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404163U - 微藻环形培育池 - Google Patents

微藻环形培育池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404163U
CN218404163U CN202222982798.7U CN202222982798U CN218404163U CN 218404163 U CN218404163 U CN 218404163U CN 202222982798 U CN202222982798 U CN 202222982798U CN 218404163 U CN218404163 U CN 21840416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nd body
cultivating
annular
pond
cultiv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982798.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杜伟春
余绍蕾
鸭乔
王琳
郑学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unnan Green A Biological Industrial Park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Yunnan Green A Biological Industrial Park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unnan Green A Biological Industrial Park Co ltd filed Critical Yunnan Green A Biological Industrial Park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982798.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40416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40416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40416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40/00Adaptation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e, forestry,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production
    • Y02A40/80Adaptation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e, forestry,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production in fisheries management

Landscapes

  • Apparatus Associated With Microorganisms And Enzym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微藻环形培育池,包括培育池本体,所述培育池本体的底部表面中间位置处安装有伺服电机,且伺服电机的输出端贯穿培育池本体的底部表面固定连接有转杆,所述转杆上设有搅动叶,所述培育池本体的内壁两侧安装有加热管,所述培育池本体的两侧表面设有支撑板。本实用新型,打开伺服电机,伺服电机带动转杆上的搅动叶缓慢搅动,能够有效对培育池本体中的营养液进行搅拌,再通过培育池本体内壁两侧上的加热管的使用,能够全方位对培育池本体中进行均匀加热,提高了微藻的生活养殖环境,使得微藻能够在培育池中游动,防止微藻粘附在培育池本体内壁,便于提高微藻在培育池本体中的活性,从而便于提高其成活率。

Description

微藻环形培育池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藻类养殖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微藻环形培育池。
背景技术
微藻是一类在陆地、海洋分布广泛,营养丰富、光合利用度高的自养植物,细胞代谢产生的多糖、蛋白质、色素等,使其在食品、医药、基因工程、液体燃料等领域具有很好的开发前景。
现有的授权公告号为CN208562338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微藻培育发生器,其技术方案的要点在于:包括筒体,筒体的顶部设置加料口和灯光盘,筒体内设置相通的抽水管和进水管,抽水管和进水管连接处设置调节阀和水泵,筒体的底部设置含有调节阀的出水管;筒体上设置调温加热器。本实用新型微藻培育发生器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可用于室内或室外培育,无需培养经验,可快速低成本的完成小球藻、扁藻、栅藻、卵囊藻规模化高密度的扩培。
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上述技术方案虽然可用于室内或室外培育,无需培养经验,可快速低成本的完成小球藻、扁藻、栅藻、卵囊藻规模化高密度的扩培,但是上述技术方案中缺少搅拌机构对筒体中的微藻进行搅拌,不同深度的位置温度,无法很好的把控,容易使其受热不均匀,从而容易降低微藻养殖成活率。
实用新型内容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微藻环形培育池,具备搅拌机构对培育池中的微藻进行搅拌,使其能够均匀受热,养殖成活率高的优点,进而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微藻环形培育池,包括培育池本体,所述培育池本体的底部表面中间位置处安装有伺服电机,且伺服电机的输出端贯穿培育池本体的底部表面固定连接有转杆,所述转杆上设有搅动叶,所述培育池本体的内壁两侧安装有加热管,所述培育池本体的两侧表面设有支撑板,且支撑板的顶部表面设有顶板,所述顶板的顶部表面中间位置处贯穿设有螺纹孔,且螺纹孔中螺纹连接有螺杆,所述螺杆的一端位于顶板的下方设有固定板,且固定板的底部表面安装有LED灯。
优选的,所述螺杆的顶端设有摇把,且摇把的外侧表面套接有橡胶套。
优选的,所述支撑板通过螺栓与培育池本体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培育池本体的底部表面两侧设有支腿,所述支腿共设有多个,且多个支腿两两均匀分布在培育池本体的底部表面两侧。
优选的,所述培育池本体的底部表面一侧设有排液管,且排液管上安装有阀门。
优选的,所述培育池本体为环形结构。
优选的,所述加热管共设有两个,且两个加热管均匀分布在培育池本体的内壁两侧。
优选的,所述顶板与培育池本体相匹配。
(三)有益效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微藻环形培育池,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中,打开伺服电机,伺服电机带动转杆上的搅动叶缓慢搅动,能够有效对培育池本体中的营养液进行搅拌,再通过培育池本体内壁两侧上的加热管的使用,能够全方位对培育池本体中进行均匀加热,提高了微藻的生活养殖环境,使得微藻能够在培育池中游动,防止微藻粘附在培育池本体内壁,便于提高微藻在培育池本体中的活性,从而便于提高其成活率。
(2)、本实用新型中,通过转动顶板上螺纹孔中的螺杆,使得螺杆一端的固定板进行移动,固定板移动的同时固定板底部表面上的LED灯随着固定板同步进行移动,当移动到合适位置后,打开LED灯,通过LED灯对培育池本体中的微藻全方位进行光照,能够有效加快微藻的光合作用,从而进一步提高了微藻在培育池本体中的活性,有利于提高微藻的成活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微藻环形培育池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微藻环形培育池的正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微藻环形培育池的俯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微藻环形培育池的顶板结构示意图。
图例说明:
1、培育池本体;2、支撑板;3、顶板;4、LED灯;5、摇把;6、螺杆;7、固定板;8、加热管;9、搅动叶;10、伺服电机;11、支腿;12、排液管;13、阀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此外,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请参照图1-4,微藻环形培育池,包括培育池本体1,培育池本体1的底部表面中间位置处安装有伺服电机10,且伺服电机10的输出端贯穿培育池本体1的底部表面固定连接有转杆,转杆上设有搅动叶9,培育池本体1的内壁两侧安装有加热管8,培育池本体1的两侧表面设有支撑板2,且支撑板2的顶部表面设有顶板3,顶板3的顶部表面中间位置处贯穿设有螺纹孔,且螺纹孔中螺纹连接有螺杆6,螺杆6的一端位于顶板3的下方设有固定板7,且固定板7的底部表面安装有LED灯4,其中打开伺服电机10,伺服电机10带动转杆上的搅动叶9缓慢搅动,能够有效对培育池本体1中的营养液进行搅拌,再通过培育池本体1内壁两侧上的加热管8的使用,能够全方位对培育池本体1中进行均匀加热,提高了微藻的生活养殖环境,使得微藻能够在培育池中游动,防止微藻粘附在培育池本体1内壁,便于提高微藻在培育池本体1中的活性,从而便于提高其成活率。
在一个实施例中,螺杆6的顶端设有摇把5,且摇把5的外侧表面套接有橡胶套,其中通过摇把5的使用,便于转动螺杆6。
在一个实施例中,支撑板2通过螺栓与培育池本体1固定连接,便于提高支撑板2在培育池本体1上的稳定性,其中通过支撑板2对顶板3进行支撑,有利于提高顶板3的稳定性。
在一个实施例中,培育池本体1的底部表面两侧设有支腿11,支腿11共设有多个,且多个支腿11两两均匀分布在培育池本体1的底部表面两侧,其中通过支腿11对培育池本体1进行支撑,有利于提高培育池本体1的稳定性。
在一个实施例中,培育池本体1的底部表面一侧设有排液管12,且排液管12上安装有阀门13,其中通过打开排液管12上的阀门13,即可对培育池本体1中的液体进行排放。
在一个实施例中,培育池本体1为环形结构,其中通过将营养液和物料放入到培育池本体1中即可对微藻进行培育。
在一个实施例中,加热管8共设有两个,且两个加热管8均匀分布在培育池本体1的内壁两侧,其中通过加热管8对培育池本体1中进行加热,再通过伺服电机10带动转杆上的搅动叶9缓慢搅动,能够有效对培育池本体1中的营养液进行搅拌,能够全方位对培育池本体1中进行均匀加热,提高了微藻的生活养殖环境。
在一个实施例中,顶板3与培育池本体1相匹配,其中通过转动顶板3上螺纹孔中的螺杆6,使得螺杆6一端的固定板7进行移动,固定板7移动的同时固定板7底部表面上的LED灯4随着固定板7同步进行移动,当移动到合适位置后,打开LED灯4,通过LED灯4对培育池本体1中的微藻全方位进行光照,能够有效加快微藻的光合作用。
在一个实施例中,控制面板控制电路通过本领域的技术人员简单的编程即可实现,属于本领域的公知常识,仅对其进行使用,不进行改造,故不再详细描述控制方式和电路连接。
工作原理:
使用时,打开伺服电机10,伺服电机10带动转杆上的搅动叶9缓慢搅动,能够有效对培育池本体1中的营养液进行搅拌,再通过培育池本体1内壁两侧上的加热管8的使用,能够全方位对培育池本体1中进行均匀加热,提高了微藻的生活养殖环境,使得微藻能够在培育池中游动,防止微藻粘附在培育池本体1内壁,便于提高微藻在培育池本体1中的活性,从而便于提高其成活率,其中通过转动顶板3上螺纹孔中的螺杆6,使得螺杆6一端的固定板7进行移动,固定板7移动的同时固定板7底部表面上的LED灯4随着固定板7同步进行移动,当移动到合适位置后,打开LED灯4,通过LED灯4对培育池本体1中的微藻全方位进行光照,能够有效加快微藻的光合作用,从而进一步提高了微藻在培育池本体1中的活性,有利于提高微藻的成活率。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微藻环形培育池,包括培育池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培育池本体(1)的底部表面中间位置处安装有伺服电机(10),且伺服电机(10)的输出端贯穿培育池本体(1)的底部表面固定连接有转杆,所述转杆上设有搅动叶(9),所述培育池本体(1)的内壁两侧安装有加热管(8),所述培育池本体(1)的两侧表面设有支撑板(2),且支撑板(2)的顶部表面设有顶板(3),所述顶板(3)的顶部表面中间位置处贯穿设有螺纹孔,且螺纹孔中螺纹连接有螺杆(6),所述螺杆(6)的一端位于顶板(3)的下方设有固定板(7),且固定板(7)的底部表面安装有LED灯(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藻环形培育池,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杆(6)的顶端设有摇把(5),且摇把(5)的外侧表面套接有橡胶套。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藻环形培育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2)通过螺栓与培育池本体(1)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藻环形培育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培育池本体(1)的底部表面两侧设有支腿(11),所述支腿(11)共设有多个,且多个支腿(11)两两均匀分布在培育池本体(1)的底部表面两侧。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藻环形培育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培育池本体(1)的底部表面一侧设有排液管(12),且排液管(12)上安装有阀门(13)。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藻环形培育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培育池本体(1)为环形结构。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藻环形培育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管(8)共设有两个,且两个加热管(8)均匀分布在培育池本体(1)的内壁两侧。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藻环形培育池,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板(3)与培育池本体(1)相匹配。
CN202222982798.7U 2022-11-09 2022-11-09 微藻环形培育池 Active CN21840416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982798.7U CN218404163U (zh) 2022-11-09 2022-11-09 微藻环形培育池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982798.7U CN218404163U (zh) 2022-11-09 2022-11-09 微藻环形培育池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404163U true CN218404163U (zh) 2023-01-31

Family

ID=8500836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982798.7U Active CN218404163U (zh) 2022-11-09 2022-11-09 微藻环形培育池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40416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316217B (zh) 人工光源微藻养殖装备
CN210193886U (zh) 一种高效封闭式海洋微藻培养光生物反应器
de Ortega et al. Production of Chlorella biomass in different types of flat bioreactors in temperate zones
CN209722114U (zh) 一种盐藻培养装置
CN111248139A (zh) 一种高密度轮虫的培养装置及方法
CN107189930A (zh) 室内微藻培养系统及其培养方法
CN204918572U (zh) U型跑道池光生物反应器
CN218404163U (zh) 微藻环形培育池
CN214088481U (zh) 一种改进型微藻营养液生产用微藻光培养器
CN207692641U (zh) 一种刺激大型藻类孢子放散的可控循环装置
CN205874418U (zh) 一种家用螺旋藻培养装置
CN201485462U (zh) 微型藻类培养加速器
CN211932151U (zh) 一种高密度轮虫的培养装置
CN206721214U (zh) 小球藻培养装置
CN208008801U (zh) 一种雨生红球藻大规模养殖装置
CN210560453U (zh) 一种自动控制微藻培养营养盐流加装置
CN107980610B (zh) 一种刺激大型藻类孢子放散的可控循环装置
CN107012082A (zh) 微藻养殖用的光生物反应器
CN208523541U (zh) 一种小型对虾养殖箱
CN106244426A (zh) 高密度规模化微藻培养装置
CN209685744U (zh) 光生物反应器微藻养殖系统及管网系统
CN201864717U (zh) 光合养藻三相反应器
CN205347421U (zh) 一种螺旋藻养殖装置
CN106635768A (zh) 生物微藻光合反应器及其使用方法
CN204529835U (zh) 一种气升跑道式生物反应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