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401860U - 包装内托及包装组件 - Google Patents

包装内托及包装组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401860U
CN218401860U CN202222604722.0U CN202222604722U CN218401860U CN 218401860 U CN218401860 U CN 218401860U CN 202222604722 U CN202222604722 U CN 202222604722U CN 218401860 U CN218401860 U CN 21840186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olding
plate
beta structure
bottom plate
packa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604722.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田银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Ubtech Robotic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Ubtech Robotics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Ubtech Robotics Corp filed Critical Ubtech Robotics Corp
Priority to CN202222604722.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40186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40186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40186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W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WASTEWATER TREATMENT OR WASTE MANAGEMENT
    • Y02W30/00Technologies for solid waste management
    • Y02W30/50Reuse, recycling or recovery technologies
    • Y02W30/80Packaging reuse or recycling, e.g. of multilayer packaging

Landscapes

  • Carton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包装内托及包装组件,包装内托由纸板折叠而成,所述包装内托包括底板、侧板和折叠结构,所述侧板的相对两侧分别连接所述底板和所述折叠结构,所述折叠结构的厚度小于所述侧板的高度,使所述折叠结构和所述底板之间形成容纳空间,所述折叠结构背向所述容纳空间的一侧开设有用于与待包装产品卡接配合的卡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包装内托及包装组件,既能够对待包装产品进行定位,又能够通过容纳空间容纳配件,取代了配件盒,使包装结构更加简单,容易组装。而且,包装内托由纸板折叠而成,其运输和仓储成本较低,纸板易降解,不会造成环境污染,包装效率也较高。

Description

包装内托及包装组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包装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包装内托及包装组件。
背景技术
在传统的产品包装中,产品主体在包装盒中一般采用吸塑、珍珠棉或发泡塑料(简称为EVA)等作为内托定位,珍珠棉及EVA内托需要分层模切再用胶水粘合,吸塑内托需要开模,开模成本较高,采用吸塑、珍珠棉及EVA材质存在环保问题,由于上述材料可降解性较差,会造成环境的污染。另外,常规使用的内托结构比较复杂,制作工艺繁琐,包装效率低,生产成本高。
而且,在产品包装盒中不仅需要设置内托,还需要设置配件盒容纳适配器、电源线等配件,导致包装物料的运输和仓储体积较大,从而增加了运输及仓储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包装内托及包装组件,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内托结构不环保、结构复杂、包装效率低,而且还需要配备配件盒,导致运输和仓储成本较高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包装内托,由纸板折叠而成,所述包装内托包括底板、侧板和折叠结构,所述侧板的相对两侧分别连接所述底板和所述折叠结构,所述折叠结构的厚度小于所述侧板的高度,使所述折叠结构和所述底板之间形成容纳空间,所述折叠结构背向所述容纳空间的一侧开设有用于与待包装产品卡接配合的卡孔。
可选地,所述侧板和所述折叠结构的数量均为两个,两个所述侧板设置在所述底板相对两侧,两个所述折叠结构自所述侧板远离所述底板的方向延伸,两个所述折叠结构均面向所述底板且相互抵接。
可选地,所述折叠结构的横截面呈矩形,所述折叠结构包括依次折叠连接的第一折叠板、第二折叠板、第三折叠板和第四折叠板,所述第一折叠板与所述侧板相连接,所述第三折叠板面向所述容纳空间设置,所述第四折叠板与所述侧板相互抵接,两个所述折叠结构的所述第二折叠板相互抵接。
可选地,至少一个所述第一折叠板上开设有所述卡孔。
可选地,两个所述第一折叠板上均开设有第一卡孔部,两个所述第二折叠板上均开设有第二卡孔部,在同一所述折叠结构内,所述第一卡孔部和所述第二卡孔部相互连通,两个所述第一卡孔部和两个所述第二卡孔部共同形成所述卡孔。
可选地,所述包装内托还包括盖板以及与所述盖板连接的插舌,所述盖板连接于所述底板的端部,所述插舌上开设有用于避让所述第二折叠板的第一缺口。
可选地,所述包装内托还包括防尘翼,所述防尘翼连接于所述侧板的端部。
可选地,所述第一折叠板和所述第二折叠板的连接处的端部开设有第二缺口。
可选地,所述卡孔的数量为多个,且多个所述卡孔沿所述折叠结构的长度方向依次排列。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包装组件,包括上述的包装内托,还包括用于容纳待包装产品的纸箱,所述包装内托用于卡接在所述待包装产品。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包装内托及包装组件的有益效果在于: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包装内托由纸板折叠而成,且在折叠后,底板和折叠结构之间形成有容纳空间,该容纳空间可以容纳电源适配器等配件,而且在折叠结构背向容纳空间的一侧设置有卡孔,卡孔与待包装产品的凸出结构进行配合,从而对待包装产品具有承托和定位作用。本实用新型中的包装内托既能够对待包装产品进行定位,又能够通过容纳空间容纳配件,取代了配件盒,使包装结构更加简单,容易组装。而且,包装内托由纸板折叠而成,其运输和仓储成本较低,纸板易降解,不会造成环境污染,包装效率也较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做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包装内托与待包装产品的立体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包装内托的平铺展开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包装内托的折叠过程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包装内托的立体结构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包装组件与待包装产品的立体结构图。
其中,图中各附图标记:
100-包装内托;101-容纳空间;1-底板;2-侧板;3-折叠结构;30-卡孔;301-第一卡孔部;302-第二卡孔部;31-第一折叠板;32-第二折叠板;33-第三折叠板;34-第四折叠板;35-第二缺口;4-盖板;5-插舌;50-第一缺口;6-防尘翼;
200-待包装产品;201-把手;202-锁扣;
300-纸箱。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间接在该另一个元件上。当一个元件被称为是“连接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间接连接至该另一个元件上。
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现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包装内托进行说明。
请参阅图1及图2,包装内托100由纸板折叠而成。具体而言,包装内托100包括底板1、侧板2和折叠结构3,侧板2的相对两侧分别连接底板1和折叠结构3。底板1和侧板2之间、底板1和折叠结构3之间均具有预折线,方便折叠。在包装内托100装配至待包装产品200上时,折叠结构3面向待包装产品200设置,底板1远离待包装产品200设置。折叠结构3的厚度小于侧板2的高度,因此在包装内托100折叠成型后,折叠结构3和底板1之间形成有容纳空间101,该容纳空间101可以放置电源适配器、线材等配件,相当于配件盒的功能。折叠结构3背向容纳空间101的一侧开设有卡孔30(图1中虚线区域为卡孔30),即折叠结构3用于面向待包装产品200的一侧开设有卡孔30。待包装产品200上的凸起结构可插入卡孔30中,如此,包装内托100对待包装产品200进行承托和定位。
上述实施例中的包装内托100,由纸板折叠而成,且在折叠后,底板1和折叠结构3之间形成有容纳空间101,该容纳空间101可以容纳电源适配器等配件,而且在折叠结构3背向容纳空间101的一侧设置有卡孔30,卡孔30与待包装产品200的凸出结构进行配合,从而对待包装产品200具有承托和定位作用。本实用新型中的包装内托100既能够对待包装产品200进行定位,又能够通过容纳空间101容纳配件,取代了配件盒,使包装结构更加简单,容易组装。而且,包装内托100由纸板折叠而成,其运输和仓储成本较低,纸板易降解,不会造成环境污染,包装效率也较高。
可选地,纸板为瓦楞纸,具有一定的硬度,且较为环保,能够回收利用。平铺的纸板可以模切成型。
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3及图4,侧板2和折叠结构3的数量为两个,两个侧板2分别连接于底板1的相对两侧,两个折叠结构自侧板2至远离底板1的方向延伸形成。也就是说,其中一个折叠结构3、其中一个侧板2、底板1、另一个侧板2和另一个折叠结构3依次连接,在包装内托100折叠完成后,两个侧板2相互平行,两个折叠结构3和底板1相互平行,即两个折叠结构3均面向底板1设置,且两个折叠结构3相互抵接,使包装内托100呈长方体状。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侧板2的数量为两个,折叠结构3的数量为一个,其中一个侧板2、底板1、另一个侧板2和折叠结构3依次折叠连接,也可以使包装内托100折叠呈长方体状。折叠结构3和底板1之间形成有容纳空间101。
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4,折叠结构3的横截面呈矩形,折叠结构3包括依次折叠连接的第一折叠板31、第二折叠板32、第三折叠板33和第四折叠板34,第一折叠板31、第二折叠板32、第三折叠板33和第四折叠板34折叠呈长方体状。其中,第一折叠板31与侧板2相互连接。在纸板折叠成包装内托100后,第四折叠板34与对应的侧板2相互抵接,第二折叠板32和第四折叠板34相互平行,第一折叠板31和第三折叠板33相互平行,且第三折叠板33面向容纳空间101设置。两个第二折叠板32重叠设置,为双层结构,使包装内托100的结构更加稳固,抗压和缓冲能力更强。两个折叠结构3的第三折叠板33为容纳空间101的其中一个侧壁,容纳空间101的另外三个侧壁分别为底板1、两个侧板2的部分内壁。
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至少一个第一折叠板31上开设有卡孔30。也就是说,其中一个第一折叠板31上开设有卡孔30,或者,两个第二折叠板32上均开设有卡孔30,以容纳待包装产品200的凸出结构。
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4,两个第一折叠板31上开设有第一卡孔部301,两个第二折叠板32上均开设有第二卡孔部302,第一卡孔部301和第二卡孔部302相互连通。两个第一卡孔部301和两个第二卡孔部302共同形成卡孔30。第二卡孔部302的设置可以将左右两个第一卡孔部301连通,避免在与待包装产品200配合时,与待包装产品200相互干涉。第一卡孔部301和第二卡孔部302的长度和宽度此处不作限定,可根据待包装产品200凸出结构的具体尺寸进行限定。
可选地,卡孔30的数量为多个,且沿折叠结构3的长度方向依次排列。例如,待包装产品200为手提箱,手提箱的顶部具有把手201和锁扣202等凸起结构。包装内托100的折叠结构3上相应开设有卡孔30,使把手201和锁扣202等嵌入卡孔30中。手提箱顶部具有一个把手201和两个锁扣202。相应地,折叠结构3上形成有一个用于容纳把手201的卡孔30,以及两个分别用于容纳锁扣202的卡孔30。
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4,包装内托100还包括盖板4和插舌5。盖板4的一侧与底板1的端部连接,盖板4的另一侧与插舌5连接。需要说明的是,底板1为长条形,底板1较长的两个侧边分别与侧板2连接,底板1较短的两侧侧边则为底板1的端部,底板1的端部与盖板4连接。盖板4的数量可为两个,分别连接于底板1的相对两端。相应地,插舌5的数量为两个,分别连接于两个盖板4。
在包装内托100折叠完成后,盖板4位于包装内托100的相对两端,对容纳空间101以及折叠结构3的两端进行封堵,防止容纳空间101内的配件掉落。插舌5插入折叠结构3的内部设置,防止盖板4从容纳空间101的端部脱离。
其中,插舌5上开设有第一缺口50,第一缺口50用于避让第二折叠板32。由于在包装内托100折叠成型后,两个第二折叠板32位于包装内托100的中部,在插舌5上开设第一缺口50可以避让两个第二折叠板32,使插舌5顺利插入至折叠结构3内。
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4,包装内托100还包括防尘翼6,防尘翼6与侧板2的端部连接,防尘翼6折叠至与盖板4相互平行,可以防止灰尘进入至包装内托100的内部。在包装内托100的每一端均设置有两个防尘翼6,两个防尘翼6与一个盖板4和一个插舌5配合遮挡包装内托100的端部。
请参阅图3,图3中的虚线为预折线,将纸板折叠呈包装内托100的折叠步骤如下:图3(a)中纸板为平铺状态,将平铺纸板左侧的折叠结构3折叠成型,并将左侧的侧板2相对底板1折叠,使纸板呈图3(b),然后将平铺纸板右侧的折叠结构3折叠成型,并将右侧的侧板2相对底板1折叠,使纸板呈图3(c),然后折叠防尘翼6和盖板4,并将插舌5插入,形成图3(d)所示的包装内托100。
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2及图4,第一折叠板31和第二折叠板32的连接处的端部开设有第二缺口35。包装内托100用于面向待包装产品200的表面为配合面,在包装内托100折叠完成后,第一折叠板31和第二折叠板32的连接处位于配合面,在插舌5插入折叠结构3内部时,插舌5容易与第一折叠板31和第二折叠板32的连接处相互碰撞干涉,第二缺口35的设置避免了插舌5与第一折叠板31、第二折叠板32的干涉,使插舌5更容易插入。
请参阅图5,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包装组件,包装组件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中的包装内托100,还包括纸箱300。在包装待包装产品200时,可以将待包装产品200放入纸箱300的内部,然后将包装内托100放置在待包装产品200的顶部,其顶部的凸起结构嵌入包装内托100的内部,如此,对待包装产品200进行包装和定位。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包装组件,采用了上述的包装内托100,包装内托100由纸板折叠而成,且在折叠后,底板1和折叠结构3之间形成有容纳空间101,该容纳空间101可以容纳电源适配器等配件,而且在折叠结构3背向容纳空间101的一侧设置有卡孔30,卡孔30与待包装产品200的凸出结构进行配合,从而对待包装产品200具有承托和定位作用。本实用新型中的包装内托100既能够对待包装产品200进行定位,又能够通过容纳空间101容纳配件,取代了配件盒,使包装结构更加简单,容易组装。而且,包装内托100由纸板折叠而成,其运输和仓储成本较低,纸板易降解,不会造成环境污染,包装效率也较高。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包装内托,其特征在于:由纸板折叠而成,所述包装内托包括底板、侧板和折叠结构,所述侧板的相对两侧分别连接所述底板和所述折叠结构,所述折叠结构的厚度小于所述侧板的高度,使所述折叠结构和所述底板之间形成容纳空间,所述折叠结构背向所述容纳空间的一侧开设有用于与待包装产品卡接配合的卡孔。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包装内托,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板和所述折叠结构的数量均为两个,两个所述侧板设置在所述底板相对两侧,两个所述折叠结构自所述侧板至远离所述底板的方向延伸,两个所述折叠结构均面向所述底板且相互抵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包装内托,其特征在于:所述折叠结构的横截面呈矩形,所述折叠结构包括依次折叠连接的第一折叠板、第二折叠板、第三折叠板和第四折叠板,所述第一折叠板与所述侧板相连接,所述第三折叠板面向所述容纳空间设置,所述第四折叠板与所述侧板相互抵接,两个所述折叠结构的所述第二折叠板相互抵接。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包装内托,其特征在于:至少一个所述第一折叠板上开设有所述卡孔。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包装内托,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第一折叠板上均开设有第一卡孔部,两个所述第二折叠板上均开设有第二卡孔部,在同一所述折叠结构内,所述第一卡孔部和所述第二卡孔部相互连通,两个所述第一卡孔部和两个所述第二卡孔部共同形成所述卡孔。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包装内托,其特征在于:所述包装内托还包括盖板以及与所述盖板连接的插舌,所述盖板连接于所述底板的端部,所述插舌上开设有用于避让所述第二折叠板的第一缺口。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包装内托,其特征在于:所述包装内托还包括防尘翼,所述防尘翼连接于所述侧板的端部。
8.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包装内托,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折叠板和所述第二折叠板的连接处的端部开设有第二缺口。
9.如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包装内托,其特征在于:所述卡孔的数量为多个,且多个所述卡孔沿所述折叠结构的长度方向依次排列。
10.包装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包装内托,还包括用于容纳待包装产品的纸箱,所述包装内托用于卡接在所述待包装产品。
CN202222604722.0U 2022-09-29 2022-09-29 包装内托及包装组件 Active CN21840186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604722.0U CN218401860U (zh) 2022-09-29 2022-09-29 包装内托及包装组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604722.0U CN218401860U (zh) 2022-09-29 2022-09-29 包装内托及包装组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401860U true CN218401860U (zh) 2023-01-31

Family

ID=8500028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604722.0U Active CN218401860U (zh) 2022-09-29 2022-09-29 包装内托及包装组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40186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1121004Y (zh) 薄型面板包装箱
CN218401860U (zh) 包装内托及包装组件
CN210556145U (zh) 产品包装结构
CN211520131U (zh) 一种展示盒
CN212172869U (zh) 一种纸卡结构及包装盒
CN208963550U (zh) 包装盒
CN220363604U (zh) 一种包装盒内衬结构
CN216186973U (zh) 一种缓冲件及环保包装箱
CN220032465U (zh) 一种托盒结构
CN213057889U (zh) 防护内衬结构
CN215157504U (zh) 包装结构
CN213215994U (zh) 文件架
CN210556144U (zh) 包装缓冲结构
CN211443451U (zh) 一种镜柜包装结构
CN213009382U (zh) 一种包装盒
TWI505971B (zh) 太陽能模組之包裝結構
CN216187916U (zh) 一种环保包装箱
CN216602110U (zh) 一种环保文件框以及办公用品
CN214241662U (zh) 内卡支撑结构及具有其的彩盒
CN213974875U (zh) 一种针对侧边有cable头产品的一体式包装盒内卡
CN218930190U (zh) 一种包装组件
CN219707827U (zh) 包装箱
CN219215739U (zh) 包装内托及包装组件
CN218056377U (zh) 一种缓冲包装结构
CN220363605U (zh) 缓冲纸卡及缓冲包装箱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