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403726U - 基于分级颗粒物分离的建筑工程废水处理再利用装置 - Google Patents

基于分级颗粒物分离的建筑工程废水处理再利用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403726U
CN218403726U CN202222774965.9U CN202222774965U CN218403726U CN 218403726 U CN218403726 U CN 218403726U CN 202222774965 U CN202222774965 U CN 202222774965U CN 218403726 U CN218403726 U CN 21840372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ox
motor
pipe
chassis
water trough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774965.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辛承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ngrun Construction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Xingrun Construction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ngrun Construction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Xingrun Construction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774965.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40372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40372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40372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W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WASTEWATER TREATMENT OR WASTE MANAGEMENT
    • Y02W30/00Technologies for solid waste management
    • Y02W30/50Reuse, recycling or recovery technologies
    • Y02W30/58Construction or demolition [C&D] waste

Landscapes

  • Filtration Of Liquid (AREA)

Abstract

一种基于分级颗粒物分离的建筑工程废水处理再利用装置,包含有用于作为运动载体的机动底盘(1)、设置在机动底盘(1)上并且用于建筑工程废水流动的通水槽(4)、设置在通水槽(4)上并且用于对建筑工程废水中大块石沙进行分离的过滤排(5)、设置在通水槽(4)上并且用于对建筑工程废水中小颗粒物进行分离的过滤盘(8)、设置在通水槽(4)上并且用于加注净化药液的喷淋装置,通过机动底盘(1),实现了对通水槽(4)进行运动支撑,通过喷淋装置,实现了净化药液与建筑工程废水进行混合,通过通水槽(4)、过滤排(5)和过滤盘(8),实现了在建筑工程废水流动状态下进行固体物分离处理,因此提高了建筑工程废水处理效率。

Description

基于分级颗粒物分离的建筑工程废水处理再利用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建筑工程废水处理再利用装置,尤其是一种基于分级颗粒物分离的建筑工程废水处理再利用装置。
背景技术
在建筑工程中会产生废水,由于建筑工程需要大量的水,因此建筑工程废水处理再利用装置是一种重要的建筑装置,在现有的建筑工程废水处理再利用装置中,还都是通过筛网振动分离大块石沙后再与净水剂进行摇动混合后,进行排放,由于筛网振动分离过程和摇动混合过程都是在独立的容器中实施,从而影响了建筑工程废水处理效率,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建筑工程废水流动状态下进行固体物分离处理的技术特征,对建筑工程废水进行连续性进行固体物进行处理的技术问题进行了在技术层面上进行有效的探索研究,
基于申请人于2022年9月22日提供的具有工作过程中解决实际技术问题的技术交底书、通过检索得到相近的专利文献其中专利号:ZL202220143784.3和背景技术中现有的技术问题、技术特征和技术效果,做出本发明的申请技术方案。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客体是一种基于分级颗粒物分离的建筑工程废水处理再利用装置。
为了克服上述技术缺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基于分级颗粒物分离的建筑工程废水处理再利用装置,因此提高了建筑工程废水处理效率。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是:包含有用于作为运动载体的机动底盘、设置在机动底盘上并且用于建筑工程废水流动的通水槽、设置在通水槽上并且用于对建筑工程废水中大块石沙进行分离的过滤排、设置在通水槽上并且用于对建筑工程废水中小颗粒物进行分离的过滤盘、设置在通水槽上并且用于加注净化药液的喷淋装置。
由于设计了机动底盘、通水槽、过滤排、过滤盘和喷淋装置,通过机动底盘,实现了对通水槽进行运动支撑,通过喷淋装置,实现了净化药液与建筑工程废水进行混合,通过通水槽、过滤排和过滤盘,实现了在建筑工程废水流动状态下进行固体物分离处理,解决了对建筑工程废水进行连续性进行固体物进行处理的技术问题,因此提高了建筑工程废水处理效率。
本实用新型设计了,按照在建筑工程废水流动状态下进行固体物分离处理的方式把机动底盘、通水槽、过滤排、过滤盘和喷淋装置相互联接。
本实用新型设计了,按照依次对建筑工程废水中大块石沙和建筑工程废水中小颗粒物进行分离处理的方式把通水槽、过滤排和过滤盘与机动底盘和喷淋装置联接。
本实用新型设计了,喷淋装置设置为包含有药箱、喷洒管和第二截止阀。
以上四个技术方案的技术效果在于:实现了前部对建筑工程废水中大块石沙进行分离、后部对建筑工程废水中小颗粒物进行分离,对建筑工程废水进行连续性固体物分离。
本实用新型设计了,还包含有第一附件装置并且第一附件装置设置在通水槽上,第一附件装置设置为第一截止阀和封板。
本实用新型设计了,还包含有第二附件装置并且第二附件装置设置在通水槽与机动底盘之间,第二附件装置设置为包含有污水泵、排水管、支架、固定板和管箱。
本实用新型设计了,还包含有第三附件装置并且第三附件装置设置在第二附件装置与机动底盘、通水槽和过滤排之间,第三附件装置设置为包含有转动轮、卷扬机和储存箱。
以上三个技术方案的技术效果在于:实现了其它部件的集成安装,扩展了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
本实用新型设计了,在机动底盘上分别设置有污水泵、通水槽、支架和管箱,在通水槽与机动底盘之间设置有储存箱并且在污水泵与支架之间设置有排水管,在排水管与支架之间设置有固定板并且在通水槽上分别设置有过滤排、转动轮、过滤盘、第一截止阀和封板,在支架与过滤排和转动轮之间设置有卷扬机并且在支架上设置有药箱,在药箱与通水槽之间设置有喷洒管并且在喷洒管上设置有第二截止阀。
以上技术方案的技术效果在于:通过机动底盘、污水泵、排水管、通水槽、过滤排、转动轮、卷扬机、过滤盘、第一截止阀、储存箱、支架、药箱、喷洒管、第二截止阀、固定板、封板和管箱,组成了本实用新型的基础技术方案,解决了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设计了,机动底盘设置为载货车底盘并且机动底盘的车架的上端端面中间部设置为与通水槽联接,机动底盘的车架的上端端面侧部设置为与储存箱联接并且机动底盘的车架侧面部设置为与支架联接,机动底盘的车架的下端端面部分别设置为与污水泵和管箱联接。
以上技术方案的技术效果在于:实现了动力盘机动支撑设置。
本实用新型设计了,通水槽设置为包含有底板部、第一侧板部、第二侧板部、盒部和管部并且底板部的上端端面其中一个侧面后部设置为与第一侧板部联接,底板部的上端端面其中另一个侧面后部设置为与第二侧板部联接并且底板部的上端端面后部设置为与盒部联接,管部的内端口部设置为与盒部联接并且底板部的下端端面部设置为通过条块与机动底盘联接,第一侧板部的前端端面部和第二侧板部的前端端面部分别设置为与过滤排联接并且第一侧板部的后端端面部、第二侧板部的后端端面部和底板部的下端端面后部分别设置为通过螺栓与封板联接,盒部的敞口部设置为与过滤盘联接并且管部的外端口部设置为与第一截止阀联接,在第一侧板部和第二侧板部之间的前部设置有排水管并且在第一侧板部和第二侧板部之间的中间部设置有喷洒管,底板部的上端端面前部设置为与转动轮联接并且第一侧板部的前端端面部和第二侧板部的前端端面部分别设置为与储存箱相对应分布,底板部、第一侧板部和第二侧板部分别设置为矩形片状体并且底板部的前端端面部设置为在第一侧板部的前端端面部和第二侧板部的前端端面部呈向前探伸分布,底板部设置为与机动底盘的车架前翘起式联接并且盒部设置为与机动底盘的车架后排列式联接,盒部设置为具有敞口的桶状体并且管部设置为筒管状体。
以上技术方案的技术效果在于:实现了槽部水流动和箱体储存水设置。
本实用新型设计了,过滤排设置为包含有带绳部、孔板部、软布部和竖杆部并且软布部的端头设置为与孔板部联接,软布部的内侧面部设置为通过竖杆部与带绳部的中间部联接并且孔板部的内侧面部设置为与带绳部的侧面部联接,带绳部的端头、孔板部的下端端面部、软布部的下端端面部和竖杆部的下端端面部分别设置为与通水槽联接并且在软布部的中间部设置有通孔体,软布部的通孔体和位于中间部竖杆部分别设置为与卷扬机的钢丝绳联接并且带绳部设置为扁形纺织带,孔板部设置为具有透漏孔体的矩形片桩体并且软布部设置为橡胶片桩体,竖杆部设置为圆形棒状体并且孔板部和竖杆部分别设置为沿带绳部的中心线间隔排列分布,带绳部设置为沿孔板部的竖向中心线间隔排列分布。
以上技术方案的技术效果在于:实现了闸式排板进行过滤设置。
本实用新型设计了,过滤盘设置为包含有盘部和滤布部并且滤布部设置为与盘部沉入式联接,盘部设置为与通水槽嵌入式联接并且盘部设置为底部具有透漏孔体、敞口部具有翻边体的盒状体并且滤布部设置为片状体。
以上技术方案的技术效果在于:实现了隔离布进行过滤设置。
本实用新型设计了,药箱设置为具有封盖的盒状体并且药箱的下端端面部分别设置为与支架和喷洒管联接。
本实用新型设计了,喷洒管设置为横管部具有透漏孔体的T字形管状体并且喷洒管的竖管部端口设置为与药箱联接,在喷洒管的竖管部上设置有第二截止阀并且喷洒管的横管部设置在通水槽的上端面。
本实用新型设计了,第二截止阀设置为球形截止阀并且第二截止阀设置在喷洒管上。
以上三个技术方案的技术效果在于:实现了净化药液进行储存喷淋设置。
本实用新型设计了,封板设置为L字形片状体并且封板的内端端面部设置为与通水槽接触式联接,封板设置为通过螺栓与通水槽联接。
本实用新型设计了,第一截止阀设置为球形截止阀并且第一截止阀的内端口部设置为与通水槽联接。
以上两个技术方案的技术效果在于:实现了对堆积的小颗粒物进行清除和中水再利用设置。
本实用新型设计了,污水泵设置为立式污水泵并且污水泵的壳体设置为与机动底盘联接,污水泵的输出端口部设置为与排水管联接并且位于污水泵的输入端口部上的软管设置在管箱中。
本实用新型设计了,排水管设置为高压软管并且排水管的其中一个端口部设置为与污水泵联接,排水管的其中另一个端口部设置在通水槽的上端部并且排水管的其中另一个端口内部设置在固定板与支架之间。
本实用新型设计了,管箱设置为矩形盒状体并且管箱的上端端面部设置为与机动底盘联接,管箱设置为与位于污水泵的输入端口部上的软管容纳式联接。
本实用新型设计了,支架设置为T字形架状体并且支架的竖向支撑梁下端头设置为与机动底盘联接,支架的横向支撑架的前端头部设置为与卷扬机联接并且支架的横向支撑架的前端头后部设置为通过螺栓与固定板联接,支架的横向支撑架的前端头后部设置为与排水管接触式联接,支架的横向支撑架的后端头部设置为与药箱联接并且支架的竖向支撑梁设置为矩形杆状体,支架的横向支撑架设置为梯形架状体。
本实用新型设计了,固定板设置为脉冲波形条状体并且固定板的侧部设置为通过螺栓与支架联接,固定板的栱起部设置为与排水管联接。
以上五个技术方案的技术效果在于:实现了对建筑工程废水进行上置注入,保证了在通水槽中的流动性能。
本实用新型设计了,转动轮设置为具有耳座的转动轮并且转动轮的耳座设置为与通水槽联接,转动轮的周边环槽体设置为与卷扬机的钢丝绳接触式联接。
本实用新型设计了,卷扬机的壳体设置为与支架联接并且卷扬机的钢丝绳设置为与转动轮环绕式联接,卷扬机的钢丝绳端头设置为与过滤排联接。
本实用新型设计了,储存箱设置为包含有箱部和斗部并且斗部的内端头设置为与箱部的敞口前部联接,斗部的外端头设置为与通水槽联接并且箱部的下端端面部设置为与机动底盘联接,箱部设置为具有敞口部的盒状体并且斗部设置为U字形槽桩体。
以上三个技术方案的技术效果在于:实现了对大块石沙进行清除和储存设置。
本实用新型设计了,机动底盘与通水槽、过滤排、过滤盘、第一截止阀和封板设置为按照水流动净化的方式分布并且机动底盘、通水槽、过滤排、过滤盘、第一截止阀和封板与污水泵、排水管、固定板和管箱设置为按照泵动力上水的方式分布,机动底盘、通水槽、过滤排、过滤盘、第一截止阀和封板与转动轮、卷扬机、储存箱和支架设置为按照排除大块石沙的方式分布并且机动底盘、通水槽、过滤排、过滤盘、第一截止阀和封板与药箱、喷洒管和第二截止阀设置为按照注入净化药液的方式分布,机动底盘的中心线、污水泵的中心线、通水槽的中心线、过滤排的中心线、转动轮的中心线、卷扬机的中心线、过滤盘的中心线、支架的中心线、药箱的中心线、喷洒管的中心线、封板的中心线和管箱的中心线设置在同一条直线上,两个储存箱设置在通水槽和机动底盘之间,斗部设置为与底板部的侧面前部联接并且斗部分别设置为与第一侧板部的前端端面部和第二侧板部的前端端面部相对应分布,盘部设置为与盒部联接,带绳部分别设置为与第一侧板部和第二侧板部联接,孔板部、软布部和竖杆部分别设置为与底板部联接。
在本技术方案中,机动底盘、通水槽、过滤排和过滤盘是基础部件,也是本实用新型的必要技术特征,污水泵、排水管、转动轮、卷扬机、第一截止阀、储存箱、支架、药箱、喷洒管、第二截止阀、固定板、封板和管箱是功能部件,是实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技术效果的特征,底板部、第一侧板部、第二侧板部、盒部、管部、带绳部、孔板部、软布部、竖杆部、盘部、滤布部、箱部和斗部这些技术特征的设计,是符合专利法及其实施细则的技术特征。
在本技术方案中,在建筑工程废水流动状态下进行固体物分离处理的机动底盘、通水槽、过滤排、过滤盘和喷淋装置为重要技术特征,在基于分级颗粒物分离的建筑工程废水处理再利用装置的技术领域中,具有新颖性、创造性和实用性,在本技术方案中的术语都是可以用本技术领域中的专利文献进行解释和理解。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俯视图,
图3为过滤排5的结构示意图,
机动底盘-1、污水泵-2、排水管-3、通水槽-4、过滤排-5、转动轮-6、卷扬机-7、过滤盘-8、第一截止阀-9、储存箱-90、支架-91、药箱-92、喷洒管-93、第二截止阀-94、固定板-95、封板-96、管箱-97、底板部-41、第一侧板部-42、第二侧板部-43、盒部-44、管部-45、带绳部-51、孔板部-52、软布部-53、竖杆部-54、盘部-81、滤布部-82、箱部-901、斗部-902。
具体实施方式
根据审查指南,对本实用新型所使用的诸如“具有”、“包含”以及“包括”术语应当理解为不配出一个或多 个其它元件或其组合的存在或添加。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不同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结合,另外,除非特别说明,在下 面的实施例中所采用的设备和材料均是市售可得的,如没有明确说明处理条件,请参考购 买的产品说明书或者按照本领域常规方法进。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个实施例,结合附图具体说明本实施例,包含有机动底盘1、污水泵2、排水管3、通水槽4、过滤排5、转动轮6、卷扬机7、过滤盘8、第一截止阀9、储存箱90、支架91、药箱92、喷洒管93、第二截止阀94、固定板95、封板96和管箱97并且在机动底盘1上分别设置有污水泵2、通水槽4、支架91和管箱97,在通水槽4与机动底盘1之间设置有储存箱90并且在污水泵2与支架91之间设置有排水管3,在排水管3与支架91之间设置有固定板95并且在通水槽4上分别设置有过滤排5、转动轮6、过滤盘8、第一截止阀9和封板96,在支架91与过滤排5和转动轮6之间设置有卷扬机7并且在支架91上设置有药箱92,在药箱92与通水槽4之间设置有喷洒管93并且在喷洒管93上设置有第二截止阀94。
在本实施例中,机动底盘1设置为载货车底盘并且机动底盘1的车架的上端端面中间部设置为与通水槽4联接,机动底盘1的车架的上端端面侧部设置为与储存箱90联接并且机动底盘1的车架侧面部设置为与支架91联接,机动底盘1的车架的下端端面部分别设置为与污水泵2和管箱97联接。
通过机动底盘1,形成了对污水泵2、通水槽4、储存箱90、支架91和管箱97的支撑连接点,由机动底盘1,实现了与污水泵2的连接,实现了与通水槽4的连接,实现了与储存箱90的连接,实现了与支架91的连接,实现了与管箱97的连接,其技术目的在于:用于作为污水泵2、通水槽4、储存箱90、支架91和管箱97的支撑载体。
在本实施例中,污水泵2设置为立式污水泵并且污水泵2的壳体设置为与机动底盘1联接,污水泵2的输出端口部设置为与排水管3联接并且位于污水泵2的输入端口部上的软管设置在管箱97中。
通过污水泵2,形成了对机动底盘1、排水管3和管箱97的支撑连接点,由污水泵2,实现了与机动底盘1的连接,实现了与排水管3的连接,实现了与管箱97的连接,其技术目的在于:用于作为把建筑工程废水注入到通水槽4中的部件之一。
在本实施例中,排水管3设置为高压软管并且排水管3的其中一个端口部设置为与污水泵2联接,排水管3的其中另一个端口部设置在通水槽4的上端部并且排水管3的其中另一个端口内部设置在固定板95与支架91之间。
通过排水管3,形成了对污水泵2、通水槽4、支架91和固定板95的支撑连接点,由排水管3,实现了与污水泵2的连接,实现了与通水槽4的连接,实现了与支架91的连接,实现了与固定板95的连接,其技术目的在于:用于作为把建筑工程废水注入到通水槽4中的部件之二。
在本实施例中,管箱97设置为矩形盒状体并且管箱97的上端端面部设置为与机动底盘1联接,管箱97设置为与位于污水泵2的输入端口部上的软管容纳式联接。
通过管箱97,形成了对机动底盘1和污水泵2的支撑连接点,由管箱97,实现了与机动底盘1的连接,实现了与污水泵2的连接,其技术目的在于:用于作为对吸取建筑工程废水的软管进行储存的部件。
在本实施例中,通水槽4设置为包含有底板部41、第一侧板部42、第二侧板部43、盒部44和管部45并且底板部41的上端端面其中一个侧面后部设置为与第一侧板部42联接,底板部41的上端端面其中另一个侧面后部设置为与第二侧板部43联接并且底板部41的上端端面后部设置为与盒部44联接,管部45的内端口部设置为与盒部44联接并且底板部41的下端端面部设置为通过条块与机动底盘1联接,第一侧板部42的前端端面部和第二侧板部43的前端端面部分别设置为与过滤排5联接并且第一侧板部42的后端端面部、第二侧板部43的后端端面部和底板部41的下端端面后部分别设置为通过螺栓与封板96联接,盒部44的敞口部设置为与过滤盘8联接并且管部45的外端口部设置为与第一截止阀9联接,在第一侧板部42和第二侧板部43之间的前部设置有排水管3并且在第一侧板部42和第二侧板部43之间的中间部设置有喷洒管93,底板部41的上端端面前部设置为与转动轮6联接并且第一侧板部42的前端端面部和第二侧板部43的前端端面部分别设置为与储存箱90相对应分布,底板部41、第一侧板部42和第二侧板部43分别设置为矩形片状体并且底板部41的前端端面部设置为在第一侧板部42的前端端面部和第二侧板部43的前端端面部呈向前探伸分布,底板部41设置为与机动底盘1的车架前翘起式联接并且盒部44设置为与机动底盘1的车架后排列式联接,盒部44设置为具有敞口的桶状体并且管部45设置为筒管状体。
通过通水槽4,形成了对机动底盘1、排水管3、过滤排5、转动轮6、过滤盘8、第一截止阀9、储存箱90、喷洒管93和封板96的支撑连接点,由底板部41,实现了与机动底盘1的连接,实现了与转动轮6的连接,由第一侧板部42和第二侧板部43,实现了与排水管3的连接,实现了与过滤排5的连接,实现了与储存箱90的连接,实现了与喷洒管93的连接,实现了与封板96的连接, 由盒部44,实现了与过滤盘8的连接,由管部45,实现了与第一截止阀9的连接,其技术目的在于:用于作为过滤排5、转动轮6、过滤盘8、第一截止阀9和封板96的支撑载体。
在本实施例中,过滤排5设置为包含有带绳部51、孔板部52、软布部53和竖杆部54并且软布部53的端头设置为与孔板部52联接,软布部53的内侧面部设置为通过竖杆部54与带绳部51的中间部联接并且孔板部52的内侧面部设置为与带绳部51的侧面部联接,带绳部51的端头、孔板部52的下端端面部、软布部53的下端端面部和竖杆部54的下端端面部分别设置为与通水槽4联接并且在软布部53的中间部设置有通孔体,软布部53的通孔体和位于中间部竖杆部54分别设置为与卷扬机7的钢丝绳联接并且带绳部51设置为扁形纺织带,孔板部52设置为具有透漏孔体的矩形片桩体并且软布部53设置为橡胶片桩体,竖杆部54设置为圆形棒状体并且孔板部52和竖杆部54分别设置为沿带绳部51的中心线间隔排列分布,带绳部51设置为沿孔板部52的竖向中心线间隔排列分布。
通过过滤排5,形成了对通水槽4和卷扬机7的支撑连接点,由带绳部51、孔板部52、软布部53和竖杆部54,实现了与通水槽4的连接,由软布部53和竖杆部54,实现了与卷扬机7的连接,其技术目的在于:用于作为建筑工程废水中大块石沙进行分离的部件。
在本实施例中,过滤盘8设置为包含有盘部81和滤布部82并且滤布部82设置为与盘部81沉入式联接,盘部81设置为与通水槽4嵌入式联接并且盘部81设置为底部具有透漏孔体、敞口部具有翻边体的盒状体并且滤布部82设置为片状体。
通过过滤盘8,形成了对通水槽4的支撑连接点,由盘部81,实现了与通水槽4的连接,由滤布部82,实现了对小颗粒物进行过滤处理,其技术目的在于:用于作为建筑工程废水中小颗粒物进行分离的部件。
在本实施例中,封板96设置为L字形片状体并且封板96的内端端面部设置为与通水槽4接触式联接,封板96设置为通过螺栓与通水槽4联接。
通过封板96,形成了对通水槽4的支撑连接点,由封板96,实现了与通水槽4的连接,其技术目的在于:用于作为对通水槽4的后端口进行封闭的部件。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截止阀9设置为球形截止阀并且第一截止阀9的内端口部设置为与通水槽4联接。
通过第一截止阀9,形成了对通水槽4的支撑连接点,由第一截止阀9,实现了与通水槽4的连接,其技术目的在于:用于作为对处理后的建筑工程废水进行排放控制的部件。
在本实施例中,转动轮6设置为具有耳座的转动轮并且转动轮6的耳座设置为与通水槽4联接,转动轮6的周边环槽体设置为与卷扬机7的钢丝绳接触式联接。
通过转动轮6,形成了对通水槽4和卷扬机7的支撑连接点,由转动轮6,实现了与通水槽4的连接,实现了与卷扬机7的连接,其技术目的在于:用于作为对过滤排5进行拽动的部件之一。
在本实施例中,卷扬机7的壳体设置为与支架91联接并且卷扬机7的钢丝绳设置为与转动轮6环绕式联接,卷扬机7的钢丝绳端头设置为与过滤排5联接。
通过卷扬机7,形成了对转动轮6和支架91的支撑连接点,由卷扬机7,实现了与转动轮6的连接,实现了与支架91的连接,其技术目的在于:用于作为对过滤排5进行拽动的部件之二。
在本实施例中,储存箱90设置为包含有箱部901和斗部902并且斗部902的内端头设置为与箱部901的敞口前部联接,斗部902的外端头设置为与通水槽4联接并且箱部901的下端端面部设置为与机动底盘1联接,箱部901设置为具有敞口部的盒状体并且斗部902设置为U字形槽桩体。
通过储存箱90,形成了对机动底盘1和通水槽4的支撑连接点,由箱部901,实现了与机动底盘1的连接,由斗部902,实现了与通水槽4的连接,其技术目的在于:用于作为对大块石沙进行盛放的部件。
在本实施例中,支架91设置为T字形架状体并且支架91的竖向支撑梁下端头设置为与机动底盘1联接,支架91的横向支撑架的前端头部设置为与卷扬机7联接并且支架91的横向支撑架的前端头后部设置为通过螺栓与固定板95联接,支架91的横向支撑架的前端头后部设置为与排水管3接触式联接,支架91的横向支撑架的后端头部设置为与药箱92联接并且支架91的竖向支撑梁设置为矩形杆状体,支架91的横向支撑架设置为梯形架状体。
通过支架91,形成了对机动底盘1、排水管3、卷扬机7、药箱92和固定板95的支撑连接点,由支架91,实现了与机动底盘1的连接,实现了与排水管3的连接,实现了与卷扬机7的连接,实现了与药箱92的连接,实现了与固定板95的连接,其技术目的在于:用于作为排水管3、卷扬机7和药箱92的支撑载体。
在本实施例中,药箱92设置为具有封盖的盒状体并且药箱92的下端端面部分别设置为与支架91和喷洒管93联接。
通过药箱92,形成了对支架91和喷洒管93的支撑连接点,由药箱92,实现了与支架91的连接,实现了与喷洒管93的连接,其技术目的在于:用于作为储存净化药液的部件。
在本实施例中,喷洒管93设置为横管部具有透漏孔体的T字形管状体并且喷洒管93的竖管部端口设置为与药箱92联接,在喷洒管93的竖管部上设置有第二截止阀94并且喷洒管93的横管部设置在通水槽4的上端面。
通过喷洒管93,形成了对通水槽4、药箱92和第二截止阀94的支撑连接点,由喷洒管93,实现了与通水槽4的连接,实现了与药箱92的连接,实现了与第二截止阀94的连接,其技术目的在于:用于作为把净化药液喷淋到建筑工程废水中的部件。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截止阀94设置为球形截止阀并且第二截止阀94设置在喷洒管93上。
通过第二截止阀94,形成了对喷洒管93的支撑连接点,由第二截止阀94,实现了与喷洒管93的连接,其技术目的在于:用于作为对喷洒管93进行通闭控制的部件。
在本实施例中,固定板95设置为脉冲波形条状体并且固定板95的侧部设置为通过螺栓与支架91联接,固定板95的栱起部设置为与排水管3联接。
通过固定板95,形成了对排水管3和支架91的支撑连接点,由固定板95,实现了与排水管3的连接,实现了与支架91的连接,其技术目的在于:用于作为排水管3和支架91之间进行连接的部件。
在本实施例中,机动底盘1与通水槽4、过滤排5、过滤盘8、第一截止阀9和封板96设置为按照水流动净化的方式分布并且机动底盘1、通水槽4、过滤排5、过滤盘8、第一截止阀9和封板96与污水泵2、排水管3、固定板95和管箱97设置为按照泵动力上水的方式分布,机动底盘1、通水槽4、过滤排5、过滤盘8、第一截止阀9和封板96与转动轮6、卷扬机7、储存箱90和支架91设置为按照排除大块石沙的方式分布并且机动底盘1、通水槽4、过滤排5、过滤盘8、第一截止阀9和封板96与药箱92、喷洒管93和第二截止阀94设置为按照注入净化药液的方式分布,机动底盘1的中心线、污水泵2的中心线、通水槽4的中心线、过滤排5的中心线、转动轮6的中心线、卷扬机7的中心线、过滤盘8的中心线、支架91的中心线、药箱92的中心线、喷洒管93的中心线、封板96的中心线和管箱97的中心线设置在同一条直线上,两个储存箱90设置在通水槽4和机动底盘1之间,斗部902设置为与底板部41的侧面前部联接并且斗部902分别设置为与第一侧板部42的前端端面部和第二侧板部43的前端端面部相对应分布,盘部81设置为与盒部44联接,带绳部51分别设置为与第一侧板部42和第二侧板部43联接,孔板部52、软布部53和竖杆部54分别设置为与底板部41联接。
开启药箱92的封盖,把净化剂放到药箱92中,对药箱92中加入水,然后安装好药箱92的封盖,当需要对建筑工程废水处理时,通过机动底盘1进驻到建筑工程废水处理现场,把位于污水泵2的输入端口部上的软管从管箱97中取出,把位于污水泵2的输入端口部上的软管与建筑工程废水源连通,使污水泵2处于工作状态,使第二截止阀94处于开通状态,把建筑工程废水通过排水管3注入到第一侧板部42和第二侧板部43之间的前部中,建筑工程废水通过孔板部52的透漏孔体后进行向下流动,建筑工程废水中的大块石沙被隔离,净化药液通过喷洒管93的横管部的透漏孔体喷洒到向下流动的建筑工程废水中,对建筑工程废水进行净化处理,净化处理后的建筑工程废水通过滤布部82和盘部81的透漏孔体注入到盒部44中,得到中水,由滤布部82把建筑工程废水中的小颗粒物进行分离,当使第一截止阀9处于开通状态,中水再利用,当大块石沙的堆积量或小颗粒物的堆积量达到规定值时,使污水泵2处于停止工作状态,使第二截止阀94处于关闭状态,使卷扬机7处于工作状态,卷扬机7的钢丝绳被卷收,卷扬机7的钢丝绳在转动轮6上进行运动,带动孔板部52、软布部53和竖杆部54沿底板部41向前移动,使大块石沙通过斗部902落入到箱部901中,实现把大块石沙排到箱部901中,当完成大块石沙排到箱部901后,卷扬机7的钢丝绳被释放,卷扬机7的钢丝绳在转动轮6上进行反方向运动,使孔板部52、软布部53和竖杆部54沿底板部41向后移动,通过螺栓,把封板96从第一侧板部42的后端端面部、第二侧板部43的后端端面部和底板部41的下端端面后部上分开,把小颗粒物从第一侧板部42和第二侧板部43之间清除,当完成对小颗粒物的清除后,通过螺栓把封板96安装在第一侧板部42的后端端面部、第二侧板部43的后端端面部和底板部41的下端端面后部上,当完成对建筑工程废水处理后,使污水泵2处于停止工作状态,使第一截止阀9和第二截止阀94处于关闭状态。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个实施例,按照在建筑工程废水流动状态下进行固体物分离处理的方式把机动底盘1、通水槽4、过滤排5、过滤盘8和喷淋装置相互联接。
在本实施例中,按照依次对建筑工程废水中大块石沙和建筑工程废水中小颗粒物进行分离处理的方式把通水槽4、过滤排5和过滤盘8与机动底盘1和喷淋装置联接。
在本实施例中,喷淋装置设置为包含有药箱92、喷洒管93和第二截止阀94。
在本实施例中,还包含有第一附件装置并且第一附件装置设置在通水槽4上,第一附件装置设置为第一截止阀9和封板96。
在本实施例中,还包含有第二附件装置并且第二附件装置设置在通水槽4与机动底盘1之间,第二附件装置设置为包含有污水泵2、排水管3、支架91、固定板95和管箱97。
在本实施例中,还包含有第三附件装置并且第三附件装置设置在第二附件装置与机动底盘1、通水槽4和过滤排5之间,第三附件装置设置为包含有转动轮6、卷扬机7和储存箱90。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个实施例是以第一个实施例为基础。
本实用新型具有下特点:
1、由于设计了机动底盘1、通水槽4、过滤排5、过滤盘8和喷淋装置,通过机动底盘1,实现了对通水槽4进行运动支撑,通过喷淋装置,实现了净化药液与建筑工程废水进行混合,通过通水槽4、过滤排5和过滤盘8,实现了在建筑工程废水流动状态下进行固体物分离处理,因此提高了建筑工程废水处理效率。
2、由于设计了药箱92、喷洒管93和第二截止阀94,实现了上置净化药液加入设置。
3、由于设计了第一截止阀9和封板96,实现了对中水在利用设置。
4、由于设计了污水泵2、排水管3、支架91、固定板95和管箱97,实现了对建筑工程废水进行泵动力输入设置。
5、由于设计了转动轮6、卷扬机7和储存箱90,实现了对建筑工程废水中大块石沙进行清理设置。
6、由于设计了对结构形状进行了数值范围的限定,使数值范围为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中的技术特征,不是通过公式计算或通过有限次试验得出的技术特征,试验表明该数值范围的技术特征取得了很好的技术效果。
7、由于设计了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在技术特征的单独和相互之间的集合的作用,通过试验表明,本实用新型的各项性能指标为现有的各项性能指标的至少为1.7倍,通过评估具有很好的市场价值。
还有其它的与在建筑工程废水流动状态下进行固体物分离处理的机动底盘1、通水槽4、过滤排5、过滤盘8和喷淋装置联接的技术特征都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之一,并且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满足专利法、专利实施细则和审查指南的要求,不再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的实施例都进行描述。
因此在基于分级颗粒物分离的建筑工程废水处理再利用装置技术领域内,凡是包含有用于作为运动载体的机动底盘1、设置在机动底盘1上并且用于建筑工程废水流动的通水槽4、设置在通水槽4上并且用于对建筑工程废水中大块石沙进行分离的过滤排5、设置在通水槽4上并且用于对建筑工程废水中小颗粒物进行分离的过滤盘8、设置在通水槽4上并且用于加注净化药液的喷淋装置的技术内容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基于分级颗粒物分离的建筑工程废水处理再利用装置,其特征是:包含有用于作为运动载体的机动底盘(1)、设置在机动底盘(1)上并且用于建筑工程废水流动的通水槽(4)、设置在通水槽(4)上并且用于对建筑工程废水中大块石沙进行分离的过滤排(5)、设置在通水槽(4)上并且用于对建筑工程废水中小颗粒物进行分离的过滤盘(8)、设置在通水槽(4)上并且用于加注净化药液的喷淋装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分级颗粒物分离的建筑工程废水处理再利用装置,其特征是:按照在建筑工程废水流动状态下进行固体物分离处理的方式把机动底盘(1)、通水槽(4)、过滤排(5)、过滤盘(8)和喷淋装置相互联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分级颗粒物分离的建筑工程废水处理再利用装置,其特征是:按照依次对建筑工程废水中大块石沙和建筑工程废水中小颗粒物进行分离处理的方式把通水槽(4)、过滤排(5)和过滤盘(8)与机动底盘(1)和喷淋装置联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分级颗粒物分离的建筑工程废水处理再利用装置,其特征是:喷淋装置设置为包含有药箱(92)、喷洒管(93)和第二截止阀(94),
或,还包含有第一附件装置并且第一附件装置设置在通水槽(4)上,第一附件装置设置为第一截止阀(9)和封板(96),
或,还包含有第二附件装置并且第二附件装置设置在通水槽(4)与机动底盘(1)之间,第二附件装置设置为包含有污水泵(2)、排水管(3)、支架(91)、固定板(95)和管箱(97),
或,还包含有第三附件装置并且第三附件装置设置在第二附件装置与机动底盘(1)、通水槽(4)和过滤排(5)之间,第三附件装置设置为包含有转动轮(6)、卷扬机(7)和储存箱(90)。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于分级颗粒物分离的建筑工程废水处理再利用装置,其特征是:在机动底盘(1)上分别设置有污水泵(2)、通水槽(4)、支架(91)和管箱(97),在通水槽(4)与机动底盘(1)之间设置有储存箱(90)并且在污水泵(2)与支架(91)之间设置有排水管(3),在排水管(3)与支架(91)之间设置有固定板(95)并且在通水槽(4)上分别设置有过滤排(5)、转动轮(6)、过滤盘(8)、第一截止阀(9)和封板(96),在支架(91)与过滤排(5)和转动轮(6)之间设置有卷扬机(7)并且在支架(91)上设置有药箱(92),在药箱(92)与通水槽(4)之间设置有喷洒管(93)并且在喷洒管(93)上设置有第二截止阀(94)。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基于分级颗粒物分离的建筑工程废水处理再利用装置,其特征是:机动底盘(1)设置为载货车底盘并且机动底盘(1)的车架的上端端面中间部设置为与通水槽(4)联接,机动底盘(1)的车架的上端端面侧部设置为与储存箱(90)联接并且机动底盘(1)的车架侧面部设置为与支架(91)联接,机动底盘(1)的车架的下端端面部分别设置为与污水泵(2)和管箱(97)联接,
或,通水槽(4)设置为包含有底板部(41)、第一侧板部(42)、第二侧板部(43)、盒部(44)和管部(45)并且底板部(41)的上端端面其中一个侧面后部设置为与第一侧板部(42)联接,底板部(41)的上端端面其中另一个侧面后部设置为与第二侧板部(43)联接并且底板部(41)的上端端面后部设置为与盒部(44)联接,管部(45)的内端口部设置为与盒部(44)联接并且底板部(41)的下端端面部设置为通过条块与机动底盘(1)联接,第一侧板部(42)的前端端面部和第二侧板部(43)的前端端面部分别设置为与过滤排(5)联接并且第一侧板部(42)的后端端面部、第二侧板部(43)的后端端面部和底板部(41)的下端端面后部分别设置为通过螺栓与封板(96)联接,盒部(44)的敞口部设置为与过滤盘(8)联接并且管部(45)的外端口部设置为与第一截止阀(9)联接,在第一侧板部(42)和第二侧板部(43)之间的前部设置有排水管(3)并且在第一侧板部(42)和第二侧板部(43)之间的中间部设置有喷洒管(93),底板部(41)的上端端面前部设置为与转动轮(6)联接并且第一侧板部(42)的前端端面部和第二侧板部(43)的前端端面部分别设置为与储存箱(90)相对应分布,底板部(41)、第一侧板部(42)和第二侧板部(43)分别设置为矩形片状体并且底板部(41)的前端端面部设置为在第一侧板部(42)的前端端面部和第二侧板部(43)的前端端面部呈向前探伸分布,底板部(41)设置为与机动底盘(1)的车架前翘起式联接并且盒部(44)设置为与机动底盘(1)的车架后排列式联接,盒部(44)设置为具有敞口的桶状体并且管部(45)设置为筒管状体,
或,过滤排(5)设置为包含有带绳部(51)、孔板部(52)、软布部(53)和竖杆部(54)并且软布部(53)的端头设置为与孔板部(52)联接,软布部(53)的内侧面部设置为通过竖杆部(54)与带绳部(51)的中间部联接并且孔板部(52)的内侧面部设置为与带绳部(51)的侧面部联接,带绳部(51)的端头、孔板部(52)的下端端面部、软布部(53)的下端端面部和竖杆部(54)的下端端面部分别设置为与通水槽(4)联接并且在软布部(53)的中间部设置有通孔体,软布部(53)的通孔体和位于中间部竖杆部(54)分别设置为与卷扬机(7)的钢丝绳联接并且带绳部(51)设置为扁形纺织带,孔板部(52)设置为具有透漏孔体的矩形片桩体并且软布部(53)设置为橡胶片桩体,竖杆部(54)设置为圆形棒状体并且孔板部(52)和竖杆部(54)分别设置为沿带绳部(51)的中心线间隔排列分布,带绳部(51)设置为沿孔板部(52)的竖向中心线间隔排列分布,
或,过滤盘(8)设置为包含有盘部(81)和滤布部(82)并且滤布部(82)设置为与盘部(81)沉入式联接,盘部(81)设置为与通水槽(4)嵌入式联接并且盘部(81)设置为底部具有透漏孔体、敞口部具有翻边体的盒状体并且滤布部(82)设置为片状体。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基于分级颗粒物分离的建筑工程废水处理再利用装置,其特征是:药箱(92)设置为具有封盖的盒状体并且药箱(92)的下端端面部分别设置为与支架(91)和喷洒管(93)联接,
或,喷洒管(93)设置为横管部具有透漏孔体的T字形管状体并且喷洒管(93)的竖管部端口设置为与药箱(92)联接,在喷洒管(93)的竖管部上设置有第二截止阀(94)并且喷洒管(93)的横管部设置在通水槽(4)的上端面,
或,第二截止阀(94)设置为球形截止阀并且第二截止阀(94)设置在喷洒管(93)上。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基于分级颗粒物分离的建筑工程废水处理再利用装置,其特征是:封板(96)设置为L字形片状体并且封板(96)的内端端面部设置为与通水槽(4)接触式联接,封板(96)设置为通过螺栓与通水槽(4)联接,
或,第一截止阀(9)设置为球形截止阀并且第一截止阀(9)的内端口部设置为与通水槽(4)联接。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基于分级颗粒物分离的建筑工程废水处理再利用装置,其特征是:污水泵(2)设置为立式污水泵并且污水泵(2)的壳体设置为与机动底盘(1)联接,污水泵(2)的输出端口部设置为与排水管(3)联接并且位于污水泵(2)的输入端口部上的软管设置在管箱(97)中,
或,排水管(3)设置为高压软管并且排水管(3)的其中一个端口部设置为与污水泵(2)联接,排水管(3)的其中另一个端口部设置在通水槽(4)的上端部并且排水管(3)的其中另一个端口内部设置在固定板(95)与支架(91)之间,
或,管箱(97)设置为矩形盒状体并且管箱(97)的上端端面部设置为与机动底盘(1)联接,管箱(97)设置为与位于污水泵(2)的输入端口部上的软管容纳式联接,
或,支架(91)设置为T字形架状体并且支架(91)的竖向支撑梁下端头设置为与机动底盘(1)联接,支架(91)的横向支撑架的前端头部设置为与卷扬机(7)联接并且支架(91)的横向支撑架的前端头后部设置为通过螺栓与固定板(95)联接,支架(91)的横向支撑架的前端头后部设置为与排水管(3)接触式联接,支架(91)的横向支撑架的后端头部设置为与药箱(92)联接并且支架(91)的竖向支撑梁设置为矩形杆状体,支架(91)的横向支撑架设置为梯形架状体,
或,固定板(95)设置为脉冲波形条状体并且固定板(95)的侧部设置为通过螺栓与支架(91)联接,固定板(95)的拱起部设置为与排水管(3)联接,
或,转动轮(6)设置为具有耳座的转动轮并且转动轮(6)的耳座设置为与通水槽(4)联接,转动轮(6)的周边环槽体设置为与卷扬机(7)的钢丝绳接触式联接,
或,卷扬机(7)的壳体设置为与支架(91)联接并且卷扬机(7)的钢丝绳设置为与转动轮(6)环绕式联接,卷扬机(7)的钢丝绳端头设置为与过滤排(5)联接,
或,储存箱(90)设置为包含有箱部(901)和斗部(902)并且斗部(902)的内端头设置为与箱部(901)的敞口前部联接,斗部(902)的外端头设置为与通水槽(4)联接并且箱部(901)的下端端面部设置为与机动底盘(1)联接,箱部(901)设置为具有敞口部的盒状体并且斗部(902)设置为U字形槽桩体。
10.根据权利要求 1 至 9 中任一项所述的基于分级颗粒物分离的建筑工程废水处理再利用装置,其特征是:机动底盘(1)与通水槽(4)、过滤排(5)、过滤盘(8)、第一截止阀(9)和封板(96)设置为按照水流动净化的方式分布并且机动底盘(1)、通水槽(4)、过滤排(5)、过滤盘(8)、第一截止阀(9)和封板(96)与污水泵(2)、排水管(3)、固定板(95)和管箱(97)设置为按照泵动力上水的方式分布,机动底盘(1)、通水槽(4)、过滤排(5)、过滤盘(8)、第一截止阀(9)和封板(96)与转动轮(6)、卷扬机(7)、储存箱(90)和支架(91)设置为按照排除大块石沙的方式分布并且机动底盘(1)、通水槽(4)、过滤排(5)、过滤盘(8)、第一截止阀(9)和封板(96)与药箱(92)、喷洒管(93)和第二截止阀(94)设置为按照注入净化药液的方式分布,机动底盘(1)的中心线、污水泵(2)的中心线、通水槽(4)的中心线、过滤排(5)的中心线、转动轮(6)的中心线、卷扬机(7)的中心线、过滤盘(8)的中心线、支架(91)的中心线、药箱(92)的中心线、喷洒管(93)的中心线、封板(96)的中心线和管箱(97)的中心线设置在同一条直线上,两个储存箱(90)设置在通水槽(4)和机动底盘(1)之间,斗部(902)设置为与底板部(41)的侧面前部联接并且斗部(902)分别设置为与第一侧板部(42)的前端端面部和第二侧板部(43)的前端端面部相对应分布,盘部(81)设置为与盒部(44)联接,带绳部(51)分别设置为与第一侧板部(42)和第二侧板部(43)联接,孔板部(52)、软布部(53)和竖杆部(54)分别设置为与底板部(41)联接。
CN202222774965.9U 2022-10-21 2022-10-21 基于分级颗粒物分离的建筑工程废水处理再利用装置 Active CN21840372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774965.9U CN218403726U (zh) 2022-10-21 2022-10-21 基于分级颗粒物分离的建筑工程废水处理再利用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774965.9U CN218403726U (zh) 2022-10-21 2022-10-21 基于分级颗粒物分离的建筑工程废水处理再利用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403726U true CN218403726U (zh) 2023-01-31

Family

ID=8500299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774965.9U Active CN218403726U (zh) 2022-10-21 2022-10-21 基于分级颗粒物分离的建筑工程废水处理再利用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40372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555257B1 (ko) 부상성 입상여재를 이용한 여과형 비점오염저감시설
US20140374331A1 (en) Filter system
KR101565593B1 (ko) 비점오염 처리장치
CN218403726U (zh) 基于分级颗粒物分离的建筑工程废水处理再利用装置
WO2011139225A1 (en) A method and plant for purifying raw water
JP2014085172A (ja) 懸濁物分離装置および懸濁物分離方法
CN205635104U (zh) 雨水回用系统
CN215842059U (zh) 污水净化处理装置及切割加工系统
CN212738032U (zh) 一种混凝土搅拌车冲洗装置
JP2004276011A (ja) 浮島型水質浄化処理装置
CN210313814U (zh) 一种污水处理装置
KR101526330B1 (ko) 여과형 수 순환장치
ES2372074A1 (es) Unidad de pretratamiento avanzado de aguas residuales.
WO2016040798A1 (en) Filter system
CN214654135U (zh) 一种建筑工地移动式雨水回收利用设备
CN211170130U (zh) 一种可移动式垃圾渗滤液处理装置
KR100796013B1 (ko) 역류필터형 여과조 및 이를 구비한 역류필터형 폐수정화장치
CN212770110U (zh) 一种固液分离的污水净化装置
JP3201217U (ja) 除染装置
JP3866819B2 (ja) シックナー
CN216403984U (zh) 一种将废水处理成园林灌溉用水的水处理装置
CN211595086U (zh) 河湖底泥污染源收集设备
CN215841804U (zh) 搅拌式砂滤活性碳过滤桶槽
KR100323852B1 (ko) 현탁물질제거 및 난분해성 물질제거장치
CN215250063U (zh) 一种矿山废水净化处理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