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410069U - 一种建筑物蓄热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建筑物蓄热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410069U
CN218410069U CN202222622867.3U CN202222622867U CN218410069U CN 218410069 U CN218410069 U CN 218410069U CN 202222622867 U CN202222622867 U CN 202222622867U CN 218410069 U CN218410069 U CN 21841006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uilding
rotating shaft
heat storage
air
hea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622867.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杜珂
魏三强
李�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Jinmao Human Settlements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Jinmao Human Settlement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Jinmao Human Settlements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Jinmao Human Settlement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622867.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41006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41006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41006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建筑物蓄热系统,包括太阳能发电装置、蓄热腔、发热装置和风机;所述太阳能发电装置安装在所述建筑物上,所述蓄热腔设置在所述建筑物的地面下方,所述发热装置安装在所述蓄热腔中;所述蓄热腔中设有进风组件和排风组件,所述风机安装在所述蓄热腔中;所述太阳能发电装置分别与所述发热装置和所述风机电连接,用于为所述发热装置和所述风机供电。本申请通过在建筑物的地面设置蓄热腔,利用太阳能发电装置对蓄热腔内的发热装置供电,实现白天将太阳能转换为热能存储在蓄热腔中在夜晚时供暖,同时蓄热腔中设置风机以均衡蓄热腔内温度,保证蓄热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建筑物蓄热系统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建筑供暖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建筑物蓄热系统。
背景技术
北方冬季时由于普遍采暖,在白天太阳照射强度较好时,室内温度会很快升高,甚至需要开窗降温,而到太阳下山后气温降低,室内暖气需要在较高温度运行,需要消耗较多的热能,又浪费了白天的太阳能。为了有效利用白天的太阳能,以降低能源消耗,需要提供一种能够有效利用太阳能的蓄热系统。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白天太阳能浪费的不足,提供一种利用太阳能进行建筑物蓄热的建筑物蓄热系统。
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提供一种建筑物蓄热系统,包括太阳能发电装置、蓄热腔、发热装置和风机;
所述太阳能发电装置安装在所述建筑物上,所述蓄热腔设置在所述建筑物的地面下方,所述发热装置安装在所述蓄热腔中;
所述蓄热腔中设有进风组件和排风组件,所述风机安装在所述蓄热腔中;
所述太阳能发电装置分别与所述发热装置和所述风机电连接,用于为所述发热装置和所述风机供电。
进一步地,所述蓄热腔在南北方向上贯通,所述进风组件设置在所述建筑物的南侧,所述排风组件设置在所述建筑物的北侧。
进一步地,所述发热装置为电热网,所述电热网沿东西方向设置,所述电热网的边缘抵触在所述蓄热腔的内壁上。
进一步地,所述进风组件包括与所述蓄热腔连通的进风口和用于封闭所述进风口的进风闸板;
所述排风组件包括与所述蓄热腔连通的排风口和用于封闭所述排风口的排风闸板。
进一步地,所述建筑物内安装有温控装置,所述温控装置分别与所述进风闸板、所述排风闸板、所述风机和所述发热装置通信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温控装置安装在所述建筑物内的北侧墙壁上。
进一步地,所述蓄热腔包括主腔室和连通在所述主腔室两端的进风腔室和排风腔室;
所述主腔室位于所述建筑物的地面的正下方,所述进风腔室和所述排风腔室分别位于所述建筑物的两侧并且部分凸起于地面上;
所述进风口开设在所述进风腔室凸起于地面部分的侧壁上;
所述排风口开设在所述排风腔室凸起于地面部分的侧壁上。
进一步地,所述进风口上安装有进风百叶,所述排风口上安装有排风百叶。
进一步地,所述太阳能发电装置包括固定基座、转轴组件和光伏板;
所述固定基座安装在所述建筑物上,所述转轴组件安装在所述固定基座上,所述光伏板可转动地安装在所述转轴组件上。
进一步地,所述转轴组件包括第一转轴、第二转轴、第一驱动装置和第二驱动装置;
所述第一转轴垂直安装在所述固定基座上,所述第二转轴可转动地安装在所述第一转轴上,并且所述第二转轴垂直于所述第一转轴,所述第一驱动装置驱动所述第二转轴以所述第一转轴为轴转动,;
所述光伏板可转动地安装在所述第二转轴上,所述第二驱动装置驱动所述光伏板以所述第二转轴为轴转动。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申请通过在建筑物的地面设置蓄热腔,利用太阳能发电装置对蓄热腔内的发热装置供电,实现白天将太阳能转换为热能存储在蓄热腔中在夜晚时供暖,同时蓄热腔中设置风机以均衡蓄热腔内温度,保证蓄热效果。
附图说明
参见附图,本申请的公开内容将变得更易理解。应当理解:这些附图仅仅用于说明的目的,而并非意在对本申请的保护范围构成限制。图中:
图1是本申请一实施例中的建筑物蓄热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一实施例中的建筑物蓄热系统中的电路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一实施例中太阳能发电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对照表:
太阳能发电装置01:固定基座11、转轴组件12、第一转轴121、第二转轴122、光伏板13;
蓄热腔02:进风组件21、进风闸板211、排风组件22、排风闸板221、主腔室201、进风腔室202、排风腔室203;
发热装置03、风机04、建筑物05、温控装置06。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来进一步说明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
容易理解,根据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在不变更本申请实质精神下,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可相互替换的多种结构方式以及实现方式。因此,以下具体实施方式以及附图仅是对本申请的技术方案的示例性说明,而不应当视为本申请的全部或视为对申请技术方案的限定或限制。
在本说明书中提到或者可能提到的上、下、左、右、前、后、正面、背面、顶部、底部等方位用语是相对于各附图中所示的构造进行定义的,它们是相对的概念,因此有可能会根据其所处不同位置、不同使用状态而进行相应地变化。所以,也不应当将这些或者其他的方位用语解释为限制性用语。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连接”、“相连”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组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视具体情况理解上述属于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建筑物蓄热系统,如图1、2所示,包括太阳能发电装置01、蓄热腔02、发热装置03和风机04;
太阳能发电装置01安装在建筑物05上,蓄热腔02设置在建筑物05的地面下方,发热装置03安装在蓄热腔02中;
蓄热腔02中设有进风组件21和排风组件22,风机04安装在蓄热腔02中;
太阳能发电装置01分别与发热装置03和风机04电连接,用于为发热装置03和风机04供电。
具体来说,太阳能发电装置01安装在建筑物05的屋顶上,较佳地设置在南侧屋顶,以吸收更多的太阳能,将太阳能转换为电能为发热装置03和风机04供电。
蓄热腔02采用高密度蓄热砖建造而成,其厚度越厚蓄热能力越强,同时强度也越大,通过增加高密度蓄热砖的厚度,能够保证地面的强度,不会出现地面塌陷的问题。
发热装置03安装在蓄热腔02中,发热装置03发热以提高蓄热腔02中的温度,将电能转换为热能存储在蓄热腔02中。
蓄热腔02中还设置有进风组件21、排风组件22和风机04,风机04在蓄热腔02中工作,使蓄热腔02内形成从进风组件21到排风组件22的气流,以使蓄热腔02中的温度均衡,防止局部温度过高。
本申请实施例中建筑物蓄热系统,通过在建筑物的地面设置蓄热腔02,利用太阳能发电装置01对蓄热腔02内的发热装置03供电,实现白天将太阳能转换为热能存储在蓄热腔02中用于在夜晚时供暖,同时蓄热腔02中设置风机04以均衡蓄热腔02内温度,保证蓄热效果。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蓄热腔02在南北方向上贯通,进风组件21设置在建筑物05的南侧,排风组件22设置在建筑物05的北侧。
在冬季,南侧的阳光充足使得南侧的温度较高,而北侧阳光较少使得北侧的温度较低,为了均衡室内温度,将进风组件21设置在南侧,排风组件22设置在北侧,将发热装置03的热量吹向北侧以均衡室内温度。
进一步地,发热装置03为电热网,电热网沿东西方向设置,电热网的边缘抵触在蓄热腔02的内壁上。
如此设置,电热网则遮挡在蓄热腔02的横截面上,结合南北流向的气流,能够进一步保证蓄热腔02中温度的均衡。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进风组件21包括与蓄热腔02连通的进风口(图未示)和用于封闭进风口的进风闸板211;
排风组件22包括与蓄热腔02连通的排风口和用于封闭排风口(图未示)的排风闸板221。
当室内温度达到预设温度时,则停止蓄热,此时需要关闭进风闸板211和排风闸板221,以使蓄热腔02形成一个密闭的空间,防止热量流失。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建筑物05内安装有温控装置06,温控装置06分别与进风闸板211、排风闸板221、风机04和发热装置03通信连接。
具体来说,温控装置06可以包括温度传感器和控制单元,温度传感器、进风闸板211、排风闸板221、风机04和发热装置03分别与控制单元通信连接。
温度传感器用于检测建筑物05的室内温度,当室内温度大于等于预设温度时,控制风机04和发热装置03停止运行,同时控制进风闸板211和排风闸板221关闭,停止蓄能操作。
较佳地,温控装置06安装在建筑物05内的北侧墙壁上,以采集建筑物05北侧区域的温度数据作为室内温度,以确保温度较低的北侧区域的温度达到预设温度。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温控装置06与进风闸板211、排风闸板221、风机04和发热装置03之间的具体电路结构,并非本申请的发明点,可以参考现有技术中的控制电路结构,在此不再赘述。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蓄热腔02包括主腔室201和连通在主腔室201两端的进风腔室202和排风腔室203;
主腔室201位于建筑物05的地面的正下方,进风腔室202和排风腔室203分别位于建筑物05的两侧并且部分凸起于地面上;
进风口开设在进风腔室202凸起于地面部分的侧壁上;
排风口开设在排风腔室203凸起于地面部分的侧壁上。
如此设置,进风口和排风口都设置在竖直的墙壁上,能够防止雨水和泥沙灌入蓄热腔02中,对其中的发热装置03和风机04造成损坏。
较佳地,进风口上可以安装有进风百叶,排风口上可以安装有排风百叶,以进一步遮挡雨水和泥沙,又不影响气流的流过。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太阳能发电装置01包括固定基座11、转轴组件12和光伏板13;
固定基座11安装在建筑物05上,转轴组件12安装在固定基座11上,光伏板13可转动地安装在转轴组件12上。
具体来说,转轴组件12可以采用直线转轴,也可以采用球形滚轴,以使光伏板13能够调整角度以吸收更多的太阳能。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转轴组件12包括第一转轴121、第二转轴122、第一驱动装置(图未示)和第二驱动装置(图未示);
第一转轴121垂直安装在固定基座11上,第二转轴122可转动地安装在第一转轴121上,并且第二转轴122垂直于第一转轴121,第一驱动装置驱动第二转轴122以第一转轴121为轴转动;
光伏板13可转动地安装在第二转轴122上,第二驱动装置驱动光伏板13以第二转轴122为轴转动。
具体来说,当第二驱动装置驱动光伏板13以第二转轴122为轴转动时,光伏板13能够在竖直平面上转动,类似抬头低头的动作过程;当第一驱动装置驱动第二转轴122以第一转轴121为轴转动是,光伏板13能够在水平平面上转动,类似旋转的动作过程。
本申请实施例通过设置相互垂直的第一转轴121和第二转轴122,实现了光伏板13朝向的调整。
进一步地,太阳能发电装置01还可以设置控制件,第一驱动装置和第二驱动装置还可以与控制件通信连接,控制件中可以预设转动程序,控制第一驱动装置和第二驱动装置在不同的时间段转动至不同的角度,以使光伏板13能够追随阳光的照射方向转动,以提高太阳能的吸收效率。
根据需要,可以将上述各技术方案进行结合,以达到最佳技术效果。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申请的原理和较佳的实施例。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将分别公开在不同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适当组合而得到的实施方式也包括在本发明的技术范围内,在本申请原理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若干其它变型,也应视为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建筑物蓄热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太阳能发电装置、蓄热腔、发热装置和风机;
所述太阳能发电装置安装在所述建筑物上,所述蓄热腔设置在所述建筑物的地面下方,所述发热装置安装在所述蓄热腔中;
所述蓄热腔中设有进风组件和排风组件,所述风机安装在所述蓄热腔中;
所述太阳能发电装置分别与所述发热装置和所述风机电连接,用于为所述发热装置和所述风机供电。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物蓄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蓄热腔在南北方向上贯通,所述进风组件设置在所述建筑物的南侧,所述排风组件设置在所述建筑物的北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建筑物蓄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装置为电热网,所述电热网沿东西方向设置,所述电热网的边缘抵触在所述蓄热腔的内壁上。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建筑物蓄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组件包括与所述蓄热腔连通的进风口和用于封闭所述进风口的进风闸板;
所述排风组件包括与所述蓄热腔连通的排风口和用于封闭所述排风口的排风闸板。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建筑物蓄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建筑物内安装有温控装置,所述温控装置分别与所述进风闸板、所述排风闸板、所述风机和所述发热装置通信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建筑物蓄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温控装置安装在所述建筑物内的北侧墙壁上。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建筑物蓄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蓄热腔包括主腔室和连通在所述主腔室两端的进风腔室和排风腔室;
所述主腔室位于所述建筑物的地面的正下方,所述进风腔室和所述排风腔室分别位于所述建筑物的两侧并且部分凸起于地面上;
所述进风口开设在所述进风腔室凸起于地面部分的侧壁上;
所述排风口开设在所述排风腔室凸起于地面部分的侧壁上。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建筑物蓄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口上安装有进风百叶,所述排风口上安装有排风百叶。
9.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建筑物蓄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太阳能发电装置包括固定基座、转轴组件和光伏板;
所述固定基座安装在所述建筑物上,所述转轴组件安装在所述固定基座上,所述光伏板可转动地安装在所述转轴组件上。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建筑物蓄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轴组件包括第一转轴、第二转轴、第一驱动装置和第二驱动装置;
所述第一转轴垂直安装在所述固定基座上,所述第二转轴可转动地安装在所述第一转轴上,并且所述第二转轴垂直于所述第一转轴,所述第一驱动装置驱动所述第二转轴以所述第一转轴为轴转动;
所述光伏板可转动地安装在所述第二转轴上,所述第二驱动装置驱动所述光伏板以所述第二转轴为轴转动。
CN202222622867.3U 2022-09-30 2022-09-30 一种建筑物蓄热系统 Active CN21841006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622867.3U CN218410069U (zh) 2022-09-30 2022-09-30 一种建筑物蓄热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622867.3U CN218410069U (zh) 2022-09-30 2022-09-30 一种建筑物蓄热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410069U true CN218410069U (zh) 2023-01-31

Family

ID=8499993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622867.3U Active CN218410069U (zh) 2022-09-30 2022-09-30 一种建筑物蓄热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41006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653964B (zh) 一种利用太阳能的多功能屋顶供暖通风系统及方法
CN103245018B (zh) 带有遮阳、发电和消声的分体式蒸发空调机组
CN106837121A (zh) 一种冬季时控型聚光光伏电热耦合通风系统的换气窗
CN106522424B (zh) 一种开启可控型光伏通风遮阳系统
CN114413492A (zh) 一种绿色建筑用通风节能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CN202559572U (zh) 一种利用太阳能的多功能屋顶供暖通风装置
CN218410069U (zh) 一种建筑物蓄热系统
CN218668062U (zh) 光伏通风一体化围护结构
CN205224350U (zh) 百叶式光伏建筑立面和百叶式光伏幕墙
CN102080432A (zh) 与建筑一体化外遮阳抛物反射镜追日太阳能集热器
CN218976645U (zh) 用于建筑通风和供暖的双层光伏屋顶
CN102110733A (zh) 一种太阳能光伏光热联用装置
CN106803735A (zh) 百叶型光伏集热墙
CN207039011U (zh) 一种用于室外配电箱的防雨通风装置
CN211903195U (zh) 一种太阳能烟囱系统
CN208296346U (zh) 一种百叶式太阳能集热器以及智能采暖系统
CN208619008U (zh) 一种具有自动调节功能的墙板
KR101243383B1 (ko) 태양광발전 겸용 이중창호
JP5820612B2 (ja) 冷暖房システム
CN206176770U (zh) 一种陶瓷蓄热太阳能空气集热器
CN207353701U (zh) 一种智能型户外综合配电箱
CN213115132U (zh) 一种太阳能幕墙
CN101865540A (zh) 与建筑一体化的太阳能空气集热散热器
CN206498373U (zh) 一种利用雨水进行冷却的太阳能电池板
CN218820612U (zh) 一种太阳能利用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