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499030U - 一种阻容电源电路及电源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阻容电源电路及电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499030U
CN218499030U CN202222986303.8U CN202222986303U CN218499030U CN 218499030 U CN218499030 U CN 218499030U CN 202222986303 U CN202222986303 U CN 202222986303U CN 218499030 U CN218499030 U CN 21849903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dule
voltage
power supply
capacitor
dio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986303.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徐京生
陈建锋
董占国
孟令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olley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olle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olley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olle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986303.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49903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49903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49903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Rectifi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阻容电源电路及电源设备,应用于开关电源技术领域,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阻容电源输出能力较差、有功功耗较低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阻容电源电路包括第一保护模块、扩流模块、第一电容、第二电容、第一电阻和第一二极管;第一保护模块用于将输入电压钳位于预设电压范围内;扩流模块和第一电容均用于在外部交流供电设备输入的电压为正电压时存储电能,并在外部交流供电设备输入的电压为负电压时释放电能。这样,扩流模块和第一电容分别储能,并同时向第二电容释放电能,扩大了放电电流,提升了输出能力,而且,扩流模块无其他功率的损耗,提升了有功功耗。

Description

一种阻容电源电路及电源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开关电源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阻容电源电路及电源设备。
背景技术
阻容电源作为一种简易的低压电源,具有电路简单、体积小、成本低等优势,广泛的应用于小家电,LED照明灯具等民用电子产品领域。
目前,阻容电源电路中多采用一个降压电容降压,输入的正电流给降压电容充电,降压电容的放电电流经整流后输出即为阻容电源的输出电流,现有的阻容电源电路的整流方式为半波整流,经半波整流后的电流即为0.44 倍的降压电容的充电电流,输出电流较小,阻容电源的输出能力较差,并且,由于阻容电源的输出能力较差,导致其有功功耗较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阻容电源电路及电源设备,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阻容电源输出能力较差、有功功耗较低的问题。
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阻容电源电路,包括:第一保护模块、扩流模块、第一电容、第二电容、第一电阻和第一二极管;
第一保护模块的第一端与外部交流供电设备的第一输出端连接;第一保护模块的第二端与第一电容和第一电阻串联构成的支路的第一端连接;第一保护模块用于将输入电压钳位于预设电压范围内;
第一电容和第一电阻串联构成的支路的第二端与外部交流供电设备的第二输出端连接;第一电阻用于吸收外部交流供电设备输入的冲击电流与冲击电压;
扩流模块的第一端分别连接第一保护模块的第二端和第一二极管的阳极,扩流模块的第二端与第一保护模块的第一端连接,扩流模块的第三端分别连接第一二极管的阴极和第二电容的第一端;扩流模块的第四端分别连接扩流模块的第二端和第二电容的第二端;
扩流模块和第一电容均用于在外部交流供电设备输入的电压为正电压时存储电能,并在外部交流供电设备输入的电压为负电压时释放电能。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扩流模块包括:开关模块、第二二极管、第三二极管、第四二极管和第三电容;
开关模块的第一端分别连接第一保护模块的第二端、第一二极管的阳极和第二二极管的阴极,开关模块的第二端分别连接第二二极管的阳极和第三电容的第一端,开关模块的第三端与第一保护模块第一端连接;
第三电容的第二端分别连接第三二极管的阳极和第四二极管的阴极;
第三二极管的阴极分别连接第一二极管的阴极和第二电容的第一端;
第四二极管的阳极分别连接开关模块的第三端和第二电容的第二端。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开关模块包括:三极管和第二电阻;
三极管的基极与第二电阻的第一端连接,三极管的发射极分别连接第三二极管的阳极和第三电容的第一端,三极管的集电极与第一保护模块第一端连接;
第二电阻的第二端分别连接第一保护模块的第二端、第一二极管的阳极和第二二极管的阴极。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第一保护模块包括:瞬变二极管。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阻容电源电路还包括:第二保护模块;
第二保护模块的第一端连接于第一保护模块的第一端与外部交流供电设备的第一输出端之间,第二保护模块的第二端连接于第一电容和第一电阻串联构成的支路的第二端与外部交流供电设备的第二输出端之间;第二保护模块用于吸收外部交流供电设备输入的浪涌干扰。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阻容电源电路还包括:隔离模块;
隔离模块的第一端与第二电容的第一端连接,隔离模块的第二端与第二电容的第二端连接,隔离模块的第三端和第四端对应作为第一电压的第一输出端和第一电压的第二输出端,隔离模块的第五端和第六端对应作为第二电压的第一输出端和第二电压的第二输出端;隔离模块用于将第二电容的两端与第二电压的两个输出端隔离。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隔离模块包括:开关、第五二极管、耦合线圈、第一滤波模块、第二滤波模块、吸收模块和整流模块;
开关的第一端与第二电容的第一端连接,开关的第二端分别与第五二极管的阴极和耦合线圈的第一端连接;
第五二极管的阳极分别连接第二电容的第二端和第一滤波模块的第一端;
耦合线圈的第二端与第一滤波模块的第二端连接,耦合线圈的第三端分别连接吸收模块的第一端和整流模块的第一端,耦合线圈的第四端分别连接信号地和第二滤波模块;
第一滤波模块的第一端与电源地连接,第一滤波模块的第三端和第一滤波模块的第四端作为第一电压的第一输出端和第一电压的第二输出端;
第二滤波模块的第一端分别连接吸收模块的第二端和整流模块的第二端,第二滤波模块的第三端和第二滤波模块的第四端作为第二电压的第一输出端和第二电压的第二输出端。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阻容电源电路还包括:稳压模块;
稳压模块的第一端与第二电压的第一输出端连接,稳压模块的第二端与第二电压的第二输出端连接,稳压模块的第三端和第四端作为目标电压的第一输出端和目标电压的第二输出端;稳压模块用于将第二电压稳定在预设范围内,将稳定后的第二电压作为目标电压输出。
另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电源设备,包括: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上述阻容电源电路、计量模块、光耦通讯模块、电压采样模块和计量保护模块;阻容电源电路的第一端与外部单相交流供电设备的第一端连接,阻容电源电路的第二端与计量模块的第一端连接,阻容电源电路的第三端与光耦通讯模块的第一端连接,电压采样模块的第一端与计量模块的第二端连接,电压采样模块的第二端与外部单相交流供电设备的第二端连接,计量保护模块的第一端与计量模块的第三端连接,计量保护模块的第二端与外部单相交流供电设备的第三端连接,光耦通讯模块的第二端与外部通讯设备连接。
另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电源设备,包括:三个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上述电源设备、整流模块、光耦通讯模块和主控模块;三个电源设备中每个电源设备的第一端与外部三相交流供电设备连接,三个电源设备中每个电源设备的第二端与主控模块连接,整流模块的第一端与外部三相交流供电设备连接,整流模块的第二端与主控模块连接;光耦通讯模块的第一端与主控模块连接,光耦通讯模块的第二端与外部通讯设备连接。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有益效果如下: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阻容电源电路,通过设置扩流模块,在外部交流供电设备输入的交流电为正时,扩流模块和第一电容分别存储电能,并在外部交流供电设备输入的交流电为负时,同时向第二电容释放电能,扩大了放电电流,使阻容电源的输出电流增加,有效的提升阻容电源的输出能力,而且,扩流模块仅仅在工作过程中存储电能和释放电能,并无其他功率的损耗,增加阻容电源的输出电流的同时,可以有效的提升有功功耗。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阻容电源电路的第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阻容电源电路的第二种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阻容电源电路的第三种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阻容电源电路的第四种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阻容电源电路的第五种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阻容电源电路的第六种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阻容电源电路的第七种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阻容电源电路的第八种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应用于单相交流供电场合的电源设备的第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应用于三相交流供电场合的电源设备的第一种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并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阻容电源电路,参阅图1所示,该阻容电源电路包括:第一保护模块110、扩流模块120、第一电容C1、第二电容 C2、第一电阻R1和第一二极管D1;
第一保护模块110的第一端与外部交流供电设备的第一输出端连接;第一保护模块110的第二端与第一电容C1和第一电阻R1串联构成的支路的第一端连接;第一保护模块110用于将输入电压钳位于预设电压范围内;
第一电容C1和第一电阻R1串联构成的支路的第二端与外部交流供电设备的第二输出端连接;第一电阻R1用于吸收外部交流供电设备输入的冲击电流与冲击电压;
扩流模块120的第一端分别连接第一保护模块110的第二端和第一二极管D1的阳极,扩流模块120的第二端与第一保护模块110 的第一端连接,扩流模块120的第三端分别连接第一二极管D1的阴极和第二电容C2的第一端;扩流模块120的第四端分别连接扩流模块 120的第二端和第二电容C2的第二端;
扩流模块120和第一电容C1均用于在外部交流供电设备输入的电压为正电压时存储电能,并在外部交流供电设备输入的电压为负电压时释放电能。
实际应用中,外部交流供电设备输入的交流电为正时,电流由L端输入,依次流经扩流模块120、第一电容C1、第一电阻R1后通过N端输出,此时,第一电容C1和扩流模块120在此过程中存储电能;外部交流供电设备输入的交流电为负时,电流由N端输入,依次流经第一电阻R1、第一电容C1、和第一二极管D1、第二电容C2后通过L端输出,第一电容C1释放电能至第二电容C2,此时,扩流模块120也释放电能至第二电容C2,以使第二电容C2可以将电能传输至负载。这样,通过加入扩流模块120,在外部交流供电设备输入的交流电为正时,分别通过扩流模块120和第一电容C1存储电能,并在外部交流供电设备输入的交流电为负时,同时向第二电容C2释放电能,将阻容电源电路整流前的电流由原有的第一电容C1的放电电流扩大为由扩流模块120释放电能时的电流与第一电容C1的放电电流构成的总放电电流,放电电流的扩大可以使阻容电源的输出电流增加,有效的提升阻容电源的输出能力;扩流模块120仅仅在工作过程中存储电能和释放电能,并无其他功率的损耗,增加阻容电源的输出电流的同时,可以有效的提升有功功耗。
具体实施时,第一保护模块110主要用于将输入电压钳位于预设电压范围内,当输入电压在预设电压范围内时,第一保护模块110不导通;当输入电压超出预设电压范围内时,第一模块将输入电压钳位于预设电压范围内,当输入电压超出第一模块所能承受的最大电压时,第一保护模块110导通使电路短路,对阻容电源电路起到保护作用。扩流模块120和第一电容 C1是电路中主要储能部分,第二电容C2作为阻容电源电路的滤波电容,其容量的大小直接决定了阻容电源电路输出电压、输出电流的纹波。第一电阻R1用于吸收外部交流供电设备输入的冲击电流与冲击电压,过大的冲击电流与冲击电压会导致电路中的元件被损坏,通过设置第一电阻R1可以对电路起到保护作用。第一二极管D1在此作为半波整流器件,通过单方向的导通,将输入的交流电转换为输出的直流电,其正向电流应大于15mA,其反相耐压值应大于其正向压降与第二电容C2两端电压的和。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参阅图2所示,扩流模块120包括:开关模块121、第二二极管D2、第三二极管D3、第四二极管D4和第三电容C3;
开关模块121的第一端分别连接第一保护模块110的第二端、第一二极管D1的阳极和第二二极管D2的阴极,开关模块121的第二端分别连接第二二极管D2的阳极和第三电容C3的第一端,开关模块121的第三端与第一保护模块110第一端连接;
第三电容C3的第二端分别连接第三二极管D3的阳极和第四二极管 D4的阴极;
第三二极管D3的阴极分别连接第一二极管D1的阴极和第二电容C2 的第一端;
第四二极管D4的阳极分别连接开关模块121的第三端和第二电容C2 的第二端。
实际应用中,第三电容C3用于在外部交流供电设备输入的电压为正电压时充电,并在外部交流供电设备输入的电压为负电压时放电。开关模块 121用于接通或切断第三电容C3的放电回路。第二二极管D2和第四二极管D4用于为第三电容C3提供充电支路,第三二极管D3用于为第三电容 C3提供放电支路。在外部交流供电设备输入的电压为正电压时,外部交流供电设备输入的交流电为正时,电流由L端输入,依次流经第四二极管D4、第三电容C3、第二二极管D2、第一电容C1、第一电阻R1后通过N端输出,此时,电流给第一电容C1和第三电容C3充电;外部交流供电设备输入的交流电为负时,电流由N端输入,依次流经第一电阻R1、第一电容C1、和第一二极管D1、第二电容C2后通过L端输出,第一电容C1向第二电容C2放电,此时,开关模块121接通第三电容C3的放电回路,第三电容 C3通过开关模块121和第三二极管D3向第二电容C2放电。
具体实施时,第三电容C3可以是正向储能电容,存储正向的电能,后在反相时向释放电能,其容量可以根据U*XC3/(XC1+XC3)<V1来进行计算,其中,U为输入电压,XC3为第三电容C3的容抗,XC1为第一电容C1的容抗,V1为第一保护模块110所钳位的预设电压范围中的最大值,第三电容C3的耐压值应大于V1,并留有余量,以确保电路的可靠性。第二二极管D2、第三二极管D3、第四二极管D4需要根据流经的电流和两端电压进行选择,具体的,可以选取1N4007,其可以承受1A的正向电流和1000V 的反相耐压,成本较低,也可以满足电路的要求。开关模块121仅仅需要接通或切断第三电容C3的放电回路,即实现开关功能,其具体的开关类型在此不作限制。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参阅图3所示,开关模块121包括:三极管QA1和第二电阻R2;
三极管QA1的基极与第二电阻R2的第一端连接,三极管QA1的发射极分别连接第三二极管D3的阳极和第三电容C3的第一端,三极管QA1的集电极与第一保护模块110第一端连接;
第二电阻R2的第二端分别连接第一保护模块110的第二端、第一二极管D1的阳极和第二二极管D2的阴极。
实际应用中,开关模块121可以由三极管QA1和第二电阻R2构成。在外部交流供电设备输入的交流电为负使第一电容C1放电时,三极管QA1 发射结正向偏置,三极管QA1饱和导通,第三电容C3通过三级管和第三二极管D3向第二电容C2C2放电,三极管QA1的充电电流可以设置为阻容电源电路输出电流的一半,三极管QA1的耐压约等于第一保护模块110 所钳位的预设电压范围中的最大值。第二电阻R2是三极管QA1的限流电阻,防止流入三极管QA1基极的电流过大而烧毁三极管QA1,并且需要使三极管QA1有足够的驱动电流而处于深度饱和状态,以减小三极管QA1的开关损耗。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参阅图4所示,第一保护模块110包括:瞬变二极管。
实际应用中,第一保护模块110可以采用两个稳压二极管同极串联,也可以采用一个瞬变二极管。瞬变二极管的击穿电压VBR决定了第一保护模块110所钳位的预设电压范围中的最大值,可根据实际设计需求选择不同的规格。瞬变二极管具有强大的电流吸收能力,采用瞬变管一方面可以减少器件的个数和占用面积,另一方面可以有效的吸收浪涌电流,以提高电路的可靠性。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参阅图5所示,阻容电源电路还包括:第二保护模块130;
第二保护模块130的第一端连接于第一保护模块110的第一端与外部交流供电设备的第一输出端之间,第二保护模块130的第二端连接于第一电容C1和第一电阻R1串联构成的支路的第二端与外部交流供电设备的第二输出端之间;第二保护模块130用于吸收外部交流供电设备输入的浪涌干扰。
实际应用中,第二保护模块130可以与第一保护模块110配合使用,第二保护模块130吸收外部交流供电设备输入的浪涌干扰后,由第一保护模块110吸收余下的浪涌干扰带来的冲击电流与冲击电压。第二保护模块 130可以是压敏电阻,通过压敏电阻吸收电网的浪涌,确保阻容电源电路可靠的运行。压敏电阻的参数选型需要基于实际工作电压进行选择,以阻容电源电路为电能表供电为例,外部交流供电设备输入电压为交流220V,则输入额定电压Un为220V,电能表的工作电压范围为0.7~1.2Un,单相电能表因需要接地故障抑制测试,其输入电压最高为1.9Un。那么,为了保证压敏电阻的安全可靠使用,其保护电压值必须大于1.9*1.414倍的Un,为留有余量通常选取为680V。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参阅图6所示,阻容电源电路还包括:隔离模块140;
隔离模块140的第一端与第二电容C2的第一端连接,隔离模块140的第二端与第二电容C2的第二端连接,隔离模块140的第三端和第四端对应作为第一电压的第一输出端和第一电压的第二输出端,隔离模块140的第五端和第六端对应作为第二电压的第一输出端和第二电压的第二输出端;隔离模块140用于将第二电容C2的两端与第二电压的两个输出端隔离。
实际应用中,阻容电源作为系统前级的电源,为提高抗干扰性能并给通信模块供电,一般用需要实现阻容电源的隔离输出,并且,若对安全有要求的场合,如连接的外部供电设备为市电,为保证人身的安全,需要实现阻容电源的隔离输出。设置与第二电容C2两端连接的隔离模块140,可以通过隔离模块140第三端和第四端输出非隔离的第一电压,并利用隔离模块140 中的隔离元件通过隔离模块140第五端和第六端输出隔离的第二电压,以实现第二电容C2的两端与第二电压的两个输出端隔离,这样,通过将第二电容C2的两端与第二电压的两个输出端隔离,可以提高阻容电源电路的抗干扰性能、可靠性和安全性,并且,可以通过第二电压的第一输出端和第二电压的第二输出端为通讯模块隔离供电。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参阅图7所示,隔离模块140包括:开关 S1、第五二极管D5、耦合线圈T1、第一滤波模块141、第二滤波模块142、吸收模块143和整流模块144;
开关S1的第一端与第二电容C2的第一端连接,开关S1的第二端分别与第五二极管D5的阴极和耦合线圈T1的第一端连接;
第五二极管D5的阳极分别连接第二电容C2的第二端和第一滤波模块 141的第一端;
耦合线圈T1的第二端与第一滤波模块141的第二端连接,耦合线圈T1 的第三端分别连接吸收模块143的第一端和整流模块144的第一端,耦合线圈T1的第四端分别连接信号地和第二滤波模块142;
第一滤波模块141的第一端与电源地连接,第一滤波模块141的第三端和第一滤波模块141的第四端作为第一电压的第一输出端和第一电压的第二输出端;
第二滤波模块142的第一端分别连接吸收模块143的第二端和整流模块144的第二端,第二滤波模块142的第三端和第二滤波模块142的第四端作为第二电压的第一输出端和第二电压的第二输出端。
实际应用中,耦合线圈T1主要分为初级线圈和次级线圈,初级线圈与次级线圈之间隔离,耦合线圈T1是隔离模块140中起隔离作用的元件。第一滤波模块141和第二滤波模块142均是由多个滤波电容并联构成的,用于滤除电压中纹波。开关S1、第五二极管D5、耦合线圈T1的初级线圈和第一滤波模块141构成BUCK电路,BUCK电路将第二电容C2输出的电压进行调节后得到非隔离的第一电压,将第一电压经第一电压的第一输出端和第一电压的第二输出端输出。次级线圈基于与初级线圈的耦合作用为隔离侧提供电能。整流模块144用于对次级线圈提供的电能整流。吸收模块143用于改善整流模块144引起的开关噪声,对无线电干扰抑制有一定的作用。第二滤波模块142用于滤除整流后的电压的纹波。次级线圈为隔离侧提供电能依次经整流模块144整流、第二滤波模块142滤除纹波后,经第二电压的第一输出端和第二电压的第二输出端输出。
具体实施时,开关S1可以设置为可控开关S1,通过设置开关S1的工作频率调节第一电压的大小。第五二极管D5可以是续流二极管,用于在开关S1截止期间提供电流回路,其正向电流电流大于BUCK输出电流与开关S1占管空比D的比值,其反向耐压值大于第二电容C2两端输出的电压值。耦合线圈T1的初级线圈充当Buck电路的储能电感,耦合线圈T1的次级线圈通过耦合为隔离侧提供电能。耦合线圈T1中初级线圈L1的电感量可根据公式:
Figure BDA0003930631380000121
计算,其中,Vin1是初级线圈L1的输入电压,Vout1是初级线圈L1的输出电压,FOSC是芯片的开关频率,ΔIL是耦合线圈T1初级的电流变化量,它的取值决定了输出纹波的大小。次级线圈的匝数需要通过初级线圈两端电压与第二电压的比值确定,初级线圈两端电压与次级线圈两端电压的电压比和初级线圈匝数与次级线圈匝数的匝数比相等,一般设置初级线圈两端电压为5V,次级线圈两端电压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设定,并基于第二电压的次级线圈两端电压,调节次级线圈的匝数;由于次级线圈两端电压受非隔离路负载的影响较大,通过适当增加次级线圈的匝数,可以提高隔离侧输出电压,确保输出电压的质量。第一滤波模块 141和第二滤波模块142均可以包括两个滤波电容,每个模块中的两个滤波电容并联,其电容容量的大小决定了模块输出电压和输出电流输出纹波的大小,电容耐压值大其输入模块的电压。整流模块144可以采用一个整流二极管二极管是隔离侧整流二极管。吸收模块143可以采用一个电容和一个电阻串联组成的RC吸收回路,其具体取值可根据测试情况进行调整确定。电源地与信号地之间连接有隔离电容,可以有效改善电路的电磁兼容性。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参阅图8所示,阻容电源电路还包括:稳压模块150;
稳压模块150的第一端与第二电压的第一输出端连接,稳压模块150 的第二端与第二电压的第二输出端连接,稳压模块150的第三端和第四端作为目标电压的第一输出端和目标电压的第二输出端;稳压模块150用于将第二电压稳定在预设范围内,将稳定后的第二电压作为目标电压输出。
实际应用中,稳压模块150可以是线性稳压芯片,将整流和滤波后得到的第二电压稳定在预设范围内,具体的,可以将第二电压稳定于外部通讯模块的供电电压,并将稳定后的第二电压输出至外部通讯模块。
基于同一构思,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电源设备,应用于单相交流供电场合,参阅图9所示,该电源设备200包括: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阻容电源电路100、计量模块210、光耦通讯模块220、电压采样模块230和计量保护模块240;阻容电源电路100的第一端与外部单相交流供电设备的第一端连接,阻容电源电路100的第二端与计量模块210的第一端连接,阻容电源电路100的第三端与光耦通讯模块220的第一端连接,电压采样模块230的第一端与计量模块210的第二端连接,电压采样模块 230的第二端与外部单相交流供电设备的第二端连接,计量保护模块240的第一端与计量模块210的第三端连接,计量保护模块240的第二端与外部单相交流供电设备的第三端连接,光耦通讯模块220的第二端与外部通讯设备连接。其功能详见上述阻容电源电路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
基于同一构思,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电源设备,应用于三相交流供电场合,参阅图10所示,该电源设备300包括:三个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上述应用于单相交流供电场合的电源设备200、整流模块310、光耦通讯模块320和主控模块330;三个应用于单相交流供电场合的单相电源设备200中每个应用于单相交流供电场合的电源设备200的第一端与外部三相交流供电设备连接,三个应用于单相交流供电场合的电源设备200中每个应用于单相交流供电场合的电源设备200的第二端与主控模块330连接,整流模块310的第一端与外部三相交流供电设备连接,整流模块310的第二端与主控模块330连接;光耦通讯模块320的第一端与主控模块330 连接,光耦通讯模块320的第二端与外部通讯设备连接。其功能详见上述阻容电源电路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
尽管已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但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一旦得知了基本创造性概念,则可对这些实施例作出另外的变更和修改。所以,所附权利要求意欲解释为包括优选实施例以及落入本实用新型范围的所有变更和修改。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实用新型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10)

1.一种阻容电源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保护模块、扩流模块、第一电容、第二电容、第一电阻和第一二极管;
所述第一保护模块的第一端与外部交流供电设备的第一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一保护模块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电容和所述第一电阻串联构成的支路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一保护模块用于将输入电压钳位于预设电压范围内;
所述第一电容和所述第一电阻串联构成的支路的第二端与所述外部交流供电设备的第二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一电阻用于吸收所述外部交流供电设备输入的冲击电流与冲击电压;
所述扩流模块的第一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一保护模块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阳极,所述扩流模块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保护模块的第一端连接,所述扩流模块的第三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阴极和所述第二电容的第一端;所述扩流模块的第四端分别连接所述扩流模块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二电容的第二端;
所述扩流模块和所述第一电容均用于在所述外部交流供电设备输入的电压为正电压时存储电能,并在所述外部交流供电设备输入的电压为负电压时释放电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阻容电源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扩流模块包括:开关模块、第二二极管、第三二极管、第四二极管和第三电容;
所述开关模块的第一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一保护模块的第二端、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阳极和所述第二二极管的阴极,所述开关模块的第二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二二极管的阳极和所述第三电容的第一端,所述开关模块的第三端与所述第一保护模块第一端连接;
所述第三电容的第二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三二极管的阳极和所述第四二极管的阴极;
所述第三二极管的阴极分别连接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阴极和所述第二电容的第一端;
所述第四二极管的阳极分别连接所述开关模块的第三端和所述第二电容的第二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阻容电源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关模块包括:三极管和第二电阻;
所述三极管的基极与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一端连接,所述三极管的发射极分别连接所述第三二极管的阳极和所述第三电容的第一端,所述三极管的集电极与所述第一保护模块第一端连接;
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二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一保护模块的第二端、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阳极和所述第二二极管的阴极。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阻容电源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保护模块包括:瞬变二极管。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阻容电源电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保护模块;
所述第二保护模块的第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一保护模块的第一端与所述外部交流供电设备的第一输出端之间,所述第二保护模块的第二端连接于所述第一电容和所述第一电阻串联构成的支路的第二端与所述外部交流供电设备的第二输出端之间;所述第二保护模块用于吸收外部交流供电设备输入的浪涌干扰。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阻容电源电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隔离模块;
所述隔离模块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电容的第一端连接,所述隔离模块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电容的第二端连接,所述隔离模块的第三端和第四端对应作为第一电压的第一输出端和第一电压的第二输出端,所述隔离模块的第五端和第六端对应作为第二电压的第一输出端和第二电压的第二输出端;所述隔离模块用于将第二电容的两端与第二电压的两个输出端隔离。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阻容电源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离模块包括:开关、第五二极管、耦合线圈、第一滤波模块、第二滤波模块、吸收模块和整流模块;
所述开关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电容的第一端连接,所述开关的第二端分别与所述第五二极管的阴极和所述耦合线圈的第一端连接;
所述第五二极管的阳极分别连接所述第二电容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一滤波模块的第一端;
所述耦合线圈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滤波模块的第二端连接,所述耦合线圈的第三端分别连接所述吸收模块的第一端和所述整流模块的第一端,所述耦合线圈的第四端分别连接信号地和所述第二滤波模块;
所述第一滤波模块的第一端与电源地连接,所述第一滤波模块的第三端和所述第一滤波模块的第四端作为第一电压的第一输出端和第一电压的第二输出端;
所述第二滤波模块的第一端分别连接所述吸收模块的第二端和所述整流模块的第二端,所述第二滤波模块的第三端和所述第二滤波模块的第四端作为第二电压的第一输出端和第二电压的第二输出端。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阻容电源电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稳压模块;
所述稳压模块的第一端与第二电压的第一输出端连接,所述稳压模块的第二端与第二电压的第二输出端连接,所述稳压模块的第三端和第四端作为目标电压的第一输出端和目标电压的第二输出端;所述稳压模块用于将第二电压稳定在预设范围内,将稳定后的第二电压作为目标电压输出。
9.一种电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阻容电源电路、计量模块、光耦通讯模块、电压采样模块和计量保护模块;所述阻容电源电路的第一端与外部单相交流供电设备的第一端连接,所述阻容电源电路的第二端与所述计量模块的第一端连接,所述阻容电源电路的第三端与所述光耦通讯模块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电压采样模块的第一端与所述计量模块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电压采样模块的第二端与所述外部单相交流供电设备的第二端连接,所述计量保护模块的第一端与所述计量模块的第三端连接,所述计量保护模块的第二端与所述外部单相交流供电设备的第三端连接,所述光耦通讯模块的第二端与外部通讯设备连接。
10.一种电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三个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源设备、整流模块、光耦通讯模块和主控模块;三个电源设备中每个电源设备的第一端与外部三相交流供电设备连接,所述三个电源设备中每个电源设备的第二端与所述主控模块连接,所述整流模块的第一端与所述外部三相交流供电设备连接,所述整流模块的第二端与所述主控模块连接;所述光耦通讯模块的第一端与所述主控模块连接,所述光耦通讯模块的第二端与外部通讯设备连接。
CN202222986303.8U 2022-11-07 2022-11-07 一种阻容电源电路及电源设备 Active CN21849903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986303.8U CN218499030U (zh) 2022-11-07 2022-11-07 一种阻容电源电路及电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986303.8U CN218499030U (zh) 2022-11-07 2022-11-07 一种阻容电源电路及电源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499030U true CN218499030U (zh) 2023-02-17

Family

ID=8519571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986303.8U Active CN218499030U (zh) 2022-11-07 2022-11-07 一种阻容电源电路及电源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49903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263515B (zh) 一种ac-dc电源转换芯片及电源转换电路
CN107834832B (zh) 一种电压尖峰吸收电路
CN104185333A (zh) 恒流恒压电路及照明装置
CN100561816C (zh) 突波电流抑制电路及使用其的电源供应装置
CN104426377B (zh) 一种适用于直流电机驱动的宽输入电压反激式开关电源
CN104953863A (zh) 一种用于三相电能表供电的开关电源电路
CN202178715U (zh) 一种ac-dc电源转换芯片及电源转换电路
CN218499030U (zh) 一种阻容电源电路及电源设备
CN103457469B (zh) 防爆稳压电源
CN213402543U (zh) 一种安全保护电源电路
CN214045464U (zh) 开关电路、供电设备和电器设备
CN205430061U (zh) 带有功率因数校正功能的隔离电源适配器系统
CN209823646U (zh) 开关电源电路
CN203457054U (zh) 适用于直流电机驱动的宽输入电压反激式开关电源
CN208226868U (zh) 一种反激电路
CN106452021A (zh) 反激式开关电源电路
CN218276475U (zh) 微型直流高压转换器
CN220156410U (zh) 开关电源模块
CN116722752B (zh) 一种斩波降压模块和斩波降压电路
CN211018675U (zh) 一种反激式ac-dc恒流电源箱
CN220527894U (zh) 带高压电网输入保护的智能恢复型反激式开关电源
CN113765400B (zh) 开关电源拓扑电路和含有开关电源拓扑电路的设备
CN215817920U (zh) 一种电源电路
CN217769877U (zh) Pfm模式控制的电源电路以及电子设备
CN211908659U (zh) 一种新型双绕组开关电源拓扑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