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338507U - 骨折复位固定装置及钉棒固定系统 - Google Patents

骨折复位固定装置及钉棒固定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338507U
CN218338507U CN202221329236.6U CN202221329236U CN218338507U CN 218338507 U CN218338507 U CN 218338507U CN 202221329236 U CN202221329236 U CN 202221329236U CN 218338507 U CN218338507 U CN 21833850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necting sheet
screw
upper connecting
vertebral
nai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329236.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郭翔
张雪东
张勋
甄超
段红平
纪荣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Changzheng Hospital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Changzheng Hospit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Changzheng Hospital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Changzheng Hospital
Priority to CN202221329236.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33850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33850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33850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urgical Instrume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骨折复位固定装置及钉棒固定系统,属于骨科植入物技术领域,所述骨折复位固定装置包括上连接片和下连接片,上连接片的一端设有第一钉孔,第一钉孔内设有第一螺钉,上连接片的另一端设有插槽部,插槽部上在上连接片的下方设有沿上连接片长度方向延伸且贯穿插槽部的滑槽;下连接片的一端设有滑动连接在滑槽内的插杆部,下连接片的另一端设有第二钉孔,第二钉孔内设有第二螺钉;插槽部上设有用于将插杆部锁紧在滑槽内的锁紧件。本实用新型的骨折复位固定装置及钉棒固定系统可在椎体椎板的上方形成稳固的桥接结构,形成真正的刚性支撑,牢固性好,实现了即刻稳定性。

Description

骨折复位固定装置及钉棒固定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骨科植入物技术领域,特别是指一种骨折复位固定装置及钉棒固定系统。
背景技术
病人发生的椎体骨折多数是因为腰椎或者胸椎受到间接外力或直接外力导致的。椎体爆裂性骨折是比较严重的骨折,多数病人会有神经受压的症状。在治疗时多数需要进行手术治疗,应该进行切开、复位、减压、植骨,同时还要进行内固定。
颈椎病是骨科当中很常见的一类疾病,它包括神经根型颈椎病、脊髓型颈椎病、交感型颈椎病、椎动脉型颈椎病、混合型颈椎病等等。脊髓型颈椎病是其中比较严重的一类颈椎病,往往是因为脊髓受到压迫后,里边的神经发生缺血、坏死而导致出现相关症状。
目前,在治疗爆裂性骨折和脊髓型颈椎病时,现有的内固定牢固性较差,无法在椎板上方实现即刻稳定性,椎板受压迫易移位,不能有效维持椎体正常生理前凸,术后病人需要长期佩戴颈托,无法早期进行功能锻炼,容易导致颈部肌肉萎缩及组织黏连等。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牢固性好,能够实现椎板上方即刻稳定性的骨折复位固定装置及钉棒固定系统。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技术方案如下:
一方面,提供一种骨折复位固定装置,包括位于椎体椎板一侧上方的上连接片和位于椎体椎板另一侧上方的下连接片,所述上连接片和下连接片的形状均与椎体椎板的解剖结构相吻合,其中:
所述上连接片的一端设有第一钉孔,所述第一钉孔内设有用于固定至椎体一侧椎弓根的第一螺钉,所述上连接片的另一端设有插槽部,所述插槽部上在所述上连接片的下方设有沿所述上连接片长度方向延伸且贯穿所述插槽部的滑槽;
所述下连接片的一端设有滑动连接在所述滑槽内的插杆部,所述下连接片的另一端设有第二钉孔,所述第二钉孔内设有用于固定至椎体另一侧椎弓根的第二螺钉;
所述插槽部上设有用于将所述插杆部锁紧在所述滑槽内的锁紧件。
进一步的,所述上连接片和下连接片上均设有至少两个沿其长度方向间隔设置的横向的折弯槽。
进一步的,所述上连接片和下连接片的侧面在所述折弯槽处均设有缺口。
进一步的,所述锁紧件为螺旋装配在所述插槽部上的锁紧螺塞,所述锁紧螺塞的末端挤压固定所述插杆部。
进一步的,所述上连接片和下连接片的厚度均为1.0-2.0mm。
进一步的,所述上连接片和下连接片均采用纯钛或者钛合金材质。
进一步的,所述滑槽的内侧壁上方设有沿所述上连接片长度方向延伸且伸至所述上连接片下方的定位凹槽,所述插杆部的上表面设有与所述定位凹槽相配合的定位凸肋。
进一步的,所述插槽部靠近所述第一钉孔的一侧设有沿所述上连接片长度方向延伸且朝所述上连接片中心线方向倾斜的弹片,所述插杆部上设有齿面,所述弹片的末端抵靠在所述齿面上并与所述齿面保持常啮合状态以防止所述插杆部从所述滑槽内退出。
另一方面,提供一种钉棒固定系统,包括椎弓根螺钉和连接棒,所述椎弓根螺钉包括钉座和钉体,所述钉座上设有用于容纳所述连接棒的棒容置槽,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上述的骨折复位固定装置,所述第一螺钉和第二螺钉均为所述椎弓根螺钉。
进一步的,所述上连接片上在所述第一钉孔处、以及所述下连接片上在所述第二钉孔处均设有与所述钉座的下端球面结构相配合的球形凹槽。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骨折复位固定装置,包括位于椎体椎板一侧上方的上连接片和位于椎体椎板另一侧上方的下连接片,上连接片一端的第一钉孔内设有用于固定至椎体一侧椎弓根的第一螺钉,下连接片一端设有滑动连接在上连接片另一端的插槽部的滑槽内的插杆部,下连接片另一端的第二钉孔内设有用于固定至椎体另一侧椎弓根的第二螺钉,插槽部上设有用于将插杆部锁紧在滑槽内的锁紧件,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中的上连接片和下连接片均贴附在椎体椎板的上方并在椎体椎板的上方形成稳固的桥接结构,可在椎体椎板的上方形成真正的刚性支撑,牢固性好,术后可维持脊柱结构在术中固定的位置,实现了即刻稳定性,可有效防止术后椎板受压迫移位或变形,患者可以早期进行功能锻炼,防止颈部肌肉萎缩及组织黏连,有效维持椎体正常生理前凸,改善椎体活动度,减少由于长期佩戴颈托引起的不适感。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骨折复位固定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骨折复位固定装置中上连接片和下连接片的组合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骨折复位固定装置中上连接片和下连接片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骨折复位固定装置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骨折复位固定装置中插槽部的结构示意图,其中(a)为仰视剖视图,(b)为横截面剖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骨折复位固定装置中插杆部的截面剖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骨折复位固定装置的改进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
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骨折复位固定装置,如图1-7所示,包括位于椎体椎板10一侧上方的上连接片1和位于椎体椎板10另一侧上方的下连接片2,上连接片1和下连接片2的形状均与椎体椎板10的解剖结构相吻合,其中:
上连接片1的一端设有第一钉孔11,第一钉孔11内设有用于固定至椎体一侧椎弓根的第一螺钉3,上连接片1的另一端设有插槽部12,插槽部12上在上连接片1的下方设有沿上连接片1长度方向延伸且贯穿插槽部12的滑槽13;
下连接片2的一端设有滑动连接在滑槽13内的插杆部21,下连接片2的另一端设有第二钉孔22,第二钉孔22内设有用于固定至椎体另一侧椎弓根的第二螺钉4;
插槽部12上设有用于将插杆部21锁紧在滑槽13内的锁紧件5。
装配时,持取上连接片1和下连接片2,将下连接片2的插杆部21插入上连接片1的插槽部12的滑槽13内,持取锁紧件5将下连接片2的插杆部21临时固定/预锁紧在插槽部12的滑槽13内;术中使用时,将上连接片1和下连接片2的组合结构贴附在椎体椎板10的上方,调节该组合结构的长度位置(即上连接片1和下连接片2的相对位置)至适合椎体椎板10的长度位置,持取第一螺钉3沿上连接片1的第一钉孔11固定至椎体一侧椎弓根,持取第二螺钉4沿下连接片2的第二钉孔22固定至椎体另一侧椎弓根,待第一螺钉3和第二螺钉4固定牢固后,如有需要可继续调节上连接片1和下连接片2的相对位置,待本骨折复位固定装置调节至合适的长度位置后,利用锁紧件5将下连接片2的插杆部21牢固锁紧在插槽部12的滑槽13内,进而牢固固定上连接片1和下连接片2的相对位置,完成植入(如图4所示)。
本实用新型的骨折复位固定装置,包括位于椎体椎板一侧上方的上连接片和位于椎体椎板另一侧上方的下连接片,上连接片一端的第一钉孔内设有用于固定至椎体一侧椎弓根的第一螺钉,下连接片一端设有滑动连接在上连接片另一端的插槽部的滑槽内的插杆部,下连接片另一端的第二钉孔内设有用于固定至椎体另一侧椎弓根的第二螺钉,插槽部上设有用于将插杆部锁紧在滑槽内的锁紧件,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中的上连接片和下连接片均贴附在椎体椎板的上方并在椎体椎板的上方形成稳固的桥接结构,可在椎体椎板的上方形成真正的刚性支撑,牢固性好,术后可维持脊柱结构在术中固定的位置,实现了即刻稳定性,可有效防止术后椎板受压迫移位或变形,患者可以早期进行功能锻炼,防止颈部肌肉萎缩及组织黏连,有效维持椎体正常生理前凸,改善椎体活动度,减少由于长期佩戴颈托引起的不适感。本实用新型主要适用于爆裂性骨折和脊髓型颈椎病。
本实用新型可以做到滑动调节,其覆盖所有椎体椎板范围长度,可适用于不同人群的不同椎体节段,同时能够做到良好的贴附,在减少占用椎体椎板空间的同时,又能很好的减小应力集中,降低术后风险。
如图2所示,上连接片1和下连接片2上均可以设有至少两个沿其长度方向间隔设置的横向的折弯槽14、24,以便于折弯塑形,实现产品的可塑性,使得上连接片1和下连接片2较好的贴附在椎体椎板10的上方,提高上连接片1和下连接片2的稳定性和牢固性。为进一步便于折弯塑形,上连接片1和下连接片2的侧面在折弯槽14、24处均可以设有缺口15、25。
上连接片1和下连接片2均可以采用纯钛或者钛合金材质;上连接片1和下连接片2的厚度均优选为1.0-2.0mm,以便于折弯塑形。
上连接片1的插槽部12上用于将下连接片2的插杆部21锁紧在滑槽13内的锁紧件5,可以采用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想到的各种结构形式,例如上连接片的插槽部上设有连通滑槽的第一销孔,下连接片的插杆部上与第一销孔相对应的位置处设有第二销孔,锁紧件为插设在第一销孔和第二销孔内并与第一销孔和第二销孔过盈配合的固定销;然而,为方便实施,如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中的锁紧件5优选为螺旋装配在插槽部12上的锁紧螺塞,锁紧螺塞的末端挤压固定插杆部21。锁紧螺塞的尾端可以设有器械操作部(具体可以为六方孔51),以便于器械操作。
如图3和图5-6所示,滑槽13的内侧壁上方可以设有沿上连接片1长度方向延伸且伸至上连接片1下方的定位凹槽16,插杆部21的上表面设有与定位凹槽16相配合的定位凸肋26,这样采用定位凹槽16和定位凸肋26相配合的方式,既可以防止插杆部21在滑槽13内转动,又可以防止插杆部21在滑槽13内晃动,进一步提高连接片1、2连接处的稳定性和牢固性,使连接片1、2在椎体椎板10的上方形成更稳固的桥接结构,更好的实现了即刻稳定性。
在改进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插槽部12靠近第一钉孔11的一侧可以设有沿上连接片1长度方向延伸且朝上连接片1中心线方向倾斜的弹片17,弹片17可在上连接片1的宽度方向弹性变形,插杆部21上设有齿面27,弹片17的末端抵靠在齿面27上并与齿面27保持常啮合状态以防止插杆部21从滑槽13内退出,即插杆部21在插槽部12的滑槽13内只可朝第一钉孔11方向(图中箭头所示方向)移动,反向不可退出,这样在调节上连接片1和下连接片2的相对位置时,弹片17的末端与插杆部21的齿面27相配合可随时锁紧定位插杆部21,结构简单,占用空间小,操作方便,节省手术操作空间。图中所示实施例,弹片17为一对弹片且分别位于插杆部21宽度方向的两侧,相对应的,齿面27为一对齿面。
另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钉棒固定系统,包括椎弓根螺钉和连接棒,椎弓根螺钉包括钉座和钉体,钉座上设有用于容纳连接棒的棒容置槽,还包括上述的骨折复位固定装置,第一螺钉1和第二螺钉2均为椎弓根螺钉。由于骨折复位固定装置的结构与上相同,故此处不再赘述。
本实用新型的钉棒固定系统,其骨折复位固定装置包括位于椎体椎板一侧上方的上连接片和位于椎体椎板另一侧上方的下连接片,上连接片一端的第一钉孔内设有用于固定至椎体一侧椎弓根的第一螺钉,下连接片一端设有滑动连接在上连接片另一端的插槽部的滑槽内的插杆部,下连接片另一端的第二钉孔内设有用于固定至椎体另一侧椎弓根的第二螺钉,插槽部上设有用于将插杆部锁紧在滑槽内的锁紧件,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中的上连接片和下连接片均贴附在椎体椎板的上方并在椎体椎板的上方形成稳固的桥接结构,可在椎体椎板的上方形成真正的刚性支撑,牢固性好,术后可维持脊柱结构在术中固定的位置,实现了即刻稳定性,可有效防止术后椎板受压迫移位或变形,患者可以早期进行功能锻炼,防止颈部肌肉萎缩及组织黏连,有效维持椎体正常生理前凸,改善椎体活动度,减少由于长期佩戴颈托引起的不适感,在保持稳定支撑同时,可有效结合钉棒固定系统以实现对椎体的矫形效果。
如图1-3所示,上连接片1上在第一钉孔11处、以及下连接片2上在第二钉孔22处均设有与钉座的下端球面结构相配合的球形凹槽18、28,使椎弓根螺钉3、4稳定固定在钉孔11、22内,实现椎弓根螺钉3、4与连接片1、2的牢固固定,以将连接片1、2牢固固定在椎体椎板10的上方。
综上,本实用新型是经过大量人体脊柱数据收集,多次模拟产品固定效果,采取最优结构链接和固定方式,使产品与椎体椎板固定后能形成一个圆滑的弧形过渡链接;同时,采用原有的钉棒固定系统与骨折复位固定装置相结合的方式,钉棒固定系统的椎弓根螺钉配合骨折复位固定装置的钉孔,以将骨折复位固定装置固定于椎体椎板的上方,可对钉棒固定系统结构矫形,提高钉棒固定系统的稳定性和牢固性,以实现椎板的开门融合及矫形功能。
以上所述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所述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骨折复位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位于椎体椎板一侧上方的上连接片和位于椎体椎板另一侧上方的下连接片,所述上连接片和下连接片的形状均与椎体椎板的解剖结构相吻合,其中:
所述上连接片的一端设有第一钉孔,所述第一钉孔内设有用于固定至椎体一侧椎弓根的第一螺钉,所述上连接片的另一端设有插槽部,所述插槽部上在所述上连接片的下方设有沿所述上连接片长度方向延伸且贯穿所述插槽部的滑槽;
所述下连接片的一端设有滑动连接在所述滑槽内的插杆部,所述下连接片的另一端设有第二钉孔,所述第二钉孔内设有用于固定至椎体另一侧椎弓根的第二螺钉;
所述插槽部上设有用于将所述插杆部锁紧在所述滑槽内的锁紧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骨折复位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连接片和下连接片上均设有至少两个沿其长度方向间隔设置的横向的折弯槽。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骨折复位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连接片和下连接片的侧面在所述折弯槽处均设有缺口。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骨折复位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锁紧件为螺旋装配在所述插槽部上的锁紧螺塞,所述锁紧螺塞的末端挤压固定所述插杆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骨折复位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连接片和下连接片的厚度均为1.0-2.0m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骨折复位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连接片和下连接片均采用纯钛或者钛合金材质。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所述的骨折复位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滑槽的内侧壁上方设有沿所述上连接片长度方向延伸且伸至所述上连接片下方的定位凹槽,所述插杆部的上表面设有与所述定位凹槽相配合的定位凸肋。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骨折复位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槽部靠近所述第一钉孔的一侧设有沿所述上连接片长度方向延伸且朝所述上连接片中心线方向倾斜的弹片,所述插杆部上设有齿面,所述弹片的末端抵靠在所述齿面上并与所述齿面保持常啮合状态以防止所述插杆部从所述滑槽内退出。
9.一种钉棒固定系统,包括椎弓根螺钉和连接棒,所述椎弓根螺钉包括钉座和钉体,所述钉座上设有用于容纳所述连接棒的棒容置槽,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权利要求1-8中任一所述的骨折复位固定装置,所述第一螺钉和第二螺钉均为所述椎弓根螺钉。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钉棒固定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连接片上在所述第一钉孔处、以及所述下连接片上在所述第二钉孔处均设有与所述钉座的下端球面结构相配合的球形凹槽。
CN202221329236.6U 2022-05-31 2022-05-31 骨折复位固定装置及钉棒固定系统 Active CN21833850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329236.6U CN218338507U (zh) 2022-05-31 2022-05-31 骨折复位固定装置及钉棒固定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329236.6U CN218338507U (zh) 2022-05-31 2022-05-31 骨折复位固定装置及钉棒固定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338507U true CN218338507U (zh) 2023-01-20

Family

ID=8492252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329236.6U Active CN218338507U (zh) 2022-05-31 2022-05-31 骨折复位固定装置及钉棒固定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33850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722274B2 (en) Cervical spinous process staple
US20200155204A1 (en) Laminoplasty fixation devices
US9895237B2 (en) Intervertebral implant
AU2004233785B2 (en) Non-metallic orthopedic plate
US7771430B2 (en) Single action anti-torque rod reducer
US20170258502A1 (en) Spinal Stabilization System and Methods of Use
US8979852B2 (en) Tools for implantation of interspinous implants and methods therof
US9649133B2 (en) Supplemental fixation screw
CN109561917A (zh) 植入物连接器和相关方法
US20080154312A1 (en) Active settling plate with elastomeric members and method of use
US20110082550A1 (en) Intervertebral fixation device
JP2008522787A (ja) 椎間インプラント
EP1737364A2 (en) Medialised rod pedicle screw assembly
CN109464182B (zh) 用于稳定骨节段手术的装置及其延长组件
US9839449B2 (en) Translational plate and compressor instrument
CN218338507U (zh) 骨折复位固定装置及钉棒固定系统
US10588670B2 (en) Anterior spinal implants for reducing spinal malalignment and associated systems and methods
CN219323547U (zh) 一种olif入路腰椎一体化椎间融合系统
CN1748655A (zh) 腰椎体前方自锁固定钉板
CN217162246U (zh) 一种新型脊柱前路固定板
CN219480299U (zh) 连接棒、棒连接座、椎弓根螺钉、横连及钉棒固定系统
CN219109856U (zh) 开门侧融合板及融合板钉棒系统
CN216439294U (zh) 一种单向椎弓根螺钉及脊柱后路内固定系统
CN115990079A (zh) 一种角度可撑开椎间融合器
TW201912118A (zh) 用於穩定骨節段手術之裝置及其延長組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