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473193U - 一种手机挂带组件及手机壳 - Google Patents

一种手机挂带组件及手机壳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473193U
CN218473193U CN202222774208.1U CN202222774208U CN218473193U CN 218473193 U CN218473193 U CN 218473193U CN 202222774208 U CN202222774208 U CN 202222774208U CN 218473193 U CN218473193 U CN 21847319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ell
mobile phone
hanging
phone shell
hanging bel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774208.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褚小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2222774208.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47319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47319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47319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Telephone Set Structure (AREA)
  • Purses, Travelling Bags, Baskets, Or Suitcas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手机挂带组件及手机壳,涉及手机配件技术领域,以解决目前的手机挂带组件一般采用软性材质,设置于手机壳内,当挂带受较大的拉力后,容易变形且易由手机壳内被拉出,存在由于挂带组件滑落导致手机摔落受损的问题。该装置包括支撑片和挂带结构,支撑片设置于手机壳内,支撑片的一端设置凹槽,挂带结构的一端勾挂于凹槽内,挂带结构的另一端伸出手机壳,本实用新型用于提高手机挂带使用时的稳定性。

Description

一种手机挂带组件及手机壳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手机配件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手机挂带组件及手机壳。
背景技术
目前手机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通讯工具,由此手机装饰和辅助配件也随之产生。
在携带手机时,人们通常将手机直接放于口袋、包包内或者拿放在手中,携带起来较为不便。因此,很多人喜欢用手机挂带,通过手机挂带将手机佩戴于脖子上,即方便手机使用同时也不容易丢失。
本申请人发现现有技术至少存在以下技术问题:
目前的手机挂带组件一般采用软性材质,设置于手机壳内,当挂带受较大的拉力后,容易变形且易由手机壳内被拉出,存在由于挂带组件滑落导致手机摔落受损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种手机挂带组件及手机壳,以解决目前的手机挂带组件一般采用软性材质,设置于手机壳内,当挂带受较大的拉力后,容易变形且易由手机壳内被拉出,存在由于挂带组件滑落导致手机摔落受损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诸多技术方案中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能产生的诸多技术效果详见下文阐述。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手机挂带组件,包括支撑片和挂带结构,所述支撑片设置于手机壳内,所述支撑片的一端设置凹槽,所述挂带结构的一端勾挂于所述凹槽内,所述挂带结构的另一端伸出所述手机壳。
优选地,还包括饰物,所述饰物活动连接于所述挂带结构上。
优选地,所述挂带结构设置为包括:
第一挂带,用于佩戴于使用者的颈部;或者
第二挂带,所述第二挂带的长度小于所述第一挂带的长度,所述第二挂带用于套设于使用者的腕部;或者
第三挂带,所述第三挂带的长度小于所述第二挂带的长度,所述第三挂带用于佩戴于使用者的手部。
优选地,所述挂带结构设置为采用第一挂带,其中:
所述支撑片的底部抵接于所述手机壳的内部的底端,所述第一挂带的一端勾挂于所述凹槽内,所述第一挂带的另一端由所述手机壳底部的孔结构伸出。
优选地,所述挂带结构设置为采用第二挂带,其中:
所述支撑片的底部抵接于所述手机壳内部的底端,所述第二挂带的一端勾挂于所述凹槽内,所述第二挂带的另一端由所述手机壳底部的孔结构伸出,或者
所述支撑片的底部抵接于所述手机壳内部的任一端面,所述第二挂带的一端勾挂于所述凹槽内,所述第二挂带的另一端由所述手机壳与手机之间伸出。
优选地,所述挂带结构设置为采用第三挂带,其中:
所述支撑片的底部抵接于所述手机壳内部的底端,所述第三挂带的一端勾挂于所述凹槽内,所述第三挂带的另一端由所述手机壳底部的孔结构伸出,或者
所述支撑片的底部抵接于所述手机壳内部的任一端面,所述第三挂带的一端勾挂于所述凹槽内,所述第三挂带的另一端由所述手机壳与手机之间伸出。
优选地,所述挂带结构的截面为圆角矩形结构,所述圆角矩形结构的宽度尺寸不大于所述凹槽的宽度尺寸。
优选地,所述挂带结构采用环形结构。
优选地,所述饰物采用硅胶材质制成。
一种手机壳,包括上述的手机挂带组件。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手机挂带组件及手机壳通过设置支撑片和挂带结构,支撑片上设置凹槽,使挂带结构钩挂于具有一定硬度的支撑片上,凹槽起到一定的限位止挡的作用,使挂带结构与支撑片更好的连成一体,且连接稳定性好,不会脱落。使用时,挂带结构的一部分位于支撑片的背侧,一部分位于支撑片的前侧,并且挂带组件置于手机和手机壳之间,避免使用时由于拉扯挂带结构导致支撑片变形由手机壳内拉出支撑片致使手机摔落受损的问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手机挂带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手机挂带组件中支撑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手机挂带组件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手机挂带组件实施例一又一使用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手机挂带组件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手机挂带组件实施例二中饰物位于手机屏幕一侧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手机挂带组件实施例二又一使用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手机挂带组件实施例三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手机挂带组件实施例三又一使用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支撑片;10、凹槽;11、第一端面;12、第二端面;13、第一侧面;14、第二侧面;2、挂带结构;21、第一挂带;22、第二挂带;23、第三挂带;3、手机壳;30、孔结构;4、饰物;5、手机。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所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侧向”、“长度”、“宽度”、“高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侧”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视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手机挂带组件,图1是本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包括支撑片1和挂带结构2,支撑片1设置于手机壳3内,支撑片1的一端设置凹槽10,挂带结构2的一端勾挂于凹槽10内,挂带结构2的另一端伸出手机壳3。
其中,支撑片1的宽度尺寸设置为不大于手机壳3的内部宽度尺寸,支撑片的长度尺寸设置为不大于手机壳3的长度尺寸的一半,用于在满足使用需求的前提下,更加节约材料。
图2是本实施例中支撑片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设置支撑片1包括第一端面11、第二端面12以及第一侧面13和第二侧面14,凹槽10设置于第一端面11上,第二端面12与第一侧面13、第二端面12与第二侧面14之间设置圆形倒角,用于更好的与手机壳3的内表面相贴合。具体地,支撑片1为采用硬质塑料制成薄片状结构,避免在使用时,支撑片1由于外力的作用变形的问题。
挂带结构2采用材质较为柔软的材质,例如硅胶材质,编织带、绳等。挂带结构2整体采用环形结构。挂带结构2的截面为圆角矩形结构,圆角矩形结构的宽度尺寸不大于凹槽10的宽度尺寸,便于挂带结构2可顺利的钩挂至凹槽10内。通过设置挂带结构2的截面为圆角矩形结构,即在挂带结构的周侧均设置圆弧结构,避免尖角,从而能够避免使用时挂带结构2与使用者接触时对使用者造成伤害。
在实际的使用时,可以根据实际使用需要对挂带结构2进行拆卸更换,使用者可根据喜好、心情选用自己喜爱的颜色、材质,形状、长度的挂带结构2,用于与支撑片1适配安装使用,拆卸、安装均较为方便。
此手机挂带组件,通过设置支撑片1和挂带结构2,支撑片1上设置凹槽10,使挂带结构2钩挂于具有一定硬度的支撑片1上,凹槽10起到一定的限位止挡的作用,使挂带结构2与支撑片1更好的连成一体,且连接稳定性好,不会脱落。使用时,挂带结构2的一部分位于支撑片1的背侧,一部分位于支撑片1的前侧,并且挂带组件置于手机和手机壳之间,避免使用时由于拉扯挂带结构2导致支撑片1变形由手机壳内拉出支撑片1致使手机摔落受损的问题。
作为可选的实施方式,还包括饰物4,饰物4活动连接于挂带结构2上。
一方面,饰物4起到装饰的作用。另一方面,当挂带结构2较长,挂带结构2可缠绕于手机上使用,此时,将饰物4拉动至手机屏幕的一侧,当手机不小心坠地可用于保护手机屏幕,避免碎屏损伤;当挂带结构2较短,由于饰物4本身的长、宽尺寸相较于挂带结构2的宽度较大,可将饰物4作为提手使用,便于使用者通过提拉饰物4拿取手机。
本实施例中,饰物4为具有一定厚度的装饰物,例如,卡通形象,常见的较为美观的动植物、影视作品人物、规则或者不规则的图形、或者使用者根据自己的审美需求定制的装饰品等。
具体地,饰物4采用具有一定弹性、软质具有缓冲功能的材质制成,本实施例中,饰物4采用硅胶材质,具有稳定性好,无毒、缓冲性能优良的特性,因此硅胶材质为本实施例中饰物4的优选材质。
实施例一
图3是本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如图3所示,挂带结构设置为第一挂带21,用于佩戴于使用者的颈部。
具体地,本实施例中,支撑片1的底部,即第二端面12抵接于手机壳3的内部的底端,第一挂带21的一端勾挂于凹槽10内,第一挂带21的另一端由手机壳3底部的孔结构30伸出。
通过设置第一挂带21的由手机壳3的底部的孔结构30伸出,使此手机挂带组件与手机和手机壳3的连接紧密性更强,可进一步避免脱落。
图4是本实施例又一使用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如图4所示,可以根据实际的使用需要,将支撑片1旋转90度。使支撑片1的底面,即第二端面12,贴合于手机壳3的内部的其他侧边,用于使用将第一挂带21佩戴于使用者的颈部时,手机横向悬挂于使用者的胸前。
实施例二
图5是本实施例使用时的结构示意图,如图5所示,与实施例一不同的是,本实施例中的挂带结构设置为第二挂带22,第二挂带22的长度小于第一挂带21的长度,第二挂带22用于套设于使用者的腕部使用。
具体地,本实施例中,第二挂带22的安装方式与第一挂带21的安装方式相同,支撑片1的底部,即第二端面12,抵接于手机壳3内部的底端,第二挂带22的一端勾挂于凹槽10内,第二挂带22的另一端由手机壳3的底部的孔结构30伸出。
在实际的使用时,还可以将第二挂带22由手机的长度方向的环绕,形成手机正反两面都有挂带结构,此时,饰物4的位置可根据使用需要设置。如图6所示,将饰物4置于手机屏幕的一侧,即使在使用时出现手机坠地等意外情况,较柔软的饰物4可优先于手机5的屏幕与地面接触,可保护手机屏幕。当不需要时,将饰物4移动至手机壳的背侧也可用于对手机背部进行保护。
或者,如图7所示,支撑片1的底部,即第二端面12,抵接于手机壳3内部的任一端面,第二挂带22的一端勾挂于凹槽10内,第二挂带22的另一端由手机壳3与手机之间伸出。
在使用时也可以根据实际的使用需要将第二挂带22由手机的宽度方向环绕,形成手机正反两面都有挂带结构,此时,饰物4的位置可根据使用需要设置。当然,也可以将饰物4移动至手机屏幕的一侧,用于保护手机屏幕,或者当不需要时,将饰物4移动至手机壳的背侧。
实施例三
图8是本实施例使用时的结构示意图,如图8所示,与实施例二不同的是,挂带结构2设置为第三挂带23,第三挂带23的长度小于第二挂带22的长度,第三挂带23用于佩戴于使用者的手部,作为指环扣使用。
具体地,本实施例中,第三挂带23的安装方式与第一挂带21和第二挂带22的安装方式相同,支撑片1的底部,即第二端面12,抵接于手机壳3内部的底端,第三挂带23的一端勾挂于凹槽10内,第三挂带23的另一端由手机壳3底部的孔结构30伸出。
或者,如图9所示,支撑片1的底部,即第二端面12,抵接于述手机壳3内部的任一端面,第三挂带23的一端勾挂于凹槽10内,第三挂带23的另一端由手机壳3与手机之间伸出。
本实施例中,由于设置的第三挂带23相对较短,可不设置饰物4。当然,也可以根据实际的使用需要设置饰物4,以满足不同的使用需求。
实施例四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手机壳,包括上述的手机挂带组件,通过设置支撑片1和挂带结构2,支撑片1上设置凹槽10,使挂带结构2钩挂于具有一定硬度的支撑片1上,凹槽10起到一定的限位止挡的作用,使挂带结构2与支撑片1更好的连成一体,且连接稳定性好,不会脱落。使用时,挂带结构2的一部分位于支撑片1的背侧,一部分位于支撑片1的前侧,并且挂带组件置于手机和手机壳之间,避免使用时由于拉扯挂带结构2导致支撑片1变形由手机壳内拉出支撑片1致使手机摔落受损的问题。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手机挂带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片和挂带结构,所述支撑片设置于手机壳内,所述支撑片的一端设置凹槽,所述挂带结构的一端勾挂于所述凹槽内,所述挂带结构的另一端伸出所述手机壳。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手机挂带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饰物,所述饰物活动连接于所述挂带结构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手机挂带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挂带结构设置为包括:
第一挂带,用于佩戴于使用者的颈部;或者
第二挂带,所述第二挂带的长度小于所述第一挂带的长度,所述第二挂带用于套设于使用者的腕部;或者
第三挂带,所述第三挂带的长度小于所述第二挂带的长度,所述第三挂带用于佩戴于使用者的手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手机挂带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挂带结构设置为采用第一挂带,其中:
所述支撑片的底部抵接于所述手机壳的内部的底端,所述第一挂带的一端勾挂于所述凹槽内,所述第一挂带的另一端由所述手机壳底部的孔结构伸出。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手机挂带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挂带结构设置为采用第二挂带,其中:
所述支撑片的底部抵接于所述手机壳内部的底端,所述第二挂带的一端勾挂于所述凹槽内,所述第二挂带的另一端由所述手机壳底部的孔结构伸出,或者
所述支撑片的底部抵接于所述手机壳内部的任一端面,所述第二挂带的一端勾挂于所述凹槽内,所述第二挂带的另一端由所述手机壳与手机之间伸出。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手机挂带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挂带结构设置为采用第三挂带,其中:
所述支撑片的底部抵接于所述手机壳内部的底端,所述第三挂带的一端勾挂于所述凹槽内,所述第三挂带的另一端由所述手机壳底部的孔结构伸出,或者
所述支撑片的底部抵接于所述手机壳内部的任一端面,所述第三挂带的一端勾挂于所述凹槽内,所述第三挂带的另一端由所述手机壳与手机之间伸出。
7.根据权利要求4-6任一所述的一种手机挂带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挂带结构的截面为圆角矩形结构,所述圆角矩形结构的宽度尺寸不大于所述凹槽的宽度尺寸。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手机挂带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挂带结构采用环形结构。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手机挂带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饰物采用硅胶材质制成。
10.一种手机壳,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9任一所述的手机挂带组件。
CN202222774208.1U 2022-10-18 2022-10-18 一种手机挂带组件及手机壳 Active CN21847319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774208.1U CN218473193U (zh) 2022-10-18 2022-10-18 一种手机挂带组件及手机壳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774208.1U CN218473193U (zh) 2022-10-18 2022-10-18 一种手机挂带组件及手机壳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473193U true CN218473193U (zh) 2023-02-10

Family

ID=8514845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774208.1U Active CN218473193U (zh) 2022-10-18 2022-10-18 一种手机挂带组件及手机壳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47319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8473193U (zh) 一种手机挂带组件及手机壳
CN110134193A (zh) 一种可穿戴产品
CN210466403U (zh) 一种数据采集移动终端
CN213244320U (zh) 一种运动防掉落蓝牙耳机
CN202103720U (zh) 一种手机外壳
CN209881455U (zh) 一种基于tws蓝牙耳机充电盒设有多档式手机支撑软胶带
CN105708086A (zh) 可拆分保暖手机套
CN210264044U (zh) 伞形便携式遮挡棚
CN105897975A (zh) 一种腕表式手机夹持装置
CN207665021U (zh) 一种适用于老年人的无线固话
CN106453709B (zh) 电子通信终端
CN213367836U (zh) 一种船载卫星电话
CN220273828U (zh) 一种无线耳机
CN219372476U (zh) 一种新型的手机保护壳
KR20090104958A (ko) 이어폰 줄 고정클립
CN210041927U (zh) 一种可调节吊带手机壳
CN213095888U (zh) 一种茶叶摊青筛
CN216019507U (zh) 一种具有定位功能的儿童手环
CN215734397U (zh) 一种带有挂绳的手机壳
CN218679410U (zh) 一种避免丢失的随身wifi
CN214903883U (zh) 一种西服
CN213342581U (zh) 一种便于随身携带的迷你便携式音箱
CN213487309U (zh) 一种弧形腕带
CN213487313U (zh) 一种连接结构及首饰
CN218589663U (zh) 一种便携式儿童智能编程玩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