与第二十二电阻R22并联,第六开关管Q6的控制端串联第二十三电阻R23后与第十一电容C11的第一端连接,第八稳压管Z8关联与第六开关管Q6的第二端与控制端之间,第六开关管Q6的第二端与光源模组100连接。在本实施例中,主功率模块10通过V+与辅助电源模块40连接,主功率模块10通过LED+与光源模组100连接,主功率模块10用于接收交流信号,并根据交流信号生成恒流电压信号,以对光源模组100供电。
在一个实施例中,参考图9所示,EMI模块50包括:压敏电阻RV1、第一互感器LP1、第二互感器LP2、第一电感L1、第二电感L2、第二十五电阻R25、第二十六电阻R26、第二十七电阻R27、第二十八电阻R28、第二十九电阻R29、第十二电容C12、第十三电容C13以及第十四电容C14。
具体的,第一互感器LP1和第二互感器LP2依次串联,并且第一互感器LP1的输入端分别连接输入火线L和输入零线N,压敏电阻RV1并联于输入火线L和输入零线N之间,第二十四电阻串联于第一互感器LP1的输入端与输入火线L之间,第二互感器LP2输出端分别连接整流桥BD1的输入端,第一电感L1串联于整流桥BD1的第一输出端和第一变压器T1的第一端之间,第二十五电阻R25与第一电感L1并联,第十二电容C12的第一端与整流桥BD1的第一输出端连接,第十二电容C12的第一端与第二电感L2的第一端连接,第二电感L2的第二端接地,整流桥BD1的第二输出端与第二电感L2的第一端连接,第十三电容C13的第一端与第一电感L1的第一端连接,第十三电容C13的第二端串联第二十九电阻R29后接地,第二十六电阻R26、第二十七电阻R27以及第二十八电阻R28分别与第二十九电阻R29并联,第十四电容C14的第一端与第一电感L1的第一端连接,第十四电容C14的第二端接地。在本实施例中,EMI模块50可以滤除交流信号中的高频脉冲对电源的干扰,同时也起到减少主功率模块10对外界的电磁干扰,增加了电路的稳定性并且提升了用户的体验。
在一个实施例中,参考图10所示,NFC控制模块20包括:NFC感应器RF和感应芯片U2。具体的,NFC感应器RF的输出端分别与感应芯片U2输入引脚AC0和AC1连接,用于将色温控制信号输出至感应芯片U2,感应芯片U2的电源引脚VCC与辅助电源模块40连接,感应芯片U2的接地引脚GND接地,感应芯片U2的输出引脚PWM1、PWM2与光源控制模块30连接,用于将色温切换信号输出至光源控制模块30,可以理解的是,当光源模组100包括色温不同的第一光源单元101和第二光源单元102时,即对应的光源控制模块30包括第一开关单元31和第二开关单元32,则此时,感应芯片U2的输出引脚PWM1与第一开关单元31的接口G11连接,感应芯片U2的输出引脚PWM2悬空,此时当色温切换信号为第一电平时第一开关单元31导通,即当色温切换信号为高电平时第一开关单元31导通,以控制第一光源单元101点亮;当在色温切换信号为第二电平时导通,即当色温信号为低电平时,第一开关单元31断开,第二开关单元32闭合以控制第二光源单元102点亮。
在一个实施例中,当光源模组100包括色温不同的第三光源单元103、第四光源单元104以及第五光源单元105时,即对应的光源控制模块30包括第三开关单元33、第四开关关和第五开关单元35,则此时,感应芯片U2的输出引脚PWM1与第三开关单元33的接口G1连接,感应芯片U2的输出引脚PWM1与第四开关单元34的接口G2连接,此时当色温切换信号为第一色温切换信号,即输出引脚PWM1输出高电平,输出引脚PWM1输出低电平时,第三开关单元33导通,控制第三光源单元103点亮,当色温切换信号为第二色温切换信号时,即输出引脚PWM1输出低电平,输出引脚PWM1输出高电平时,第四开关单元34导通,控制第四光源单元104点亮,当色温切换信号为第三色温切换信号时,即输出引脚PWM1输出低电平,输出引脚PWM1输出第低电平时,第五开关单元35导通,控制第五光源单元105点亮,在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第三开关单元33、第四开关单元34以及第五开关单元35分别控制第三光源单元103、第四光源单元104以及第五光源单元105的色温,实现了光源模组100的色温切换,提升了用户体验。
本申请实施还提供了一种色温切换装置,与光源模组100连接,包括如上述任一项的色温切换电路。
本申请实施还提供了一种灯具,包括光源模组100,还包括如上述任一项的色温切换电路,其中色温切换电路与光源模组100连接。
在上述实施例中,对各个实施例的描述都各有侧重,某个实施例中没有详述或记载的部分,可以参见其它实施例的相关描述。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装置/终端设备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终端设备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模块或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讯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讯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申请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色温切换电路,与光源模组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色温切换电路包括:
主功率模块,与所述光源模组连接,用于接收交流信号,并根据所述交流信号生成恒流电压信号,以对所述光源模组供电;
NFC控制模块,用于生成色温切换信号;
光源控制模块,分别与所述NFC控制模块和所述光源模组连接,用于接收所述色温切换信号,并根据所述色温切换信号对所述光源模组的色温进行切换。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色温切换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色温切换电路还包括:
辅助电源模块,分别与所述主功率模块的输出端和所述NFC控制模块连接,用于接收所述恒流电压信号,并根据所述恒流电压信号生成辅助电源信号,以对所述NFC控制模块供电。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色温切换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色温切换电路还包括:
EMI模块,与所述主功率模块连接,用于对所述主功率模块的输入端的交流信号进行滤波处理。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色温切换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源模组包括色温不同的第一光源单元和第二光源单元;
其中,所述第一光源单元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二光源单元的第一端均与所述主功率模块连接,所述第一光源单元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二光源单元的第二端均与所述光源控制模块连接;
所述光源控制模块包括:
第一开关单元,与所述NFC控制模块和所述第一光源单元连接,用于接收所述色温切换信号,并在所述色温切换信号为第一电平时导通,以控制所述第一光源单元点亮;
第二开关单元,与所述NFC控制模块和所述第二光源单元连接,用于接收所述色温切换信号,并在所述色温切换信号为第二电平时导通,以控制所述第二光源单元点亮。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色温切换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源模组包括色温不同的第三光源单元、第四光源单元以及第五光源单元;
其中,所述第三光源单元的第一端、所述第四光源单元的第一端以及所述第五光源单元的第一端均与所述主功率模块连接,所述第三光源单元的第二端、所述第四光源单元的第二端以及所述第五光源单元的第二端均与所述光源控制模块连接;
所述光源控制模块包括:
第三开关单元,与所述NFC控制模块和所述第三光源单元连接,用于接收所述NFC控制模块提供的第一色温切换信号,并根据所述第一色温切换信号导通,以控制所述第三光源单元点亮;
第四开关单元,与所述NFC控制模块和所述第四光源单元连接,用于接收所述NFC控制模块提供的第二色温切换信号,并根据所述第二色温切换信号导通,以控制所述第四光源单元点亮;
第五开关单元,与所述NFC控制模块和所述第五光源单元连接,用于接收所述NFC控制模块提供的第三色温切换信号,并根据所述第三色温切换信号导通,以控制所述第五光源单元点亮。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色温切换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开关单元包括:第一开关管、第一稳压管和第一电阻;其中,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一端、第一稳压管的第一端以及第一开关管的控制端共接于所述NFC控制模块,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二端与第一稳压管的第二端接地,所述第一开关管的第一端接地,所述第一开关管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三光源单元连接。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色温切换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开关单元包括:第二开关管、第二稳压管和第二电阻;其中,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一端、第二稳压管的第一端以及第二开关管的控制端共接于所述NFC控制模块,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二端与第二稳压管的第二端接地,所述第二开关管的第一端接地,所述第二开关管的第二端与所述第四光源单元连接。
8.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色温切换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五开关单元包括:第三开关管、第三稳压管和第三电阻;其中,所述第三电阻的第一端、第三稳压管的第一端以及第三开关管的控制端共接于所述NFC控制模块,所述第三电阻的第二端与第一稳压管的第二端接地,所述第三开关管的第一端接地,所述第三开关管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五光源单元连接。
9.一种色温切换装置,与光源模组连接,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所述的色温切换电路。
10.一种灯具,包括光源模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所述的色温切换电路,其中所述色温切换电路与所述光源模组连接。
CN202222047008.6U 2022-08-04 2022-08-04 一种色温切换电路、切换装置及灯具 Active CN21849930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047008.6U CN218499308U (zh) 2022-08-04 2022-08-04 一种色温切换电路、切换装置及灯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047008.6U CN218499308U (zh) 2022-08-04 2022-08-04 一种色温切换电路、切换装置及灯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499308U true CN218499308U (zh) 2023-02-17

Family

ID=8518709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047008.6U Active CN218499308U (zh) 2022-08-04 2022-08-04 一种色温切换电路、切换装置及灯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49930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068112B (zh) 一种led灯智能调光方法及其系统
CN103561513A (zh) Led光源无线调光系统及其操作方法
US10080266B2 (en) Plug-in multifunctional LED power system
CN104159377A (zh) 一种基于2.4GHz的无线智能LED照明系统
CN208607510U (zh) 一种多功能面板
CN212183768U (zh) 一种调电压式切相调光电源
CN112512159A (zh) 灯具控制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218499308U (zh) 一种色温切换电路、切换装置及灯具
CN116113097A (zh) 一种色温切换电路、切换装置及灯具
CN106793398A (zh) 一种智能照明远程控制系统
CN205546066U (zh) 一种线性恒流的调光调色温led面板灯
CN211019310U (zh) 一种可兼容电子整流器和市电的灯管驱动电路及灯具
CN211184329U (zh) 一种智能仓的装饰灯控制系统
CN109308036A (zh) 一种智能台灯远程开关控制系统及方法
CN206100535U (zh) 一种灯光智能控制器
CN211630471U (zh) 一种智能调光调色温电路
CN209949511U (zh) 一种光环境智能控制系统
CN210694425U (zh) Led调光电路及led调光系统
CN211352562U (zh) 一种情景互动节能型照明灯
CN108235512B (zh) 一种电器设备、音频频谱显示电路及其控制方法
CN111405733A (zh) 一种智能调光调色温电路
CN203039968U (zh) 一种led灯智能调光系统
CN112040588A (zh) 一种可连续调光的光源驱动电路、光源驱动装置及灯具
CN210328059U (zh) Pcb板和led显示装置
CN206260126U (zh) 一种智能照明远程控制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