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419076U - 座椅靠背及办公椅 - Google Patents

座椅靠背及办公椅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419076U
CN218419076U CN202222329474.3U CN202222329474U CN218419076U CN 218419076 U CN218419076 U CN 218419076U CN 202222329474 U CN202222329474 U CN 202222329474U CN 218419076 U CN218419076 U CN 21841907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ain body
elastic mechanism
supporting
seat back
suppor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329474.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育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Haojiayuan Office Furnitur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Haojiayuan Office Furnitur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Haojiayuan Office Furniture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Haojiayuan Office Furnitur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329474.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41907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41907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41907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hairs Characterized By Structur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座椅靠背及办公椅,其包括:主体、第一支撑件和第二支撑件;第一支撑件活动连接于主体,主体设置有第一弹力机构,第一弹力机构与第一支撑件连接并能够在其受压运动时对其施加反向的复位力;第二支撑件活动连接于主体,主体设置有第二弹力机构,第二弹力机构与第二支撑件连接并能够在其受压运动时对其施加反向的复位力;第一支撑件和第二支撑件分别连接于主体的相异的侧部。第一弹力机构和第二弹力机构则能够持续地为第一支撑件和第二支撑件提供弹力支撑,从而确保第一支撑件和第二支撑件运动调整且适应乘坐者的形状后仍然能够有效地对乘坐者进行承托,并有效地达到适应不同的乘坐者并进行支撑的效果。

Description

座椅靠背及办公椅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椅具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座椅靠背及办公椅。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在办公椅等常见椅子用品中,常能够见到背靠这一对背部进行支撑的部件。现有的背靠,通常由单一的靠垫制成,并根据人体工程学形成相应地曲面形状。然而,不同的乘坐者拥有相异的体型,因此目前的座椅背靠难以对不同的人提供舒适的倚靠体验。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座椅靠背,能够适应不同的使用者。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具有上述座椅靠背的办公椅。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实施例的座椅靠背,包括:主体、第一支撑件和第二支撑件;第一支撑件活动连接于所述主体,所述主体设置有第一弹力机构,所述第一弹力机构与所述第一支撑件连接并能够在其受压运动时对其施加反向的复位力;第二支撑件活动连接于所述主体,所述主体设置有第二弹力机构,所述第二弹力机构与所述第二支撑件连接并能够在其受压运动时对其施加反向的复位力;所述第一支撑件和所述第二支撑件分别连接于所述主体的相异的侧部。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座椅靠背,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第一支撑件和第二支撑件能够配合主体对乘坐者的后背、头部和/或腰部等身后部位进行支撑。并且第一支撑件和第二支撑件在受到乘坐者所给予的压力后,将会进行适应性的活动,从而适配不同的乘坐者,并为各个乘坐者带来舒适的倚靠体验。而第一弹力机构和第二弹力机构则能够持续地为第一支撑件和第二支撑件提供弹力支撑,从而使得第一支撑件和第二支撑件能够顺利且稳定地从乘坐者的身后对使用者进行支撑,进而确保第一支撑件和第二支撑件运动调整且适应乘坐者的形状后仍然能够有效地对乘坐者进行承托,并有效地达到适应不同的乘坐者并进行支撑的效果。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主体包括盖体和壳体,所述第一弹力机构和/或所述第二弹力机构连接于所述壳体内;所述盖体可拆卸地与所述壳体连接并配合所述壳体封闭所述第一弹力机构和/或所述第二弹力机构与所述壳体连接的部分。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壳体和所述盖体的其中之一设置有卡块,另一设置有卡槽,所述卡块卡接于所述卡槽内。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壳体和所述盖体的其中之一设置有连接部,另一设置有连接孔,所述连接孔内连接有螺钉,所述螺钉与所述连接部螺纹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弹力机构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撑件的安装部,所述安装部的中部具有弹性,所述安装部远离所述第一支撑件的端部则设置有安装孔,所述主体内设置有穿插于所述安装孔内的安装钉或者柱销。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二弹力机构包括弹簧,所述主体连接有连接件,所述第二支撑件连接有滑动部,所述滑动部和所述连接件的其中之一滑动套接于另一的外周,所述弹簧设置于所述滑动部和所述连接件之间。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主体连接有滑套,所述连接件滑动穿插于所述滑套内,所述连接件与所述滑套沿第一方向相对滑动,所述连接件与所述第二支撑件沿第二方向相对滑动,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相互交错。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滑套和所述连接件的其中之一连接有定位销,另一设置有滑槽,所述滑槽的内壁设置有多个沿所述滑槽长度方向分布的定位凸起,所述定位销安装于所述滑槽内并能够卡接于多个所述定位凸起的其中之一。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还包括腰靠垫,所述腰靠垫上设置有转轴部,所述转轴部安装于所述主体内;所述转轴部的外周套设有扭簧,所述扭簧与所述主体及所述腰靠垫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实施例的办公椅,包括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第一方面实施例的座椅靠背。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办公椅,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第一支撑件和第二支撑件能够配合主体对乘坐者的后背、头部和/或腰部等身后部位进行支撑。并且第一支撑件和第二支撑件在受到乘坐者所给予的压力后,将会进行适应性的活动,从而适配不同的乘坐者,并为各个乘坐者带来舒适的体验。而第一弹力机构和第二弹力机构则能够持续地为第一支撑件和第二支撑件提供弹力支撑,从而使得第一支撑件和第二支撑件能够顺利且稳定地从乘坐者的身后对使用者进行支撑,进而确保第一支撑件和第二支撑件运动调整且适应乘坐者的形状后仍然能够有效地对乘坐者进行承托,并有效地达到适应不同的乘坐者并进行支撑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座椅靠背的示意图;
图2为图1示出的座椅靠背的主体的分解示意图;
图3为图1示出的座椅靠背的第一支撑件的示意图;
图4为图1示出的座椅靠背的第二支撑件的连接示意图;
图5为图1示出的座椅靠背的腰靠垫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主体100;盖体110;卡槽113;连接部115;螺钉117;壳体120;卡块123;扭簧125;连接孔127;安装钉129;第一支撑件200;安装孔210;安装部220;第一弹力机构250;第二支撑件300;滑动部310;弹簧320;连接件330;滑槽335;定位销340;滑套350;第二弹力机构370;腰靠垫400;转轴部450;坐垫连接架50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涉及到方位描述,例如上、下、前、后、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若干的含义是一个或者多个,多个的含义是两个以上,大于、小于、超过等理解为不包括本数,以上、以下、以内等理解为包括本数。如果有描述到第一、第二只是用于区分技术特征为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先后关系。
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设置、安装、连接等词语应做广义理解,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结合技术方案的具体内容合理确定上述词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参照图1,一种座椅靠背,包括:主体100、第一支撑件200和第二支撑件300;第一支撑件200活动连接于主体100,主体100设置有第一弹力机构250,第一弹力机构250与第一支撑件200连接并能够在其受压运动时对其施加反向的复位力;第二支撑件300活动连接于主体100,主体100设置有第二弹力机构370,第二弹力机构370与第二支撑件300连接并能够在其受压运动时对其施加反向的复位力;第一支撑件200和第二支撑件300分别连接于主体100的相异的侧部。第一支撑件200和第二支撑件300能够配合主体100对乘坐者的后背、头部和/或腰部等身后部位进行支撑。并且第一支撑件200和第二支撑件300在受到乘坐者所给予的压力后,将会进行适应性的活动,从而适配不同的乘坐者,并为各个乘坐者带来舒适的体验。而第一弹力机构250和第二弹力机构370则能够持续地为第一支撑件200和第二支撑件300提供弹力支撑,从而使得第一支撑件200和第二支撑件300能够顺利且稳定地从乘坐者的身后对使用者进行支撑,进而确保第一支撑件200和第二支撑件300运动调整且适应乘坐者的形状后仍然能够有效地对乘坐者进行承托,并有效地达到适应不同的乘坐者并进行支撑的效果。
在某些实施例中,参照图2,主体100包括盖体110和壳体120,第一弹力机构250和/或第二弹力机构370连接于壳体120内;盖体110可拆卸地与壳体120连接并配合壳体120封闭第一弹力机构250和/或第二弹力机构370与壳体120连接的部分。壳体120可以为第一弹力机构250和/或第二弹力机构370提供安装位点,从而确保其可以顺利地实现与主体100的连接。而盖体110则可以对第一弹力机构250和/或第二弹力机构370进行封闭和保护,从而避免其受到外界的干扰,进而确保其可以稳定、顺利地进行工作。盖体110和壳体120之间的可拆卸连接则可以为第一弹力机构250和/或第二弹力机构370的维护和更换提供便利。
具体地,第一弹力机构250和第二弹力机构370均安装于壳体120内。当然,也可以是仅第一弹力机构250或者仅第二弹力机构370安装于壳体120内,具体的实施方式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做相应的调整,在此不做限制。
在某些实施例中,参照图2,壳体120和盖体110的其中之一设置有卡块123,另一设置有卡槽113,卡块123卡接于卡槽113内。卡块123和卡槽113之间的卡接配合可以使得壳体120和盖体110能够顺利地进行相互连接,并且还可以进行拆卸重装,从而便于对二者之间的第一弹力机构250和/或第二弹力机构370
具体地,卡块123分布于壳体120的边缘,卡槽113开设于盖体110上,卡块123和卡槽113从壳体120和盖体110的边缘对二者进行相互卡接。当然,也可以是卡块123连接于盖体110的内壁,卡槽113开设于壳体120,具体的实施方式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做相应的调整,在此不做限制。
在某些实施例中,参照图2,壳体120和盖体110的其中之一设置有连接部115,另一设置有连接孔127,连接孔127内连接有螺钉117,螺钉117与连接部115螺纹连接。螺钉117穿过连接孔127并与连接部115进行螺纹连接,因此连接部115和连接孔127可以通过螺钉117进行直接、稳固地相对连接和固定,并且对卡块123和卡槽113的连接进行进一步地锁定,因此可以有效地避免壳体120和盖体110在壳体120内部部件的顶推作用下发生自动分离的问题,进而提升主体100的稳定性。
具体地,连接部115设置于盖体110,连接孔127开设于壳体120的侧壁。连接部115伸入于壳体120内并与连接孔127对齐,螺钉117从壳体120的外部穿过连接孔127并与连接部115螺纹连接。
可以预想的是,螺钉117既可以直接与连接部115螺纹连接,也可以配合螺母对连接部115和壳体120的侧壁进行夹紧固定。具体的实施方式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做相应的调整,在此不做限制。
在某些实施例中,参照图3,第一弹力机构250包括设置于第一支撑件200的安装部220,安装部220的中部具有弹性,安装部220远离第一支撑件200的端部则设置有安装孔210,主体100内设置有穿插于安装孔210内的安装钉129或者柱销。第一支撑件200通过安装孔210与主体100进行连接,并能够通过安装部220中部的弹性运动实现相对于主体100的活动效果。而安装部220的弹性则能够为第一支撑件200提供趋向于复位的弹力,从而对乘坐者的背部进行支撑,进而确保乘坐者能够得到有效的承托。
具体地,第一支撑件200为两个且对称连接于主体100的左右两侧,并用于对乘坐者背部的两侧进行承托。安装部220由具有弹性的塑料制成。
可以预想的是,第一弹力机构250也可以由其他部件组成,比如气囊(图中未绘示),气囊内部填充可压缩的气体,通过气体被压缩时的复原趋势达到弹力支撑的效果。具体的实施方式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做相应的调整,在此不做限制。
在某些实施例中,参照图4,第二弹力机构370包括弹簧320,主体100连接有连接件330,第二支撑件300连接有滑动部310,滑动部310和连接件330的其中之一滑动套接于另一的外周,弹簧320设置于滑动部310和连接件330之间。第二支撑件300可以对乘坐者的头部进行承托,第二支撑件300承受压力之后,将会带动滑动部310相对于连接件330滑动,并推弹簧320进行推压。滑动部310和连接件330之间的相对滑动将会为第二支撑件300带来其位置的调节效果,而弹簧320则能够持续对其施加复位弹力,从而使得第二支撑件300能够有效地对乘坐者进行支撑,并防止乘坐者受支撑不足,以及达到保护乘坐者椎骨的效果。
具体地,第二支撑件300为连接于主体100顶部的颈部靠垫。
进一步地,滑动部310内设置有定位柱,定位柱插接于连接件330内,弹簧320套于定位柱的外周。
在某些实施例中,参照图4,主体100连接有滑套350,连接件330滑动穿插于滑套350内,连接件330与滑套350沿第一方向相对滑动,连接件330与第二支撑件300沿第二方向相对滑动,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相互交错。滑套350和连接件330之间的相对滑动使得第二支撑件300可以相对于主体100进行位置调节,并且,由于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的相互交错,因此第二支撑件300相对于主体100可以进行多方向的位置调节,从而可以更加顺利地将第二支撑件300移动至目标位置并对乘坐者进行支撑和承托。
具体地,连接件330沿上下方向滑动安装于滑套350内,第二支撑件300和连接件330之间能够沿前后方向进行滑动。
进一步地,主体100有盖体110和壳体120构成,壳体120的背部连接有坐垫连接架500,滑套350连接于坐垫连接架500的顶部。
在某些实施例中,参照图4,滑套350和连接件330的其中之一连接有定位销340,另一设置有滑槽335,滑槽335的内壁设置有多个沿滑槽335长度方向分布的定位凸起,定位销340安装于滑槽335内并能够卡接于多个定位凸起的其中之一。滑套350和连接件330相对滑动时,将会带动定位销340和滑槽335挤压定位凸起,以使得二者能够进行相对运动。当滑套350和连接件330被乘坐者停止其带动后,滑槽335内的定位凸起将会对定位销340进行卡接,从而使得连接件330和滑套350之间得到自动地定位和固定,进而确保第二支撑件300能够稳定地对乘坐者进行支撑。
具体地,定位销340固定于滑套350内,滑槽335开设于连接件330。当然,也可以是滑槽335开设于滑套350内,定位销340固定于连接件330上,具体的实施方式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做相应的调整,在此不做限制。
在某些实施例中,参照图5,还包括腰靠垫400,腰靠垫400上设置有转轴部450,转轴部450安装于主体100内;转轴部450的外周套设有扭簧125,扭簧125与主体100及腰靠垫400连接。腰靠垫400不仅可以对乘坐者的腰部进行支撑,并且还可以相对于主体100进行转动,从而达到调节支撑位置的效果。而扭簧125则可以持续为腰靠垫400提供支撑力,从而确保腰靠垫400在转动后仍然能够对乘坐者提供充足的支撑力,进而达到适应不同乘坐者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提供一种办公椅的实施例,包括以上的座椅靠背。第一支撑件200和第二支撑件300能够配合主体100对乘坐者的后背、头部和/或腰部等身后部位进行支撑。并且第一支撑件200和第二支撑件300在受到乘坐者所给予的压力后,将会进行适应性的活动,从而适配不同的乘坐者,并为各个乘坐者带来舒适的体验。而第一弹力机构250和第二弹力机构370则能够持续地为第一支撑件200和第二支撑件300提供弹力支撑,从而使得第一支撑件200和第二支撑件300能够顺利且稳定地从乘坐者的身后对使用者进行支撑,进而确保第一支撑件200和第二支撑件300运动调整且适应乘坐者的形状后仍然能够有效地对乘坐者进行承托,并有效地达到适应不同的乘坐者并进行支撑的效果。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在所述技术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种变化。

Claims (10)

1.一种座椅靠背,其特征在于,包括:
主体(100);
第一支撑件(200),活动连接于所述主体(100),所述主体(100)设置有第一弹力机构(250),所述第一弹力机构(250)与所述第一支撑件(200)连接并能够在其受压运动时对其施加反向的复位力;
第二支撑件(300),活动连接于所述主体(100),所述主体(100)设置有第二弹力机构(370),所述第二弹力机构(370)与所述第二支撑件(300)连接并能够在其受压运动时对其施加反向的复位力;所述第一支撑件(200)和所述第二支撑件(300)分别连接于所述主体(100)的相异的侧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座椅靠背,其特征在于:
所述主体(100)包括盖体(110)和壳体(120),所述第一弹力机构(250)和/或所述第二弹力机构(370)连接于所述壳体(120)内;
所述盖体(110)可拆卸地与所述壳体(120)连接并配合所述壳体(120)封闭所述第一弹力机构(250)和/或所述第二弹力机构(370)与所述壳体(120)连接的部分。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座椅靠背,其特征在于:
所述壳体(120)和所述盖体(110)的其中之一设置有卡块(123),另一设置有卡槽(113),所述卡块(123)卡接于所述卡槽(113)内。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座椅靠背,其特征在于:
所述壳体(120)和所述盖体(110)的其中之一设置有连接部(115),另一设置有连接孔(127),所述连接孔(127)内连接有螺钉(117),所述螺钉(117)与所述连接部(115)螺纹连接。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座椅靠背,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弹力机构(250)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撑件(200)的安装部(220),所述安装部(220)的中部具有弹性,所述安装部(220)远离所述第一支撑件(200)的端部则设置有安装孔(210),所述主体(100)内设置有穿插于所述安装孔(210)内的安装钉(129)或者柱销。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座椅靠背,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弹力机构(370)包括弹簧(320),所述主体(100)连接有连接件(330),所述第二支撑件(300)连接有滑动部(310),所述滑动部(310)和所述连接件(330)的其中之一滑动套接于另一的外周,所述弹簧(320)设置于所述滑动部(310)和所述连接件(330)之间。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座椅靠背,其特征在于:
所述主体(100)连接有滑套(350),所述连接件(330)滑动穿插于所述滑套(350)内,所述连接件(330)与所述滑套(350)沿第一方向相对滑动,所述连接件(330)与所述第二支撑件(300)沿第二方向相对滑动,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相互交错。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座椅靠背,其特征在于:
所述滑套(350)和所述连接件(330)的其中之一连接有定位销(340),另一设置有滑槽(335),所述滑槽(335)的内壁设置有多个沿所述滑槽(335)长度方向分布的定位凸起,所述定位销(340)安装于所述滑槽(335)内并能够卡接于多个所述定位凸起的其中之一。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座椅靠背,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腰靠垫(400),所述腰靠垫(400)上设置有转轴部(450),所述转轴部(450)安装于所述主体(100)内;所述转轴部(450)的外周套设有扭簧(125),所述扭簧(125)与所述主体(100)及所述腰靠垫(400)连接。
10.一种办公椅,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座椅靠背。
CN202222329474.3U 2022-08-31 2022-08-31 座椅靠背及办公椅 Active CN21841907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329474.3U CN218419076U (zh) 2022-08-31 2022-08-31 座椅靠背及办公椅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329474.3U CN218419076U (zh) 2022-08-31 2022-08-31 座椅靠背及办公椅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419076U true CN218419076U (zh) 2023-02-03

Family

ID=8510201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329474.3U Active CN218419076U (zh) 2022-08-31 2022-08-31 座椅靠背及办公椅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41907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A1042336A (en) Seat backrest having an adjustable lumbar support
US5649739A (en) Backrest for a seat arrangement
US5975632A (en) Chair having a backrest with an adjustable contour
US5704689A (en) Chair having separable back
US20030189367A1 (en) Bucket seat with inclination-profile adjusting mechanism
JP2003521956A (ja) 椅子機構
JPH0822250B2 (ja) 椅 子
KR101608737B1 (ko) 요추지지장치 및 이를 구비하는 의자의 등받이유닛
KR101839782B1 (ko) 의자 등받이의 요추받이 틸팅장치
CN218419076U (zh) 座椅靠背及办公椅
NO20101537A1 (no) Nakkestotte
KR101873721B1 (ko) 의자
CN214631136U (zh) 可调节座椅腰靠
CN109106121B (zh) 一种坐具
EP0819571B1 (en) A headrest for motor vehicle seats
KR101733981B1 (ko) 위치 조절이 가능한 헤드레스트가 구비된 의자
KR200191797Y1 (ko) 등받이의 위치조절이 가능한 의자
CN201264546Y (zh) 带四向调节功能以及旋转功能的座椅头枕调节机构
KR200436742Y1 (ko) 의자
CN219594124U (zh) 一种腰垫支撑机构以及座椅
KR101447650B1 (ko) 의자 좌판에 슬라이딩 장치가 구비된 의자
CN218683114U (zh) 坐板坐背联动坐具
KR200443595Y1 (ko) 각도조절 허리받침대가 구비된 의자
CN220423536U (zh) 一种可调节椅背结构
CN220157917U (zh) 一种座椅腰部支撑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