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416152U - 定子装置、电动马达和用于内燃机或燃料电池的增压装置 - Google Patents

定子装置、电动马达和用于内燃机或燃料电池的增压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416152U
CN218416152U CN202221847814.5U CN202221847814U CN218416152U CN 218416152 U CN218416152 U CN 218416152U CN 202221847814 U CN202221847814 U CN 202221847814U CN 218416152 U CN218416152 U CN 21841615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tator
stator core
housing
electric motor
arrangem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847814.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K·霍曼
T·格拉泽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orgWarner Inc
Original Assignee
BorgWarner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orgWarner Inc filed Critical BorgWarner Inc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41615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41615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5/00Casings; Enclosures; Supports
    • H02K5/04Casings or enclosu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thereof
    • H02K5/08Insulating casing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00Detail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 H02K1/06Detail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 H02K1/12Stationary part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 H02K1/14Stator cores with salient poles
    • H02K1/146Stator cores with salient poles consisting of a generally annular yoke with salient poles
    • H02K1/148Sectional core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00Detail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 H02K1/06Detail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 H02K1/12Stationary part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 H02K1/16Stator cores with slots for windings
    • H02K1/165Shape, form or location of the slot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5/00Method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assembling, maintaining or repairing of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5/12Impregnating, heating or drying of windings, stators, rotors or machine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5/00Method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assembling, maintaining or repairing of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5/14Casings; Enclosures; Support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6/00Machines with more than one rotor or stator
    • H02K16/04Machines with one rotor and two stator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3/00Details of windings
    • H02K3/04Winding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nductor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e.g. with bar conductors
    • H02K3/28Layout of windings or of connections between winding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7/00Arrangements for handling mechanical energy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e.g.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mechanical driving motors or auxiliary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7/08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bearing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7/00Arrangements for handling mechanical energy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e.g.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mechanical driving motors or auxiliary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7/08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bearings
    • H02K7/083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bearings radially supporting the rotary shaft at both ends of the rotor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7/00Arrangements for handling mechanical energy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e.g.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mechanical driving motors or auxiliary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7/14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mechanical loads, e.g. with hand-held machine tools or fa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10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ICE] based vehicles
    • Y02T10/12Improving ICE efficienci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Iron Core Of Rotating Electric Machin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电动马达的定子装置(1),具有内置的转子(110)。本实用新型还涉及一种用于增压装置或用于驱动单元的电动马达以及一种具有该电动马达的用于内燃机或燃料电池的增压装置。电动马达具有这种定子装置。定子装置包括具有电绕组(28)的外部定子芯(10)和布置在外部定子芯(10)内并且被设计成容纳转子(110)的独立的内部定子芯(30)。所述外部定子芯限定第一内直径(16),所述第一内直径的尺寸被确定成使得所述电动马达的轴承单元(134)能够穿过所述外部定子芯(10)。所述内部定子芯(30)的外直径(32)基本对应于所述第一内直径(16),其中,所述内部定子芯(30)被设计成在运行中在径向方向(24)上延长磁通路径。

Description

定子装置、电动马达和用于内燃机或燃料电池的增压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增压装置的电动马达的定子装置以及电动马达和增压装置本身。
背景技术
新一代越来越多的车辆配备有增压装置以满足需求目标和法律要求。在增压装置的开发中,不仅各个部件而且系统作为整体关于其可靠性和效率要被优化。
已知的增压装置大多具有带有压缩机轮的至少一个压缩机,该压缩机轮通过共同的轴与驱动单元连接。压缩机压缩为内燃机或燃料电池吸入的新鲜空气。由此提高了发动机可用于燃烧或燃料电池用于反应的空气量或氧气量。这又导致内燃机或燃料电池的功率提高。增压装置可以配备有不同的驱动单元。在现有技术中尤其已知电动增压器和涡轮增压器,在电动增压器中通过电动马达驱动压缩机,在涡轮增压器中通过涡轮机驱动压缩机。这两种系统的组合在现有技术中例如也描述为电辅助的涡轮增压器或电子涡轮(eTurbo)。此外,已知多级系统,其中,不同的或者相同的设计方案的增压装置串联或者并联。
特别地,电辅助涡轮增压器和电动增压器以高达60000到250000转/ 分钟的非常高的转速旋转。电动马达的旋转的电磁活性的元件在此紧固在与压缩机轮共同的轴上,并且在电辅助的涡轮增压器的情况下紧固在与压缩机轮和涡轮机轮共同的轴上,并且复合地称为转子。压缩机轮在此布置在压缩机壳体的压缩机室中的轴的第一端部上,并且具有电磁活性材料的转子的或轴的中间部分布置在轴承壳体或马达壳体中。在电辅助涡轮增压器的情况下,布置在轴的与压缩机轮对置的端部上的涡轮机轮布置在涡轮机壳体的涡轮机腔室中。为了可靠地支承轴,通常在马达壳体中使用具有两个径向轴承(也称为轴承单元)和一个双侧的轴向轴承的轴承装置。径向轴承分别布置在转子的或电磁活性元件的在马达壳体中的轴向对置的侧面上。在转子或电磁活性元件的径向外部,电动马达的定子紧固在马达壳体中。为了使润滑剂或其他流体远离快速旋转的转子并且因此避免转子的动态不平衡和/或粘连并且由此避免在运行中的损坏,已知的是,将定子的绕组凹槽的径向内部区域保持空出以用于从快速旋转的转子轴中输走润滑剂。用于增压装置的已知的电动马达的缺点是,由于有限的可供使用的结构空间以及由此产生的效率损失和高的成本而使所述电动马达及其构件的制造复杂并且繁琐。
本实用新型的任务是,提供一种用于增压装置的改进的电动马达。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电动马达的定子装置以及一种具有相应的定子装置的电动马达和一种具有相应的电动马达的增压装置。此外,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制造用于增压装置的电动马达的方法。
用于具有内置的转子的电动马达的定子装置包括外部定子芯和独立的内部定子芯。外部定子芯包括电绕组或者用电绕组缠绕。内部定子芯布置在外部定子芯内并且被设计成容纳转子。外部定子芯限定第一内直径。第一内直径的尺寸被确定成,使得电动马达的轴承单元能够穿过外部定子芯。内部定子芯的外直径基本对应于第一内直径。内部定子芯被设计成在运行中在径向方向上延长磁通路径。通过分成内部定子芯和外部定子芯的分体式的定子装置,在定子装置的安装期间或者说在装入电动马达的壳体或增压装置的壳体期间,相比于一件式的定子装置,通过中间侧较大的可供使用的内直径、尤其第一内直径得到安装技术上的优点,在所述一件式的定子装置中,定子齿进一步径向向内突出,以便容纳或引导转子或电磁活性的材料。通过将第一内直径专门选择为大于轴承单元的最大外直径,可以在轴承再调节时减少平衡废品,因为轴承单元在缺少例如不平衡的情况下可以简单地通过外部的定子芯重新从(电动马达)壳体中取出并且更换或者再调校。与此相比,在内直径通常小于轴承单元的外直径的一件式的定子装置中,在粘接之后、尤其在平衡之后不能实现定子部分的无损取出。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定子装置中,可以以简单但有效的方式取出内部定子芯或内部定子组并且然后通过外部定子芯的第一内直径取出待代替或待再调校的轴承单元,而不必将外部定子芯从壳体中移除。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定子装置的另外的优点是,能够实现外部定子芯在(马达)壳体中的直接浇铸,而不污染轴承(单元),因为轴承单元在外部定子芯浇铸之后才能够插入到壳体中。因此,通过当前的定子装置可以比利用一件式的定子装置更简单且成本更低地将电动马达安装或装入到电动马达壳体中。此外,通过在壳体中直接浇铸的可行方案,例如通过避免或减少在壳体和定子装置或缠绕的外部定子芯之间的空气夹杂物,可优化导热特性或冷却。此外,划分成具有对于电动马达所需的绕组的外部定子芯和内部定子芯能够实现提供通用的外部定子芯或通用的外部定子组。外部定子组应理解为以电绕组缠绕的且浇铸的外部定子芯。这种通用的外部定子芯或通用的外部定子组可以用于不同的应用领域(例如不同的转速),因为不同的转子尺寸可以通过简单地调整内部定子芯来补偿,其中,外部定子芯或定子组能够保持其尺寸。由此可以实现制造和成本优点以及通过高的件数实现制造时间的减少。
在定子装置的设计方案中,外部定子芯可以包括径向外部定子环和多个定子齿。多个定子齿可以在环周方向上分布地从定子环径向向内突出。优选地,定子齿可以以均匀的距离在环周方向上分布地布置。定子齿、尤其是其径向内部的端部在此限定第一内直径。尤其所述定子齿可以与定子环一体式地连接。优选地,定子齿可以与定子环一体式地被冲压出来并且可选地作为定子叠片组被组装。备选地或附加地,外部定子芯可以包括多个凹槽。凹槽可以分别形成在相邻的定子齿之间。尤其是,凹槽可以径向向内敞开地布置或者说在径向内部构造在相邻的定子齿之间。电绕组可以布置在凹槽中。在特别优选的实施方案中,电绕组、尤其是除了绕组头外仅仅或唯独布置在外部定子芯的凹槽中。换言之,绕组可以仅仅或唯独布置在外部的定子芯上或布置在外部的定子芯中。换句话说,绕组可以不布置在内部定子芯中。绕组头可以在两侧轴向地从凹槽中突出。通过具有分体式的定子芯的定子装置得出的优点是,凹槽可以在外部定子芯中构造有更大的凹槽开口,尤其是在环周方向上具有更大的开口宽度。通过较大的凹槽或者通过在外部定子芯中的凹槽的灵活的设计自由度可以实现简化的绕组,因为电绕组可以比通过窄的凹槽更简单地通过宽的凹槽来执行,如这在传统的一件式的定子装置中通常是这种情况。这通过如下方式实现,即,内部定子芯可以在外部定子芯的径向内部提供窄凹槽开口,该窄凹槽开口有利于降低尤其转子的磁场的脉动损失。
在定子装置的设计方案中,外部定子芯可以与电绕组一起被浇铸成外部定子组。尤其,外部定子芯可以与电绕组一起在真空浇铸中被浇铸成外部定子组。备选地或附加地,外部定子组可以包括浇铸材料,例如环氧树脂,该浇铸材料可选地设有促进热传导的填充材料。通过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分体式的定子装置,能够在没有用于电绕组的可能的复杂的保持装置的情况下浇铸具有绕组的整个外部定子芯,所述保持装置例如在传统的一件式的定子装置中是必需的,以便将电绕组保持在凹槽的径向外部的区域中,因而在凹槽的径向内部的区域中保持构造有用于流出润滑剂所必需的润滑剂通道。尤其是不需要必须被推入到凹槽中的附加材料来支撑盖滑块。此外,盖滑块可以比在传统系统中更薄地设计,因为与绕组相关的凹槽开口、即在外部定子芯中的凹槽的凹槽开口可以基本与损失、例如脉动损失无关地对于盖滑块保持和缠绕进行优化。这通过独立的内部定子芯实现,该内部定子芯又可以(与绕组限制或盖滑块限制无关地)针对可能的损失、尤其是脉动损失的减小被优化。总体上,尤其是在eTurbo装置中,可以用更简单的浇铸工具实现更快且更低成本的浇铸。
在与任何前述设计方案可结合的定子装置的设计方案中,内部定子芯可以包括多个定子齿延伸部。定子齿延伸部可以沿环周方向分布地布置并且可以从外直径延伸到第二内直径。优选地,第二内直径可以小于电动马达的轴承单元的外直径。在设计方案中,定子齿延伸部可以以均匀的距离沿环周方向分布地布置。在设计方案中,第二内直径可以设计用于容纳或引导电动马达的转子。尤其所述第二内直径可以被设计用于以较小的缝隙 (涉及与具有较大缝隙的尤其较缓慢旋转的电动马达的增压装置的情况不同的其他电动马达应用)间隔开地引导尤其快速旋转的电动马达的转子。优选地,定子齿延伸部的数量能够与定子齿的数量相应。
在可以与上述设计方案组合的设计方案中,在环周方向上在相邻的定子齿延伸部之间可以构造有具有径向内置的通道开口的润滑剂通道。通过独立的内部定子芯(在内部定子芯中不布置绕组),在内部定子芯中的凹槽开口或者通道开口可以更小地设计,因为在此不必插入电绕组。由此可以降低尤其转子中的磁场的脉动损失。在设计方案中,润滑剂通道可以在定子齿延伸部的整个轴向长度上延伸。润滑剂通道可以用作引流器以使润滑剂或其他流体远离高速旋转的转子并且从而避免运行中的损坏。由此可以避免或者至少减少如下风险,即,在转子和内部定子芯之间的缝隙中的流体在高转速的情况下可能导致不平衡和/或粘连并且由此导致故障。润滑剂通道放置在独立的内部定子芯中使得与一件式的定子芯相比润滑剂通道的更简单的制造成为可能,在一件式的定子芯中,润滑剂通道在浇铸时必须通过繁琐的保持工具来保持空出。此外,可以不进行或至少减少否则必需的再加工和清洁,以便去除小毛刺和其他污物。
在与前述设计方案可结合的定子装置的设计方案中,定子装置还可以包括与内部定子芯连接的保持环。保持环可以被布置和配置成保持定子齿延伸部在环周方向上分布。尤其,保持环在此可以将定子齿延伸部保持在径向外部区域中。尤其,保持环可以被配置成使得润滑剂通道形成在保持环的径向内部区域和相应相邻的定子齿延伸部之间。通过保持环可以实现内部定子芯在外部定子芯中的放置和定位的简化。尤其可以实现定子齿延伸部的放置和定位的简化。在设计方案中,保持环可以由非铁素体材料和 /或非导电材料制成。尤其,保持环可以由塑料材料制成。备选地或附加地,可以用非铁素体材料和/或非导电材料、尤其是塑料材料注塑包封内部定子芯,以便形成保持环。特别优选地,保持环的材料是不导电的材料,以便避免或减少涡流。在实施方案中,保持环的材料可以包括例如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PT)和/或聚苯硫醚(PPS)或者由这些制成。此外,保持环的材料可以包括填充材料,例如玻璃纤维成分。备选地,保持环的材料可以包括例如树脂材料或由例如树脂材料制成。通过保持环,在定子齿延伸部之间的空隙可以在径向外部的区域中用保持环的材料填充并且提供了对定子齿延伸部的可靠保持。此外,可以实现润滑剂通道的密封边界。
在定子装置的能够与上述设计方案组合的构造方案中,内部定子芯能够由叠片组、尤其由铁片组制成。此外,可以通过保持接片在环周方向上连接叠片组的至少一个叠片的定子齿延伸部的径向内部的端部。通过保持接片可以保证定子齿延伸部在外直径和第二内直径之间的定向。此外,通过保持接片可以实现内部定子组的简化的制造,尤其是实现内部定子芯与保持环的简化的组装或者接合。
在定子装置的可以与上述设计方案组合的设计方案中,在定子齿的径向内部的端部处可分别构造有极靴以将电绕组保持在凹槽中。备选地或附加地,极靴可以被配置成容纳相应的盖滑块,以用于将电绕组保持在凹槽中。与不具有在凹槽的径向外部区域和径向内部区域之间的极靴的一件式的定子芯相比,通过极靴可以实现在凹槽的径向外部区域中更好地固定电绕组。极靴不仅满足可能的盖滑块的机械功能,通过极靴也可以实现尤其在环周方向上看更大的横截面,以便减小定子叠片之间的接合缝隙的磁阻抗。
在定子装置的可以与上述设计方案组合的设计方案中,可以在定子齿延伸部的径向内部的端部上分别构造有内部极靴。备选地或附加地,可以在定子齿延伸部的径向外部的端部上分别构造外极靴。通过在独立的内部定子芯上的独立的径向内部极靴,在环周方向上在相邻极靴之间的距离能够选择得比在一件式定子芯的极靴中更小,在一件式定子芯中绕组必须穿过极靴之间的缝隙。由此可以通过降低磁场的脉动损失来实现定子或者电动马达的磁特性的优化。尤其,由此可以特别地降低转子损耗并且由此降低转子温度。
在定子装置的可以与两个前述设计方案中的任一个设计方案组合的设计方案中,定子齿的极靴沿环周方向具有比定子齿延伸部的外部极靴更大的宽度。由此,即使在内部定子芯关于外部定子芯不精确旋转地取向时也可以实现磁通路径的改善。换言之,由此可以实现公差补偿。
在可以与任何前述设计方案组合的定子装置的设计方案中,外部定子芯能够由铁素体材料、尤其铁材料的层叠的层组装。备选地或附加地,内部定子芯可以由铁素体材料、尤其铁材料的层叠的层组装。
本实用新型还涉及一种用于增压装置或用于驱动单元的电动马达。电动马达包括根据任何前述设计方案所述的定子装置以及壳体和壳体盖。此外,电动马达包括转子,该转子具有轴和紧固在轴上的电磁活性元件。电动马达包括第一轴承单元,第一轴承单元容纳在转子的一侧上的壳体盖的轴承孔中。此外,电动马达包括第二轴承单元,该第二轴承单元在转子的对置侧上容纳在壳体的轴承孔中。由于外部定子芯的第一内直径被确定尺寸成使得第二轴承单元可以穿过该外部定子芯,可以在轴承再调校时减少平衡废品,因为第二轴承单元在缺少例如不平衡的情况下可以简单地通过外部定子芯重新从壳体中取出并且更换或再调校。尤其,第一内直径至少等于或大于第二轴承单元的外直径,从而第二轴承单元可以穿过外部定子芯。与此相比,在内直径通常小于轴承单元的外直径的一件式的定子装置中,在粘接之后、尤其在平衡之后不能实现定子部分的无损取出。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定子装置中,可以以简单但有效的方式取出内部定子芯或内部定子组并且然后通过外部定子芯的第一内直径取出待代替或待再调校的轴承单元,而不必将外部定子芯从壳体中移除。因此,通过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电动马达,总体上可以实现第二轴承单元的更简单的安装和无损的再平衡。此外,当轴组件的平衡失效时,能够再加工、尤其是更换轴承。
在电动马达的设计方案中,第二轴承单元的轴承孔可以被壳体的环形壁包围。外部定子芯可以在壳体中布置在环形壁的径向外部。尤其是,环形壁可以用作第二轴承单元的轴承座。通过定子芯的分体式构造,能够在安装第二轴承单元之前将外部定子芯插入并且紧固在壳体中。在环形壁的径向外部,可以构造围绕环形壁的环形凹陷。外部定子芯、尤其电绕组的绕组头可以插入到环形凹陷中。换句话说,轴承座轴向地伸入到绕组头中。由此可以节省轴向的结构空间。原则上可以通过环形壁提供在浇铸的外部定子芯和第二轴承单元之间的结构边界。这简化了第二轴承单元能独立于外部定子芯取出地插入到壳体中。在设计方案中,第一内直径至少等于或大于环形壁的外直径。环形壁的端面能够在壳体内对外部定子芯进行内部浇铸时用作为用于浇铸心轴的支承面。
在电动马达的与任何前述设计方案可组合的设计方案中,外部定子芯可以被浇铸在壳体中。尤其,外部定子芯在此可以与电绕组一起在壳体中被浇铸成外部定子组。通过内部地或者直接浇铸或者铸入到壳体中的外部定子芯可以实现明显改善的散热。这通过如下方式实现,即,可以避免空气穴,或者说因为可以在壳体和铁芯或绕组之间基本无空隙地浇铸。通过在壳体中直接浇铸可以减少或者完全避免粘合剂。此外,可以实现绕组头的更好的连接。
本实用新型还涉及一种用于内燃机或燃料电池的增压装置。增压装置包括具有压缩机轮的压缩机,所述压缩机轮可旋转地布置在压缩机壳体中。另外,上述增压装置包括按照前述实施方案中的任一个实施方案所述的电动马达,其中,压缩机轮在第一轴端部处抗相对旋转地与所述轴连接。
在设计方案中,增压装置还可以包括具有涡轮机轮的涡轮机。涡轮机轮能够可旋转地布置在涡轮机壳体中并且在与第一轴端部轴向对置的第二轴端部上抗相对旋转地与轴连接。
本实用新型还涉及一种用于制造用于增压装置或用于驱动单元的电动马达的方法。在此,提供具有中央壳体开口的壳体。此外提供具有第一内直径的缠绕的外部定子芯和内部定子芯。缠绕的外部定子芯通过中央壳体开口引入到壳体中。内部定子芯通过中央壳体开口引入到壳体中。然后将转子引入壳体中并且利用壳体盖封闭中央壳体开口,在所述壳体盖中布置有第一轴承单元。在引入缠绕的外部定子芯的步骤之后并且在引入内部定子芯的步骤之前,第二轴承单元穿过中央壳体开口和缠绕的外部定子芯。第二轴承单元布置在轴承孔中,该轴承孔由壳体的环形壁构成。
在该方法的设计方案中,可以通过冲压具有由铁片制成的径向向内突出的定子齿的外部定子环来提供外部定子芯。然后将冲压的铁片堆叠成铁片组并且安设轴向盖片。尤其盖片可以由不导电的材料制成。
在方法的与前述设计方案可组合的设计方案中,可以通过将凹槽绝缘部置入到外部定子芯的凹槽中来提供缠绕的外部定子芯。然后,电绕组可以被引入到凹槽中。然后,可以将盖滑块引入到外部定子芯的相邻极靴之间的凹槽中。
在方法的与任何前述设计方案可组合的设计方案中,缠绕的外部定子芯可以在引入到壳体中之前以外部模具浇铸。然后,可以将缠绕的和外部浇铸的外部定子芯紧固在壳体中。尤其可以将缠绕的并且外部浇铸的外部定子芯粘接到壳体中。通过其中绕组仅布置在外部定子芯中的分体式定子装置或分体式定子芯(分成内部定子芯和外部定子芯),仅对外部定子芯进行浇铸。尤其,由于在外部定子芯中不必保持润滑剂凹槽,因此可以使用简单构造的、例如柱形的浇铸模。即使在外部浇铸时,也得到了降低平衡噪声的优点,因为第二轴承单元在穿过外部定子芯或外部定子组的再调校的情况下可以从壳体中取出。外部模具可以包括内部柱体和外部空心柱体。内部柱体的外直径可以基本对应于第一内直径。外部空心柱体的内直径可以基本对应于缠绕的外部定子芯的外直径。
作为外部浇铸的替代,缠绕的外部定子芯可以在内部浇铸在壳体中。在此,缠绕的外部定子芯可以在引入时被放置在壳体的环形凹陷中,该环形凹陷径向向外地围绕环形壁。在这种放置中,缠绕的外部定子芯然后可以被浇铸在壳体中。通过内部地或者直接浇铸或者铸入到壳体中的外部定子芯可以实现明显改善的散热。这通过如下方式实现,即,可以避免空气穴,或者说因为可以在壳体和铁芯或绕组之间基本无空隙地浇铸。通过在壳体中直接浇铸可以减少或者完全避免粘合剂。此外,可以实现绕组头的更好的连接。在内部铸造的设计方案中,在放置缠绕的外部定子芯之后且在浇铸之前,可以将柱形的铸造心轴贴靠在环形壁的端面上。柱形的铸造心轴的外直径可以基本对应于第一内直径。备选地或附加地,为了与中央壳体开口浇铸,壳体可基本逆着重力来定向。备选地或附加地,浇铸能够在真空下执行。
在内部浇铸的设计方案中,可以通过将浇铸材料穿过中央壳体开口引入壳体中来浇铸缠绕的外部定子芯。在此,浇铸料尤其可以被引入到壳体中,直至预定的填充量被填入。
对此替选地,可以通过将浇铸材料引入到壳体中通过与中央壳体开口独立的开口来浇铸缠绕的外部定子芯。该独立的开口可以布置在该壳体的相对于该中央壳体开口轴向对置的一侧上。备选地,该独立的开口可以布置在该中央壳体开口的侧面。备选地或附加地,独立的开口尤其可以是钻孔。备选地或附加地,独立的开口可以布置成使得壳体从轴向远离中央壳体开口的一侧朝向中央壳体开口被填充。备选地或附加地,浇铸材料可以通过独立的开口如此长时间地引入到壳体中,直至达到预定的背压。尤其是可以通过计量针来填入浇铸材料,其中,例如能够测量在计量针上的背压。利用背压进行填充在公差方面具有优点。尤其可以更好地平衡波动的填充量并且更好地排挤在壳体中的剩余空气。备选地或附加地,材料可以在真空下被压入与独立的开口相对的漏斗中,以便在随后的通风期间填充任何空腔。尤其是浇铸材料可以上升到漏斗中并且通过引入之后的通风被压回到壳体中。漏斗可处于径向对置地、例如在环周方向上相对于独立的开口错开大致180°。由此可以在浇铸材料上升到漏斗中之前实现以浇铸材料最佳地绕流铸造心轴。
在方法的可以与任何前述设计方案组合的设计方案中,树脂、尤其环氧树脂能够用作浇铸材料。备选地或附加地,浇铸材料可以设有导热的填充材料。尤其,浇铸材料可以设有电绝缘的且导热的填充材料。填充材料可以包括陶瓷或矿物填充材料,例如氧化铝。
在方法的可以与任何前述设计方案组合的设计方案中,内部定子芯可以通过从铁片冲压独立的定子齿延伸部被提供。然后,冲压的铁片可以被布置成环形并堆叠成具有外直径和第二内直径的铁片组。可以用塑料材料对铁片组进行注塑包封,以形成保持环。在此,可以这样注塑包封铁片组,使得在相邻的定子齿延伸部之间在径向内部区域中构造润滑剂通道。在此,定子齿延伸部可以被布置成,使得润滑剂通道构造在径向方向上向内敞开的通道开口。尤其,内部定子芯的外直径可以基本等于外部定子环的第一内直径。塑料材料优选可以是不导电的材料,以便避免或减少涡流。在实施方案中,保持环的塑料材料可以包括例如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 (PPT)和/或聚苯硫醚(PPS)或者由这些制成。此外,保持环的材料可以包括填充材料,例如玻璃纤维成分。备选地,保持环可以通过铸造来制造。例如,保持环的材料可以包括树脂材料或由例如树脂材料制成。通过保持环,在定子齿延伸部之间的空隙可以在径向外部的区域中用保持环的材料填充并且提供了对定子齿延伸部的可靠保持。此外,可以实现润滑剂通道的密封边界。
在该方法的可以与前述设计方案组合的设计方案中,定子齿延伸部可以在外直径和第二内直径之间由铁片冲压。尤其定子齿延伸部可以由外部定子芯的叠片的剩余材料冲压。例如,定子齿延伸部可至少部分地由外部定子芯的定子齿之间的叠片区域冲压。此外,可以冲压至少一块铁片,使得定子齿延伸部的径向内部的端部在环周方向上通过保持接片连接。通过该可选的特征可以实现内部定子组的简化的制造,尤其是内部定子芯和保持环的简化的组装或者说接合。
在方法的可以与前述设计方案组合的设计方案中,能够冲压出来铁片,使得在定子齿延伸部的径向内部的端部上分别构造有内部极靴。备选地或附加地,可以冲压出来铁片,使得在定子齿延伸部的径向外部的端部上分别构造有外部的极靴。
附图说明
图1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定子装置的侧剖视图,定子装置具有外部定子芯和同心地布置在外部定子芯中的内部定子芯;
图2示出具有径向内部构造的润滑剂通道的已知定子装置的侧剖视图;
图3示出包括内部定子芯和保持环的定子装置的内部定子组的等距视图;
图4以沿着轴的纵轴线的侧剖视图示出安装在示例性地配置为涡轮增压器的增压装置的电动马达中的图1中的定子装置;
图5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用于制造电动马达的方法的缠绕的外部定子芯的制造的子步骤;
图6示意地示出将缠绕的外部定子芯在内部浇铸成壳体中的外部定子组或外部浇铸的外部定子组的两个备选的方法步骤;
图7A和图7B示出利用量控制或背压控制的浇铸在内部浇铸缠绕的外部定子芯的两个变型方案;
图7C示出缠绕的外部定子芯的内部浇铸的第三变型方案;
图7D示出在真空下在内部浇铸缠绕的外部定子芯的示例性变型方案;
图8示意地示出用于制造内部定子组、安装第二轴承单元并且随后在如图4所示安装增压装置的其他部件之前引入内部定子组的方法步骤。
具体实施方式
在本申请的上下文中,表述轴向和轴向方向分别涉及转子110的旋转轴线或定子装置1的轴线。参考附图(例如参见图1、图3或图4),定子装置1或转子110的轴向方向用附图标记22示出。径向方向24在此涉及定子装置1或转子110的轴线/轴向方向22。在此,环周或环周方向26同样涉及定子装置1或转子110的轴线/轴向方向22。
在图1中根据本实用新型以侧剖视图示出示例性的定子装置1。定子装置1被设计用于具有内置转子110的电动马达100。优选地,定子装置1 被设计用于增压装置200的电动马达100(关于转子110、电动马达100 和增压装置200参见图4,下面进一步对他们进行阐述)。这种电动马达或者说增压装置200、比如eTurbo或者电动增压器的特征在于高达60000至 150000转/分钟并且尤其高达250000转/分钟的非常高的转速。在此,在固定的定子和在定子中旋转的转子之间的相对于其他电动马达应用、尤其较缓慢地旋转的电动马达较大的缝隙是常见的。为了防止由于润滑剂处于该缝隙中而引起的不平衡,需要将润滑剂运走。
就此而言,图2示出一件式的定子装置1a,其中,电绕组28仅处于相邻的定子齿14之间的凹槽18的径向外部区域中。用于排出润滑剂的润滑剂通道38在绕组28的径向内部处于相应的凹槽18内。这种一件式的定子装置1a需要繁琐的制造。尤其设计复杂的是,将绕组28和相应的盖滑块29在制造时保持在相应的凹槽18的径向外部的区域中。此外,定子装置1a的内直径36通过转子或处于其上的电磁活性元件的大小来预设。内直径36必须在此设计成在小的径向缝隙上引导或容纳转子。由此在组装电动马达时或者说在将定子装置安装在电动马达的壳体中时在安装顺序方面产生限制。
与图2的定子装置1a不同,图1的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定子装置1包括外部定子芯10和独立的内部定子芯30。换句话说,定子装置1可以被称为分体式定子装置1或具有分体式定子芯的定子装置1。内部定子芯30在此能与外部定子芯10分开地制造并且能分开地、例如在另外的时间点安装。通过划分两个定子芯10、30的功能得到不同的优点。当内部定子芯30通过相应选择的内直径36(也称为第二内直径36)被设计成容纳转子 110时,外部定子芯10包括电绕组28并且负责产生磁场。内部定子芯30 基本环形地构造并且从外直径32延伸到第二内直径36。内部定子芯30布置在外部定子芯10内并且在运行中可以使从外直径32到第二内直径36 的磁通路径在径向方向24上向内延伸到在电动马达的运行期间布置在内部定子芯30径向内部的转子110。外部定子芯10限定第一内直径16,该第一内直径基本对应于内部定子芯30的外直径36。外部定子芯10的第一内直径16在此这样确定尺寸,使得电动马达100的轴承单元134可以穿过外部定子芯10。换句话说,第一内直径16被构造为大于电动马达100 的轴承单元134的外直径134a。由此固定布置在电动马达100的壳体140 中的外部定子芯10在可能需要的再调校或者轴承单元134的可能需要的更换的情况下,例如在平衡之后,保留在壳体140中。
因此,通过划分成内部定子芯30和外部定子芯10中的定子装置1在定子装置1的安装期间或者在装入到电动马达100的或者增压装置200的壳体140中期间得到安装技术上的优点。例如,与一件式的定子装置1a 相比,在中间侧提供更大的内直径(第一内直径16),在一件式的定子装置中,定子齿14进一步径向向内突出,以便容纳或引导转子110或电磁活性材料。通过将第一内直径16专门选择成大于轴承单元134的最大外直径134a,可以在轴承再调校时减少平衡废品,因为轴承单元134在缺少例如不平衡的情况下可以简单地通过外部定子芯10重新从(电动马达)壳体140中取出并且更换或者再调校。与此相比,在其内直径36通常小于轴承单元134的外直径134a的一件式的定子装置1a中,在固定、尤其是粘入之后不能够无损地取出固定在壳体140中的定子装置1a。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定子装置1中,可以以简单但有效的方式取出内部定子芯30或内部定子组并且然后通过外部定子芯10的第一内直径16取出待代替或待再调校的轴承单元134,而不必将外部定子芯从壳体中移除。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定子装置1的另外的优点是,能够实现外部定子芯 10在(马达)壳体140中的直接浇铸,而不污染轴承单元134,因为轴承单元134在将外部定子芯10浇铸之后才能够插入到壳体140中。因此,通过当前的定子装置1可以比利用一件式的定子装置1a更简单和成本更低地将电动马达100安装或装入到电动马达壳体140中。此外,通过在壳体140中直接浇铸的可行方案,例如通过避免或减少在壳体140和定子装置 1或缠绕的外部定子芯10之间的空气夹杂物,可优化导热特性或冷却效果。
此外,划分成具有对于电动马达100所需的绕组28的外部定子芯10 和内部定子芯30能够提供通用的外部定子芯10或通用的外部定子组,也就是说,缠绕有绕组28并且浇铸有绕组的外部定子芯10。这种通用的外部定子芯10或通用的外部定子组可以用于不同的应用领域(例如不同的转速),因为不同的转子尺寸可以通过简单地调整内部定子芯30来补偿,其中,外部定子芯10或定子组能够保持其尺寸。由此可以实现制造和成本优点以及通过高的件数实现制造时间的减少。
在本公开的范围内,外部定子芯10也可以被称为径向外部定子芯30。内部定子芯30也可以备选地被称为径向内部定子芯30。内部定子芯30的外直径32大致对应于第一内直径16可以理解为外直径32的尺寸被设置成等于或稍小于第一内直径16,以实现内部定子芯30插入外部定子芯10 中,其中,考虑制造公差。“在运行中”既可以理解为驱动模式,也可以理解为空转模式或发电机模式。
“被设计用于容纳转子”可以如此理解,即,转子110或电磁活性元件112能够以环绕的缝隙与内部定子芯30间隔地以能运行的方式布置在内部定子芯30的内部。换句话说这可以如此理解,即,内部定子芯30被设计成,以在非常快速旋转的电动马达中通常相对于其他电动马达应用、尤其更缓慢旋转的电动马达相距更大的径向缝隙的方式引导转子110或电磁活性元件112。取决于电动马达的结构形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将电动马达的转子所需的具有电枢线圈的电枢、永磁体、磁阻转子或鼠笼式转子理解为电磁活性元件。
如参照图1进一步可见,外部定子芯10包括径向外部的定子环12和多个定子齿14,所述定子齿在环周方向26上分布地从定子环12径向向内突出。定子齿14、尤其是其径向内部的端部在此限定第一内直径16。定子齿14在此与定子环12一体式地由片材冲压冲压出来并且作为定子叠片组进行组装。分别在相邻的定子齿14之间形成用于容纳电绕组28的凹槽18。在此,凹槽14径向向内敞开地布置。凹槽18分别具有凹槽开口19,凹槽开口在相邻的定子齿14之间形成。在此,凹槽开口19径向向内敞开。电绕组28布置在凹槽18中。更确切地说,电绕组28仅仅或唯独布置在外部定子芯10上或外部定子芯中。换句话说,绕组不布置在内部定子芯 30中。绕组头能够在两侧轴向地从凹槽28中突出(在图1中不可见,例如见图4)。除了绕组头外,电绕组28因此仅仅或唯独布置在外部定子芯 10的凹槽18中。可以理解的是,外部定子芯10还包括对于定子常见的凹槽绝缘部29a、尤其是凹槽纸和覆盖绝缘部29、尤其是覆盖纸。与此相关地,在图1中示例性地示出覆盖绝缘部29以及凹槽绝缘部29a,该覆盖绝缘部也可以被称为盖滑块29。在本公开的范围内,外部定子环12也能够被称作为返回环12。
同样如从图1中可见的那样,在定子齿14的径向内部的端部上分别构造有极靴15。极靴15可以理解为定子齿14的径向内部的端部区域,所述端部区域侧向地沿环周方向26、尤其是两侧地沿环周方向26从定子齿 14突出。因此在相邻的定子齿14的极靴15之间形成凹槽开口19。通过相应地确定极靴15的尺寸,可以设定凹槽开口19的环周宽度。通过具有独立的定子芯10、30的定子装置1得出的优点是,凹槽18可以在外部定子芯10中构造有更大的凹槽开口19、尤其是在环周方向26上具有更大的开口宽度。通过较大的凹槽开口19或者通过外部定子芯10中的凹槽18 和凹槽开口19的更灵活的设计自由度可以实现简化的绕组,因为电绕组 28可以比通过窄的凹槽开口更简单地被引入穿过宽的凹槽开口19,如这在传统的一件式的定子装置中(见图2中的定子装置1a中的凹槽18的凹槽开口)通常所需要的那样。这通过如下方式实现,即,内部定子芯30 可以在外部定子芯10的径向内部提供窄凹槽开口39,该窄凹槽开口有利于降低尤其转子110的磁场的脉动损失。换句话说,通过分体式的定子装置1,外部定子芯10的与绕组相关的凹槽18或凹槽开口19可以基本与损失、例如与脉动损失无关地针对保持盖滑块29、对于保持电绕组28和/或缠绕而优化。尤其,与不具有在凹槽18的径向外部区域和径向内部区域之间的极靴的一件式定子装置1a相比,极靴15能够实现电绕组28在凹槽 18中的改善的固定(参见图1和图2)。极靴15不仅被配置成满足可能的盖滑块29的机械功能。极靴15也能够被配置成尤其沿环周方向看提供更大的横截面,以便使定子叠片之间的接合缝隙的磁阻抗最小化。
如在图1中可以看到的那样,内部定子芯30包括多个定子齿延伸部 34。定子齿延伸部34沿环周方向26分布地布置并且从外直径32延伸到第二内直径36。定子齿延伸部34可以理解为齿形元件,齿形元件使定子齿14在径向方向24上向内延长。定子齿延伸部34在各个定子齿14的整个轴向长度上延伸。定子齿延伸部34被配置和布置成在运行中沿径向方向24从定子齿14向内延伸磁通路径。为此所述定子齿延伸部34布置在相对于定子齿14的径向延伸部中。在这方面,定子齿延伸部34在环周方向26上布置在与定子齿14基本相同的位置中。此外,外直径32基本对应于外部定子芯10的第一内直径16。定子齿延伸部34的数量优选地对应于定子齿14的数量。在定子齿延伸部34之间不布置电绕组28。电绕组 28(如上文关于外部定子芯10所解释的那样)仅布置在外部定子芯10的定子齿14之间的凹槽18中。
在环周方向26上在相邻的定子齿延伸部34之间构造有具有径向内置的通道开口39的润滑剂通道38。通道开口39也可以被称为内部定子芯 30的凹槽开口39。
通过独立的内部定子芯30(在内部定子芯中不布置绕组28),在内部定子芯30中的凹槽开口39或者通道开口39可以更小地设计,因为在此不必插入电绕组28。由此可以降低尤其是转子110中的磁场的脉动损失。润滑剂通道38在定子齿延伸部34的整个轴向长度上延伸。润滑剂通道38 在此可以用作引流器以使润滑剂或其他流体从高速旋转的转子远离或导出,并且从而避免运行中的损坏。由此可以避免或者至少减少如下风险,即,在转子110和内部定子芯30之间的缝隙中的流体在高转速的情况下导致不平衡和/或粘连并且由此导致故障。润滑剂通道38放置在独立的内部定子芯30中使得与一件式的定子装置1a相比润滑剂通道38的更简单的制造成为可能,在一件式的定子装置中,润滑剂通道38在浇铸时必须通过繁琐的保持工具来保持空出。此外,可以不进行或至少减少否则必需的再加工和清洁,以便去除小毛刺和其他污物。
如在图1中进一步可见,在定子齿延伸部34的径向内部的端部上分别构造有内部极靴35并且在定子齿延伸部34的径向外部的端部上分别构造有外部极靴33。通过在独立的内部定子芯30上的独立的径向内部的极靴35,在环周方向26上在相邻极靴35之间的距离能够选择得比在一件式的定子装置1a的极靴中更小,在所述一件式的定子装置中,电绕组必须穿过极靴之间的缝隙。由此可以通过降低磁场的脉动损失来实现定子装置1 或电动马达100的磁特性的优化。尤其,由此可以特别地降低转子损耗并且由此降低转子温度。内部极靴35在环周方向26上侧向地、尤其在环周方向26上两侧地朝向相邻的定子齿延伸部34延伸。在相邻的内部极靴35 之间形成相应的通道开口39。内部极靴35或者通道开口39的尺寸被设置成,使得为了引流功能能够将润滑剂从转子110甩入。径向外部的极靴33 分别布置成与定子齿14或与定子齿14的极靴15接触。尤其是,外部极靴33的径向外部轮廓和极靴15的径向内部轮廓可以例如通过凹凸形的设计方案彼此适配(参见图1)。由此能够改善磁通路径的进一步引导。在一些设计方案中(在附图中未示出),定子齿14的极靴15可以在环周方向 26上具有比定子齿延伸部34的外部极靴33更大的宽度。由此,即使在内部定子芯30关于外部定子芯10不精确旋转地取向时也可以实现磁通路径的改善。换言之,由此可以实现公差补偿。
为了实现内部定子芯30在外部定子芯10中的布置和定位的简化,并且尤其为了实现定子齿延伸部34的布置和定位的简化,定子装置1也可以包括与内部定子芯30连接的保持环40(参见图1)。内部定子芯30与保持环40一起形成内部定子组(参见图3)。如尤其是从图3中可看到的那样,保持环40被布置和配置成用于将定子齿延伸部34沿环周方向26 分布地保持在外直径32上。尤其,保持环40可以被配置成使得润滑剂通道38形成在保持环40的径向内部区域和相应相邻的定子齿延伸部34之间。如同样由图3可知,润滑剂通道34除了径向内部的通道开口39外还在各个轴向端部上具有轴向通道开口。这种轴向通道开口例如在图3中的附图标记38的箭头尖端处可见。
优选地,保持环40由非铁素体的且不导电的材料制成。例如保持环 40可以由塑料材料制成。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内部定子芯30可以用塑料材料注塑包封以形成保持环40。特别优选地,保持环40由被设计用于避免或减少涡流的材料制成。例如保持环40的材料可以包括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PT)和/或聚苯硫醚(PPS)或者由这些制成。此外,保持环 40的材料可以包括填充材料,例如玻璃纤维成分。在一些实施方案中,保持环40可以包括例如树脂材料或由例如树脂材料制成。通过保持环40,定子齿延伸部34之间的空隙可以在径向外部区域中用保持环40的材料填充。此外,保持环40可以为定子齿延伸部34提供可靠的保持。此外,保持环40可以用作润滑剂通道38的紧密边界,尤其是用作径向外部的密封件。换句话说,保持环40可以被设计成将润滑剂通道38沿径向方向24 向外密封。在备选的设计方案中,定子齿延伸部34也能够单独地布置和/ 或紧固在外部定子芯10中。
内部定子芯30由铁片组制成,尤其是由铁片冲压出并且堆叠成铁片组。定子齿延伸部34尤其是单个元件,这些单个元件根据本实用新型通过相应紧固在外部定子芯10中和/或通过相应的辅助器件、例如保持环40 布置在外部定子芯10中。此外,可以通过保持接片42在环周方向26上连接铁片组的至少一个叠片的定子齿延伸部34的径向内部的端部(参见图3)。通过保持接片42可以保证或简化定子齿延伸部34在外直径32和第二内直径36之间的定向。此外,通过保持接片42可以实现内部定子组的简化的制造,尤其是实现内部定子芯30与保持环40的简化的组装或者接合。保持接片42也可以确保定子齿延伸部34相对于彼此的定向。尤其通过保持接片42来定向所述定子齿延伸部34对于保持环的紧固或者保持环材料的注塑包封是有利的。在示例性的实施方案中,三个叠片层可以在叠片组的轴向长度上分布地与这种保持接片42连接。例如,各一个叠片层可以在轴向端部上并且包括居中地处于保持接片42之间的叠片层。在其他实施方案中,内部定子芯30的多于或少于三个叠片层也可以包括保持接片42。保持接片42、尤其是保持接片42的径向厚度或横截面优选地以如下方式配置,即,仅仅可忽略的磁通路径延伸通过保持接片42。换句话说,保持接片42优选具有比定子齿14和/或定子齿延伸部34高许多倍的磁阻抗。尤其是,保持接片42或者其横截面(如果存在)如此薄地设计,使得其路径通过磁场在运行中饱和并且刚好还满足机械功能。由此在运行中,磁通被引导通过定子齿14或通过定子齿延伸部34和返回环12。
在图4中绘出了包括前面所解释的定子装置1的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增压装置200和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电动马达100。增压装置200可以例如被配置成使用在内燃机或燃料电池中。在图4中示例性地示出构造为eTurbo 的增压装置200。备选地,增压装置200也可以构造为电动增压器。
增压装置200包括具有压缩机轮212的压缩机,所述压缩机轮可旋转地布置在压缩机壳体中。此外,所述增压装置包括电动马达100,其中,压缩机轮212在第一轴端部121上与所述电动马达100的轴120抗相对旋转地连接。增压装置200还包括具有涡轮机轮222的涡轮机。涡轮机轮222 可旋转地布置在涡轮机壳体中并且在与第一轴端部121轴向对置的第二轴端部123上抗相对旋转地与轴120连接。为了更清楚,压缩机壳体和涡轮机壳体在图4中未示出。
电动马达100包括具有中央壳体开口148的壳体140和封闭中央壳体开口148的壳体盖150。此外,电动马达100包括转子110,该转子具有轴 120和紧固在轴120上的电磁活性元件112。在图4中示出的构造为eTurbo 的增压装置200的示例中,在电动马达100的轴120上还布置压缩机轮212 和涡轮机轮222。轴120或转子110支承在壳体140中。第一轴承单元132 在压缩机侧在压缩机轮212与电磁活性元件112之间的第一端部区域处支撑轴120。第二轴承单元134在与第一端部区域对置的第二端部区域处支撑轴120。换句话说,第二轴承单元134将轴120支撑在涡轮机轮222与电磁活性元件112之间。如图4可见,轴承单元132、134尤其是径向轴承单元132、134。
原则上,在本申请的上下文中,术语“涡轮机壳体侧”或“涡轮机侧”和“压缩机壳体侧”或“压缩机侧”理解为相对于其他元件、尤其是相对于居中地布置在其间的壳体140或电磁活性元件112的轴向侧、轴向位置或轴向方向的术语。然而,相对参照也可以适用于其他明确提及的元件,从而例如第二轴承单元134布置在涡轮机轮222的压缩机侧。特别地,“涡轮机壳体侧”或“涡轮机侧”例如在图4中表示这样的位置,该位置比另一个位置更靠右侧。
“压缩机壳体侧”或“压缩机侧”例如在图4中表示这样的位置,该位置比另一个位置更靠左侧。术语“涡轮机壳体侧”和“压缩机壳体侧”在此可以作为相应术语“涡轮机侧”和“压缩机侧”的同义词使用。尤其在电动马达100不包括压缩机和/或涡轮机的应用中,“压缩机侧”也可以由“打开侧”代替。类似地,“涡轮机侧”也可以通过“开口远离侧”或“壳体侧”代替。术语“开口侧”和“开口远离侧”或“壳体侧”在此涉及中央壳体开口148并且类似于术语“压缩机侧”或“涡轮机侧”描述相对于其他元件的轴向侧、轴向位置或轴向方向。这些解释在转用的意义上也可以应用于其他附图。
相应地,第一轴承单元132也可以备选地被称为压缩机侧的轴承单元 132或开口侧的轴承单元132。第二轴承单元134可以备选地被称为涡轮机侧的轴承单元134或开口远离侧的轴承单元134。换句话说,第一轴承单元132在开口侧在电磁活性元件112旁边支撑轴120。第二轴承单元134 在开口远离侧在电磁活性元件112旁边支撑轴120。
第二轴承单元134的外直径134a比内部定子芯30的第二内直径36 更大。第二轴承单元134的外直径134a也大于转子110或电磁活性元件112的外直径。换句话说,转子110或电磁元件112的外直径小于第二轴承单元134的外直径134a。内部定子芯30的第二内直径36被构造成比第二轴承单元134的外直径134a更小。尤其,外部定子芯10的第一内直径 16被构造成比第二轴承单元134的外直径134a更大。由此第二轴承单元 134能够穿过外部定子芯10安装在壳体140中。第一轴承单元132优选类似于第二轴承单元134被设置尺寸。在备选的实施方案中,第一轴承单元 132也可以比第二轴承单元134更大或更小。
壳体盖150包括轴承孔142,第一轴承单元132布置在该轴承孔中。第一轴承孔142被构造为凹陷。在壳体140中,在开口远离侧构造有轴承孔144,第二轴承单元134布置在该轴承孔中。第二轴承孔144被构造为凹陷。壳体盖150的轴承孔142也可以被称为第一轴承孔142。壳体140 的轴承孔144也可以被称为第二轴承孔144。第二轴承单元134的轴承孔 144被壳体140的环形壁145包围。外部定子芯10布置在壳体140中的环形壁145的径向外部。环形壁145在此尤其用作第二轴承单元134的轴承座。通过定子装置1的分体式构造,能够在安装第二轴承单元134之前将外部定子芯10插入并且紧固在壳体140中。在环形壁145的径向外部构造有围绕环形壁145的环形凹陷146。外部定子芯10、尤其电绕组28的绕组头插入到环形凹陷146中。换句话说,轴承座或者说环形壁145轴向地伸入到绕组头。由此可以节省轴向的结构空间。原则上,通过环形壁145 可以提供在外部定子芯10与第二轴承单元134之间的结构边界。这简化了第二轴承单元134能独立于外部定子芯10取出地插入到壳体140中。第一内直径16至少等于或大于环形壁145的外直径。环形壁145的端面 145a能够在壳体140内对外部定子芯10进行内部浇铸时用作铸造心轴160 的支承面。
由于外部定子芯10的第一内直径16被确定尺寸成使得第二轴承单元 134可以穿过该外部定子芯,可以在轴承单元132、134再调校时减少平衡废品,因为第二轴承单元134在缺少例如不平衡的情况下可以简单地通过外部定子芯10重新从壳体140中取出并且更换或再调校。尤其,第一内直径16至少等于或大于第二轴承单元134的外直径,从而第二轴承单元134可以穿过外部定子芯10。与此相比,在其内直径36小于轴承单元的外直径的一件式的定子装置1a中,在粘接之后、尤其在平衡之后不能实现定子部分的无损取出。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定子装置中,可以以简单但有效的方式取出内部定子芯10或内部定子组并且然后通过外部定子芯10的第一内直径16取出待代替或待再调校的轴承单元134,而不必将外部定子芯10从壳体140中移除。因此,通过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电动马达100,总体上可以实现第二轴承单元134的更简单的安装和无损的再平衡。此外,当轴组件的平衡失效时,能够再加工、尤其是更换轴承或轴承单元134。
外部定子芯10可以内部地浇铸在壳体140中,或者外部地浇铸并紧固在壳体140中。优选地,外部定子芯10与电绕组28一起浇铸在壳体140 内形成外部定子组。通过内部地或者直接浇铸或者铸入到壳体140中的外部定子芯10可以实现明显改善的散热。这通过如下方式实现,即,可以避免空气穴,或者说因为可以在壳体140和铁芯或绕组28之间基本无空隙地浇铸。通过在壳体140中直接浇铸可以减少或者完全避免粘合剂。此外,可以实现绕组头的更好的连接。此外,可以避免轴承单元132、134 由于内部浇铸而受到污染,因为这些轴承单元在浇铸之后才能够插入到壳体140中。
尤其,外部定子芯10可以与电绕组28一起在真空浇铸中被浇铸成外部定子组。外部定子组可以包括浇铸材料,例如环氧树脂,浇铸材料设有促进热传导的填充材料。通过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分体式的定子装置1,能够在没有用于电绕组28的可能的复杂的保持装置的情况下浇铸具有绕组 28的整个外部定子芯10,所述保持装置例如在传统的一件式的定子装置 1a中是必需的,以便将电绕组28保持在凹槽18的径向外部的区域中,因而在凹槽18的径向内部的区域中保持构造有为了运走润滑剂所需的润滑剂通道38。尤其,不需要被推入到凹槽18中的附加材料来支撑盖滑块29。此外,盖滑块29可以比在传统的系统中更薄地设计,因为与绕组相关的凹槽开口19、即在外部定子芯10中的凹槽18的凹槽开口19可以基本与损失、例如脉动损失无关地对于盖滑块保持和缠绕进行优化。这通过独立的内部定子芯30实现,该内部定子芯又可以(与绕组限制或盖滑块限制无关地)针对可能的损失、尤其是脉动损失的减小被优化。总体上,尤其是在eTurbo装置中,可以用更简单的浇铸工具实现更快且更低成本的浇铸。
在设计方案中,电动马达100尤其是永磁激励的同步马达。在备选的设计方案中,电动马达100也可以被用于鼠笼式转子或磁阻转子。
即使所述电动马达100仅仅参照所述增压装置200来进行描述,所述电动马达100也可以用于其他的应用情况,比如用于驱动装置、尤其是机动车的驱动装置。例如电动马达100可以用作机动车的传动系中的驱动装置。一个这种应用可以是用作具有单侧开口的壳体的牵引马达,其中,开口远离侧的轴承单元的开口具有比定子装置的最内直径更大的外直径。
下面参照图5至图8来解释用于制造用于增压装置200或用于驱动单元的电动马达100的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方法。
在此,提供具有中央壳体开口148和壳体盖150的壳体140。此外提供具有第一内直径16的缠绕的外部定子芯10和内部定子芯30。
缠绕的外部定子芯10的提供借助图5进行解释。通过冲压具有由铁片构成的径向向内突出的定子齿14的外部定子环12来提供外部定子芯 10,使得在相应相邻的定子齿14之间沿环周构造凹槽18。定子齿14在此被冲压成,使得定子齿的径向内部的端部形成第一内直径16。在此,定子齿14可以这样地被冲压出来,使得在定子齿的径向内部的端部上构造有极靴15。如S101所示,将冲压的铁片堆叠成铁片组。然后在S102中安设轴向盖片。盖片由不导电的材料制成。备选地,盖片也可以称为绝缘盘。然后,在S103中,凹槽绝缘部29a引入到外部定子芯10的凹槽18中。在S104中,通过将电绕组28引入到凹槽18中、形成绕组头并互连来提供缠绕的外部定子芯10。在此,在引入电绕组28之后将盖滑块29引入到外部定子芯10的相邻的极靴15之间的凹槽18中。
接下来,将缠绕的外部定子芯10通过中央壳体开口148引入到壳体 140中。在此,根据图6可以区分两个备选的步骤。根据S110a,缠绕的外部定子芯10可以被引入到壳体140中并且在壳体140内部进行浇铸。备选地,根据S110b缠绕的外部定子芯10可以在外部浇铸并且然后将紧固在壳体140中。
根据S110b,缠绕的外部定子芯10在引入到壳体140中之前在外部模具中浇铸。然后,缠绕的并且外部浇铸的外部定子芯10插入到壳体140 的环形凹陷146中并且紧固在壳体140中。尤其可以将缠绕的并且外部浇铸的外部定子芯10粘接到壳体140中。通过电绕组28仅布置在外部定子芯10中的分体式定子装置1,仅外部定子芯10被浇铸。尤其,由于在外部定子芯10中不必保持润滑剂凹槽,因此可以使用简单构造的、例如柱形的浇铸模(未示出)。即使在外部浇铸时,也得到了降低平衡噪声的优点,因为第二轴承单元134在穿过外部定子芯10或外部定子组的再调校的情况下可以从壳体140中取出。外部模具可以包括内部柱体和外部空心柱体。内部柱体的外直径可以基本对应于第一内直径16。外部空心柱体的内直径可以基本对应于缠绕的外部定子芯10的外直径。
作为外部浇铸的替代,缠绕的外部定子芯10可以在内部浇铸在壳体 140中。在此,缠绕的外部定子芯10被引入壳体140中或者放置在壳体 140的环形凹陷146中。在这种放置中,然后可以根据S110a将缠绕的外部定子芯10浇铸在壳体140中。通过内部地或者直接浇铸或者铸入到壳体140中的外部定子芯10可以实现明显改善的散热。这通过如下方式实现,即,可以避免空气穴,或者说因为可以在壳体140和铁芯或绕组28 之间基本无空隙地浇铸。通过在壳体140中直接浇铸可以减少或者完全避免粘合剂。此外,可以实现绕组头的更好的连接。在内部浇铸时,在放置缠绕的外部定子芯10之后并且在填充浇铸料之前,将柱形铸造心轴160 贴靠在环形壁145的端面145a上。在此,柱形铸造心轴160的外直径基本对应于第一内直径16。在此,用于利用中央壳体开口148浇铸的壳体140 基本与重力相反地定向。换句话说,壳体140以中央壳体开口148向上定向。
根据图7a至图7d,缠绕的外部定子芯10可以通过将浇铸材料穿过中央壳体开口148引入到壳体140中或者通过经由独立的开口149引入浇铸材料来浇铸。
根据图7a,浇铸料可以经由中央壳体开口148被引入壳体140中,直至填入预定的填充量。
参考图7b,与中央壳体开口148独立的开口149可以被布置在壳体 140的相对于中央壳体开口148的轴向对置侧上。在备选的设计方案中,独立的开口149可布置在中央壳体开口148的侧面或布置在壳体140的侧面。独立的开口149被布置成使得壳体140从轴向远离中央壳体开口148 的一侧朝向中央壳体开口148填充。在此,浇铸材料通过独立的开口149被引入壳体140中,直至达到预定的背压。尤其是可以通过计量针来填入浇铸材料,其中,例如能够测量在计量针上的背压。利用背压进行填充在公差方面具有优点。尤其可以更好地平衡波动的填充量并且更好地排挤在壳体140中的剩余空气。
图7c示出内部浇铸的另外的变型方案。在此,设置有与中央壳体开口 148独立的开口149,通过该开口可以从轴向远离中央壳体开口148的一侧朝向中央壳体开口148填充壳体140。与根据图7b的实施方案相比,在根据图7c的实施方案中,填充材料可以从上方通过第一管路149a来填入并且随后通过在壳体140的下部区域中的第二管路149b来导入到壳体140 的内部中。换句话说,在图7c的示例中,通过两个管路149a、149b形成独立的开口149。备选地,独立的开口也可以被称为填充通道149。在管路149b的外部区域中,可以在浇铸期间存在阻挡塞以防止泄漏。管路149a、 149b尤其可以通过钻孔被引入到壳体140中。在备选的设计方案中,对填充的控制在此可以类似于上面所描述的那样以背压控制的方式来进行。与图7b的实施方案相比,在该实施方案中获得了方法技术上的简化,这是因为填充装置,例如计量针,能够以容易接近的方式从上方被引导到壳体上。
在设计方案中,能够在真空下在壳体140中执行浇铸、尤其内部浇铸。尤其,浇铸可以在中真空、高真空或超高真空下进行。例如,所述浇铸可以在1hPa至1x10(-11)hPa,尤其是1x10^(-2)hPa至1x10(-8)hPa 或尤其是1x10^(-3)hPa至1x10(-6)hPa的压力下进行。这尤其在通过独立的开口149进行内部浇铸时是有利的。
图7d示出在真空下内部浇铸的示例性变型方案。在此,设置有与中央壳体开口148独立的开口149,通过该开口可以从轴向远离中央壳体开口148的一侧朝向中央壳体开口148填充壳体140。在此,独立的开口149 可邻近于在壳体140中的中央壳体开口148来布置。由此提供了简单的可接近性。独立的开口149可以经由通道引导至壳体140的下部区域,尤其通到环形凹陷146的区域中。由此,壳体可以从下向上、即与重力相反地被填充。在此,通过处于壳体140的上侧处的带有向下延伸的通道或立管的独立的开口149可获得简单的可接近性。独立的开口149可以例如如参考图7c所描述的那样通过两个管路形成或者如图7d所示那样通过具有相应的倾斜度或曲率的唯一管路形成。中央壳体开口148可以通过与铸造心轴160集成的或者与铸造心轴分开的浇铸盖161封闭,尤其是气密地封闭。本领域技术人员已知的合适的装置可以在壳体140内产生真空。通过第一漏斗162可以将浇铸料填入到壳体140中。多余的浇铸材料可以上升到第二漏斗164中。第二漏斗164尤其被布置在浇铸盖161上。尤其,第二漏斗164布置在壳体140的关于轴线22与第一漏斗162对置的一侧。由此浇铸料可以通过壳体140、尤其围绕铸造心轴160引导,之后该浇铸料可以在第二漏斗164中上升。一旦达到预定的背压或预定的填充量,壳体就被通风。换句话说,真空被去除且至少一部分的过剩材料从第二漏斗164 压回到壳体140中。由此可以特别有利地更好地填充可能的空腔。这通过当真空移除时施加在第二漏斗164上的环境压力是可能的。备选地或附加地,也可以在填充之后施加过压,以便进一步提高填充度。如图7d所示,第一漏斗162可以通过计量针填充。该计量针可以通过O形环在第一漏斗 162上密封。作为漏斗162、164的备选,也可以使用其他合适的容器。计量针也能够备选地直接连接到所述独立的开口149处。该独立的开口也可以被称为输入通道或立管。
优选使用树脂、尤其环氧树脂作为浇铸材料。尤其,浇铸材料可以设有导热的填充材料。尤其,浇铸材料可以设有电绝缘的且导热的填充材料。填充材料可以包括陶瓷或矿物填充材料,例如氧化铝。
在外部定子芯10被浇铸和引入壳体中之后,第二轴承单元134穿过中央壳体开口148和缠绕的外部定子芯10而引导。第二轴承单元134布置在由壳体140的环形壁145形成的轴承孔144内(参见图8中的S123)。在此,外部定子芯10布置在环形凹陷146中,环形凹陷径向向外围绕环形壁145。
在引入第二轴承单元134之后,内部定子芯30通过中央壳体开口148 引入壳体140中。内部定子芯30布置在外部定子芯10内,使得内部定子芯10的定子齿延伸部布置在外部定子芯10的定子齿14的径向延伸部中 (参见图8中的S124)。
根据图8中的S121和S122的内部定子芯30的提供可以独立于外部定子芯10的提供而进行。内部定子芯30的提供也可以在引入第二轴承单元134之前或之后进行。通过从铁片冲压独立的定子齿延伸部34来提供内部定子芯30。然后,冲压成的铁片环形地布置成使得该铁片形成外直径 32和第二内直径36然后堆叠成铁片组(参见图8中的S121)。换句话说,定子齿延伸部34被冲压成使得该定子齿延伸部具有对应于期望的外直径 32与期望的第二内直径36之间的差的长度。
优选地,用塑料材料对铁片组进行注塑包封,以便形成保持环40(见图8中的S122)。在此,可以这样注塑包封铁片组,使得在相邻的定子齿延伸部34之间在径向内部区域中构造润滑剂通道38。在此,定子齿延伸部34可以被布置成使得润滑剂通道38包括在径向方向24上向内敞开的通道开口39。尤其,内部定子芯30的外直径32基本对应于外部定子环 30的第一内直径16。塑料材料优选可以是非铁素体的和/或不导电的材料,以便避免或减少涡流。在实施方案中,保持环40的塑料材料可以包括例如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PT)和/或聚苯硫醚(PPS)或者由这些制成。此外,保持环40的材料可以包括填充材料,例如玻璃纤维成分。备选地,保持环40可以通过铸造来制造。例如,保持环的材料可以包括树脂材料或由例如树脂材料制成。在一些实施方案中,保持环40可以是具有留空部的预制部件,定子齿延伸部34插入该留空部中。通过保持环40,定子齿延伸部34之间的空隙可以在径向外部区域中用保持环40的材料填充。此外,保持环40可以为定子齿延伸部34提供可靠的保持。此外,保持环40可以用作润滑剂通道38的紧密边界,尤其是用作径向外部的密封件。换句话说,保持环40可以被设计成将润滑剂通道38沿径向方向24向外密封。在备选的设计方案中,定子齿延伸部34也能够单独地布置和/或紧固在外部定子芯10中。
在该方法的设计方案中,外部定子芯10和内部定子芯30可以由相同的叠片冲压出来。例如,定子齿延伸部34可以在外直径32与第二内直径 36之间由铁片冲压而成。尤其定子齿延伸部34可以由外部定子芯10的叠片的剩余材料冲压。例如,定子齿延伸部34可至少部分地由外部定子芯 10的定子齿14之间的叠片区域冲压。
在冲压出所述定子齿延伸部34时,可以冲压至少一个铁片,使得定子齿延伸部34的径向内部的端部在环周方向26上通过保持接片42连接。通过该可选的特征可以实现内部定子组的简化的制造,尤其是内部定子芯 30和保持环40的简化的组装或者说接合。在冲压出所述定子齿延伸部34 时,铁片可以被冲压出来,使得在定子齿延伸部34的径向内部的端部上分别构造有内部极靴35并且在定子齿延伸部34的径向外部的端部上分别构造有外部极靴33(参见图8中的S121)。
在由S124插入内部定子芯10之后,将具有电磁活性材料112的转子 110引入到壳体140中并且利用壳体盖150封闭中央壳体开口148,在所述壳体盖中布置有第一轴承单元132(参见图4)。
尽管本实用新型已经在上面进行了描述并且在所附权利要求中进行了限定,但是应当理解,本实用新型可以备选地根据以下实施方式进行限定:
1.一种用于具有内置的转子(110)的电动马达(100)的定子装置(1),包括:
具有电绕组(28)的外部定子芯(10),和
独立的内部定子芯(30),所述内部定子芯布置在所述外部定子芯(10) 内并且被设计成容纳所述转子(110),
其特征在于,
所述外部定子芯(10)限定第一内直径(16),所述第一内直径的尺寸被确定成使得所述电动马达(100)的轴承单元(134)能够穿过所述外部定子芯(10),并且
所述内部定子芯(30)的外直径(32)基本对应于所述第一内直径(16),其中,所述内部定子芯(30)被设计成在运行中在径向方向(24)上延长磁通路径。
2.根据实施方式1所述的定子装置(1),其中,所述外部定子芯(10) 包括径向外部的定子环(12)和多个定子齿(14),所述定子齿沿环周方向(26)分布地从所述定子环(12)径向向内突出并且限定所述第一内直径(16)。
3.根据实施方式2所述的定子装置(1),其中,所述外部定子芯(10) 还包括多个凹槽(18),所述凹槽分别被形成在相邻的定子齿(14)之间,并且其中,所述电绕组(28)布置在所述凹槽(18)中。
4.根据实施方式3所述的定子装置(1),其中,所述外部定子芯(10) 与所述电绕组(28)一起被浇铸成外部定子组。
5.根据前述实施方式中任一项所述的定子装置(1),其中,所述内部定子芯(30)包括多个定子齿延伸部(34),所述定子齿延伸部沿环周方向(26)分布地布置并且从所述外直径(32)延伸至第二内直径(36)。
6.根据实施方式5所述的定子装置(1),其中,在环周方向(26)上在相邻的定子齿延伸部(34)之间构造有具有径向内置的通道开口(39) 的润滑剂通道(38)。
7.根据实施方式5或6中任一项所述的定子装置(1),还包括与所述内部定子芯(30)连接的保持环(40),所述保持环被布置和配置成将所述定子齿延伸部(34)沿环周方向(26)分布地布置在所述外直径(32) 上。
8.根据实施方式7所述的定子装置(1),其中,所述保持环(40)由非铁素体材料、尤其由塑料材料制成,并且可选地,其中,所述内部定子芯(30)用塑料材料注塑包封以形成所述保持环(40)。
9.根据实施方式7或8中任一项所述的定子装置(1),其中,所述内部定子芯(30)由叠片组制成,并且其中,通过保持接片(42)在环周方向(26)上连接叠片组的至少一个叠片的定子齿延伸部(34)的径向内部的端部,以确保定子齿延伸部(34)在外直径(32)和第二内直径(36) 之间的定向。
10.根据前述实施方式中任一项所述的当至少从属于实施方式3时的定子装置(1),其中,在所述定子齿(14)的径向内部的端部上分别构造有极靴(15),用于将所述电绕组(28)保持在所述凹槽(18)中。
11.根据前述实施方式中任一项所述的当至少从属于实施方式5时的定子装置(1),其中,在所述定子齿延伸部(34)的径向内部的端部上分别构造有内部极靴(35)和/或在所述定子齿延伸部(34)的径向外部的端部上分别构造有外部极靴(33)。
12.根据实施方式10和11所述的定子装置(1),其中,所述定子齿 (14)的极靴(15)沿环周方向周(26)具有比所述定子齿延伸部(34) 的外部极靴(33)更大的宽度。
13.根据前述实施方式中任一项所述的定子装置(1),其中,所述外部定子芯(10)和/或所述内部定子芯(30)由铁素体材料、尤其是铁材料的层叠的层组装。
14.一种用于增压装置(200)或用于驱动单元的电动马达(100),包括:
壳体(140),
壳体盖(150),
转子(110),具有轴(120)和紧固在所述轴(120)上的电磁活性元件(112),
第一轴承单元(132),所述第一轴承单元在所述转子(110)的一侧被容纳在所述壳体盖(150)的轴承孔(142)中,以及
第二轴承单元(134),所述第二轴承单元在所述转子(110)的对置侧被容纳在所述壳体(140)的轴承孔(144)中,
其特征在于根据前述实施方式中任一项所述的定子装置(1)。
15.根据实施方式14所述的电动马达(100),其中,所述第二轴承单元(134)的所述轴承孔(144)被所述壳体(140)的环形壁(145)包围,并且其中,所述外部定子芯(10)布置在所述壳体(140)中的所述环形壁(145)的径向外部。
16.根据实施方式15所述的电动马达(100),其中,所述第一内直径 (16)至少等于或大于所述环形壁(145)的外直径。
17.根据实施方式14至16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动马达(100),其中,所述外部定子芯(10)被浇铸在所述壳体(140)中。
18.一种用于内燃机或燃料电池的增压装置(200),包括压缩机,所述压缩机具有压缩机轮(212),所述压缩机轮可旋转地布置在压缩机壳体中,
其特征在于根据实施方式14至17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动马达,其中,所述压缩机轮(212)在第一轴端部(121)上抗相对旋转地与所述轴(120) 连接。
19.根据实施方式18所述的增压装置(200),还包括具有可旋转地布置在涡轮机壳体中的涡轮机轮(222)的涡轮机,其中,涡轮机轮(222) 在与第一轴端部(121)轴向对置的第二轴端部(123)上与轴(120)抗相对旋转地连接。
20.一种用于制造用于增压装置(200)或者用于驱动单元的电动马达 (100)的方法,包括步骤:
提供具有中央壳体开口(148)的壳体(140),
提供缠绕的外部定子芯(10),所述外部定子芯具有第一内直径(16),
提供内部定子芯(30),
将缠绕的外部定子芯(10)通过所述中央壳体开口(148)引入到所述壳体(140)中,
将所述内部定子芯(30)通过所述中央壳体开口(148)引入所述壳体(140)中,并且然后
引入转子(110)并且用壳体盖(150)封闭所述中央壳体开口(148),在所述壳体盖中布置有第一轴承单元(132),
其特征在于,
在引入缠绕的外部定子芯(10)的步骤之后并且在引入所述内部定子芯(30)的步骤之前,使第二轴承单元(134)穿过所述中央壳体开口(148) 并且穿过缠绕的外部定子芯(10)并且布置在由所述壳体(140)的环形壁(145)形成的轴承孔(144)中。
21.根据实施方式20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外部定子芯(10)通过以下步骤被提供:
冲压外部定子环(12),所述外部定子环具有径向向内突出的由铁片制成的定子齿(14),
将冲压的铁片堆叠成铁片组,并且
安设轴向盖片。
22.根据实施方式20或21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缠绕的外部定子芯(10)通过以下步骤被提供:
将凹槽绝缘部(29a)置入到所述外部定子芯(10)的凹槽(18)中,将电绕组(28)引入到所述凹槽(18)中,并且
将盖滑块(29)引入到在外部定子芯(10)的相邻极靴(15)之间的凹槽(18)中。
23.根据实施方式20至22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在引入到所述壳体(140)中之前,将所述缠绕的外部定子芯(10)在外部模具中浇铸并且然后紧固在所述壳体(140)中,尤其粘接到所述壳体(140)中。
24.根据实施方式23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外部模具包括内部柱体和外部空心柱体,并且其中,所述内部柱体的外直径基本对应于所述第一内直径(16)并且所述外部空心柱体的内直径基本对应于缠绕的外部定子芯(10)的外直径。
25.根据实施方式20至22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将缠绕的外部定子芯(10)在所述引入时放置到所述壳体(140)的环形凹陷(146) 中,所述环形凹陷径向向外地围绕所述环形壁(145),并且其中,然后缠绕的外部定子芯(10)以这种放置被浇铸在壳体(140)中。
26.根据实施方式25所述的方法,其中,在放置之后并且在浇铸之前,将柱形的铸造心轴(160)贴靠在所述环形壁(145)的端面(145a)上,其中,所述柱形的铸造心轴(160)的外直径基本对应于所述第一内直径 (16)。
27.根据实施方式25或26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用于利用中央壳体开口(148)浇铸的壳体(140)基本与重力相反地定向。
28.根据实施方式25至27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在真空下执行浇铸。
29.根据实施方式25至28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通过将浇铸材料经过中央壳体开口(148)引入壳体(140)中来浇铸缠绕的外部定子芯(10)。
30.根据实施方式25至28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通过将浇铸材料通过与所述中央壳体开口(148)独立的开口(149)引入到所述壳体 (140)中来浇铸缠绕的外部定子芯(10),并且可选地其中,浇铸材料可以上升到与独立的开口径向对置的漏斗(164)中并且通过所述引入随后的通风被压回到壳体(140)中。
31.根据实施方式30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独立的开口(149)布置在所述壳体(140)的相对于所述中央壳体开口(148)轴向对置的一侧上。
32.根据实施方式30或31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浇铸材料通过所述独立的开口(149)被引入到所述壳体(140)中,直至达到预定的背压。
33.根据实施方式29或32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作为浇铸材料使用树脂、尤其是环氧树脂,树脂可选地设有导热的填充材料。
34.根据实施方式20至33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内部定子芯(30)通过以下步骤被提供:
由铁片冲压各个定子齿延伸部(34),
将冲压的铁片环形地布置和堆叠成具有外直径(32)和第二内直径 (36)的铁片组,以及
用塑料材料注塑包封所述铁片组,以便形成保持环(40),从而在相邻的定子齿延伸部(34)之间在径向内部区域中保持润滑剂通道(38),润滑剂通道被构造有沿径向方向(24)向内敞开的通道开口(39)。
35.根据实施方式34所述的方法,其中,定子齿延伸部(34)在外直径(32)与第二内直径(36)之间由铁片冲压而成。
36.根据实施方式35所述的方法,其中,冲压至少一个铁片,使得所述定子齿延伸部(34)的径向内部的端部沿环周方向(26)通过保持接片 (42)连接。
37.根据实施方式35或36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铁片被冲压出来,使得在所述定子齿延伸部(34)的径向内部的端部上分别构造有内部极靴(35)和/或在所述定子齿延伸部(34)的径向外部的端部上分别构造有外部极靴(33)。
附图标记列表
1 定子装置;
1b 一件式的定子装置;
10 外部定子芯;
12 定子环;
14 定子齿;
15 极靴;
16 第一内直径;
18 凹槽;
19 凹槽开口;
22 轴向方向;
24 径向方向;
26 环周方向;
28 绕组;
29 盖滑块;
29a 凹槽绝缘部;
30 内部定子芯;
32 外直径;
33 外部极靴;
34 定子齿延伸部;
35 内部极靴;
36 第二内直径;
38 润滑剂通道;
39 通道开口;
40 保持环;
42 保持接片;
100 电动马达;
110 转子;
112 电磁活性元件;
120 轴;
121 第一轴端部;
123 第二轴端部;
132 第一轴承单元;
134 第二轴承单元;
134a 第二轴承单元的外直径;
140 壳体(轴承壳体/马达壳体);
142 第一轴承孔;
144 第二轴承孔;
145 环形壁;
145a 端面;
146 环形凹陷;
148 中央壳体开口;
149 独立的开口;
149a 第一管路;
149b 第二管路;
150 壳体盖;
160 铸造心轴;
161 浇铸盖;
162 第一漏斗;
164 第二漏斗;
200 增压装置;
212 压缩机轮;
222 涡轮机轮。

Claims (16)

1.一种定子装置(1),该定子装置用于具有内置的转子(110)的电动马达(100),该定子装置包括:
具有电绕组(28)的外部定子芯(10),和
独立的内部定子芯(30),所述内部定子芯布置在所述外部定子芯(10)内并且被设计成容纳所述转子(110),
其特征在于,
所述外部定子芯(10)限定第一内直径(16),所述第一内直径的尺寸被确定成使得所述电动马达(100)的轴承单元(134)能够穿过所述外部定子芯(10),并且
所述内部定子芯(30)的外直径(32)基本对应于所述第一内直径(16),其中,所述内部定子芯(30)被设计成在运行中在径向方向(24)上延长磁通路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子装置(1),其中,所述外部定子芯(10)包括径向外部的定子环(12)和多个定子齿(14),所述定子齿沿环周方向(26)分布地从所述定子环(12)径向向内突出并且限定所述第一内直径(16)。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定子装置(1),其中,所述外部定子芯(10)还包括多个凹槽(18),所述凹槽分别被形成在相邻的定子齿(14)之间,并且其中,所述电绕组(28)布置在所述凹槽(18)中。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定子装置(1),其中,所述外部定子芯(10)与所述电绕组(28)一起被浇铸成外部定子组。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定子装置(1),其中,所述内部定子芯(30)包括多个定子齿延伸部(34),所述定子齿延伸部沿环周方向(26)分布地布置并且从所述外直径(32)延伸至第二内直径(36)。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定子装置(1),其中,在环周方向(26)上在相邻的定子齿延伸部(34)之间构造有具有径向内置的通道开口(39)的润滑剂通道(38)。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定子装置(1),还包括与所述内部定子芯(30)连接的保持环(40),所述保持环被布置和配置成保持所述定子齿延伸部(34)沿环周方向(26)分布。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定子装置(1),其中,所述保持环(40)由非铁素体材料制成,其中,所述内部定子芯(30)用塑料材料注塑包封以形成所述保持环(40)。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定子装置(1),其中,在所述定子齿(14)的径向内部的端部上分别构造有极靴(15),用于将所述电绕组(28)保持在所述凹槽(18)中。
10.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定子装置(1),其中,在所述定子齿延伸部(34)的径向内部的端部上分别构造有内部极靴(35)和/或在所述定子齿延伸部(34)的径向外部的端部上分别构造有外部极靴(33)。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定子装置(1),其中,所述内部定子芯(30)包括多个定子齿延伸部(34),所述定子齿延伸部沿环周方向(26)分布地布置并且从所述外直径(32)延伸至第二内直径(36),在所述定子齿延伸部(34)的径向外部的端部上分别构造有外部极靴(33),所述定子齿(14)的极靴(15)沿环周方向(26)具有比所述定子齿延伸部(34)的外部极靴(33)更大的宽度。
12.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定子装置(1),其中,所述保持环(40)由塑料材料制成。
13.一种电动马达(100),该电动马达用于增压装置(200)或用于驱动单元,该电动马达包括:
壳体(140),
壳体盖(150),
转子(110),其具有轴(120)和紧固在所述轴(120)上的电磁活性元件(112),
第一轴承单元(132),所述第一轴承单元在所述转子(110)的一侧被容纳在所述壳体盖(150)的轴承孔(142)中,以及
第二轴承单元(134),所述第二轴承单元在所述转子(110)的对置侧被容纳在所述壳体(140)的轴承孔(144)中,
其特征在于根据权利要求1至12中任一项所述的定子装置(1)。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电动马达(100),其中,所述第二轴承单元(134)的所述轴承孔(144)被所述壳体(140)的环形壁(145)包围,并且所述外部定子芯(10)布置在所述壳体(140)中的所述环形壁(145)的径向外部,其中,所述第一内直径(16)至少等于或大于所述环形壁(145)的外直径。
1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电动马达(100),其中,所述外部定子芯(10)被浇铸在所述壳体(140)中。
16.一种用于内燃机或燃料电池的增压装置(200),包括压缩机,所述压缩机具有压缩机轮(212),所述压缩机轮可旋转地布置在压缩机壳体中,
其特征在于根据权利要求13至15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动马达,其中,所述压缩机轮(212)在第一轴端部(121)上抗相对旋转地与所述轴(120)连接。
CN202221847814.5U 2021-08-10 2022-07-18 定子装置、电动马达和用于内燃机或燃料电池的增压装置 Active CN218416152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DE102021120803 2021-08-10
DE102021120803.3 2021-08-10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416152U true CN218416152U (zh) 2023-01-31

Family

ID=85012343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847814.5U Active CN218416152U (zh) 2021-08-10 2022-07-18 定子装置、电动马达和用于内燃机或燃料电池的增压装置
CN202210840872.3A Pending CN115706499A (zh) 2021-08-10 2022-07-18 用于增压装置的电动马达和制造方法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840872.3A Pending CN115706499A (zh) 2021-08-10 2022-07-18 用于增压装置的电动马达和制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20230050563A1 (zh)
CN (2) CN218416152U (zh)
DE (1) DE102022119268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21113691A1 (de) * 2021-05-27 2022-12-01 Dr. Ing. H.C. F. Porsche Aktiengesellschaft Stator einer elektrischen Antriebsmaschine und Verfahren zum Herstellen desselben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230050563A1 (en) 2023-02-16
CN115706499A (zh) 2023-02-17
DE102022119268A1 (de) 2023-02-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816970B (zh) 电机
US9680341B2 (en) Rotating electric machine including rotor core with slots having protrusions
US10788050B2 (en) Electric compressor and method for producing an electric compressor
JP5445675B2 (ja) 回転機
US8125110B2 (en) Two-stage cooling fan for an electric generator
US20060066159A1 (en) Fluid-passage built-in type electric rotating machine
US20220368202A1 (en) Axial flux machine
CN218416152U (zh) 定子装置、电动马达和用于内燃机或燃料电池的增压装置
CN109185196B (zh) 电风机
CN101728911A (zh) 改进的永磁容错电机
JP3882721B2 (ja) 回転電機の冷却構造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04011977A (zh) 电动鼓风机组件及其制造方法
WO2013062811A1 (en) Electric machine with magnet holder
WO2021100292A1 (ja) スロットレス型電動機、電動送風機および電気掃除機
US11984775B2 (en) Stator of an electric drive machine and method for producing same
CN115603484A (zh) 一种轴向磁场电机及定子冷却结构
US9787150B2 (en) Rotor of brushless motor
EP3413438B1 (en) Salient-pole rotor, and rotor manufacturing method
US11277050B2 (en) Electric motor
US11949303B2 (en) Stator, terminal block, and rotating electric machine
CN104184224A (zh) 具有分布式绕组定子的发动机
CN116349119A (zh) 用于轴向通量马达的具有互锁且摩擦连接的定子以及呈i形布置且直接管线冷却的轴向通量马达
US20240097522A1 (en) Axial-flux electric machine and method for assembling a stator of an axial-flux electric machine
CN219938055U (zh) 用于电机的定子、电动机和用于内燃机的增压装置
CN220711196U (zh) 用于轴向磁通电机的转子、轴向磁通电机及高电压风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