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348939U - 一种冰箱 - Google Patents

一种冰箱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348939U
CN218348939U CN202221813495.6U CN202221813495U CN218348939U CN 218348939 U CN218348939 U CN 218348939U CN 202221813495 U CN202221813495 U CN 202221813495U CN 218348939 U CN218348939 U CN 21834893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ew
pipe
air return
refrigerator
removing pip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813495.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曾凡星
张文
李天平
何战峰
刘江珍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ingdao Haier Refrigerator Co Ltd
Haier Smart Hom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Qingdao Haier Refrigerator Co Ltd
Haier Smart Hom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ingdao Haier Refrigerator Co Ltd, Haier Smart Home Co Ltd filed Critical Qingdao Haier Refrigerato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1813495.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34893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34893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34893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冰箱,涉及冰箱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的冰箱包括为冰箱储物间室提供冷量的制冷系统,所述制冷系统包括依次串接的压缩机、冷凝器、毛细管、蒸发器和回气管;所述冷凝器包括除露管,部分所述除露管与预设长度的所述回气管相互贴靠以进行热交换。本实用新型中将除露管与回气管相互贴靠进行换热,有效升高回气管末端温度,避免回气管末端凝露、结霜的同时避免毛细管的振动传递至箱体产生噪音,提升产品的品质。且本实用新型中没有额外增加管路,仅将现有的冰箱中存在的除露管作为换热管路,满足要求的同时,降低成本。

Description

一种冰箱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冰箱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冰箱。
背景技术
目前来说,冰箱的制冷系统中均包含连接在冷凝器与蒸发器之间的毛细管、设置在蒸发器和压缩机之间的回气管,设置在冷凝器与干燥过滤器之间的除露管。在冰箱使用过程中,回气管内的温度需要提高到室温,因此需要利用具有热量的管路对其进行热交换。而毛细管在节流过程中放出的热量也需要低温源吸收,因此,现有技术中均将回气管与毛细管进行捆绑,利用毛细管和回气管进行热交换,满足需要。但是毛细管末端的制冷剂流速大,管路平整度差等原因,导致其在运行过程中容易出现振动噪音,进而传递至箱体引发振动噪音。现有技术中,选择在毛细管一侧设置一过渡管,通过该过渡管与回气管进行换热,既达到了回气管升温的目的,又避免毛细管的振动传递至箱体产生噪音。但是如此设计,需要额外增加管路,进而增加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的一个目的是要提供一种冰箱,解决现有技术中通过额外的过渡管来避免毛细管将振动噪音传递至箱体而导致成本高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的另一个目的是要解决现有技术中利用除露管末端温度高,能耗大的问题。
特别地,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冰箱,包括为冰箱储物间室提供冷量的制冷系统,所述制冷系统包括依次串接的压缩机、冷凝器、除露管、干燥过滤器、毛细管、蒸发器和回气管;部分所述除露管与预设长度的所述回气管相互贴靠以进行热交换。
可选地,所述除露管包括与预设长度的所述回气管相互贴靠以进行热交换的换热部,所述换热部包括一条或平行设置的多条除露管单元,其中,每一所述除露管单元均为所述除露管的部分管路。
可选地,每一所述除露管单元的外壁均与所述回气管的外壁相互贴靠。
可选地,多个所述除露管单元围绕所述回气管的周缘均匀布置。
可选地,所述换热部与所述回气管通过连接装置连接在一起。
可选地,所述连接装置包括固定卡扣、热缩套或铝箔。
可选地,所述除露管包括与所述干燥过滤器连接的末端,所述换热部为靠近所述末端的所述除露管。
可选地,所述换热部包括两个除露管单元,并且两个所述除露管单元利用连接部进行连接。
可选地,所述回气管包括与所述压缩机连接的出口端,所述换热部与靠近所述出口端位置的预设长度的所述回气管相互贴靠以进行热交换。
可选地,所述预设长度为0.5-1m。
本方案中将除露管与回气管相互贴靠进行换热,有效升高回气管末端温度,避免回气管末端凝露、结霜的同时避免毛细管的振动传递至箱体产生噪音,提升产品的品质。且本方案中没有额外增加管路,仅将现有的冰箱中存在的除露管作为换热管路,满足要求的同时,降低成本。
本方案将除露管与回气管相互贴靠进行换热,由于除露管的温度相较于毛细管的温度更高,将除露管与回气管相互贴靠进行换热时对于回气管的升温效率较高和速度较快,因此将回气管的温度增加到室温需要的长度相比于回气管与毛细管进行换热时的长度较小,进而缩短了回气管的长度,减小了成本,同时也将除露管末端的温度降低至目标温度,提高产品性能,降低能耗。
进一步地,本方案将毛细管和回气管分离,毛细管节流降压过程可以自动放热降温,不需要低温冷源吸收该热量,同时毛细管末端部分温度更低,更有利于降低能耗。
进一步地,本方案中除露管和回气管的外壁直接进行贴合,有效提高换热的效率,不会因其他部件的存在而损失热量,可以进一步减小回气管的长度。
进一步地,换热部可以是除露管的任一部分,但是除露管的出口端需要降低到目标温度,因此选择除露管的出口端的部分管路作为换热部,可以有效为回气管换热的同时,也使得除露管的末端温度降低到了目标温度,进而降低能耗。此外,除露管的出口端位置内部制冷剂为液态,温度稳定性高,使得冰箱运行稳定性高。
根据下文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领域技术人员将会更加明了本实用新型的上述以及其他目的、优点和特征。
附图说明
后文将参照附图以示例性而非限制性的方式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标示了相同或类似的部件或部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这些附图未必是按比例绘制的。附图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具体的实施例的制冷系统的示意性结构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具体的实施例的一个除露管单元与回气管贴靠在一起的示意性结构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具体的实施例的两个除露管单元与回气管贴靠在一起的示意性结构图;
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具体的实施例的三个除露管单元与回气管贴靠在一起的示意性结构图;
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具体的两个除露管单元与回气管贴靠在一起的示意性截面图;
图6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又一个具体的实施例的三个除露管单元与回气管贴靠在一起的示意性截面图;
图7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又一个具体的实施例的六个除露管单元与回气管贴靠在一起的示意性截面图;
图8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又一个具体的实施例的两个除露管单元与回气管贴靠在一起的并且连接部不与回气管贴靠在一起的示意性结构图;
图9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又一个具体的实施例的两个除露管单元与回气管贴靠在一起并利用连接装置连接的示意性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本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高度”、“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具体的实施例的制冷系统的示意性结构图;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具体的实施例的一个除露管单元与回气管贴靠在一起的示意性结构图。具体地,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冰箱,该冰箱可以包括为冰箱储物间室提供冷量的制冷系统100。制冷系统100包括依次串接的压缩机10、冷凝器20、除露管30、干燥过滤器40、毛细管50、蒸发器60和回气管70。部分除露管30与预设长度的回气管70相互贴靠以进行热交换。
本实施例中将除露管30与回气管70相互贴靠进行换热,有效升高回气管70末端温度,避免回气管70末端凝露、结霜的同时,避免毛细管的振动传递至箱体产生噪音,提升产品的品质,且本实施例中没有额外增加管路,仅将现有的冰箱中存在的除露管30作为换热管路,满足要求的同时,降低成本。
此外,本实施例中,由于除露管30的温度相较于毛细管的温度更高,将除露管30与回气管70相互贴靠进行换热时对于回气管70的升温效率较高和速度较快,因此将回气管70的温度增加到室温需要的长度相比于回气管70与毛细管50进行换热时的长度较小,进而缩短了回气管70的长度,减小了成本,同时也将除露管末端的温度降低至目标温度,提高产品性能,降低能耗。
此外,目前认为毛细管50节流降压过程放出的热量需要有低温冷源吸收,该热量刚好给回气管70升温到环境温度,但是毛细管50末端部分温度比对应回气管70部分温度低,现有技术一定程度上又升高了毛细管50末端的温度,不利于节能。本实施例将毛细管50和回气管70分离,毛细管50节流降压过程可以自动放热降温,不需要低温冷源吸收该热量,同时毛细管50末端部分温度更低,更有利于降低能耗。
具体地,本实施例中的回气管70与除露管30贴靠的预设长度a可以0.5-1米。例如预设长度a可以是0.5米、0.8米或1米。该预设长度可以根据除露管30的管温等情况进行标定或调试获得。每一种类的冰箱对应的回气管70的长度基本上相同,但是也会有略微的差异,可以根据实际的情况设定。但是不管该回气管70的长度是0.5-1米之间的任何一个值,其相比现有的与毛细管50相互贴靠的方案中回气管70长度在2-3米的方案相比,本实施例的回气管70的长度均大大缩短,降低了成本。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具体的实施例,本实施例的除露管30可以包括与预设长度的回气管70相互贴靠以进行热交换的换热部31,换热部31包括一条或平行设置的多条除露管单元311,其中,每一除露管单元311均为除露管30的部分管路。
具体地,本实施例中,除露管30中与回气管70相互贴靠的部分为换热部31,该换热部31可以是由一条除露管单元311组成,如此则可以直接将部分的除露管30与预设长度的回气管70相互贴靠即可对回气管70进行换热。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具体的实施例的两个除露管单元311与回气管70贴靠在一起的示意性结构图;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具体的实施例的三个除露管单元311与回气管70贴靠在一起的示意性结构图。作为其它实施例中,如图3和图4所示,换热部31也可以是由两条或两条以上的除露管单元311相互平行设置形成。并且每一除露管单元311均与回气管70进行贴靠,每一除露管单元311均可以与回气管70进行换热。由于多条除露管单元311中的每一条除露管单元311均可以为回气管70换热,因此其换热效率相比于只有一条除露管单元311对回气管70进行换热时更高,而回气管70需要提升的温度一定,因此当换热部31包括多条除露管单元311时,回气管70的预设长度较短。并且,回气管70的预设长度的数值随着除露管单元311的增多而减小。
一般而言,由于冰箱的体积有限,而除露管30的长度一定,因此,为了适当缩短回气管70的长度,本实施例的除露管30中换热部31的除露管单元311优选设计多条。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具体的实施例,本实施例的每一除露管单元311的外壁均与回气管70的外壁相互贴靠。本实施例中除露管30和回气管70的外壁直接进行贴合,有效提高换热的效率,不会因其他部件的存在而损失热量,可以进一步减小回气管70的长度。
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具体的两个除露管单元311与回气管70贴靠在一起的示意性截面图;图6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又一个具体的实施例的三个除露管单元311与回气管70贴靠在一起的示意性截面图。图7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又一个具体的实施例的六个除露管单元311与回气管70贴靠在一起的示意性截面图。作为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不管换热部31中除露管单元311的数量是多少,多个除露管单元311围绕回气管70的周缘均匀布置。本实施例的换热部31中除露管单元311的数量可以是2个、3个、4个、5个或6个等。除露管单元311的数量不可能无限增多,其数量可以根据回气管70和除露管30的管径设定。当然,同时也需要根据实际回气管70和除露管30的换热的需求设定。当换热部31中除露管单元311的数量为2个时(如图5所示),则2个除露管单元311可以沿着回气管70的其中一个直径的两端部位置对称设置。当换热部31中除露管单元311的数量为3个时(如图6所示),则三个除露管单元311围绕着回气管70的轴线均匀布置,使得三个除露管单元311的轴心的连线形成一等边三角形。若换热部31中除露管单元311的数量为4个、5个或6个(如图7所示)等时,该多个除露管单元311均均匀的围绕着回气管70的周缘布置,并且多个除露管单元311的轴线的连线为对应地等边多边形,例如,当换热部31中除露管单元311的数量为4个时,则4个除露管单元311的轴心的连线为正方形。当换热部31中除露管单元311的数量为5个时,则5个除露管单元311的轴心的连线为等边五边形。当换热部31中除露管单元311的数量为6个时,则6个除露管单元311的轴心的连线为等边六边形。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具体的实施例,在本实施例的换热部31可以包括多个除露管单元311时,除露管单元311之间均利用连接部80进行连接,该连接部80也均为除露管30的一部分。相邻的除露管单元311相互平行设置,而连接部80则形成一弯曲的形状,连接在两个的两个除露管单元311的一端。
作为本实用新型其中一个实施例,该连接部80可以作为换热部31的一部分,如图2和图3所示。如此,该连接部80在连接相邻的两个除露管单元311时还可以与回气管70进行贴靠,进而如除露管单元311一样与回气管70进行换热。例如,若本实施例中的换热部31包括两个除露管单元311,则在两个除露管单元311的一个端部设置连接部80,由于两个除露管单元311设对称的设置在回气管70的两侧,则连接部80可以由回气管70的一侧绕着回气管70的周向延伸半个圆周后到达一侧进而与另一个除露管单元311进行连接。如此来说,该连接部80与回气管70一直处于贴靠状态,进而如除露管单元311一样与回气管70进行换热。
同样地,若本实施例中的换热部31包括3个除露管单元311时(如图4所示),第一除露管单元312和第二除露管单元313的上端通过第一连接部81连接,第二除露管单元313和第三除露管单元314的下端通过第二连接部82连接。第一连接部81和第二连接部82均沿回气管70的周向延伸回气管70周长的三分之一长度,并且均与回气管70进行贴靠换热。以此类推,当换热部31中的除露管单元311的数量为4个、5个或6个时,则每一相邻的两个除露管单元311之间均利用相应的连接部80进行连接,该连接部80均沿着回气管70的周向延伸对应的长度,从而保证了多个除露管单元311和换热部31均可以与回气管70进行换热。
图8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又一个具体的实施例的两个除露管单元311与回气管70贴靠在一起的并且连接部80不与回气管70贴靠在一起的示意性结构图;作为本实用新型另一个实施例,如图8所示,该连接部80可以设置在换热部31外,其同样可以连接在相邻的两个除露管单元311的一端处,但是其与回气管70分离,无法进行热交换。例如,若本实施例中的换热部31包括两个除露管单元311,则在两个除露管单元311的一个端部设置连接部80,由于两个除露管单元311设对称的设置在回气管70的两侧,该连接部80可以在冷凝器20的其它空间绕设后再回到换热部31位置与领域除露管单元311进行连接。
同样地,若本实施例中的换热部31包括3个除露管单元311时,第一除露管单元312和第二除露管单元313的上端通过第一连接部81连接,第二除露管单元313和第三除露管单元314的下端通过第二连接部82连接。第一连接部81和第二连接部82均与回气管70分离,在冷凝器20的其它空间位置处进行布置后再与相应的除露管单元311进行连接。以此类推,当换热部31中的除露管单元311的数量为4个、5个或6个时,则每一相邻的两个除露管单元311之间均利用相应的连接部80进行连接,该连接部80均与回气管70分离,再与对应的除露管单元311进行连接。
具体地,连接部80是否作为换热部31的一部分,可以根据实际的除露管的长度和安装位置空间以及形成多个弯曲折叠的换热部31的难易程度而定。
图9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又一个具体的实施例的两个除露管单元311与回气管70贴靠在一起并利用连接装置连接的示意性结构图。作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具体的实施例,如图9所示,在本实施例的换热部31与回气管70通过连接装置90连接在一起。由于本实施例的换热部31需要与回气管70进行贴靠,因此需要将换热部31与回气管70利用连接装置90连接在一起,即增加了换热的效果,又避免松动。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具体的实施例,在本实施例的连接装置90包括固定卡扣、热缩套或铝箔。
具体地,采用卡扣作为连接装置90时,卡扣仅仅作为年连接回气管70和换热部31的部件。而采用铝箔作为连接装置90时,铝箔在将回气管70和换热部31进行连接的同时还可以参与到换热过程。若采用热缩套作为连接装置90,则该热缩套将回气管70和换热部31进行连接的同时,还有保温的效果。上述三个连接装置可以依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具体的实施例,本实施例中除露管30可以包括与干燥过滤器连接的出口端,换热部31靠近出口端。具体地,一般而言,换热部31可以是除露管30的任一部分,但是除露管30的出口端需要降低到预设的温度,因此选择除露管30的出口端的部分管路作为换热部31,可以有效为回气管换热的同时,也使得除露管30的末端温度降低到了目标温度,进而降低能耗。此外,一般来说,除露管30的出口端位置内部制冷剂为液态,使得温度稳定性高,冰箱运行稳定性高。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具体的实施例,本实施例中回气管70可以包括与压缩机10连接的出口端,换热部31与靠近出口端位置的预设长度的回气管70相互贴靠以进行热交换。
本实施例中选择回气管70的出口端作为与换热部31进行换热的管路位置主要是由于回气管70主要需要将其出口端的温度调节为与环境温度一致,从而保证回气管70不会凝露甚至结霜。
此外一般而言,毛细管50在使用时毛细管50会出现振动,进而通过会回气管70相互贴合焊接传递至箱体,引起箱体振动噪音。本实施例将毛细管50与回气管70进行分离,避免毛细管振动传递至回气管,引起箱体振动,并且本实施例直接利用除露管30与回气管70进行换热,让回气管70升温的同时,避免箱体振动,且无需额外增加管道,减小成本。
以下以一个具体换热部31包括两个除露管单元311作为具体实施例进行具体说明。
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制冷系统100包括依次串接的压缩机10、冷凝器20、除露管30、干燥过滤器40、毛细管50、蒸发器60和回气管70。选择回气管70的与压缩机10连接的出口端位置的预设长度的管路与换热部31进行换热。而换热部31则选择除露管的与干燥过滤器40连接的出口端附近的管路作为换热部31。将该部分除露管路形成两个除露管单元311,两个除露管单元311平行设置在回气管70的两侧边,并且均与回气管70平行贴靠,两个除露管单元311的一端(图中为上端)并且利用一个连接部80将两个除露管单元311进行连接。连接部80由左侧沿着回气管70的轴线延伸至右侧,并且两个连接部80的两端分别与两个除露管单元311的上端连接。两个除露管单元311与该连接部80均利用铝箔或热缩套与上述选择的位于出口端的预设长度的回气管70进行连接,两个除露管单元311和连接部80均与回气管70进行贴靠换热。经过对冰箱进行调试后,选择出合适的回气管70的长度。根据调试的结果进行调整管路的长度,再将换热部31和回气管70连接的部分与冰箱进行焊接。
上述实施例中,既使得回气管70的出口端的温度达到了环境温度,避免回气管70压末端凝露、结霜。同时也降低了除露管末端的温度,提升产品性能,降低能耗。
在本实施例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具体地”、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至此,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认识到,虽然本文已详尽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多个示例性实施例,但是,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仍可根据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内容直接确定或推导出符合本实用新型原理的许多其他变型或修改。因此,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应被理解和认定为覆盖了所有这些其他变型或修改。

Claims (10)

1.一种冰箱,其特征在于,包括为冰箱储物间室提供冷量的制冷系统,所述制冷系统包括依次串接的压缩机、冷凝器、除露管、干燥过滤器、毛细管、蒸发器和回气管;部分所述除露管与预设长度的所述回气管相互贴靠以进行热交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冰箱,其特征在于,
所述除露管包括与预设长度的所述回气管相互贴靠以进行热交换的换热部,所述换热部包括一条或平行设置的多条除露管单元,其中,每一所述除露管单元均为所述除露管的部分管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冰箱,其特征在于,
每一所述除露管单元的外壁均与所述回气管的外壁相互贴靠。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冰箱,其特征在于,
多个所述除露管单元围绕所述回气管的周缘均匀布置。
5.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冰箱,其特征在于,
所述换热部与所述回气管通过连接装置连接在一起。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冰箱,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接装置包括固定卡扣、热缩套或铝箔。
7.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冰箱,其特征在于,
所述除露管包括与所述干燥过滤器连接的末端,所述换热部为靠近所述末端的所述除露管。
8.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冰箱,其特征在于,
所述换热部包括两个除露管单元,并且两个所述除露管单元利用连接部进行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冰箱,其特征在于,
所述回气管包括与所述压缩机连接的出口端,所述换热部与靠近所述出口端位置的预设长度的所述回气管相互贴靠以进行热交换。
10.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冰箱,其特征在于,
所述预设长度为0.5-1m。
CN202221813495.6U 2022-07-13 2022-07-13 一种冰箱 Active CN21834893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813495.6U CN218348939U (zh) 2022-07-13 2022-07-13 一种冰箱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813495.6U CN218348939U (zh) 2022-07-13 2022-07-13 一种冰箱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348939U true CN218348939U (zh) 2023-01-20

Family

ID=8491148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813495.6U Active CN218348939U (zh) 2022-07-13 2022-07-13 一种冰箱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34893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2631569B1 (en) Refrigerator
US20060108107A1 (en) Wound layered tube heat exchanger
US20130098586A9 (en) Wound Layered Tube Heat Exchanger
CN218348939U (zh) 一种冰箱
CN110953767A (zh) 一种空气能热泵蒸发器结构
CN218348938U (zh) 一种冰箱
CN215216776U (zh) 蒸发器
CN215984104U (zh) 换热器
CN214581941U (zh) 一种智慧节能用空调双冷凝器装置
CN103196307A (zh) 一种螺旋微通道式换热器
CN104729347B (zh) 多回路v形表冷器分集水头机构及多回路v形表冷器
WO2020010907A1 (zh) 一种高效低噪翅片蒸发器
CN202613850U (zh) 一种工程车用空调冷凝器
CN108019989B (zh) 一种制冷系统及冰箱
CN112556276A (zh) 制冷系统及冷柜
CN201302336Y (zh) 一种新型换热器及安装有该换热器的空调机
CN211854528U (zh) 一种换热器及制冷系统
CN215597830U (zh) 一种用于制冷系统的连接管
CN211400880U (zh) 一种套管装置及空调器
CN219693653U (zh) 一种冷库冷风机的换热管结构
CN210892243U (zh) 空调器
CN215638159U (zh) 一种回气管组件、制冷系统及冰箱
CN215176137U (zh) 一种防腐冷水机组
CN212081691U (zh) 一种冰箱用强化空气侧传热冷凝器
CN215063127U (zh) 一种通过自然吸热的换热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