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357833U - 一种防堵塞内进水旋流微滤机 - Google Patents

一种防堵塞内进水旋流微滤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357833U
CN218357833U CN202222420701.3U CN202222420701U CN218357833U CN 218357833 U CN218357833 U CN 218357833U CN 202222420701 U CN202222420701 U CN 202222420701U CN 218357833 U CN218357833 U CN 21835783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otary drum
clogging
side wall
internal water
outer she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420701.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权
刘福勇
马立祝
张建忠
冯伟
刘洪贵
杨丽花
白中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dong Yipu Environment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dong Yipu Environment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dong Yipu Environment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dong Yipu Environment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420701.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35783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35783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35783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entrifugal Separato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水处理设备领域,具体公开一种防堵塞内进水旋流微滤机,包括:外壳体、转鼓、驱动装置、进水管。其中:所述外壳体的底面两端分别设置有排渣口和排水口;所述转鼓为水平设置在外壳体中的筒状结构,其一个端开口,另一端口封闭,且所述开口端与排渣口在同一侧;所述转鼓的筒体壁面为格栅结构;所述驱动装置与转鼓的封闭端中心连接;所述进水管穿过外壳体侧壁和转鼓的开口端后伸入在转鼓中;所述转鼓的筒体侧壁内表面上设置有螺旋状叶片或绞龙叶片,从而在驱动装置驱动转鼓转动时,将截留在转鼓中的固体物向排渣口输送,同时利用转鼓的高速旋转带来的离心力降低固体物中的含水量。

Description

一种防堵塞内进水旋流微滤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水处理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防堵塞内进水旋流微滤机。
背景技术
微滤机/格栅是污水预处理单元的关键装置,常见的预处理格栅有回转式机械格栅、转鼓微滤机、水力格栅/筛,现有这些设备的存在的不足主要包括:(1)过滤栅网容易发生堵塞,而且其配置的反冲系统难以克服遇到废水中含有动植物油脂等污染物的时候,堵塞频率高的问题,导致油脂在过滤栅网板结后更加难以清理。(2)过滤出来的栅渣含水率高,后期运输处置费用高。(3)现有微滤机反冲洗必须选用自来水或者其他清水水源反冲,否则会频繁堵塞喷头,进而需要大量人工清理,人力、物力消耗大。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防堵塞内进水旋流微滤机,包括:外壳体、转鼓、驱动装置、进水管。其中:所述外壳体的底面两端分别设置有排渣口和排水口。所述转鼓为水平设置在外壳体中的筒状结构,其一个端开口,另一端口封闭,且所述开口端与排渣口在同一侧。所述转鼓的筒体壁面为格栅结构。所述驱动装置与转鼓的封闭端中心连接,以便驱动转鼓转动。所述进水管穿过外壳体侧壁和转鼓的开口端后伸入在转鼓中。所述转鼓的筒体侧壁内表面上设置有螺旋状叶片或绞龙叶片,从而在驱动装置驱动转鼓转动时,将截留在转鼓中的固体物向排渣口输送,同时利用转鼓的高速旋转带来的离心力降低固体物中的含水量。
进一步地,所述驱动装置固定在外壳体的侧壁上,所述转鼓的另一个端面中心的连接轴穿出外壳体的侧壁后与所述驱动装置的驱动轴连接,且所述连接轴与外壳体的侧壁之间密封转动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转鼓的外侧壁通过滚轮与外壳体内壁滚动连接,以便于将转鼓更稳定地支撑在外壳体的内腔中,同时方便转鼓转动。
进一步地,所述转鼓的筒体壁面是由若干片状栅条依次排列形成的格栅结构,在且这些片状栅条体通过环形圈连接为一体。所述格栅结构可以允许废水以及其中粒径小于栅条间隙的固体物通过。
进一步地,所述格栅结构中相邻片状栅条之间的间隙宽度为0.5~1mm,以截留废水中粒径大于1mm的固体物质。
进一步地,所述外壳体的内壁上设置有反冲洗管,所述反冲洗管上具有朝向转鼓的筒体侧壁的喷水口,以便于向所述转鼓喷射高压水,清洗被截留堵塞在转鼓的格栅结构中的固体物。
进一步地,所述喷水口上连接有反冲喷头,以便向所述转鼓喷射高压水。
进一步地,所述反冲洗管通过水泵与水源连接。优选地,所述水泵为污水系统中的提升泵或者气浮溶气泵。
进一步地,所述外壳体的顶壁104可开合连接在外壳体的上端口上,以便需要时打开进行检查、维修等。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的防堵塞内进水旋流微滤机在转鼓内设置了能够随转鼓同步转动的螺旋状叶片或绞龙叶片,在需要排出截留在转鼓内的滤渣/固体物时,通过驱动装置驱动转鼓转动,从而利用所述绞龙叶片将滤渣逐渐输送出去,再次过程中,利用转鼓旋转产生的离心力对滤渣进行脱水浓缩,确保滤渣的较低的含水率,节省后续滤渣外运处置成本。
(2)本实用新型的防堵塞内进水旋流微滤机在转鼓的外侧设置了反冲洗装置,从而可以定时对转鼓进行间歇或连续自动反冲洗,避免污水中的悬浮物、油脂等污染物粘附或卡入在转鼓格栅结构中造成堵塞,防止其进一步板结难以清理。
附图说明
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防堵塞内进水旋流微滤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防堵塞内进水旋流微滤机的内部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外壳体的俯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外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反冲洗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记分别代表:1-外壳体、2-转鼓、3-驱动装置、4-进水管、5-反冲洗管、6-反冲喷头、101-排渣口、102-排水口、103-支撑杆、104-顶壁、201-环形圈、202-绞龙叶片、203-滚轮。
具体实施方式
应该指出,以下详细说明都是例示性的,旨在对本实用新型提供进一步的说明。除非另有指明,本实用新型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含义。
为了方便叙述,本实用新型中如果出现“上”、“下”、“左”“右”字样,仅表示与附图本身的上、下、左、右方向一致,并不对结构起限定作用,仅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需要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术语解释部分:本实用新型中的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为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可以是直接连接,也可以是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含义。现结合说明书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防堵塞内进水旋流微滤机进一步说明。
参考图1至图4,示例一种防堵塞内进水旋流微滤机,包括:外壳体1、转鼓2、驱动装置3、进水管4。其中:
所述外壳体1为具有内腔的箱式结构,所述外壳体1的底面两端分别设置有排渣口101和排水口102,其分别用于排出截留在所述转鼓2中的滤渣以及经过转鼓2过滤后的废水。所述外壳体1通过支撑杆103支撑在空中,以便于在外壳体1的底面上设置所述进水管4。
所述转鼓2为水平设置在外壳体1中的筒状结构,其左端为完全开口状,又端口为封闭状,且所述排渣口101与转鼓2的开口端/左端口在同一侧,以便于转鼓2排出其中截留的滤渣。所述转鼓2的筒体壁面为格栅结构,其由若干片状栅条依次排列形成,在且这些片状栅条体通过环形圈201连接为一体。所述格栅结构可以允许废水以及其中粒径小于栅条间隙的固体物通过。例如,所述格栅结构中相邻片状栅条之间的间隙宽度为0.5~1mm,以截留废水中粒径大于1mm的悬浮物、胶体、絮体、砂粒等固体物质。
所述驱动装置3为电机,其固定在外壳体1的侧壁上,所述转鼓2的右端面中心的连接轴穿出外壳体1的侧壁后与所述驱动装置3的驱动轴连接,且所述连接轴与外壳体1的侧壁之间密封转动连接。所述进水管4的右端穿过外壳体1的左侧壁和转鼓2的左端口后伸入在转鼓2中的右端。所述进水管4主要用于向转鼓2内的右部分输送待处理的污水,污水在送入转鼓2中后可快速其格栅结构排放至外壳体1中从所述排水口102排出,同时在此过程中污水得到了过滤,固体物被截留在转鼓2中。
所述转鼓2的外侧壁通过滚轮203与外壳体1的内壁滚动连接,以便于将转鼓2更稳定地支撑在外壳体1的内腔中,同时方便转鼓2转动。具体地,参考图3和图4,所述外壳体1的内腔弧形底面上的左部分设置有所述滚轮203,所述转鼓2的外侧壁支撑在所述滚轮203上,从而在所述驱动装置3驱动转鼓2转动时,转鼓2可在滚轮203的支撑下更稳定地转动。
所述转鼓2的筒体侧壁内表面上还设置有螺旋状叶片或绞龙叶片201,从而在驱动装置3驱动转鼓2转动时,将截留在转鼓2中的固体物向排渣口101输送,同时利用转鼓2的高速旋转带来的离心力降低固体物中的含水量。通过在转鼓2内设置了能够随转鼓2同步转动的螺旋状叶片或绞龙叶片,在需要排出截留在转鼓2内的滤渣/固体物时,停止通过所述进水管4向转鼓2内输送污水,通过驱动装置3驱动转鼓2转动,从而利用所述绞龙叶片将滤渣逐渐输送出去,再次过程中,利用转鼓2旋转产生的离心力对滤渣进行脱水浓缩,确保滤渣的较低的含水率,节省后续滤渣外运处置成本。
参考图1和图5,上述实施例示例的防堵塞内进水旋流微滤机的外壳体1的内壁上设置有反冲洗管5,所述反冲洗管5上具有朝向转鼓2的筒体侧壁的喷水口,以便于向所述转鼓2喷射高压水,清洗被截留堵塞在转鼓2的格栅结构中的固体物。通过在所述转鼓2的外侧设置了反冲洗装置,从而可以定时对转鼓2进行间歇或连续自动反冲洗,避免污水中的悬浮物、油脂等污染物粘附或卡入在转鼓2格栅结构中造成堵塞,防止其进一步板结难以清理,如转鼓每工作20min,所述反冲洗管5对转鼓2冲洗3min。
在另一实施例中,参考图4,上述实施例示例的防堵塞内进水旋流微滤机中,所述喷水口上连接有反冲喷头6,以便向所述转鼓2喷射高压水。所述反冲洗管通过水泵与水源连接。所述水泵为污水系统中的提升泵或者气浮溶气泵,由于所述反冲洗管5用水量小(一般不会超过3m3/h),无需单独设置水泵,而是与污水系统中的现成的提升泵或者气浮溶气泵连接,有助于节约能耗和成本。
在另一实施例中,参考图1,上述实施例示例的防堵塞内进水旋流微滤机中,所述外壳体1的顶壁104可开合连接在外壳体1的上端口上,以便需要时打开进行检查、维修等。
最后,需要说明的是,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上述虽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但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所属领域技术人员应该明白,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领域技术人员不需要付出创造性劳动即可做出的各种修改或变形仍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以内。

Claims (10)

1.一种防堵塞内进水旋流微滤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体、转鼓、驱动装置、进水管;其中:所述外壳体的底面两端分别设置有排渣口和排水口;所述转鼓为水平设置在外壳体中的筒状结构,其一个端开口,另一端口封闭,且所述开口端与排渣口在同一侧;所述转鼓的筒体壁面为格栅结构;所述驱动装置与转鼓的封闭端中心连接;所述进水管穿过外壳体侧壁和转鼓的开口端后伸入在转鼓中;所述转鼓的筒体侧壁内表面上设置有螺旋状叶片或绞龙叶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堵塞内进水旋流微滤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装置固定在外壳体的侧壁上,所述转鼓的另一个端面中心的连接轴穿出外壳体的侧壁后与所述驱动装置的驱动轴连接,且所述连接轴与外壳体的侧壁之间密封转动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堵塞内进水旋流微滤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转鼓的外侧壁通过滚轮与外壳体内壁滚动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堵塞内进水旋流微滤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转鼓的筒体壁面是由若干片状栅条依次排列形成的格栅结构,在且这些片状栅条体通过环形圈连接为一体。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防堵塞内进水旋流微滤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格栅结构中相邻片状栅条之间的间隙宽度为0.5~1m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堵塞内进水旋流微滤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体的内壁上设置有反冲洗管,所述反冲洗管上具有朝向转鼓的筒体侧壁的喷水口。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防堵塞内进水旋流微滤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喷水口上连接有反冲喷头。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防堵塞内进水旋流微滤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冲洗管通过水泵与水源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防堵塞内进水旋流微滤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泵为污水系统中的提升泵或者气浮溶气泵。
10.根据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防堵塞内进水旋流微滤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体的顶壁可开合连接在外壳体的上端口上。
CN202222420701.3U 2022-09-14 2022-09-14 一种防堵塞内进水旋流微滤机 Active CN21835783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420701.3U CN218357833U (zh) 2022-09-14 2022-09-14 一种防堵塞内进水旋流微滤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420701.3U CN218357833U (zh) 2022-09-14 2022-09-14 一种防堵塞内进水旋流微滤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357833U true CN218357833U (zh) 2023-01-24

Family

ID=8497356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420701.3U Active CN218357833U (zh) 2022-09-14 2022-09-14 一种防堵塞内进水旋流微滤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35783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055699B2 (en) Self-cleaning mechanical filter
CN100531853C (zh) 自清洁式过滤设备
CN208260298U (zh) 一种用于污水处理的防堵塞过滤装置
KR102096830B1 (ko) 양어장용 수질 정화장치
CN101134150B (zh) 一种水处理筛滤装置
CN205974229U (zh) 叠螺式污泥脱水机
CN2832263Y (zh) 在线自动清洗过滤系统
CN105330044A (zh) 污水过滤器
JP2010094733A (ja) 回転加圧脱水機および回転加圧脱水機による汚泥の脱水方法
KR20160004499A (ko) 수질 정화용 드럼스크린장치
CN218357833U (zh) 一种防堵塞内进水旋流微滤机
CN211025387U (zh) 一种污水过滤处理设备
CN107042025B (zh) 一种清污除砂机
CN112607888A (zh) 一种污水处理过滤装置
CN108905320B (zh) 一种活性砂过滤器
CN105817060A (zh) 旋转式自搓洗过滤器
CN114870468A (zh) 一种石材切割冷却水处理装置
CN210170973U (zh) 养殖废水用粪污分离设备转鼓微滤机
CN114642912A (zh) 一种餐厨垃圾废水的污泥过滤处理装置
KR200370318Y1 (ko) 자동세정 필터시스템
CN107720847B (zh) 一种污水处理设备
CN218011482U (zh) 处理煤气洗涤污水的转筒装置
CN207468229U (zh) 一种污水处理设备
CN208212670U (zh) 滤网滚筒
CN219795576U (zh) 一种水利工程施工用高效排污泵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