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305342U - 一种急救包 - Google Patents

一种急救包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305342U
CN218305342U CN202221977030.4U CN202221977030U CN218305342U CN 218305342 U CN218305342 U CN 218305342U CN 202221977030 U CN202221977030 U CN 202221977030U CN 218305342 U CN218305342 U CN 21830534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d kit
cover
main part
aid
shrou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977030.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孝坤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eng Ronghua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2221977030.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30534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30534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30534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50/00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in human health protection, e.g. against extreme weather
    • Y02A50/30Against vector-borne diseases, e.g. mosquito-borne, fly-borne, tick-borne or waterborne diseases whose impact is exacerbated by climate change

Landscapes

  • Professional, Industrial, Or Sporting Protective Garme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急救包,涉及医疗装备技术领域。一种急救包,其包括主体和罩盖,上述罩盖罩设于上述主体的开口处,上述主体和上述罩盖均为凹槽形结构,上述主体和上述罩盖的内部限定形成容纳空腔,上述主体的外侧面设置有若干粘贴件。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急救包能够方便的拿取相关急救物品,节省寻找时间,同时装配快捷,使用和携带十分方便。

Description

一种急救包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装备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急救包。
背景技术
急救包内装有急救药品及经过消毒的纱布、绷带等物品。根据不同的环境和不同的使用对象,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别。如按使用对象不同可分为家用急救包、户外急救包、车用急救包、礼品急救包、地震急救包等。对于部队用急救包来说,现有的各种急救包功能单一,且携带较为不便。当伤害发生时,人们往往手忙脚乱,不能有效地、便捷地将全部需要的急救药品找齐,造成难以预料的后果。特别对于一些经常外出且容易受伤的人员如部队或公安人员,急需要一个容易携带的急救包。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急救包,其能够完全展开取放急救物品,便于拿取相关物品,节省寻找时间,同时装配快捷,使用和携带十分方便。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急救包,其包括主体和罩盖,上述罩盖罩设于上述主体的开口处,上述主体和上述罩盖均为凹槽形结构,上述主体和上述罩盖的内部限定形成容纳空腔,上述主体的外侧面设置有若干粘贴件,所述粘贴件包括魔术贴。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上述罩盖与上述主体之间设置有连接件,上述连接件为拉链。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上述罩盖的外侧面设置有荧光反射条,上述荧光反射条与上述罩盖可拆卸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上述罩盖的外侧面设置有照明闪光装置。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电源组件,上述电源组件与上述照明闪光装置电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上述主体和罩盖的外表面均覆设有防水层。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上述主体的内侧面设置有只少一个储物袋。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上述罩盖的内侧面设置有若干弹性固定带,上述弹性固定带的两端与上述罩盖的内侧壁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上述主体的内侧壁设置有口哨固定扣。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至少具有如下优点或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急救包,其包括主体和罩盖,上述罩盖罩设于上述主体的开口处,上述主体和上述罩盖均为凹槽形结构,上述主体和上述罩盖的内部限定形成容纳空腔,上述主体的外侧面设置有若干粘贴件。上述主体内部放置压缩纱布和绷带,以及多种急救药瓶。主体外侧面设置若干粘贴件,可通过粘贴件将急救包粘贴于衣服或行李物品上便于携带。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急救包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急救包仰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急救包部分截面图。
图标:1-主体;2-罩盖;3-粘贴件;4-连接件;5-荧光反射条;6-照明闪光装置;7-电源组件;8-防水层;9-储物袋;10-弹性固定带;11-口哨固定扣。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若出现术语“上”、“下”、“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若出现“多个”代表至少2个。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若出现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1
请参照图1,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急救包,其包括主体1和罩盖2,上述罩盖2罩设于上述主体1的开口处,上述主体1和上述罩盖2均为凹槽形结构,上述主体1和上述罩盖2的内部限定形成容纳空腔,上述主体1的外侧面设置有若干粘贴件3。
在本实施例中,上述主体1和上述罩盖2均为凹槽形结构,罩盖2闭合时内部形成容纳空腔,用于放置纱布、绷带或药物等急救物品。主体1外侧面设置粘贴件3,上述粘贴件3可为魔术贴勾面。可以理解,军人或公安人员需要穿着统一服装,服装上通常设置有用于粘贴身份标识或特殊标识的魔术贴毛面。需要携带急救包时直接通过急救包上的魔术贴勾面粘贴在衣服外侧,使用和携带十分方便。
上述主体1和上述罩盖2结构相同,四周设置为弧形结构,转角处均设置圆弧倒角,整体圆润,避免划伤或碰撞导致磕伤。需要说明的是,急救包整体的体积较小,厚度较薄,内部放置市售的压缩纱布或绷带减小体积。内部急救物品仅满足单次或少次急救使用,用完及时补充。避免因物品过多导致重量太大不方便携带或影响正常行动。
实施例2
请参照图2,本实施例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上述罩盖2与上述主体1之间设置有连接件4,上述连接件4为拉链。
在本实施例中,上述罩盖2与上述主体1可拆卸连接,使用时可完全打开罩盖2,完全露出内部的急救物品,便于拿取。具体的。上述罩盖2与上述主体1通过拉链连接,拉链的A链设置于罩盖2边缘一周,拉链的B链设置于主体1开口一周。通过A链和B链相互啮合连接罩盖2和主体1。拉链上设置双头拉链扣,用于拉开或啮合A链与B链。使用时可将两个拉链扣移动至主体1的同一侧边,此时罩盖2与主体1仅有一条边连接,罩盖2可翻折打开,方便使用。必要时可完全解开两个拉链口使罩盖2与主体1脱落。
实施例3
请参照图3,本实施例在上述一些实施例的基础上,上述罩盖2的外侧面设置有荧光反射条5,上述荧光反射条5与上述罩盖2可拆卸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上述罩盖2上设置荧光反射条5,在夜间可当路障,警示牌使用,提醒来往人员。在特殊情况下,反射条在夜间可能暴露目标,所以荧光反射条5与上述罩盖2可拆卸连接,如通过粘贴胶、吸盘或魔术贴等方式连接。需要使用荧光反射条5时将荧光反射条5粘贴于罩盖2的外侧面;需要隐藏时直接拆下荧光反射条5放置于急救包内,避免暴露。
实施例4
请参照图3,本实施例在上述一些实施例的基础上,上述罩盖2的外侧面设置有照明闪光装置6。
在本实施例中,上述照明闪光装置6为LED闪光灯,即可以作为照明装置供夜间照明,也可用于发出闪光信号,提示其他救援人员,便于确认伤者位置。可以理解,急救包内只能放置一些简单的急救物品,在一些伤势较重的情况下只能做应急处理,处理完后需要及时送往医院。通过闪光信号便于在野外时相关人员能够及时确认伤者位置提供救助。可选的,上述闪光照明装置可发出白色、红色、绿色和蓝色四种颜色的光照。其中白色可以用于照明,红、绿、蓝单色可以在夜间传递口令。照明闪光装置6可设置手动调节开关,可预先编好灯光信号并手动控制灯光颜色及闪烁频率等,用于传递信息或命令。
进一步的,在本实施例的一些实施方式中,上述急救包还包括电源组件7,上述电源组件7与上述照明闪光装置6电连接。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上述电源组件7可为干电池或纽扣电池组或锂电池等蓄电池,蓄电池与照明闪光装置6电连接,为照明闪光装置6提供能量。
实施例5
请参照图3,本实施例在上述一些实施例的基础上,上述主体1和罩盖2的外表面均覆设有防水层8。
在本实施例中,上述主体1和上述罩盖2外侧面均覆设有防水材质,连接上述罩盖2和上述主体1的拉链也采用防水拉链,保证内部空腔处于封闭环境,避免急救物品受到污染。可以理解,在野外执行任务时,可能会遇到下雨或大雾天气,也可能需要趟水过河或穿越露水较多的丛林、草丛等,急救。设置防水层8,避免急救包被污染,适用于各种恶劣天气或环境,实用性较高。
可选的,上述主体1和上述罩盖2可采用防水材质替代防水层8,避免防水层8出现脱落或损坏影响防水密封效果。
可选的,在其他实施例中,上述主体1和罩盖2均由双层抗压柔软材料构成,佩戴于身上时不怕与外界物体碰撞挤压,更不会遭到损坏变形。既能增加使用寿命,又能减少装配时的不适感。
实施例6
请参照图3,本实施例在上述一些实施例的基础上,上述主体1的内侧面设置有只少一个储物袋9。
在本实施例中,上述储物袋9可用于放置身份铭牌等身份标志物,上面可记录身份信息、血型、过往病史以及家族遗传病等急救信息,便于其他人员进行抢救。
可选的,在本实施例的一些实施方式中,上述罩盖2的内侧面设置有若干弹性固定带10。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上述弹性固定带10的两端与上述罩盖2的内侧壁连接。弹性固定带10为市售的松紧弹力带,通过弹性固定带10的弹力固定内部的纱布。药物或绷带等急救物品,对急救物品进行分类整理,便于拿取时准确找到需要的急救物品,节省寻找物品的时间,避免延误最佳的急救处理时间,提高急救效果。可以理解,将急救包粘贴在衣服上时,难免会因为装配者的活动而产生晃动,打乱内部的物品排列。设置弹性固定带10固定相关物品,特别是相关急救药物,避免药物混在一起。可选的,放置药物瓶的弹性固定带10上可设置药物牌,展示药物名称以及药物相关信息,便于急救时使用正确的药物。
可选的,上述弹性固定带10可通过连接扣与上述罩盖2可拆卸连接,当弹力固定带长时间使用后容易失去弹力固定效果,此时可通过连接扣拆卸原本损坏的弹力固定带,更换新的弹力固定带,保证固定效果,提高急救包的使用寿命。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上述弹性固定带10设置于上述罩盖2的内侧壁,也可根据需要设置于主体1内侧壁。其中,弹性固定带10设置多个,具体数量不做限制,不使用时弹性固定带10贴于罩盖2或主体1的内侧壁,不影响放置其他物品。
实施例7
请参照图3,本实施例在上述一些实施例的基础上,上述主体1的内侧壁设置有口哨固定扣11。
在本实施例中,上述急救包内放置口哨,口哨通过口哨固定扣11固定,防止移动。特殊情况下可取下口哨向外界发出声音信号,可以发起求救,向他人传递位置信息,警示和提醒相关人员。
综上,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一种急救包,其包括主体1和罩盖2,上述罩盖2罩设于上述主体1的开口处,上述主体1和上述罩盖2均为凹槽形结构,上述主体1和上述罩盖2的内部限定形成容纳空腔,上述主体1的外侧面设置有若干粘贴件3。主体1内部形成空腔,用于放置绷带、纱布或其他急救物品。急救包通过上述粘贴件3方便的将急救包粘贴于衣服上,装配和携带十分灵活,实用性高,不仅适用于部队,也适和地方公安部门、警察在执行各种任务时急救使用。
急救包外侧面还设置荧光反射条5、照明闪光装置6等多种警示装置,可在不同情况下发出警示或求救信号,标记伤员的位置,便于相关人员进行救护工作。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申请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申请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Claims (9)

1.一种急救包,其特征在于,包括主体和罩盖,所述罩盖罩设于所述主体的开口处,所述主体和所述罩盖均为凹槽形结构,所述主体和所述罩盖的内部限定形成容纳空腔,所述主体的外侧面设置有若干粘贴件,所述粘贴件包括魔术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急救包,其特征在于,所述罩盖与所述主体之间设置有连接件,所述连接件包括拉链。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急救包,其特征在于,所述罩盖的外侧面设置有荧光反射条,所述荧光反射条与所述罩盖可拆卸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急救包,其特征在于,所述罩盖的外侧面设置有照明闪光装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急救包,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电源组件,所述电源组件与所述照明闪光装置电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急救包,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和罩盖的外表面均覆设有防水层。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急救包,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的内侧面设置有至少一个储物袋。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急救包,其特征在于,所述罩盖的内侧面设置有若干弹性固定带,所述弹性固定带的两端与所述罩盖的内侧壁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急救包,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的内侧壁设置有口哨固定扣。
CN202221977030.4U 2022-07-28 2022-07-28 一种急救包 Active CN21830534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977030.4U CN218305342U (zh) 2022-07-28 2022-07-28 一种急救包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977030.4U CN218305342U (zh) 2022-07-28 2022-07-28 一种急救包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305342U true CN218305342U (zh) 2023-01-17

Family

ID=8487335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977030.4U Active CN218305342U (zh) 2022-07-28 2022-07-28 一种急救包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30534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AU2011292185B2 (en) Chest seal bandage and other medical devices for night use
EP0653086B1 (en) Device for the monitoring of a critical deadline
US20130069793A1 (en) Multi-function flare device for populated areas
JPH09500987A (ja) 救援要請キット
US20180153571A1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Enhancing The Visibility Of Medical Items
US20200388137A1 (en) First response locator system
CN218305342U (zh) 一种急救包
US20070076408A1 (en) Traffic gloves
US7298245B1 (en) Emergency light
CN208444413U (zh) 一种多功能游泳智能预警救援器
CN203954495U (zh) 一种应急箱
CN107411894A (zh) 一种灾难现场急救箱
CN201316120Y (zh) 应急自救背包
CN209807288U (zh) 一种药盒记忆手环
CN212066968U (zh) 一种精神病患者护理用束缚带
CN206675210U (zh) 一种落水救生儿童背包
CN214485343U (zh) 一种多功能老人应急包
CN219146974U (zh) 一种血透患者用背包
CN201846842U (zh) 具有发热和警示功能的手套
CN215303493U (zh) 一种儿童腕带保护装置
CN211747415U (zh) 一种仪表温度可视手环
CN213550282U (zh) 一种老年人应急背包
CN215459026U (zh) 一种医用现场急救伤员分类卡
CN219480626U (zh) 一种可紧急呼救的智能急救包
CN215603391U (zh) 一种核应急医学救援专用马甲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Inventor after: Feng Ronghua

Inventor after: Liu Xiaokun

Inventor before: Liu Xiaokun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40126

Address after: Room 502, Unit 4, Building 2, No. 460 Erqi North Road, Donghu District, Nanchang City, Jiangxi Province, 330000

Patentee after: Feng Ronghua

Country or region after: China

Address before: 261300 No. 41, Dongjintai Village, Yinma Town, Changyi City, Weifang City, Shando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Liu Xiaokun

Country or region before: China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