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369356U - 抽拉对开包装盒 - Google Patents

抽拉对开包装盒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369356U
CN218369356U CN202222602852.0U CN202222602852U CN218369356U CN 218369356 U CN218369356 U CN 218369356U CN 202222602852 U CN202222602852 U CN 202222602852U CN 218369356 U CN218369356 U CN 21836935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ull
box body
type
box
protrusion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602852.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ianjin Zrp Printing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ianjin Zrp Printi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ianjin Zrp Printing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Tianjin Zrp Printi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602852.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36935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36935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36935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arton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一种抽拉对开包装盒,包括一个盒体,所述盒体的顶端具有顶板,所述顶板上中心形成开孔,所述顶板的下方与盒体的侧围板的顶端之间形成缝隙式滑槽,两个对称布置的对开抽拉盖板位于所述缝隙式滑槽中,当两个所述对开抽拉盖板打开时,将所述开孔打开以使盒体内的物品展示出来。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抽拉对开包装盒设计新颖,打开的形式需要双手抽拉,如同开启礼物的场景,增加消费者的开启体验,且方便操作与使用。

Description

抽拉对开包装盒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包装盒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抽拉对开包装盒。
背景技术
用于化妆品,食品等展示类的销售包装的包装盒,通常只是方形或圆形盒,在打开时通常采用常规的翻盖或摇盖设计,新颖性差,如常见的化妆品包装为天地盖或书型盒样式,打开后产品平铺在盒内,礼盒仅作为包装保护作用,缺乏展示产品的效果,因此,需要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缺陷,而提供一种与抽拉对开包装盒。
为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抽拉对开包装盒,包括一个盒体,所述盒体的顶端具有顶板,所述顶板上中心形成开孔,所述顶板的下方与盒体的侧围板的顶端之间形成缝隙式滑槽,两个对称布置的对开抽拉盖板位于所述缝隙式滑槽中,当两个所述对开抽拉盖板打开时,将所述开孔打开以使盒体内的物品展示出来。
其中,所述对开抽拉盖板的外侧端具有方便手拉的手拉凸部,在所述对开抽拉盖板合上后,所述凸部显示在所述盒体的外部。
其中,所述缝隙式滑槽的外侧对称布置有限位板,所述限位板的两端具有向所述缝隙式滑槽的内侧凸侧的限位凸部。
其中,所述对开抽拉盖板的内侧端的左右两侧形成配合所述限位凸部的凸出部。
其中,所述对开抽拉盖板的外侧的左右两端外侧形成有限位凸部。
其中,所述对开抽拉盖板的外侧具有与所述的盒体的外圆周面相适应的弧形部,所述手拉凸部位于所述弧形部的顶端。
其中,所述的盒体整体呈圆筒形。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抽拉对开包装盒设计新颖,打开的形式需要双手抽拉,如同开启礼物的场景,增加消费者的开启体验,且方便操作与使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抽拉对开包装盒的打开后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抽拉对开包装盒的合上后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抽拉对开包装盒的盒体的透视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抽拉对开包装盒的对开抽拉盖板与盒体的配合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抽拉对开包装盒的顶板的俯视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抽拉对开包装盒的下纸板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如图1至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抽拉对开包装盒,包括一个由侧围板、底面以及顶板粘接形成的一个盒体1,内部形成放物品的空间9,所述盒体的顶端具有顶板6,所述顶板上中心形成开孔5,所述顶板的下方与盒体的侧围板10的顶端之间形成缝隙式滑槽6,两个对称布置的对开抽拉盖板2位于所述缝隙式滑槽6中,能被抽拉,当两个所述对开抽拉盖板6打开时,将所述开孔5打开以使盒体1内的能物品展示出来。
作为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对开抽拉盖板的外侧端具有方便手拉的手拉凸部3,在所述对开抽拉盖板合上后,所述凸部显示在所述盒体的外部。
作为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缝隙式滑槽的外侧对称布置有限位板8,位于所述顶板6的下方,其上表面与顶板的底表面粘接.其底表面与下层的纸板14粘接,其中,下层纸板的中心同样形成一个开孔,如圆形孔,其孔径大于顶板上的开孔的孔径,限位板8粘接在所述下层纸板的上表面上,从而形成所述的隙缝式滑槽,所述限位板的两端具有向所述缝隙式滑槽的内侧凸侧的限位凸部7。
作为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对开抽拉盖板的内侧端的左右两侧形成配合所述限位凸部的凸出部11,这样可以防止所述的对开抽拉盖板在拉出过程中滑落,且能拉出到最大程度。
作为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对开抽拉盖板的外侧的左右两端形成有外侧限位凸部12,与缝隙式滑槽的外侧对称布置有限位板8的外侧端的相配合限位,当该限位凸部12与缝隙式滑槽的外侧对称布置有限位板8的外侧端接触后,两个对开抽盖板正合接触,将开孔5在下方闭合。
作为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对开抽拉盖板的外侧具有与所述的盒体的外圆周面相适应的弧形部13,所述手拉凸部3位于所述弧形部的顶端。
作为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的盒体1的整体呈圆筒形或是其它形状,不限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优选的,该盒体由预裁剪好的纸板通过粘接形成。其内部还可以设置内盒来放置产品,内盒可以设计多种形状或结构,以增加产品的趣味性以及美观性,如带有花的图案的装饰层面等,打开后可以给人新颖的感觉。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抽拉对开包装盒设计新颖,打开的形式需要双手抽拉,如同开启礼物的场景,增加消费者的开启体验,且方便操作与使用。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
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Claims (7)

1.抽拉对开包装盒,其特征在于,包括一个盒体,所述盒体的顶端具有顶板,所述顶板上中心形成开孔,所述顶板的下方与盒体的侧围板的顶端之间形成缝隙式滑槽,两个对称布置的对开抽拉盖板位于所述缝隙式滑槽中,当两个所述对开抽拉盖板打开时,将所述开孔打开以使盒体内的物品展示出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抽拉对开包装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对开抽拉盖板的外侧端具有方便手拉的手拉凸部,在所述对开抽拉盖板合上后,所述凸部显示在所述盒体的外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抽拉对开包装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缝隙式滑槽的外侧对称布置有限位板,所述限位板的两端具有向所述缝隙式滑槽的内侧凸侧的限位凸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抽拉对开包装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对开抽拉盖板的内侧端的左右两侧形成配合所述限位凸部的凸出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抽拉对开包装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对开抽拉盖板的外侧的左右两端外侧形成有限位凸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抽拉对开包装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对开抽拉盖板的外侧具有与所述的盒体的外圆周面相适应的弧形部,所述手拉凸部位于所述弧形部的顶端。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抽拉对开包装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盒体整体呈圆筒形。
CN202222602852.0U 2022-09-30 2022-09-30 抽拉对开包装盒 Active CN21836935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602852.0U CN218369356U (zh) 2022-09-30 2022-09-30 抽拉对开包装盒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602852.0U CN218369356U (zh) 2022-09-30 2022-09-30 抽拉对开包装盒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369356U true CN218369356U (zh) 2023-01-24

Family

ID=8495629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602852.0U Active CN218369356U (zh) 2022-09-30 2022-09-30 抽拉对开包装盒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36935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111052B2 (en) Dual cell, efficient box with top slide openings and view windows
US2228181A (en) Carton and box opener
WO2009101071A1 (en) Packet
CN107000923B (zh) 具有封闭折片的包含获取开口的包装
CN218369356U (zh) 抽拉对开包装盒
CN105501605A (zh) 一种趣味性的糖果包装盒
US2332153A (en) Pouring spout for containers
JP7392274B2 (ja) 包装体
CN202464423U (zh) 一种复合式香烟盒
CN205602293U (zh) 一种折扇式包装盒
CN214824914U (zh) 一种抽拉式包装盒
US9868576B2 (en) Plastic package with an open reminder
WO2010014489A1 (en) Auto-open lid for a multi -product package
CN211281820U (zh) 一种两侧滑动式上下层包装
CN208453519U (zh) 一种新型包装盒
CN209410811U (zh) 一种外拉式两盒装烟盒
CN208715711U (zh) 一种底推双腔内置翻盖烟盒
CN220518941U (zh) 一种多功能包装盒
CN209684304U (zh) 一种基于视觉传达的包装盒
CN205345824U (zh) 一种菊花茶包装盒
CN218464116U (zh) 一种防伪包装盒
CN214397639U (zh) 一种可改变储放空间的纸箱
CN220140805U (zh) 一种烟盒及包装纸
CN212149633U (zh) 一体式包装纸盒
CN219524884U (zh) 一种奶制品包装纸箱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