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385893U - 连接器、连接器组件、逆变器、用于逆变器的扳手 - Google Patents

连接器、连接器组件、逆变器、用于逆变器的扳手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385893U
CN218385893U CN202222651272.0U CN202222651272U CN218385893U CN 218385893 U CN218385893 U CN 218385893U CN 202222651272 U CN202222651272 U CN 202222651272U CN 218385893 U CN218385893 U CN 21838589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nector
inverter
installation department
sealing member
cas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651272.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骏
许浩良
彭丽霞
罗光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angshu Telian Precision Devices Co ltd
Canadian Solar Inc
Original Assignee
Changshu Telian Precision Devices Co ltd
Atlas Sunshine Power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angshu Telian Precision Devices Co ltd, Atlas Sunshine Power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angshu Telian Precision Devic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651272.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38589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38589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38589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nnector Housings Or Holding Contact Memb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连接器、连接器组件、逆变器、用于逆变器的扳手,其中,所述连接器包括内设收容腔的基体、位于基体一端的对接部、位于基体另一端的安装部、套设于所述安装部上的密封件,所述基体靠近所述密封件的一端具有沿径向向内凹陷的至少一个可视窗。本实用新型通过安装部将连接器固定在某设备上,通过可视窗的设计,可以方便的观察密封件是否安装到位,以确保连接器可以正常安全的工作。

Description

连接器、连接器组件、逆变器、用于逆变器的扳手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光伏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连接器、连接器组件、逆变器及用于逆变器的扳手。
背景技术
光伏逆变器在光伏系统中主要用于把直流电力转换成交流电力,通过线缆将电流导出,一般情况下通过连接器连接线缆,连接器固定在逆变器的壳体上,由于连接器与壳体贴靠,不容易观察到连接器是否被固定到位。如果连接器没有固定到位会影响连接器和逆变器之间的装配及密封问题,进而引发连接器的绝缘失效,甚至影响到连接器的安全性能。
有鉴于此,有必要设计一种新的连接器、连接器组件、逆变器及用于逆变器的扳手以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连接器、连接器组件、逆变器及用于逆变器的扳手来解决上述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连接器,所述连接器包括内设收容腔的基体、位于基体一端的对接部、位于基体另一端的安装部、套设于所述安装部上的密封件,所述基体靠近所述密封件的一端具有沿径向向内凹陷的至少一个可视窗。
进一步地,所述基体具有沿所述连接器的周向间隔设置的至少两个所述可视窗。
进一步地,所述密封件具有供安装部贯穿的通孔、自所述通孔的内壁沿径向向外突伸的至少一个加强筋。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器还包括套设于所述安装部上的固定件,所述固定件位于所述密封件的外侧,所述固定件沿所述安装部的长度方向的尺寸范围为6mmˉ8mm。
进一步地,所述安装部上设有若干螺纹、自至少一个螺纹上向外突伸的凸筋,所述凸筋到基体的距离与所述安装部长度的比值范围为十分之一至二分之一。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器为插头,所述插头包括设于对接部外侧的沿连接器的长度方向延伸的一对插接臂、设于所述插接臂的端部且向外延伸的卡钩,所述插接臂上背离所述卡钩的一侧为插接面,所述插接面为朝向插接部的方向凸出的弧面。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器为插座,所述插座包括设于所述对接部外侧沿连接器的长度方向延伸的插槽、设于对接部的外侧侧向开口的避让槽,所述避让槽在连接器的长度方向上连通所述插槽。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连接器组件,所述连接器组件包括上述的连接器、与所述连接器插接配合的对接连接器。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逆变器,所述逆变器包括壳体、安装在所述壳体上述的连接器或者上述的连接器组件,所述壳体上设有供安装部贯穿的安装孔,所述安装部局部结构位于所述壳体的内侧,所述逆变器包括线缆,所述线缆的一端连接于金属端子以伸入收容腔内。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用于逆变器的扳手,所述扳手包括把手、连接于把手一端的扳手主体,所述扳手主体具有向下凹陷以收容所述线缆的收容槽,所述收容槽连通所述扳手主体的沿其长度的两端,所述收容槽的深度自靠近把手的端部至远离把手的端部的方向逐渐变深。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连接器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的连接器通过可视窗的设置,便于观察密封件是否安装到位,确保连接器和逆变器之间装配到位,进而使得连接器可以正产安全的工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接连接器一实施例的连接器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连接器的各部件的爆炸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连接器的另一实施例的连接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连接器的各部件的爆炸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连接器组件一个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连接器组件另一个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连接器组件另一个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逆变器一个实施例逆变器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逆变器另一个实施例逆变器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用于逆变器的扳手一个实施例的立体机构示意图。
其中,10-连接器,11-基体,111-收容腔,112-可视窗,12-对接部,13- 安装部,131-螺纹,132-凸筋,14-密封件,141-通孔,142-加强筋,15-固定件,16-密封圈,17-插接臂,171-卡钩,172-插接面,18-插槽,19-避让槽,20-对接连接器,30-壳体,31-线缆,40-扳手,41-把手,42-扳手主体, 421-收容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中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辅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简化描述本实用新型,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各个图示中,为了便于图示,结构或部分的某些尺寸会相对于其它结构部分夸大,因此,仅用于图示本实用新型主题的基本结构。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连接器10,如图1至图4所示,所述连接器10包括内设收容腔111的基体11、位于基体11一端的对接部12、位于基体11另一端的安装部13、套设于所述安装部13上的密封件14,本实用新型的连接器10适用在逆变器等用电设备上,在连接器10和用电设备的壳体30之间采用密封件14进行固定密封,但是密封件14紧贴壳体30,不容易观察到密封件14是否安装到位,影响连接器10和用电设备之间的装配问题,本实用新型的连接器的基体11靠近所述密封件14的一端具有沿径向向内凹陷的至少一个可视窗112。
本实用新型的连接器10通过安装部13将连接器10固定在用电设备上,通过可视窗112的设计,使得密封件14的部分结构裸露在视线范围内,可以方便的观察密封件14是否安装到位,以确保连接器10可以正常安全的工作。
所述收容腔111沿着所述连接器10的长度方向贯穿所述基体11,所述收容腔111内设有金属端子(未图示),所述金属端子沿所述连接器10的长度方向延伸,所述金属端子靠近安装部13的一端和用电设备内的线缆31电性连接,另一端通过对接部12插接配合对接连接器30的对接金属端子(未图示)以实现两个用电设备之间的电性连接,本实用新型中,所述金属端子优选为插针或者插套。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所述连接器10还包括套设于所述安装部 13上的固定件15,所述固定件15位于所述密封件14的外侧,所述固定件 15和所述安装部13螺纹连接,提升所述固定件15和安装部13之间的结合强度。
具体地,所述安装部13上设有若干螺纹131、自至少一个螺纹131上向外突伸的凸筋132,以提升所述固定件15和所述安装部13上的螺纹131之间的持久的锁紧力,提升所述连接器10的结合强度,同时提升固定件15和安装部13的使用寿命。
优选地,所述凸筋132到基体11的距离与所述安装部12长度的比值范围为十分之一至二分之一,以确保所述固定件15在和安装部13装配到位的情况下,所述凸筋132位于所述固定件15的内侧,以提升所述固定件15的锁紧力。
本实施例中,所述固定件15沿所述安装部13的长度方向的尺寸范围为 6mmˉ8mm,所述固定件15较厚的尺寸,以提升所述固定件15和安装部13之间的锁紧力。
当然,所述固定件15和安装部13也可以通过卡接方式固定,同样可以达到固定所述固定件15和安装部13的目的,也在本实施例的保护范围之内。
进一步地,所述密封件14具有供安装部13贯穿的通孔141、自所述通孔141的内壁沿径向向外突伸的至少一个加强筋142,所述加强筋142位于所述安装部13的外侧,使得密封筋142实现自锁的作用,即,所述密封件 14通过密封筋142的作用固定在安装部13上,与所述固定件15起到双重固定的作用。
本实施例中,所述密封筋142设有三个,间隔设于所述通孔141的内壁上,进一步地提升所述密封件14的自锁能力。
进一步地,所述基体11具有沿所述连接器10的周向间隔设置的至少两个所述可视窗112,使得所述密封件14沿所述连接器10的径向方向的部分结构暴露在可视窗112内,方便观察所述密封件14是否紧紧地贴于基体11 和用电设备的壳体30之间。
本实施例中,所述可视窗112共设有两组,每组间隔设有两个,每组可视窗112沿所述连接器10的周向设在所述基体11相对的两侧,方便观察所述密封件14的状态。
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例里并不限定所述可视窗112的具体形状,只要可以裸露出密封件14即可在本实施例的保护范围之内。
作为本实用新型另一较佳实施例,如图1至图2所示,所述连接器10为插头,设于所述收容腔111内的金属端子为插针,所述插头包括设于对接部 12外侧的沿连接器10的长度方向延伸的一对插接臂17、设于所述插接臂17 的端部且向外延伸的卡钩171,所述插接臂17上背离所述卡钩171的一侧为插接面172,所述插接面172为朝向对接部12的方向凸出的弧面,在与对接连接器20插接配合时,所述插接面172的弧面设计起到导向的作用,使得插接过程顺畅,同时,所述插接面172处的厚度较大,使得插接面172更加耐磨,增加所述连接器10的使用寿命。
本实施例中,所述连接器10还包括设于对接部12外侧的密封圈16,当所述连接器10和对接连接器20配合时,实现连接器10和对接连接器20之间的密封,避免水汽自连接器10和对接连接器20之间的配合处进入收容腔 111的内部,造成连接器10的绝缘失效。
作为本实用新型另一较佳实施例,如图3至图4所示,所述连接器10为插座,所述插座包括设于所述对接部12外侧沿基体11的长度方向延伸的插槽18、设于对接部12的外侧侧向开口的避让槽19,所述避让槽19在基体 11的长度方向上连通所述插槽18,当连接器10和对接连接器20插接配合时,对接连接器10的插接臂17伸入插槽18内,卡钩171位于避让槽19处,当拆卸对接连接器20时,拆卸工具上的卡爪可以直接夹住卡钩171,使得两个卡钩171之间的距离变小,从而脱离相邻所述避让槽19的基体11的限制,使得对接连接器20和连接器10分离。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连接器组件,如图5至图7所示,所述连接器组件包括上述的连接器10、与所述连接器10插接配合的对接连接器20。其中,对接连接器20可以为常规的对接连接器20,也可以为本实用新型上述的连接器10,即,当连接器10为插头时,所述对接连接器20为插座,当连接器 10为插座时,所述对接连接器20为插头。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逆变器(未图示)如图8至图9所示,所述逆变器包括壳体30、安装在所述壳体30上的连接器10或者上述的连接器组件,所述壳体30上设有供安装部13贯穿的安装孔(未图示),所述安装部13的局部结构位于所述壳体30的内侧,所述固定件15和密封件14分别设于所述壳体30的两侧,以将所述连接器10固定在所述壳体30上。
所述逆变器内部包括线缆31,所述线缆31的一端连接有金属端子以伸入收容腔111内,使得连接器10可以和对接连接器20内的金属端子实现电性连接。本实施例中,所述线缆31较细,需要借助于板手等工具将线缆31 安装在连接器10的收容腔111内。
可以理解的是,逆变器上的连接器10可以是上述连接器10的任一种,也可以是两个实施例的连接器10间隔设置。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用于逆变器的扳手40,如图10所示,所述扳手 40用于将逆变器内的线缆31连接到收容腔111内,所述扳手40包括把手41、连接于把手41一端的扳手主体42,所述扳手主体42具有向下凹陷以收容所述线缆31的收容槽421,所述收容槽421连通所述扳手主体42的沿其长度的两端,所述收容槽421的深度自靠近把手41的端部至远离把手41的端部的方向逐渐变深,使得线缆31在收容槽421内逐渐弯曲,避免线缆31弯折角度较大对线缆31造成折损。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连接器10通过固定件15和密封件14与安装部13相结合将连接器10固定在用电设备上,通过可视窗112的设计,可以方便的观察密封件141是否安装到位,以确保连接0器可以正常安全的工作。
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例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例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例。
上文所列出的一系列的详细说明仅仅是针对本实用新型的可行性实施例的具体说明,并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艺精神所作的等效实施例或变更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器包括内设收容腔的基体、位于基体一端的对接部、位于基体另一端的安装部、套设于所述安装部上的密封件,所述基体靠近所述密封件的一端具有沿径向向内凹陷的至少一个可视窗。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体具有沿所述连接器的周向间隔设置的至少两个所述可视窗。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件具有供安装部贯穿的通孔、自所述通孔的内壁沿径向向外突伸的至少一个加强筋。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器还包括套设于所述安装部上的固定件,所述固定件位于所述密封件的外侧,所述固定件沿所述安装部的长度方向的尺寸范围为6mmˉ8mm。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部上设有若干螺纹、自至少一个螺纹上向外突伸的凸筋,所述凸筋到基体的距离与所述安装部长度的比值范围为十分之一至二分之一。
6.如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器为插头,所述插头包括设于对接部外侧的沿连接器的长度方向延伸的一对插接臂、设于所述插接臂的端部且向外延伸的卡钩,所述插接臂上背离所述卡钩的一侧为插接面,所述插接面为朝向插接部的方向凸出的弧面。
7.如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器为插座,所述插座包括设于所述对接部外侧沿连接器的长度方向延伸的插槽、设于对接部的外侧侧向开口的避让槽,所述避让槽在连接器的长度方向上连通所述插槽。
8.一种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器组件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连接器、与所述连接器插接配合的对接连接器。
9.一种逆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逆变器包括壳体、安装在所述壳体上如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述的连接器或者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连接器组件,所述壳体上设有供安装部贯穿的安装孔,所述安装部局部结构位于所述壳体的内侧,所述逆变器包括线缆,所述线缆的一端连接于金属端子以伸入收容腔内。
10.一种用于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逆变器的扳手,其特征在于,所述扳手包括把手、连接于把手一端的扳手主体,所述扳手主体具有向下凹陷以收容所述线缆的收容槽,所述收容槽连通所述扳手主体的沿其长度的两端,所述收容槽的深度自靠近把手的端部至远离把手的端部的方向逐渐变深。
CN202222651272.0U 2022-10-09 2022-10-09 连接器、连接器组件、逆变器、用于逆变器的扳手 Active CN21838589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651272.0U CN218385893U (zh) 2022-10-09 2022-10-09 连接器、连接器组件、逆变器、用于逆变器的扳手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651272.0U CN218385893U (zh) 2022-10-09 2022-10-09 连接器、连接器组件、逆变器、用于逆变器的扳手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385893U true CN218385893U (zh) 2023-01-24

Family

ID=8492909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651272.0U Active CN218385893U (zh) 2022-10-09 2022-10-09 连接器、连接器组件、逆变器、用于逆变器的扳手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38589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203354B1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having first and second connector members and locking structure therefor
US8328572B2 (en) Connector
US4976633A (en) Improvement in quick end connection systems for lamps especially lamp with a weatherproof housing
US7955125B1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one end threadably connected to a junction box and other end configured to be connected to a mating electrical connector
KR20190091279A (ko) 커넥터 단자 및 그것의 조립 방법
EP3732752A1 (en) Pin and sleeve device with contact carrier for capturing set screws
KR20030053932A (ko) 차량 도어용 커넥터
MX2014003150A (es) Montaje de conector de pieza de fijacion.
CN109742576A (zh) 一种用于导电连接的快插接头
CN218385893U (zh) 连接器、连接器组件、逆变器、用于逆变器的扳手
JPH11219764A (ja) ソケットプラグ
CN113363744A (zh) 触头组件、连接器外壳、连接器组件和模块化连接器套件
JPH10321281A (ja) コネクタ
CN217691900U (zh) 射频连接器及拆卸连接器工具
CN218123773U (zh) 一种三芯过孔连接器
CN218101823U (zh) 一种通讯连接器的插座
CN212136800U (zh) 线端直母座
CN219393759U (zh) 一种航空连接器和具有其的真空干燥烘箱
CN219393769U (zh) 一种连接器
CN216134028U (zh) 一种电缆的双向交错扣合密封结构
CN212565489U (zh) 壳体组件及筒灯
CN219917822U (zh) 铜件与电连接器壳体的固定结构以及电连接器
CN217882076U (zh) 一种导线插接端子
CN217740921U (zh) 电连接器的屏蔽罩组件及电连接器
US20240222902A1 (en) Connector system and safety sleeve for such a system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