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335017U - 地线融冰接线装置 - Google Patents

地线融冰接线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335017U
CN218335017U CN202222505067.3U CN202222505067U CN218335017U CN 218335017 U CN218335017 U CN 218335017U CN 202222505067 U CN202222505067 U CN 202222505067U CN 218335017 U CN218335017 U CN 21833501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lescopic
telescopic machanism
ground wire
mounting platform
contac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505067.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树林
周亚兵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zhou Jincheng Electric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zhou Jincheng Electr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zhou Jincheng Electric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zhou Jincheng Electr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505067.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33501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33501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33501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Electric Cable Installation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地线融冰接线装置,其包括安装平台、静触头、动触头、第一伸缩机构、第二伸缩机构和控制机构,安装平台设置在塔身上,静触头与安装平台间隔设置,且静触头与输电导线电连接,第一伸缩机构和第二伸缩机构间隔设置在安装平台上,第一伸缩机构与第二伸缩机构连接,第二伸缩机构能驱动第一伸缩机构绕固定轴线转动,第一伸缩机构远离安装平台的一端与动触头连接,动触头与接地线电连接,第一伸缩机构能驱动动触头朝向静触头运动,并与静触头合闸,控制机构分别与第一伸缩机构和第二伸缩机构连接。该地线融冰接线装置能实现输电导线和接地线的自动接线功能,且接线效率高,无需工作人员登高作业,提高了接线的安全性。

Description

地线融冰接线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力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地线融冰接线装置。
背景技术
在冬季,输电导线、地线上的不均匀覆冰所产生的纵向不平衡张力,会导致铁塔往张力大的一侧发生倾斜或弯曲,当超过设计承受能力时,就会发生输电导线、地线的断裂、金具脱落等问题,严重的还会导致铁塔倒塌。另外,由于铁塔上架空地线不像输电导线可通过负荷电流产生的热能抵御部分冰冻,其覆冰厚度一般远远超过输电导线。因此,作业人员需要及时对输电导线和地线进行融冰处理。
在实际融冰过程中,需要作业人员登上输电塔,并通过绝缘操作杆把地线与输电导线相连,以使输电导线与地线之间发生短路而发热,从而让输电导线和地线上的冰自动融化。现有技术存在下缺陷:工作人员需要登上输电塔进行作业的危险程度高,且需要手动将输电导线与地线进行连接,操作麻烦,接线效率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地线融冰接线装置,其结构简单,接线效率高。
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提供一种地线融冰接线装置,包括安装平台、静触头、动触头、第一伸缩机构、第二伸缩机构和控制机构,所述安装平台设置在塔身上,所述静触头与所述安装平台间隔设置,且所述静触头与输电导线电连接,所述第一伸缩机构和所述第二伸缩机构间隔设置在所述安装平台上,所述第一伸缩机构与所述第二伸缩机构连接,所述第二伸缩机构能驱动所述第一伸缩机构绕固定轴线转动,所述第一伸缩机构远离所述安装平台的一端与所述动触头连接,所述动触头与接地线电连接,所述第一伸缩机构能驱动所述动触头朝向所述静触头运动,并与所述静触头合闸,所述控制机构分别与所述第一伸缩机构和所述第二伸缩机构连接。
作为一种地线融冰接线装置的优选方案,所述第一伸缩机构包括第一伸缩件和绝缘件,所述第一伸缩件包括第一伸缩部和第一固定部,所述第一固定部与所述安装平台转动连接,所述绝缘件的一端与所述第一伸缩部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动触头连接。
作为一种地线融冰接线装置的优选方案,所述第一伸缩机构还包括适配杆,所述适配杆的一端通过转轴与所述安装平台转动连接,所述适配杆的另一端通过法兰件与所述第一固定部可拆卸连接。
作为一种地线融冰接线装置的优选方案,所述绝缘件采用弹性绝缘材料制成。
作为一种地线融冰接线装置的优选方案,所述第一伸缩件为第一液压缸。
作为一种地线融冰接线装置的优选方案,所述第二伸缩机构包括第二伸缩件、连接杆和第一固定座,所述第一固定座转动设置在所述安装平台上,所述第二伸缩件包括第二伸缩部和第二固定部,所述第二固定部与所述第一固定座连接,所述连接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二伸缩部铰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一伸缩机构连接。
作为一种地线融冰接线装置的优选方案,所述第二伸缩件为第二液压缸。
作为一种地线融冰接线装置的优选方案,所述第一伸缩机构包括第一伸缩件,所述第二伸缩机构包括第二伸缩件,所述第一伸缩件为第一液压缸,所述第二伸缩件为第二液压缸,所述第一液压缸和所述第二液压缸共用一个液压泵。
作为一种地线融冰接线装置的优选方案,所述动触头包括第二固定座和夹持件,所述第二固定座一端与所述第一伸缩机构连接,另一端设置有所述夹持件,所述夹持件设置有夹持槽,所述静触头插设在夹持槽内。
作为一种地线融冰接线装置的优选方案,所述夹持件包括两个间隔设置的夹板,两个所述夹板间隔设置在所述第二固定座上,两个所述夹板之间形成所述夹持槽。
作为一种地线融冰接线装置的优选方案,所述动触头还包括弹性件,所述第二固定座内设置有安装槽,所述弹性件设置在所述安装槽内,两个所述夹板的一端均插设在所述安装槽内,且所述夹板插入所述安装槽的一端与所述弹性件连接,所述弹性件始终具有驱动两个所述夹板相互靠近的移动趋势。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有益效果为:通过在塔身上设置安装平台,以便于第一伸缩机构、第二伸缩机构和控制机构等结构安装,动触头设置在第一伸缩机构上,第二伸缩机构能驱动第一伸缩机构转动,以使第一伸缩机构能在一定的角度范围内实现转动,从而能让第一伸缩机构的伸缩方向正对静触头,当第一伸缩机构转动至适当位置后,第一伸缩机构驱动动触头朝向静触头运动,并最终实现静触头和动触头合闸,从而实现该地线融冰接线装置自动接线功能。而由于静触头与输电导线电连接,动触头与接地线电连接,在动触头和静触头连接时,输电回路发生短路而发热,以使输电导线和接地线自动融冰。该地线融冰接线装置通过第一伸缩机构和第二伸缩机构的相互配合作用,以实现动触头与静触头连接,从而实现输电导线和接地线的自动接线功能,接线效率高,且无需工作人员登高作业,提高了接线的安全性。此外,由于接线设备比较体积比较大,且重量较重,在高塔上的安装大型设备比较困难,因此将动触头的转动和直线运动分别通过独立的第一伸缩机构和第二伸缩机构实现驱动,结构简单,且独立伸缩机构的重量更轻,有利于工作人员对该地线融冰接线装置的安装。
附图说明
下面根据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地线融冰接线装置的结构示意图(静触头与动触头分离状态)。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地线融冰接线装置的结构示意图(静触头与动触头合闸状态)。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地线融冰接线装置的局部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动触头的剖视图。
图中:
100、塔身;200、输电导线;300、接地线;
1、安装平台;2、静触头;3、动触头;31、第二固定座;311、安装槽;32、夹持件;321、夹板;322、夹持槽;33、弹性件;34、连接部;35、端子板;4、第一伸缩机构;41、第一伸缩件;411、第一伸缩部;412、第一固定部;42、绝缘件;43、适配杆;44、转轴;45、法兰件;5、第二伸缩机构;51、第二伸缩件;511、第二伸缩部;512、第二固定部;52、连接杆;53、第一固定座;6、控制机构;7、液压泵。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和达到的技术效果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目前,在实际融冰过程中,需要作业人员登上输电塔,并通过绝缘操作杆将地线与输电导线相连,以使输电导线与地线之间发生短而发热,从而让输电导线上的冰自动融化。工作人员需要登上输电塔进行作业的危险程度高,且需要手动将输电导线与地线之间进行连接,操作麻烦,且融冰效率低。因此,本实用新型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公开一种地线融冰接线装置。
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地线融冰接线装置,其包括安装平台1、静触头2、动触头3、第二伸缩机构4、第一伸缩机构5和控制机构6,安装平台1设置在塔身100上,静触头2与安装平台1间隔设置,且静触头2与导线200电连接,第一伸缩机构4和第二伸缩机构5间隔设置在安装平台1上,第一伸缩机构4与第二伸缩机构5连接,第二伸缩机构5能驱动第一伸缩机构4转动,第一伸缩机构4远离安装平台1的一端与动触头3连接,动触头3与接地线300电连接,第一伸缩机构4能驱动动触头3朝向静触头2运动,并与静触头2合闸,控制机构6分别与第一伸缩机构4和第二伸缩机构5连接。通过在塔身100上设置安装平台1,以便于第一伸缩机构4、第二伸缩机构5和控制机构6等结构的安装,动触头3设置在第一伸缩机构4上,第二伸缩机构5能驱动第一伸缩机构4转动,以使第一伸缩机构4能在一定的角度范围内实现转动,从而能让第一伸缩机构4的伸缩方向正对静触头2,当第一伸缩机构4转动至适当位置后,第一伸缩机构4驱动动触头3朝向静触头2运动,并最终实现静触头2和动触头3连接,从而实现该地线融冰接线装置自动接线功能。而由于静触头2与输电导线电200连接,动触头3与接地线300电连接,在动触头3和静触头2连接时,输电回路发生短路而发热,以使输电导线200和接地线300自动融冰。该地线融冰接线装置通过第一伸缩机构4和第二伸缩机构5的相互配合作用,以实现动触头3与静触头2连接,从而实现输电导线200和接地线300的自动接线功能,接线效率高,且无需工作人员登高作业,提高了接线的安全性。此外,由于接线设备比较体积比较大,且重量较重,在高塔上的安装大型设备比较困难,因此将动触头3的转动和直线运动分别通过独立的第一伸缩机构4和第二伸缩机构5实现驱动,结构简单,且独立伸缩机构的重量更轻,有利于工作人员对该地线融冰接线装置的安装。
本实施例中,动触头3具有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动触头3处于第一位置时,动触头3与静触头2处于分离状态,此时,第一伸缩机构4的长度方向与竖直方向平行。动触头3位于第二位置时,动触头3与静触头2连接,换言之,该地线融冰接线装置处于融冰状态,此时第一伸缩机构4的长度方向与竖直方向呈夹角设置。
具体地,第一伸缩机构4包括第一伸缩件41和绝缘件42,第一伸缩件41包括第一伸缩部411和第一固定部412,第一固定部412与安装平台1转动连接,绝缘件42的一端与第一伸缩部411连接,另一端与动触头3连接。第一伸缩件41通过绝缘件42与动触头3连接,以使绝缘件42能将第一伸缩件41和动触头3进行绝缘隔绝,避免第一伸缩件41与动触头3电导通而影响其伸缩功能。
具体地,第一伸缩部411和绝缘件42之间设置有第一连接件43。
可选地,第一连接件43为连接套,第一伸缩部411和绝缘件42的一端均插设在连接套内。进一步地,连接套内设置有内螺纹,第一伸缩部411和第一绝缘件42的外侧壁均设置有外螺纹,第一伸缩部411和绝缘件42与连接套螺纹连接。
进一步地,第一伸缩件41为液压缸,液压缸包括第一缸筒和第一液压杆,其中,第一固定部412为第一缸筒,第一伸缩部411为第一液压杆,第一液压杆的一端插入在到第一缸筒内与活塞连接,第一缸筒通过第一液压管与液压泵7连接。液压缸的结构简单、工作可靠。用它来实现往复运动时,可免去减速装置,并且没有传动间隙,运动平稳。通过将液压缸集成得到第一伸缩机构4中,为动触头3提供足够的驱动力。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伸缩件41还可以是气缸、或电机与传动机构组合而具有的伸缩工能的机构,不以本实施例为限。
本实施例中,第一伸缩机构4还包括适配杆43,适配杆43的一端通过转轴44与安装平台1转动连接,适配杆43的另一端通过法兰件45与第一固定部412可拆卸连接。由于第一伸缩件41需要具有转动功能,在安装平台1上先设置适配杆43,并且适配杆43通过转轴44与安装平台1转动连接,然后再将第一伸缩件41与适配杆43固定连接,以便于第一伸缩件41的安装。且适配杆43和和第一液压缸通过法兰件45连接,其增加了连接面积,提高了稳定性。
具体地,适配杆43的长度可以根据铁塔100的相关部位尺寸进行适当的调整,在不用改变本装置主要部件的情况下,满足各种不同规格铁塔100的适用要求。
进一步地,法兰件45包括第一法兰板、第二法兰板和多个螺栓,第一法兰板设置在第一缸筒远离绝缘件42的一端,第一法兰板上环形设置多个第一固定孔,第二法兰板设置在适配杆43远离安装平台1的一端,第二法兰板上环形设置有多个第二固定孔,螺栓旋拧在第一固定孔和第二固定孔内,以实现第一伸缩件41和适配杆43的固定连接。
由于静触头2通过绝缘杆悬挂在空中,静触头2在高空中容易发生晃动,而当静触头2和动触头3连接过程中,为了让动触头3具有与静触头2一起浮动的空间,将绝缘件42采用弹性绝缘材料制成,弹性绝缘材料既具有一定弯曲功能,也具有绝缘性,从而使得绝缘件42能具随静触头2一起晃动。
优选地,弹性绝缘材料可以为橡胶材料。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绝缘件42还可使用其他材料制成,不以本实施为限。
本实施例中,第二伸缩机构5包括第二伸缩件51、连接杆52和第一固定座53,第一固定座53转动设置在安装平台1上,第二伸缩件51包括第二伸缩部511和第二固定部512,第二固定部512与第一固定座53连接,连接杆52的一端与第二伸缩部511铰接,另一端与第一伸缩机构4连接。当第二伸缩件51伸展时,第二伸缩部511的长度变长,此时,第二固定部512带动第一固定座53发生转动,以改变第二伸缩件51与水平方向的角度。第二伸缩部511在伸展过程中,也会改变连接杆52与第二伸缩部511的角度,并慢慢将第一伸缩机构4进行抬升,从而实现第二伸缩机构5驱动第一伸缩机构4的转动功能。具体地,连接杆52与第一缸筒连接。
具体地,第二伸缩件51为第二液压缸,第二液压缸包括第二缸筒和第二液压杆,其中,第二固定部512为第二缸筒,第二伸缩部511为第二液压杆,第二液压杆的一端插入在到第二缸筒内与活塞连接,第二缸筒通过第二液压管与液压泵7连接。通过第二液压缸驱动第一伸缩机构4进行旋转,相比传统的旋转电机的驱动力更大,驱动更加平稳。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二伸缩件51还可以是气缸或其他机构,不以本实施例为限。
在实际应用中,第一伸缩件41第一液压缸,第二伸缩件51为第二液压缸,通过双液压机构来驱动动触头3的直线运动及转动,使得动触头3和静触头2能比较平稳的实现连接,进而提高该地线融冰接线装置接线的稳定性。
一实施例中,第一伸缩件41为第一液压缸,第二伸缩件为第二伸缩缸,且第一液压缸和第二液压缸共用一个液压泵7。该设计减少液压泵7的使用,不仅降低了地线融冰接线装置的安装难度,还降低了地线融冰接线装置制造成本。
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中,动触头3包括第二固定座31和夹持件32,第二固定座31一端与第一伸缩机构4连接,另一端设置有夹持件32,夹持件32设置有夹持槽322,静触头2插设在夹持槽322内。通过设置第二固定座31对夹持件32进行固定,以便于夹持件32与第一伸缩机构4的绝缘件42的连接,在融冰过程中,静触头2能插入至夹持槽322内,提高静触头2和动触头3之间的连接稳定性。
具体地,夹持件32包括两个间隔设置的夹板321,两个夹板321间隔设置在第二固定座31上,两个夹板321之间形成夹持槽322。该夹持件的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
为了保证静触头2和动触头3充分接触,两个夹板321的间距小于静触头2插入夹持槽322那部分的尺寸,在静触头2插入夹紧槽322的过程中,静触头2挤压两块夹板321向外扩张,静触头2挤压至适当位置后,静触头2与夹板321抵紧。融冰结束后,静触头2从夹持槽322中移出,为保证夹持件32与静触头2下一次仍然具有良好的接触性能,需将两个夹板321的间距复位,为实现上述功能,两个夹板321之间需设置弹性件33。具体地。第二固定座31内设置有安装槽311,弹性件33设置在安装槽311内,两个夹板321的一端均插设在安装槽311内,且夹板321插入安装槽311的一端与弹性件33连接,弹性件33始终具有驱动两个夹板321相互靠近的移动趋势,当静触头2挤压夹板321时,弹性件33为夹板321提供挤压空间,当静触头2脱离夹持槽322时,弹性件33会驱动两块夹板321复位。
具体地,夹板321远离第二固定座31的一端朝向外侧折弯,以使夹持槽322远离第二固定座31的一端开口尺寸大于夹持槽322邻近第二固定座31的尺寸,该设计有利于静触头2插入夹持槽322内。
进一步地,弹性件33包括两个弹簧,在安装槽311内设置有固定板,两个弹簧分别设置在固定板的相对两侧壁,弹簧远离固定板的一端与夹板321连接。
本实施例中,第二固定座31远离夹板321的一侧面凸出设置有连接部34,在连接部34上可拆卸设置有端子板35,端子板35与夹板321电连接,端子板35上设置有连接孔,接地线300与连接孔连接。
进一步地,连接部34和绝缘件42之间设置第二连接件。
可选地,第二连接件为连接套,连接套的一端插设有连接部34,另一端插设有绝缘件42。
于本文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等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和简化操作,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实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以上结合具体实施例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原理。这些描述只是为了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而不能以任何方式解释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基于此处的解释,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不需要付出创造性的劳动即可联想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具体实施方式,这些方式都将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1)

1.一种地线融冰接线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安装平台、静触头、动触头、第一伸缩机构、第二伸缩机构和控制机构,所述安装平台设置在塔身上,所述静触头与所述安装平台间隔设置,且所述静触头与输电导线电连接,所述第一伸缩机构和所述第二伸缩机构间隔设置在所述安装平台上,所述第一伸缩机构与所述第二伸缩机构连接,所述第二伸缩机构能驱动所述第一伸缩机构绕固定轴线转动,所述第一伸缩机构远离所述安装平台的一端与所述动触头连接,所述动触头与接地线电连接,所述第一伸缩机构能驱动所述动触头朝向所述静触头运动,并与所述静触头合闸,所述控制机构分别与所述第一伸缩机构和所述第二伸缩机构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线融冰接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伸缩机构包括第一伸缩件和绝缘件,所述第一伸缩件包括第一伸缩部和第一固定部,所述第一固定部与所述安装平台转动连接,所述绝缘件的一端与所述第一伸缩部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动触头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地线融冰接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伸缩机构还包括适配杆,所述适配杆的一端通过转轴与所述安装平台转动连接,所述适配杆的另一端通过法兰件与所述第一固定部可拆卸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地线融冰接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件采用弹性绝缘材料制成。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地线融冰接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伸缩件为第一液压缸。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地线融冰接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伸缩机构包括第二伸缩件、连接杆和第一固定座,所述第一固定座转动设置在所述安装平台上,所述第二伸缩件包括第二伸缩部和第二固定部,所述第二固定部与所述第一固定座连接,所述连接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二伸缩部铰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一伸缩机构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地线融冰接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伸缩件为第二液压缸。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线融冰接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伸缩机构包括第一伸缩件,所述第二伸缩机构包括第二伸缩件,所述第一伸缩件为第一液压缸,所述第二伸缩件为第二液压缸,所述第一液压缸和所述第二液压缸共用一个液压泵。
9.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地线融冰接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动触头包括第二固定座和夹持件,所述第二固定座一端与所述第一伸缩机构连接,另一端设置有所述夹持件,所述夹持件设置有夹持槽,所述静触头插设在所述夹持槽内。
10.据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地线融冰接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件包括两个间隔设置的夹板,两个所述夹板间隔设置在所述第二固定座上,两个所述夹板之间形成所述夹持槽。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地线融冰接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动触头还包括弹性件,所述第二固定座内设置有安装槽,所述弹性件设置在所述安装槽内,两个所述夹板的一端均插设在所述安装槽内,且所述夹板插入所述安装槽的一端与所述弹性件连接,所述弹性件始终具有驱动两个所述夹板相互靠近的移动趋势。
CN202222505067.3U 2022-09-21 2022-09-21 地线融冰接线装置 Active CN21833501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505067.3U CN218335017U (zh) 2022-09-21 2022-09-21 地线融冰接线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505067.3U CN218335017U (zh) 2022-09-21 2022-09-21 地线融冰接线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335017U true CN218335017U (zh) 2023-01-17

Family

ID=8481942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505067.3U Active CN218335017U (zh) 2022-09-21 2022-09-21 地线融冰接线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33501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4885990U (zh) 一种输电线路联板提升装置
CN218335017U (zh) 地线融冰接线装置
CN214755178U (zh) 一种旁路电缆与带电导线连接装置
CN115377870A (zh) 地线融冰接线装置
CN209670440U (zh) 一种可升降的电力铁塔横担
CN107658785A (zh) 丝杠驱动的柱式绝缘子快速更换装置
CN205500436U (zh) 一种新型线缆牵引架
CN111987678A (zh) 一种用于机械领域的输电线路除冰设备
CN214043521U (zh) 一种户外柱上真空断路器用保护结构
CN213484405U (zh) 一种电缆多环境适配用方向调节装置
CN212355989U (zh) 一种用于电缆线的挂线组件
CN209844373U (zh) 一种66kv变电站接地线高空挂接装置
CN217867377U (zh) 一种电缆线用的定长放线装置
CN113958185B (zh) 一种可调式高压输电塔
CN219779677U (zh) 一种电气线安装固定装置
CN117536492A (zh) 一种配电线路用支撑杆塔
CN218997656U (zh) 一种具有辅助悬挂结构的低压电缆
CN208571533U (zh) 一种可固定线缆的总线传输装置
CN218378833U (zh) 一种基于物联网的智能弱电设备用远程监控装置
CN115632343B (zh) 一种城市道路线缆固定装置
CN115036837B (zh) 一种10千伏架空配电线路快速检测装置
CN215772251U (zh) 一种风光驱鸟器带电安装及清除鸟巢的装置
CN218997104U (zh) 一种10kv带电接引线夹
CN218655138U (zh) 绝缘子干冰清洗装置
CN219960066U (zh) 一种线缆临时辅助固定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