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438777U - 一种防震锁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防震锁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438777U
CN218438777U CN202222513415.1U CN202222513415U CN218438777U CN 218438777 U CN218438777 U CN 218438777U CN 202222513415 U CN202222513415 U CN 202222513415U CN 218438777 U CN218438777 U CN 21843877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ock
subassembly
lower cover
pothook
shockproof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513415.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黄君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Quantum S&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Zhijia'a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Zhijia'a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Zhijia'a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513415.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43877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43877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43877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Lock And Its Accessori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防震锁结构,包括锁壳、卡钩组件、止动组件和反馈组件,锁壳内部设置卡钩组件、止动组件和反馈组件,卡钩组件一端与锁钩连接,卡钩组件另一端与止动组件连接,止动组件远离卡钩组件的一端通过电磁铁与反馈组件连接,反馈组件远离电磁铁的一端分别与锁控板、卡钩组件连接,在电磁铁作用下,卡钩组件和止动组件能够完全扣接或分离,锁壳内部设置铆钉,铆钉用于对卡钩组件限位和防震,通过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防震锁结构,能够有效的简化锁体的结构,提高锁的稳定性,提高锁的防震防冲撞能力、降低锁的成本以及客户的用锁成本,增强锁的稳定性,增加锁状态反馈的精准性。

Description

一种防震锁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柜体安全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防震锁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自动储物柜越来越常见,例如快递柜或者超市等地方用的储物柜,以及信报箱、自动售货柜等,这种储物柜锁常用电磁锁装置,电磁锁体积小巧,使用方便,现有的电磁锁,有的内部结构设计复杂,且易导致锁的强度低,稳定性差,容易损坏,并且有时出现卡顿现象,还会导致系统接收的反馈信号无法准确反映开关门的状态,就会出现虚关门时容易丢件、盗件的安全隐患,因而如何提高电磁锁的性能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在专利CN109441251A中,提出一种柜门智能锁,通过在锁具内增设磁性感应开关与磁铁相结合,代替现有锁具中的行程开关,来对锁具(柜门)是否锁到位进行智能检测,在给柜门上锁时,只有在锁定块的钩臂完全充分的锁定于活动组件的钩位中时(即锁扣完全推入到位),磁性感应开关才会感应到钩臂侧边上磁铁的磁信号,磁性感应开关才会导通,准确输出柜门已锁上的信号,即在柜门完全充分锁到位时,磁性感应开关才会发出已锁上信号,但是并未解决柜门关闭时对于柜体的冲撞力,此外该智能锁的结构复杂,容易增加锁的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旨在提出一种防震锁结构,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电磁锁结构设计复杂,且易导致锁的强度低,稳定性差,容易损坏,且智能锁的防冲撞能力较低、结构复杂及成本高的问题;以此达到提高锁的防震性能、简化锁的结构、降低锁的成本,增强锁的稳定性,增加锁状态反馈的精准性。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涉及的一种防震锁结构,包括锁壳、卡钩组件、止动组件和反馈组件,锁壳内部设置卡钩组件、止动组件和反馈组件,卡钩组件一端与锁钩连接,卡钩组件另一端与止动组件连接,止动组件远离卡钩组件的一端通过电磁铁与反馈组件连接,反馈组件远离电磁铁的一端分别与锁控板、卡钩组件连接,在电磁铁作用下,卡钩组件和止动组件能够完全扣接或分离,锁壳内部设置铆钉,铆钉用于对卡钩组件限位和防震。
进一步,锁壳包括锁壳上盖和锁壳下盖,锁壳上盖下部与锁壳下盖上部连接,锁壳上盖与锁壳下盖连接后形成空腔。
进一步,锁壳上盖包括安装孔,安装孔设置在锁壳上盖左侧,安装孔设置至少一个,用于便于将锁体安装在门体内侧。
进一步,锁壳下盖包括下盖组件和下盖板,下盖组件设置在锁壳下盖上方,用于固定或限位锁体内部的部件,下盖板设置在锁壳下盖底部,下盖组件与下盖板连接。
进一步,铆钉设置在下盖板的上表面,下盖组件包括第一挡板、第二挡板、第三挡板和第四挡板,第一挡板、第二挡板、第三挡板和第四挡板均设置在下盖板的外侧。
进一步,第一挡板、第二挡板、第三挡板和第四挡板与下盖板一体成型。
进一步,第四挡板设置限位槽口,用于防止止动组件脱落。
进一步,第一挡板、第二挡板与下盖板之间形成的电磁外壳,用于固定电磁铁。
进一步,第三挡板、第二挡板与下盖板之间形成卡线槽,用于对信号线限位。
进一步,止动组件包括止动块和应急杆,止动块一端与卡钩组件连接,止动块另一端与应急杆连接,应急杆远离止动块的一端与电磁铁连接,应急杆用于手动应急开锁。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防震锁结构,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通过该防震锁结构的设置能够有效的简化锁体本身的结构,提高锁的稳定性,提高锁的防震防冲撞能力、降低锁的成本以及客户的用锁成本,增强锁的稳定性,增加锁状态反馈的精准性,延长锁的使用寿命,提高锁的可靠性。
附图说明
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防震锁内部示意图;
图2为防震锁整体示意图;
图3为防震锁俯视示意图;
图4为防震锁第一视角示意图;
图5为防震锁后视示意图;
图6为防震锁通电开锁过程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锁壳;11、锁壳上盖;111、安装孔;12、锁壳下盖;121、下盖板;2、下盖组件;21、铆钉;22、第一挡板;221、第一卡槽;23、第二挡板;231、第二卡槽;24、第三挡板;25、第四挡板;26、固定块;3、卡钩组件;31、第一扭簧;32、卡钩块;33、卡钩套筒;34、第一凸块;35、第二凸块;4、止动组件;41、止动块;411、第一侧面;42、应急杆;43、止动套筒;5、微动开关;6、电磁铁;61、滑杆;62、复位弹簧;7、锁钩;71、柜门;8、卡线槽;81、第一缝隙;9、反馈组件;91、信号线;10、限位槽口;13、电磁外壳。
具体实施方式
下文将使用本领域技术人员向本领域的其它技术人员传达他们工作的实质所通常使用的术语来描述本公开的实用新型概念。然而,这些实用新型概念可体现为许多不同的形式,因而不应视为限于本文中所述的实施例。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本实施例针对柜体安全技术的,与常规的柜体相同的是,所述整体结构都是由柜板、电线、主控面板组成的。
在现有技术中,电磁锁有的内部结构设计复杂,且易导致锁的强度低,稳定性差柜门的关闭与开启过程中,容易时锁受到撞击损坏,并且有时出现卡顿现象,还会导致系统接收的反馈信号无法准确反映开关门的状态,就会出现虚关门时容易丢件、盗件的安全隐患,且锁的结构复杂成本高。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电磁锁结构设计复杂,且易导致锁的强度低,稳定性差,容易损坏,且智能锁的防冲撞能力较低、结构复杂及成本高的问题;本实施例提出一种防震锁结构,包括锁壳1、卡钩组件3、止动组件4和反馈组件9,锁壳1内部设置在卡钩组件3、止动组件4和反馈组件9,卡钩组件3一端与锁钩7连接,卡钩组件3另一端与止动组件4连接,止动组件4远离卡钩组件3的一端通过电磁铁6与反馈组件9连接,反馈组件9远离电磁铁6的一端分别与锁控板、卡钩组件3连接,在电磁铁6作用下,卡钩组件3和止动组件4能够完全扣接或分离,锁壳1内部设置铆钉21,铆钉21用于对卡钩组件3限位和防震,在本实施例中,内部指的是图示中,锁壳1朝向卡钩组件3的一侧,“外部”与“内部”相反。
通过锁壳1、卡钩组件3、止动组件4、反馈组件9的相互配合,能够有效的简化防震锁的结构,降低锁的成本,提高锁的稳定性,同时,铆钉21的设置有利于提高卡钩组件3的防震能力,有效的避免柜体开门或关门时,对于锁体的冲撞力,进而增强锁体的结构稳定性,提高锁体的安全性,增强锁体的可靠性。
锁壳1包括锁壳上盖11和锁壳下盖12,锁壳上盖11下部与锁壳下盖12上部连接,锁壳上盖11与锁壳下盖12连接后形成空腔,锁壳上盖11包括安装孔111,安装孔111设置在锁壳上盖11左侧,安装孔111设置至少一个,用于便于将锁体安装在柜子或门体内侧,锁壳下盖12包括下盖组件2和下盖板121,下盖组件2设置在锁壳下盖12上方,用于固定或限位锁体内部的部件,下盖板121设置在锁壳下盖12底部,下盖组件2与下盖板121连接,在本实施例中,安装孔111设置两个,但实际并不限于此,“顶部”指的是物体的上表面,上即图示方向中指向上的位置,“底部”指的是物体的下表面。
通过安装孔111的设置便能够完成锁体在柜子上的安装,进一步简化了锁体的结构,减少了人工安装的时间,提高了锁体安装的效率,锁壳1的上下盖设置有利于增强锁体的稳定性,有效的保护了锁体内部的结构,有效的起到了防尘的作用。
下盖组件2包括铆钉21、第一挡板22、第二挡板23、第三挡板24和第四挡板25,铆钉21设置在下盖板121的上表面,铆钉21至少设置一个,铆钉21设置在卡钩组件3的右侧,用于防止卡钩组件3在开锁或关锁过程中,受力造成过度移位,同时能够起到防震的作用;第一挡板22、第二挡板23、第三挡板24和第四挡板25均设置在下盖板121的外侧,第一挡板22、第二挡板23、第三挡板24和第四挡板25与下盖板121一体成型,第四挡板25设置限位槽口10,用于防止止动组件4脱落,第一挡板22、第二挡板23与下盖板121之间形成的电磁外壳13,用于固定电磁铁6,第三挡板24、第二挡板23与下盖板121之间形成卡线槽8,用于对信号线91限位,下盖组件2还包括固定块26,固定块26设置在下盖组件2顶部,用于对卡钩组件3、止动组件4起到固定限位的作用,下盖板121上设置第一缝隙81,第一缝隙81设置在卡线槽8的底部,用于便于信号线91通过,其中,电磁外壳13的第一挡板22设置第一卡槽221,用于固定电磁铁6后端,电磁外壳13的第二挡板23设置第二卡槽231,用于固定电磁铁6前端,在本实施例中,“电磁铁6后端”是指电磁铁6靠近第一挡板22的一端,“电磁铁6前端”是指电磁铁6靠近第二挡板23的一端,并无其他暗示性含义。
通过下盖组件2的各部件的设置,巧妙的形成各个限位部分,可以节省大量的空间,同时合理的设置各部件的安装位置,提高了锁体内空间的利用率,增强了锁体的稳定性,简化了锁体的结构,限位铆钉21增强了锁体的防震能力,延长了锁体的使用寿命,降低了锁的成本,限位槽口10对止动组件4的运动进行了有效的限制,避免了止动组件4脱落的风险,提高了锁体的可靠性,卡线槽8有效的规整了信号线91的设置位置,防止信号线91的变化对锁体内其他部件造成影响,是锁体内各部件布局更加的清晰、整齐,便于检修,且增加了锁体的使用寿命。
止动组件4包括止动块41和应急杆42,止动块41一端与卡钩组件3连接,止动块41另一端与应急杆42连接,应急杆42远离止动块41的一端与电磁铁6连接,应急杆42用于手动应急开锁,俯视时,止动块41左端尺寸小于止动块41右端尺寸,止动块41包括第一侧面411和止动套筒43,第一侧面411设置在止动块41后侧右端,止动套筒43自上至下设置在止动块41内部,第一侧面411的大小与限位槽口10大小相同,且安装锁体后,第一侧面411与限位槽口10平行设置,或第一侧面411设置在限位槽口10内,止动块41通过止动套筒43与下盖组件2的固定块26连接,止动套筒43内壁与固定块26外壁贴合,止动块41能够通过止动套筒43沿固定块26外壁转动。
应急杆42的设置有利于提高锁体的应急能力,防止因断电或是锁体损坏造成无法开锁的现象发生,有利于提高锁体的安全性能,限位槽口10与第一侧面411的位置关系,有效的提高了锁体可靠性,同时也提升了散热能力。
卡钩组件3包括卡钩块32、第一扭簧31和卡钩套筒33,卡钩套筒33自上至下设置在卡钩块32内部,卡钩套筒33内壁与固定块26外壁贴合,卡钩块32能够通过卡钩套筒33沿固定块26外壁转动,第一扭簧31设置在卡钩块32外表面,第一扭簧31一端与卡钩块32连接,第一扭簧31另一端与反馈组件9连接,用于及时的传递卡钩块32的状态给反馈组件9,提高锁体信号反馈的精准性,卡钩块32包括第一凸块34和第二凸块35,第一凸块34和第二凸块35之间形成凹槽,第一凸块34和第二凸块35均设置在卡钩块32的前端,第一扭簧31包围在第二凸块35的外侧,第一凸块34与锁钩7内侧壁连接或断开,关锁时,第一凸块34与锁钩7内侧壁连接,开锁时,第一凸块34与锁钩7内侧壁分离,用于锁在开关过程中,对锁钩7进行卡接或分离,反馈组件9包括微动开关5和信号线91,微动开关5通过限位柱设置在下盖板121上方,微动开关5分别与止动块41、第一扭簧31分离或连接,关锁时,微动开关5分别与止动块41、第一扭簧31分离,开锁时,微动开关5分别与止动块41、第一扭簧31连接,微动开关5前端与信号线91连接,通过信号线91与锁控板传递信号,信号线91设置在卡线槽8内。
通过卡钩套筒33与固定块26的相互配合,有效的限定了卡钩组件3的位置,保证了锁体内部部件的稳定性,提高了锁体的防震或防冲撞能力,微动开关5的设置有效的增强了锁体对于信号反馈传递的准确性,增强了锁的性能,延长了锁的使用寿命。
电磁铁6设置在电磁外壳13内部,电磁铁6一端与第一卡槽221连接,电磁铁6另一端与第二卡槽231连接,电磁铁6包括滑杆61和复位弹簧62,滑杆61一端设置在电磁铁6内部,滑杆61另一端与第一卡槽221连接,复位弹簧62设置在电磁铁6后端,复位弹簧62内壁与滑杆61靠近第一卡槽221一端的外壁贴合,滑杆61靠近第一卡槽221一端设置有通孔,通孔与应急杆42远离止动块41的一端连接,用于通过磁力控制锁的开启,锁钩7为半环形,锁钩7的两端与柜门71固定连接。
通过电磁外壳13的设置,电磁外壳13有效的与下盖板121形成一体,无需单独的设置电磁外壳13(如图1右上方所示),简化了锁体的结构,使锁的结构更加简单,增强了锁的稳定性,降低了锁的成本,提高了锁的安装效率,同时更加有力的限定了电磁铁6的范围,保证了电磁铁6的稳定性,使得锁能够更加可靠的运行。
该防震锁的工作原理为:
锁控板发出开锁指令,电磁防震锁开锁时,电磁防震锁接收开门信号并驱动电磁铁6产生吸力,该吸力驱动止动组件4进行解锁,解锁时,滑杆61带动复位弹簧62压缩,自上至下看,卡钩组件3在第一扭簧31作用下逆时针旋转,进而卡钩块32一端与锁钩7分离,柜门71打开,卡钩组件3另一端与止动组件4完全扣住,止动组件4与微动开关5连接,微动开关5顶部的开关被止动组件4下压,使得开锁状态已开启信号通过信号线91传递给锁控板,完成开锁;当锁控板发出关锁指令后,柜门71关闭时,即关锁时,滑杆61带动复位弹簧62复位,用于辅助止动组件4复位,自上至下看,卡钩组件3在第一扭簧31作用下瞬时旋转,进而卡钩块32一端与锁钩7连接,柜门71关闭,卡钩组件3另一端与止动组件4完全分离,止动组件4与微动开关5断开,微动开关5顶部的开关被止动组件4释放,使得关锁状态已开启信号通过信号线91传递给锁控板,完成关锁;其中,锁控板可以用在智能存储柜或售货柜或快递柜等;当柜门71受到冲击力时,柜门71带动锁钩7推动卡钩组件3往锁体内部运动,当卡钩块32到达锁壳下盖12的铆钉21处时停止运动,优选的,当防震锁断电或损坏故障时,可通过手动按压应急杆42进行开锁。
通过该防震锁的控制能够有效的提高锁体的防震能力,具体的,未设置铆钉21时,卡钩块32受到冲撞力时,通过撞击在锁壳1内部的轮廓线上而停止运动,设置铆钉21后,卡钩块32受到冲撞力时,通过撞击在铆钉21即可停止运动,故而铆钉21的设置有利于缩短卡钩块32撞击过程中的运动行程,改变撞击的位置,从而使滑杆61受到向下的震动力减小,进而达到有效的防冲撞开门的效果,且能够有效的减小锁壳1受到的损伤,提高锁体的使用寿命,增强锁体的稳定性。
在本实用新型中,对于任意柜体而言,可以包括本实施例中所述防震锁结构,且在本实施例提供的防震锁的相关结构及装配关系的基础上,所述柜体安全技术还包括柜板、主控面板、电线等结构在内的常规构件,鉴于其均为现有技术,在此不进行赘述。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防震锁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锁壳(1)、卡钩组件(3)、止动组件(4)和反馈组件(9),锁壳(1)内部设置卡钩组件(3)、止动组件(4)和反馈组件(9),卡钩组件(3)一端与锁钩(7)连接,卡钩组件(3)另一端与止动组件(4)连接,止动组件(4)远离卡钩组件(3)的一端通过电磁铁(6)与反馈组件(9)连接,反馈组件(9)远离电磁铁(6)的一端分别与锁控板、卡钩组件(3)连接,在电磁铁(6)作用下,卡钩组件(3)和止动组件(4)能够完全扣接或分离,锁壳(1)内部设置铆钉(21),铆钉(21)用于对卡钩组件(3)限位和防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震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锁壳(1)包括锁壳上盖(11)和锁壳下盖(12),锁壳上盖(11)下部与锁壳下盖(12)上部连接,锁壳上盖(11)与锁壳下盖(12)连接后形成空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防震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锁壳上盖(11)包括安装孔(111),安装孔(111)设置在锁壳上盖(11)左侧,安装孔(111)设置至少一个,用于便于将锁体安装在门体内侧。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防震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锁壳下盖(12)包括下盖组件(2)和下盖板(121),下盖组件(2)设置在锁壳下盖(12)上方,用于固定或限位锁体内部的部件,下盖板(121)设置在锁壳下盖(12)底部,下盖组件(2)与下盖板(121)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防震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铆钉(21)设置在下盖板(121)的上表面,下盖组件(2)包括第一挡板(22)、第二挡板(23)、第三挡板(24)和第四挡板(25),第一挡板(22)、第二挡板(23)、第三挡板(24)和第四挡板(25)均设置在下盖板(121)的外侧。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防震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挡板(22)、第二挡板(23)、第三挡板(24)和第四挡板(25)与下盖板(121)一体成型。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防震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挡板(25)设置限位槽口(10),用于防止止动组件(4)脱落。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防震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挡板(22)、第二挡板(23)与下盖板(121)之间形成的电磁外壳(13),用于固定电磁铁(6)。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防震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挡板(24)、第二挡板(23)与下盖板(121)之间形成卡线槽(8),用于对信号线(91)限位。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防震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止动组件(4)包括止动块(41)和应急杆(42),止动块(41)一端与卡钩组件(3)连接,止动块(41)另一端与应急杆(42)连接,应急杆(42)远离止动块(41)的一端与电磁铁(6)连接,应急杆(42)用于手动应急开锁。
CN202222513415.1U 2022-09-22 2022-09-22 一种防震锁结构 Active CN21843877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513415.1U CN218438777U (zh) 2022-09-22 2022-09-22 一种防震锁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513415.1U CN218438777U (zh) 2022-09-22 2022-09-22 一种防震锁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438777U true CN218438777U (zh) 2023-02-03

Family

ID=8508127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513415.1U Active CN218438777U (zh) 2022-09-22 2022-09-22 一种防震锁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43877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5195792A (en) Electrically operated securing plate for door locks
CN211115266U (zh) 一种智能电子储物柜
CN105464482A (zh) 卡板锁
CN108005493B (zh) 一种箱包锁及箱包
CN218438777U (zh) 一种防震锁结构
KR100749638B1 (ko) 데드볼트식 전자석 도어록
CN108915396A (zh) 一种电磁锁
CN205349002U (zh) 卡板锁
CN111593967B (zh) 一种箱体边锁
EP0268335B1 (en) Locksets
CN211144075U (zh) 一种电子柜锁
CN210087029U (zh) 一种电控锁具
CN210563886U (zh) 一种锁合装置及彩票自助销售机
CN210122853U (zh) 隐藏式防盗门防暴扣组件
CN218953036U (zh) 一种感应芯片电子锁具
CN109038342B (zh) 一种带有联锁结构的开关柜
CN217735164U (zh) 一种智能柜锁
CN219344356U (zh) 一种柜锁及储物柜
EP0134317B1 (en) Locks
CN220100975U (zh) 一种具有双开锁机构的智能款箱
CN215949176U (zh) 一种电机锁和基于电机锁的售货柜
CN219387553U (zh) 一种防撞击锁
CN214786679U (zh) 电机锁和基于电机锁的售货柜
CN214786680U (zh) 电机锁和基于图像识别的售货柜
CN220687027U (zh) 一种智能电磁锁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0504

Address after: 518109 West of Building 502, No. 6, East Longx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ark, Huaning Road, Xinshi Community, Dalang Street, Longhua District,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SHENZHEN QUANTUM S&T Co.,Ltd.

Address before: 518109 Room 501, no.6, East Longxing Science Park, Huaning Road, Xinshi community, Dalang street, Longhua District,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Shenzhen zhijia'an Technology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