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442581U - 一种既有建筑空调节能通风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既有建筑空调节能通风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442581U
CN218442581U CN202221421338.0U CN202221421338U CN218442581U CN 218442581 U CN218442581 U CN 218442581U CN 202221421338 U CN202221421338 U CN 202221421338U CN 218442581 U CN218442581 U CN 21844258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intake stack
air conditioner
condensation
pipelin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421338.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增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su Huayuan Architectural Design &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angsu Huayuan Architectural Design &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su Huayuan Architectural Design &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angsu Huayuan Architectural Design &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1421338.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44258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44258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44258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evices For Blowing Cold Air, Devices For Blowing Warm Air, And Means For Preventing Water Condensation In Air Conditioning Unit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既有建筑空调节能通风系统,属于既有建筑领域,其包括与空调本体相连通的进风管道和出风管道,所述进风管道与出风管道相抵触,所述进风管道中设有第一除湿件,所述进风管道和出风管道中穿设有用于在进风管道中凝结出冷凝水的第二除湿件。本申请在使用的过程中,第一除湿件去除空气中部分的水分,第二除湿件利用进风管道和出风管道中的温差,使得位于进风管道的部分第二除湿件上凝结出冷凝水,进一步降低了空气中水分的含量,使得进入空调中的空气较为干燥,降低了空调本体湿负荷,从而降低了空调本体的能耗。

Description

一种既有建筑空调节能通风系统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既有建筑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既有建筑空调节能通风系统。
背景技术
空调即空气调节器,是指用人工手段,对建筑或构筑物内环境空气的温度、湿度、流速等参数进行调节和控制的设备。
相关技术中的空调连通有进风管和出风管,春夏时,室内的空气从进风管进入空调中,且室内的空气较为潮湿,再经过空调干燥、制冷后从出风管吹入屋内,以对室内进行降温。
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发现较为潮湿的室内空气在进入空调中时,空调需要消耗额外的能源来降低空气的湿度,增加了空调的湿负荷,从而导致了空调能耗增加的缺陷。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降低空调系统的能耗,本申请提供一种既有建筑空调节能通风系统。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既有建筑空调节能通风系统,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既有建筑空调节能通风系统,包括与空调本体相连通的进风管道和出风管道,所述进风管道与出风管道相抵触,所述进风管道中设有第一除湿件,所述进风管道和出风管道中穿设有用于在进风管道中凝结出冷凝水的第二除湿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空调本体工作的过程中,外界的空气由进风管道进入,此时位于进风管道中的第一除湿件去除空气中的部分水分,经过第一除湿件除湿后的空气与第二除湿件相接处,且空调本体工作的过程中,进风管道中的温度高于出风管道中的温度,使得位于进风管道中的第二除湿组件上凝结出冷凝水,此时第一除湿件和第二除湿件相配合,降低了进入空调本体中的空气的含水量,从而降低了空调本体的湿负荷,进而降低了空调本体的能耗。
优选的,所述第一除湿件包括除湿器,所述除湿器设置在进风管道的内壁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外界的空气从进风管道进入空调本体的过程中,外界的空气与除湿器相接触,除湿器吸收部分空气中的水分,使得进入空调本体中的空气的含水量下降,降低了空调本体的湿负荷,从而降低了空调本体的能耗。
优选的,所述第二除湿件包括冷凝柱,所述进风管道上开设有第一让位孔,所述出风管道上开设有与第一让位孔相对应的第二让位孔,所述冷凝柱穿设在第一让位孔和第二让位孔中,所述冷凝柱与第一让位孔和第二让位孔的内壁相抵紧,所述冷凝柱的一端设置在进风管道中、另一端设置在出风管道中,当所述空调本体工作时,位于所述进风管道的部分所述冷凝柱上冷凝出冷凝水。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空调本体工作的过程中,进风管道吸收温度较高的空气,出风管道吹出温度较低的空气,使得冷凝柱位于进风管道的一端与位于出风管道的一端产生温差,此时位于进风管道中的冷凝管上凝结出冷凝水,进一步降低了进入空调本体中的空气的含水量,从而进一步降低了空调本体的湿负荷,同时减小了空调本体的能耗。
优选的,所述进风管道的内壁上设有用于去除冷凝柱上的冷凝水的清理件,所述进风管道上设有用于驱动清理件的驱动件;
所述清理件包括支撑架、连接柱和若干刮板,所述支撑架设置在进风管道的内壁上,所述连接柱转动连接在支撑架上,所述连接柱远离支撑架的一侧设有转动盘,所述转动盘远离连接柱的一侧沿转动盘的圆周方向均匀设有若干连接板,各个所述连接板均设置在冷凝柱外侧,各个所述连接板靠近冷凝柱的一侧均设置一块刮板,各个所述刮板均与冷凝柱相抵触,所述进风管道上设有驱动件,所述驱动件与连接柱相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空调本体工作的过程中,位于进风管道中的冷凝柱上凝结出冷凝水,此时操作人员启动驱动件,驱动件带动连接柱转动,连接柱带动转动盘转动,转动盘转动带动连接板转动,连接板带动刮板转动,刮板转动并将冷凝柱上的冷凝水刮下,使得冷凝水不易堆积在冷凝柱上,为冷凝柱上持续生成冷凝水提供了便利,使得进入空调本体中的空气的含水量下降,降低了空调本体的湿负荷,从而减小了空调的能耗。
优选的,所述驱动件包括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设置在进风管道上,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端延伸至进风管道中,所述连接柱朝向远离转动盘的方向延伸出支撑架,所述连接柱远离转动盘的一端通过齿轮组与位于进风管道中的驱动电机的输出端相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需要将冷凝柱上生成的冷凝水刮下时,操作人员启动驱动电机,驱动电机带动齿轮组转动,齿轮组再带动连接柱转动,连接柱再带动转动盘转动,转动盘转动带动连接板转动,连接板转动带动刮板转动,刮板转动并将位于进风管道中的冷凝柱上的冷凝水刮下,此时驱动电机与齿轮组相配合,为刮板持续清理冷凝柱提供了便利。
优选的,所述进风管道的内壁上设有集水槽,所述集水槽设置在冷凝柱的正下方。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刮板清理冷凝柱上的冷凝水时,冷凝水滴落至集水槽中,使得冷凝水不易堆积在进风管道中,同时降低了冷凝水进入空调本体中的可能性,降低了冷凝水增加空调本体湿负荷的可能性。
优选的,所述清理件与除湿器之间设有第一滤网,所述第一滤网设置在进风管道中,所述第一滤网与进风管道的内壁相抵紧。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外界的空气进入空调本体过程中,第一滤网过滤空气中的杂质,使得杂质不易进入空调本体中,降低了杂质影响空调本体正常工作的可能性,延长了空调本体的使用寿命。
优选的,所述进风管道通过连接管与空调本体相连通,所述连接管与出风管道相抵触,所述连接管中设有第二滤网,所述第二滤网与连接管的内壁相抵紧。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外界的空气进入空调本体的过程中,第二滤网进一步降低了空气中的杂质进入空调本体中的可能性,从而进一步降低了杂质影响空调本体使用的可能性,从而进一步延长了空调本体的使用寿命。
优选的,所述进风管道和出风管道中均设有用于固定冷凝柱的固定件;
所述固定件包括固定板和固定块,所述固定板与固定块相连接,所述冷凝柱位于进风管道一端和位于出风管道的一端上均开设有固定槽,所述固定板与冷凝柱相抵紧,所述固定块设置在固定槽中,位于所述进风管道的固定板与进风管道的内壁相连接,位于所述出风管道的固定板与出风管道的内壁相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需要将冷凝柱与进风管道和出风管道相固定时,操作人员将冷凝柱插入第一让位孔和第二让位孔中,使得冷凝柱的一端位于进风管道中、另一端位于出风管道中,操作人员再将固定板放置在冷凝柱上,使得固定块与固定槽的内壁相卡紧,再将位于进风管道中的固定板与进风管道的内壁相固定,再将位于出风管道中的固定板与出风管道的内壁相固定,此时固定板和固定块相配合,使得冷凝柱不易于进风管道和出风管道分离,为位于进风管道中的冷凝柱持续生成冷凝水提供了便利。
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1.通过设置除湿组件,在实际使用时,除湿组件吸收进入进风管道的空气的含水量,降低空调本体的湿负荷,从而降低了空调本体转换空气的能耗,以达到节能的目的;
2.通过设置冷凝柱,空调本体在工作时,出风管道吹出的空气的温度低于进风管道中进入的空气的温度,使得冷凝柱位于进风管道的一端与位于出风管道的一端产生温差,从而使得位于进风管中的冷凝柱上凝结出冷凝水,进一步降低了进入空调本体中的空气的含水量,同时进一步降低了空调本体的湿负荷,进而进一步节省了空调的能耗;
3.通过设置清理组件,方便将冷凝柱上的冷凝水刮下,使得冷凝水不易堆积在冷凝柱上,为位于进风管道中的冷凝柱持续生成冷凝水提供了便利。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用于体现冷凝柱与进风管道连接关系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A部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空调本体;11、连接管;111、第二滤网;2、进风管道;21、风扇;22、第一让位孔;23、集水槽;231、落水孔;24、集水箱;25、第一滤网;3、出风管道;31、第二让位孔;4、第一除湿件;41、除湿器;411、空腔;412、通气孔;5、第二除湿件;51、冷凝柱;511、固定槽;6、固定件;61、固定板、62、固定块;7、清理件;71、支撑架;72、连接柱;73、刮板;74、转动盘;75、连接板;8、驱动件;81、驱动电机;9、齿轮组;91、第一锥齿轮;92、第二锥齿轮。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1-3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既有建筑空调节能通风系统。参照图1,一种既有建筑空调节能通风系统,包括与空调本体1相连通的进风管道2和出风管道3,进风管道2与出风管道3相抵触,进风管道2中设有第一除湿件4,进风管道2和出风管道3中穿设有用于在进风管道2中凝结出冷凝水的第二除湿件5,在空调本体1工作的过程中,外界的空气从进风管道2进入,在外界的空气与第一除湿件4相接触时,第一除湿件4吸收部分空气中的水分,且进风管道2中的温度高于出风管道3中的温度,利用进风管道2和出风管道3中的温差,使得第二除湿件5位于进风管道2中的部分凝结出冷凝水,分离出空气的水分,在第一除湿件4和第二除湿件5的配合下,降低了进入空调本体1中的空气的含水量,从而降低了空调本体1的湿负荷,进而降低了空调本体1的能耗。
参照图1,第一除湿件4和第二除湿件5位于进风管道2中的一端之间设有风扇21,风扇21与进风管道2的内壁相固定,第一除湿件4包括除湿器41,除湿器41内部开设有空腔411,且空腔411中设有除湿剂,除湿器41表面开设有若干与空腔411相连通的通气孔412,除湿剂可由纤维干燥剂、硅胶或活性矿物干燥剂构成,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除湿剂优选为纤维干燥剂,纤维干燥剂具有较高吸湿性,且可选择性吸附甲醛和气态硫化物等有毒气体。
第二除湿件5包括冷凝柱51,进风管道2靠近出风管道3的一侧开设有第一让位孔22,出风管道3靠近进风管道2的一侧开设有与第一让位孔22相连通的第二让位孔31,冷凝柱51穿设在第一让位孔22和第二让位孔31中并与第一让位孔22和第二让位孔31的内壁相抵紧,使得冷凝柱51的一端位于进风管道2中、另一端位于出风管道3中。
在空调本体1工作时,风扇21启动,加快了外界的空气进入进风管道2中的速度,在外界的空气从通气孔412进入除湿器41中,在空气与除湿器41中的除湿剂接触时,除湿剂吸收空气中的水分,且空调本体1工作时,进风管道2中的温度高于出风管道3中的温度,使得冷凝柱51位于进风管道2的一端与位于出风管道3的一端产生温差,在空气经过除湿剂第一次吸水后再与冷凝柱51相接触,使得位于进风管道2中的冷凝柱51上生成冷凝水,在除湿剂与冷凝柱51的配合下,降低了进入空调本体1中的空气的含水量,降低了空调本体1的湿负荷,从而降低了空调本体1的能耗。
参照图2和图3,进风管道2和出风管道3中均设有用于固定冷凝柱51的固定件6,固定件6包括固定板61和固定块62,固定板61与冷凝柱51相适配且与冷凝柱51相抵触,位于进风管道2中的部分冷凝柱51和位于出风管道3中的部分冷凝柱51上均开设有固定槽511,且位于进风管道2中的固定板61与进风管道2的内壁相固定,位于出风管道3中的固定板61与出风管道3的内壁相固定。
在需要将冷凝柱51与进风管道2和出风管道3相连接时,操作人员将冷凝柱51穿过第一让位孔22和第二让位孔31,使得冷凝柱51的一端位于进风管道2中、另一端位于出风管道3中,操作人员再将固定板61与冷凝柱51与相抵紧,再使用螺栓将位于进风管道2中的固定板61与进风管道2的内壁相固定,再使用螺栓将位于出风管道3中的固定板61与出风管道3的内壁相固定,此时固定板61与固定块62相配合,使得冷凝柱51不易于进风管道2和出风管道3分离,为后续冷凝柱51生成冷凝水提供了便利。
参照图1,风扇21与位于进风管道2中的冷凝柱51之间设有用于清理冷凝柱51上的冷凝水的清理件7,清理件7包括支撑架71、连接柱72和若干刮板73,支撑架71固定在进风管道2的内壁上,连接柱72转动连接在支撑架71靠近冷凝柱51的一侧,连接柱72远离支撑架71的一侧同轴固定有转动盘74,转动盘74远离连接柱72的一侧沿转动盘74的圆周方向均匀固定有若干连接板75,各个连接板75均设置冷凝柱51的外侧,且各个连接板75靠近冷凝柱51的一侧均固定一块刮板73,刮板73与冷凝柱51相抵触,且连接柱72朝向远离转动盘74的方向延伸出支撑架71,进风管道2上设有驱动件8,驱动件8延伸至进风管道2中并通过齿轮组9与支撑架71相连接,且齿轮组9设置在进风管道2中;
驱动件8包括驱动电机81,齿轮组9包括第一锥齿轮91和第二锥齿轮92,第一锥齿轮91同轴固定在驱动电机81的位于进风管中的输出端上,第二锥齿轮92同轴固定在连接柱72远离支撑架71的一端,且第一锥齿轮91与第二锥齿轮92相啮合;
进风管道2中固定有集水槽23,集水槽23设置在冷凝柱51的正下方,且进风管道2上连通有集水箱24,集水箱24与集水槽23通过落水孔231相连通,且落水孔231朝向集水箱24的方向凸起,方便冷凝水落入集水槽23后流入集水箱24中。
在空调本体1工作的过程中,位于进风管道2的冷凝柱51上凝结出冷凝水,此时操作人员启动驱动电机81,驱动电机81启动带动第一锥齿轮91转动,第一锥齿轮91转动带动第二锥齿轮92转动,第二锥齿轮92再带动连接柱72转动,连接柱72带动转动盘74转动,转动盘74带动连接板75转动,连接板75转动带动刮板73转动,刮板73与冷凝柱51相抵触并将冷凝柱51上的冷凝水刮入集水槽23中,使得冷凝水不易堆积在冷凝柱51上,为冷凝柱51上持续生成冷凝水提供了便利;滴落至集水槽23中的冷凝水再通过落水孔231流入集水箱24中,降低了冷凝水残留在集水槽23的可能性。
参照图1和图2,进风管道2中固定有第一滤网25,第一滤网25设置在除湿器41与风扇21之间,进风管道2通过连接管11与空调本体1相连接,连接管11与出风管道3相抵触,且连接管11中固定有第二滤网111,在空气经过除湿器41中的除湿剂吸水后,再经过第一滤网25的过滤后与冷凝柱51相接触,此时第一滤网25过滤空气中的杂质,使得杂质不易进入空调本体1中,经过冷凝柱51第二次去湿后的空气再经过第二滤网111的过滤后从连接管11进入空调本体1中,进一步降低了杂质进入空调本体1的可能性,在第一滤网25和第二滤网111的配合下,降低了外界的杂质进入空调本体1中的可能性,从而延长了空调本体1的使用寿命。
本申请实施例的实施原理为:在空调本体1工作的过程中,外界的空气从进风管道2进入,进风管道2中的除湿器41吸收空气中的部分水分,且空调本体1工作的过程中,出风管道3中的温度低于进风管道2中的温度,使得冷凝柱51位于进风管道2中的一端与位于出风管道3中的一端产生温差,从而使得位于进风管道2的部分冷凝柱51上凝结出冷凝水,此时冷凝柱51与除湿器41相配合,使得进入空调本体1中的空气的含水量下降,降低了空调本体1的湿负荷,从而减小了空调本体1的能耗。
以上均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申请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9)

1.一种既有建筑空调节能通风系统,包括与空调本体(1)相连通的进风管道(2)和出风管道(3),所述进风管道(2)与出风管道(3)相抵触,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管道(2)中设有第一除湿件(4),所述进风管道(2)和出风管道(3)中穿设有用于在进风管道(2)中凝结出冷凝水的第二除湿件(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既有建筑空调节能通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除湿件(4)包括除湿器(41),所述除湿器(41)设置在进风管道(2)的内壁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既有建筑空调节能通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除湿件(5)包括冷凝柱(51),所述进风管道(2)上开设有第一让位孔(22),所述出风管道(3)上开设有与第一让位孔(22)相对应的第二让位孔(31),所述冷凝柱(51)穿设在第一让位孔(22)和第二让位孔(31)中,所述冷凝柱(51)与第一让位孔(22)和第二让位孔(31)的内壁相抵紧,所述冷凝柱(51)的一端设置在进风管道(2)中、另一端设置在出风管道(3)中,当所述空调本体(1)工作时,位于所述进风管道(2)的部分所述冷凝柱(51)上冷凝出冷凝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既有建筑空调节能通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管道(2)的内壁上设有用于去除冷凝柱(51)上的冷凝水的清理件(7),所述进风管道(2)上设有用于驱动清理件(7)的驱动件(8);
所述清理件(7)包括支撑架(71)、连接柱(72)和若干刮板(73),所述支撑架(71)设置在进风管道(2)的内壁上,所述连接柱(72)转动连接在支撑架(71)上,所述连接柱(72)远离支撑架(71)的一侧设有转动盘(74),所述转动盘(74)远离连接柱(72)的一侧沿转动盘(74)的圆周方向均匀设有若干连接板(75),各个所述连接板(75)均设置在冷凝柱(51)外侧,各个所述连接板(75)靠近冷凝柱(51)的一侧均设置一块刮板(73),各个所述刮板(73)均与冷凝柱(51)相抵触,所述进风管道(2)上设有驱动件(8),所述驱动件(8)与连接柱(72)相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既有建筑空调节能通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件(8)包括驱动电机(81),所述驱动电机(81)设置在进风管道(2)上,所述驱动电机(81)的输出端延伸至进风管道(2)中,所述连接柱(72)朝向远离转动盘(74)的方向延伸出支撑架(71),所述连接柱(72)远离转动盘(74)的一端通过齿轮组(9)与位于进风管道(2)中的驱动电机(81)的输出端相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既有建筑空调节能通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管道(2)的内壁上设有集水槽(23),所述集水槽(23)设置在冷凝柱(51)的正下方。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既有建筑空调节能通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清理件(7)与除湿器(41)之间设有第一滤网(25),所述第一滤网(25)设置在进风管道(2)中,所述第一滤网(25)与进风管道(2)的内壁相抵紧。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既有建筑空调节能通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管道(2)通过连接管(11)与空调本体(1)相连通,所述连接管(11)与出风管道(3)相抵触,所述连接管(11)中设有第二滤网(111),所述第二滤网(111)与连接管(11)的内壁相抵紧。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既有建筑空调节能通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管道(2)和出风管道(3)中均设有用于固定冷凝柱(51)的固定件(6);
所述固定件(6)包括固定板(61)和固定块(62),所述固定板(61)与固定块(62)相连接,所述冷凝柱(51)位于进风管道(2)一端和位于出风管道(3)的一端上均开设有固定槽(511),所述固定板(61)与冷凝柱(51)相抵紧,所述固定块(62)设置在固定槽(511)中,位于所述进风管道(2)的固定板(61)与进风管道(2)的内壁相连接,位于所述出风管道(3)的固定板(61)与出风管道(3)的内壁相连接。
CN202221421338.0U 2022-06-08 2022-06-08 一种既有建筑空调节能通风系统 Active CN21844258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421338.0U CN218442581U (zh) 2022-06-08 2022-06-08 一种既有建筑空调节能通风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421338.0U CN218442581U (zh) 2022-06-08 2022-06-08 一种既有建筑空调节能通风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442581U true CN218442581U (zh) 2023-02-03

Family

ID=8507776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421338.0U Active CN218442581U (zh) 2022-06-08 2022-06-08 一种既有建筑空调节能通风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44258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8271664U (zh) 一种高效环保的电缆干燥设备
CN107631393B (zh) 一种具有空气能除湿功能的空气净化方法
CN112398026A (zh) 一种地下变电所的通风装置
CN113566321B (zh) 除湿装置
KR20100095890A (ko) 미세먼지용 공기정화장치
CN218442581U (zh) 一种既有建筑空调节能通风系统
CN213514201U (zh) 一种防堵塞的工业除湿机
CN211060268U (zh) 一种工厂用除湿装置
CN210544138U (zh) 一种家具加工用除尘装置
CN210303040U (zh) 一种带有过滤功能的鼓风再生吸附式干燥机
CN219889707U (zh) 一种便于清理的除尘除湿机
CN111829084A (zh) 一种带刮板的除湿加湿器
CN219914154U (zh) 一种除湿新风空调机组
CN220931271U (zh) 一种除湿机
CN216592704U (zh) 高效除尘除湿粮食烘干系统
CN220707562U (zh) 一种用于工业转轮除湿超低电耗联供装置
CN220321480U (zh) 一种用于中央空调再生风高效除湿的循环装置
CN218379696U (zh) 一种便于更换除湿轮的轮转除湿机
CN218583310U (zh) 一种具有节能功能的机房降温除湿机
CN219346660U (zh) 一种变频除湿机
CN209782880U (zh) 一种具有防堵功能的冷气机
CN215336799U (zh) 一种食品生产用高效率除湿机
CN216878647U (zh) 除尘器除湿装置
CN217473909U (zh) 一种自带漆雾收集装置的干式喷漆室
CN217929086U (zh) 一种楼宇自动化用的通风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