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484794U - 一种创伤中心术后护理用外固定架 - Google Patents

一种创伤中心术后护理用外固定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484794U
CN218484794U CN202221346231.4U CN202221346231U CN218484794U CN 218484794 U CN218484794 U CN 218484794U CN 202221346231 U CN202221346231 U CN 202221346231U CN 218484794 U CN218484794 U CN 21848479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rc
fixedly connected
wound
rod
thread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346231.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林
赵双艳
康文博
洪鹤宁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lin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Jilin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lin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Jilin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2221346231.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48479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48479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48479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urgical Instrume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创伤中心术后护理用外固定架,包括:夹持件;第一螺纹杆,两个所述第一螺纹杆螺纹连接于所述夹持件的一端的内部,两个所述第一螺纹杆的一端均固定连接有连接座,两个所述连接座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弧形支撑板;缺口,两个所述缺口开设于两个所述弧形支撑板的顶部的中间。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创伤中心术后护理用外固定架,通过在两个弧形支撑板一侧设置夹持件,夹持件与连接座固定在一起,方便与病床夹持在一起,从而对病人的腿部进行支撑,且两个弧形支撑板之间的距离可调,弧形支撑板内部也较大,同时通过转动螺纹管和第一螺纹杆,两个弧形支撑板的角度可调,不会直接笼罩在伤口处,影响伤口的恢复。

Description

一种创伤中心术后护理用外固定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创伤中心术后护理用外固定架。
背景技术
创伤手术是一门外科专业,它利用手术和非手术治疗来治疗创伤性损伤,通常是在急性环境中。
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在有意或无意的情况下,人员身体各处都会受到创伤,例如骑车的情况下,人们的腿部就易受到创伤,而在创伤后,为避免伤口感染等情况发生,需及时进行创伤手术,而在手术后,为避免下肢直接与床面等接触,影响伤口恢复,同时也方便医护人员进行护理,会使用外固定架对下肢进行固定。
而现有的外固定架在使用时,多是直接从下方对病人下肢进行支撑,但其面积一定,多较宽,若创口面积较大,不能有效进行支撑,且可能对创口处进行遮挡,影响创口恢复。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创伤中心术后护理用外固定架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创伤中心术后护理用外固定架,解决了现有的外固定架较宽,在伤口面积较大时,可能与创口处形成遮挡覆盖,影响创口恢复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创伤中心术后护理用外固定架,包括:夹持件;
第一螺纹杆,两个所述第一螺纹杆螺纹连接于所述夹持件的一端的内部,两个所述第一螺纹杆的一端均固定连接有连接座,两个所述连接座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弧形支撑板;
缺口,两个所述缺口开设于两个所述弧形支撑板的顶部的中间,所述弧形支撑板的外表面且位于所述缺口的一侧固定安装有束缚带,所述束缚带一侧的一端设置有魔术贴刺面;
魔术贴毛面,所述魔术贴毛面设置于所述弧形支撑板的外表面。
通过在两个弧形支撑板一侧设置夹持件,夹持件与连接座固定在一起,方便与病床夹持在一起,从而对病人的腿部进行支撑,且两个弧形支撑板之间的距离可调,弧形支撑板内部也较大,同时通过转动螺纹管和第一螺纹杆,两个弧形支撑板的角度可调,不会直接笼罩在伤口处,影响伤口的恢复。
优选的,两个所述弧形支撑板的内部均设置有软垫。
优选的,所述夹持件包括折行板,所述折行板的一侧螺纹连接有第二螺纹杆,所述第二螺纹杆的一端延伸至所述折行板的内部。
优选的,所述折行板外表面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支撑杆,所述第一支撑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螺纹管,两个所述第一螺纹杆的一端均延伸至所述螺纹管的内部。
优选的,两个所述弧形支撑板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中间固定连接有滑杆。
优选的,所述固定板的一侧且位于所述滑杆的两端均滑动连接有支撑件,所述支撑件的一侧通过螺栓与所述滑杆固定安装。
优选的,所述支撑件包括矩形套杆,所述矩形套杆的底端滑动连接有第二支撑杆,所述第二支撑杆通过螺栓与所述矩形套杆固定连接有,所述矩形套杆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转动座。
通过在两个弧形支撑板一侧固定板、滑杆和支撑件,支撑件可在滑杆范围内移动,并与固定板呈垂直状态,将整个外固定架与下方物体支撑起来,方便病人在病床上侧躺,避免病人长时间仰卧身体难受。
与相关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创伤中心术后护理用外固定架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创伤中心术后护理用外固定架,通过在两个弧形支撑板一侧设置夹持件,夹持件与连接座固定在一起,方便与病床夹持在一起,从而对病人的腿部进行支撑,且两个弧形支撑板之间的距离可调,弧形支撑板内部也较大,同时通过转动螺纹管和第一螺纹杆,两个弧形支撑板的角度可调,不会直接笼罩在伤口处,影响伤口的恢复。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创伤中心术后护理用外固定架的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结构侧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创伤中心术后护理用外固定架的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所示的支撑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号:1、夹持件,101、折行板,102、第二螺纹杆,103、第一支撑杆,104、螺纹管,
2、第一螺纹杆,3、连接座,4、弧形支撑板,5、缺口,6、束缚带,7、魔术贴刺面,8、魔术贴毛面,9、软垫,
10、固定板,11、滑杆,
12、支撑件,121、矩形套杆,122、第二支撑杆,123、转动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第一实施例
请结合参阅图1和图2,其中,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创伤中心术后护理用外固定架的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的结构侧视图。创伤中心术后护理用外固定架包括:夹持件1;
第一螺纹杆2,两个所述第一螺纹杆2螺纹连接于所述夹持件1的一端的内部,两个所述第一螺纹杆2的一端均固定连接有连接座3,两个所述连接座3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弧形支撑板4;
缺口5,两个所述缺口5开设于两个所述弧形支撑板4的顶部的中间,所述弧形支撑板4的外表面且位于所述缺口5的一侧固定安装有束缚带6,所述束缚带6一侧的一端设置有魔术贴刺面7;
魔术贴毛面8,所述魔术贴毛面8设置于所述弧形支撑板4的外表面。
夹持件1与两个第一螺纹杆2连接,可对两个弧形支撑板4进行支撑,两个弧形支撑板4之间距离可调,方向可调,与病人下肢处形成两个支撑点,受力更加均匀,缺口5与束缚带6大小适配,魔术贴刺面7缝制在束缚带6上,魔术贴毛面8粘连在弧形支撑板4上。
两个所述弧形支撑板4的内部均设置有软垫9。
软垫9表面均匀开设有通孔,具有良好的散热性,且其较为柔软,病人下肢与其接触后更加舒适。
所述夹持件1包括折行板101,所述折行板101的一侧螺纹连接有第二螺纹杆102,所述第二螺纹杆102的一端延伸至所述折行板101的内部。
所述折行板101外表面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支撑杆103,所述第一支撑杆103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螺纹管104,两个所述第一螺纹杆2的一端均延伸至所述螺纹管104的内部。
折行板101可卡在扶手上,转动第二螺纹杆102使其与扶手一侧接触,从而保证整个外固定架的稳定性,两个第一螺纹杆2的螺纹方向相反,螺纹管104内部的螺纹方向也相反,方便调整两个弧形支撑板4之间的距离。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创伤中心术后护理用外固定架的工作原理如下:
病人在下肢创伤手术后躺在病床上,为避免创口处直接与床面接触,影响创口恢复时,医护人员便可将折行板101卡在病床一侧的扶手上,随后转动第二螺纹杆102,将其稳定固定在病床上。
之后便可根据病人创口的位置转动螺纹管104,从而调整两个弧形支撑板4之间的距离,避免直接与创口处接触,同时可根据创口的位置调整两个弧形支撑板4开口处的位置。
之后便可将束缚带6一端的魔术贴刺面7与魔术贴毛面8粘连在一起,实现对下肢的固定,避免下肢从两个弧形支撑板4内滑动出来。
与相关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创伤中心术后护理用外固定架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通过在两个弧形支撑板4一侧设置夹持件1,夹持件1与连接座3固定在一起,方便与病床夹持在一起,从而对病人的腿部进行支撑,且两个弧形支撑板4之间的距离可调,弧形支撑板4内部也较大,同时通过转动螺纹管104和第一螺纹杆2,两个弧形支撑板4的角度可调,不会直接笼罩在伤口处,影响伤口的恢复。
第二实施例
请结合参阅图3和图4,基于本申请的第一实施例提供的创伤中心术后护理用外固定架,本申请的第二实施例提出另一种创伤中心术后护理用外固定架。第二实施例仅仅是第一实施例优选的方式,第二实施例的实施对第一实施例的单独实施不会造成影响。
具体的,本申请的第二实施例提供的创伤中心术后护理用外固定架的不同之处在于,两个所述弧形支撑板4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固定板10,所述固定板10的中间固定连接有滑杆11。
所述固定板10的一侧且位于所述滑杆11的两端均滑动连接有支撑件12,所述支撑件12的一侧通过螺栓与所述滑杆11固定安装。
固定板10固定在两个弧形支撑板4一侧,两个支撑件12公用一个滑杆11,病人的一条腿可放置在两个支撑件12之间,也可位于支撑件12的前后处,位置放置较为随意,避免腿部长时间保持一个状态后出现抽筋等状态。
所述支撑件12包括矩形套杆121,所述矩形套杆121的底端滑动连接有第二支撑杆122,所述第二支撑杆122通过螺栓与所述矩形套杆121固定连接有,所述矩形套杆121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转动座123。
矩形套杆121一侧安装有磁板,可与固定板10一侧吸附在一起,支撑件12的长度可调,方便根据病人下肢将弧形支撑板4抬升起合适的高度。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创伤中心术后护理用外固定架的工作原理如下:
病人在进行创伤修复手术后,医护人员便可将夹持件1夹持在病床旁的扶手上,随后转动第一支撑杆103,使两根弧形支撑板4倾斜与床面。
随后便可将四个支撑件12从两个固定板10一侧转动下来,使其与床面垂直,然后调整矩形套杆121和第二支撑杆122的长度,使第二支撑杆122的底端与床面接触,从而对两个弧形支撑板4进行支撑。
此时,病人可侧躺在病床上,然后受伤的腿部便可放置在两个弧形支撑板4内。
与相关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创伤中心术后护理用外固定架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通过在两个弧形支撑板4一侧固定板10、滑杆11和支撑件12,支撑件12可在滑杆11范围内移动,并与固定板10呈垂直状态,将整个外固定架与下方物体支撑起来,方便病人在病床上侧躺,避免病人长时间仰卧身体难受。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它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7)

1.一种创伤中心术后护理用外固定架,其特征在于,包括:
夹持件;
第一螺纹杆,两个所述第一螺纹杆螺纹连接于所述夹持件的一端的内部,两个所述第一螺纹杆的一端均固定连接有连接座,两个所述连接座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弧形支撑板;
缺口,两个所述缺口开设于两个所述弧形支撑板的顶部的中间,所述弧形支撑板的外表面且位于所述缺口的一侧固定安装有束缚带,所述束缚带一侧的一端设置有魔术贴刺面;
魔术贴毛面,所述魔术贴毛面设置于所述弧形支撑板的外表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创伤中心术后护理用外固定架,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弧形支撑板的内部均设置有软垫。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创伤中心术后护理用外固定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件包括折行板,所述折行板的一侧螺纹连接有第二螺纹杆,所述第二螺纹杆的一端延伸至所述折行板的内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创伤中心术后护理用外固定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折行板外表面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支撑杆,所述第一支撑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螺纹管,两个所述第一螺纹杆的一端均延伸至所述螺纹管的内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创伤中心术后护理用外固定架,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弧形支撑板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中间固定连接有滑杆。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创伤中心术后护理用外固定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板的一侧且位于所述滑杆的两端均滑动连接有支撑件,所述支撑件的一侧通过螺栓与所述滑杆固定安装。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创伤中心术后护理用外固定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件包括矩形套杆,所述矩形套杆的底端滑动连接有第二支撑杆,所述第二支撑杆通过螺栓与所述矩形套杆固定连接有,所述矩形套杆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转动座。
CN202221346231.4U 2022-05-31 2022-05-31 一种创伤中心术后护理用外固定架 Active CN21848479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346231.4U CN218484794U (zh) 2022-05-31 2022-05-31 一种创伤中心术后护理用外固定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346231.4U CN218484794U (zh) 2022-05-31 2022-05-31 一种创伤中心术后护理用外固定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484794U true CN218484794U (zh) 2023-02-17

Family

ID=8518296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346231.4U Active CN218484794U (zh) 2022-05-31 2022-05-31 一种创伤中心术后护理用外固定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48479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4937901A (en) Apparatus for turning a patient from a supine to a prone position and vice-versa
US5081665A (en) Device for holding a head in a prone or supine position
JPH076897Y2 (ja) 患者の横臥状態での処置用固定装置
US5096173A (en) Medical treatment table with passive restraints
CN218484794U (zh) 一种创伤中心术后护理用外固定架
CN210494462U (zh) 一种烧伤整形科用辅助恢复装置
CN209966857U (zh) 一种神经外科用头部护理装置
CN211382049U (zh) 骨科肢体创伤急救固定装置
CN214129191U (zh) 一种新型临床护理腿部支撑装置
CN215350104U (zh) 一种专用于介入治疗手术后的车床
CN214018291U (zh) 一种重症护理用患者护理辅助支撑装置
CN212592641U (zh) 神经外科护理用约束装置
CN211434454U (zh) 一种输液固定架
CN211326530U (zh) 一种仰卧位托手架
CN210750033U (zh) 一种急诊护理用的捆绑支架
CN219614229U (zh) 一种轮椅用下肢支具
CN210433664U (zh) 一种烧伤患者护理用辅助支架结构
CN213076308U (zh) 一种心内科护理夹板
US8667969B2 (en) Positioner device
CN214318157U (zh) 一种眼科手术固定装置
CN215131904U (zh) 一种简易可升降重创护理托布
CN213130346U (zh) 一种多功能脊柱损伤固定担架床
CN213373453U (zh) 一种全麻仰卧位手术患者头部正位固定及颈椎保护一体垫
CN214909583U (zh) 一种神经外科重症监护室用头部固定装置
CN213553146U (zh) 一种多功能疼痛科护理用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