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466690U - 一种双模式截流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双模式截流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466690U
CN218466690U CN202222334331.1U CN202222334331U CN218466690U CN 218466690 U CN218466690 U CN 218466690U CN 202222334331 U CN202222334331 U CN 202222334331U CN 218466690 U CN218466690 U CN 21846669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pe
intercepting well
main body
sewage
overflow pip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334331.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庞晶津
陈仪
白杨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angzhou City Control Drainage Network Operation And Maintenanc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Yangzhou City Control Drainage Network Operation And Maintenanc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angzhou City Control Drainage Network Operation And Maintenance Co ltd filed Critical Yangzhou City Control Drainage Network Operation And Maintenanc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334331.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46669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46669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46669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ewag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双模式截流井,包括截流井主体,截流井主体左侧设有进水管,截流井主体右侧设有雨水溢流管,雨水溢流管上设有雨水溢流管阀门;截流井主体上部呈圆柱形,底部设有呈圆锥形的圆锥底,圆锥底与圆柱形面交界处的截流井主体处设有排污管,排污管上设有排污管电动闸门;截流井主体顶部设有雨量计、控制器,还设有污水提升泵、升流管,升流管的一端延伸于截流井主体内的圆锥底底部,另一端穿出截流井主体并与污水提升泵的进水口贯通连接;进水管、雨水溢流管对称分布设置在截流井主体圆柱形部分的两侧;截流井主体的内设有水位传感器。通过本实用新型,可根据排水水量变化以及外部降雨情况的晴天雨天双模式运行截流井。

Description

一种双模式截流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双模式截流井,属于城市污水处理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截流井是城市排水系统中重要的附属建筑物,在合流制排水系统中发挥着晴天截流污水,雨天泄洪的功能:在晴天以及降雨初期时截流井将污水截流至污水管,最后流入污水处理厂,以免城市自然水体或河道受到严重污染;而在降雨后期,截流井通过井中堰将雨水溢流排放至江河中,以免额外增加污水厂运行负荷。
但在实际应用中,传统截流井一般能做到雨水初期时分离污水,但无法做到雨水中后期的有效雨污分离,以及暴雨时存在无法及时泄洪的问题。在晴天与雨天运行模式单一,无法适应愈加复杂的气候环境变化所导致的动态排水需求。具体暴露出以下弊端:第一,污水截流量缺乏动态监控,无法及时捕捉污水流量变化,定期查看存在滞后性,且消耗人力物力;第二,暴雨等极端恶劣天气导致的外部河水水位上升,大于出水口水位,可能出现倒灌情况的发生;第三,降雨初期对污染物的拦截效果差,污水会因雨水抬升溢流至河道;第四,污水沉积物定期清理困难,耗费资金大。
由此可见,截流井需要采用更加智能的方式来切换排水模式。本申请就是在原有截流井排水原理的基础上,创设的一种新型双模式截流井,使其能更加动态的捕捉到排水水量的变化以及外部天气变化来施行排水方案,以保证晴天截流污水,雨天泄洪的功能的实现。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难以控制污水截流量、外部河水倒灌、溢流污染物拦截效果差、清理管理难度大等问题,提供一种双模式截流井,可根据排水水量变化以及外部降雨情况的晴天雨天双模式运行截流井。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双模式截流井,包括截流井主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截流井主体左侧设有进水管,截流井主体右侧设有雨水溢流管,雨水溢流管上设有雨水溢流管阀门;所述截流井主体上部呈圆柱形,底部设有呈圆锥形的圆锥底,所述圆锥底与圆柱形面交界处的截流井主体处设有排污管,排污管上设有排污管电动闸门;
所述截流井主体顶部设有雨量计、控制器,还设有污水提升泵、升流管,升流管的一端延伸于截流井主体内的圆锥底底部,另一端穿出截流井主体并与污水提升泵的进水口贯通连接;
所述进水管、雨水溢流管对称分布设置在截流井主体圆柱形部分的两侧;所述截流井主体内设有水位传感器,水位传感器位于进水管、雨水溢流管与圆锥底之间;
所述控制器与雨量计、污水提升泵、排污管电动闸门、雨水溢流管阀门、水位传感器相连。
所述雨量计将降量情况发送至控制器,水位传感器将水位情况发送至控制器;
所述雨量计未监测到降雨信号时,截流井运行模式为晴天模式,所述控制器会使得排污管处于常开状态,同时雨水溢流管上的雨水溢流管阀门处于常闭状态,当所述水位传感器监测到水位时,所述控制器启动污水提升泵;
所述雨量计监测到降雨信号时,所述控制器会开启污水提升泵,并随即关闭排污管,截流井运行模式由晴天模式切换为雨天模式;雨天模式下,随所述雨量计监测到降雨量的增加,控制器会逐渐开启雨水溢流管上的雨水溢流管阀门。
控制器根据降雨情况、水位情况,控制排污管电动闸门、雨水溢流管阀门的开启与关闭以及污水提升泵的启停。
所述进水管与雨水溢流管管径相同;所述排污管管径为进水管管径的一半。
所述进水管前端设有污格栅。
所述圆锥底内设水泥加固。
所述进水管与雨水溢流管均安装有液控单向阀。
所述水位传感器位于圆锥底上面,水位传感器与圆锥底顶部的距离为圆锥底高度的1/2高。
本实用新型结构合理简单、使用方便,通过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双模式截流井,用于合流制污水管网的新型可双模式运行的截流井,包括进水管、排污管、雨水溢流管、截流井主体和搭载有雨量计、污水提升泵、以及水位传感器的控制器;所述截流井主体上部为圆柱形,下部为圆锥形,圆锥底1/2高处设置水位传感器,任一模式内水位达到即会由控制器自动启动污水提升泵,从而及时清除污水沉积物堆积带来的清理压力,同时,圆锥底使得污水提升泵能够更加彻底的清理掉污水及沉积物。所述圆锥底内设水泥加固,便于埋管。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进水管与雨水溢流管对称分布在截流井主体两侧,管径相同,从而满足极端天气下进水管满流所致的泄洪压力;所述进水管前设置有拦污格栅起到粗滤效果,所述雨水溢流管、排污管设置液控单向阀,防止河水倒流。
在所述雨量计未监测到降雨信号时,截流井运行模式为晴天模式,所述控制器会使得排污管处于常开状态,同时雨水溢流管阀门处于常闭状态,当所述水位传感器监测到水位时,所述控制器启动外接污水提升泵。
在所述雨量计监测到降雨信号时,所述控制器会开启污水提升泵,并随即关闭排污管,截流井运行模式由晴天模式切换为雨天模式;雨天模式下,随所述雨量计监测到降雨量的增加,控制器会逐渐开启雨水溢流管阀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双模式截流井的有益效果是:
通过在城市小区排污口与干流河道的交界处设置截流井,能够有效截流污染严重的生活污水体通关污水管网运输至城市污水厂,晴天时,显著控制生活污水对自然水体水质的影响,通过所述截流井的锥形底,在传感器的配合下及时清理污泥等沉积物,有效解决清理管理难度大的问题;雨天时,可利用污水提升泵来快速抽出污水,后续随雨水的稀释作用,雨水溢流管所流出水质污染程度低,将小区各支流汇集的清洁雨水溢流至干流河道,实现清洁雨水与合流污水的分离。
通过本实用新型,有效解决合流制污水管网,晴天进入污水厂问题;同时,可以满足旱季时支流污水不直接排入干流河道,雨季时后期清洁雨水能够溢流至干流河道,减轻污水管网流量压力。
具体实施方式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截流井主体、2进水管、3排污管、4雨水溢流管、5圆锥底、6升流管、7排污管电动闸门、8雨水溢流管阀门、9雨量计、10控制器、11污水提升泵、12污格栅、13水位传感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一种双模式截流井,包括截流井主体1,所述截流井主体1左侧设置进水管2,截流井主体1右侧设有雨水溢流管4,雨水溢流管4上设置雨水溢流管阀门8;截流井主体1上部呈圆柱形,底部设有呈圆锥形的圆锥底5,圆锥底5与圆柱形面交界处的截流井主体1处设有排污管3,排污管3上设置排污管电动闸门7。
在截流井主体1顶部设置雨量计9、控制器10,还设置有污水提升泵11、升流管6,升流管6的一端延伸于截流井主体1内的圆锥底5底部,另一端穿出截流井主体1并与污水提升泵11的进水口贯通连接。
进水管2、雨水溢流管4对称分布设置在截流井主体1圆柱形部分的两侧;截流井主体1内设置水位传感器13,水位传感器13位于进水管2、雨水溢流管4与圆锥底5之间。控制器10与雨量计9、污水提升泵11、排污管电动闸门7、雨水溢流管阀门8、水位传感器13相连。
雨量计9将降量情况发送至控制器10,水位传感器13将水位情况发送至控制器10;
所述雨量计9未监测到降雨信号时,截流井运行模式为晴天模式,所述控制器10会使得排污管3处于常开状态,同时雨水溢流管4上的雨水溢流管阀门8处于常闭状态,当所述水位传感器13监测到水位时,所述控制器10启动污水提升泵11。
雨量计9监测到降雨信号时,控制器10会开启污水提升泵11,并随即关闭排污管3,截流井运行模式由晴天模式切换为雨天模式;雨天模式下,随所述雨量计9监测到降雨量的增加,控制器10会逐渐开启雨水溢流管4上的雨水溢流管阀门8。
控制器10根据降雨情况、水位情况,控制排污管电动闸门7、雨水溢流管阀门8的开启与关闭以及污水提升泵11的启停。进水管2与雨水溢流管4管径相同;排污管3管径为进水管2管径的一半。进水管2前端设有污格栅12。圆锥底5内设水泥加固。进水管2与雨水溢流管4均安装有液控单向阀。
如附图1所示,所述截流井包括:截流井主体1、进水管2、排污管3、雨水溢流管4、圆锥底5。圆锥底5的底部结构可根据实际情况更改为弧形,以改善水力条件提高升流管6吸取污水沉积物和污水的工作效率。截流井主体1采用混凝土制成。进水管2可设置在截流井主体1靠近小区排污口管道一侧,在进水管2前端设置有拦污格栅12。出水口设置在截流井主体1内壁,且出水口有两个,一个与城市排污管网相接,为排污管3,另一个与城市自然水体或城市雨水管网相接,为雨水溢流管4。且排污管3与雨水溢流管4设置在截流井主体1不同侧,雨水溢流管4设置在排污管3上方,便于限流减少污水外溢。
所述截流井中,排污管3与雨水溢流管4均安装有电动闸门(排污管电动闸门7、雨水溢流管阀门8),排污管电动闸门7与控制器10相连接,处于常开状态,关闭条件为:以控制器10为核心的控制系统检测到降雨信息。雨水溢流管阀门8与控制器10相连接,处于常闭状态,开启条件为:以控制器10为核心的控制系统检测到降雨信息。上述两电动阀门(排污管电动闸门7、雨水溢流管阀门8)受控制器10单独控制,且均为侧开式,可完全开启或闭合,防止污水溢流入河。另一方面,所述排污管3与雨水溢流管4的出口均为液控单向阀,防止河水倒流。
所述截流井顶部,装有以控制器10为核心的控制系统,包括:雨量计9、控制器10,设置在截流井主体1外部的污水提升泵11配有升流管6,控制器10通过通讯电缆与排污管电动闸门7、雨水溢流管阀门8以及水位传感器13连接。污水提升泵11处于常闭状态,开启的条件有两个,任一即可开启,分别是:第一,水位传感器13监测到水位时,开启控制排污管量,防止污水过量堆积,并及时清理出沉积在圆锥底5的污泥等固体物质;第二,雨量计监测到降雨情况时,此时排污管3关闭,由污水提升泵11抽出底部污水,并启动30分钟后关闭,便于后续清洁雨水溢流。
控制器10的输入端与雨量计9、水位传感器13相连接,控制器10的输出端和排污管电动闸门7、雨水溢流管阀门8以及外部的污水提升泵11相连接,对污水进行精准截污。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模式如下:
晴天时,生活污水经拦污格栅12粗滤后,通过进水管2到达圆锥底5,水位逐渐升高,当达到1/2的圆锥底高度时,污水提升泵11启动,及时抽出污水,随后水位进一步升高,则通过排污管3溢流排出。
雨天时,雨量计9发出降雨信号,控制器立即关闭排污管电动闸门7,同时启动污水提升泵11,并开启雨水溢流管阀门8。30分钟后,污水提升泵11关闭,清洁雨水上涨,通过雨水溢流管4排入河道或城市雨水管网。
降雨结束后,雨量计9降雨信号消失,控制器10发出指令切换回晴天运行模式,水位过高的及时开启污水提升泵11帮助排出同时也起到截流井清洁的作用。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仍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畴。

Claims (7)

1.一种双模式截流井,包括截流井主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截流井主体(1)左侧设有进水管(2),截流井主体(1)右侧设有雨水溢流管(4),雨水溢流管(4)上设有雨水溢流管阀门(8);所述截流井主体(1)上部呈圆柱形,底部设有呈圆锥形的圆锥底(5),所述圆锥底(5)与圆柱形面交界处的截流井主体(1)处设有排污管(3),排污管(3)上设有排污管电动闸门(7);
所述截流井主体(1)顶部设有雨量计(9)、控制器(10),还设有污水提升泵(11)、升流管(6),升流管(6)的一端延伸于截流井主体(1)内的圆锥底(5)底部,另一端穿出截流井主体(1)并与污水提升泵(11)的进水口贯通连接;
所述进水管(2)、雨水溢流管(4)对称分布设置在截流井主体(1)圆柱形部分的两侧;所述截流井主体(1)内设有水位传感器(13),水位传感器(13)位于进水管(2)、雨水溢流管(4)与圆锥底(5)之间;
所述控制器(10)与雨量计(9)、污水提升泵(11)、排污管电动闸门(7)、雨水溢流管阀门(8)、水位传感器(13)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模式截流井,其特征在于:所述雨量计(9)将降量情况发送至控制器(10),水位传感器(13)将水位情况发送至控制器(10);
所述雨量计(9)未监测到降雨信号时,截流井运行模式为晴天模式,所述控制器(10)会使得排污管(3)处于常开状态,同时雨水溢流管(4)上的雨水溢流管阀门(8)处于常闭状态,当所述水位传感器(13)监测到水位时,所述控制器(10)启动污水提升泵(11);
所述雨量计(9)监测到降雨信号时,所述控制器(10)会开启污水提升泵(11),并随即关闭排污管(3),截流井运行模式由晴天模式切换为雨天模式;雨天模式下,随所述雨量计(9)监测到降雨量的增加,控制器(10)会逐渐开启雨水溢流管(4)上的雨水溢流管阀门(8);
控制器(10)根据降雨情况、水位情况,控制排污管电动闸门(7)、雨水溢流管阀门(8)的开启与关闭以及污水提升泵(11)的启停。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模式截流井,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管(2)与雨水溢流管(4)管径相同;所述排污管(3)管径为进水管(2)管径的一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模式截流井,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管(2)前端设有污格栅(12)。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模式截流井,其特征在于:所述圆锥底(5)内设水泥加固。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模式截流井,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管(2)与雨水溢流管(4)均安装有液控单向阀。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模式截流井,其特征在于:所述水位传感器(13)位于圆锥底(5)上面,水位传感器(13)与圆锥底(5)顶部的距离为圆锥底(5)高度的1/2高。
CN202222334331.1U 2022-09-02 2022-09-02 一种双模式截流井 Active CN21846669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334331.1U CN218466690U (zh) 2022-09-02 2022-09-02 一种双模式截流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334331.1U CN218466690U (zh) 2022-09-02 2022-09-02 一种双模式截流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466690U true CN218466690U (zh) 2023-02-10

Family

ID=8514019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334331.1U Active CN218466690U (zh) 2022-09-02 2022-09-02 一种双模式截流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46669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5776662U (zh) 一种雨水弃流系统
CN107675787A (zh) 一种水力自动翻转斗初期雨水弃流井装置
CN201016185Y (zh) 下开启溢流式截污井
CN209686556U (zh) 一种截流量可控的底流式截流井
CN109208731A (zh) 一种管网雨污智能分流装置
CN105839757B (zh) 一种基于流体力学和杠杆原理的雨水弃流方法及装置
CN218466690U (zh) 一种双模式截流井
CN210104906U (zh) 一种雨污分流装置
CN210395573U (zh) 兼顾初期雨水弃流和洪峰调蓄的精准化雨污混合调控系统
CN208363234U (zh) 一种浮筒闸板控制截流管道流量的溢流井
CN210857472U (zh) 一种地埋式分散调蓄池系统
CN210482518U (zh) 一种预制式截流闸
CN209686557U (zh) 一种具有拦渣功能的截流井
CN211646545U (zh) 一种雨水收集二次利用系统
CN204456411U (zh) 一种用于高污染雨水及旱流污水的分质分量导流池
CN210857471U (zh) 一种新型截流井
CN202689163U (zh) 分建式雨水调蓄系统
CN105839761A (zh) 一种雨水弃流系统
CN214656822U (zh) 一种适用于合流制排水渠的截流装置
CN106245749B (zh) 安全分流装置及应用其的雨水回收系统和污水回流系统
CN220486659U (zh) 基于智能分流井的合流制排水改造系统
CN110397142A (zh) 一种用于冲洗分流制市政污水管的系统及方法
CN219710481U (zh) 适用于海绵城市建设的雨水处理系统
CN210238698U (zh) 一种重力操控的阳台立管雨污分流器
CN217949273U (zh) 用于离线调蓄池实现削减雨峰及初期雨水径流污染的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