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352259U - 一种双供电模式的风扇控制电路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双供电模式的风扇控制电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352259U
CN218352259U CN202222682924.7U CN202222682924U CN218352259U CN 218352259 U CN218352259 U CN 218352259U CN 202222682924 U CN202222682924 U CN 202222682924U CN 218352259 U CN218352259 U CN 21835225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sistor
electrically connected
module
capacitor
volta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682924.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陆有光
梁伟元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Zhiyuanchuang Technology Co ltd
Foshan Shunde Yingqi Electric Applianc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Zhiyuanchuang Technology Co ltd
Foshan Shunde Yingqi Electric Applianc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Zhiyuanchuang Technology Co ltd, Foshan Shunde Yingqi Electric Appliance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Zhiyuanchua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682924.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35225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35225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35225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双供电模式的风扇控制电路,包括控制芯片、市电接入端、整流滤波模块、开关电源模块、太阳能接入端、降压模块、电压输出端、稳压模块和电机驱动模块;市电接入端与整流滤波模块电连接;整流滤波模块与开关电源模块电连接,开关电源模块与电压输出端电连接;太阳能接入端与降压模块电连接,降压模块与电压输出端电连接;电压输出端与电机驱动模块电连接;开关电源模块与稳压模块电连接,稳压模块与控制芯片和电机驱动模块电连接电连接;本实用新型旨在一种双供电模式的风扇控制电路,根据实际使用场景,选择太阳能供电的工作方式或者市电供电的工作方式,能够节省部分电费开支,避免断电带来的不便。

Description

一种双供电模式的风扇控制电路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风扇供电电路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双供电模式的风扇控制电路。
背景技术
风扇作为家用电器,常用于人们的生活中,现有的电风扇大多采用市电供电的单一模式进行工作,在实际使用时会发现其存在诸多不足,例如:受市电供电因素的制约,在远离电源或者断电的情况下无法使用,给人们带来了不便;连接电线较长,不美观,存在绊倒、漏电等方面的安全隐患。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双供电模式的风扇控制电路,根据实际使用场景,选择太阳能供电的工作方式或者市电供电的工作方式,能够节省部分电费开支,避免断电带来的不便。
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双供电模式的风扇控制电路,包括控制芯片、市电接入端、整流滤波模块、开关电源模块、太阳能接入端、降压模块、电压输出端、稳压模块和电机驱动模块;
所述市电接入端与所述整流滤波模块电连接,所述整流滤波模块用于将市电转换为正310V电压;所述整流滤波模块与所述开关电源模块电连接,所述开关电源模块与所述电压输出端电连接;
所述太阳能接入端与所述降压模块电连接,所述降压模块与所述电压输出端电连接;
所述电压输出端与所述电机驱动模块电连接,所述电机驱动模块用于驱动风扇的电机工作;
所述开关电源模块与所述稳压模块电连接,所述稳压模块与所述控制芯片和所述电机驱动模块电连接电连接,所述稳压模块为所述控制芯片和所述电机驱动模块提供电源;
所述控制芯片与所述电机驱动模块以及所述开关电源模块电连接,所述控制芯片通过所述电机驱动模块驱动电机工作。
优选的,所述开关电源模块包括电容C4、电容C5、隔离恒压恒流控制芯片、电容C6、电阻R5、二极管D3、MOS管Q1、电阻R18、电阻R19、电阻R3、电阻R4、电容C7、电阻R16、电阻R17、二极管D5、变压器T1、电阻R20、电阻R21、二极管D4、电阻R22、电阻R48、极性电容EC3、电容C8、电阻R6、二极管D6、极性电容EC9、极性电容EC4、电容C9、电阻R23、稳压二极管ZD1、二极管D7、电阻R33、电阻R34和电阻R35;
所述电容C4的一端与所述隔离恒压恒流控制芯片的第六引脚电连接,所述电容C5的一端与所述隔离恒压恒流控制芯片的第四引脚电连接,所述电容C4的另一端和所述电容C5的另一端接地,所述隔离恒压恒流控制芯片的第三引脚与所述电容C6的一端电连接,所述电容C6的另一端以及所述隔离恒压恒流控制芯片的第二引脚接地;所述隔离恒压恒流控制芯片的第一引脚与所述电阻R5的一端以及二极管D3的负极端电连接,所述电阻R5的另一端与所述MOS管Q1的第一引脚、所述二极管D3的正极端以及所述电阻R18的一端电连接,所述电阻R18的另一端与所述MOS管Q1的第二引脚、所述电阻R19的一端电连接、所述电阻R3的一端以及所述电阻R4的一端电连接,所述电阻R19的另一端与所述隔离恒压恒流控制芯片的第三引脚电连接,所述电阻R3的另一端和所述电阻R4的另一端接地,所述MOS管Q1的第三引脚与所述二极管D5的正极端以及所述变压器T1的第四引脚电连接,所述二极管D5的负极端与所述电阻R16的一端、所述电阻R17的一端以及所述电容C7的一端电连接,所述电阻R16的另一端、所述电阻R17的另一端、所述电容C7的另一端以及所述变压器T1的第六引脚均与所述整流滤波模块电连接,所述变压器T1的第一引脚接地,所述变压器T1的第三引脚与所述电阻R20的一端以及所述电阻R21的一端电连接,所述电阻R20的另一端与所述二极管D4的正极端电连接,所述二极管D4的负极端与所述隔离恒压恒流控制芯片的第六引脚以及所述极性电容EC3的正极端电连接,所述极性电容EC3的负极端接地,所述电阻R21的另一端与述隔离恒压恒流控制芯片的第四引脚、所述电阻R22的一端以及所述电阻R48的一端电连接,所述电阻R22的另一端以及所述电阻R48的另一端接地;
所述变压器T1的第十引脚接地,所述变压器T1的第十一引脚与所述二极管D6的正极端以及所述电容C8的一端电连接,所述电容C8的另一端与所述电阻R6的一端电连接,所述电阻R6的另一端与所述二极管D6的负极端、所述二极管D7的正极端、所述极性电容EC9的正极端、所述极性电容EC4的正极端、所述电容C9的一端、所述电阻R23的一端、所述稳压二极管ZD1的负极端以及所述电压输出端电连接,所述极性电容EC9的负极端、所述极性电容EC4的负极端、所述电容C9的另一端、所述电阻R23的另一端、所述稳压二极管ZD1的正极端接地,所述二极管D7的负极端与所述稳压模块以及电阻R33的一端电连接,所述电阻R33的另一端与所述电阻R34的一端以及所述电阻R35的一端电连接,所述电阻R35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电阻R34的另一端与所述控制芯片电连接。
优选的,所述太阳能接入端的第一引脚与极性电容EC5的正极端以及降压模块电连接,所述太阳能接入端的第二引脚以及极性电容EC5的负极端接地,所述降压模块包括降压芯片、电容C13、电感L2、极性电容EC6、电容C14、电阻R24、电阻R25、电阻R2以及二极管D2;所述降压芯片的第四引脚与所述太阳能接入端的第一引脚以及所述电容C13的一端电连接,所述电容C13的另一端接地,所述降压芯片的第七引脚和第八引脚接地,所述降压芯片的第五引脚和第六引脚与所述电感L2的一端电连接,所述电感L2的另一端与所述极性电容EC6的正极端、所述电容C14的一端、所述电阻R24的一端以及所述二极管D2的正极端电连接,所述极性电容EC6的负极端以及所述电容C14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电阻R24的另一端与所述降压芯片的第一引脚以及电阻R25的一端电连接,所述电阻R25的另一端与所述电阻R2的一端以及地端电连接,所述电阻R2的另一端与所述降压芯片的第三引脚以及地端电连接,所述二极管D2的负极端与所述电机驱动模块电连接。
优选的,所述电机驱动模块包括电机驱动电路、电流取样电路以及反电动势检测电路,所述电机驱动电路与电机以及所述控制芯片电连接,所述电流取样电路分别与所述电机驱动电路和所述控制芯片电连接,所述反电动势检测电路与所述降压模块以及电机驱动电路电连接。
优选的,所述电机驱动模块还包括调速电路,所述调速电路分别与电机以及所述控制芯片电连接。
优选的,还包括二极管模块,所述二极管模块与所述控制芯片电连接。
优选的,还包括USB输出模块,所述USB输出模块与所述控制芯片电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通过市电接入端、整流滤波模块和开关电源模块配合能够将市电转换为风扇电机工作电压,通过太阳能接入端和降压模块配合能够将太阳能电池提供的电压转换为风扇电机工作电压,采用两种工作模式结合,根据实际使用场景,选择太阳能供电的工作方式或者市电供电的工作方式,能够节省部分电费开支,避免断电带来的不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连接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开关电源模块的电路连接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降压模块的电路连接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控制芯片的电路连接示意图。
其中:控制芯片1、市电接入端2、整流滤波模块3、开关电源模块4、太阳能接入端5、降压模块6、电压输出端7、稳压模块8、电机驱动模块9。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参阅图1至图4所示,一种双供电模式的风扇控制电路,包括控制芯片1、市电接入端2、整流滤波模块3、开关电源模块4、太阳能接入端5、降压模块6、电压输出端7、稳压模块8和电机驱动模块9;
所述市电接入端与所述整流滤波模块3电连接,所述整流滤波模块3用于将市电转换为正310V电压;所述整流滤波模块3与所述开关电源模块4电连接,所述开关电源模块4与所述电压输出端7电连接;
所述太阳能接入端5与所述降压模块6电连接,所述降压模块6与所述电压输出端7电连接;
所述电压输出端与所述电机驱动模块9电连接,所述电机驱动模块9用于驱动风扇的电机工作;
所述开关电源模块4与所述稳压模块8电连接,所述稳压模块8与所述控制芯片1和所述电机驱动模块9电连接电连接,所述稳压模块8为所述控制芯片1和所述电机驱动模块9提供电源;
所述控制芯片1与所述电机驱动模块9以及所述开关电源模块4电连接,所述控制芯片1通过所述电机驱动模块9驱动电机工作。
风扇作为家用电器,常用于人们的生活中,现有的电风扇大多采用市电供电的单一模式进行工作,在实际使用时会发现其存在诸多不足,例如:受市电供电因素的制约,在远离电源或者断电的情况下无法使用,给人们带来了不便;连接电线较长,不美观,存在绊倒、漏电等方面的安全隐患。
本实用新型通过市电接入端2、整流滤波模块3和开关电源模块4配合能够将市电转换为风扇电机工作电压,通过太阳能接入端5和降压模块6配合能够将太阳能电池提供的电压转换为风扇电机工作电压,采用两种工作模式结合,根据实际使用场景,选择太阳能供电的工作方式或者市电供电的工作方式,能够节省部分电费开支,避免断电带来的不便。
优选的,所述开关电源模块4包括电容C4、电容C5、隔离恒压恒流控制芯片、电容C6、电阻R5、二极管D3、MOS管Q1、电阻R18、电阻R19、电阻R3、电阻R4、电容C7、电阻R16、电阻R17、二极管D5、变压器T1、电阻R20、电阻R21、二极管D4、电阻R22、电阻R48、极性电容EC3、电容C8、电阻R6、二极管D6、极性电容EC9、极性电容EC4、电容C9、电阻R23、稳压二极管ZD1、二极管D7、电阻R33、电阻R34和电阻R35;
所述电容C4的一端与所述隔离恒压恒流控制芯片的第六引脚电连接,所述电容C5的一端与所述隔离恒压恒流控制芯片的第四引脚电连接,所述电容C4的另一端和所述电容C5的另一端接地,所述隔离恒压恒流控制芯片的第三引脚与所述电容C6的一端电连接,所述电容C6的另一端以及所述隔离恒压恒流控制芯片的第二引脚接地;所述隔离恒压恒流控制芯片的第一引脚与所述电阻R5的一端以及二极管D3的负极端电连接,所述电阻R5的另一端与所述MOS管Q1的第一引脚、所述二极管D3的正极端以及所述电阻R18的一端电连接,所述电阻R18的另一端与所述MOS管Q1的第二引脚、所述电阻R19的一端电连接、所述电阻R3的一端以及所述电阻R4的一端电连接,所述电阻R19的另一端与所述隔离恒压恒流控制芯片的第三引脚电连接,所述电阻R3的另一端和所述电阻R4的另一端接地,所述MOS管Q1的第三引脚与所述二极管D5的正极端以及所述变压器T1的第四引脚电连接,所述二极管D5的负极端与所述电阻R16的一端、所述电阻R17的一端以及所述电容C7的一端电连接,所述电阻R16的另一端、所述电阻R17的另一端、所述电容C7的另一端以及所述变压器T1的第六引脚均与所述整流滤波模块3电连接,所述变压器T1的第一引脚接地,所述变压器T1的第三引脚与所述电阻R20的一端以及所述电阻R21的一端电连接,所述电阻R20的另一端与所述二极管D4的正极端电连接,所述二极管D4的负极端与所述隔离恒压恒流控制芯片的第六引脚以及所述极性电容EC3的正极端电连接,所述极性电容EC3的负极端接地,所述电阻R21的另一端与述隔离恒压恒流控制芯片的第四引脚、所述电阻R22的一端以及所述电阻R48的一端电连接,所述电阻R22的另一端以及所述电阻R48的另一端接地;
所述变压器T1的第十引脚接地,所述变压器T1的第十一引脚与所述二极管D6的正极端以及所述电容C8的一端电连接,所述电容C8的另一端与所述电阻R6的一端电连接,所述电阻R6的另一端与所述二极管D6的负极端、所述二极管D7的正极端、所述极性电容EC9的正极端、所述极性电容EC4的正极端、所述电容C9的一端、所述电阻R23的一端、所述稳压二极管ZD1的负极端以及所述电压输出端7电连接,所述极性电容EC9的负极端、所述极性电容EC4的负极端、所述电容C9的另一端、所述电阻R23的另一端、所述稳压二极管ZD1的正极端接地,所述二极管D7的负极端与所述稳压模块8以及电阻R33的一端电连接,所述电阻R33的另一端与所述电阻R34的一端以及所述电阻R35的一端电连接,所述电阻R35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电阻R34的另一端与所述控制芯片1电连接。
整流滤波模块3经过保险管、NTC热敏电阻缓冲后,通过滤波电感进行滤波,消除电磁干扰,避免电机噪音通过线路进入电网污染电网,然后经过桥堆整流滤波得到正310V电压,实现将接入的市电转换为正310V电压的工作。开关电源模块4用于将正310V电压转换为12.6V电压,并通过电压输出端输送至电机驱动模块9,电机驱动模块9驱动电机工作。开关电源模块4通过隔离恒压恒流控制芯片和变压器T1配合,对接入的正310V电压进行降压,通过极性电容EC9、极性电容EC4、电阻R23、电容C9和稳压二极管ZD1配合对降低的电压进行稳压,保证输出的电压稳定。
具体地,所述太阳能接入端5的第一引脚与极性电容EC5的正极端以及降压模块6电连接,所述太阳能接入端5的第二引脚以及极性电容EC5的负极端接地,所述降压模块6包括降压芯片、电容C13、电感L2、极性电容EC6、电容C14、电阻R24、电阻R25、电阻R2以及二极管D2;所述降压芯片的第四引脚与所述太阳能接入端5的第一引脚以及所述电容C13的一端电连接,所述电容C13的另一端接地,所述降压芯片的第七引脚和第八引脚接地,所述降压芯片的第五引脚和第六引脚与所述电感L2的一端电连接,所述电感L2的另一端与所述极性电容EC6的正极端、所述电容C14的一端、所述电阻R24的一端以及所述二极管D2的正极端电连接,所述极性电容EC6的负极端以及所述电容C14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电阻R24的另一端与所述降压芯片的第一引脚以及电阻R25的一端电连接,所述电阻R25的另一端与所述电阻R2的一端以及地端电连接,所述电阻R2的另一端与所述降压芯片的第三引脚以及地端电连接,所述二极管D2的负极端与所述电机驱动模块9电连接。
太阳能接入端5与太阳能电池模块电连接,太阳能电池模块接收太阳能,并将太阳能转换为13.5V电压接入太阳能接入端。13.5V电压经过降压芯片降压后,进行稳压输出12.6V电压,供电机驱动模块9工作使用。
优选的,所述电机驱动模块9包括电机驱动电路、电流取样电路以及反电动势检测电路,所述电机驱动电路与电机以及所述控制芯片1电连接,所述电流取样电路分别与所述电机驱动电路和所述控制芯片1电连接,所述反电动势检测电路与所述降压模块6以及电机驱动电路电连接。
电机驱动电路由3个关键元件N沟型MOS管组成,把由MCU送来6个相位差120°的方波,逆变成正弦波并进行放大,从而驱动电机。电流取样电路用于检测电机启动、正常工作时或卡停时的电流状态,控制芯片通过该电流状态判断电机是否正常工作。反电动势检测电路用于检测电机内部绕组反电动势,控制电机转速及其相位,每相之间相位差落。
优选的,所述电机驱动模块9还包括调速电路,所述调速电路分别与电机以及所述控制芯片1电连接。电路由一个电位器与分压电阻组成,通过电阻从5V上取电,电位器转动时,其电压线性变化,把这个电压值送到MCU处理,MCU根据这个值来控制电机转速。
具体地,还包括二极管模块,所述二极管模块与所述控制芯片1电连接。二极管模块与控制芯片1电连接,用于显示多个控制电路的信号是否正常工作。
优选的,还包括USB输出模块,所述USB输出模块与所述控制芯片1电连接。USB输出模块通过对电压进行降压处理后,采用USB接口的方式进行输出,方便对其它移动端进行充电。
还包括电池模块和电池电压取样模块,电池模块与电压输出端电连接,通过市电转换为12.6V电压或者太阳能转化为12.6V的电压对与电池模块连接的电池进行充电。电池电压取样模块与控制芯片1电连接,用于检测电池的容量。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实施例”、“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结合具体实施例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原理。这些描述只是为了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而不能以任何方式解释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基于此处的解释,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不需要付出创造性的劳动即可联想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具体实施方式,这些方式都将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7)

1.一种双供电模式的风扇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控制芯片、市电接入端、整流滤波模块、开关电源模块、太阳能接入端、降压模块、电压输出端、稳压模块和电机驱动模块;
所述市电接入端与所述整流滤波模块电连接,所述整流滤波模块用于将市电转换为正310V电压;所述整流滤波模块与所述开关电源模块电连接,所述开关电源模块与所述电压输出端电连接;
所述太阳能接入端与所述降压模块电连接,所述降压模块与所述电压输出端电连接;
所述电压输出端与所述电机驱动模块电连接,所述电机驱动模块用于驱动风扇的电机工作;
所述开关电源模块与所述稳压模块电连接,所述稳压模块与所述控制芯片和所述电机驱动模块电连接电连接,所述稳压模块为所述控制芯片和所述电机驱动模块提供电源;
所述控制芯片与所述电机驱动模块以及所述开关电源模块电连接,所述控制芯片通过所述电机驱动模块驱动电机工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供电模式的风扇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关电源模块包括电容C4、电容C5、隔离恒压恒流控制芯片、电容C6、电阻R5、二极管D3、MOS管Q1、电阻R18、电阻R19、电阻R3、电阻R4、电容C7、电阻R16、电阻R17、二极管D5、变压器T1、电阻R20、电阻R21、二极管D4、电阻R22、电阻R48、极性电容EC3、电容C8、电阻R6、二极管D6、极性电容EC9、极性电容EC4、电容C9、电阻R23、稳压二极管ZD1、二极管D7、电阻R33、电阻R34和电阻R35;
所述电容C4的一端与所述隔离恒压恒流控制芯片的第六引脚电连接,所述电容C5的一端与所述隔离恒压恒流控制芯片的第四引脚电连接,所述电容C4的另一端和所述电容C5的另一端接地,所述隔离恒压恒流控制芯片的第三引脚与所述电容C6的一端电连接,所述电容C6的另一端以及所述隔离恒压恒流控制芯片的第二引脚接地;所述隔离恒压恒流控制芯片的第一引脚与所述电阻R5的一端以及二极管D3的负极端电连接,所述电阻R5的另一端与所述MOS管Q1的第一引脚、所述二极管D3的正极端以及所述电阻R18的一端电连接,所述电阻R18的另一端与所述MOS管Q1的第二引脚、所述电阻R19的一端电连接、所述电阻R3的一端以及所述电阻R4的一端电连接,所述电阻R19的另一端与所述隔离恒压恒流控制芯片的第三引脚电连接,所述电阻R3的另一端和所述电阻R4的另一端接地,所述MOS管Q1的第三引脚与所述二极管D5的正极端以及所述变压器T1的第四引脚电连接,所述二极管D5的负极端与所述电阻R16的一端、所述电阻R17的一端以及所述电容C7的一端电连接,所述电阻R16的另一端、所述电阻R17的另一端、所述电容C7的另一端以及所述变压器T1的第六引脚均与所述整流滤波模块电连接,所述变压器T1的第一引脚接地,所述变压器T1的第三引脚与所述电阻R20的一端以及所述电阻R21的一端电连接,所述电阻R20的另一端与所述二极管D4的正极端电连接,所述二极管D4的负极端与所述隔离恒压恒流控制芯片的第六引脚以及所述极性电容EC3的正极端电连接,所述极性电容EC3的负极端接地,所述电阻R21的另一端与述隔离恒压恒流控制芯片的第四引脚、所述电阻R22的一端以及所述电阻R48的一端电连接,所述电阻R22的另一端以及所述电阻R48的另一端接地;
所述变压器T1的第十引脚接地,所述变压器T1的第十一引脚与所述二极管D6的正极端以及所述电容C8的一端电连接,所述电容C8的另一端与所述电阻R6的一端电连接,所述电阻R6的另一端与所述二极管D6的负极端、所述二极管D7的正极端、所述极性电容EC9的正极端、所述极性电容EC4的正极端、所述电容C9的一端、所述电阻R23的一端、所述稳压二极管ZD1的负极端以及所述电压输出端电连接,所述极性电容EC9的负极端、所述极性电容EC4的负极端、所述电容C9的另一端、所述电阻R23的另一端、所述稳压二极管ZD1的正极端接地,所述二极管D7的负极端与所述稳压模块以及电阻R33的一端电连接,所述电阻R33的另一端与所述电阻R34的一端以及所述电阻R35的一端电连接,所述电阻R35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电阻R34的另一端与所述控制芯片电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供电模式的风扇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太阳能接入端的第一引脚与极性电容EC5的正极端以及降压模块电连接,所述太阳能接入端的第二引脚以及极性电容EC5的负极端接地,所述降压模块包括降压芯片、电容C13、电感L2、极性电容EC6、电容C14、电阻R24、电阻R25、电阻R2以及二极管D2;所述降压芯片的第四引脚与所述太阳能接入端的第一引脚以及所述电容C13的一端电连接,所述电容C13的另一端接地,所述降压芯片的第七引脚和第八引脚接地,所述降压芯片的第五引脚和第六引脚与所述电感L2的一端电连接,所述电感L2的另一端与所述极性电容EC6的正极端、所述电容C14的一端、所述电阻R24的一端以及所述二极管D2的正极端电连接,所述极性电容EC6的负极端以及所述电容C14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电阻R24的另一端与所述降压芯片的第一引脚以及电阻R25的一端电连接,所述电阻R25的另一端与所述电阻R2的一端以及地端电连接,所述电阻R2的另一端与所述降压芯片的第三引脚以及地端电连接,所述二极管D2的负极端与所述电机驱动模块电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供电模式的风扇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驱动模块包括电机驱动电路、电流取样电路以及反电动势检测电路,所述电机驱动电路与电机以及所述控制芯片电连接,所述电流取样电路分别与所述电机驱动电路和所述控制芯片电连接,所述反电动势检测电路与所述降压模块以及电机驱动电路电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供电模式的风扇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驱动模块还包括调速电路,所述调速电路分别与电机以及所述控制芯片电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供电模式的风扇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二极管模块,所述二极管模块与所述控制芯片电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供电模式的风扇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USB输出模块,所述USB输出模块与所述控制芯片电连接。
CN202222682924.7U 2022-10-12 2022-10-12 一种双供电模式的风扇控制电路 Active CN21835225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682924.7U CN218352259U (zh) 2022-10-12 2022-10-12 一种双供电模式的风扇控制电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682924.7U CN218352259U (zh) 2022-10-12 2022-10-12 一种双供电模式的风扇控制电路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352259U true CN218352259U (zh) 2023-01-20

Family

ID=8489607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682924.7U Active CN218352259U (zh) 2022-10-12 2022-10-12 一种双供电模式的风扇控制电路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35225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917054B (zh) 带太阳能电池的直流变频空调器
CN103236733B (zh) 具有延时断电功能的电动自行车充电装置
CN204068399U (zh) 一种应用于磷酸铁锂电池与铅酸电池智能型充电器
CN113285425A (zh) 一种具有保护功能的整流器
CN211377693U (zh) 一种基于太阳能和感应取能的输电线路混合供电电源
CN218352259U (zh) 一种双供电模式的风扇控制电路
CN210490543U (zh) 一种多级储能元件并联充放电系统
CN205509665U (zh) 3g无线网络视频监控装置供电电源
CN102185358A (zh) 一种简单实用的移动式不间断电源
CN217642832U (zh) 用于电池包充电的发电机组供电系统
CN206135389U (zh) 一种欠压脱扣器
CN201549920U (zh) 一种交流直流共线输入智能充电器
CN211293679U (zh) 一种基于往复式内燃机驱动的交流发电机组控制器的低损耗驱动电路
CN113659673A (zh) 一种基于储能电源的快速充电和并网连接装置及其工作方法
CN108054820B (zh) 一种基于移动式风力发电的手机充电设备
CN102694410B (zh) 一种零功耗节能充电机
CN202172291U (zh) 小型太阳能风能互补发电系统
CN216489834U (zh) 智能手持工具的soc多合一电路
CN219204377U (zh) 一种定时电机驱动电路
CN2393251Y (zh) 一种可调电容式充电器
CN220874263U (zh) 一种具有宽电压输出的智能多用途充电器
CN110034691B (zh) 一种集成电流互感器供电装置的潜水泵
CN218335401U (zh) 基于发电机组的电池包充电控制系统
CN114094686B (zh) 一种微能量采集电路、采集装置及供电方法
CN219678149U (zh) 带有mppt的太阳能及ct混合取能的小功率后备电源电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