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420185U - 一种肠造口防漏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肠造口防漏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420185U
CN218420185U CN202221561595.4U CN202221561595U CN218420185U CN 218420185 U CN218420185 U CN 218420185U CN 202221561595 U CN202221561595 U CN 202221561595U CN 218420185 U CN218420185 U CN 21842018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ube
enterostomy
stoma
sacculus
leakage preven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561595.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侯冰宗
侯之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ifth Affiliated Hospital of Sun Yat Sen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Fifth Affiliated Hospital of Sun Yat Sen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ifth Affiliated Hospital of Sun Yat Sen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Fifth Affiliated Hospital of Sun Yat Sen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2221561595.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42018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42018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42018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Orthopedics, Nursing, And Contraception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肠造口防漏装置,肠造口防漏装置包括第一管体、第二管体、防护罩、球囊,所述第一管体的第一端用于连通造口残端;所述第二管体用于连通污物收集袋,所述第二管体与所述第一管体的第二端连通;所述防护罩套设在所述第一管体外;所述球囊套设在所述第一管体的第一端,通过向所述球囊充气,造口肠壁与所述防护罩接触以阻断肠内污物外漏。防护罩将造口肠残端与腹壁伤口分隔开来,肠造口依次通过第一管体和第二管体与污物收集袋连通。第一管体的第一端设置有球囊,向球囊内充气填充球囊,直至球囊与防护罩贴合,造口肠壁被固定在球囊与防护罩之间以阻断污物外漏,避免腹壁伤口被污染。

Description

一种肠造口防漏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临床护理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肠造口防漏装置。
背景技术
肠造口术是一种常见的外科手术,治疗如低位直肠癌、外伤、溃性结肠炎等肠道疾病时,需要在腹壁上人为开口手术,临时或永久代替原来的会阴部肛门完成排便功能。患者行肠造口术后,由于造口创面与排便通道同处于一个平面空间,粪便和肠液直接对本来无菌的造口皮肤切口持续污染,同时护理不当还会导致排泄物外漏。造口被肠液和排泄物污染后,引发造口周围局部感染,严重者还会出现慢性肉芽肿、造口疝、造口旁疝等并发症,进行二次手术治疗,对患者的心理健康和生活质量造成了严重影响。
针对肠造口术后围手术期的患者,临床上现行的治疗手段是通过涂抹防水胶保护伤口,但并未能有效地解决术后早期渗漏污染造口皮肤切口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中的至少之一,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肠造口防漏装置,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肠造口防漏装置包括第一管体、第二管体、防护罩、球囊,所述第一管体的第一端用于连通造口残端;所述第二管体用于连通污物收集袋,所述第二管体与所述第一管体的第二端连通;所述防护罩套设在所述第一管体外;所述球囊套设在所述第一管体的第一端,通过向所述球囊充气,造口肠壁与所述防护罩接触以阻断肠内污物外漏。
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中,所述肠造口防漏装置包括球囊充气装置,所述球囊充气装置通过充气管与所述球囊连通,所述球囊充气装置设置有止逆件,所述球囊充气装置开设有充气口。
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管体开设有定位凹槽,所述定位凹槽用于定位所述第一管体与造口残端缝合的位置。
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中,所述球囊与所述定位凹槽之间设置有阻液结构,所述阻液结构与所述防护罩贴合以阻止肠液外漏。
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中,所述阻液结构包括至少一个阻液带,所述阻液带沿所述阻液结构周向布置。
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中,所述阻液带包括多个凸起结构,各所述凸起结构周向间隔布置。
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管体与所述第二管体可拆卸地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中,所述防护罩包括调节件,所述调节件套设在所述第一管体外,所述调节件用于推动所述防护罩沿所述第一管体轴向移动。
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中,所述调节件与所述第一管体螺纹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管体与污物收集袋连接的端部设置有贴面板,所述贴面板用于粘贴污物收集袋。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防护罩将造口肠残端与腹壁伤口分隔开来,肠造口依次通过第一管体和第二管体与污物收集袋连通。第一管体的第一端设置有球囊,向球囊内充气填充球囊,直至球囊与防护罩贴合,造口肠壁被固定在球囊与防护罩之间以阻断污物外漏,避免腹壁伤口被污染。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
图1为肠造口防漏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提供的肠造口防漏装置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3为图1所提供的肠造口防漏装置中第一管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所提供的第一管体上阻液结构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100、第一管体;110、定位凹槽;120、阻液结构;121、阻液带;122、凸起结构;200、第二管体;210、贴面板;300、防护罩;301、第一壳体;302、第二壳体;303、过渡壳体;310、调节件;400、球囊;410、充气管;420、球囊充气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图1至图4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若出现术语“中心”、“中部”、“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是用于区分特征名称,而非具有特殊含义,此外,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肠造口术是一种常见的外科手术,指患者由于胃肠道的肿瘤、外伤等原因,暂时或者是永久性丧失了肛门的正常功能,需要通过手术切口引流排便而进行的手术。目前临床上手术后处理造口时,多数直接开放造口,将人工肛门袋粘贴在腹壁造口来收集肠液粪便等污物,这样会导致造口处反复被肠液粪便等污物持续污染,鸡儿造成造口处皮肤感染、红肿疼痛、反复破溃、经久不愈等诸多问题,严重者甚至会引发慢性肉芽肿、造口疝、造口旁疝等并发症,导致患者不得不进行二次手术治疗,对患者的心理健康和生活质量造成了严重影响。现有的一些肠造口连通装置多数专注在肠道粪便的排空、导流以及收集上,对于患者围手术期腹壁伤口的防漏防污染缺少关注。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肠造口防漏装置,肠造口防漏装置包括第一管体100、第二管体200、防护罩300、球囊400,第一管体100的第一端用于连通造口残端,第一管体100部分伸入造口;第二管体200用于连通污物收集袋,第二管体200与第一管体100的第二端连通;防护罩300套设在第一管体100外;球囊400套设在第一管体100的第一端,通过向球囊400充气,造口肠壁与防护罩300接触以阻断肠内污物外漏。防护罩300将造口肠残端与腹壁伤口分隔开来,肠造口依次通过第一管体100和第二管体200与污物收集袋连通。第一管体100的第一端设置有球囊400,向球囊400内充气填充球囊400,直至球囊400与防护罩300贴合,造口肠壁被固定在球囊400与防护罩300之间以阻断污物外漏,避免造口被污染。
进一步地,肠造口防漏装置包括球囊充气装置420,球囊充气装置420通过充气管410与球囊400连通,球囊充气装置420开设有充气口。结合附图,充气管410设置在第一管体100内部,经由充气管410,球囊充气装置420可以对球囊400进行填充以使得球囊400膨胀,球囊400膨胀至与防护罩300贴合,将造口肠残端肠壁压迫在球囊400与防护罩300之间,阻隔肠内的粪便和液体通过。可以理解的是,在其它实施例中,球囊400也可以注入液体实现膨胀。
在一些实施例中,球囊充气装置420设置有止逆件。具体地,本实施例中,止逆件设置为止逆阀门,在球囊400充气过程中,通过控制止逆阀门的开闭,可以对球囊400的膨胀程度进行反复调节,以控制球囊400与防护罩300挤压造口肠残端肠壁的程度,避免压力过大导致造口肠残端缺血。
进一步地,第一管体100开设有定位凹槽110,定位凹槽110用于定位第一管体100与造口残端的缝合位置,即,第一管体100与造口残端在定位凹槽110处缝合固定。结合附图,定位凹槽110沿第一管体100周向布置,定位凹槽110用于荷包绑扎造口肠残端,将造口肠残端隐藏在肠造口防漏装置内,密封肠残端并防止位移,进一步阻隔肠内污物外漏。
进一步地,防护罩300包括靠近腹壁切口的第一壳体301和远离腹壁切口的第二壳体302,结合附图,第一壳体301的孔径大于第二壳体302的孔径。第一壳体301与第二壳体302之间通过过渡壳体303连接,本实施例中,过渡壳体303的截面设置为倾斜平面,倾斜角度为45°。可以理解,过渡壳体303的截面还可以设置为圆弧过渡。
进一步地,球囊400与定位凹槽110之间设置有阻液结构120,阻液结构120与防护罩300贴合以组织肠液外漏。结合附图,本实施例中,阻液结构120与过渡壳体303对应设置为45°倾斜,防护罩300向靠近腹壁切口的方向移动以使阻液结构120与过渡壳体303贴合,造口肠残端肠壁被压迫在阻液结构120与过渡壳体303之间以阻断粪便肠液等污物外漏,防止腹壁伤口被污染。
进一步地,阻液结构120包括至少一个阻液带121,阻液带121沿阻液结构120周向布置。具体地,阻液带121相对于阻液结构120凸起设置,即,阻液结构120与过渡壳体303抵接以阻断肠内污物外漏。本实施例中,阻液带121设置有三个,三个阻液带121沿第一管体100轴向间隔布置。
进一步地,阻液带121包括多个凸起结构122,各凸起结构122周向间隔布置。结合附图,每条阻液带121内的凸起结构122周向间隔布置,各相邻阻液带121之间的凸起结构122交错布置,以延长肠液渗透的路径,避免肠液大量泄漏。可以理解,凸起结构122间隔布置留出孔隙,以确保维持造口肠残端的血液循环,避免残端缺血。
进一步地,第一管体100与第二管体200可拆卸地连接。可以理解,第一管体100与第二管体200之间采用可拆卸的连接方式,以便于肠造口防漏装置的拆卸组装及后期更换。本实施例中,第一管体100与第二管体200螺纹连接,具体地,第一管体100的第二端设置有外螺纹,第二管体200设置有内螺纹。
进一步地,防护罩300包括调节件310,防护罩300与调节件310抵接,移动调节件310,防护罩300沿第一管体100轴向移动。可以理解,通过调节件310推动防护罩300向靠近腹壁伤口的方向移动,直至阻液带121与防护罩300抵接,停止移动调节件310以固定防护罩300,防止防护罩300轴向移动造成污物外漏污染。
在一些实施例中,调节件310套设在第一管体100外,调节件310与第一管体100螺纹连接。具体地,第一管体100设置有外螺纹,调节件310设置有内螺纹,旋转调节件310以推动防护罩300沿第一管体100轴向移动直至防护罩300与阻液带121抵接。
进一步地,第二管体200与污物收集袋连接的端部设置有贴面板210,贴面板210用于粘贴污物收集袋,便于污物收集袋的更换。
下面以一个具体的实施例详细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应注意的是,下述描述仅是示例性说明,而不是对实用新型的具体限制。
肠造口防漏装置主要应用于肠造口术后围手术期腹壁造口创面未愈合的患者。使用时,首先对造口肠残端行荷包缝合,再将第一管体100的第一端部分伸入造口肠残端,使造口肠残端与定位凹槽110平齐,并结扎荷包缝合线以将造口肠残端紧密固定在定位凹槽110处。将防护罩300套设在第一管体100外,旋转调节件310以推进防护罩300沿第一管体100轴向移动,直至防护罩300与阻液结构120紧密贴合。通过球囊充气装置420向球囊400内充气使其膨胀,将造口肠残端肠壁压迫于球囊400与防护罩300之间,预防污物外漏。最后组装第一管体100与第二管体200以使第一管体100与第二管体200连通,将污物收集袋粘贴连接在贴面板210处,与患者肠造口连通,即可供患者进行正常排泄。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肠造口防漏装置可以有效地将腹壁伤口与用于排便的造口肠残端分隔开来,避免污物外漏污染腹壁伤口造成感染,为创口愈合康复提供保障。肠造口防漏装置通过球囊400、阻液结构120、定位凹槽110三处结构阻挡粪便肠液等污物外漏。同时,通过控制球囊400的大小以及通过调节件310调节防护罩300的位置,可以调整造口肠残端所受到的压力,确保造口肠残端的血液循环,预防肠残端坏死,保证供血。防护罩300与第一管体100可分离地连接,便于医护人员拆卸防护罩300进行定期清理以及创口观察。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若出现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所述技术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种变化。
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专利名称若出现“、”,表示“和”的关系,而不是“或”的关系。例如专利名称为“一种A、B”,说明本实用新型所要求保护的内容为:主题名称为A的技术方案和主题名称为B的技术方案。

Claims (10)

1.一种肠造口防漏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管体(100),所述第一管体(100)的第一端用于连通造口残端;
第二管体(200),所述第二管体(200)用于连通污物收集袋,所述第二管体(200)与所述第一管体(100)的第二端连通;
防护罩(300),所述防护罩(300)套设在所述第一管体(100)外;
球囊(400),所述球囊(400)套设在所述第一管体(100)的第一端,通过向所述球囊(400)充气,造口肠壁与所述防护罩(300)接触以阻断肠内污物外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肠造口防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肠造口防漏装置包括球囊充气装置(420),所述球囊充气装置(420)通过充气管(410)与所述球囊(400)连通,所述球囊充气装置(420)设置有止逆件,所述球囊充气装置(420)开设有充气口。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肠造口防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管体(100)开设有定位凹槽(110),所述定位凹槽(110)用于定位所述第一管体(100)与造口残端缝合的位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肠造口防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球囊(400)与所述定位凹槽(110)之间设置有阻液结构(120),所述阻液结构(120)与所述防护罩(300)贴合以阻止肠液外漏。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肠造口防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阻液结构(120)包括至少一个阻液带(121),所述阻液带(121)沿所述阻液结构(120)周向布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肠造口防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阻液带(121)包括多个凸起结构(122),各所述凸起结构(122)周向间隔布置。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肠造口防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管体(100)与所述第二管体(200)可拆卸地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肠造口防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罩(300)包括调节件(310),所述调节件(310)套设在所述第一管体(100)外,所述调节件(310)用于推动所述防护罩(300)沿所述第一管体(100)轴向移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肠造口防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件(310)与所述第一管体(100)螺纹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肠造口防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管体(200)与污物收集袋连接的端部设置有贴面板(210),所述贴面板(210)用于粘贴污物收集袋。
CN202221561595.4U 2022-06-21 2022-06-21 一种肠造口防漏装置 Active CN21842018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561595.4U CN218420185U (zh) 2022-06-21 2022-06-21 一种肠造口防漏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561595.4U CN218420185U (zh) 2022-06-21 2022-06-21 一种肠造口防漏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420185U true CN218420185U (zh) 2023-02-03

Family

ID=8507749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561595.4U Active CN218420185U (zh) 2022-06-21 2022-06-21 一种肠造口防漏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42018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987160B2 (en) Ostomy port
US8998862B2 (en) Ostomy containment device
US3828782A (en) Temporary colostomy tube
ES2680894T3 (es) Sello para un aparato rectal o de ostomía
US20200038228A1 (en) Connection devices for ostomy procedures
WO2020010766A1 (zh) 造口排泄物收集装置
CN110522485B (zh) 一种可降解的肠道完全转流支架
EP2568934A2 (en) Ostomy port
US20210369492A1 (en) Devices for use with surgically created orifices
US11311404B2 (en) Stomal diverter device
KR101482496B1 (ko) 개폐 장치를 구비하는 인공 항문 괄약근
EP2600809B1 (en) Stoma coat
EP1779823B1 (en) Transcecal ileostomy set
US11666696B2 (en) Enterostomy drainage methods and devices
CN218420185U (zh) 一种肠造口防漏装置
US20020173771A1 (en) Lesion restoration catheter for the colon and method for using same
CN110559120B (zh) 一种结肠造口术后用收集装置
CN217745325U (zh) 调控性回肠末端造口管
CN219307105U (zh) 一种保证造口通畅的造口袋
CN215779042U (zh) 一种引流液与造口渗液分离式的造口袋
CN219558225U (zh) 一种直肠癌术后粪便转流装置用密封结构
CN212679382U (zh) 可控的肠造口连通装置
CN216318315U (zh) 一种小肠造口
CN215916161U (zh) 一种肛门导入型结直肠吻合口保护装置
CN219070883U (zh) 肠造口伞形保护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