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418800U - 加热器及吹风机 - Google Patents

加热器及吹风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418800U
CN218418800U CN202222153972.7U CN202222153972U CN218418800U CN 218418800 U CN218418800 U CN 218418800U CN 202222153972 U CN202222153972 U CN 202222153972U CN 218418800 U CN218418800 U CN 21841880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ing
heater
air outlet
air
heating wi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153972.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喜
熊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reame Innovation Technology Suzhou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Dreame Innovation Technology Suzhou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reame Innovation Technology Suzhou Co Ltd filed Critical Dreame Innovation Technology Suzhou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153972.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41880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41880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41880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leaning And Drying Hair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加热器及吹风机,包括:加热器壳体,包括具有第一进风口和第一出风口的收容腔;加热件,设置在所述收容腔内,且位于所述第一进风口和所述第一出风口之间;其中,在流体的流通方向上,所述收容腔上游端的截面尺寸大于所述收容腔下游端的截面尺寸。本实用新型采用上述结构,使得流体流动过程中能够汇聚,流体更易受到加热件加热的同时,提高了流体的流出速度,进而使得整个加热器的吹风效率获得有效提高。

Description

加热器及吹风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吹风机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加热器及吹风机。
背景技术
吹风机是一种用于快速使头发风干的个人护理小家电。吹风机通常包括风扇和与风扇对接的加热器,工作时,风扇将气流吹向加热器,加热器的加热丝通电加热,加热丝能够对流经其的气流进行加热,从而使头发更快被吹干,有效缩短了头发干燥时间,便利了人们的生活。
目前针对吹风机的加热功效仅依赖于加热丝的加热能力,由于加热丝的加热效果有限,因此很难充分实现高效的加热吹干效果。
因此,有必要对现有技术予以改良以克服现有技术中的所述缺陷。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加热器及吹风机,以提高加热和吹风效率。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加热器,包括:加热器壳体,包括具有第一进风口和第一出风口的收容腔;加热件,设置在所述收容腔内,且位于所述第一进风口和所述第一出风口之间;其中,在流体的流通方向上,所述收容腔上游端的截面尺寸大于所述收容腔下游端的截面尺寸。
进一步地,所述加热件包括:支撑架;加热丝,绕设在所述支撑架的外围,并在所述收容腔的内部形成环状的加热区域,所述收容腔上游端的所述加热区域的截面尺寸大于所述收容腔下游端的所述加热区域的截面尺寸。
进一步地,所述加热丝包括第一加热丝和第二加热丝,并在所述流通方向上形成与所述第一加热丝对应的第一加热区域和与所述第二加热丝对应的第二加热区域,所述第二加热区域的加热能力大于所述第一加热区域的加热能力。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加热丝的加热功率低于所述第二加热丝的加热功率;和/或,所述第一加热丝在所述支撑架上的缠绕密度低于所述第二加热丝在所述支撑架上的缠绕密度。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架包括多个相交设置的支撑板,所述加热丝绕设在多个所述支撑板的缘部,多个所述支撑板将所述收容腔分隔成多个供气流流通和收容元器件的第一气流通道。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板具有朝向所述收容腔内壁的第一缘部,所述第一缘部沿着所述支撑板的延伸方向设有固定槽,所述加热丝与所述固定槽嵌设配合,所述支撑板上开设有连通多个所述第一气流通道的连通区域。
进一步地,所述收容腔的下游设置有阻挡所述加热件的阻挡部,所述加热件下游端的结构与所述阻挡部的结构一致;所述阻挡部上设有与外部连通的多个出风部,所述第一出风口形成于所述出风部上。
进一步地,每个所述出风部上的所述第一出风口在出风方向上的延伸线均向着所述加热器的轴向中心线汇聚;或者,所述第一出风口为由多个所述出风部配合形成、且环绕所述轴向中心线设置的环形出风口。
进一步地,所述加热器包括围设在多个所述出风部外的进风件,所述进风件和所述出风部之间形成有第二气流通道,所述进风件周侧设有与所述第二气流通道相通的第二进风口,所述第二气流通道靠近所述第一出风口的一端形成有第二出风口。
进一步地,所述加热器壳体的外壁设置有至少一层隔热层。
此外,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吹风机,包括前述所述的加热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中流体由第一进风口进入收容腔,并沿着收容腔自第一出风口流出,由于收容腔上游端的截面尺寸大于下游端的截面尺寸,使得流体在经加热件加热过程中,由较宽的区域进入到更窄的区域,实现了流体的汇聚,使流体更易受到加热件加热的同时,提高了流体的流出速度,进而使得整个加热器的吹风效率获得有效提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加热器未设进风件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加热器的剖面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加热器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加热器壳体的剖面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中加热器壳体的侧视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中支撑架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吹风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100、加热器壳体;110、收容腔;111、第一进风口;112、第一出风口;113、第一气流通道;120、阻挡部;130、出风部;200、加热件;210、支撑架;211、支撑板;212、第一缘部;213、固定槽;214、连通区域;215、第二缘部;216、第三缘部;217、插槽;220、熔断器;300、进风件;310、第二进风口;400、轴向中心线;500、第二气流通道;510、第二出风口;600、主壳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下文中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
在本实用新型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上、下、顶、底”通常是针对附图所示的方向而言的,或者是针对部件本身在竖直、垂直或重力方向上而言的;同样地,为便于理解和描述,“内、外”是指相对于各部件本身的轮廓的内、外,但上述方位词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相连”“连接”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还可以是可活动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请参阅图1和图2所示,对应于本实用新型一种较佳实施例的加热器,应用于吹风机上。加热器包括加热器壳体100和加热件200,加热器壳体100内形成有收容腔110,收容腔110包括第一进风口111和第一出风口112,加热件200设置在收容腔110内,且位于第一进风口111和第一出风口112之间。气流可自第一进风口111进入收容腔110中,并经加热件200加热后自第一出风口112流出,从而对发丝进行吹干。
进一步地,加热器壳体100的外壁设置有至少一层隔热层(图未示),在本实施例中优选为两层,以对加热器外部进行隔热。收容腔110整体呈锥形,第一进风口111和第一出风口112分别开设在收容腔110在其轴向中心线400的两端。优选地,在本实施例中,收容腔110的截面为圆形,以避免产生死角和确保流体均匀流经加热件200。在流体的流通方向上,收容腔110的截面尺寸逐渐减小,使得收容腔110上游端的截面尺寸大于收容腔110下游端的截面尺寸,流体在经加热件200加热过程中由较宽的区域进入到更窄的区域,实现了流体的汇聚,使流体更易受到加热件200加热的同时,提高了流体的流出速度,进而使得整个加热器的吹风效率获得有效提高。
进一步地,结合图4和图5所示,加热件200可自第一进风口111装入收容腔110中,收容腔110的下游设置有阻挡加热件200的阻挡部120,加热件200下游端的结构与阻挡部120的结构一致,以使加热件200的下游端紧密收容于阻挡部120中,确保阻挡部120可以稳固加热件200,且降低了二者之间的间隙,减少了噪音。阻挡部120上设有多个出风部130,第一出风口112形成于出风部130上。在本实施例中,多个出风部130沿着收容腔110的周向均匀排布。
由于在吹风过程中,收容腔110的下游朝向人体,通过采用上述结构,阻挡部120和出风部130能够阻挡人体自收容腔110的下游接触加热件200,降低使用过程中造成损伤的几率,同时也能够使加热后的气流自第一出风口112快速喷出,且由于出风部130设置有多个,因而能够保证加热器的出风效率。
优选地,每个出风部130上的第一出风口112在出风方向上的延伸线均向着收容腔110的轴向中心线400汇聚,以使自第一出风口112流出的气流实现汇聚,提高干发效率。诚然,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出风口112还可以是由多个出风部130配合形成、且环绕轴向中心线400设置的环形出风口,从而提高整体出风范围。
进一步地,参照图1至图3所示,加热件200整体呈锥形,加热件200在流体的流通方向上的截面尺寸逐渐减小。加热件200包括支撑架210和加热丝(图未示),支撑架210与收容腔110同轴设置,加热丝绕设在支撑架210外围,并在收容腔110内部形成环状的加热区域。收容腔110上游端的加热区域的截面尺寸大于收容腔110下游端的加热区域的截面尺寸,以与收容腔110相适配,加热丝与收容腔110能够互不干涉的紧密配合,使得收容腔110中的气流有效流经加热丝,提高加热效率。
优选地,加热丝包括第一加热丝和第二加热丝,并在流通方向上形成与第一加热丝对应的第一加热区域和与第二加热丝对应的第二加热区域,第二加热区域的加热能力大于第一加热区域的加热能力。第一加热区域靠近第一进风口111,第二加热区域靠近第一出风口112。具体可以将第一加热丝的加热功率设计成低于第二加热丝的加热功率;和/或第一加热丝在支撑架210上的缠绕密度低于第二加热丝在支撑架210上的缠绕密度。如此设计,使得气流自第一进风口111进入收容腔110后,气流可以由第一加热区域进行预加热,再由第二加热区域进行快速加热,渐进式的加热方式能够尽可能地避免因气流温度快速升高而对加热器壳体100造成冲击,有效减少了整机的噪声。
支撑架210包括多个相交设置的支撑板211,加热丝绕设在多个支撑板211的缘部,多个支撑板211将收容腔110分隔成多个供气流流通和收容元器件的第一气流通道113。支撑板211的两端沿着流通方向分别延伸向第一进风口111和第一出风口112,加热区域沿着支撑板211的延伸方向自支撑板211的一端延伸至另一端,从而增加了气流的加热路径,确保气流在整个流通路径上均能有效受到加热。
支撑板211具有朝向收容腔110内壁的第一缘部212,在流体的流通方向上,第一缘部212逐渐朝向轴向中心线400倾斜。第一缘部212沿着收容腔110的延伸方向设有固定槽213,固定槽213可以为波浪状或锯齿状等,加热丝与固定槽213嵌设配合,以使加热丝稳固于支撑板211上,且也能够将加热丝的多匝线圈彼此隔开,减小了热点对穿过第一气流通道113流动的流体的限制。
在本实施例中,多个支撑板211通过插接的方式固定在一起,从而避免增设额外的连接结构,使支撑架210整体结构更为简单,进而简化组装工艺。具体的,参照图6所示,支撑板211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二缘部215和第三缘部216,第二缘部215朝向第一进风口111,第三缘部216朝向第一出风口112,第二缘部215和/或第三缘部216的中部开设有插槽217,插槽217沿着轴向中心线400向内延伸,使得其中一块支撑板211可沿着轴向中心线400插接在其中另一块支撑板211上,并使二者相互交叉。第一缘部212相对设置在插槽217的两侧,且承接在第二缘部215和第三缘部216之间。优选地,为了降低支撑板211数量的同时,提高支撑板211插接后的可靠性,在本实施例中,支撑板211优选为三块,且相邻两块支撑板211间的夹角为60°,以使多个第一气流通道113绕设轴向中心线400均匀分布。
进一步地,由于元器件根据自身特性需要分布于第一气流通道113的不同位置,且不同的元器件间还可能需要进行串联或并联,以便进行联动。为了方便元器件的电线走线,结合图2所示,支撑板211上开设有连通多个第一气流通道113的连通区域214,从而使电线能够紧贴支撑板211的板面排布至不同的第一气流通道113中,减小电线长度的同时,减低对第一气流通道113的阻碍。且由于设置了连通区域214,多条第一气流通道113间的气流能够相互流通,避免局部过热,确保气流能够均匀、均温的流至外界。
具体的,支撑板211的板面上贯通开设有孔,多个支撑板211上的开孔配合形成连通区域214。开孔优选位于支撑板211的两第一缘部212之间靠近中部的位置,以使连通区域214紧靠支撑板211的相交位置处,减小电线的连接长度。
在本实施例中,元器件包括用于提供过热保护的熔断器220,熔断器220紧靠支撑板211,且位于靠近第一出风口112的位置处,从而能够测量气流的最高温度,便于实现准确地熔断控制。诚然,在其他实施例中,元器件还可包括温控器(图未示)、负离子针(图未示)等。
进一步地,参照图2和图3所示,加热器还包括进风件300,进风件300为在轴向中心线400方向贯通的筒状结构。进风件300围设在多个出风部130外,进风件300的轴线优选为与轴向中心线400重合。进风件300和出风部130之间形成有第二气流通道500,进风件300周侧设有与第二气流通道500相通的第二进风口310,第二气流通道500靠近第一出风口112的一端形成有第二出风口510。当气流快速通过第一出风口112时,根据伯努利原理,第一出风口112的位置气流流速快,压强低,靠近第二出风口510的位置气流流速慢,压强高,在压强差的作用下,外界的空气能够自第二进风口310进入第二气流通道500,并沿着第二气流通道500自第二出风口510流出,以与第一出风口112处的气流汇合,从而增加出风风量。
此外,参照图7所示,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吹风机,包括主壳体600和前述的加热器。加热器壳体100具有第一进风口111的一端固定收容于主壳体600内,加热器壳体100上的隔热层能够阻止热量传递至主壳体600上。主壳体600内设置有朝向第一进风口111的风扇(图未示),以将气流自第一进风口111吹至加热器内。加热器壳体100与进风件300相对应的部分位于主壳体600外,主壳体600与进风件300固定连接,并封挡第二气流通道500远离第一出风口112的一端,以确保第二气流通道500内的气流仅可自第二出风口510流出。
上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其它基于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做出的任何改进都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1)

1.一种加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加热器壳体,包括具有第一进风口和第一出风口的收容腔;
加热件,设置在所述收容腔内,且位于所述第一进风口和所述第一出风口之间;
其中,在流体的流通方向上,所述收容腔上游端的截面尺寸大于所述收容腔下游端的截面尺寸。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件包括:
支撑架;
加热丝,绕设在所述支撑架的外围,并在所述收容腔的内部形成环状的加热区域,所述收容腔上游端的所述加热区域的截面尺寸大于所述收容腔下游端的所述加热区域的截面尺寸。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加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丝包括第一加热丝和第二加热丝,并在所述流通方向上形成与所述第一加热丝对应的第一加热区域和与所述第二加热丝对应的第二加热区域,所述第二加热区域的加热能力大于所述第一加热区域的加热能力。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加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加热丝的加热功率低于所述第二加热丝的加热功率;和/或,
所述第一加热丝在所述支撑架上的缠绕密度低于所述第二加热丝在所述支撑架上的缠绕密度。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加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架包括多个相交设置的支撑板,所述加热丝绕设在多个所述支撑板的缘部,多个所述支撑板将所述收容腔分隔成多个供气流流通和收容元器件的第一气流通道。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加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具有朝向所述收容腔内壁的第一缘部,所述第一缘部沿着所述支撑板的延伸方向设有固定槽,所述加热丝与所述固定槽嵌设配合,所述支撑板上开设有连通多个所述第一气流通道的连通区域。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收容腔的下游设置有阻挡所述加热件的阻挡部,所述加热件下游端的结构与所述阻挡部的结构一致;
所述阻挡部上设有与外部连通的多个出风部,所述第一出风口形成于所述出风部上。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加热器,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出风部上的所述第一出风口在出风方向上的延伸线均向着所述加热器的轴向中心线汇聚;或者,
所述第一出风口为由多个所述出风部配合形成、且环绕所述轴向中心线设置的环形出风口。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加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器包括围设在多个所述出风部外的进风件,所述进风件和所述出风部之间形成有第二气流通道,所述进风件周侧设有与所述第二气流通道相通的第二进风口,所述第二气流通道靠近所述第一出风口的一端形成有第二出风口。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器壳体的外壁设置有至少一层隔热层。
11.一种吹风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10任一项所述的加热器。
CN202222153972.7U 2022-08-16 2022-08-16 加热器及吹风机 Active CN21841880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153972.7U CN218418800U (zh) 2022-08-16 2022-08-16 加热器及吹风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153972.7U CN218418800U (zh) 2022-08-16 2022-08-16 加热器及吹风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418800U true CN218418800U (zh) 2023-02-03

Family

ID=8509499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153972.7U Active CN218418800U (zh) 2022-08-16 2022-08-16 加热器及吹风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41880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220192341A1 (en) Electric hair dryer
CN102084715B (zh) 加热装置
JP2008047325A (ja) パック電池
CN207136504U (zh) 一种用于头发护理器具的附件
CN206964296U (zh) 一种用于头发护理器具的附件
CN218418800U (zh) 加热器及吹风机
WO2020087912A1 (zh) 毛发干燥装置
WO2020087911A1 (zh) 加热器及毛发干燥装置
US20200128937A1 (en) Heater and hair drying apparatus
CN109156967A (zh) 加热器及毛发干燥装置
JP4054229B2 (ja) 内部冷却電気導体の配置構成
JPH0226357B2 (zh)
KR20210029573A (ko) 차량용 냉각수 히터
CN217065611U (zh) 毛发护理器
CN218500180U (zh) 加热器及吹风机
CN209171521U (zh) 毛发干燥装置
CN216568807U (zh) 毛发护理器
CN215532300U (zh) 一种手持吹风机
BR112020017511A2 (pt) Máquina elétrica girante e invólucro para uma máquina elétrica girante
KR102352057B1 (ko) 냉각수 히터
CN209403878U (zh) 加热器及毛发干燥装置
CN209315091U (zh) 加热器及毛发干燥装置
CN112956940A (zh) 加热装置及包括其的干手器
CN219269344U (zh) 电控盒以及空调器
CN218527973U (zh) 吹风结构及具有吹风结构的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