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332601U - 便携式发卡机 - Google Patents

便携式发卡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332601U
CN218332601U CN202222368492.2U CN202222368492U CN218332601U CN 218332601 U CN218332601 U CN 218332601U CN 202222368492 U CN202222368492 U CN 202222368492U CN 218332601 U CN218332601 U CN 21833260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dule
card
card sender
sinking platform
portable car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368492.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雷云
解永生
黄广益
吴陈荣生
李运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 Zhen Creator Tech Co ltd
Shenzhen Financial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Financial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Of People's Bank Of China
Original Assignee
Shen Zhen Creator Tech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 Zhen Creator Tech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 Zhen Creator Tech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368492.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33260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33260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33260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asing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便携式发卡机,其中,便携式发卡机包括壳体、发卡模块和交互模块,壳体内部形成有安装空间,壳体的顶部设有握持件,壳体的一侧形成有沉台;发卡模块设于安装空间内,且发卡模块的出卡端显露于壳体的表面;交互模块可开合地收容于沉台内,以展开为交互状态或合上为折叠状态。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旨在通过结构改进保护便携式发卡机的交互模块,并进一步缩减便携式发卡机的尺寸。

Description

便携式发卡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卡片发放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便携式发卡机。
背景技术
目前的智能卡发卡需要相关人员去柜台办理,工作人员通过操作体积较大的发卡机输入个人的信息数据并完成发卡,因此也导致目前的发卡机不能够根据工作的需求,进行移动或者搬运,无法为交通不便的社区、学校或身体原因行动不便的群体解决办卡、补卡和激活难等问题。
便携式发卡机的出现解决了发卡机不便携带的问题,但现有的便携式发卡机的集成有屏幕的交互模块,通常显露于壳体外,导致屏幕容易受损,同时,交互模块的屏幕为了便于操作和观看,通常与壳体呈夹角设置,导致无法进一步缩减便携式发卡机的尺寸。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便携式发卡机,旨在通过结构改进保护便携式发卡机的交互模块,并进一步缩减便携式发卡机的尺寸。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便携式发卡机,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内部形成有安装空间,所述壳体的顶部设有握持件,所述壳体的一侧形成有沉台;
发卡模块,所述发卡模块设于所述安装空间内,且所述发卡模块的出卡端显露于所述壳体的表面;
交互模块,所述交互模块可开合地收容于所述沉台内,以展开为交互状态或合上为折叠状态。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交互模块具有背对设置的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所述第一端面朝向所述沉台的台面设置,所述第二端面背离所述沉台的台面设置,用于封闭所述沉台;
所述沉台的内壁设有铰接组件,所述交互模块通过所述铰接组件与所述沉台的内壁转动连接,以展开或合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交互模块与所述铰接组件连接的一侧边形成有凹槽;
所述铰接组件包括:
铰接座,所述铰接座设于所述沉台的台面,且所述铰接座伸入所述凹槽设置;和
转轴,所述转轴穿设于所述铰接座,且两端分别插设于所述凹槽相对设置的两侧壁。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交互模块的侧壁与所述沉台的侧壁抵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沉台的侧壁上设有锁定孔,所述交互模块朝向所述锁定孔的一侧设有锁定件,所述锁定件可活动设置,以插入所述锁定孔或从所述锁定孔中抽出,使所述交互模块与所述沉台相互锁定或释放。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端面设有滑槽,所述滑槽的一端与所述锁定孔连通,所述锁定件可滑动地设于所述滑槽中,所述锁定件背离所述锁定孔的一侧设有弹性件,所述弹性件的两端分别与所述锁定件和所述滑槽内壁弹性抵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交互模块包括:
屏幕,所述屏幕设于所述第一端面;
指纹读取模组,所述指纹读取模组设于所述第一端面,且位于所述屏幕的一侧;以及
手写笔,所述第一端面形成有收容槽,所述手写笔收容于所述收容槽内。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沉台的台面设有验证模块,所述验证模块用于验证个人信息。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验证模块包括:
读卡模组,用于读取卡片信息;
扫描模组,用于扫描卡片表面信息;
扫码模组,用于扫描二维码或条形码;
输入模组,用于输入密码;
视觉模组,用于人脸识别;
语音输入模组,用于语音识别;
扬声器;以及
凭条打印模组。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壳体包括:
座体,所述座体内部形成有所述安装空间,所述安装空间连通所述座体的顶部;和
盖板,所述盖板盖设于所述座体的顶部,用于封闭所述安装空间,所述盖板与所述座体活动连接,所述握持件设于所述盖板背离所述座体的一侧。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便携式发卡机包括壳体、发卡模块和交互模块,交互模块可开合地收容于壳体一侧的沉台内。在携带外出时,交互模块处于折叠状态,并收容于沉台内,其中,交互模块的屏幕在折叠状态时,收容于沉台内,避免显露于壳体外导致受损。在办卡发卡时,将交互模块从沉台内展开,交互模块处于交互状态,使交互模块的屏幕显露于壳体外,便于操作和观看。相较于现有的便携式发卡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便携式发卡机的交互模块收容于壳体一侧的沉台内,进一步缩减了便携式发卡机的尺寸,在闲置或外出携带时,交互模块处于折叠状态,屏幕收容于沉台内,交互模块受到保护,避免其受损。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便携式发卡机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另一视角图;
图3为图2的爆炸图。
附图标号说明:
标号 名称 标号 名称
100 便携式发卡机 321 滑槽
10 壳体 33 凹槽
11 握持件 34 锁定件
12 沉台 35 屏幕
121 锁定孔 36 指纹读取模组
13 铰接组件 37 手写笔
131 铰接座 40 验证模块
14 座体 41 读卡模组
15 盖板 411 接触式读卡模组
16 安装空间 412 非接触读卡模组
20 发卡模块 42 扫描模组
21 出卡端 43 扫码模组
30 交互模块 44 输入模组
31 第一端面 45 视觉模组
311 收容槽 46 语音输入模组
32 第二端面 47 扬声器
48 凭条打印模组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固定”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固定”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全文中出现的“和/或”的含义为,包括三个并列的方案,以“A和/或B为例”,包括A方案,或B方案,或A和B同时满足的方案。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参照图1至图3,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便携式发卡机100,包括:
壳体10,所述壳体10内部形成有安装空间16,所述壳体10的顶部设有握持件11,所述壳体10的一侧形成有沉台12;
发卡模块20,所述发卡模块20设于所述安装空间16内,且所述发卡模块20的出卡端21显露于所述壳体10的表面;
交互模块30,所述交互模块30可开合地收容于所述沉台12内,以展开为交互状态或合上为折叠状态。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便携式发卡机100包括壳体10、发卡模块20和交互模块30,交互模块30可开合地收容于壳体10一侧的沉台12内。在携带外出时,交互模块30处于折叠状态,并收容于沉台12内,其中,交互模块30的屏幕35在折叠状态时,收容于沉台12内,避免显露于壳体10外导致受损。在办卡发卡时,将交互模块30从沉台12内展开,交互模块30处于交互状态,使交互模块30的屏幕35显露于壳体10外,便于操作和观看。相较于现有的便携式发卡机100,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便携式发卡机100的交互模块30收容于壳体10一侧的沉台12内,进一步缩减了便携式发卡机100的尺寸,在闲置或外出携带时,交互模块30处于折叠状态,屏幕35收容于沉台12内,交互模块30受到保护,避免其受损。
壳体10的顶部设有握持件11,在交互模块30处于折叠状态时,工作人员可以通过单手抓住握持件11,以携带便携式发卡机100外出办公,提高了便携式发卡机100的便携性。出卡端21可以显露于沉台12内,也可以显露于沉台12外,在此不对出卡端21的设置作出限定。
交互模块30与壳体10可以是分体式无线连接,交互模块30为平板,可从沉台12内取出,沉台12内设有充电模组,当交互模块30放入沉台12后,充电模组可对平板进行充电。交互模块30与壳体10也可以是铰接式连接,交互模块30的一侧与沉台12内壁铰接,可开合地设于沉台12,铰接式连接可避免交互模块30在使用过程中摔落导致损坏,分体式连接可提升在特殊场景交互模块30的适用性,在此不对交互模块30与壳体10的具体连接方式作出限定。
安装空间16内还设有电源,电源与发卡模块20和交互模块30电性连接,壳体10还表面设有电源接口和数据接口,以便交互模块30与外部设备交换数据。壳体10的一侧还设有电量显示窗口,以显示当前电源的剩余电量。
便携式发卡机100发放的卡片可以是身份证、银行卡、社保卡、数字人民币硬钱包或数字货币钱包等卡片,在此不对便携式发卡机100发放的卡片种类作出限定。
参照图1至图3,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交互模块30具有背对设置的第一端面31和第二端面32,所述第一端面31朝向所述沉台12的台面设置,所述第二端面32背离所述沉台12的台面设置,用于封闭所述沉台12;
所述沉台12的内壁设有铰接组件13,所述交互模块30通过所述铰接组件13与所述沉台12的内壁转动连接,以展开或合上。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第一端面31为交互模块30的功能集成面,第二端面32为交互模块30的外置面,在第一模块处于折叠状态并合上时,第一端面31收容于沉台12内,第二端面32显露于壳体10外。在第一模块处于交互状态并展开时,第一端面31显露于壳体10外以供操作。
沉台12的内壁设有铰接组件13,沉台12的内壁包括沉台12的台面和沉台12的侧壁,当铰接组件13设于沉台12的台面时,铰接组件13朝向壳体10外侧设置,交互模块30的一侧与铰接组件13铰接;当铰接组件13设于沉台12的侧壁时,铰接组件13朝向沉台12的对侧侧壁设置,且与沉台12的台面平行,交互模块30的一侧与铰接组件13铰接。
参照图1至图3,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交互模块30与所述铰接组件13连接的一侧边形成有凹槽33;
所述铰接组件13包括:
铰接座131,所述铰接座131设于所述沉台12的台面,且所述铰接座131伸入所述凹槽33设置;和
转轴(未标示),所述转轴穿设于所述铰接座131,且两端分别插设于所述凹槽33相对设置的两侧壁。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铰接组件13设于沉台12的台面上,铰接座131伸入交互模块30的凹槽33内,且穿设于铰接座131的转轴两端插设于凹槽33相对设置的两侧壁,使交互模块30可绕铰接座131转动,可开合地收容于沉台12内。可设置多个凹槽33,以提高交互模组与壳体10连接的稳定性,其中,铰接组件13的数量对应凹槽33的数量设置。
参照图1至图3,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交互模块30的侧壁与所述沉台12的侧壁抵接。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交互模块30的侧壁与沉台12的侧壁抵接,以使第二端面32封闭沉台12,避免壳体10外部的灰尘和水气渗入沉台12内,导致交互模块30第一端面31集成的组件受潮和积尘,提高了交互模块30结构的稳定性。
参照图1至图3,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沉台12的侧壁上设有锁定孔121,所述交互模块30朝向所述锁定孔121的一侧设有锁定件34,所述锁定件34可活动设置,以插入所述锁定孔121或从所述锁定孔121中抽出,使所述交互模块30与所述沉台12相互锁定或释放。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当交互模块30闭合收容于沉台12内时,为了避免在外出携带时因晃动或震动导致交互模块30从沉台12中脱出,在沉台12和交互模块30上分别设置有锁定孔121和锁定件34,锁定件34可活动地设置。当交互模块30收容于沉台12内时,锁定件34插入锁定孔121中,使交互模块30与沉台12相互锁定,避免交互模块30从沉台12内脱出。在发卡办卡时,将锁定件34从锁定孔121中抽出,以使交互模块30与沉台12相互释放,从而展开交互模块30进行发卡办卡。锁定件34和锁定孔121的设置提高了便携式发卡机100外出携带时结构的稳定性。
参照图1至图3,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端面32设有滑槽321,所述滑槽321的一端与所述锁定孔121连通,所述锁定件34可滑动地设于所述滑槽321中,所述锁定件34背离所述锁定孔121的一侧设有弹性件,所述弹性件的两端分别与所述锁定件34和所述滑槽321内壁弹性抵接。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当交互模块30收容于沉台12时,弹性件与锁定件34弹性抵接,以将锁定件34顶紧与锁定孔121中,使交互模块30与沉台12的锁定功能更稳定。在展开交互模块30前,按压锁定件34以进一步压缩弹性件,从而使锁定件34从锁定孔121中抽出,以展开交互模块30进行发卡办卡。弹性件的设置进一步提升了便携式发卡机100结构的稳定性。
参照图1至图3,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交互模块30包括:
屏幕35,所述屏幕35设于所述第一端面31;
指纹读取模组36,所述指纹读取模组36设于所述第一端面31,且位于所述屏幕35的一侧;以及
手写笔37,所述第一端面31形成有收容槽311,所述手写笔37收容于所述收容槽311内。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交互模块30的第一端面31集成有屏幕35、指纹读取模组36和手写笔37,屏幕35可触控操作,指纹读取模组36可验证指纹或收集指纹数据,手写笔37可于屏幕35上操作,以在交互模组内录入电子签名。集成于第一端面31的屏幕35、指纹读取模组36和手写笔37可得到保护,提高了便携式发卡机100结构的稳定性。
参照图1至图3,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沉台12的台面设有验证模块40,所述验证模块40用于验证个人信息。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所述沉台12的台面设有验证模块40,验证模块40与安装空间16内的电源,以及交互模块30电性连接。验证模块40用于验证办卡人的个人信息,并对相关证卡进行扫描留档。验证模块40的设置简化了办卡流程,提高了发卡效率。
参照图1至图3,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验证模块40包括:
读卡模组41,用于读取卡片信息;扫描模组42,用于扫描卡片表面信息;
扫码模组43,用于扫描二维码或条形码;输入模组44,用于输入密码;
视觉模组45,用于人脸识别;语音输入模组46,用于语音识别;扬声器47;以及凭条打印模组48。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读卡模组41用于读取卡片信息,卡片可以是身份证、银行卡、社保卡、数字人民币硬钱包或数字货币钱包等卡片,在此不对读卡模组41读取的卡片种类作出限定。读卡模组41包括接触式读卡模组411和非接触读卡模组412,非接触读卡模组412通常设置有射频天线,当身份证、数字人民币硬钱包或数字货币钱包等卡片靠近时可读取卡片信息。接触式读卡模组411用于读取银行卡或社保卡等卡片的芯片。
扫描模组42用于扫描身份证等卡片表面的图像,在办卡时可省去复印身份证的步骤,提高了发卡效率。
扫码模组43用于扫描办卡人或工作人员的二维码或条形码。
输入模组44为密码输入键盘,以便办卡人员输入卡片密码等信息。
视觉模组45为摄像头,用于拍摄并验证人脸信息。
语音输入模组46为麦孔,用于识别办卡人的声音。
扬声器47用于及时提醒办卡人办卡流程。
当办卡人提供相应材料后,凭条打印模组48可打印相应凭条提供给办卡人以做留档。
参照图1至图3,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壳体10包括:
座体14和盖板15,所述座体14内部形成有所述安装空间16,所述安装空间16连通所述座体14的顶部;所述盖板15盖设于所述座体14的顶部,用于封闭所述安装空间16,所述盖板15与所述座体14活动连接,所述握持件11设于所述盖板15背离所述座体14的一侧。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壳体10包括可开合设置的座体14和盖板15,当需要对安装空间16内的发卡模块20提供卡片、墨水或碳粉等耗材时,可打开盖板15,以加入耗材,提高了便携式发卡机100的维护效率。在使用的过程中,盖板15与座体14处于锁定状态,无法直接打开,提高了座体14与盖板15的稳定性。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便携式发卡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内部形成有安装空间,所述壳体的顶部设有握持件,所述壳体的一侧形成有沉台;
发卡模块,所述发卡模块设于所述安装空间内,且所述发卡模块的出卡端显露于所述壳体的表面;
交互模块,所述交互模块可开合地收容于所述沉台内,以展开为交互状态或合上为折叠状态。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发卡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交互模块具有背对设置的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所述第一端面朝向所述沉台的台面设置,所述第二端面背离所述沉台的台面设置,用于封闭所述沉台;
所述沉台的内壁设有铰接组件,所述交互模块通过所述铰接组件与所述沉台的内壁转动连接,以展开或合上。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便携式发卡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交互模块与所述铰接组件连接的一侧边形成有凹槽;
所述铰接组件包括:
铰接座,所述铰接座设于所述沉台的台面,且所述铰接座伸入所述凹槽设置;和
转轴,所述转轴穿设于所述铰接座,且两端分别插设于所述凹槽相对设置的两侧壁。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便携式发卡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交互模块的侧壁与所述沉台的侧壁抵接。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便携式发卡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沉台的侧壁上设有锁定孔,所述交互模块朝向所述锁定孔的一侧设有锁定件,所述锁定件可活动设置,以插入所述锁定孔或从所述锁定孔中抽出,使所述交互模块与所述沉台相互锁定或释放。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便携式发卡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端面设有滑槽,所述滑槽的一端与所述锁定孔连通,所述锁定件可滑动地设于所述滑槽中,所述锁定件背离所述锁定孔的一侧设有弹性件,所述弹性件的两端分别与所述锁定件和所述滑槽内壁弹性抵接。
7.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便携式发卡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交互模块包括:
屏幕,所述屏幕设于所述第一端面;
指纹读取模组,所述指纹读取模组设于所述第一端面,且位于所述屏幕的一侧;以及
手写笔,所述第一端面形成有收容槽,所述手写笔收容于所述收容槽内。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发卡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沉台的台面设有验证模块,所述验证模块用于验证个人信息。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便携式发卡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验证模块包括:
读卡模组,用于读取卡片信息;
扫描模组,用于扫描卡片表面信息;
扫码模组,用于扫描二维码或条形码;
输入模组,用于输入密码;
视觉模组,用于人脸识别;
语音输入模组,用于语音识别;
扬声器;以及
凭条打印模组。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发卡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
座体,所述座体内部形成有所述安装空间,所述安装空间连通所述座体的顶部;和
盖板,所述盖板盖设于所述座体的顶部,用于封闭所述安装空间,所述盖板与所述座体活动连接,所述握持件设于所述盖板背离所述座体的一侧。
CN202222368492.2U 2022-09-06 2022-09-06 便携式发卡机 Active CN21833260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368492.2U CN218332601U (zh) 2022-09-06 2022-09-06 便携式发卡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368492.2U CN218332601U (zh) 2022-09-06 2022-09-06 便携式发卡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332601U true CN218332601U (zh) 2023-01-17

Family

ID=8483320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368492.2U Active CN218332601U (zh) 2022-09-06 2022-09-06 便携式发卡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33260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949373B2 (en) Combined telephone and credit transaction enabler
EP1446759B1 (en) Transaction card system having security against unauthorized usage
TW504648B (en) A universal magnetic stripe card
US20240161081A1 (en) Payment terminal
US20170178141A1 (en) Biometric secure sales and payment terminal using face recognition and finger print definition methods
CN205486514U (zh) 一种节能自助签证终端
USD522511S1 (en) Credit card reader with fingerprint recognition system
CN205486515U (zh) 一种带有指纹识别的自助签注终端
CN218332601U (zh) 便携式发卡机
WO2017088728A1 (zh) 一种用于ic卡的交易装置和方法
CN108765804B (zh) 一种具有保密功能的pos机
CN204706065U (zh) 移动支付系统
CN207337567U (zh) 一种新型pos机
CN105975882A (zh) 一种个人信息安全处理装置
CN212782204U (zh) 便携式自助终端
CN219872503U (zh) 发卡机
CN207683176U (zh) 一种多功能文件夹
CN211236969U (zh) 一种业务办理设备
CN214846994U (zh) 一种指纹解锁pos打印机
CN115529063B (zh) 一种信息显示装置和方法
CN219609738U (zh) 一种折叠便携式发卡机
CN215450326U (zh) 一种集成移动便携设备
CN215376319U (zh) 一种电子凭证便携装置
CN217606408U (zh) 一种手提式移动制卡机
CN210466564U (zh) 一种支持医保卡自助缴费的终端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0522

Address after: 518031 Office Building 808, Building T3, Hualian Business Center, Nanshan Community, Nanshan Street, Nanshan District, Shenzhen, Guangdong

Patentee after: SHEN ZHEN CREATOR TECH Co.,Ltd.

Patentee after: Shenzhen Financial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Financial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of the people's Bank of China)

Address before: 518031 Office Building 808, Building T3, Hualian Business Center, Nanshan Community, Nanshan Street, Nanshan District, Shenzhen, Guangdong

Patentee before: SHEN ZHEN CREATOR TECH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