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420658U - 一种储液件及可穿戴电刺激按摩仪 - Google Patents

一种储液件及可穿戴电刺激按摩仪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420658U
CN218420658U CN202221590490.1U CN202221590490U CN218420658U CN 218420658 U CN218420658 U CN 218420658U CN 202221590490 U CN202221590490 U CN 202221590490U CN 218420658 U CN218420658 U CN 21842065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quid storage
layer
wearable
stimulation massage
electric stimul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590490.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黄志标
周彬彬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KG Health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KG Health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KG Health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SKG Health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1590490.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42065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42065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42065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Electrotherapy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刺激理疗产品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储液件及可穿戴电刺激按摩仪,储液件包括储液壳和刺破结构,储液壳的内部形成有储液腔,储液腔内储存有导电液;刺破结构设置于储液腔的内壁面,储液壳具有可变形性,储液壳用于在受到外力时发生形变,以使刺破结构与储液壳相对运动而刺破储液壳,使储液腔内的导电液流出;可穿戴电刺激按摩仪包括柔性穿戴本体和电极组件,电极组件和/或柔性穿戴本体具有靠近或设于电刺激按摩面设置的放置槽;放置槽用于限位安装储液件。该可穿戴电刺激按摩仪通过新增可以刺破的储液件,来实现补液,且整体的补液结构比较简单可靠,且无需对可穿戴电刺激按摩仪进行复杂改进,适用于大多数可穿戴电刺激按摩仪。

Description

一种储液件及可穿戴电刺激按摩仪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刺激理疗产品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储液件及可穿戴电刺激按摩仪。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的健康意识逐渐提升,不同种类不同功能的按摩仪等理疗按摩护腰仪逐渐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常见的按摩仪有颈部按摩仪、眼部按摩仪和腰部按摩仪等。这些按摩仪通过配置电极组件,使电极组件贴合人体皮肤,并通过电极组件输出的电脉冲信号,在人体和电极组件之间形成电流回路,故而,流经人体皮肤和肌肉的电流可以对人体实现电脉冲按摩,以起到按摩肌肉、缓解疲劳的效果。
然而,在实际应用中,因人体皮肤的干燥度存在差异,当干燥到一定程度,电极片通电后,用户容易存在力度弱、无感、刺痛等感受。为解决皮肤干燥的问题,现有的相关技术需对按摩仪自身做较复杂的调整,以及若导电液事先被密封储存起来后,让其流出的结构比较复杂或难以让其流出,也即补液难、补液结构较复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可穿戴电刺激按摩仪的电极组件与人体接触部位的干燥问题,及具有补液功能的可穿戴电刺激按摩仪存在补液难、补液结构复杂的技术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储液件,用于可穿戴电刺激按摩仪采用了如下所述的技术方案:
所述储液件包括:
储液壳,所述储液壳的内部形成有储液腔,所述储液腔内储存有导电液;
刺破结构,所述刺破结构设置于所述储液腔的内壁面,所述刺破结构包括刺破部;
其中,所述储液壳具有可变形性,所述储液壳用于在受到外力时发生形变,以使所述刺破部与所述储液壳相对运动而刺破所述储液壳,使所述储液腔内的导电液流出。
进一步地,在一些实施例的优选方案中,所述储液件还包括吸液层,所述吸液层设于所述储液壳的外表面,以用于吸收从所述储液腔内流出的导电液。
进一步地,在一些实施例的优选方案中,所述储液壳包括按压部,所述刺破结构设于所述按压部的内侧面,所述吸液层设于所述按压部的外侧面;和/或,
所述储液壳包括对应所述刺破部设置的待刺部,所述吸液层设于所述待刺部的外侧面。
进一步地,在一些实施例的优选方案中,所述吸液层包围于所述储液壳外。
进一步地,在一些实施例的优选方案中,所述吸液层为海绵层。
进一步地,在一些实施例的优选方案中,所述刺破结构还包括基板,所述基板的一侧连接于所述储液腔的内侧面,另一侧设置有所述刺破部。
进一步地,在一些实施例的优选方案中,所述储液壳包括按压部和对应所述刺破部设置的待刺部,所述刺破部连接于所述按压部的内侧面;且,
所述待刺部与所述按压部相对设置,所述刺破部朝远离所述按压部、并朝靠近所述待刺部的方向延伸;或者,
所述待刺部与所述按压部相临设置,且在远离所述按压部的方向上,所述待刺部向内侧倾斜设置,所述刺破部朝远离所述按压部、并朝靠近所述待刺部的方向延伸。
进一步地,在一些实施例的优选方案中,所述储液壳包括按压部和分别设于所述按压部的相对两侧的待刺部和待压部,所述刺破部设于所述待压部的内侧面,所述刺破部朝远离所述待压部、并朝靠近所述待刺部的方向延伸。
进一步地,在一些实施例的优选方案中,所述储液件还包括限位结构,所述限位结构用于与所述可穿戴电刺激按摩仪的柔性穿戴本体上的放置槽配合,以限位安装于所述放置槽内;和/或,
所述储液壳的外表面形成有引流槽,用于供导电液流动;和/或,
所述刺破结构与所述储液壳一体设置。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可穿戴电刺激按摩仪,采用如下所述的技术方案:所述可穿戴电刺激按摩仪包括:
柔性穿戴本体,所述柔性穿戴本体具有近肤面和背肤面;
电极组件,所述电极组件安装于所述柔性穿戴本体,所述电极组件具有用于显露于所述柔性穿戴本体内侧面的电刺激按摩面,所述电极组件和/或所述柔性穿戴本体具有靠近或设于所述电刺激按摩面设置的放置槽;所述放置槽用于限位安装上述的储液件。
进一步地,在一些实施例的优选方案中,所述储液件凸出于所述电刺激按摩面,以使所述储液件在所述柔性穿戴本体穿戴于人体时受到佩戴压力而变形;或者,
所述可穿戴电刺激按摩仪还包括安装于所述柔性穿戴本体的辅助移动结构,所述放置槽的槽壁上设有进出口,所述辅助移动结构包括通过所述进出口进出所述放置槽的活动部,所述活动部用于使所述储液壳与所述刺破部相对的一侧朝靠近所述刺破部的方向移动,以被所述刺破部刺破。
进一步地,在一些实施例的优选方案中,所述电极组件包括具有所述电刺激按摩面的电极片,所述电极片安装于所述近肤面,所述可穿戴电刺激按摩仪还包括放置件,所述放置件安装于所述柔性穿戴本体,所述放置槽形成于所述放置件,所述电刺激按摩面上设有对应所述放置槽设置的安装口,以使所述放置槽显露于所述电刺激按摩面。
进一步地,在一些实施例的优选方案中,所述电极片包括设于所述安装口周缘的折弯部,所述折弯部连接于所述放置槽的侧面,或者,所述折弯部连接于所述放置件的周侧面。
进一步地,在一些实施例的优选方案中,所述可穿戴电刺激按摩仪还包括支撑件,所述支撑件安装于所述柔性穿戴本体,所述支撑件具有支撑槽,所述放置件安装在所述支撑槽内,所述支撑件具有朝向所述电极片的支撑面,所述电极片支撑于所述支撑面,所述折弯部连接于所述放置件与所述支撑槽之间。
进一步地,在一些实施例的优选方案中,所述放置槽设于所述电刺激按摩面,所述电刺激按摩面凸出所述近肤面。
进一步地,在一些实施例的优选方案中,所述柔性穿戴本体包括面层、底层和弹性填充层,所述面层与所述底层的周缘连接,所述近肤面设于所述面层,所述背肤面设于所述底层;所述弹性填充层至少部分填充于所述面层与所述底层之间;
所述电极片连接于所述面层和/或所述弹性填充层。
进一步地,在一些实施例的优选方案中,所述可穿戴电刺激按摩仪还包括放置件,所述放置件安装于所述弹性填充层,所述放置槽形成于所述放置件,所述电刺激按摩面上设有对应所述放置槽设置的安装口,以使所述放置槽显露于所述电刺激按摩面。
进一步地,在一些实施例的优选方案中,所述弹性填充层包括支撑层和设于所述面层与所述底层之间的内填充层,所述面层设有连接口,所述支撑层设于所述内填充层朝向所述近肤面的一侧,所述支撑层设于所述连接口,所述支撑层凸出于所述近肤面,所述放置件安装于所述支撑层,所述电极片支撑于所述支撑层,以使所述电刺激按摩面凸出所述近肤面;或者,
所述弹性填充层设于所述面层与所述底层之间,所述面层设有连接口,所述放置件连接于所述弹性填充层,所述放置件通过所述连接口凸出于所述近肤面,所述放置槽设于所述放置件凸出于所述近肤面的侧面,所述电极片支撑于所述放置件,以使所述电刺激按摩面凸出所述近肤面。
进一步地,在一些实施例的优选方案中,所述可穿戴电刺激按摩仪还包括加热组件,所述加热组件位于所述放置槽外;所述加热组件包括对应所述放置槽设置的局部加热部,以用于对所述放置槽内的储液件的导电液加热。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储液件及可穿戴电刺激按摩仪主要有以下有益效果:
该可穿戴电刺激按摩仪通过将电极组件设置在柔性穿戴本体的近肤面,并使电刺激按摩面与人体皮肤贴合;并通过将储液件限位安装在电极组件上,以在刺破储液件后使储液腔内的导电液可以流入至电刺激按摩面和按摩部位之间。
这样,一来通电后,电极组件在按摩部位可以与人体导通形成电流回路,同时,储液件刺破后流出的导电液位于电刺激按摩面和按摩部位之间,利于确保皮肤的湿润度及辅助电极组件与人体之间的快速导通,进而用户受到的按摩刺激更平稳,利于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感。
二来通过新增可以刺破的储液件,并将储液件限位安装在电极组件上,及确保储液件刺破后流出的导电液流入电极组件和按摩部位之间,即可实现补液,显然整体的补液结构比较简单可靠,且无需对可穿戴电刺激按摩仪进行复杂改进,适用于大多数可穿戴电刺激按摩仪。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中的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个简单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其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中储液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一实施例中刺破部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一实施例中刺破部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一实施例中刺破部的结构示意图三;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中可穿戴电刺激按摩仪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5中可穿戴电刺激按摩仪的分解示意图;
图7是图6中电极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8是图7中电极组件的分解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中一实施例中放置槽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10是本实用新型中一实施例中放置槽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11是本实用新型中一实施例中放置槽的结构示意图一。
附图中的标号如下:
100、储液件;200、可穿戴电刺激按摩仪;
110、储液壳;111、按压部;112、待刺部;
120、储液腔;
130、刺破结构;131、刺破部;132、基板;
140、吸液层;
210、柔性穿戴本体;211、面层;212、底层;213、弹性填充层;2131、支撑层;2132、内填充层;
220、电极组件;221、电极片;2211、折弯部;
230、放置槽;
240、放置件;
250、支撑件;251、支撑槽。
具体实施方式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在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例如,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左”、“右”、“前”、“后”、“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仅是便于描述,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方案的限制。
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说明中的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它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或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不同对象,而不是用于描述特定顺序。“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说明中,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安装于”或“设置于”或“连接于”另一个元件上,它可以是直接或间接位于该另一个元件上。例如,当一个元件被称为“连接于”另一个元件上,它可以是直接或间接连接到该另一个元件上。
此外,在本文中提及“实施例”意味着,结合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说明书中的各个位置出现该短语并不一定均是指相同的实施例,也不是与其它实施例互斥的独立的或备选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显式地和隐式地理解的是,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可以与其它实施例相结合。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储液件100,该储液件100用于可穿戴电刺激按摩仪200。其中,可穿戴电刺激按摩仪200可以包括但不限于挂颈式按摩仪、披肩式按摩仪、环臂式按摩仪、环腿式按摩仪、腰部按摩仪等等,此类可穿戴电刺激按摩仪200通常包括适于穿戴或者佩戴于人体的穿戴主体和安装于穿戴主体上的电极组件220,当该穿戴主体穿戴于人体(对应部位时),电极组件220用于对人体按摩。
如图1和图2所示,该储液件100包括储液壳110和刺破结构130,储液壳110的内部形成有储液腔120,储液腔120内储存有导电液。具体的,该导电液可以为水、生理盐水或者药液等对人体比较温和且无害的导电液。
需要说明的是,储液腔120内的导电液可以流向至可穿戴电刺激按摩仪200的电极组件220与人体皮肤之间,从而湿润与电极组件220贴合的皮肤,使得电极组件220与皮肤之间的电阻分布均匀,以使电极组件220与皮肤之间的按摩电流分布较均匀,从而减少因局部电流过大而产生的刺痛感,以增加按摩效果。
另外,刺破结构130设置于储液腔120的内壁面,刺破结构130包括刺破部131,具体的,刺破部131可以为刺针、刺刀或者锥刺中至少一种。示例性的,刺破部131为刺针,刺针比较尖锐细小,只需很小的作用力便可以刺破储液件100,使其内部的导电液流出。或者,刺破部131为刺刀,刺刀刺破储液件100留下的孔洞大,可以使储液件100内导电液快速流出,以湿润电极组件220和人体皮肤。优选的,刺破部131为锥刺,锥刺比较尖锐,且储液件100被刺破后留下的孔洞较大,导电液流出的速度快。
此外,储液壳110具有可变形性,储液壳110用于在受到外力时发生形变,以使刺破部131与储液壳110相对运动而刺破储液壳110,使储液腔120内的导电液流出。可以理解地,在储液件100被刺破后,导电液流向电极组件220组件,从而湿润与电极组件220贴合的皮肤,使得电极组件220与皮肤之间的电阻分布较均匀,以使电极组件220与皮肤之间的按摩电流分布比较均匀,利于确保皮肤的湿润度及辅助电极组件220与人体之间的快速导通,用户受到的按摩刺激更平稳,利于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感。
综上,相比现有技术,该储液件100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该储液件100限位安装在电极组件220上,能够确保储液件100刺破后流出的导电液流入电极组件220和按摩部位之间,即可实现补液。同时,该储液件100自身具有刺破结构130,不需要在可穿戴电刺激按摩仪200上另外增设用于刺破储液件100的结构,以此简化结构。显然整体的补液结构比较简单可靠,且无需对可穿戴电刺激按摩仪200进行复杂改进,适用于大多数可穿戴电刺激按摩仪200。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方案,下面将结合附图1至图11,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进一步地,作为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中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储液件100还包括吸液层140,吸液层140设于储液壳110的外表面,以用于吸收从储液腔120内流出的导电液。可以理解地,当储液件100被刺破后,导电液从储液腔120内流出,并流向电极组件220。此时,吸液层140能够吸收导电液,避免导电液流出过多顺着人体皮肤滑落,造成浪费,吸液层140还能够减缓导电液流出的速度,避免导电液的浪费,增加导电液的使用时长,以节约成本。
具体来说,在一个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如图2至图4所示,储液壳110包括按压部111,刺破结构130设于按压部111的内侧面,吸液层140设于按压部111的外侧面。可以理解地,当外力作用于按压部111时,按压部111能够带动刺破结构130运动,以刺破储液壳110,使储液腔120内的导电液流出,由于吸液层140设于按压部111的外侧面,故当导电液从储液腔120内流出后,会先流入可穿戴电刺激按摩仪200的放置槽230内,再从可穿戴电刺激按摩仪200的放置槽230的槽口流向电极组件220与人体皮肤之间,此时,吸液层140能够从可穿戴电刺激按摩仪200的放置槽230的槽口间接的吸收从储液壳110内流出导电液。
在另一个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储液壳110包括对应刺破部131设置的待刺部112,吸液层140设于待刺部112的外侧面。可以理解地,当外力作用于按压部111时,按压部111能够带动刺破结构130向靠近待刺部112的方向运动,以刺破待刺部112,刺破储液件100,从而使储液腔120内的导电液流出,由于吸液层140设于待刺部112的外侧面,故吸液层140能够直接从储液壳110上的刺破口直接吸收从储液腔120内流出的导电液。
在又一个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储液壳110包括按压部111和待刺部112,刺破结构130设于按压部111的内侧面,按压部111的外侧面和待刺部112的外侧面均设置有吸液层140。这样,既能够直接从储液壳110上的刺破口直接吸收从储液腔120内流出的导电液,又能够从可穿戴电刺激按摩仪200的放置槽230的槽口间接的吸收从储液腔120内流出导电液,从而达到对导电液更好的吸收效果,避免浪费。
在还一个可选的实施方式,吸液层140包围于储液壳110外。此时,吸液层140能够完全吸收从储液壳110内流出的导电液,实现较佳的吸收效果,避免导电液的浪费,从而节约成本。
优选的,吸液层140为海绵层。一来海绵层具有较强的吸液能力,能够很好的吸附从储液壳110内流出的导电液;二来海绵层材质柔软,压缩后占用空间小,能够节省空间,并且在挤压海绵层后可快速将吸收的导电液挤压出来,实现对电极组件220与人体皮肤之间的快速补液。
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吸液层140也可以采用其他具有吸液特性的材料制做而成,本实用新型对此不做限定,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此进行适应性地调整。
进一步地,作为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中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如图3所示,为了方便刺破部131的设置,刺破结构130还包括基板132,基板132的一侧连接于储液腔120的内侧面,另一侧设置有刺破部131。应当说明的是,由于储液壳110的壳体比较薄,不易将刺破部131直接设置于储液腔120的内侧面,故将刺破部131设置于基板132上,再将基板132连接于储液腔120的内侧面的制作工艺更加方便,更容易制作成型。
进一步地,作为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中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如图3和图4所示,储液壳110包括按压部111和对应刺破部131设置的待刺部112,刺破部131连接于按压部111的内侧面。可以理解地,当外力作用于按压部111时,按压部111能够带动刺破部131向靠近待刺部112的方向运动,以刺破待刺部112,即刺破储液件100,从而使储液腔120内的导电液流出。
具体来说,在一个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待刺部112与按压部111相对设置,刺破部131朝远离按压部111、并朝靠近待刺部112的方向延伸。或者,在另一个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待刺部112与按压部111相临设置,且在远离按压部111的方向上,待刺部112向内侧倾斜设置,刺破部131朝远离按压部111、并朝靠近待刺部112的方向延伸。
进一步地,作为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中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储液壳110包括按压部111和分别设于按压部111的相对两侧的待刺部112和待压部(图未示),刺破部131设于待压部的内侧面,刺破部131朝远离待压部、并朝靠近待刺部112的方向延伸。
进一步地,作为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中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储液件100还包括限位连接结构(图未示),限位连接结构用于与可穿戴电刺激按摩仪200的柔性穿戴本体210上的放置槽230配合,以限位安装于放置槽230内。具体来说,限位连接结构为磁吸组件、粘接层和卡扣组件中的至少一种,以用于通过磁吸组件的磁力作用和/或粘接层、卡接以使储液件100限位安装与放置槽230内。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方式中,限位连接结构为设置于储液壳110的磁吸件。具体地,限位连接结构包括第一磁吸件(图未示)和第二磁吸件(图未示),第一磁吸件安装在储液壳110上,第二磁吸件安装在可穿戴电刺激按摩仪200的放置槽230的内壁面或者外壁面,且与第一磁吸件的位置相对应,第一磁吸件与第二磁吸件相互吸引,以使储液件100限位安装于可穿戴电刺激按摩仪200的放置槽230内。
其中,可以理解,第一磁性件和第二磁性件至少其中之一为永磁铁或电磁铁;且当第一磁性件和第二磁性件其中之一为永磁铁或电磁铁,另一个可选为铁等可磁化件。
或者,在另一个可选的实施方式中,限位连接结构为设置于储液壳110的粘接层(图未示)。具体的,储液壳110通过粘接层粘接在放置槽230的内壁面,从而实现储液件100的限位安装。应当说明是,可穿戴电刺激按摩仪200的放置槽230的内壁面也可以设置有粘接层,本实用新型对此不做限定,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此进行适应性地调整。示例性的,粘接层可以为双面胶、胶水等。
或者,在又一个可选的实施方式中,限位连接结构为设置于储液壳110的卡扣(图未示)或卡槽(图未示)。具体的,储液壳110上设置有卡扣,可穿戴电刺激按摩仪200的放置槽230的内壁面设置有卡槽,卡扣与卡槽连接,以使储液件100限位安装在放置槽230内;或,储液壳110上设置有卡槽,可穿戴电刺激按摩仪200的放置槽230的内壁面设置有卡扣,卡扣与卡槽连接,以使储液件100限位安装在放置槽230内。
需要说明是,采用以上技术方案以后,不仅可以稳固的将储液件100限位安装在可穿戴电刺激按摩仪200的放置槽230内,而且也方便后续储液件100的更换。也就是说,直接解除限位连接部的连接,即可将储液件100从可穿戴电刺激按摩仪200的放置槽230内拆卸下来,而且也不损坏其他零部件。
进一步地,作为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中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为了能够使得导电液流通更加顺畅,避免导电液在放置槽230内积压,损坏电子元器件,储液壳110的外表面形成有引流槽(图未示),用于供导电液流动。可以理解地,当储液件100被刺破后,储液腔120内的导电液开始流出,导电液能够沿着引流槽,流向电极组件220,以来湿润人体皮肤。
进一步地,作为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中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为了减少加工工序,提高生产效率,刺破结构130与储液壳110一体设置。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采用粘接等其他合适的方式,来将刺破结构130安装于储液壳110上,本实用新型对此不做限定,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此进行适应性地调整。
基于上述的储液件100,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可穿戴电刺激按摩仪200,其中,如图5至图8所示,该可穿戴电刺激按摩仪200包括柔性穿戴本体210和电极组件220。柔性穿戴本体210具有近肤面(图未示)和背肤面(图未示),近肤面为柔性穿戴本体210靠近人体皮肤的一面,背肤面为柔性穿戴本体210远离人体皮肤的一面。需要说明的是,柔性穿戴本体210具有柔性变形性,能够环绕佩戴于人体的腰部,以适用于不同用户的腰部轮廓和尺寸,扩大用户范围,从而满足不同体型用户的需求。
其中,电极组件220安装于柔性穿戴本体210,电极组件220具有显露于近肤面的电刺激按摩面(图未示),用于输出电脉冲信号,以使得能够对人体进行电刺激按摩。可以理解地,在柔性穿戴本体210环绕佩戴于人体的腰部后,通过柔性穿戴本体210的表面产生绷紧力,使得电极组件220的电刺激按摩面紧紧压贴在按摩部位,通电后,电极组件220在按摩部位可以与人体导通形成电流回路,从而达到电刺激按摩的效果。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电极组件220的数量为两个。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为了更好的对按摩部位进行按摩,可设置两个以上数量的电极组件220,使得可穿戴电刺激按摩仪200可以一次性对多个部位进行按摩,或实现多种按摩方式,从而提高按摩效果。
另外,为了确保皮肤的湿润度及辅助电极组件220与人体之间的快速导通,电极组件220和/或柔性穿戴本体210具有靠近电刺激按摩面设置的放置槽230,放置槽230用于限位安装储液件100。具体地,在一个可选的实施方式在中,电极组件220具有靠近电刺激按摩面设置的放置槽230;或者,在另一个可选的实施方式在中,柔性穿戴本体210具有靠近电刺激按摩面设置的放置槽230;或者,在又一个可选的实施方式在中,电极组件220和柔性穿戴本体210上均具有靠近电刺激按摩面设置的放置槽230。
需要说明的是,除了上述方案中提到的放置槽230靠近电刺激按摩面设置,还可以将放置槽230直接设置于电刺激按摩装面上,只要能够实现储液件100刺破后,储液件100内的导电液能够流向电刺激按摩面与按摩部位之间即可,对此本实用新型并不做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
综上,相比现有技术,该可穿戴电刺激按摩仪200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该可穿戴电刺激按摩仪200通过将电极组件220设置在柔性穿戴本体210的近肤面,并使电刺激按摩面与人体皮肤贴合;并通过将储液件100限位安装在电极组件220上,以在刺破储液件100后使储液腔120内的导电液可以流入至电刺激按摩面和按摩部位之间。
这样,一来通电后,电极组件220在按摩部位可以与人体导通形成电流回路,同时,储液件100刺破后流出的导电液位于电刺激按摩面和按摩部位之间,利于确保皮肤的湿润度及辅助电极组件220与人体之间的快速导通,进而用户受到的按摩刺激更平稳,利于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感。
二来通过新增可以刺破的储液件100,并将储液件100限位安装在电极组件上,及确保储液件100刺破后流出的导电液流入电极组件220和按摩部位之间,即可实现补液,显然整体的补液结构比较简单可靠,且无需对可穿戴电刺激按摩仪200进行复杂改进,适用于大多数可穿戴电刺激按摩仪200。
进一步地,作为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中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储液件100凸出于电刺激按摩面,以使储液件100在柔性穿戴本体210穿戴于人体时受到佩戴压力而变形。可以理解地,在柔性穿戴本体210环绕佩戴于人体的腰部后,通过柔性穿戴本体210的表面产生绷紧力,使得电极组件220的电刺激按摩面紧紧压贴在按摩部位,由于储液件100凸出于电刺激按摩面,故储液件100会受到柔性穿戴本体210穿戴于人体时产生的佩戴压力的作用,而发生变形,从而使储液壳110与刺破部131相对的一侧朝靠近刺破部131的方向移动,以被刺破部131刺破,以使储液腔120内的导电液流出。
或者,在一个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可穿戴电刺激按摩仪200还包括安装于柔性穿戴本体210的辅助移动结构(图未示),放置槽230的槽壁上设有进出口(图未示),辅助移动结构包括通过进出口进出放置槽230的活动部(图未示),活动部用于使储液壳110与刺破部131相对的一侧朝靠近刺破部131的方向移动,以被刺破部131刺破。需要说明的是,辅助移动结构为气囊、微电机、弹性件中至少一个。
具体来说,在一个可选的实施方式中,辅助移动结构包括微电机,活动部设置于微电机的输出端,并在微电机的驱动下,能相对于放置槽230直线移动以进出放置槽230,实现对储液件100的挤压。在另一个可选的实施方式中,辅助移动结构包括磁性件(图未示)和弹性结构(图未示),活动部设置在磁性件靠近放置槽230的一侧,磁性件在通电后能改变磁性,以通过磁性件与储液件100的吸附或排斥对应实现活动部的伸出或缩回,实现对储液件100的挤压。其中,弹性结构能与活动部相配合以实现挤活动部的复位或弹出。在又一个可选的实施方式中,辅助移动结构结构还包括弹性金属片(图未示),弹性金属片的形变凸起段与活动部相连,以通过弹性金属片的变形实现对储液件100的挤压。
进一步地,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可穿戴电刺激按摩仪200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如图5、图7和图9所示,电极组件220包括具有电刺激按摩面的电极片221,电极片221安装于近肤面,以使电极片221的电刺激按摩面与人体皮肤贴合。需要说明的是,该电极片221为柔性电极片221,柔性电极片221能够随同柔性穿戴本体210一同发生柔性形变。例如,电极片221可以为导电膜(例如PET膜)、PU导电片、导电橡胶、导电硅胶、导电布或导电海绵等。
这样,柔性电极片221既有较好的随形性,即柔性电极片221能够随同柔性穿戴本体210形变而形变,能够更好地贴合于人体皮肤,提高按摩舒适性。且柔性电极片221不会与柔性穿戴本体210之间产生应力集中的问题,以确保柔性电极片221与柔性穿戴本体210的连接强度。
其中,为了能够对储液件100进行定型,可穿戴电刺激按摩仪200还包括放置件240,放置件240安装于柔性穿戴本体210,放置槽230形成于放置件240。具体的,放置槽230的槽型为不规则形状或锥形,储液件100的形状与放置槽230适配,从而使得储液件100能够以固姿态容置于放置槽230内。
另外,电刺激按摩面上设有对应放置槽230设置的安装口(图未示),以使放置槽230显露于电刺激按摩面。可以理解地,当将储液件100限位安装于放置槽230内后,储液件100能够通过安装口显露于电刺激按摩面。即柔性穿戴本体210环绕佩戴于人体的腰部后,电刺激按摩面紧紧压贴在按摩部位,储液件100也能够紧紧压贴在按摩部位。
进一步地,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可穿戴电刺激按摩仪200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如图8和图9所示,为了提高电极片221安装的稳定性,电极片221包括设于安装口周缘的折弯部2211,折弯部2211连接于放置槽230的侧面。示例性的,折弯部2211通过胶水粘接于放置槽230的侧面,以提高电极片221安装的稳定性。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采用焊接、或卡扣连接等方式,本实用新型对此不做限定,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此进行适应性地调整。
可以理解地,在柔性穿戴本体210环绕佩戴于人体的腰部后,电极片221会与柔性穿戴本体210一同发生柔性形变,此时,电极片221由于柔性形变产生弹性作用力,从而使得电极片221产生运动的趋势。然而,通过折弯部2211与放置槽230的侧面固定连接,能够避免电极片221发生运动,进而降低电极片221因柔性形变过大而出现脱落的风险,加强电极片221安装的稳定性。
或者,在另一个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折弯部2211连接于放置件240的周侧面,其具体设置方式可参照上述实施例,在此不必一一赘述。
进一步地,如图9至图11所示,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可穿戴电刺激按摩仪200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可穿戴电刺激按摩仪200还包括支撑件250,支撑件250安装于柔性穿戴本体210,支撑件250具有支撑槽251,放置件240安装在支撑槽251内,支撑件250具有朝向电极片221的支撑面(图未示),电极片221支撑于支撑面,折弯部2211连接于放置件240与支撑槽251之间。
这样,一来支撑件250、放置件240以及折弯部2211三者相连的部分共同形成上述放置槽230,提高了放置槽230的结构稳定性;二来折弯部2211连接在支撑槽251与放置件240之间,能够减小电极片221从支撑件250上逐渐分离的几率,从而提高电极片221安装稳定性。
进一步地,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可穿戴电刺激按摩仪200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放置槽230设于电刺激按摩面,一来使得储液件100限位安装于放置槽230内后,能够朝向按摩部位,二来使得在刺破部131刺破储液件100后,储液件100内的导电液能够流向电刺激按摩面,从而湿润与电刺激按摩面贴合的皮肤。
其中,电刺激按摩面凸出近肤面。可以理解地,在柔性穿戴本体210环绕佩戴于人体的腰部时,电刺激按摩面先与按摩部位接触,然后在通过柔性穿戴本体210的表面产生绷紧力对按摩部位下凹处进行补偿,避免电刺激按摩面与按摩部位之间产生间隙,确保电刺激按摩面与按摩部位的贴合。此外,凸起的电刺激按摩面与皮肤贴合时能够使得皮肤产生变形,进而产生与皮肤贴合的与压力,保证电刺激按摩面与皮肤紧密贴合,达到更好的按摩效果。
进一步地,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可穿戴电刺激按摩仪200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如图9至图11所示,柔性穿戴本体210包括面层211、底层212和弹性填充层213,面层211与底层212的周缘连接,近肤面设于面层211,背肤面设于底层212。其中,面层211和底层212均为柔性或者弹性材料制成的层性结构,并且面层211和底层212可以进行层叠设置,这样在用户使用可穿戴电刺激按摩仪200时,面层211和底层212可以一同发生柔性或弹性形变,从而使可穿戴电刺激按摩仪200可以与不同用户的腰部均贴合紧密,可以提升可穿戴电刺激按摩仪200的适用性,也可以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
具体的,面层211与底层212的周缘通过压合、缝合和粘接中的至少一种连接。示例性的,面层211的边缘设置有朝向外侧的外翻边(图未示),底层212的边缘设置有朝向外侧的内翻边(图未示),通过将面层211的外翻边与底层212的内翻边的压合配合,可以使面层211与底层212连接固定,这样可以提升面层211与底层212连接的稳定性和牢固性。
其中,弹性填充层213至少部分填充于面层211与底层212之间。具体的,弹性填充层213为柔性或弹性材料制成的,例如:导热海绵、导热硅胶等。由此,在确保可穿戴电刺激按摩仪200柔软性的前提下,可以一定程度上提升可穿戴电刺激按摩仪200的定型性,如此设置,在柔性穿戴本体210绕设固定在腰部的时候,可以使柔性穿戴本体210不易发生卷曲堆叠或者起皱,能够较为平整的铺展开,保证佩戴稳定性。
另外,在一个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电极片221连接于面层211。或者,在另一个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电极片221连接于弹性填充层213;或者,在又一个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电极片221一部分连接于面层211,另一部分连接于弹性填充层213。
进一步地,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可穿戴电刺激按摩仪200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可穿戴电刺激按摩仪200还包括放置件240,放置件240安装于弹性填充层213,放置槽230形成于放置件240,电刺激按摩面上设有对应放置槽230设置的安装口,以使放置槽230显露于电刺激按摩面。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弹性填充层213包括支撑层2131和设于面层211与底层212之间的内填充层2132,面层211设有连接口,支撑层2131设于内填充层2132朝向近肤面的一侧,支撑层2131设于连接口,支撑层2131凸出于近肤面,放置件240安装于支撑层2131,电极片221支撑于支撑层2131,以使电刺激按摩面凸出近肤面。
或者,在另一个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弹性填充层213设于面层211与底层212之间,面层211设有连接口,放置件240连接于弹性填充层213,放置件240通过连接口凸出于近肤面,放置槽230设于放置件240凸出于近肤面的侧面,电极片221支撑于放置件240,以使电刺激按摩面凸出近肤面。
进一步地,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可穿戴电刺激按摩仪200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可穿戴电刺激按摩仪200还包括加热组件(图未示),加热组件位于放置槽230外,加热组件包括对应放置槽230设置的局部加热部,以用于对放置槽230内的储液件100的导电液加热。可以理解地,当环境温度较低(如冬季气温低时),加热组件可以先对放置槽230的槽壁加热,然后放置槽230的槽壁将热量传递给储液件100,以使储液件100内的导电液温度上升,从而避免太凉的导电液给用户造成刺激,影响用户按摩体验。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之内。

Claims (19)

1.一种储液件,所述储液件用于可穿戴电刺激按摩仪,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液件包括:
储液壳,所述储液壳的内部形成有储液腔,所述储液腔内储存有导电液;
刺破结构,所述刺破结构设置于所述储液腔的内壁面,所述刺破结构包括刺破部;
其中,所述储液壳具有可变形性,所述储液壳用于在受到外力时发生形变,以使所述刺破部与所述储液壳相对运动而刺破所述储液壳,使所述储液腔内的导电液流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储液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液件还包括吸液层,所述吸液层设于所述储液壳的外表面,以用于吸收从所述储液腔内流出的导电液。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储液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液壳包括按压部,所述刺破结构设于所述按压部的内侧面,所述吸液层设于所述按压部的外侧面;和/或,
所述储液壳包括对应所述刺破部设置的待刺部,所述吸液层设于所述待刺部的外侧面。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储液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液层包围于所述储液壳外。
5.根据权利要求2至4任一项所述的储液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液层为海绵层。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储液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刺破结构还包括基板,所述基板的一侧连接于所述储液腔的内侧面,另一侧设置有所述刺破部。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储液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液壳包括按压部和对应所述刺破部设置的待刺部,所述刺破部连接于所述按压部的内侧面;且,
所述待刺部与所述按压部相对设置,所述刺破部朝远离所述按压部、并朝靠近所述待刺部的方向延伸;或者,
所述待刺部与所述按压部相临设置,且在远离所述按压部的方向上,所述待刺部向内侧倾斜设置,所述刺破部朝远离所述按压部、并朝靠近所述待刺部的方向延伸。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储液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液壳包括按压部和分别设于所述按压部的相对两侧的待刺部和待压部,所述刺破部设于所述待压部的内侧面,所述刺破部朝远离所述待压部、并朝靠近所述待刺部的方向延伸。
9.根据权利要求1-4、6-8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储液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液件还包括限位结构,所述限位结构用于与所述可穿戴电刺激按摩仪的柔性穿戴本体上的放置槽配合,以限位安装于所述放置槽内;和/或,
所述储液壳的外表面形成有引流槽,用于供导电液流动;和/或,
所述刺破结构与所述储液壳一体设置。
10.一种可穿戴电刺激按摩仪,其特征在于,所述可穿戴电刺激按摩仪包括:
柔性穿戴本体,所述柔性穿戴本体具有近肤面和背肤面;
电极组件,所述电极组件安装于所述柔性穿戴本体,所述电极组件具有用于显露于所述柔性穿戴本体内侧面的电刺激按摩面,所述电极组件和/或所述柔性穿戴本体具有靠近或设于所述电刺激按摩面设置的放置槽;所述放置槽用于限位安装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储液件。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可穿戴电刺激按摩仪,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液件凸出于所述电刺激按摩面,以使所述储液件在所述柔性穿戴本体穿戴于人体时受到佩戴压力而变形;或者,
所述可穿戴电刺激按摩仪还包括安装于所述柔性穿戴本体的辅助移动结构,所述放置槽的槽壁上设有进出口,所述辅助移动结构包括通过所述进出口进出所述放置槽的活动部,所述活动部用于使所述储液壳与所述刺破部相对的一侧朝靠近所述刺破部的方向移动,以被所述刺破部刺破。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可穿戴电刺激按摩仪,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极组件包括具有所述电刺激按摩面的电极片,所述电极片安装于所述近肤面,所述可穿戴电刺激按摩仪还包括放置件,所述放置件安装于所述柔性穿戴本体,所述放置槽形成于所述放置件,所述电刺激按摩面上设有对应所述放置槽设置的安装口,以使所述放置槽显露于所述电刺激按摩面。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可穿戴电刺激按摩仪,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极片包括设于所述安装口周缘的折弯部,所述折弯部连接于所述放置槽的侧面,或者,所述折弯部连接于所述放置件的周侧面。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可穿戴电刺激按摩仪,其特征在于,所述可穿戴电刺激按摩仪还包括支撑件,所述支撑件安装于所述柔性穿戴本体,所述支撑件具有支撑槽,所述放置件安装在所述支撑槽内,所述支撑件具有朝向所述电极片的支撑面,所述电极片支撑于所述支撑面,所述折弯部连接于所述放置件与所述支撑槽之间。
15.根据权利要求10-14任一项所述的可穿戴电刺激按摩仪,其特征在于,所述放置槽设于所述电刺激按摩面,所述电刺激按摩面凸出所述近肤面。
16.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可穿戴电刺激按摩仪,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穿戴本体包括面层、底层和弹性填充层,所述面层与所述底层的周缘连接,所述近肤面设于所述面层,所述背肤面设于所述底层;所述弹性填充层至少部分填充于所述面层与所述底层之间;
所述电极片连接于所述面层和/或所述弹性填充层。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可穿戴电刺激按摩仪,其特征在于,所述可穿戴电刺激按摩仪还包括放置件,所述放置件安装于所述弹性填充层,所述放置槽形成于所述放置件,所述电刺激按摩面上设有对应所述放置槽设置的安装口,以使所述放置槽显露于所述电刺激按摩面。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可穿戴电刺激按摩仪,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填充层包括支撑层和设于所述面层与所述底层之间的内填充层,所述面层设有连接口,所述支撑层设于所述内填充层朝向所述近肤面的一侧,所述支撑层设于所述连接口,所述支撑层凸出于所述近肤面,所述放置件安装于所述支撑层,所述电极片支撑于所述支撑层,以使所述电刺激按摩面凸出所述近肤面;或者,
所述弹性填充层设于所述面层与所述底层之间,所述面层设有连接口,所述放置件连接于所述弹性填充层,所述放置件通过所述连接口凸出于所述近肤面,所述放置槽设于所述放置件凸出于所述近肤面的侧面,所述电极片支撑于所述放置件,以使所述电刺激按摩面凸出所述近肤面。
19.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可穿戴电刺激按摩仪,其特征在于,所述可穿戴电刺激按摩仪还包括加热组件,所述加热组件位于所述放置槽外;所述加热组件包括对应所述放置槽设置的局部加热部,以用于对所述放置槽内的储液件的导电液加热。
CN202221590490.1U 2022-06-23 2022-06-23 一种储液件及可穿戴电刺激按摩仪 Active CN21842065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590490.1U CN218420658U (zh) 2022-06-23 2022-06-23 一种储液件及可穿戴电刺激按摩仪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590490.1U CN218420658U (zh) 2022-06-23 2022-06-23 一种储液件及可穿戴电刺激按摩仪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420658U true CN218420658U (zh) 2023-02-03

Family

ID=8507794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590490.1U Active CN218420658U (zh) 2022-06-23 2022-06-23 一种储液件及可穿戴电刺激按摩仪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42065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8420658U (zh) 一种储液件及可穿戴电刺激按摩仪
CN211326679U (zh) 用于颈椎按摩仪的按摩组件
CN218420660U (zh) 一种储液件及可穿戴电刺激按摩装置
CN111035851B (zh) 应用于电刺激按摩仪的电极组件和颈椎电刺激按摩仪
CN218501138U (zh) 一种储液件及可穿戴电刺激按摩仪
CN218420659U (zh) 一种储液件及可穿戴电刺激按摩装置
CN215504321U (zh) 电子艾灸仪
CN115120869A (zh) 一种储液件及可穿戴电刺激按摩仪
CN115120870A (zh) 一种储液件及可穿戴电刺激按摩装置
CN211326661U (zh) 用于颈椎按摩仪的按摩组件和颈椎按摩仪
CN213554871U (zh) 电极组件、颈部按摩仪及可穿戴按摩设备
CN213554883U (zh) 凝胶电极组件、电极头及颈部按摩仪
CN218420657U (zh) 一种可穿戴电刺激按摩仪及储液件
CN219050121U (zh) 穿戴式按摩装置
CN219290445U (zh) 穿戴式按摩装置
CN220110263U (zh) 按摩模组和按摩装置
CN216877601U (zh) 一种按摩腰带
CN221061493U (zh) 一种带显示功能的柔电集成膜布
CN220967651U (zh) 颈部按摩仪
JP6529042B2 (ja) 電気治療器
CN218501139U (zh) 一种可穿戴按摩装置
CN215461422U (zh) 电极组件以及颈部按摩仪
CN216725521U (zh) 一种颈枕结构以及颈部按摩仪
CN219355064U (zh) 石墨烯美容膜片
CN210125111U (zh) 眼部按摩仪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