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477214U - 真丝混纺针织面料 - Google Patents

真丝混纺针织面料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477214U
CN218477214U CN202222516971.4U CN202222516971U CN218477214U CN 218477214 U CN218477214 U CN 218477214U CN 202222516971 U CN202222516971 U CN 202222516971U CN 218477214 U CN218477214 U CN 21847721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al silk
knitting
silk layer
yarn
lay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516971.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田纬锋
魏国权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oxing Shangtian Knitting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oxing Shangtian Knitti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oxing Shangtian Knitting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oxing Shangtian Knitti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516971.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47721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47721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47721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Knitting Of Fabric (AREA)
  • Woven Fabrics (AREA)
  • Yarns And Mechanical Finishing Of Yarns Or Rop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真丝混纺针织面料,具体涉及面料技术领域,包括第一真丝层和第二真丝层,所述第一真丝层和第二真丝层结构相同,所述第一真丝层和第二真丝层相对侧接触,所述第一真丝层包括若干第一针织纱线和第二针织纱线,所述第一针织纱线和第二针织纱线均匀分布设置,所述第一真丝层由多个第一针织纱线和多个第二针织纱线交错针织而成,所述第一针织纱线和第二针织纱线的交错针织部位形成线圈,多个所述线圈之间交错针织有交错纱线,本实用新型,真丝混纺针织面料整体设置为第一真丝层、第二真丝层,第一真丝层、第二真丝层的边缘部位交错针织连接,并在第一真丝层、第二真丝层之间形成透气腔,有效提升真丝混纺针织面料的整体透气效果。

Description

真丝混纺针织面料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面料技术领域,具体为真丝混纺针织面料。
背景技术
真丝混纺有丝绵、丝麻、丝绒、丝毛这四种材质,丝棉是最常见的真丝混纺织物了,丝麻,一般是真丝和亚麻交织的面料,丝毛是真丝和羊毛交织的面料,真丝绒,一种就是寻常的丝绒,下垂感极好,绒面柔滑,这种料子通常是真丝的底布,表面绒的成分是粘胶。
针织面料是利用织针将纱线弯曲成圈并相互串套而形成的织物,分经编针织布和纬编针织布,是众多面料中应用较为广泛的一种;
传统的真丝混纺针织面料在具体使用时,结构强度较低,受到外力拉扯容易被撕裂,使用寿命较短,为此,我们提出真丝混纺针织面料用于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真丝混纺针织面料,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真丝混纺针织面料,包括第一真丝层和第二真丝层,所述第一真丝层和第二真丝层结构相同,所述第一真丝层和第二真丝层相对侧接触,所述第一真丝层包括若干第一针织纱线和第二针织纱线,所述第一针织纱线和第二针织纱线均匀分布设置,所述第一真丝层由多个第一针织纱线和多个第二针织纱线交错针织而成,所述第一针织纱线和第二针织纱线的交错针织部位形成线圈,多个所述线圈之间交错针织有交错纱线。
优选地,所述第一针织纱线包括内芯纱,所述内芯纱的外侧螺旋缠绕有多根外包纱;所述第二针织纱线的结构和所述交错纱线的结构均与所述第一针织纱线的结构相同。
优选地,所述第一真丝层和第二真丝层中第一针织纱线、第二针织纱线和交错纱线中的外包纱均由若干股真丝纤维加捻而成。
优选地,所述第一真丝层中第一针织纱线、第二针织纱线和交错纱线中的内芯纱由若干股涤纶纤维加捻而成;所述第二真丝层中第一针织纱线、第二针织纱线和交错纱线中的内芯纱由若干股棉纤维加捻而成。
优选地,所述第一真丝层、第二真丝层的边缘部位交错针织连接,所述第一真丝层、第二真丝层之间形成透气腔。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真丝混纺针织面料整体设置为第一真丝层、第二真丝层,第一真丝层、第二真丝层的边缘部位交错针织连接,并在第一真丝层、第二真丝层之间形成透气腔,有效提升真丝混纺针织面料的整体透气效果。
2.第一真丝层、第二真丝层均由多个第一针织纱线和多个第二针织纱线交错针织而成,在第一针织纱线和第二针织纱线的交错针织部位形成线圈,并在多个线圈之间交错针织有交错纱线,通过交错纱线对第一针织纱线和第二针织纱线交错针织部位形成的线圈进行交错填充,从而提升第一针织纱线和第二针织纱线交错针织部位之间的稳定性,进而提升第一真丝层、第二真丝层的稳定性以及抗拉效果,从而提升了真丝混纺针织面料的整体稳定性以及抗拉效果。
3.第一真丝层中第一针织纱线、第二针织纱线和交错纱线中的内芯纱由若干股涤纶纤维加捻而成,提升了第一真丝层(表层)的整体强度,进而提升了真丝混纺针织面料的整体抗拉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第一真丝层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第一针织纱线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第一真丝层和第二真丝层的结构连接示意图。
图中:1、第一真丝层;2、第二真丝层;3、第一针织纱线;4、第二针织纱线;301、线圈;5、交错纱线;6、内芯纱;7、外包纱;8、透气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如图1-4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真丝混纺针织面料,包括第一真丝层1和第二真丝层2,第一真丝层1和第二真丝层2结构相同,第一真丝层1和第二真丝层2相对侧接触,真丝混纺针织面料制备成物品时,第一真丝层1属于表层,第二真丝层2属于内层,第一真丝层1包括若干第一针织纱线3和第二针织纱线4,第一针织纱线3和第二针织纱线4均匀分布设置,第一真丝层1由多个第一针织纱线3和多个第二针织纱线4交错针织而成,第一针织纱线3和第二针织纱线4的交错针织部位形成线圈301,多个线圈301之间交错针织有交错纱线5,第一真丝层1、第二真丝层2均由多个第一针织纱线3和多个第二针织纱线4交错针织而成,在第一针织纱线3和第二针织纱线4的交错针织部位形成线圈301,并在多个线圈301之间交错针织有交错纱线5,通过交错纱线5对第一针织纱线3和第二针织纱线4交错针织部位形成的线圈301进行交错填充,从而提升第一针织纱线3和第二针织纱线4交错针织部位之间的稳定性,进而提升第一真丝层1、第二真丝层2的稳定性以及抗拉效果,从而提升了真丝混纺针织面料的整体稳定性以及抗拉效果。
第一针织纱线3包括内芯纱6,内芯纱6的外侧螺旋缠绕有多根外包纱7;其中,第二针织纱线4的结构和交错纱线5的结构均与第一针织纱线3的结构相同。
第一真丝层1和第二真丝层2中第一针织纱线3、第二针织纱线4和交错纱线5中的外包纱7均由若干股真丝纤维加捻而成,在第一真丝层1和第二真丝层2中的外包纱7均由若干股真丝纤维加捻而成,提升整个真丝混纺针织面料的亲肤效果。
第一真丝层1中第一针织纱线3、第二针织纱线4和交错纱线5中的内芯纱6由若干股涤纶纤维加捻而成,提升了第一真丝层1(表层)的整体强度,进而提升了真丝混纺针织面料的整体抗拉效果。
第二真丝层2中第一针织纱线3、第二针织纱线4和交错纱线5中的内芯纱6由若干股棉纤维加捻而成,提升了第二真丝层2(内层)的抗静电效果、透气性和保温效果,进而提升了真丝混纺针织面料的整体抗静电效果、透气性和保温效果。
第一真丝层1、第二真丝层2的边缘部位交错针织连接,进行第一真丝层1、第二真丝层2边缘部位的连接,第一真丝层1、第二真丝层2之间形成透气腔8,有效提升真丝混纺针织面料的整体透气效果。
工作原理:真丝混纺针织面料整体设置为第一真丝层1、第二真丝层2,第一真丝层1、第二真丝层2的边缘部位交错针织连接,并在第一真丝层1、第二真丝层2之间形成透气腔8,有效提升真丝混纺针织面料的整体透气效果,当真丝混纺针织面料制备成物品时,第一真丝层1属于表层,第二真丝层2属于内层,其中,第一真丝层1、第二真丝层2均由多个第一针织纱线3和多个第二针织纱线4交错针织而成,在第一针织纱线3和第二针织纱线4的交错针织部位形成线圈301,并在多个线圈301之间交错针织有交错纱线5,通过交错纱线5对第一针织纱线3和第二针织纱线4交错针织部位形成的线圈301进行交错填充,从而提升第一针织纱线3和第二针织纱线4交错针织部位之间的稳定性,进而提升第一真丝层1、第二真丝层2的稳定性以及抗拉效果,从而提升了真丝混纺针织面料的整体稳定性以及抗拉效果;
第一真丝层1和第二真丝层2中的外包纱7均由若干股真丝纤维加捻而成,提升整个真丝混纺针织面料的亲肤效果;
第一真丝层1中第一针织纱线3、第二针织纱线4和交错纱线5中的内芯纱6由若干股涤纶纤维加捻而成,提升了第一真丝层1(表层)的整体强度,进而提升了真丝混纺针织面料的整体抗拉效果;
第二真丝层2中第一针织纱线3、第二针织纱线4和交错纱线5中的内芯纱6由若干股棉纤维加捻而成,提升了第二真丝层2(内层)的抗静电效果、透气性和保温效果,进而提升了真丝混纺针织面料的整体抗静电效果、透气性和保温效果。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7)

1.真丝混纺针织面料,包括第一真丝层(1)和第二真丝层(2),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真丝层(1)和第二真丝层(2)结构相同,所述第一真丝层(1)和第二真丝层(2)相对侧接触,所述第一真丝层(1)包括若干第一针织纱线(3)和第二针织纱线(4),所述第一针织纱线(3)和第二针织纱线(4)均匀分布设置,所述第一真丝层(1)由多个第一针织纱线(3)和多个第二针织纱线(4)交错针织而成,所述第一针织纱线(3)和第二针织纱线(4)的交错针织部位形成线圈(301),多个所述线圈(301)之间交错针织有交错纱线(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真丝混纺针织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针织纱线(3)包括内芯纱(6),所述内芯纱(6)的外侧螺旋缠绕有多根外包纱(7)。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真丝混纺针织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针织纱线(4)的结构和所述交错纱线(5)的结构均与所述第一针织纱线(3)的结构相同。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真丝混纺针织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真丝层(1)和第二真丝层(2)中第一针织纱线(3)、第二针织纱线(4)和交错纱线(5)中的外包纱(7)均由若干股真丝纤维加捻而成。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真丝混纺针织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真丝层(1)中第一针织纱线(3)、第二针织纱线(4)和交错纱线(5)中的内芯纱(6)由若干股涤纶纤维加捻而成。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真丝混纺针织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真丝层(2)中第一针织纱线(3)、第二针织纱线(4)和交错纱线(5)中的内芯纱(6)由若干股棉纤维加捻而成。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真丝混纺针织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真丝层(1)、第二真丝层(2)的边缘部位交错针织连接,所述第一真丝层(1)、第二真丝层(2)之间形成透气腔(8)。
CN202222516971.4U 2022-09-22 2022-09-22 真丝混纺针织面料 Active CN21847721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516971.4U CN218477214U (zh) 2022-09-22 2022-09-22 真丝混纺针织面料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516971.4U CN218477214U (zh) 2022-09-22 2022-09-22 真丝混纺针织面料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477214U true CN218477214U (zh) 2023-02-14

Family

ID=8516802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516971.4U Active CN218477214U (zh) 2022-09-22 2022-09-22 真丝混纺针织面料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47721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1994478U (zh) 一种抗菌型面料
CN214083291U (zh) 一种抗起毛起球经编绒面料
CN207845880U (zh) 一种防割包覆纱
CN218477214U (zh) 真丝混纺针织面料
CN213538231U (zh) 一种防紫外线保暖涤纶丝
CN211730522U (zh) 一种摇粒绒复合面料
CN218932433U (zh) 一种高弹性纺织纱线
CN220280749U (zh) 透气型针织布
CN214782369U (zh) 一种改进型天竹纤维紧密混纺纱线
CN218505428U (zh) 一种高支高密爽滑针织面料
CN216885593U (zh) 一种舒适型毛纺面料
CN218477229U (zh) 抗撕裂针织面料
CN216006199U (zh) 一种透气网眼针织面料
CN217671545U (zh) 一种新型罗纹面料
CN217671495U (zh) 一种粗针罗纹面料
CN213056273U (zh) 一种透气型印花针织布
CN215440823U (zh) 一种含寒水石纤维的混纺针织纱
CN216635740U (zh) 一种阻燃抗撕裂涤塔夫
CN217324510U (zh) 一种罗纹纺织品
CN216885545U (zh) 一种抗菌针织面料
CN220116754U (zh) 抗拉型复合纱线
CN210737009U (zh) 一种抗起球的棉腈混纺纱线
CN219856276U (zh) 一种针织面料
CN209836438U (zh) 一种具有弹力蓬松抗起球功能的动物绒毛纤维纱线
CN217124167U (zh) 一种新型抑菌针织面料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